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第五章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附答案)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考)笔试真题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
夸美纽斯B。
洛克C。
裴斯泰洛齐D。
赫尔巴特[答案]:B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A。
知识,技能和技巧B。
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C。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D。
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答案]:C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A。
经济功能B。
政治功能C。
文化功能D。
人口功能[答案]:A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C。
壬子癸丑学制D。
壬戌学制[答案]:B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
促进社会发展C。
有目的地培养人D。
完善人的自身生产[答案]:C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A。
六三分段设置B。
五四分段设置C。
九年整体设置D。
多种形式设置共存[答案]:C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A 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 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答案]:B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A。
课程计划B。
课程目标C。
课程标准D。
教科书[答案]:D9、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他在教学中贯彻了()A。
直观性原则B。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
巩固性原则[答案]:A10、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A。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1、注意发展的特点: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产生主要是因为外界的刺激物,随着自身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
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注意的特征具有个体差异。
【情绪型、意志型、自觉意志型】二、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较慢;广度接近成人;分配能力还不够;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2、感知发展的特点:一、感觉发展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二、知觉发展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开始出现逻辑知觉;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3、记忆发展的特点:✓记忆的有意性增强;✓意义识记的能力有所发展;✓词的抽象识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4、思维发展的特点:✧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其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自我意识和监控意识开始加强;✧追求新颖,独特。
5、智力发展的特点:【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水平飞跃提高,进入关键期;◆智力基本达到成熟;◆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
6、情绪的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7、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持续时间长。
它既可以成为行动的巨大动力;有具有破坏性和危害性。
8、情绪理论(一)詹姆斯&朗格的机体知觉理论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生理变化激起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后产生。
(二)凯农的丘脑情绪理论情绪发生时,关键在于大脑皮层与丘脑之间神经冲动的往返传导。
(三)阿诺德关于情绪的认识---评估说皮层兴奋----认识和评估---产生情绪;“情景---评估---情绪”(四)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汤姆金斯和伊扎德为代表(五)刺激情绪、生理变化、情绪经验三因素的关系沙赫特和辛格,外界情境或生理变化,虽然也是产生情绪的因素,但人对自己状态的认知(情绪经验),对情绪反应起着决定作用,或者说是主要因素。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认知发展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中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命题形式进行,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性思维,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解决问题;具有一定抽象逻辑思维,能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概括。
思维发展已接近成人水平。
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及规律1. 中学生的感觉发展特点视觉感受性提高,辨别颜色和色度精确性增加。
感官正发育,易疲劳和损伤。
注意保护感官,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发生。
2. 中学生的知觉发展特点首先,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大提高,其次,知觉的精确性、概括性更快发展,出现了逻辑性知觉。
3. 中学生的观察力发展特点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抽象性(二)中学生记忆和注意发展的特点及规律1.中学生记忆的特点及规律人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达到了记忆的高峰。
特点:(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
(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
(3)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
2.中学生注意的特点及规律初中生有意注意有进一步发展。
注意比较集中稳定高中学生注意集中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好发展。
(三)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从总体上讲处于优势地位。
高中学生思维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反省性和监控性特点。
辩证逻辑思维未达完美。
(四)中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初中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
高中学生想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创造性成分的增加和理想的形成、发展方面。
二、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一)场独立与场依存最初来源于威特金对知觉的研究。
(二)沉思型与冲动型(三)辐合型与发散型四、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三)关于最近发展区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2015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2】
2015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2】23.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正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24.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错。
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因此,程序学习与合作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能混为一谈。
25.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错。
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就是正迁移。
如果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正,如果产生的是抑制,就是负迁移。
三、简单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教学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27.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一、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整合性原则4.先进性原则二、总体要求1.注重有效备课2.强化适时备课3.提倡集体备课4.教案备写实行分层要求三、备课构成1.学期备课2.单元(章节)备课3.课时备课四、教案备写要求1.教学内容要精细2.学情分析要全面3.设计理念要先进4.课时安排要合理5.教学目标要明确6.教学重点、难点要准确7.教学具准备要充分8.教学过程要有效28.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压力是人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
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心理压力源:(1)认知:信息太多或太少,目标模糊、不确定,时间紧,难以选择或没有选择等,都会导致压力的产生。
(2)情绪:恐惧、焦虑、悲伤、愤怒,厌倦产生的动机冲突等也会导致压力。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中学1.教育史上+洛克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认知、情感3.马克思认为+政治功能4.在“中学为体+壬寅学制5.教育的本质+促进社会发展6.在我国新一轮+九年整体设置7.8.9.罗老师讲解+科学性10.陈老师讲+实验法11.张老师在工作中+品德评价法12.成人在工作中+理解性13.晓东在记忆+瞬时14.中学生晓波+前云算16.中学生小辉+遵守法17.中学生王晓华+升华18.李老师不仅掌握+教学认知能力19.初二(5)+自我约束阶段20.董老师总是+行为取向21.中学生晓阳+放训练法辨析221我国确立的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也包括人的道德发展。
2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智体美劳五部分组成。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培养智能的教育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培养学生鉴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得能力辨析2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得到自身的发展。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人的总要求,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规定人的社会角色,一部分是规定人的质量规格24、程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教学方法。
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备课,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评价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教材教学教学方法上课,上课时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程度25.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五章
(三)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增强 2.观察更具持久性 3.观察的精确性提高 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 三、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一)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 (二)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三)理解记忆明显占据优势 (四)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 (五)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
四、中学生情绪的特点★★★★★ (一)情绪不稳定,两极性明显 1.外部情绪的两极性 2.内心表现的两极性 (二)情绪的爆发性和冲动性 (三)情绪的外露性和内隐性 (四)情绪的自主性和反抗性 五、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一)抑郁 (二)焦虑 (三)强迫 (四)恐惧 (五)易怒
六、良好情绪的标准与培养★★★ (一)情绪情感成熟的标准 1.赫洛克提出的四点标准 2.科尔提出的四点标准 3.日本关忠文提出的标准 (二)良好情绪的培养 七、中学生情绪的调节★★★★★ (一)情绪调节的定义及内容
(二)人格的结构 1.气质 2.性格 3.自我调控系统 二、人格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1.冲动型与沉思型 2.系列型与同时型 3.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二)气质差异 1.胆汁质 2.多血质 3.黏液质 4.抑郁质 (三)性格差异 三、人格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本我——自我——超我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总体特点★★★★ (一)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二)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三)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二、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一)观察与观察力
观察力是感知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观察的品质
良好的观察具有目的性、精确性、敏锐性和系统 性等品质。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一、选择题部分1. 在初等教育工作中,必须根据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教育,从而引导学生?A. 获得高分,实现自我价值B. 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C. 技能学习和实践应用D. 在生活和工作中发挥主动作用答案:B2.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的学习、生活、情感、体育、艺术等方面都要有?A. 较强的可控性B. 明确的目的性C. 合理的安排D. 很强的独立性答案:C3. 下面哪种情况不能被认为是集体惩罚?A. 整个班级进行批评教育B. 班级一起清扫卫生C. 班级一起参观违规同学父母D. 被迫将自习课改为文娱活动答案:A4. 教育的伦理性原则是?A. 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B. 不牺牲个人利益C. 无条件地为学生服务D. 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答案:A5. 数学教师在进行区分干预时的一般原则是?A. 小学阶段区别于初中阶段B. 必须指导详细、逐级求精C. 重跟进,考察搜集资料D. 讲细节,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答案:B6. “看图填空”的形式主要考查学生的?A. 信息理解能力B. 记忆能力C. 推理能力D. 表述能力答案:A7. 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中,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其中正常孩子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 基本思维阶段、分类思维阶段、形式思维阶段B. 基本思维阶段、细节思维阶段、抽象思维阶段C. 基本思维阶段、分类思维阶段、抽象思维阶段D. 基本思维阶段、细节思维阶段、逻辑思维阶段答案:C8. 做好学生防溺水的教育应该从哪方面入手?A. 宣传防溺水知识B. 组织讲座演练C. 实施管理和监督D. 加强教育监督答案:A9. 在教材中加入生活性、现实性材料,以满足学生渴望现实的要求,是为了?A.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B. 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C. 使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经验 D. 丰富和拓宽学生的视野答案:D10. 教师一定要有连续不断地学习的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A. 要有新的知识和技能B. 要有抱负和理想C. 要有责任和担当D. 要有创造和创新答案:A二、非选择题部分一、读写竞赛题目:小明非常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这次他要读一本很厚的《西游记》,这本书一共有1000页,他安排每天看100页,这样多少天能看完这本书?答案:共需要10天时间二、判断题题目:“班主任一定要有爱心,但不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说法是错误的。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考试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三章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 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时
应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相统一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双边性 规律)
(二)教学与智育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教学也 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 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 等才能全面实现。
(三)教学与上课
上课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就当前我国 的情况来看,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 形式。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四)教学与自学
学生的自学有两种。一种是在教学过程内、 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它包括配合教学进 行的预习、复习、自习和作业,它是教学 的组成部分。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外,学 生自主进行的自学,其内容广泛,教学不 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
13一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二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教学法也称发现学习法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倡导的掌握式教学法四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倡导的范例式教学法五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罗扎诺夫提出的暗示教学六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倡导的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教学法四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信息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这一类教学方法运用极为广泛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
1.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2.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五)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 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 定了基础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解析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解析1正确答案B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教育著作的识记情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注重“学—思—行”的思想。
这句话选自《论语》。
故B项正确。
A项:《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不包含“学—思—行”的思想。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大学》出自《礼记》,其中心思想是提出了大学教育的“三纲领”“八条目”。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师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代表作,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对教师的作用和地位的说明。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正确答案D本题考查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相关理论的识记情况。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再次强调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是在研究经济问题时,从生产力的角度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同时也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混淆选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正确答案C本题考查对德育过程基本规律的识记情况。
道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
道德认知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好心办了坏事”就是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做的事却成了坏事,他自己不知道做的这个事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是认识上和判断力上的问题,认识不到怎么做好、怎么做不好才导致好心办坏事。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
每小题2 分,共58 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A. 《学记》B. 《论语》C. 《大学》D. 《师说》[答案]B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 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A. 道德情感不深B. 道德意志不强C. 道德认识不足D. 道德自律不够[答案]C4、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A.1982 年B.1986 年C.2000 年D.2006 年[答案]B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A.创造性C.示范性D.复杂性[答案]B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A.显性观察B.参与性观察C.隐性观察D.非参与性观察[答案]D7、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首先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①立即打开门窗,给房间通风;②给中毒者饮水,防止口渴;③给中毒者盖上衣服保暖;④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8、在板书写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A.感觉适应B.感觉C.感觉补偿D.感觉对比[答案]D9、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10、小学生在学习了四边形之后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归属学习D.并列学习[答案]B11、儿童道德是从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罗杰斯B.皮亚杰C.埃里克森D.佛洛伊德[答案]B12、对小学生进行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时,采用的思想放松方法主要属()A.行为疗法B.艺术疗法C.认知疗法D.精神分析疗法[答案]C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A. 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答案]A14、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项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A.、《学记》B.《论语》C.《大学》D.《师说》【答案】B. 专家解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于《论语》为政的第5句。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D. 专家解析:马克思认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意志不强C.道德认识不足D.道德自律不够【答案】C. 专家解析:小学生好心办坏事主要的原因具备道德情感,但道德认识不足造成的。
4.我国首次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时间为()A.1982年B.1986年C.2000年D.2006年【答案】B.专家解析: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1986年,第二次修订版是在2006年。
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A.创造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复杂性【答案】B.专家解析: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的效果。
因此优秀运动员成功时往往能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0A.显性观察B.参与性观察C.隐性观察D.非参与性观察【答案】C.专家解析:隐蔽观察是指被调查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被观察和记录。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对国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代表作、理论的识记情况。
“白板说”和绅士教育理论都是洛克的代表性思想。
“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强调外部环境因素尤其是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此外,在《教育漫话》这部作品中,洛克对绅士教育思想进行了详尽论述,他认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故B项正确。
A项:夸美纽斯在其代表性理论“泛智教育”思想中强调“教育是将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一门艺术”,此外他还在其代表著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理论论证。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其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传统“三中心”理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等。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的识记情况。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在其著作《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表明,经教育活动而希望引起和实现的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类别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目标领域。
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共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五级;辛普森把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七级。
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混淆选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3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对经济具有极大促进作用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马克思通过他的劳动价值论指出:“比社会平均劳动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三章
第一节教学概述*教学的含义·定义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特点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双方面的统一,教学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有一下特点,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由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教学的意义·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途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
*教学的任务·形式教育(教学主要任务在于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和实质则是无关紧要的。
)与实质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则无须进行特殊的培养)*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首要任务。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过程的本质·是认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
·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财务,是学生个体得到发展。
-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间接经验。
-认识的交往型,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交往活动。
-认识的教育性,认识过程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人格的形成。
-认识的引导性,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认识的简捷性,通过间接认识世界,可以减少探索的实践,避免探索的弯路,能够尽快掌握人类的文化精华,因而是简捷的。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并且间接地体验。
2015下半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5下半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一结束,真题和答案已经为考生们准备好了,你是不是也迫不及待想看看答案了呢?下面是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的: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解析,祝各位考生都能考出好成绩!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
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A. 《学记》B. 《论语》C. 《大学》D. 《师说》【解析】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 智育与体育相结合C.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解析】D。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A. 道德情感不深B. 道德意志不强C. 道德认识不足D. 道德自律不够【解析】C。
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说明是有道德情感的,只是道德认识不足,无法全面衡量。
4、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A.1982年B. 1986年C. 2000年D. 2006年【解析】B。
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1986年。
5、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A.创造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复杂性【解析】B。
运动员成功以后还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说明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
6、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A.显性观察B.参与性观察C.隐性观察D.非参与性观察【解析】D。
2015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详解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答案】B【解析】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反对当时流行的“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经验的结果。
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绅士教育的目的是把贵族子弟培养成为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才干的事业家。
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A.知识、技能和技巧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C.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答案】C【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目标。
其中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认知、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情感领域目标分为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四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为模仿、操作和熟练三个层次。
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答案】A【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具有经济功能,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将简单劳动转变为复杂劳动,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题干中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是由于劳动的复杂程度不同,从而在相同的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不同,经过教育的劳动力进行更为复杂的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知识点汇总1.教学的特点2.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3.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4.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5.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6.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7.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8.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9.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0.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11.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文化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12.直接经验就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13.间接经验就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如书本知识,电视和互联网14.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15.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能力的发展。
16.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17.能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18.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具有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19.拓展:知识与能力的关系20.能力与知识的联系21.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能力高低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水平2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23.能力与知识的区别24.能力与知识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25.在一个人身上,知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而能力的发展则是有一定限度的26.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不一定高。
27.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28.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二者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0.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1.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32.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3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二者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与思想品德等方面进步和发展34.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35.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为积极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6.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有机结合37.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第一,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第一,协调任课教师的教育影响; 第二,协调学校领导的教育影响; 第三,协调班委会的教育影响; 第四,协调少先队或共青团的影响; 第五,协调学生家庭的教育影响; 第六,协调社会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操行评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法,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教 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儿童 上进;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便与老师密切配合,共 同教育儿童;帮助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以改进工作。
(5)将比较完善的活动计划写成文字,并予以公布。
班级管理计划的表述形式大体上有两种:文字表述和 表格表述。文字表述形式的班级管理计划包括标题、 内容和落款三个组成部分。表格表述与文字表述形式 一样,但第二部分用表格来呈现。
2.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就是围绕班级管理计划的目标,建立组织系 统,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以实现高效运行的活动。 主要包括: (1)机构建设与任务落实; (2)人员安排与指导教育; (3)行为协调与工作控制。
4.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教 育资源合理地配置,实现整体优化效应。贯彻这一原 则要求班主任做到:
(1)树立全局观念;
(2)协调各种因素,保证学生的成长;
(3)分工协作,统一指挥。
班级管理的模式(重点) (一)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 级的经常性活动。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及方法(重点)
1.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 生群体的了解两个方面。
班主任一般采取四种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
(1)观察法[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最基本的方法。]:这 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 (2)谈话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管理班级时常 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深入了解真 实可靠的信息。 (3)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心理学中常讲到此法。 如,小孩子喜欢画画,]法:班主任可以通过书面问卷 调查、心理测验等书面材料以及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 (4)调查访问:这是一种间接了解[如,问同桌,问 家长。]学生的方法。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走访学生 前任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等,了解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成 长经历,深入了解有关背景原因。
拓展:课外活动的分类 1.根据学校课外活动的内容分类: (1)科技活动;(2)学科活动;(3)文体活动; (4)课外阅读活动;(5)游戏活动; (6)社会活动;(7)主题活动。 2.根据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分类: (1)个人活动;(2)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课外 活动的基本形式。] (3)群众性活动。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指班主任对一个时间段(一般是一 学期,或一学年)的整个班级工作过程、状况和结果 根据一定的标准做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
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这学年的事儿。] 和专题总结[本学年某一个方面的工作总结,如,教学、 德育等]两种。
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必须按照班级管理的规律开展 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 “人—人—人”关系,即班主任通过做人的工作而最 终促进人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班主任要做到: (1)了解和研究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 (2)了解和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规律;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级教育活动主要是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 教育活动两部分组成的,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活 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
班主任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 求,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 活动开展过程变成教育过程。
(五)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2.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发扬民主,吸收学生相关人员 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坚持这一原则,不仅能够培养现 代人所需要的品质,而且能激发学生及相关人员工作 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贯彻这一原则,班主任 要做到: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
3.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使学生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 理中成长。贯彻这一原则要求班主任做到: (1)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2)健全学生的自我管理组织机构; (3)选拔和培养自我管理的骨干; (4)建立健全自我管理规章制度; (5)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的功能
班级的功能是由其结构和特点决定的。班级是一 种社会组织,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这就决定 了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文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1.班级组织的社会文化功能 (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级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 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班主任在刚接到一个班 级时,首先就要做好这项工作。在建立正常秩序的过 程中,教师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由他们来带动全班 同学;一旦初步形成了班级秩序,不要轻易去改变它; 不断让学生体验到正常的秩序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所 带来的便利与成效。
1.制定计划
班主任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的步骤:
(1)明确教育目标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的意义。
(2)分析班级情况,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了解 学生的需求。
(3)构思班级活动计划的基本框架,包括活动的目 的、名称、内容、主题、形式、方法、时间、地点和
(4)就活动计划的基本框架让全体学生或班干部讨 论,由学生参与制定计划,确定班级活动计划的思路。
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 志。班集体的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 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 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 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 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例题: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意义?
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答案:C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含义 班级管理的环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重点) 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重点) 班级管理的模式与方法(重点) 班级管理中的对策与问题
班级管理含义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班集体 班集体的含义 班集体的特征 班集体的作用
班集体的含义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 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 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良好的班集体的特征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据一定的标准对班级工作进行状态确 定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具有鉴定、导向、激励作 用。评价的中心内容是对学生发展的操行评定。
操行评定是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和文体活动等方面表现 作出的评价。
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是: (1)动员与准备; (2)操行评定的具体操作; (3)评定结果的分析处理; (4)评定谈话; (5)写好操行评语。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 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 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因此,班级管理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 分的、全面的发展。
班级管理的过程
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 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班会活动的特点: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 班会的种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主题班会
(2)课外活动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 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 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
课外活动的特点:
①活动上的自主性;②组织上的自愿性、选择性;③ 内容上的广泛性;④形式上的多样性、灵活性。
2.班级的个体化功能 (1)促进发展功能; (2)满足需求的功能; (3)诊断功能; (4)矫正功能。
班级的教育意义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以 及良好的思想品德。
第二,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相 互帮助,相互合作,提高效率,培养社会交往;
第三,可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交 往需要。
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目标管理 2.班级组织建设 3.班级活动管理 4.班级教学管理 5.班级常规管理 6.班级环境管理 7.班级心理管理
班级管理的功能 1.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 2.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 3.班级管理的教育性功能
班级管理的原则(重点)
班级管理的原则是根据班级管理规律和实践经验制定 的,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班 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原则。[★班级管 理原则的首要原则。]
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班级成 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 的过程。
(二)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 养积极分子。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 时发现并选拔出热心为集体服务,团结同学且具有一 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 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班主任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
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 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 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 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三)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