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科学专业实习的课程体系建设论文
农业教育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论文
农业教育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论文环境科学学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牵涉的科学技术领域广泛,知识更新快,工程实践性要求高。
研究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介绍了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主要教学内容,从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和设计教学等部分介绍了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组成和发展现状。
分析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环境科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天津理工大学办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方案和措施。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环境科学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其所牵涉的科学技术领域广泛,知识更新快,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不但要求学生有扎实广泛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
目前,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情况在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中依然存在,环境科学类专业的理论教学比较容易取得良好效果,但教学过程中与环境问题的实际结合还有所欠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2]。
因此,调整和改革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势在必行。
笔者分析了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以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
1 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是指课堂教学之外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设计、毕业设计和社会实践等诸多环节[3]。
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环境监测、评价、规划与管理、污染控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多以课程实验的形式开展,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安排的实验项目课时约占课程总学时的1/4~1/3。
实习教学可使学生掌握专业发展前沿动态,了解解决环境问题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4-5]。
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合理地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以及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高效融合,就需要探索实践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和专业实习改革[6]。
环境科学论文(优秀7篇)
环境科学论文(优秀7篇)科学论文篇一天然材料的包装设计往往是以其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特色和独特的艺术品质感受给大众带来不俗的印象。
很多时候,天然材料的绿色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设计载体向受众传递产品的优异性,天然材料包装设计是绿色环保设计的有机展现,更是彰显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天然材料与绿色包装的关系(一)对天然材料的认识材料的选择是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有效表达设计创新性的一种有效存在,天然包装设计的美在于其具有不同层次,具有改良性。
最为乐道的是眼下天然材料的包装设计是符合市场价值规律的,不会脱离社会和市场。
天然材料包装设计体现了人类审美意趣,也印证了它为服务人们的生活需要为主旨,将不断丰富的审美过程与实用性运用到具体设计中。
(二)对绿色包装的理解生态平衡,环境可持续发展;人类自身健康安全意识:自然以及舒适简约的设计理念;长期发展设计思想。
这在绿色包装发展的理念上也是包装文化观念层和精神层上的一种升华。
从内置物的实用性到包装设计文化的审美情趣、材料形式和创作的风格彰显了审美潮流到市场消费的规律。
(三)天然材料与绿色包装设计的视觉表现包装作为普遍化的一种艺术设计体裁,它可以将民族精神、企业精神或设计师的精神选择性的融入到设计中。
绿色包装设计在今天大多易见,受环境与不同因素的影响,为了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包装设计不得不充分考虑到设计定位与设计理论。
包装有着与人近距离接触的属性,良好的视觉表现会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力,渐渐成为商品销售好坏的有力因素。
包装设计在社会上影响力愈发广泛,在包装的设计中,材料的视觉感受是来自于眼睛对其材料表面特征的感知,我们直观的接触天然材料并感受到其材料质感,良性的将产品的固有属性与天然材料的绿色设计进行探讨,从而与之完美结合起来,其包装的视觉表现与内置物的主体属性有效的融合。
设计师通过包装材料的选择,从而是产品增添了浓厚的地域色彩与情感共鸣。
(四)天然材料c绿色包装设计的文化融合性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与交流的今天,促使了设计界的元素语言的交流与发展。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与实践论文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与实践论文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与实践论文摘要: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与专业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所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因此,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加强对其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几乎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与环境学科联系非常紧密。
针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政府环境保护与规划管理部门、工矿企业、环境工程公司、科学研究等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等工作,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1.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环境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制定符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优化、突出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其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熏陶、提升专业的认同感、对环境工程有更充分、具体的认识;同时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生择业的要求,多途径、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展开:通过确立学生就业去向,搞好专业定位,合理规划课程体系,确立适合各个年级实践技能要求的教学点及教学内容;建立位于学校、社会、企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环境工程产学研基地,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互动式的教与学关系;企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贯彻和体现;面向就业的毕业实习场所为就业作良好铺垫:学校、院系、教研室、教师间上下一致,良好的办学氛围是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得以贯彻实施的保证。
2.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2.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和教学目标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系统地安排了专业技能训练课,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各门实践教学课程均有严格的评价考核标准。
环境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运行
环境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运行环境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运行摘要:为了改变传统环境科学实践教学的重课本、重参观、重老师教的情况,本研究组进行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
新实践教学体系以湖南衡山有机茶厂为基础,根据有机农业对新型农业环境人才的需求设计了三个方面的任务。
在2014年下学期,研究组组织了5个班116人进行试验运行,结果表明新实践教学体系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关键词:农业特色环境科学体系实践教学湖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是在湖南省内具有农业特色的优势学科,也是以农业环境为中心的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科学。
构建符合社会对农业环境保护人才培养要求的环境科学实践教学体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010年以来,国家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拟用10年时间,培养百余万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优势。
农业环境科学是联系工程与农业的纽带,是实用与特色的结合点。
因此,农业环境科学应加强教学改革,为农业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
近五年来,许多专家针对具体学科,如生物学、化学、力学等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实际上是将本科生的被动式学习提前转入研究生阶段的主动式研究。
实践教学的体系的改革可以让本科生接触到前沿性的知识与仪器,激发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实验室的课题往往是偏向基础理论,所以这种依托实验室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基础理论性人才。
而利用这个模式来培养“工程”性人才尚需进一步探索。
研究组结合“卓越工程师”与“大实验”两种培养模式的优点,构建符合我校农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研究组尤其注意结合农村面临的现实问题,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体现实践体系设计的前瞻性与创造性。
二、基于农业特色的环境科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环境科学实践教学时间为1周。
之前我们强调参观学习,对动手能力要求较低,加之时间有限,往往对很多深层性的东西,缺乏深入的探讨。
关于环境科学专业实习的课程体系建设论文
关于环境科学专业实习的课程体系建设论文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并与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专业。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是21世纪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培养具有高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是2007年以资源与环境系为依托开办的,当年招生27人,2008年招生31人,2009年40人,2010年招生人数增加,根据学校要求成立了环境科学系。
我系现有在校生222人。
通过几年不断进行的教学改革,教学计划不断完善,但专业实践实习环节仍然比较薄弱,不能完全满足我校培养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为此我们通过对国内高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的调查,结合我校的教学水平、地理条件、师资队伍等,对我们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成果将陆续在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教学工作中开展。
1.实习基地建设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培养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学生了解社会和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也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以“开放发展、互惠互利、协同创新”为原则:首先选取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使学生在实习中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其次选取与本专业就业相关的实习单位,让学生在实习的同时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情况,提前了解社会并为毕业后择业做好准备;第三选取单位必须是能够长期稳定进行实习,这样便于建立起区域实习网络统筹安排实习。
为了鼓励更多的企业接受我系实习,我们编制了实习单位名录并在校网站公示,对实习单位起到一定程度的宣传作用;对长期的实习基地实行挂牌;实习基地有招聘需求的我们实行择优推荐;对符合条件的实习基地进行科研项目合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垃圾处理行业、水处理行业、大气污染处理行业、清洁生产行业、环评行业及环保部门选取多家代表性企业和事业单位进行接洽,通过双向沟通最后与沈阳老虎冲垃圾处理场、沈阳佳鹤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沈阳华晨宝马汽车制造厂、沈阳市大辛生活垃圾处理场、沈阳东陵白塔污水处理厂、国电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大庆市环保局、大庆龙江风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庆市龙凤热电厂、大庆市石油管理局水务公司、大庆市顺丰伟业环评公司、大庆市红旗泡水库等,这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区、企业及环保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关系。
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新生专业认知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基于环境科学现有专业认知教育存在的问题,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满足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需要,重点构建立体化的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体系,开创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实现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和教学效益的极大提升。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对学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专业学习方法、学业与职业规划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认知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其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有效地进行专业学习,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明确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和专业成长成才的发展路径,从而让新生了解和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
近些年来,学校在全校层面针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展了一系列且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
但是,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认知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初步探索该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1环境科学专业认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境环境科学专业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以及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等教学方向。
多年来,环境科学专业认知教育一直沿袭聘请各个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做报告和专业实验室参观的模式。
从现有课程教学现状看,存在以下的问题与困境。
1.1教学模式单一,形式单调,缺乏实效性和吸引力环境科学目前的专业认知教育缺少对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尊重,存在与新生认知能力脱节的问题。
由于新生对专业的理解和思考相对较少,进入高等学校后对于专业通常缺乏全面、系统地认识。
但是,单纯的学术带头人作报告的授课形式缺少具体和感性的指导,没有起到专业教育的效果。
而且讲座形式单一,对学生缺少吸引力。
1.2课程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认知教育的基本目标一方面是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前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学习。
为此,系统地专业认知教育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向学生介绍大学的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学习要求,提醒学生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摘要】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的教学体系构建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环境科学领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有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的整体情况,然后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设定,包括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接着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
教学方法的选择着重于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分析等实践性教学手段。
最后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构建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的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的发展应该注重跨学科融合和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整体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意义、发展趋势、总结、展望1. 引言1.1 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任务。
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也使得环境科学专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建立一个完善的认知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出一批具有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的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我们需要对现有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整体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设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素质。
接下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情况。
通过构建环境科学专业认知课程教学体系,我们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出更多具有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推动环境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实践项目课程体系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实践项目课程体系建设【摘要】围绕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依据2020版新制定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专业定位,结合专业特色,研究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实践环节,分析本专业实验实践特点,科学构架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实践课程设置,确定其实验实践内容、范围,形成适合于新工科建设条件下特色的环境工程实验实践课程体系。
【关键词】实验实践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专业特色环境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实践项目根据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人才需求规范和人才培养规格及培养目标的需求,面对新工科建设“新起来”的要求,结合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进行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改革,形成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工程专业基础性实验实践建设内容1.环境工程专业室内实验实践环节建设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室内专业实验主要开设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及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八门室内实验课程,满足专业认证的实验教学安排工作。
但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从“老工科”向“新工科”的转变,信息化要求增加,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设备质量、数量,增加实验实践、空间、条件,提升室内学生实验实践的动手能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种形势,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发展需求和专业特点,提出对实验教学中的计划、大纲、教材、教师、学生、仪器设备、场地、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优化设计和组合,从而形成稳定有效的实验教学形式。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整合资源,改善实验条件。
一是改善硬件环境。
二是改善软件环境。
三是参与教学课件的开发,让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开发,不但使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計算机技术有了全面的、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而且通过学生对课件的扩充和完善,将之真正引入课堂教学,无疑是一项有益的、具有探索性的尝试。
环境科学论文(5篇)
环境科学论文(5篇)环境科学论文(5篇)环境科学论文范文第1篇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相对较新的专业,各个方面都还没有完善到位。
自1988年国家教委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简称环艺专业)以来,各种类型的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他们大都集中在艺术院校、综合类院校及其他专业高校、职业院校、师范院校。
各种不同的院校在开设这一专业中,其课程设置也不同。
综合类院校中的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以建筑类课程为主,结合艺术类课程的基础训练来支配相关的课程,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艺术类院校中的环境设计课程以室内设计为主,相应增加景观设计和建筑城市规划设计的课程,也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高职类院校的课程体系更注意社会的有用性,因此,各类学校中的环境设计学科专业的课程是把建筑学、园林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平面设计、造型基础设计交融在一起,涵盖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艺术学科、建筑学科等多学科内容。
2021年改革之后,各个学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课程设置现在许多本科环境设计专业往往还是沿用2021以前的环境设计课程设置,做出的改动也只是简洁的拆分课程,增加授课时间。
详细体现在追求大而全的课程设置,没有更多的完善课程体系,使同学不能够用心于重点的关键课程,以至于贪多嚼不烂,不利于学问的消化汲取。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上照旧是多传授设计理论等基本学问和设计方法,不注意详细实施当中消失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突况的应对等实际问题,没有把所学学问系统的联系应用于实践中。
另外,有些学校还停留在装饰、工艺美术的层面,在大一阶段没有把培育同学的创新和专业设计思路放在首位。
有的学校在培育同学的综合素养方面还处于原始的等待自我觉悟状态,也没有仔细的下功夫启发。
因此授课范围的广度、教学的实践性和同学的自由度等等方面得不到保证,于是同学设计出来作品的创意性也大打折扣。
3、同学和社会的联系由于各种各样的缘由,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许多学校没有准时有效的和社会需求相结合,造成毕业出来的同学动手力量较差,自主学习动机不强等一些问题,在毕业之后给他们自己和所在单位造成麻烦,也影响了同学自己将来在环境设计行业中的进展。
环境科学论文六篇
环境科学论文六篇环境科学论文范文1本科毕业论文作为高校之中的最终一个学分内容,应当把它的严厉性与课程等同起来,要以对待上课的责任心去对待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的文献报道已有许多[1~3],在此不多表述。
2利用环境科学的大方向,加强同学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自主设计力量国内外对中国同学的普遍熟悉是解题力量很好,但提问力量或者制造力量很差,因此,我们更盼望毕业论文能够让同学充分发挥其制造力或者设计力量,而不是像应付一般考试一样根据老师的支配和设计按部就班的一路做下去。
如何选题就成为毕业论文指导模式调整的主要内容。
环境科学的内容涉及面广,而且专业性较强,毕业论文选题要顾及专业性、讨论性、时限性等多个方面,现有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主要是依靠专业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的,也有少数同学是自主选题进行讨论的。
我们鼓舞同学进行自主选题的讨论,在我校也设立了高校生创新基金赐予资助,但由于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学问相对还比较差,因此需要相关导师更费心的进行指导。
特殊是对于环境科学这样掩盖宏观到微观的综合性学科,一方面要避开消失选题过大过空工作量来不及做,另一方面又要避开讨论过细过深导致经费缺陷的问题,必需先选好合适的题目,订立可行的试验方案方案再开头试验。
避开消失由于缺乏阅历导致遇上难以解决或者过于简单的问题导致试验失败的状况。
而对于大多数跟着老师做课题的同学而言,我们建议导师让同学先动手制定试验方案,然后与其进行争论修改定稿开展试验。
并坚决反对将本科生当做洗碗机,仅仅跟着讨论生洗洗瓶子到时候由讨论生抽出部分数据写本科论文,这种做法虽然导师和同学都很省心,但同学在毕业论文中却可能什么都学不到,可以说是老师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3因材施教,使得毕业生能找到自己的爱好爱好和工作方向环境科学专业的涉及面较广,而且应用性操作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依据同学的工作去向与实际爱好对同学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掌握。
如对动手试验力量较弱,今后也仅盼望从事环境规划或者环境评价工作的同学,可以给其设定规划或评价方向的论文课题,鼓舞其查找资料,或者去相应公司实习,通过整个论文过程能取得相应的理论阅历,为其今后踏上岗位打好基础。
环境科学专业校外实习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校外实习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论文环境科学专业校外实习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论文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中,校外实习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1]。
但是在落实和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和困难,不能保证该环节的顺利进行,教学效果不明显,进而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许多教育工作者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并总结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环境科学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趋严重而发展起来的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理科专业。
要利用短期的校外实习全面了解本专业涉及的研究及应用领域,掌握全面的专业实践技能,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我院的环境科学专业实习分为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两大部分。
为了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主动发现和努力解决环境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有所加强,我院在各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实习内容的优化(一)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实习时间的安排针对环境科学专业多分支的特点,我们尽量保证实习内容的多样化和系统化。
在完成传统意义的实习基础上,不断创新、优化,开辟出一系列实习场所,并及时更新实习内容,以顺应环境科学发展潮流。
在学生完成大学二年级的相关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环境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学)之后,进人为期两周的教学实习。
经过考察,结合吉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本院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松花湖自然保护区和的发展方向,分别确立吉林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龙潭山自然保护区,以及吉林市生态示范工程——百里清水绿带工程等四处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学习参观,主要目的在于学习基本的野外实践技能,直观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在地质、地貌、水文、生态等方面的环境现象,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加强环保意识,并增进从事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完成大学三年的大多数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校内实验环节之后,进行为期四周的生产实习。
实习地点选择了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下属的污水处理厂和动力厂、吉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和江北垃圾处理场等单位,实习内容与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工程学等专业课程紧密联系,涉及水、气和固废等各领域的实际应用。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重建与实践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重建与实践论文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有关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12],但实验教学在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仍然有限。
环境科学专业围绕环境问题的预防、发生、治理、评价等方面组织教学,其中的实验教学是环境科学专业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但目前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缺少相应的体系规划,致使实验教学内容相对片面化和碎片化,难以形成有效的整体,因此探索构建环境科学专业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困境1.1实验教学理念认识滞后实验教学长期以来被认为依附于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补充,目的是为“巩固和加深课堂理论教学效果”;过于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忽视了实验对理论的补充、深化和发展作用,致使实验教学的地位远远低于理论教学,限制了实验教学的发展[3]。
这种滞后的理念,使得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两个密切联系又相互独立的环节难以协调,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1.2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环境科学专业要求的知识领域点多面广,课程体系表现出课程关联度相对较弱,形成通常所说“杂”的局面。
由于传统实验教学被认为是理论课的验证和理论学习的补充,在实验教学上“杂”的特点表现更为突出。
课程的传统计划、任课教师的责任心以及实验条件的配置成为实验课程开设的基础,而这些实验是否需要开设、开设的实验是否需要更新、实验是否达到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等考虑得较少,导致实验教学仅仅成为满足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学分需求的数字指标。
通过对国内一些高校实验教学的调研发现,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何将专业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在培养计划中合理地体现,建立健全实验教学体系,则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单独设课的基础。
1.3实验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陈旧由于现有的管理体制问题,教师对新开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实验教学内容以本校传统遗传下来的实验居多,使得课程起点较低、教学内容陈旧、范围偏窄、实验项目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性不足。
环境科学生态学课程建设完善论文
环境科学生态学课程建设完善论文1“环境生态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1.1教材选择问题自1992年金岚主编的最早的《环境生态学》教材出版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有教材版本达十几个,总的来看,大多数是面向不具备生态学背景的专业编写的,生态学基础知识所占篇幅较大,适合林业院校非生态类的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类专业采用;而林业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开设有普通生态学或生态学基础课程,在修读“环境生态学”课程时,其内容有较多的重复,因此,该专业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有较大的困难。
1.2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重叠问题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在大二开设《普通生态学》课程,大三开设《环境生态学》,由于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是随着人类环境问题的出现和变化、以及适应生态建设和资源利用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科学体系,与生态学必然存在知识交叉、内容重复的现象。
从教学内容来看,普通生态学的内容一般包括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景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规划等内容[2-3];而环境生态学的内容一般包括生物与环境、生物种群特征及动态、生物群落特征及动态、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价、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生态工程、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4-9]。
不难看出,二者主要在环境、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及生态系统生态等方面存在着大量内容的重叠。
据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统计,两门学科的内容交叉点达到了40%~70%,这种局面不利于建立优化的环境科学学科体系,也造成了教学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1.3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普遍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较传统的单一板书有其优势,如信息量增大、动态过程可再现等。
但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形式也有不足之处,如大量使用相对浅白的图片,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活动可能会产生抑制作用[10]。
诚然传统的粉笔授课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但也不应完全摒弃。
环境科学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方法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方法论文环境科学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方法论文环境科学专业作为一门研究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专业,在现代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因此,社会及政府部门对本专业都相当重视,希望从高校教学入手,培养出一批能建设家园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达到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的目的。
本文主要从实践教学环节的角度出发,来谈论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从而构建出符合教育规律与时代需求的专业教学计划。
环境科学专业的兴起是由于现代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过度破坏,因此,它的专业教学较之于其他专业起步很晚,直到80年代左右才进入发展阶段,现如今已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专业教学水平日趋成熟。
环境科学专业作为一门交叉、综合的新型学科,涵盖了各个领域,比如说,自然,生物,化学,社会,管理等,因为涉及的范围很广,所以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也较多。
为了缓解学生上课疲劳,学校需要在课程设置上结合它们的各自特色,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教学课程中自然包含实践教学,相关数据表明,它是众多课程中昀受欢迎的。
因此,我们要总结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方法,进而达到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的目的。
一、环境科学中实践教学的内容1.教学与实践结合环境问题来源于生活,也必须要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因此,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它的实践性非常强。
它需要学生在实际事例中,结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范围,应该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并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讲授与讨论结合教学是教与学过程,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互动,把课堂氛围提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
因此,环境科学的教学过程离不开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老师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都有极大帮助,而且,它打破了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而是师生间共同进步的学习乐园。
[其他论文文档]浅谈高等院校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验及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浅谈高等院校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验及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由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数据显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比例明显低于工科专业,大部分毕业生选择考研,这与我国当前对本科人才需求多偏重于工程应用型有关,但同时也和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特别是实验和实践课程设置有一定关系.在关于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问卷中,共调查了51所院校,包含985,211学校和其他本科、专科学校,在对本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情况一栏中,仅有7.5%的学生非常满意,认为一般和不满意的比例高达47%(未发表数据).对于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和实践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应用技术手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并且已有研究表明,增加实习教学时间比重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强化.但从当前学生就业现状和已有调查结果来看,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和实践课程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调整与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1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现状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验及实践课程体系一般由课程实验、课程实践和毕业论文3部分组成.其中课程实验又分为基础课程实验和专业课程实验,基础课程实验多为普通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等;专业课程实验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环境土壤学和环境工程学等.课程实践不同于课程实验,其受地域限制较大,多数高校课程实践由学校统一安排,结合所开设的课程,地点以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各类化工厂为主,部分学校选择在野外参观实习,或在环保局和环境监测站等地实习.毕业论文实行导师制,按照双向选择,先由本专业教师结合科研项目,提出一些研究题目供学生选择,然后由教师最终确定所选学生名单,并和学生进一步交流、沟通,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1.2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之一体现为重实践,强能力,现有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但是从学生的调查反馈结果看,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结合部分高校环境科学本科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初步剖析目前该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专业实验课程内容的选取缺乏统一安排,导致课程实验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不够,甚至不同的课程实验会存在重复.如环境监测课程会全面介绍环境样品的采集、保存、制备、预处理方法及一些基础指标测定等(水样pH 和COD的测定,土壤中一些金属元素的测定),但在环境土壤学课程实验中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水体的污染和防治课程中COD的测定,仍以其为重点实验内容.不同任课教师间若不能及时沟通,就会造成学生多次重复基础实验,从而影响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每门课的课时有限,重复的基础性实验占用了大量课时后,就会造成综合性、研究性和自选式实验没有足够时间开展.(2)在专业课程实验中,验证性实验比例偏高,而综合性、研究性及自选式的实验偏少.验证性实验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巩固环境科学类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实验仪器使用、操作和实验步骤的熟练程度,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具备初步的认知.但此类实验开设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不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因此,应该增加一些综合性、研究性或自选式实验,从而丰富学生的实验课学习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在985 和一些211高校,由于学科经费充足,环境科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相对完善,管理水平较高.但在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受学科经费限制,存在实验仪器设备陈旧,指导教师缺乏,无固定实习基地等问题.另外,在实验教学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化,同时实验教学运行机制也存在严重缺陷.(4)缺少科学合理的实验成绩与实践技能成绩评定体系,使学生的实验课与实践课成绩呈现不合理的分布,过于集中在某一分数段.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利于发现实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不利于对其不足之处进行调整与完善.2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及建设2.1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实验与实践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以满足环境科学专业重实践,强能力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要逐步改变实验与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与实践授课方式,探索多层次、多模式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优化实验与实践教学内容,使实验与实践教学更具有主动性、创新性、系统性和科学性.2.2 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的建议2.2.1 改变课程带实验的教学模式逐步创建课堂讲授与实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教学体系.首先要与理论课程统筹协调,制订实验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教材,制定实验考核标准,真正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但部分高校可能受实验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暂时不能将全部的实验课程独立开设,因此,建议此类高校可以从部分课程开始做起.2.2.2 建立一体化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为主线,将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整体考虑、统筹规划,将不同的实验课程合理搭配,精心筛选具体实验项目,使教学过程产生叠加效应.如环境监测、环境土壤学和环境毒理学3门课程实验中均涉及到土壤重金属,因此将这3门课程中与土壤重金属相关的实验结合起来,既能起到强化作用,又能让学生看到实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2.2.3 实验教学手段和方式多管齐下传统的实验教学可以综合锻炼学生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受实验室条件和学时限制,实验课程并不能全部在实验室开展,在此情况下若借助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如环境毒理学课程实验以动物实验为主,由于受动物资源、经费和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在国内仅少数高校能开设此课程实验.若能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室软件,则可在缺乏实体资源的情况下完成相关实验的操作和训练,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2.2.4 加强课程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课程实践是环境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更好地、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多数高校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或者环保基地进行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但随着环境科学专业人数的逐年增加,超出很多单位的实际接待能力,导致高校不得不更换原来的实践基地,寻求更大的合作平台,这种实习基地的不断更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因此,需要从长期考虑,有计划地加强课程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课程实践时间也可以化整为零,有计划地穿插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如利用周末的时间以小组为单元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实习,这样既可以减轻实践基地的接待压力,又能让学生多次深入实践单位,强化对实践内容的理解.2.2.5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仅依据实验报告考核会导致学生轻视实验过程,达不到实验课开设的目的.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验学习情况,做出及时、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考核方式要兼顾实验预习、基本操作、实验报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3 结论环境科学专业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起到关键性作用,实验与实践教学内容也是培养人才素质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高校应该立足于学校本专业的客观实际,依据现状制定出合适的实验与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手段,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环境科学应用型课程创建论文
环境科学应用型课程创建论文环境科学应用型课程创建论文1人才培养目标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立足永川,服务重庆,面向全国,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总目标,充分利用地缘和学科优势,培养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能为区域社会经济、相关行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学生能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
2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点2.1建立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根据培养应用型环境专业本科人才目标的要求,精细设计、整合课程,构建了“过程分段、方向分流的平台+模块”的“3+1”型人才培养模式,整体设计了融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素质拓展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确保实现培养应用型环境保护专门人才的目标。
培养方案中,第一、二学年进行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但在第一学期就引入课程《环境学导论》,旨在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目的,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第三学年进行方向分流,设置了“监测与评价”方向和“环境治理工程”方向。
前两年主要是夯实学生的基础,主要学习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第三学年按专业和专业方向分流,注重因材施教和差异化培养,主要学习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第四学年则进行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
本方案中精简整合理论课程,增加了实践课程课时学分“,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35.5%、“环境治理工程”方向达34.4%;增大了选修课比例;设置了自主学习课程;建立了主辅修制,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必修和选修学分的同时,可以选修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考试,获得规定学分,可以颁发相应的辅修专业证书。
首次将“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该科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2.2进一步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有效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定实施专业分流的'培养方案,从实践教学环节入手,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题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系统的、交叉的和独立的改革和重组,将实践教学与生产第一线结合,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探索论文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在环境科学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形式、实验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围绕优化整合现有实验资源,建立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的实验课程教学训练体系提出若干建议,以资借鉴。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类专业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我国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环境类专业,培养了大量环境类人才。
高等教育阶段本科实验课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为其日后深入学习和工作打下了牢固基础。
因此,本科实验教学能否取得应有效果,是衡量本科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如何建立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的高校实验课程教学训练体系,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难题。
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结构,更能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1]。
因此,实验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状况,导致师生降低对实验教学知识的主动接受程度和认知能力。
二是教学模式陈旧。
当前实验教学所需实验仪器由实验老师调试,所需试剂也是老师配置好后提供给学生使用,讲授课程时,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演示,学生做实验时只是“照葫芦画瓢”。
很少思考这个实验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做,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什么地方,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法,等等。
三是实验室功能单一,造成资源闲置。
实验室只进行实验教学,一些大型精密仪器由于价格昂贵,套件数较少,维护费用高,学生在上实验课的过程中很难长时间操作,导致仪器使用率低,国有资产出现大量闲置和浪费。
2.实验教学改革方案为解决实验课程体系松散、实验内容重复、实验数量开出率较低等诸多问题,要求重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删去无法完成的实验题目,合并重复的实验题目,按照现代教育规律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环境科学专业实习的课程体系建设论文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并与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专业。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是21世纪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培养具有高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是2007年以资源与环境系为依托开办的,当年招生27人,2008年招生31人,2009年40人,2010年招生人数增加,根据学校要求成立了环境科学系。
我系现有在校生222人。
通过几年不断进行的教学改革,教学计划不断完善,但专业实践实习环节仍然比较薄弱,不能完全满足我校培养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为此我们通过对国内高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的调查,结合我校的教学水平、地理条件、师资队伍等,对我们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成果将陆续在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教学工作中开展。
1.实习基地建设
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培养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学生了解社会和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也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以“开放发展、互惠互利、协同创新”为原则:首先选取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使学生在实习中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其次选取与本专业就业相关的实习单位,让学生在实习的同时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情况,提前了解社会并为毕业后择业做好准备;第三选取单位必须是能够长期稳定进行实习,这样便于建立起区域实习网络统筹安排实习。
为了鼓励更多的企业接受我系实习,我们编制了实习单位名录并在校网站公示,对实习单位起到一定程度的宣传作用;
对长期的实习基地实行挂牌;实习基地有招聘需求的我们实行择优推荐;对符合条件的实习基地进行科研项目合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垃圾处理行业、水处理行业、大气污染处理行业、清洁生产行业、环评行业及环保部门选取多家代表性企业和事业单位进行接洽,通过双向沟通最后与沈阳老虎冲垃圾处理场、沈阳佳鹤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沈阳华晨宝马汽车制造厂、沈阳市大辛生活垃圾处理场、沈阳东陵白塔污水处理厂、国电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大庆市环保局、大庆龙江风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庆市龙凤热电厂、大庆市石油管理局水务公司、大庆市顺丰伟业环评公司、大庆市红旗泡水库等,这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区、企业及环保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关系。
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更好的利用实习基地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实习的教学效果。
我们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设置为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综合实习三部分内容。
2.1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是使学生验证课堂上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巩固书本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和掌握所学课程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的运用情况。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实习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实习、气象学实习、环境生态学实习、土壤学实习、噪声控制工程实习、大气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实习、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实习、环境质量评价实习等。
环境监测实习主要是与大庆是环保局合作,请分管局长为学生介绍环保局的机构设置、行政职务、区域环境规划及日常工作情况等,学生可以进入各个部门学习环境监测工作程序、监测方法、仪器设备使
用、质量控制等知识与技能。
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课程实习主要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大庆市石油管理局南区污水处理厂、大庆市志飞生物有限公司、大庆泉韵纯净水厂、大庆黑鱼湖自来水厂等几个有代表性的水处理企业,请厂长或技术员讲解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城市居民饮用自来水、桶装和瓶装纯净水的处理方法,原理、工艺设计及日常运行管理情况,实习结束请学生总结归纳各种水的处理原理、方法及工艺流程的区别与联系。
还要查阅资料与国内外对比各种水处理的技术先进性。
大气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课程实习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大庆市龙凤热电厂,由技术员讲解火力发电原理、技术,烟气除尘、脱硫、脱氮工艺、流程。
此外还组织学生分组自带仪器到室外监测空气质量(sox,NOx,TSP)状况并计算大庆市空气污染指数、污染程度。
噪声污染控制实习是让学生带着噪声计监测交通干线、厂矿周围、商业区、学校附近及小区夜间的噪声值,然后对所监控地区进行噪声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实习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结合书本上的评价方法和原理,让学生在实验室利用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参数估算、校正等;第二部分是到环评公司参与实际的环评工作,从而了解环境评价报告书(表)的编制过程、方法、原则等。
2.2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是学生学习了环境科学概论,农业环境保护学,环境生态学等课程后进行的实习。
认识实习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进行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认识自然,了解社会,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认识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为期2周。
认识实习内容主要包括:(1)典型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调查,如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大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五马沙陀沙漠环境现状、大庆黎明河人工环境状况、城市和工矿区环境绿
化工程等。
(2)新能源开发建设利用情况调查,如参观大庆龙江风电,请总工程师介绍风力发电选址、运行、维护情况,大庆杜蒙林甸地热资源利用,沼气生产等。
(3)野外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调查,如调查城市森林中主要群落的基本特点、。
物种组成及其生存环境和规律。
帽儿山垂直地带性、森林群落、植被调查,生物多样性、种群密度、大小动态调查等。
2.3综合实习
综合实习是联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生产实际的桥梁和纽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综合实习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预期和所从事的职业背景会有一些感性认识,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情况。
使学生更加积极努力学习,目标更明确。
我校综合实习安排在了第六和第七2个学期进行,每学期安排2周时间。
第六学期的实习主要是去沈阳老工业基地参观学习,如沈阳老虎冲垃圾处理场、沈阳佳鹤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沈阳市大辛生活垃圾处理场、沈阳东陵白塔污水处理厂、国电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等。
第七学期的综合实习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可以选择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参与某个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到环境监测站实习、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与监测站日常大气、水体监测工作,或者到环评公司参与一项改建或扩建项目的环评工作及到污水厂或垃圾场参与日常运行工作等。
综合实习是通过让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工作,检验所学知识,了解书本和实际生产需要的联系与区别。
此外,实习结束后,系里组织成果汇报答辩。
每位同学都要参加答辩,内容是对实习情况的陈述和对老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锻炼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的基本写作方法。
是对学生运用四年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研宄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检验。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学生要熟练掌握期刊检索,实验设计、数据整理、撰写论文的方法。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鼓励学生在大二或大三年级上学期提前进入指导教师课题组,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环境方面的社会调查。
大三下学期由指导教师布置毕业论文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充分做到“一人一题”。
完成选题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开题报告,并且日常工作学生要有工作日志,还要做中期实验汇报等工作。
毕业论文要求按的格式撰写。
答辩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陈述自己的论文内容,回答答辩委员会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每位答辩委员会教师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给出成绩,然后答辩小组取平均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记分制评定最后成绩。
4.结束语
在对实践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考虑到生产安全、人身安全、企业技术保密等因素,很多企业拒绝参观实习,造成实习基地较难落实。
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增长缓慢,滞后于物价的增长速度,造成实习经费不足等。
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都会在以后的改革探索过程中不断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