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纲要课课堂讨论问题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近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的参考答案:一、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之一,请简要谈谈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

这场革命的最重要影响之一是打破了封建帝制的传统框架,为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提供了契机。

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主意识,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还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家和思想家,他们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大规模群众运动,请简要描述五四运动的背景、目标和意义。

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之后逐渐兴起的一场广泛的社会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是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了对中国不利的《凡尔赛和约》,引发了广泛的民族愤慨和抗议情绪。

这场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列强的侵略,并主张中国独立、自由和民主。

五四运动最重要的意义之一是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抵抗情绪,为中国革命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五四运动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变革。

在这场运动中,许多知识分子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理念,主张彻底改革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

这场运动的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标志,请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作者:王小京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3期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2007年依据中央的指示精神于全国高校开设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至今已经有两年多时间。

作为一门新开设课程,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较成功的教学方法有:实施原著导读,开展双向式教学,开发供学生使用的网络课件,推进阅读计划等。

这些方法对于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对于推动新的教学探索,都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学方法问题启示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分析1.课程的基本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教育部规定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公共必修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

课程的教材分上、中、下三编,共有十章内容,即: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课程的基本特点(1)时间跨度大、内容多。

就课程的时间跨度和内容而言,从1840年到2008年,涵盖了中国近现代168年的历史,横跨三个世纪,包含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宏观以及微观的历史内容。

(2)综合性强。

就综合性而言,内容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外交、国际背景等。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为了使课程更具综合性,在展开每一段历史内容之前都设置了综述,在综述的基础上,设置相关的章节;在每章内容的设置上,课程内容主要从整体上、宏观上阐明其内容。

此外,有些论证的事例涉及到微观的问题。

(3)政治性的主题突出。

课程相关内容的设置比较侧重于宏观与历史背景的介绍,侧重于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内容,侧重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政治课程的性质较为突出。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阐述 , 却又 要按照统一 的框 架编写 , 因此在 内容上就会存 在一
[ 作者简介 ]简姿亚, 女, 湖南长沙人 , 长沙学院讲师 , 研究方 向: 中国近现代史及其教学 ( 湖南长沙 , 4 1 0 0 0 3 ) 。
[ 基金项 目]长沙学院 2 0 1 2 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 目( 项 目编号 : Y O 1 7 ) 。
文史博览( 理论 )
2 O l 3年 4月

A p r . 2 0 1 3
C u l t u r e A n d H i s t o r y V i s i o n ( T h e o r y )
关于“ 中国近 现代史纲要 ’ ’ 课 教学 的几点思考
简姿亚
[ 摘
课 堂死气沉沉 , 学 生了无兴趣 。 教师似乎 各个道理都讲授到了 ,
但实 际效果 呢? 因为学生不感兴趣 , 也就不可能进行思考 , 更不
可能记忆在心 , 最终只能是 老师应付学生 , 学生应 付老师 , 课堂

结束 , 知识立马丢回给书本 了。
第三, 实践教学流于形 式。 应该 说 , 目前实践教学这块并未
基 于 以上原 因 , 若教 师不注意教学 内容 、 方 法和手段 的创
新, 那 逃课或者 “ 心在曹 营身在汉 ” 的学生会越来越 多 , 而原本
有兴趣 的同学也 会失 去学 习的积极性 。面对这种现状 , 教师 的
当务之急 自然是 想法设法提升学生 的学习兴趣 , 根据纲要课课 程特点 , 积极探索纲要课教 学的新方法 、 新途径 , 最终提升纲要

个感性的认识 。仅仅只能从 主干中的主干 了解历史 的部分 ,
纲要 课不仅是一 门历史课程 ,更是一 门思想政 治教育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做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做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做法□朱险峰【摘要】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精心设计章节中心问题,围绕中心问题展开教学;重视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改革考试方式。

【关键词】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改革【作者简介】朱险峰,宿迁学院基础部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目标要求及存在问题《纲要》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及其存在问题,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动因。

(一)《纲要》教学目的要求。

《纲要》在《开篇的话》中明确的指出了课程设置的目的“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任务,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的历程和经验教训,等等。

如果单从了解近现代史知识这个角度讲,大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已经完成了这个学习任务,高校似乎没有必要再设置《纲要》课了。

事实上,《纲要》课的开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通过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可以更好地培养青年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在青年学生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政治方向,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

”。

《纲要》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之一的沙健孙也指出《纲要》的主要任务是“讲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确立并增强对于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的信念。

因此,本课程应注意结合近现代历史的发展,着力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总结这个埋藏的历史的基本经验,也就是说,要注意加强本课程的理论性”。

以上论述明确了《纲要》课的性质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明确了《纲要》课的目的要求,这是上好《纲要》的第一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历史感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历史感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 摘 要] 《 纲要》 课的开设是通过历史学 习达 到思想政 治教育 的目的。历史感是加 深历 史理 解的
重 要 途 径 , 史 教 育 是 培 养 学 生历 史感 的 主 渠 道 。课 堂教 学 可 以通 过 加 强 史 料 引 入 与分 析 、 找 历 历 寻
史 与现 实 的结 合 点 、 大 历 史 观 ” 读 历 史 、 观 历 史 叙 述 与微 观 历 史 分 析 相 结 合 、 史 教 学 充 满 以“ 解 宏 历 感 情 等方 式培 养 学 生历 史 感 。学 生历 史感 增 强 , 助 于 达 到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目的 。 有

历 史 感 的涵 义
“ 史感” 历 这个 概念 使 用普 遍 , 但其 含 义史学 界 尚
未 形成一 个通 行 的界 定 。笔者 就收 集到 的资料 来 看 ,
时 代 的历 史感 , 那么 , 这个 时代所 发生 的一 切 , 在我 们
的理 解 中都 会 是 题 中应 有 之 事 , 理 所 当 然 的 。否 是
解 。历史 感 的缺 失带来 学 生历史认 知 上 的问题 , 因为 历 史感 是 认识 历 史 的重要途 径 , 没有历 史 感就 无法 深 刻 理 解过 去 , 能 深 刻 理 解 过 去 就 不 能 客 观 评 价 现 不 在 , 无 法准 确 把握 未 来 ; 果我 们 获 得 了对 于 某 个 更 如
感缺乏 , 历史 感 会 强化 学 生 的使 命 感 和 民族 认 同感 。
培 养 学 生 的历史 感 , 有助 于提 高思 想政治 教 育 的实效
性。
描述 历史感 , 史 感 是 对 历 史 本 身 的 直 觉 、 悟 、 历 领 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自主学习问题汇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自主学习问题汇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自主学习问题汇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生课外自主学习问题汇集2016版(书面作业、手写完成)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是什么?3、分析说明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怎样理解“文明的失落”?5、分析说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和地位。

第一章6、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请展开论述。

(如何理解“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评“帝国主义侵略有功”的观点。

)第二章7、什么是洋务运动?8、什么是公车上书?9、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各自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为什么都不能成功?(结合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展开论述。

)第三章10、什么是清末新政?为什么会失败?11、什么是三民主义?主要内容是什么?12、论述辛亥革命的深远历史影响与经验教训。

中编综述与第四章13、新文化运动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吗?14、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区别是什么?(性质、内容,作用和优缺点)15、大革命为什么失败?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6、五四前后中国少数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第五章17、中共早期为什么会连续发生多次“左”倾错误?请谈谈你对遵义会议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

18、试论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上的重要贡献。

第六章19、如何分阶段正确评价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历史地位与作用?20、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1、论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胜利原因与基本经验。

第七章22、国民党为何会丢掉大陆败走台湾?2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个法宝是什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讨论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讨论题

1、分析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近代中国具有“双重作用:积极作用:(1)政治: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明清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中国一步步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潮流之中,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瓦解。

(2)经济: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西方的先进技术传入了中国,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刺激了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中国的经济逐渐融入世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思想文化:帝国主义的入侵唤醒了一部分中国人,他们为救国图存开始奋斗,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蓬勃发展。

2、消极作用:(1)政治: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独立,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并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从而使独立的中国逐渐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2)经济: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中国逐步地形成了对帝国主义资本的依附;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逐渐陷入困境。

(3)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冲击。

(4)其他:大量中国人民惨遭杀害,是历史的巨大灾难。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总根源。

2、分析近代先进人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有何联系和差异。

联系:近代先进人士从学习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继承与发展。

但它们在性质与活动意义上有较大的差异。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失败了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是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提倡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浅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浅议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 社科部 , 河 广西 宜 州 5 6 0 ) 4 30 摘 要 : 中 国 近现 代 史 纲 要 》 是 高等 院校 新 开 的一 门 《 课 公 共 思 想 政 治 理 论课 。 要搞 好 本 课 程 的 教 学 , 先 要 明 确教 学 首 目的 。 了 更好 地 实现 本课 程 的教 学 目的 , 们 可 以从 以 下 几 为 我 个 方 面改 进 教 学 方 法 : 是 于叙 事 中 寓论 断 ; 一 二是 注 重 多媒 体 教 学 :三 是 课 堂教 学 与社 会 实 践相 结合 :四是 课 堂讨 论 和 演 讲 : 是 改革 课 程 考 核 方 式 五 关 键 词 : 中 国近现 代 史纲 要 》 教 学 目的 教 学 方 法 《 中 国” 真理 的认 识 。通 过 教 学 . 生 了解 和 掌握 新 民 主 主义 革 学 命 时 期 中 国共 产 党 领 导 中 国 人 民 进 行 革 命 斗 争 的 伟 大 实 践 , 加 深 对 党 的 先 进性 的理 解 ,进 而懂 得 中 国共 产 党 是 中 国工 人 阶级 的 先 锋 队 , 同时 也 是 中 国人 民和 中华 民族 的先 锋 队 。 了 为 中 国工 人 阶 级 和 广 大人 民 的 利益 ,中 国共 产党 把 马克 思 主 义 与 中 国实 际相 结 合 , 中 国革 命 的新 道 路 进 行 了艰 辛 的 探 索 . 对 形 成 了“ 村 包 围 城 市 、 装 夺 取 政 权 ” 一 正 确 的 革命 道路 。 农 武 惟 为 了 中华 民族 的 利 益 .中 国共 产 党 高 举 抗 日民族 统 一 战 线 的 大 旗 ,进 行 了抗 击 日本 帝 国 主义 的英 勇斗 争 。为 夺 取 抗 战 胜 利、 实现 民族 独 立 作 出 了重 大贡 献 。 国人 民在 中 国共 产 党 的 中 领 导 下 经 过长 期 的艰 苦 斗 争 , 终 推 翻 了 三 座 大 山 的 压 迫 。 最 结 束 了 半 殖 民地 半 封 建 的 统 治 秩 序 , 现 了 彻底 解 放 。 实 第 四 , 分 认 识 中 国走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的 必 然 性 和进 步性 . 充 深 刻 领会 “ 有 社 会 主 义 才 能 救 中国 . 只 只有 改 革 开 放 才 能 发 展 中国 , 展 社 会 主 义 , 展 马 克 思 主义 ” 一 真 理 。 通过 教学 , 发 发 这 学 生 了解 新 中 国成 立 初 期 的 国 内外 形 势 及 特 点 。加 深 对 社 会 主 义 改造 , 立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历 史 必 然性 的认 识 , 确 中 国走 建 明 社 会 主 义道 路 是 历 史 和 人 民 的选 择 ; 时 。 了解 中 国共 产 党 同 也 领 导 中 国人 民进 行 社 会 主 义建 设 所 取 得 的 辉 煌 成 就 .特 别 是 改革 开放 以来 所 取 得 的 巨大 成 就 , 刻认 识 坚 持社 会 主义 、 深 坚 持 改革 开 放 的重 要 性 , 以此 增 强 青 年 学 生 坚 定 不 移 地 走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义 道 路 的信 念 , 自觉 树立 社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 体 系 。 为建 设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而奋 斗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轨迹,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和文化意识。

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亟待采取对策解决。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教学内容单一目前,部分中学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时,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史实讲授阶段,课程内容以政治事件和战争为主,忽视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变革。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了历史课程应有的吸引力。

(二)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述和学生听讲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批判性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课堂内容严重依赖教科书,教学资源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与热情。

(三)教学资源匮乏部分学校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时,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往往难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料和教学辅助材料,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历史认知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对策研究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历史的多元性,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历史事件,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除了政治事件和战争,还应该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变革,使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互动性和启发性,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PPT、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学校应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时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料和教学辅助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历史认知。

除了教科书,学校还可以通过采购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献资料、历史影视作品等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帮助。

浅谈如何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生动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生动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生动课堂危彦明,潘朝辉(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江西南昌330034)摘要: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有政治性和科学性,又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要想让学生喜欢上《纲要》课,达到实现《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目的,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课堂。

要求《纲要》课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从各方面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结合以上三方面浅谈如何营造出生动活泼的《纲要》课堂,提高课程学习效率。

关键词:构建;生动课堂;高效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97-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既有政治性和科学性,又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如何使学生喜欢上《纲要》课堂,达到实现《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目的,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营造出一个生动形象的课堂。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课堂内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与老师能够全程参与互动,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全程进行指导。

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参与度成正比。

也就是说,高效课堂与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学生在动”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以此更好地完成相关课堂教学。

一、大力提高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实现成功教学的关键,它能够很轻松巧妙地将复杂难懂的内容传送给学生,而不会让学生感到疲劳。

因此,要想让《纲要》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应该大力提高教学技巧,包括课堂导入、提问、总结的技巧等。

1.用新颖的导入抓住学生的心。

新颖的课堂导入就像美妙的音乐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设计教学案例导入;游戏热身体验导入;还可以播放视频、音频、图片等进行导入。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获得成功的原动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导入方式。

纲要课堂讨论题纲

纲要课堂讨论题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讨论题纲1、鸦片战争该不该打?2、结合甲午中日战争,你如何看待中日钓鱼岛之争?3、如何评价西方在中国近代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兼驳“侵华有功论”(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

你怎么看待这种“侵华有功论”?如何评价西方在中国近代化中所扮演的角色?)4、结合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谈谈对当下中国现代化模式的思考。

5、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给我们的启示。

(以启示为切入点并重点谈启示)6、晚清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对当下中国改革的启示(以启示为切入点并重点谈启示)7、近年来,以“重新评价”、“理性思考”为名,某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提出“告别革命论”。

他们认为辛亥革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如果没有孙中山提倡的暴力革命,走康梁主张的改良主义道路,“中国早就实现现代化了”,你是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发生?如何评价革命和改良?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谈谈你的看法。

8、结合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你认为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并就如何实现“文化大国”“文化强国”谈谈你的思路和想法。

9、二十世纪初期的多种思潮中,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0、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分析。

兼评张学良。

11、如何驳斥“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游而不击”的观点?12、有人说,美国两颗原子弹和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对此你怎么看?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的原因。

并就如何建构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谈谈你的观点。

13、共产党何以胜利?国民党何以失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颁布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2012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均强调实践页眉文字页脚文字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 —
26 7・ - — —
节, 是学生获取 、 掌握 知识 的重要途径 , 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
教学计划 , 致使教 师开展实践教 学 比较 随意 , 不 同的老师采 取不同 的实践教学形式和 内容 ; 三是 没有合理 的开展实践教 学 的要求 , 如开展 实践教学 的时间段 、 对于学生 提交的实践 教学报告 内容与形式 的要求等都没有合理统一的要求 , 致使
实效性不强 的问题 , 笔者针对 这一问题谈一 些 自己的看法 。


《 纲要》 课程 实践教 学 的重要 性
电影观后感 和社会调查 报告 , 打出实践教学 分数 , 作为学生 平时成绩 的重要考核依据 。相对而言 , 这两种 实践教学形式 过 于陈旧 , 而且 没有一定 的保障措施 , 致使绝 大多数学生并 未真 正进行实 践 , 提 交的观 后感 和社会调 查报 告水分 比较
不同的教师有不 同的要求。
课程都要加强 实践 环节 。《 纲要》 应该 贯彻党和 国家教育方 针, 积极 探索实践教 学的 内容 和形 式 , 开展丰富多 彩的校 内
外实践教学环节 , 使学 生融 人到《 纲要》 教学 的过 程 中, 加深
对课堂理论教学 的认识 , 提升其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的实际能 力, 这是《 纲要》 课 开展 实践教学的本质要求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讨论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讨论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讨论题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童艾静2015051717110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为什么要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怎样开辟的?(一)是什么——对工农武装割据的解释一个概念两个组成部分三个方面内容(二)为什么——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三)怎么样——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1.是什么——对工农武装割据的解释(1)概念: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是中国式革命道路必经的重要阶段。

(2)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3)其内容包括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形式中心内容战略阵地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注:工农武装割据”不等同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2.为什么——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吸收以往革命斗争经验与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的积极探索的结果。

选择这条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的必然,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革命。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2.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3. 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和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难点: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课件:鸦片战争及其影响、晚清社会变革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鸦片战争:详细阐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分析晚清社会变革:引导学生探讨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和特点。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晚清社会变革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第二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2. 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其历史背景3.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难点: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课件:辛亥革命及其影响、中华民国的建立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探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探讨

社会 主义荣辱观 ,既是社会 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的
多方 面历史 经验的总结 , 更是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准则 . 以 “ 八荣八 耻”为主要 内容 的社会 主义荣辱 观 ,集 中
其 内在 的规 律性 ,了解 国史 、国情 ,深刻 领会历史 和
没有放弃 过 .经过艰 难 曲折 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终 于 找到 了适合 自己发展 的社会 主义道路 .中 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 同理 想 ,既是 中国共产 党及全 国人 民对现代历 史发展 的 目标要求 ,也是改革 开放和 现代 化建设实 践
在 中国社会 处在转 型时期 的宏 观背景 下 ,帮助 大 解 马克思 主义既是 中国人 民的历史选择 ,也是 当今 中 学生把握主 流意识形态 ,牢 固树立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国的时代选 择 .同时 ,更要 明确 中国近现 代史纲要课
体 系 ,已成 为当前高校 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 的重大任务 程教学 的灵魂 是必须 遵循辩证 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 主
基本 思想和 内容 ,通过 中国近现代 历 史的因果关 系和历 史过程的演进 , 以更好 引导大 学生理 解并 自觉坚持 马克 可 思主义指导思想 , 树立 中国特 色社 会主 义共 同理想 ,汲取 以爱 国主 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 为核 心的时 代精神 ,践行社会 主义荣辱观 . 关键词 : 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大学生 ;社会主 义核 心价值体 系 中图分 类号 :G6 1 4 文 献标 志码 :A 文 章编 号 :
马克 思主义指 导思想是社 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 系 的 灵魂 ,也是 中国共产 党人革命 和建设 的灵 魂 .中国近
现代史纲要 课程教 学的 出发点 和最终 目的 ,就是使 学 生伊始就 以实现共产 主义为 奋斗 目标 ,无 论是革命 还 生认识近 现代 中国社 会发展 和革命 发展 的历史进程 及 是建设 时期 ,无论是 挫折 阶段还是胜利 阶段 ,始终 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专题课堂讨论问题汇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专题课堂讨论问题汇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专题课堂讨论问题汇集专题二: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课堂讨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还是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专题三睡狮的觉醒———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专题研讨:戊戌变法何以失败?
专题四:帝制的覆灭———辛亥革命的功绩
专题研讨:孙中山为什么要让位给袁世凯?
专题五:碰撞中的升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专题研讨:五四前后先进的中国人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专题六:开天辟地大事变———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专题研讨:毛泽东为何能成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旗手?
专题七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的胜利
专题研讨:1、西安事变发生及和平解决原因的探讨。

2、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影响探讨。

专题八:两种前途的选择———人民共和国的锻造
专题研讨:1、重庆谈判对此后中国政治局势的影响何在?
2、国民党为何丢掉大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改革探索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人文社科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满足学生知识获取的同时,存在信息单一、教育效果有限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深化理解和拓宽视野。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

传统的史料解读和知识传授模式相比,启发式教学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于“晚清政治改革的失败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他们从政治、经济、社会等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并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二、图片、影像和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旁征博引和文字材料阅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为了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形象记忆,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逐渐引入图片、影像和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历史照片、影视片段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例如,通过展示“五四运动”时的示威游行图片和抗日战争中的战斗片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动因和影响。

三、案例教学法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个宏观的历史学科,其教学往往偏向于宏观抽象的理论框架,缺少细小的案例和个人经历的描写。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案例教学法成为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通过详细地叙述和分析案例中的个人经历、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抉择过程。

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四、课堂讨论和辩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能力,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逐渐引入了课堂讨论和辩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历史问题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习问题表现与对策

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习问题表现与对策

第38卷第4期2021年4月吉林化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Vol.38No.4Apr.2021文章编号:1007-2853(2021)04-0033-04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习问题表现与对策李智(吉林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吉林132022)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师总结和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政课学情动态是保证课程质量重要方法之一。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大学生学习常有诸多反差表现。

究其原因在于知识点碎片化,问题意识不足,对思政课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因此,教师着重加强丰富教学内容,构建自我认知体系和善于运用考核手段,弥补教学过程中薄弱环节,解决大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问题表现;问题意识;思政话语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D0l:10.16039/22-1249.2021.04.009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创新常态。

从教学理念的阐释发展到与教学课堂的融汇互进,从教学内容的丰富提升到“内容为王”⑴的高阶定位,从教学方法“翻转课堂”的双向互动到新技术助力的“线上”协同,从教学考核的过程管控到对学生个体的精确把控,都为一线授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拓展了教学思路。

然而,成绩与问题是统一存在的,随着时间和场域的变化必然出现新问题,新问题又成为新成绩取得的着力点。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仍有反差表现:热脸期盼“故事情节”与冷眼“回敬”理论阐释;乐于自学自讲、自我展示与苦于逻辑不清、词不达意;期初学习热情高涨、动力爆表与期末虎头蛇尾、有心无力。

上述问题不能“归罪”学生,而在于教师帮助学生打通原有知识点和“记忆点”的链通,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认同“纲要”课程的考核价值。

本文结合教学改革中的实践认识,探求问题解决对策,求教于思政教学和研究同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讨论问题
(参考题目)
1.如何评价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
3.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领袖洪秀全?
4.如何认识洋务运动?
5.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6.怎样认识义和团的爱国主义及其局限?
7.如何认识革命和建设的关系?
8.怎样认识“告别革命论”?
9.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
10.如何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1.作为青年人应当怎样将“五四”精神发扬光大?
12.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对待儒学的态度?
13.怎样认识孙中山晚年的道路?
14.如何认识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15.怎样评价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
16.怎样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作用?
17.怎样评价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
18.怎样认识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
19.怎样认识“第三条道路”?
20.如何认识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