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_559-2010 输电线路杆塔倾斜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输电线路图像(视频)在线监测装置解决方案

输电线路图像(视频)在线监测装置解决方案输电线路图像视频在线监测【五年专业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研发生产经验】【通过第三方型式检测报告、2011年浙江电网电力研究院测试报告】【2011年配合合作伙伴支撑30余次国网、南网输电线路图像视频监测招投标、项目合作】【输电线路图像视频监测系统遵循国网《Q/GDW 559 -2010 输电线路图像视频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一、概述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对供电部门提供电力供应的质量(稳定性、不渐断性及伴随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远距离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网安全显得尤其重要。
本项目提出的“输电线路视频图像在线监测装置”专业针对性强,主在针对高压输电线路的人为外力破坏塔基、恶劣的冰灾天气、施工现场塔吊、车辆等超高物体穿越城区架空输电线路区域、林区树木长高压线、偏远山区、林区巡线困难、塔基周围挖沙石、挖土方破坏塔基的地基而设计的监测系统。
“输电线路图像视频在线监测装置”是基于公网无线3G/ EDGE/CDMA1/为数据传输手段,从而实现对输电线路/塔基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系统具有强大的监控中心,支持实时告警抓拍图像和实时视频观看。
自身通过太阳能供电,完成全天候工作,达到监控的目的。
二、输电线路图像视频在线监测装置实现原理输电线路图像视频在线监测装置由前端无线监测主机、高清摄像机,太阳能板及蓄电池组成。
无线监测主机实时或者定时接收监控中心的请求(如调节分辨率、调节焦距、云台旋转、采样时间间隔、分机系统时间、实时的图片请求)并启动摄像机进行工作,无线监测主机摄像机采集到的视频信号压缩成标准格式数据流,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到监控中心。
三、系统前端各组成功能、特点及技术参数。
3.1、无线监测主机无线监测主机安装在输电铁塔上,是系统的事务处理核心,主要是完成对图像视频数据的压缩处理及传输。
接收并处理监控中心的各种命令。
同时具有I/O功能,可实现报警信号触发以及对外输出控制。
南方电网设备技术规范书-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技术规范(通用部分)

南方电网设备技术规范书-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技术规范(通用部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10月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使用说明1.本技术规范书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导线弧垂监测装置的技术规范书,技术规范书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表1.1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本单位公章,提交物资招标组织部门。
物资招标组织部门及时将“表1.1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移交给技术规范书审查会。
技术规范书审查会确认“表1.1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内容的可行性并书面答复:1)改动通用部分条款;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当发生需求变化时,需由技术规范书组织编写部门组织的规范书审查会审核通过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技术规范书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5.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书专用部分中“1项目需求部分”和“2投标人响应部分”两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1项目需求部分”时,应严格按“项目单位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时,如有偏差除填写“表2.1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目录1总则............................................................. .............12应遵循的标准............................................................. .....13术语与定义............................................................. . (2)3.1导线弧垂监测装置............................................................. ...................................................23.2接触类导线弧垂监测装置............................................................. .......................................23.3非接触类导线弧垂监测装置............................................................. ...................................33.4监测对象............................................................. ............................................................... ....33.5受控采集方式............................................................. ...........................................................33.6自动采集方式............................................................. ...........................................................33.7采集间隔............................................................. ............................................................... ....33.8无效数据............................................................. ............................................................... ....33.9数据缺测率............................................................. ...............................................................33.10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33.11装置运行状态............................................................. ..........................................................33.12装置掉线............................................................. ............................................................... ..33.13监测装置运行峰值功耗............................................................. .........................................33.14监测装置运行在线采集功耗............................................................. .................................33.15监测装置运行在线静态功耗............................................................. .................................33.16监测装置运行休眠功耗............................................................. .........................................43.17监测装置运行日耗电量............................................................. .........................................43.18最小启动电流............................................................. .........................................................44工作环境............................................................. .........45功能技术要求............................................................. .. (4)5.1安全性能要求............................................................. .. (4)5.2功能要求............................................................. ............................................................... .......45.3通信方式及规约............................................................. ..........................................................67质量保证和试验............................................................. ..118技术文件要求............................................................. . (1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书1总则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采购的导线弧垂监测终端,它提出了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QGDW_556-2010 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5.7
6
技术要求 环境条件 a) 环境温度:25℃~+45℃(普通型)或40℃~+45℃(低温型) ; b) 相对湿度:5%RH~100%RH; c) 大气压力:550hPa~1060hPa。 工作温度 25℃~+70℃(工业级)或40℃~+85℃(扩展工业级) 。 外观及标记 a) 外观应整洁完好,各接线端子的标记应齐全清晰,接插件接触良好。 b) 应有型号、名称、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制造厂名等标记。
2010-12-27 发布
2010-12-27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Q / GDW 556 — 2010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监测对象及装置组成 ·································································································································· 2 5 功能要求······················································································································································ 2 6 技术要求······················································································································································ 3 7 试验项目及方法 ·········································································································································· 6 8 安装、调试与验收 ······································································································································ 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数据输出接口 ············································································ 9 编制说明 ·························································································································································· 11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目录(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

24 Q/GDW 500-2010 高压直流输电直流测量装置状态评价导则
国家电网科〔2010〕 1736 号
25 Q/GDW 501-2010
高压直流输电干式平波电抗器状态检修导则
国家电网科〔2010〕 1736 号
26 Q/GDW 502-2010
高压直流输电干式平波电抗器状态评价导则
国家电网科〔2010〕 1736 号
国家电网科〔2010〕 1738 号
77 Q/GDW 556-2010 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国家电网科〔2010〕 1738 号
78 Q/GDW 557-2010 输电线路风偏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国家电网科〔2010〕 1738 号
79 Q/GDW 558-2010 输电线路现场污秽度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国家电网科〔2010〕 1739 号
57 Q/GDW 533-2010 高压直流输电直流测量装置检修规范
国家电网科〔2010〕 1739 号
58 Q/GDW 538-2010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科〔2011〕 133 号
59 Q/GDW 539-2010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安装验收规范
国家电网科〔2011〕 443 号
48 Q/GDW 524-2010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系统及设备入网检 国家电网科〔2011〕
测规范
443 号
49 Q/GDW 525-2010
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 工艺导则
国家电网科〔2010〕 1507 号
50 Q/GDW 526-2010
技术条件75qgdw5542010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厚度监测装置技术规范76qgdw5552010输电线路导线舞动监测装置技术规范77qgdw5562010输电线路导线弧垂监测装置技术规范78qgdw5572010输电线路风偏监测装置技术规范79qgdw5582010输电线路现场污秽度监测装置技术规范80qgdw5592010输电线路杆塔倾斜监测装置技术规范81qgdw5602010输电线路图像视频监控装置技术规范82qgdw5612010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83qgdw5622010输变电状态监测主站系统数据通信协议输电部分国家电网科20101738号国家电网科20101738号国家电网科20101765号国家电网科20101765号国家电网科20101764号国家电网科20101759号国家电网科20101759号国家电网科20101759号国家电网科20101759号国家电网科20115号国家电网科2011321号国家电网科2011321号国家电网科2011321号国家电网科2011321号国家电网科201156号国家电网科2011100号国家电网科2011100号国家电网科2011276号国家电网科2011276号国家电网科2011284号国家电网科2011284号国家电网科2011187号84qgdw5632010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代理技术规范85qgdw5642010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86qgdw5652010城市配电网运行水平和供电能力评估导则87qgdw5672010配电自动化系统验收技术规范88qgdw5682010660kv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89qgdw569201066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90qgdw570201066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91qgdw5712010大截面导线压接工艺导则92qgdw5722010计量用低压电流互感器技术规范93qgdw5762010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技术规范94qgdw5772010高强度角钢塔设计规程95qgdw5782010液压式起升装置技术规范96qgdw5792010液压式提升装置技术规范97qgdw5812011国家电网公司供电客户服务提供标准98qgdw5842011架空输电线路螺旋锚基础设计技术规范99qgdw5852011架空输电线路螺旋锚基础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100qg
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在线监测系统

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在线监测系统深圳市特力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研发、生产、销售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在线监测系统的大型公司。
我司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在线监测系统主要用于对输电线路特殊地段的杆塔倾斜状况及外部环境参数的在线监测。
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原理:通过对杆塔横向倾斜、纵向倾斜等数据的在线监测,结合线路设计参数给出杆塔倾斜的预警信息,为线路运行和设计部门提供实际依据,通过预警,使运行部门及时掌握杆塔安全运行情况,减少因杆塔倾斜而引发的事故;协助运行部门查找杆塔故障点,并对故障类型进行判断。
杆塔倾斜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杆塔横向倾斜、纵向倾斜、复合倾斜等数据通过3G/GPRS/EDGE/CDMA1X发送到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对横向倾斜、纵向倾斜等状态参数进行数据存储、显示、统计报表并结合杆塔自身设计参数进行分析,完成杆塔倾斜的多参数预警功能。
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在线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1、具有对杆塔倾斜状态的实时监测。
2、利用运营商已有的3G/GPRS/EDGE/CDMA1X网络构建远程数据传输通道,实现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监控中心可以实时监测远端现场的数据。
3、前置机子系统模块可以有效的连接现场系统,获得数据并实现数据存储/转发到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
4、数据采集前端为扩展工业级产品,适用于各种恶劣的气候环境。
5、系统采用了多层屏蔽技术建造,机壳及传感器外壳采用防磁金属材料,有效屏蔽电磁干扰。
数据传输线缆采用3层屏蔽室外线缆,各种接头采用金属航空头,屏蔽、防水、防尘、连接可靠。
极强的抗干扰、抗雷击、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6、防雷及防线路闪络设计,机壳经过杆塔与大地连接,各种传感器全部采用防雷器件。
7、系统采用低功耗设计,动态调整设备功耗达到节电要求。
8、采用系统接地抗干扰设计,数据采集信号双端差分输入,模拟信号及数字信号全部采用严格的工业过程优化控制技术,可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和可靠。
测量杆塔倾斜度作业指导书

测量杆塔倾斜度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500kV交流及±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上测量杆塔倾斜度的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作业指导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GB 50233—2005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DL 40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T 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Q/CSG1 0005-2004 电气工作票技术规范(线路部分)Q/CSG 21011-2009 输电线路运行管理标准Q/CSG-EHV 20201-2009 超高压输电公司输电线路运行管理标准实施细则(试行)3 作业准备3.1作业人员要求序号内容备注1 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并经考试合格。
2 测量人员应具备熟练操作测量仪器的技能和掌握线路运行测量基础知识及计算方法,经过专门培训。
3 登塔人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登高架设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
4 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应良好,并无妨碍工作的病症。
5 穿戴合格劳动保护服装,作业人员个人安全用具齐全。
3.2 作业人员组织序号人员分工人数备注1 工作监护人 12 仪器操作员 13 塔上作业人员 14 配合人员 13.3工具材料序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经纬仪或全站仪台 12 三脚架付 13 钢卷尺3m 把 24 科学计算器台 15 砍刀或斧头把 16 个人工具套 44作业所需时间不含前往工作地点的时间,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时间约30分钟/处。
5作业安全及预防控制措施5.1风险分析风险范畴风险名称风险级别风险来源预防控制措施安全人员坠落高作业人员登杆塔过程中登杆塔前检查人员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检查杆塔构件、脚钉等攀爬物结构是否良好、牢靠;系好安全带。
为什么需要输电线路杆塔倾斜监测装置?

为什么需要输电线路杆塔倾斜监测装置?电网安全运行是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电网事故例如输电线路倒塔、倾斜、断线等会对居民用电、生产活动造成极大不方便。
导致输电线路杆塔倾斜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滑坡、台风、覆冰脱冰外,还与施工质量不过关、挖矿踩空有关。
杆塔附近违章施工、地质不良等都是重要因素。
输电网覆盖范围广,自然环境复杂,仅仅依靠人力来完成对数量庞大的输电线路杆塔、线路的巡检工作,难度太大。
所以需要专业设备来协助掌握输电线路情况。
(杆塔倾斜,图来源于网络)上海久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输电线路杆塔倾斜监测装置通过双轴倾角传感器监测杆塔倾斜度,通过采集到的倾角数据,计算出杆塔的倾斜度、顺线倾斜度、横向倾斜度等。
监测主机将测量及计算结果通过3G/4G/光纤/wifi等方式传送到监测主站,结合专家知识库和各种理论模型给出杆塔倾斜情况,实现对塔基松动、地质变化引起的塔基倾斜以及由于导线不均匀覆冰、脱冰等引起的塔头倾斜进行远程监测,防止倒塔、折塔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装置适用于采空区、沉降区和不良地质区段,如土质松软区、淤泥区、易滑坡区、风化岩山区或丘陵等。
功能特色功能目标:通过对杆塔横向倾斜、纵向倾斜数据的在线监测,结合线路设计参数给出杆塔倾斜预警信息,便于运维部门及时掌握杆塔运行情况,减少因杆塔倾斜而引发的事故;监测原理:采用双轴倾角传感器,内置高精度A/D 差分转换器,通过5阶滤波算法,从而可以测量传感器输出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和俯仰角度;选点原则:煤炭开采区、软土质区、山坡地,易发生冰灾、雪灾、滑坡区域,气候恶劣、沙漠地带、河床地带等不良地质区;精确测量:采用双倾角传感器设计,在塔身2/3横担处及塔顶处各安装一个倾角传感器,并做前端计算,综合得出一个比较精确的杆塔倾斜数据;自动采集:自动采集、发送和存储杆塔倾斜数据;智能分析:自动识别并剔除干扰数据;超长续航:产品超低功耗,满足无日照30日工作时长;加密通信:支持多厂家硬件加密芯片,支持I1/国网/南网/MQTT协议;通讯灵活:三网通2G/3G/4G/5G,网口,光纤;远程控制:支持远程升级、查询/设置,支持状态自检,维护便捷。
输电线路装态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输电线路装态监测系统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技术要求,包括功能规范、系统架构、前置子系统、再线监测信息交换模块、业务应用子系统、GIS集成、数据存储与管理、用户界面展示、视频子系统、网络通信、信息安全及软硬件等技术要求,是构建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的指导性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的各级线路状态监测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蹦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IEC 61968电力企业应用集成IEC 61970—1 2005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第1部分:导则和一般要求IEC 61970—301 20032005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第301部分:公共信息模型(CIM)基础IEC 61970—401 20052005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第301部分:组件接口规范(CIS)框架IEC 6185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198—19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技术规范GB/T 13720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DL 476—1992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DL/T 547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T 5334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Q/GDW 242—2008架空输电线路导线温度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Q/GDW 243—2008架空输电线路气象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Q/GDW 244—2008架空输电线路微风振动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Q/GDW 245—2008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Q/GDW 173—2008架空输电线路状态评价导则Q/GDW 215—2008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范电监安全[2006]34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 of T ransmission Lines对输电线路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预警、辅助决定、数据分析的软硬件平台的总称。
输电线路杆塔倾斜智能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附件10:智能监测装置技术规范之十输电线路杆塔倾斜智能监测装置技术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生技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 年9 月目次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4)4 监测内容及系统组成 (4)5 功能要求 (4)6 技术要求 (5)7 试验项目及方法 (7)8 安装、调试与验收 (7)附录A(资料性附录)杆塔倾斜报警值选择原则 (8)附录B(规范性附录)杆塔倾斜智能监测装置数据输出接口 (9)输电线路杆塔倾斜智能监测装置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杆塔倾斜智能监测装置的功能要求、技术要求、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安装、调试、验收等。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66kV~1000kV、直流±400kV~±800kV架空输电线路。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314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T 2317.2电力金具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GB/T 2317.3电力金具热循环试验方法GB/T 2338—2002架空电力线路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B/T 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高温GB/T 2423.4—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10—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 2887电子计算站场地通用规范GB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6587.6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GB/T 6593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GB 9361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 11463—1989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GB/T 14436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GB/T 15844.1—1995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16611—1996数传电台通用规范GB/T 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GB/T 17626.2—1998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1998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1998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9—1998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YD/T 799—1996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YD/T 1028—1999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移动台部分YD/T 1214—2002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移动台JJG414-2003光学经纬仪Q/GDW 245-2008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3术语和定义“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输电杆塔倾斜监测方案

输电杆塔倾斜监测方案
方案背景
输电线路走廊地质、气象环境复杂,常伴随冰灾、雪灾、泥石流、山体滑坡、暴雨、强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容易引发杆塔倾斜或倒塔事故。
方案需求
1、雨季长,易发生滑坡、塌陷、泥石流区域。
2、温度低,易发生冰灾、雪灾区域。
3、强风多,杆塔易变形、倒塌区域。
方案介绍
四信输电杆塔倾斜监测方案由前端监控装置和远程平台两部分组成,前端装置包含倾角传感器、微气象传感器、控制主机、风能和太阳能设备,平台端包括服务器、屏幕墙、移动设备等。
风能和太阳能设备为控制主机和传感器提供电源,控制主机实时获取倾角传感器和微气象传感器采集的杆塔倾斜状态及环境气象数据并传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实时分析数据,最终在大屏幕或移动终端上查看数据。
方案价值
全方位采集数据
前端监控装置可全面采集杆塔横向、顺线倾斜数据;同时采集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气压等数据。
远程调控,现场还原更便捷
后台系统软件采用B/S和C/S混合模式设计,线路管理人员通过Internet网络可随时远程浏览现场视频,远程控制摄像机方位,大大提升了线路监测工作的便捷度。
应用案例。
QGDW_554-2010 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厚度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5.2
5.3 5.4
数据输出 输出的信息包括:等值覆冰厚度状态量数据、气温、湿度、风速及风向状态量数据,及电源电压、工 作温度、心跳包等工作状态数据,数据输出要求符合附录 A。
通信功能 通信接口和应用层数据传输规约应满足 “Q/GDW 242—2010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相 关要求。 5.6 硬件与软件 a) 具备对装置自身工作状态包括采集、存储、处理、通信等的管理与自检测功能; b) 当判断装置出现运行故障时,能启动相应措施恢复装置的正常运行状态。 远程更新、配置与调试 a) 应具备身份认证、远程更新程序的功能,具备完善的更新机制与方式; b) 应具备按远程指令修改采集频率、采样时间间隔、网络适配器地址等参数的能力; c) 应具备动态响应远程时间查询/设置、数据请求、复位等指令的能力; d) 宜能按远程指令进入远程调试模式,并输出相关调试信息。 技术要求
I
Q / GDW 554 — 2010
前
言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输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输电线路状态运行检修管 理,提升生产运行管理精益化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为科学规范地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线路状态监测 系统,确保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技术标准和平台统一,装置数据有效、安全可靠、先进适用、布点合 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华中电网有限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 安徽省电力公司、北京工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钦刚、黄志江、李红云、郭志广、李红旗、刘亚新、张予、况军、龚坚刚、 杨玉金、金华、W 554 — 2010
倾斜监测实施细则

倾斜监测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倾斜监测是指对建造物、桥梁、隧道、地铁等工程结构进行倾斜角度和倾斜速率的实时监测与分析,以及对倾斜情况的预警和预测。
倾斜监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倾斜问题,防止潜在的灾害事故发生。
二、监测方法1.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的倾斜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测量仪器法、人工观测法和摄影测量法。
其中,测量仪器法使用倾斜仪、水平仪等仪器进行测量;人工观测法通过人工观察目标物体的倾斜情况进行监测;摄影测量法则是通过拍摄目标物体的照片,然后通过图象处理软件进行倾斜分析。
2.现代监测方法现代倾斜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全站仪监测法、激光扫描监测法和遥感监测法。
全站仪监测法利用全站仪进行高精度的倾斜测量;激光扫描监测法通过激光扫描仪获取目标物体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而进行倾斜分析;遥感监测法则是利用卫星、航空器等遥感技术获取目标物体的倾斜信息。
三、监测要求1.监测频率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重要性,确定监测的频率。
普通情况下,对于重要的建造物、桥梁等工程结构,建议每天进行监测;对于普通的工程结构,可以每周或者每月进行监测。
2.监测指标倾斜监测的主要指标包括倾斜角度、倾斜速率和倾斜方向。
倾斜角度是指目标物体相对于参考平面的倾斜程度;倾斜速率是指目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倾斜变化率;倾斜方向是指目标物体倾斜的方向。
3.监测数据处理监测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传感器、仪器等设备进行自动化采集;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进行;数据存储可以使用数据库、云存储等方式进行;数据分析可以使用专业的监测分析软件进行。
四、监测报告监测报告是倾斜监测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包括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结果。
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监测目的和范围、监测方法和仪器、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解决措施等。
五、应急预案倾斜监测中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QGDW_555-2010 输电线路导线舞动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II
Q / GDW 555 — 2010
输电线路导线舞动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导线舞动监测装置的监测对象、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 66kV~1000kV、直流±400kV~±800kV 架空输电线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314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GB 2887 电子计算站场地通用规范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 9361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 11463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 GB 50545 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T 2317.2 电力金具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 GB/T 2317.3 电力金具热循环试验方法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高温 GB/T 2423.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 Fc 和导则: 振动 (正弦) GB/T 6587.6 电子测量仪器 运输试验 GB/T 6587.7 电子测量仪器 基本安全试验 GB/T 6593 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 GB/T 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 总则 GB/T 16611—1996 数传电台通用规范 GB/T 16927.1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 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9—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YD/T 799—1996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DL/T 741—2010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 1098—2009 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DL/T 5092—1999 110kV~500kV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QJ/T 815.2—94 产品公路运输加速模拟试验方法 Q/GDW 242—2010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Q/GDW 561—2010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Q / GDW 559 — 2010
输电线路杆塔倾斜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杆塔倾斜监测装置的功能要求、技术要求、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安装、 调试、验收等。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 66kV~1000kV、直流±400kV~±800kV 架空输电线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山西省电力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钦刚、李红云、郭志广、李红旗、刘亚新、周国华、李峻峰、罗永勤、郑凯、 倪康婷、张帆、裴冠荣。
5.2 数据处理与判别 a) 具备数据合理性检查分析功能,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自动识别并剔除干扰数据; b) 具备对原始采集量的一次计算功能,得出直观的杆塔倾斜状态量数据。
5.3 数据存储 应能循环存储至少 30 天的杆塔横向、纵向角度与倾斜度状态量数据。
5.4 数据输出 输出的信息包括:杆塔横向、纵向角度与倾斜度状态量数据,及电源电压、工作温度、心跳包等工
ICS 29.240ICS ××× P ××× 备案号:×××
2009Q / GDW 559 — 201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559 — 2010
输电线路杆塔倾斜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ower inclination monitoring device on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4 监测内容及装置组成
4.1 监测内容 倾斜度、顺线倾斜度、横向倾斜度、顺线倾斜角、横向倾斜角。
4.2 装置组成 一般由一体化杆塔倾斜监测装置组成。
5 功能要求
5.1 数据采集要求 a) 能传感、采集杆塔纵向和横向倾斜角度,进行相应存储,并将测量结果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状 态监测代理或状态监测主站; b) 具备自动采集功能,按设定时间间隔自动采集杆塔横向与纵向倾斜角度,最小采集间隔宜大于 30 分钟,最小采集间隔应不大于 24 小时,默认时间间隔为 60 分钟;在监测到超过设定阀值 时,具备加密采集的功能; c) 具备受控采集功能,能响应远程指令,按设置采集方式、自动采集时间、采集时间间隔、采集 点数启动采集; d) 宜具备电源电压采集功能。
作状态数据,数据输出要求符合附录 A。 5.5 通信功能
2
2009Q / GDW 559 — 2010
通信接口和应用层数据传输规约应满足“Q/GDW 242-2010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相关要求。 5.6 硬件与软件
a) 具备对装置自身工作状态包括采集、存储、处理、通信等的管理与自检测功能; b) 当判断装置出现运行故障时,能启动相应措施恢复装置的正常运行状态。 5.7 远程更新、配置与调试 a) 应具备身份认证、远程更新程序的功能,具备完善的更新机制与方式; b) 应具备按远程指令修改采集频率、采样时间间隔、网络适配器地址等参数的功能; c) 应具备动态响应远程时间查询/设置、数据请求、复位等指令的功能; d) 宜能按远程指令进入远程调试模式,并输出相关调试信息。 5.8 其他功能 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杆塔倾斜监测装置初装时应该具备垂直度、水平度调节功能。
1
Q / GDW 559 — 2010
3 术语和定义
“Q/GDW 242-2010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 准。 3. 1
杆塔倾斜监测装置 tower inclination monitoring device 满足测量数字化、输出标准化、通信网络化特征,具备自检、自恢复功能,对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的 倾斜度进行在线监测的一种监测装置,并通过信道将数据传送到状态监测代理装置或状态监测主站。 3. 2 倾斜度 inclination 杆塔偏离中心线的倾斜值与监测点地面高度之比,也称为综合倾斜度。 3. 3 顺线倾斜度 fair line inclination 杆塔沿线路方向的倾斜值与监测点地面高度之比。 3. 4 横向倾斜度 orientation inclination 杆塔在垂直于线路方向的倾斜值与监测点地面高度之比。
6.4 主要技术参数 6.4. 1 监测范围
杆塔倾斜角动态测量范围:双轴±10°。 6.4. 2 准确度
杆塔倾斜角测量误差:≤± 0.05°。 6.5 基本技术要求
a) 应有防雨、防潮、防尘、防腐蚀措施; b) 外壳的防护性能应符合 GB 4208 规定的 IP65 级要求; c) 杆塔倾斜监测装置的结构不应对杆塔产生磨损或其他机械伤害; d) 杆塔倾斜监测装置应采取防盗、防振、防松措施,保证在运行中不松脱,而且不降低杆塔的机
2010-12-27 发布
2010-12-27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2009Q / GDW 559 — 2010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监测内容及装置组成 ·································································································································· 2 5 功能要求······················································································································································ 2 6 技术要求······················································································································································ 3 7 试验项目及方法·········································································································································· 4 8 安装、调试与验收 ······································································································································ 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杆塔倾斜监测装置数据输出接口·········································································· 7 编制说明 ··························································································································································· 9
6 技术要求
6.1 使用环境条件 a) 环境温度:-25℃~+45℃(普通型)或-40℃~+45℃(低温型); b) 相对湿度:5%RH~100%RH; c) 大气压力:550hPa~1060hPa。
6.2 工作温度 -25℃~+70℃(工业级)或-40℃~+85℃(扩展工业级)。
6.3 外观及标记 a) 外观应整洁完好,无明显划痕; b) 监测装置上应有型号、名称、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制造厂名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记。
I
Q / GDW 559 — 2010
前言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输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输电线路状态运行检修管 理,提升生产运行管理精益化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为科学规范地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输电线路状态监测 系统,确保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技术标准和平台统一,装置数据有效、稳定可靠、先进适用,特制定 本标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