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卷有解析

合集下载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验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验

单元质量评估(一)第1、2章(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2·赣州高二检测)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2.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中的所有生物化学反应均发生在细胞内B.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动态平衡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3.(2012·吉林高二检测)如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则( )A.乙的成分可能有抗体、神经递质和氨基酸B.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D.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直接进入甲4.(2012·绍兴高二检测)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5.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6.(2012·青岛高二检测)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①中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增强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上升7.如图表示连接有电流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为内负外正C.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8.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C.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一定是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的D.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树突9.已知突触前膜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升高(已知细胞外Cl-浓度大于细胞内)。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检测题1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检测题1及答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1.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淋巴 B.组织液.血浆 D.淋巴和组织液2.细胞内液是指()A.人体内全部液体 B.人体细胞内的液体.人体循环系统内的液体 D.人体细胞外的液体3.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A.家兔 B.鱼类.鸟类 D.草履虫4.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A.血浆 B.淋巴.食糜 D.组织液5.血浆中的水自于()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6.人下列物质中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A.尿素 B.氨基酸.氧气和二氧化碳 D.血红蛋白7.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吸收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8.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B.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

.维持机体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之为稳态D.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

9.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10.下列不同于其他三个选项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内环境 D.血浆、组织液、淋巴11.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细胞代谢紊乱 B.酶促反应速率减慢.渗透压升高 D.组织水肿12.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13.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实质的描述是()A.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 B.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D.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14.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细胞中DNA含量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D.血浆pH相对稳定[]15.人在静脉注射时用生理盐水,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增加体内水分.增加体内无机盐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16.(2012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 B.①②③⑦.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17.(2012年安徽芜湖模拟)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错误的是( )A.④可以直接进入A、 B.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增加18.(2012年山东潍坊质检)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络B.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和无机盐.下丘脑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产生冷觉[§§§X§X§K]D.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19.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盐酸滴定等量人体血浆与09%的Nal溶液时,两者的pH变化相同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20.右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综合测试卷有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综合测试卷有解析

《稳态与环境》综合测试卷张建尚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甲、乙、丙3种海螃蟹在其他生活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天然海水的盐浓度约0.5mg/L )。

据图分析,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差的是乙蟹 B.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的是丙蟹 C.当海水盐浓度小于0.5 mg/L 时,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小于丙D.当海水盐浓度大于0.5 mg/L 时,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小于甲 D 乙血液浓度随盐度的变化而变化,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差,A 项正确;丙血液浓度不随盐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B项正确;当海水盐浓度小于0.5 mg/L 时,乙血浆浓度随盐度变化而变化,丙基本不变,所以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小于丙,C 项正确;当海水盐浓度大于0.5 mg/L 时,甲血液的浓度随盐度的变化而变化,丙基本不变,所以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大于甲,D 项错误。

2.有关体内稳态维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B.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C.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碳酸释放到血浆中,血浆的pH 值无明显变化A 参与体温调节的是神经和体液,A 项正确;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B 项错误;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C 项错误;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D 项错误。

3.图1是与某种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模式图。

在1,2,3,4四处刺激神经元,相应的神经元都产生一冲动。

在哪一位置上刺激,将分别使Ⅱ、Ⅲ肌肉纤维和Ⅰ、Ⅱ、Ⅲ肌肉纤维收缩 ( )A.3和1位置B.4和2位C.3,4和1,2位置D.3,4和无位置 C 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1、2两处,兴奋不但能使肌肉I 收缩,也能通过突触使肌肉Ⅱ、Ⅲ收缩;而刺激3、4两处,兴奋只能使肌肉Ⅱ、Ⅲ收缩,却不能通过突触使肌肉I 收缩。

2019-2020年秋季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卷

2019-2020年秋季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卷

2019-2020年秋季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卷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1.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 .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 .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运动时,人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B .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D .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Ⅰ、Ⅰ、Ⅰ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ⅠⅠ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 . Ⅰ内的葡萄糖通过Ⅰ进入血浆需穿过4层磷脂分子层C . Ⅰ表示肾脏,Ⅰ表示重吸收作用D . Ⅰ表示皮肤,可以排出水和无机盐4.如图为人体皮下的组织,A ,B ,C 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Ⅰ周围的毛细血管壁破损 Ⅰ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Ⅰ淋巴管阻塞 Ⅰ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Ⅰ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 . ⅠⅠⅠⅠⅠB . 只有ⅠⅠⅠC . 只有ⅠⅠⅠD . 只有ⅠⅠⅠ5.下列关于“渗透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渗透压越高B.单位体积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D.人体细胞外液维持渗透压的阳离子主要为钠离子6.人小肠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体内成为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共穿过几层膜()A. 6 B. 7C. 8 D. 97.下列关于人体血浆中pH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升高血浆中的pHB.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降低血浆中的pHC.剧烈运动后,会降低血浆中的pH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pH的高低8.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 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 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 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C. 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9.下列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10.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11.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B . 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 . 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 . 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1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稳态也可以维持平衡B .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C .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调节网络D .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不变的状态1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内酶促反应不会受影响B . 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 .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 .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4.在等量的下列液体中加入等量盐酸或氢氧化钠稀溶液后,pH 变化最大的是( )A . 自来水B . 肝匀浆C . 马铃薯匀浆D . 磷酸缓冲液 15.人体红细胞中的O 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并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分子至少需要通过几层生物膜( )A . 4B . 5C . 6D . 71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 血浆蛋白B . 麦芽糖C . Ca 2+D . 激素17.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 解旋酶B . 水C . DNA 聚合酶D . DNA18.下列事实能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的是( )Ⅰ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Ⅰ细胞代谢的过程离不开酶,只有温度、pH 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Ⅰ人体调节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Ⅰ健康人的体温始终维持在37ⅠA. ⅠⅠB. ⅠⅠC. ⅠⅠD. ⅠⅠ1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B.人的血浆pH为7.35~7.45,其稳定与HCO、HPO有关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葡萄糖的含量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Ⅰ左右20.下列有关机体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稳态遭到破坏后可能导致疾病D.稳态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2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稳态主要是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有相对稳定的变动范围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的稳态范围处于经常变化之中22.如图所示,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的红细胞中,通过的人体内环境的名称依次是()A.组织液→血浆B.组织液→淋巴→血浆C.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D.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2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B.钾离子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24.如图所示,其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序号有()A . ⅠⅠⅠB . ⅠⅠⅠC . ⅠⅠⅠD . ⅠⅠⅠ25.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 . 丙与乙之间的关系不存在B . 如果甲与乙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C . 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D . 当营养不良时将导致乙液体渗透压降低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6.如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某同学因长期挑食导致营养不良,从而使血浆蛋白减少会导致____________(填标号)增多。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检测卷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检测卷

章末检测卷(第1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海南,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答案 A解析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淋巴管内的液体为淋巴,属于内环境,A项正确。

2.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答案 D解析水泡里面的液体为组织液,组织液里的液体可以进入淋巴和血浆,故选D。

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乳酸转变成乳酸钠B.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葡萄糖合成糖原答案 A解析乳酸转变成乳酸钠是在血浆中完成的;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以及葡萄糖合成糖原是在细胞内进行的生理过程;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在消化道中进行,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

4.下列各组化合物都能在内环境中找到的是()A.脂肪酸、二氧化碳、血红蛋白B.血浆蛋白、葡萄糖、胰岛素C.载体蛋白、血清球蛋白、氨基酸D.呼吸酶、胰岛素、血清白蛋白答案 B解析A项中的血红蛋白,D项中的呼吸酶都位于细胞内,C项中的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所以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如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共同组成内环境。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肝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①B.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形式从①中进入肝细胞C.与①②相比,③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③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葡萄糖的含量有关答案 D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项错误。

6.下列关于体液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淋巴B.内环境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C.细胞质基质是体液的一部分D.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答案 C解析血浆和淋巴中都有淋巴细胞,A项错误;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B 项错误;细胞质基质属于细胞内液,是体液的一部分,C项正确;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D项错误。

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一章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一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本章练测(人教版必修3)一、非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A.血浆及组织液的HCO3-B.组织液及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及组织液的Cl-D.组织液及淋巴的Na+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2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O2的浓度B.细胞膜上O2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CO2的浓度D.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O2、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CO2、Na+C.蛋白酶、Ca2+、血红蛋白、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及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6.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B.体液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D.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7.(2012·北京海淀区模拟)下图是细胞及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8.血浆中Na+和Cl-起的作用是()A.维持体温B.维持血浆的酸碱度C.维持血浆的渗透压D.维持血浆的黏稠度9.(2012·山东聊城模拟)下列物质中,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一组是()①抗体②激素③糖原④呼吸氧化酶⑤染色体⑥胰淀粉酶⑦无机盐A.①②③⑥B.②④⑥⑦C.①②⑤⑦D.①②⑦10.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C.血浆渗透压主要及无机盐离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多则渗透压大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都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实现的B.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的C.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会发生较大的变化D.人体内任一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1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出现抽筋13.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及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1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15.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6.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及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1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B.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对血浆的酸碱度起缓冲作用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D.内环境的稳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18.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B.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维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维持稳态需要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2.下列有关血浆pH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B.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7.34~7.54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D.两者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①尿毒症①组织水肿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4.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B.泪液、尿液和消化液均不属于体液C.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5.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①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7.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那么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8.下列哪些离子在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A.钠离子和钾离子B.钠离子和氯离子C.钾离子和氯离子D.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9.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A.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代谢废物的排出只能通过肾脏C.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间接的物质交换D.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获得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①①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①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 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 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11.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D. ①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12.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B. ①属于血浆,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13.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14.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5.下列不属于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是()A.渗透压B. pHC.温度D.酶的活性1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若被破坏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导致疾病。

高中生物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和解析!

高中生物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和解析!

第一章过关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心肌细胞内的CO 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 .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 .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2.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细胞吸水B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C .血浆中的无机盐参与维持血浆pH 的稳定D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Na +和K +维持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小肠上皮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B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决定C .血浆pH 保持相对稳定与3HCO 、23H CO 等物质有关D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引起组织水肿4.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载体蛋白、消化酶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④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 不会有明显变化⑤过敏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导致组织水肿⑥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A .②⑤B .②④C .③⑥D .①④5.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C .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 显著下降D .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6.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Cl-和K+B.组织液、淋巴液与血浆的组成成分与含量完全相同C.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乳酸等物质D.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浆中的O2含量低于组织液7.下列关于正常人的血浆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含有激素、尿素和抗体等物质B.静脉注射的药物经过体液运输到达心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D.血浆中的CO2浓度高于肝细胞中的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毛细淋巴管阻塞,淋巴液回渗到组织液引起水肿B.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C.一般情况下稳态调节主要依赖于体液调节D.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细胞外液的各种组成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9.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

高中生物 单元测评一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单元测评一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栏内)1.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是()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率降低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C.淋巴生成率降低D.淋巴循环受阻解析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答案 B2.下列各组物质或离子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 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4、葡萄糖、氨基酸D.Na+、HPO2-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载体位于细胞膜上,都不在细胞外液中,自然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 D3.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唾液解析细胞外液就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口腔上皮细胞属于组织细胞。

答案 B4.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A.血液B.血清C.淋巴D.原尿解析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它们基本成分相似,其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答案 C5.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的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解析选项A和D所述均会引起水肿,其根本原因是相同的,都是使血浆、淋巴或组织细胞的水外渗造成的。

若营养不良则血浆蛋白含量少,导致组织液渗透压相对较高,血浆水分外渗,引起水肿;淋巴回流受阻,可导致部分物质阻滞在组织液中,使其渗透压升高,引起水肿;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致使血液中水分外渗,导致水肿。

高中人教版本生物必修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测试卷含解析

高中人教版本生物必修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测试卷含解析

高中人教版本生物必修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测试卷含解析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下达成的B.需要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分工合作C.实质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D.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稳态也可遭到破坏2.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①、①、①表示的是液体。

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①可以进入A,C,DB. 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①C.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①和①中的液体减少D. ①①①①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①①构成了内环境3.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运动时,人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4.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B.人体内环境的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D.人体体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始终可以维持在37 ①左右5.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C.血液运输氧气和废物D.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呼吸加快6.下列因素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B.肾小球肾炎C.毛细血管透性增加D.毛细淋巴管受阻7.下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C.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D.细胞2的种类最多8.在37 ①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试卷附答案解析必修3人教版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试卷附答案解析必修3人教版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精练(完美解析版)一、选择题1A.A液、B液和CB.A液、B液和C液组成人体细胞的体内生活环境——内环境C.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D.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思路解析:A液位于组织细胞间隙,所以是组织液;B液位于血管,所以是血浆,而不是血液;C液位于淋巴管,所以是淋巴。

三者构成了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内环境。

体液除了组成内环境的三种液体外,还包括细胞内液。

C项中表示的三种液体的关系正确。

答案:A2A.血浆组织液内环境B.组织液血浆循环系统细胞内液渗透压C.组织液血浆内环境酸碱度D.血浆组织液循环系统细胞内液渗透压解析:淋巴可由组织液形成,并经淋巴循环汇入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共同组成了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内环境稳态可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故C项正确。

答案:C3.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与组织液的Cl-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解析:血浆与组织液、组织液与淋巴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进行物质交换,离子浓度差别较小,而蛋白质是大分子,不能随意进出细胞,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浓度差别较大。

答案:B4.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①体内细胞;②组织液;③血浆(或淋巴);④呼吸系统;⑤泌尿系统;⑥消化系统;⑦体外环境。

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内细胞、CO2从体内排到体外、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顺序中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⑦B.⑦→⑥→⑤→③→②→①C.⑦→⑥→③→②→①D.①→②→③→⑤→⑦解析:内环境是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细胞只能通过内环境间接地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B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解析: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如图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a、b可分别是体液调节、免疫调节B. c可表示体温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 血浆pH的稳定与\ HCO_3^-、\ HPO_4^2-等离子有关D.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答案】D【解析】A.内环境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维持相对稳定因此a、b可分别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A正确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pH、渗透压和温度因此c可表示体温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B正确C.血浆pH的稳定与缓冲物质 HCO_3^-、 HPO_4^2-等有关 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指其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D错误故选D2.在马拉松比赛中某运动员补充了一些盐水和葡萄糖溶液下列关于此运动员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被小肠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输送到组织细胞B. 盐水进入机体细胞内液 \ Na^+ 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外液 \ Na^+ 的增加量C. 运动员血浆中的尿素先进入淋巴再进入组织液最后在肾脏形成尿液排出D. 葡萄糖被吸收后在内环境中氧化分解产生 ATP 供机体利用【答案】A【解析】解 A.葡萄糖被小肠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输送到组织细胞被利用 A正确B.钠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故细胞外液 Na^+ 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内液 Na^+ 的增加 B错误C.运动员血浆中的尿素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然后流经肾小管最后在肾脏中形成尿液排出 C错误D.葡萄糖被吸收后在细胞中氧化分解产生 ATP 供机体利用 D错误故选 A3.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 乙酰胆碱酯酶、溶菌酶和消化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不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A.图中外界环境和内环境之间、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内环境和细胞内液之间都可以相互交换 A正确B.消化酶存在于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错误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C正确D.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正确故选B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分是()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_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_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 ②③⑦B. ①②③⑦C. ①②③⑦⑧D. ①②③⑥⑦⑧【答案】A【解析】①血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液中的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错误②血浆蛋白、O_2和葡萄糖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③葡萄糖、CO_2和胰岛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④递质小泡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⑤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胃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⑥口服抗菌药物后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⑦肌肉注射青霉素直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⑦正确⑧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⑧错误故选A5.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下列物质不可能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是()B. 纤维素C. 氨基酸D. 青霉素【答案】B【解析】解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入内环境氨基酸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肌肉注射青霉素青霉素直接进入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纤维素是植物体中的多糖不存在于人体的内环境故选 B6.脑脊液充满在各脑室内能不断产生又不断被吸收回流至静脉它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脑脊液属于细胞内液B. 脑脊液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直接媒介C. 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 CO_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D. 脑脊液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答案】D【解析】解 A.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属于细胞外液 A错误B.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脑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脑脊液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错误C.内环境中有缓冲物质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 CO_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C错误D.脑脊液属于内环境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 D正确故选 D7.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含量最多的是乙 \ CO_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甲B. 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C. 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大分子蛋白质只分布在甲中D. 甲中的葡萄糖在丙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3层生物膜【答案】D【解析】解依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丙)约占体液的2/3 CO_2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故细胞内液(丙)中 CO_2的浓度最高 A错误B.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组织液将增多 B错误C.淋巴细胞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大分子蛋白质在细胞内也有分布 C错误D.甲中葡萄糖被细胞利用至少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的细胞膜等3层生物膜 D正确8.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其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波动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 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肝脏功能受损、肾小球坏死都会影响血浆渗透压D. 抗体、抗利尿激素、钙离子、溶菌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答案】A【解析】解 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非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A错误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正确C.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肝脏功能受损、肾小球坏死都会影响血浆渗透压 C正确D.抗体、抗利尿激素、钙离子、溶菌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 正确故选 A9.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B. ④⑤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C. ⑥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D. 体液可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2/3【答案】D【解析】解分析题图①表示消化吸收需要消化系统的参与②表示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需要呼吸系统的参与③表示代谢废物的排出需要泌尿系统等参与④表示氧气、营养等物质进入细胞⑤表示代谢废物等排出细胞⑥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A 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B正确C.⑥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如高等动物的肺泡壁细胞 C正确D.体液可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 D错误故选 D10.如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①增多会导致组织水肿B. 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Fe^2+C. ③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只有⑤D. ④中的\ O_2浓度大于①中的\ O_2浓度【答案】A【解析】解A.①为组织液组织液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 A正确B.②为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B错误C.③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 C错误D.氧气在组织细胞中消耗因此④中的氧气浓度小于①中的氧气浓度 D错误故选 A11.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物质进行双向交换与淋巴间只能单向流动B. 胃蛋白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神经递质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只存在于淋巴中不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 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并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答案】C【解析】解 A.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能进行相互交换组织液与淋巴之间的物质只能单方向进行流动 A正确B.胃蛋白酶存在于胃内、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抗体、血浆蛋白、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正确C.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既可存在于淋巴中也可通过淋巴循环存在于血浆中 C错误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经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D正确故选 C1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激素和神经递质都主要通过内环境起作用B.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C.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D.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共同作用就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答案】C【解析】解 A.激素和神经递质都主要通过内环境起作用酶主要在细胞内起作用 A错误B.细胞代谢的场所主要是细胞质基质 B错误C.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变化 C正确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能力有限若外来干扰太大稳态也会被破坏 D错误故选 C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3.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 大脑细胞间隙的组织液B. 膀胱内的尿液C. 肺泡腔内的气体D.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答案】B, C, D【解析】A、大脑细胞间隙的组织液 A错误B、膀胱内的尿液不是体液 B正确C、肺泡腔内不属于内环境 C正确D、小肠腔内不属于内环境 D正确1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胰岛素、神经递质和载体蛋白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 足球比赛后正常人体产生的大量乳酸最终使血浆pH<7C. 神经细胞兴奋时对\ Na^+的通透性增加内环境中的\ Na^+浓度将下降D. 组织液渗入淋巴的液体量等于淋巴回流血浆的液体量【答案】C, D【解析】解 A.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A错误B.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足球比赛后正常人体产生的大量乳酸但是血浆的pH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B错误C.神经细胞兴奋时对 Na^+的通透性增加 Na^+进入神经细胞内环境中的 Na^+浓度将下降 C正确D.正常人体内组织液渗入淋巴的液体量等于淋巴回流血浆的液体量 D正确故选 CD15.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多B. ②红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 CO_2不会引起③pH发生大幅度变化C. 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3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D. 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 NaHCO_3的调节作用其pH会维持相对稳定【答案】B, C【解析】解 A.依题意和图示可知③为血浆⑤为组织液因此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的蛋白质多 A正确B.②红细胞中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有 CO_2的产生 B错误C.②红细胞中的氧气到达④组织细胞内至少需要经过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的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共计4层膜氧气是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因此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C错误D.肌肉细胞缺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③血浆中会与 NaHCO_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 H_2CO_3 H_2CO_3分解产生 H_2O和 CO_2 CO_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最终使③的pH维持相对稳定 D正确故选 BC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6.(1)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存在于________(填写字母)16.(2)A体液和C体液相比主要差别是________16.(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的缓冲对有关16.(4)如果②代表O_2 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答案】D【解析】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存在于细胞内液中题图中的D是细胞内液【答案】C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A中蛋白质含量很少【解析】题图中的A是血浆、C是血浆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答案】无机盐、蛋白质, HCO_3^﹣/H_2CO_3、HPO_4^2﹣/H_2PO_4^﹣【解析】C是血浆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_3^﹣/H_2CO_6、HPO_4^2﹣/H_8PO_4^﹣等缓冲对有关【答案】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析】如果②代表O_2 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目前普遍认为17.(1)内环境稳态是通过________共同调节的内环境的稳态是指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17.(2)低钠血症(血清钠盐低于135\, mmol/L )是肝衰竭常见的现象患者的下丘脑产生精氨酸加压素(AVP)过多与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VPV2受体结合效率提高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和渗透压降低①由上述信息可以推测精氨酸加压素与________(填一种激素)作用相似在调节渗透压方面二者关系是________②若要缓解低钠血症建议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________17.(3)肝衰竭患者极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是由肝细胞受损引起的①受损的肝细胞是通过细胞内________(填结构)来处理②这种低血糖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③促进糖原合成主要激素是________ 这种激素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答案】神经-体液-免疫,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解析】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答案】抗利尿激素, 协同作用, 不要长期低钠饮食(或适当摄入一定量的钠盐)【解析】①低钠血症患者的下丘脑产生精氨酸加压素(AVP)过多与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VPV2受体结合效率提高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和渗透压降低精氨酸加压素与抗利尿激素作用相似在调节渗透压方面二者是协同关系②若要缓解低钠血症建议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不要长期低钠饮食(或适当摄入一定量的钠盐)【答案】溶酶体, 肝细胞受损糖原合成量大大下降血糖平衡受到影响, 胰岛素,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解析】①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受损的肝细胞是通过细胞内溶酶体来处理②这种低血糖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肝细胞受损糖原合成量大大下降血糖平衡受到影响③促进糖原合成主要激素是胰岛素这种激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18.(1)图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①________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由大肠排出的是②________18.(2)呼吸系统可以吸入③________ 排出④________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的参与18.(3)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⑥________18.(4)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通过⑤________才能完成【答案】(1)消化, 未被吸收的物质【解析】细胞与内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参与完成与外界的物质交换所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桥梁【答案】(2)氧气, 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呼吸, 循环【解析】【答案】(3)水、无机盐、尿素等【解析】【答案】(4)内环境【解析】19.(1)正常血浆的pH值应为__________ 血浆中能起到维持pH作用的物质有_________等19.(2)图中所示结果明显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19.(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作何补充?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实验思路不要求描述细节)【答案】(1)7.35~7.45, \ HCO_3^-和\ HPO_4^2-(或\ H_2CO_3/\ HCO_3^-和\ HPO_4^2-/\ H_2PO_4^-)【解析】解(1)正常血浆的pH值应为7.35~7.45 血浆中能起到维持pH作用的物质有HCO_3^-和 HPO_4^2-(或 H_2CO_3/ HCO_3^-和 HPO_4^2-/ H_2PO_4^-)等【答案】(2)清水, 清水组实验前呈中性加入稀盐酸后溶液pH应下降图中所示曲线明显不合理【解析】(2)清水组实验前呈中性加入稀盐酸后溶液pH应下降图中所示曲线明显不合理【答案】(3)加入一定量的 NaOH 溶液后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解析】(3)血浆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设置实验时可设置酸性、中性和碱性等条件下观察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本实验还需添加NaOH 测量血浆pH值的变化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这样实验更完善20.(1)注射的溶液可先经过__________系统的运送再通过__________(填“组织液”“血浆”或“淋巴液”)进入组织细胞内20.(2)过一段时间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的 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填“细胞内”或“细胞外”) K^+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填“细胞内”或“细胞外”)20.(3)正常情况下向机体输液时需要输入的无机盐溶液与细胞外液是等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循环, 组织液【解析】解(1)注射的溶液可先经过循环系统的运送再通过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内【答案】(2)细胞外, 细胞内【解析】(2)一段时间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的 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 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答案】(3)为了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若输入的无机盐溶液的渗透压低于或高于细胞外液的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解析】(3)正常情况下为了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若输入的无机盐溶液的渗透压低于或高于细胞外液的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所以向机体内输液时输入的无机盐溶液与细胞外液是等渗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选题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A.维持体温处于较低水平B.使体内各处pH保持相同C.保持体内渗透压绝对不变D.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2.下列有关人体内的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3.下列所述不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血糖的平衡B.水盐的平衡C.血红蛋白的平衡D.温度的平衡4.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5.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伤员,保持内环境的稳态能加大生存机会,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机制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C.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A.复合氨基酸B.葡萄糖和维生素C.无机盐D.血浆蛋白7.如图为恒温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请据图判断下列正确的是()①3中的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至少需要经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②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2,氧气浓度最高的是4③正常情况下图中的2不能穿过1进入5④3液成分与5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⑤如果该动物的肾小球病变(产生蛋白尿),可能会导致5中液体增多A.上述说法都不正确B.只有一种说法正确C.有2种说法正确D. 3种说法正确8.下列几种物质中,不属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是()A.血浆中的Na+和Cl﹣B.神经细胞释放的递质C.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D.胃腺分泌的胃酸9.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10.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无限的D.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是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11.下列不是生物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组织液中的水B.细胞外液的Mg2+C.血红蛋白D.淋巴12.硝酸甘油(C3H5N3O9)在医药上用作血管扩张的药,是预防和紧急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舌下含服而不是吞服,将药片含在舌下,硝酸甘油溶于水后,立即被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释放NO,NO可调节平滑肌的收缩状态,使血管舒张,从而在几分钟内缓解心绞痛;在上述整个过程中,硝酸甘油至少穿过几层磷脂分子()A. 5B. 7C. 10D. 141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是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14.下列关于人体剧烈运动后,内环境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后,体温会明显上升,是由于产热过多B.剧烈运动后,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C.由于营养物质被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明显下降D.剧烈运动后,人体内乳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1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B.钾离子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16.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②17.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液、B液和C液组成人体细胞的体内生活环境――内环境B. B液中一般不含有组织细胞的代谢终产物C. 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D.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1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浆蛋白和脂肪酸等B.免疫系统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碳酸、乳酸具有调节血浆pH稳定的作用D.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病毒、细菌都能进入毛细淋巴管1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20.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C. 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二、非选择题21.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值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1滴5%的盐酸溶液,乙管中滴1滴1%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1 min,再分别测定pH值并记录。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主要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 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肺泡壁、毛细血管壁B. 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①表示的过程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C. ②过程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D. A、B、C、D四种器官依次为肺、胃、肾脏、皮肤【答案】D【解析】A、内环境与肺进行气体交换要通过毛细血管壁 A正确B、①表示的过程食物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过程C、由分析可知 C正确D、A、B、C、D四种器官依次为肺、肾脏 D错误2.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①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②毛细胞血管壁破损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⑥喝水过多A. ①②③④B. ①③⑤⑥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解①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现象①正确②毛细胞血管壁破损会导致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②正确③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③正确④花粉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④正确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引起水肿现象⑤正确⑥喝水过多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不会组织水肿⑥错误故选 D3.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 肺泡腔内的气体B.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 心室腔内的血浆D. 膀胱腔内的尿液【答案】C【解析】解 A.肺泡腔内的气体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 A错误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 B错误C.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 C正确D.膀胱腔内的尿液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 D错误故选 C4.病人注射用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9% 也叫生理盐水下列有关生理盐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渗透压相当B. 生理盐水中的xa0Na^+浓度和xa0Cl^-浓度与细胞外液中的相同C. 剧烈运动后可适当饮用生理盐水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和盐分D. 其他动物的细胞在生理盐水中的形态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答案】B【解析】解 A.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渗透压相当 A正确B.细胞外液中除了 Na^+和 Cl^-外还有其他离子和蛋白质等溶质它们共同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而生理盐水中只有 Na^+和 Cl^- 故生理盐水中的 Na^+浓度和 Cl^-浓度与细胞外液中的不同 B错误C.剧烈运动会使人体丢失水和盐可适当饮用生理盐水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和盐分 C正确D.不同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不一定相同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与人体血浆渗透压相等不一定与其他动物血浆渗透压相等 D正确故选 B5.下列过程不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 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被缓冲物质中和B. 胰岛素、神经递质作用后被分解C. 肝糖原的分解和血浆蛋白的合成D. 浆细胞合成的抗体攻击外来病原体【答案】C【解析】解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不是代谢的主要场所肝糖原的分解和血浆蛋白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故选 C6.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测得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稳定能力的强弱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 ①③④B. ①③C. ③④D. ②【答案】A【解析】①甲在海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能维持血液浓度正常而在海水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血液浓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甲适于在较低盐浓度下生存乙的血液浓度随海水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可见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差丙在较低和较高海水浓度下都能维持血液浓度正常说明丙的渗透压调节能力最强因此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①正确②③④由以上分析可知丙的调节能力最强其次是甲乙的调节能力最弱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因此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④7.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 血浆渗透压迅速不变B.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C. 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D. 血浆渗透压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解给实验狗的颈动脉内注射高渗盐水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刺激血浆从组织液中吸水维持内环境稳态故选 B8.下列关于体液和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体液的成分主要是水不含蛋白质B. 内环境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C. 细胞质基质是体液的一部分D.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答案】C【解析】解 A.体液主要成分是水也含有蛋白质 A错误B.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也可能包含其他部分如脑脊液等 B错误C.细胞质基质属于细胞内液是体液的一部分 C正确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处于动态平衡中 D错误故选 C9.新型冠状病毒是带有包膜的RNA病毒它利用包膜上的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完成侵染在宿主细胞中病毒RNA通过复制产生子代遗传物质并作为翻译的模板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 新型冠状病毒R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 新型冠状病毒的清除需要通过细胞免疫过程C. 康复者产生的抗体可以与新型冠状病毒的RNA结合D. 抑制RNA复制的药物可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答案】C【解析】解 A.新型冠状病毒RNA的复制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正确B.由于病毒是胞内寄生物因此新型冠状病毒的清除需要通过细胞免疫过程来完成 B正确C.康复者产生的抗体可以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结合从而阻止病毒的传播 C错误D.抑制RNA复制的药物可以抑制该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D正确故选 C10.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乙中B. 丁中蛋白质含量不可能比甲中的高C.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D. 甲、乙、丙中含有无机盐、激素、尿素、葡萄糖、\ CO_2【答案】B【解析】解分析可知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丁为细胞内液A.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场所是血浆 A正确B.细胞内液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的高 B错误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C正确D.无机盐、激素、尿素、葡萄糖、 CO_2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可存在于甲、乙、丙中 D正确故选 B1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 O_2、\ CO_2、血红蛋白、\ H^+B. 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 H_2OC. 纤维蛋白原、\ Ca^2+、载体D. \ Na^+、\ HPO_4^2-、葡萄糖、氨基酸【答案】D【解析】解 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A错误B.过氧化氢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错误C.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错误D. Na^+、 HPO_4^2-、葡萄糖、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正确故选 D12.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B.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不一定引起代谢紊乱D.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C【解析】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引起代谢紊乱故选C13.下列现象能导致组织水肿的是()①营养缺乏导致血浆蛋白含量较低②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③寒冷条件下尿量增加④肾小球肾炎血浆渗透压下降⑤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⑥机体脱水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A. ①②④⑤B. ②③⑥C. ①④⑤⑥D. ①②③④⑤⑥【答案】A【解析】解①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①符合题意②过敏反应会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等渗出组织液渗透压升高②符合题意③寒冷条件下尿量增加是机体的正常调节不会导致组织液增多③不符合题意④肾小球肾炎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④符合题意⑤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会导致淋巴管堵塞影响组织液透过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导致组织间隙积聚液体即组织液增多造成人体下肢肿胀⑤符合题意⑥机体脱水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减少⑥不符合题意故选 A14.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氨基酸、唾液淀粉酶、神经递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 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C.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保障的必要条件D.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血红蛋白及无机盐的含量【答案】C【解析】A、唾液淀粉酶分布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A错误B、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不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B错误C、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保障的必要条件 C正确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 D错误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_2、尿素、葡萄糖等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 内环境稳态包括其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C. 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尿量减少D.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于内环境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答案】A【解析】解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_2、尿素、葡萄糖等但不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A错误B.内环境稳态包括其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B正确C.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 C正确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于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为组织液属于内环境)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D正确故选 A16.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B. 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C.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引起组织水肿D. 人喝苏打水后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答案】D【解析】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A 项正确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先增加在缓冲物质的作用下又会慢慢减少最后维持一定的水平 B项正确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低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 C项正确人喝苏打水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血浆中的pH不会明显下降 D项错误故选D17.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每更换一种材料进行实验前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B. 本实验中每一组都进行了自身的前后对照C. 加入HCl或NaOH后缓冲液的pH不会发生任何变化D. 从加入HCl或NaOH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答案】C【解析】解 A.为了减少误差每更换一种材料进行实验前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 A正确B.本实验中每一组前后pH的变化相当于自身的前后对照 B正确C.加入HCl或NaOH后缓冲液的pH会发生变化只是在缓冲物质的作用下变化不明显C错误D.从加入HCl或NaOH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因为加入生物材料后实验前后pH变化不明显 D正确故选 C18.下列各项不能诱发人体组织水肿的是()A.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B. 营养不良造成的血浆蛋白含量减少C. 毛细淋巴管堵塞组织液不能回流D. 饮水过多大量水分进入组织液【答案】D【解析】解 A.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渗透压升高造成组织水肿 A不符合题意B.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B不符合题意C.毛细淋巴管堵塞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C不符合题意D.饮水过多过量的水会通过机体调节形成尿液排出不会引起组织水肿 D符合题意故选 D19.如图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①②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B. 正常情况下①中含有蛋白质、葡萄糖、\ CO_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C.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会导致局部血浆渗透压/组织液渗透压的值变大D. 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答案】C【解析】解A.①直接与人体细胞内液进行物质交换所以①是组织液②是淋巴液③是血浆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中 A正确B.正常情况下①组织液中含有蛋白质、葡萄糖、 CO_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 B正确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出进而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血浆渗透压/组织液渗透压的值变小 C错误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流向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D正确故选 C20.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的基础B. 正常情况下回流的组织液中\ O_2的浓度与生成的组织液中的相等C. 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D.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答案】B【解析】解 A.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时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平衡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A正确B.正常情况下回流的组织液中的 O_2浓度低于生成的组织液中的 B错误C.机体细胞代谢会向内环境中排出代谢废物因而会影响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C正确D.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D正确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1)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21.(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物质21.(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会增多 _________ 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21.(5)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________【答案】(1)自由扩散, 6【解析】解(1)氧气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外膜、线粒体内膜共6层膜【答案】(2)②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解析】(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成分基本相同一般情况下②血浆与③组织液在成分含量上的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答案】(3)7.35~7.45, 缓冲【解析】(3)正常人血浆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NaHCO_3和 Na_2HPO_4等缓冲物质【答案】(4)③组织液【解析】(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血浆渗透到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③组织液含量增加而导致组织水肿【答案】(5)降低【解析】(5)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组织细胞供氧不足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同时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进而使内环境pH下降22.(1)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 (填名称)22.(2)组成内环境的各组分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一般情况下三者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1________ 1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22.(3)组织细胞所需的气体通过________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组织 ________(填序号)的O_2浓度最低 O_2能不断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22.(4)若图示代表肝脏局部结构模式图饥饿时与A端液体相比 B端液体葡萄糖的含量会________(填增加、减少、不变)22.(5)养生就是科学合理地运用________的调节机制使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达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目的因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________的必要条件【答案】组织液和血浆【解析】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答案】, 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无机盐和蛋白质【解析】组织液和血浆可以相互渗透而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为单向循环三者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1为血浆【答案】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2, O_2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组织液的O_2浓度高于组织细胞内【解析】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消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才能到达各种组织细胞其需要消耗氧气因O_2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组织液的O_7浓度高于组织细胞内故O_2能不断进入组织细胞【答案】增加【解析】若图示代表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饥饿时胰岛A细胞中的胰高血糖素将分泌增加因此B端比A端胰高血糖素含量会明显增加【答案】神经﹣体液﹣免疫,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3.(1)脑部神经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________ 血管阻塞使相关部位的内环境中化学组成和________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元代谢________ 最终导致细胞坏死由此可知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3.(2)大脑中的兴奋产生与传递与体液中 K^+、 Na^+有关尝试构建人体内 Na^+、K^+的动态平衡模型(在图中用箭头表示不考虑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等特殊细胞)23.(3)除图中所示的系统外还有________系统直接参与 Na^+、 K^+的排出由此可_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1)组织液, 酸碱度、渗透压, 紊乱, 内环境稳态【解析】(1)脑部神经元是组织细胞的一种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管阻塞是一种病理反应会影响内环境的稳定会使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发生变化会导致细胞代谢活动发生紊乱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2)【解析】(2)血浆中的无机盐离子与组织液可进行相互交换组织细胞浸在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无机盐离子可以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的无机盐离子也可以运出细胞进入组织液中【答案】(3)泌尿, 内环境【解析】(3)图示中的消化道属于消化系统多余的 Na^+、 K^+还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4.(1)血管紧张素通过________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等无机盐离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4.(2)新冠肺炎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________呼吸增强后就会出现乳酸酸中毒等情况甚至会死亡正常机体中细胞外液中增多的H^+ 一方面迅速与HCO_3^﹣结合产生CO_2 另一方面刺激相应感受器引起位于脑干的________中枢兴奋使呼吸加快加深加速CO_2排出使血浆pH重新恢复正常24.(3)SARS﹣CoV﹣2“偏好”攻击人体呼吸道纤毛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据题干可知其原因主要是这两类细胞的细胞膜上________的含量高容易被SARS﹣CoV﹣2识别并与之结合24.(4)在治疗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对危重症患者采取了设法延续生命特征的措施如使用高压将氧气输入肺部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打败病毒争取时间人体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功能康复者的血浆有助于救治危重症患者其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_【答案】体液, Na^+和CI^﹣【解析】血管紧张素进入血浆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和靶细胞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Na^+和CI^﹣等无机盐离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答案】无氧, 呼吸【解析】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新冠肺炎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无氧呼吸增强后就会出现乳酸酸中毒等情况甚至会死亡正常机体中细胞外液中增多的H^+ 一方面迅速与缓冲溶液中的HCO_3^﹣结合产生CO_2 另一方面刺激相应感受器引起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快加深加速CO_2排出使血浆pH重新恢复正常【答案】ACE2【解析】SARS﹣CoV﹣2“偏好”攻击人体呼吸道纤毛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其原因主要是这两类细胞的细胞膜上ACE2的含量高容易被SARS﹣CoV﹣2识别并与之结合【答案】防卫、监控和清除, 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与患者体内的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解析】人体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由于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与患者体内的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所以康复者的血浆有助于救治危重症患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图所示是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Y、Z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 Y中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细胞膜结构C.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X、Y等处的渗透压会上升D. X、Y、Z的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2.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 喝牛奶,进入胃中B.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 口服抗菌药物D. 肌肉注射青霉素3.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错误的是()A. 人体血液pH通常在6.7~7.5之间B. 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 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 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O2排出4.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A. 多吃蔬菜B. 多喝豆浆C. 多吃馒头D. 多喝水5.毛细血管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③6.小明因长时间劳动使手掌磨出了“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A. 细胞内液B. 淋巴C. 血浆D. 组织液7.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8.下列关于人体血压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心排血量不变,血管管径变小,则收缩压也会相应降低B. 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动脉血压回升C. 心舒期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则舒张压降低D. 主动脉的弹性回缩在心舒期能继续推动血液前进,是形成舒张压的动力9.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A. 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结合B.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C.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D. 乳酸与碳酸氢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10.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T细胞在④中流动B. 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 图中②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 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①②、②③、②④11.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甲状腺激素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④消化液⑤血浆蛋白⑥呼吸酶.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⑥C. ②③⑤⑥D. ①②③⑤12.右图为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卷张建尚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一、选择题1.右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A.A 、B 、C 依次为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B.在A 、B 、C 、D 中,含量最多的是AC.B 、C 、D 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 中液体可以直接流入D 内C A 是血浆,B 是组织液,C 是细胞内液,D 是淋巴,A 项错误,C 项正确;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B 项错误;B 中液体要通过毛细淋巴管壁渗透到D 内,D 项错误。

2.(改编)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氨基酸、血浆蛋白和激素等B.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 水、氨基酸、血浆蛋白和激素等存在于血浆中,A 项正确;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血浆蛋白,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B 项正确;体内细胞只有通内过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 项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 项错误。

3.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 )A.①血浆B.②组织液C.③水D.④红细胞D 红细胞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4.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A 皮下青紫是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局部水肿是组织液增多。

5.(改编)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过程是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C.②中的CO 2有害无益D.④处阻塞可导致组织水肿D ③处的物质不能直接到达④处,A 项错误;⑤处是动脉端,含氧气多,①处是静脉端,含氧气少,B 项错误;①→②→③→④A B C D组织液中的CO 2对维持体液酸碱平衡有一定作用,C 项错误;毛细淋巴管阻塞可影响组织液回流,导致组织液增多,出现水肿现象,D 项正确。

6.(改编)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 A. B. C. D.唾液腺细胞合成和分泌唾液A 激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组织液属于内环境。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内,唾液腺细胞合成唾液发生在细胞内,分泌唾液进入消化道,消化道、细胞及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

7.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进入小肠D.肌肉注射青霉素D 胃、小肠和输卵管都与外界环境相通,并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也就没有进入内环境。

8.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同时会增多的细胞外液是图中的 ( )A.a 液B.b 液C.c 液D.难以确定 C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渗透压降低,水分大量渗出,组织液增多。

9.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 -3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与组织液的CI -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 +B CI -、HCO -3能通过毛细血管壁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交换;细胞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需要多种酶共同参与,酶大多为蛋白质,因而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在蛋白质浓度上相差较大;组织液中的Na +能够进入淋巴液。

10.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 )A.线粒体基质中pH 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组织液温度的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A 内环境稳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的温度、渗透压和pH 的相对稳定,而A 为线粒体基质中的pH 的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稳态。

11.(改编)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HCO 3-、HPO 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 相对稳定C.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D.运动后Na +、K +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A 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无机盐,A 项错误;HCO 3-、HPO 42-是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参与维持血浆pH 相对稳定,B 项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 项正确;运动后Na +、K +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由于机体调节的结果,D 项正确。

12.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 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 2和H 2O ,并排出CO 2B.NaHCO 3与乳酸反应,调节pHa 液b 液c 液 ③ ② ①C.H 2CO 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 2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B 缓冲物质NaHCO 3与乳酸反应,形成乳酸钠和H 2CO 3,H 2CO 3很快被分解生成CO 2和H 2O ,并排出CO 2。

13.(原创)下表是各种液体的pH 比较表格,据表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尿液、胃液属于内环境B.静脉血、组织液中的CO 2浓度高于动脉血C.细胞内液的pH 变化范围大于细胞外液D.肾脏可以通过排出酸性尿或碱性尿调节内环境的pHA 尿液、胃液不属于内环境,A 项错误;静脉血、组织液中的CO 2来自细胞,浓度高于动脉血,所以pH 低于动脉血,B 项正确;从表中可以看出,细胞外液的pH 在7.35~7.40之间变化,而细胞内液是在6.00~7.40之间变化,C 项正确;尿液的pH 变化范围较大,是因为肾脏通过排出酸性尿或碱性尿调节内环境pH 时形成的,D 项正确。

14.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B 维持体内环境稳态,需要消化、呼吸 循环、泌尿系统直接参与,还需要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A 项正确;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与外界环境有关,当外界环境变化超出人体调节能力的时候,内环境稳态就处于失调状态,B 项错误,C 项正确;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D 项正确。

15.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营养不良性水肿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B 小腿抽搐是血浆中缺钙造成的,①符合;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遗传病,②不符合;尿毒症的直接原因是血浆中代谢废物积累所致,③符合;组织水肿的原因很多,其中营养不良性水肿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所致,④符合。

16.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项目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血清葡萄糖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179 mg/dL 150~220 尿碘 45 μg/L 100~200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可服用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B.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多吃糖类食物C.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细胞代谢速率偏低体液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尿液 胃液 动脉血 静脉血 组织液 pH 7.40 7.35 7.35 6.00~7.40 4.50~8.00 0.80D.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不变,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C 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尿碘超出参考范围。

17.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D 尿液和汗液的排出有利于维持内环境中水和无机盐的稳定;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有利于排出体内较多的二氧化碳,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血液运输养料给细胞和排出细胞的代谢废物,能够维持内环境稳态;食物残渣根本就没有进入到内环境,它的排出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一定关系但无直接关系。

18.(改编)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寒冷时尿液增多D.在困乏时打哈欠B 寒冷时出现寒颤是通过骨骼不自主的收缩产生热量维持体温恒定;出现肺水肿说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从而导致组织细胞液含量增多,故说明内环境稳定被破坏;寒冷时汗液分泌减少,机体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饮水不足,内环境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以维持渗透压平衡;在困乏时打哈欠可以排出体内较多的二氧化碳,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19.(多选,改编)右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一毛细血管壁、2一红细胞、3一血浆、4一细胞内液、5—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4产生的代谢终产物可由3的运输而排放到体外B.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C.葡萄糖由3进入2是协助扩散,由5进入4是主动运输D.氧气由2通过3及l而运输到5被利用,需经过5层生物膜AC 细胞代谢终产物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泌尿系统排出,A项正确;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4,所以B项错误;葡萄糖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组织细胞是主动运输,C项正确;氧气由2到3经过1层生物膜,由2到5经过2层生物膜,由5到4经过1层生物膜,进入细胞内的线粒体要经过2层生物膜,共6层生物膜,D项错误。

20.(多选)下列关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生理活动不.正确的是()A.炎热的夏天,人体通过增加排汗来维持体温恒定B.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含量急剧上升,pH大幅度下降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D.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剧烈运动后尿量明显增多BD 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在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含量并不会急剧上升,pH 也不会大幅度下降,所以B项错误;剧烈运动后由于出汗较多,所以尿量减少,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21.(改编)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标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