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其次节人口(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生疏实行方案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缘由。

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生疏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教学重难点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老师:提到中国的人口,大家能用怎样的关键字形容它呢?同学回答预设:多。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11~14页内容,完成同学用书有关题目。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老师:其实我国人口“多”这个特点并不是从一开头就是这样的,任何地理现象、事物的产生和进展都要有一个过程,下面阅读教材11页中图1.10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请同学们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特点,并尝试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

同学回答预设:我国人口增长前期平稳,从1950年后突然增长加速,1980年后增长又趋于平稳。

老师:1950年以前,我国社会进展缓慢,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人口死亡率相对较高,文明程度也低,这些缘由使得人口增长缓慢。

1950年至1980年,也就是解放后,生活水平渐渐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再加上政策的因素,人口增长快速(在这里肯定要强调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诞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影响)。

1980年前后,中国提出一项重要国策——方案生育,有效地把握了人口数量,提高了人口素养,所以呈现增长平稳趋势。

承转过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老师:带领同学复习人口密度公式,知道人口密度是表示某地区人口疏密程度的重要依据,从而引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同学:温故知新,复习计算人口密度公式。

老师:为同学呈现我国部分省份人口密度数据,使同学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人口、民族》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人口、民族》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人口、民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人口、民族》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的人口分布、人口增长、民族特点以及民族政策。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人口、民族的基本情况,认识到人口、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增强民族团结,提高爱国情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初步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基础知识。

但对于人口、民族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人口、民族的基本概念,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现状及政策;(3)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关系;(4)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口、民族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分析我国人口、民族的分布特点;(2)运用统计数据,了解我国人口、民族的增长情况;(3)采用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方法,探讨人口、民族问题及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观念;(2)增强学生对人口、民族问题的关注,提高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2.人口增长的历史、现状及政策;3.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口、民族的分布特点;2.案例教学法:运用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人口、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探究活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针对性的练习题;3.准备好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人口、民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人口、民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人口》主要介绍了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人口知识系统学习的第一课,对于学生来说,既有新鲜感,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人口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人口这一概念,他们可能还停留在表面认识,对于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等内容,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掌握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情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人口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典型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2.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准备相关的人口数据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查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人口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生活案例和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进行点评。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课程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通过读我国人口密度图掌握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重点与难点】1.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2.能从数字资料和地图资料中,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及其基本国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比较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情景导入丽丽全家在讨论人口问题,他们各持己见。

爷爷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奶奶说:人多好种田爸爸说:早生儿子早享福妈妈说:人少好过年谁的观点正确?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二节《人口》。

二、新课学习(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人口数量世界第一自主学习:学生自读P11面课文第一段,了解我国人口数量及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经过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

结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增长状况(1)小组合作:读“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及教材p11第二段,回答:人口增长速度: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______;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_____。

(较慢;迅速)(2)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口增长较慢?而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新中国成立前:经济落后;战争、灾害频繁;疾病多,人口死亡率高。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医疗卫生条件改善)3.人口多的利与弊同学们读教材p11第三段,分析人口过多给我国带来的利与弊。

利: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弊: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的需求数量巨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为沉重的压力。

4.我国的人口国策及成就自主学习:同学们读教材p11第四段,分析下列问题:人口过多带来了许多的弊端,那么我国政府所什么定为我国的人口国策呢?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现在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人口国策:计划生育取得成就: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从1970年的2.58%降低到2010年的0.48%,使“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

最新初二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人口》优质教案

最新初二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人口》优质教案

第二节人口【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3、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理解其原因。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分政策的内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教学用具】
我国人口分布图
【教学过程】
呢?可以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

讲解:沿黑河——腾冲一线,可以把我给分成两部分,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大家考虑一下这样分布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来考虑。

总结:我国人口众多,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必须实行计划生育。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西部地区需要大力开发。

少生、优生。

观察中国人口密度图,找出黑河到腾冲一线。

看两测人口密度的区别。

回忆世界人口分布原因,干旱、寒冷等。

结合课本提示,给出答案
【作业设计】
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励志名言:
1、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高永祚
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阮元
3、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富兰克林
4、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陈景润
5、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狄德罗
6、“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

——陶行知
7、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

——培根。

《人口》教案

《人口》教案

《人口》教案《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研究目标:1.运用有关数据和资料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运用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单分析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②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等人口密度线图),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请同学们看一个资料,这是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大国及其人口数量:中国(1,339,724,852)、印度(1,210,193,422)、美国(312,566,000)、印尼(237,641,326)、巴西(190,755,799)、巴基斯坦(177,743,000)、尼日利亚(162,471,000)、俄罗斯(142,914,136)、孟加拉国(142,319,000)、日本(127,720,000)。

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显而易见中国位居第一位.另外再请同学们把其中的世界面积大国标出来,看一看有哪几个?再计算一下中国人口数是他们的多少倍?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八位,中国人口数量是俄罗斯的近9.4倍;面积第四大国美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近4.3倍。

而面积第二大国加拿大不在其列,我们的人口相当于加拿大的40多倍。

承转过渡:以上这些分析都说明什么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21%,中国人手拉手站在一起,可以绕地球赤道50多圈,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口在数量上具有基数大的特点。

资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如下: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人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人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12月27日:人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10月30日:人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人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人请同学们观察各次普查的数字之间有何变化规律?哪一次开始我国人口跨越10亿?人口数目简直翻一番用了多长时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数目呈增长趋势;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国人口跨越了10亿;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1953年,数字是人,比这个数字简直翻一番的是第四次人口普查,即1990年,数字为人,时隔不到40年。

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北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
五、课后反思:
课题:第一章第 二 节 人 口
主备人:备课组长: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目前我国的人口情况。
2、人口多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措施。
3、人口分布特征。
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基本国策。
2、教学难点:人口多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措施。
三、课时安排:1个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以七星学校学生数量为例,引出中国人口。
我国人口密度之大,人口分布情况又是怎样的,让学生根据书本图1.13中国人口分布,得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
3、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什么?
让学生根据书本图1.13中国人口分布,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
(七)当堂训练(8分钟)
1、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每年新增人口数仍然很多,其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基数大B、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不好
C、人口增长已失控D、人口出生率过高
2、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
A、保持人口数量稳定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实施计划生育
D、减少人口数量
3、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认识正确的是( )
A、人口分布密度均匀
B、人口地区分布相对均衡
C、西部的广大地区无人居住
份是( )
A、黑龙江B、甘肃C、云南D、四川
5、我国人口密度特别大的地区是东部沿海各省的( )
A、丘陵B、盆地C、高原D、平原
(八)课堂小结(2分钟)

《人口》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人口》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人口》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本节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的内容。

本章是学生在七年级学习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后,开始学习的中国地理的第一章,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与人口国策。

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所以说它在中国地理的学习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节——众多的人口是本章第二节,通过“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东多西少”两项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突出,学习本节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理解计划生育国策,形成正确的人口发展观,要引导学生学好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分析归纳能力,探询知识的热情高涨,但知识储备有限,思维的深度不够,逻辑推导、分析、鉴别能力需要提高。

这部分内容虽然在七年级上册世界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但针对初二学生认识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有限的特点,仍需教师引导补充。

【课程标准】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中国人口分布图,归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2.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能够说出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先来看几张有趣的地图:图1 QQ即时在线人数地图图2 春运期间的百度迁徙地图图3 阿里菜鸟的物流预警雷达三张地图,都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却隐隐展现出一条80年前画下的线——“胡焕庸线”,也叫“黑河-腾冲线”。

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发表了《中国人口之分布》。

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他经过数月的测算将黑龙江瑷珲(黑河)与云南腾冲相连。

他可能没有想到,这一连,将古籍中的文学记载量化,也预言了中国未来近百年的区域发展。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的人口分布现状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

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五、教学方法
(学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读图分学环节1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教学环节3
教学过程
问题探究,感悟新知探究活动二:
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二: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1、控制人口数量-晚婚晚育
2、提高人口素质
3、感受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就
4、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的保护相协调
5、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学生活动
小组交流,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我依照地理教学设计“四基”中的基本活动经验设计了本环节,通过读图分析理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从而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5
教学内容
知识梳理,课堂检测
教师活动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
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畅谈反思所学的内容,构建知识框架
八、板书设计
九、作业设计
十一、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3)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环节4
教学过程
问题探究,感悟新知探究活动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 人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 人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人口》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人口》主要介绍我国人口的分布、增长、结构和影响因素等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人口知识系统认识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口问题的实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分析人口问题时,往往只看到现象,缺乏对本质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总结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增长、结构和影响因素,掌握人口问题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和实例,学会分析人口问题,提高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人口问题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关注人口问题,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人口的分布、增长、结构和影响因素。

2.难点:分析人口问题的实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表和实例,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人口问题。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总结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和实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PPT,以便进行课件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图表和实例,展示我国人口的分布、结构和影响因素。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人口问题,为后续分析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口问题的实质。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口的基本概念、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理解人口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分析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人口的概念、特点及其与自然、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

2. 我国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联系。

教学难点: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对人口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理解人口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材与教具准备:1. 初中地理教材及相关地图资料。

2. 多媒体课件,包括人口分布图、统计图表等教学资源。

3. 教学用黑板、白板等书写工具。

学生预习与教师备课准备:1. 教师需提前梳理好相关地理知识,制定好教学计划。

2. 学生需提前预习人口相关概念,了解基本的人口地理知识。

3. 教师需准备一些人口相关问题或案例供学生思考与讨论。

通过上述的准备,确保师生能够在课堂上有序、高效地进行《人口》这一课题的学习和探讨。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与目标设定首先,地理课程的导入阶段应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为学生们构建与课堂主题“人口”相关的兴趣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出人口的重要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同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理解人口的概念、特征及地理分布等内容。

二、互动探讨与探索发现接下来,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我们将采取师生互动探讨与小组讨论的形式。

具体如下:1. 分享全球人口现状(1)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结合图表和统计数据,让学生了解全球人口的增长趋势。

(2)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和感受,激发其思考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2. 探讨人口分布特点(1)通过地图展示世界各大洲、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分析人口稠密与稀疏地区的原因。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深入分析其所在城市或地区的人口密度及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精品学案及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精品学案及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精品学案及教案《第二节人口》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根据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

3、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这一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4、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5、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学习重点】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1、根据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过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学会看人口增长曲线图,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概括:阅读课本文字内容和图表完成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多少?2、根据图1.10,总结我国人口增长特点3、结合课本11页内容,分析人口问题,讨论我国为什么把计划生育做为一项基本国策?【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讨论完成课本12页活动。

二、人口东多西少学法提示: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学习阅读课本课文内容和图1.13完成1、在图中找到黑河、腾冲。

2、根据图中提示的数据,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3、结合自然和人文条件,分析东、西部人口密度不同的原因。

4、分析东西部人口密度不同所导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1、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2、讨论完成课本P14页活动题。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一、选择题1、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达到()A.13.40亿B. 11.95亿C.10.95亿D.13.95亿2、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南多、东北少B.东北多、西南少C.东南多、西北少D.西北多、东南少3、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数量居前三位的是()A.豫、鲁、川B.京、津、沪C.青、藏、宁D.苏、皖、湘4、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行政区是()A.新疆B.西藏C.甘肃D.青海5、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A.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D.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6、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A.山东B.青海C.云南D.福建二、综合应用图中的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请回答:①②1、此线的两端分别是哪两个地方?①是黑龙江省的②是云南省的。

八年级地理第二节人口教案

八年级地理第二节人口教案

八年级地理第二节人口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地理第二节人口教案最新八年级地理第二节人口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列入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内容包括: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人口的分布、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是对人口问题的基本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口观念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世界和中国的人口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深入剖析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掌握世界和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人口观念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人口分布的特点。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口数据和环境数据的图表。

2.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

3.准备投影仪和电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人口分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的案例,如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如:人口增长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应该如何控制人口增长?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答案: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应充分发挥人口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人口合理流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例题:请举例说明如何通过人口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答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差异化的人口政策,鼓励人口向内陆地区流动;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引导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政策效果: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改善了人口结构,但同时也面临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6.人口政策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政策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的人口政策有利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政策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科学的人口政策有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人口政策与区域协调:人口政策应考虑区域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备有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以便跟随课堂进度查阅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我国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等图表,以及反映人口问题的相关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讲授区、讨论区和学生展示区,便于进行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布置多媒体设备,以便展示辅助教学材料。
b.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c.理解人口增长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图,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
b.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培养学生关注人口问题的意识,认识到人口问题的紧迫性。
b.增强学生对我国人口政策的了解,培养其遵守国家政策的观念。

人教八上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

人教八上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
依据的理论
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节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宏观调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资料导入
2分
给学生出示有关于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状况的资料、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中国人口之多。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1、我国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增长的特点和人口分布特点
2、理解计划生育政策
难点
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及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原因。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围绕在教学中,我整体上采用复兴巩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回忆总结,巩固训练,布置课外作业这一教学过程,同时在各框题的教学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训练→拓展提高这一教学思路来组织教学,并注意不同不同框题之间的综合、过度,最后集体总结,进行巩固训练,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1、学生思考发言
培养学生读图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2、中国人口特点和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人口问题
2、结合PPT图文资料完成①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原因是什么?③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2、读图总结,发言笔记
3、人口政策
3、怎样解决我们当前遇到的人口问题?引导总结出计划生育政策,2016年1月1日实行二孩政策,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感受中国人口之多。
直观感受中国人口之多,引起探究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人口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人口  教学设计
教师转承: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是不是全国各地人口都多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问题。
二.人口东多西少
自主学习:
1.根据我国的面积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计算我国的人口密度。
2.我国人口分布有何特点?
3.我国人口的地理界线在哪?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略)
教师小结:总体看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在黑河——腾冲一线以西,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仅占6%,以东面积占全国的43%,人口却占94%。
八年级上册地理科《人口》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节 人口
单元
第一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的人口数量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2.依据图文资料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规律及原因。
3.运用资料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正确性。
4.结合地图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和人口分布图,进一步熟练阅读地理图表的方法。
(过渡)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谈一谈:计划生育政策有何利和弊?
教师小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坚决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国少生了3亿多人,使“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但是人口老龄化问题
日益严重。所以,我国人口政策出现了几次大的变革。总之,计划生育的实施,一定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2.通过计算不同省份的人口密度,巩固分析一个地区人口密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培养其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我国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知道一个国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教学设计2:人口

教学设计2:人口

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计算举例来探究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形成技能,培养正确人口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关注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

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合作探究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互动一:读第11页《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师生交流。

教师: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互动二:分小组讨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然后小组间交流。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互动三:结合活动一,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二、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北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

互动四: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清华附中唐秀梅学习目标:1.运用有关数据和资料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运用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单分析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②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等人口密度线图),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请同学们看一个资料,这是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大国及其人口数量:中国(1,339,724,852)、印度(1,210,193,422)、美国(312,566,000)、印尼(237,641,326)、巴西(190,755,799)、巴基斯坦(177,743,000)、尼日利亚(162,471,000)、俄罗斯(142,914,136)、孟加拉国(142,319,000)、日本(127,720,000)。

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显而易见中国位居第一位.另外再请同学们把其中的世界面积大国标出来,看一看有哪几个?再计算一下中国人口数是他们的多少倍?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八位,中国人口数量是俄罗斯的近9.4倍;面积第四大国美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近4.3倍。

而面积第二大国加拿大不在其列,我们的人口相当于加拿大的40多倍。

承转过渡:以上这些分析都说明什么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21%,中国人手拉手站在一起,可以绕地球赤道50多圈,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口在数量上具有基数大的特点。

资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如下: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601938035人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723070269人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12月27日:1031882511人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10月30日:1160017381人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 1295330000人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 1370536875人请同学们观察各次普查的数字之间有何变化规律?哪一次开始我国人口超过10亿?人口数量几乎翻一番用了多长时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国人口超过了10亿;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1953年,数字是601938035人,比这个数字几乎翻一番的是第四次人口普查,即1990年,数字为1160017381人,时隔不到40年。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在数量上还有何特点?增长快。

承转过渡:除了看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外,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上的情况。

读图分析:请同学们读图得出我国人口数量从何时开始迅速增长?何时开始直线增长?并试述原因。

18世纪以后迅速增长,与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作物品种增多、产量增大,能够养活更多的人有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呈直线增长,因为这时候开始社会稳定、无战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使得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所以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承转过渡: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在历史上就形成了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那这样的特点有哪些利、弊呢?思考探讨:1.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利与弊。

请同学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思考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有哪些好处,哪些弊端?并与大家交流。

利: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兵源。

提供广大的消费市场。

弊:引起资源消耗量大、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

2.我们该如何协调好这个利、弊关系?有计划地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解析讲解: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控制”指的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既不要“人满为患”,又要避免“人力缺乏”。

而我国现阶段,人口具有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则出现的是“人满为患”的情况,所以控制人口数量主要具体措施为──晚婚、晚育和少生。

读图分析:请同学们看图思考: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20岁结婚生子,100年出现五代人,25岁结婚生子,100年出现四代人,所以如果晚婚晚育的话100年中整整少出生一代人,这样就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活动延伸:教材P12活动2:认识少生的作用在不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2010年我国的人口数量,与实际人口数比较,少生了3亿多人。

人均拥有的粮食和教育经费都比不实行计划生育有提高,所以再次说明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的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阅读分析:请同学们阅读这几段资料,看看各说明了什么。

计划生育带来的效益1.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从1977年的2.59%降到1999年的0.88%,全国共减少出生人口2.5亿。

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3万亿元。

到2010年出生率降到0.48%,少出生4亿多人,使“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

2.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将是1800美元。

3.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均拥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比不实行计划生育提高20%。

第一段资料说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减少了出生人口的数量,节约了抚养费用,还对世界人口的控制做出了贡献。

第二段资料说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民的收入增加,从而提高生活水平。

第三段资料说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均拥有资源量提高,降低环境的压力,提高生存质量。

利于维护人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利于可持续地发展。

读图分析:请同学们读图分析计划生育还带来什么效益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还使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到2000年底全国普九覆盖率达80%;与1990年比,平均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

承转过渡:这也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另一个目标。

解析讲解: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人口素质,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所以一个国家要富强,就要提高人口素质。

阅读资料:1.二战后的日本,物质资本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大量存在,这促成了它后来的崛起。

2.美国南北战争以后,大力发展职业中学,也造就了一批实业家和发明家。

第一架飞机的发明家莱特兄弟就是其中之一。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一方面的具体措施就是优生、优育。

承转过渡:然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之而来地也引起了一个问题。

看图思考:请同学们看这幅漫画,你知道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吗?我国不同年龄的人口比例不均衡:儿童所占比例变小、老年人所占比例增大。

出现老龄化现象。

承转过渡:什么叫老龄化、怎么引起的老龄化概念链接: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

而我国60岁以上人口站13.26%,65岁以上占8.8%,都超过了国际标准,所以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趋势展望:资料显示预计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16.7%,“十二五”时期将是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同时还伴随有高龄化、空巢化的出现。

这些现象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少生措施直接相关。

但是我国的人口现状由不得不实行这样的要求。

承转过渡:老龄化有哪些影响呢?读图分析:请同学们看这几幅漫画分析老龄化有哪些影响?给家庭养老、社会养老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另外还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的情况。

为此我国在逐步完善社会养老机制的同时,对于计划生育的政策也进行了调整。

比如:双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第一个孩子有非遗传性疾病,且不能成为正常劳动力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等等。

承转过渡:我国人口除了在数量上具有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之外,在分布上也有特点。

看图猜想:请同学们根据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两张景观图片,猜想我国人口分布会有什么特点。

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承转过渡:这只是直观的猜想,可能会有偶然性,下面我们就来用平均人口密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看看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概念链接:人口密度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人/千米?)计算推导:请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计算部分省区和全国的人口密度,并推导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我国的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从这个角度也能说明我国人口众多。

位于我国东部的江苏省和山东省的人口密度分别为767人/Km?和626人/Km?,而位于我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的人口密度分别为13.6人/Km?和2.5人/Km?,由此推导出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承转过渡:但是这个推导也有偶然性,用我国人口分布图来研究就要科学的多了。

读图探究:请同学们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100人—400人的,用何种颜色表示?在我国的分布有何特点?用红色系列表示,主要在我国的东部地区。

2.人口密度在1人以下、1人-10人的,用何种颜色表示?在我国的分布有何特点?分别用蓝色和淡粉色表示,主要在我国的西部地区。

3.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我国的人文和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胡焕庸,在1935年根据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从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划了一条界线,这条人口地理界线清晰地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这条人口地理界线以东地区面积占全国的43%,人口占全国的94%;以西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却占全国的6%。

所以我国的人口分布是极其不均匀的:东部人口密度大,且人口数量也大;西部人口密度小,且人口数量也小。

探究成因:请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成因。

并判断下列观点哪个更有道理。

甲同学: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措施促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

乙同学: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移民,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总结概括:1.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多平原和丘陵,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的粮食多,交通运输便利,工商业也发达,城镇多。

所以人口众多,密度大;而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交通也不便利,工商业欠发达,城镇少。

所以人口少,密度小。

2.西部地区尽管人口密度比东部低很多,但西部地区人口对环境的相对压力却大于东部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