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别董大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别董大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别董⼤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别董⼤⼆⾸》是唐代诗⼈⾼适的组诗作品。

这两⾸诗是诗⼈与董⼤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各奔他⽅的赠别之作。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别董⼤教学设计,欢迎参考阅读! 别董⼤教学设计篇1 学习⽬标: 1.学会“曛”这个⽣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读中悟情。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法,学以致⽤。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法,学以致⽤,品味诗境,读中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创设情境,从歌曲《送别》之中感受作者离愁别绪导⼊。

2.⽣读题,再读,读懂题⽬,读出感情。

3.了解背景,介绍⾼适和董⼤。

⼆、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1先读读这⾸诗,注意读准诗中的⽣字,把诗读通读顺。

2。

指名读。

3。

师指导学习⽣字“曛”的读⾳及字义字形。

4。

齐读这⾸诗。

5.回忆学习古诗的⽅法,引导⾃学。

我们学习⼀⾸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查字典等等) 6.学⽣⽤学习古诗词的⽅法⾃学,读懂词语,⽤⾃⼰的话说说这⾸诗⼤概讲的意思,同桌合作学习。

7、学⽣⾃学,师巡视指导。

8.学⽣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

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于云都成了黄⾊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指⼣阳西下时天⾊昏黄。

“千⾥”是不是就是⼀千⾥?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

“莫愁”的意思是不要忧愁。

“知⼰”知⾳,赏识你的⼈。

古⼈常⽤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

这⾥指谁?董⼤。

理解了重点词语后,学⽣试着⽤⾃⼰的话说⼀说诗的⼤概意思。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再读这⾸诗。

10.指导读好节奏停顿,出⽰画好节奏的诗,再指名读。

三、反复品读,⼊境悟情 (⼀)品读第⼀⼆句诗。

1.师导,利⽤多媒体感受诗境。

2.找出诗中写景的两句诗,读──”千⾥黄云⽩⽇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三年级古诗《别董大》教案

三年级古诗《别董大》教案

三年级古诗《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在离别时的豁达胸怀。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董大”“曛”等。

2、难点体会诗人以开阔的胸襟劝勉友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和朋友分别,分别时总是会有许多的不舍和祝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所作,那就是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4、全班齐读。

(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董大、曛、莫愁、知己2、讲解生字词的意思,重点讲解“曛”字,指夕阳西下时的昏黄景色。

(四)理解诗句意思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满天黄云,太阳被遮住了光辉,北风呼啸,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在安慰友人,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你呢?)(五)体会诗人情感1、诗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送别友人,心情是怎样的?(豁达、开朗)2、从哪里可以看出诗人的豁达?(“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当我们送别朋友时,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诗人的情感。

2、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3、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七)背诵古诗1、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3、全班齐背。

(八)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送别诗。

2、教师补充几首送别诗,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等,让学生课后自主阅读。

《别董大》教案

《别董大》教案

《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人对董大的各个角度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文本。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解读诗歌。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写诗表达对身边人的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诗歌《别董大》的基本信息及诗意。

2. 理解诗中对董大的评价,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董大的形象。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董大的评价,自由创作。

三、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2. 课件或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董大堂音乐,让学生感受一下董大的形象。

2. 教师引发学生对董大的好奇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描述董大的外貌、性格特点等。

Step 2 学习诗歌《别董大》1. 教师出示课件,呈现《别董大》的全文,让学生阅读诗歌,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理解诗中对董大的评价,从多个角度分析董大的性格特点。

3. 随机选择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可以呈现在黑板上。

4.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理解诗中的具体意象,并解释诗中的隐喻和比喻。

5. 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Step 3 表达对董大的评价1. 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角度,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董大的评价。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小组的评价,由教师带领一起讨论,看是否有不同的看法。

3. 教师带领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有类似董大的人,要求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写一首诗表达对这个人的评价。

Step 4 练习巩固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以这张图片中的人物为蓝本,写一首《别XXX》的诗,表达对此人的评价。

2.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诗歌,表达对一个身边人的评价。

六、板书设计:诗歌《别董大》别董大,别董大,鸟道奇,兔飞烹。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理解了《别董大》的意境,能够分析诗中对董大的评价。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感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可贵,珍惜身边的朋友。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别董大》是一首描写诗人与友人离别情景的诗歌。

诗人通过描绘风景和表达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感慨。

2.2 教学重点:诗句的理解和朗读。

诗句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的分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诗人杜甫的背景和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意义和离别的感受。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强调朗读的节奏和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句的意境。

3.3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观察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评估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2 学生文本分析的评价:评估学生对诗句结构和韵律的理解能力。

评价学生对诗句意象和情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友谊的价值观的表达。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友情和离别的情感。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修辞手法,提升创作能力。

5.2 友情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友情活动,如小组讨论、分享友情故事等。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文本材料:提供《别董大》的原文及其注释版本,便于学生理解和查阅。

提供诗人杜甫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6.2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别董大》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朋友。

(2)树立远大的志向,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

(2)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3)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字词的运用。

(2)诗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别董大》。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友谊的认识。

(2)讨论如何珍惜朋友,关爱他人。

6. 课堂小结(2)强调友谊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3. 搜集其他描写友谊的诗词,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美。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 情感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友谊和人生困境。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理解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3. 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诗人杜甫的图片和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准备《别董大》的朗读和背诵音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别董大》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重音和语气。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节奏和情感。

(3)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背诵,提供帮助和指导。

3. 文本分析(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黄云白日曛”、“北风卷地白草折”等。

(2)学生讨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如对比、夸张等。

4. 深层含义解读(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别董大》为例,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

3. 采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和交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诗歌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效果。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别董大》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和意义。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别董大》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故事中的主题和意义。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别董大》这个故事,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Step 2 阅读和理解(20分钟)1.让学生阅读故事《别董大》,并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学生自主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意义。

Step 3 分析和总结(20分钟)1.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观点。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意义。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自己对故事的总结。

Step 4 创作(30分钟)1.让学生以《别董大》为基础,发挥想象力,创作一个类似的故事。

2.学生可以选择故事的背景、人物和情节,但要保证故事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意义。

3.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Step 5 展示和分享(20分钟)1.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向其他同学和教师展示自己的成果。

2.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扩展1.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相关的艺术作品,并和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

2.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别董大》中的主题和意义。

3.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五、教学评估1.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

2.学生通过展示和分享,得到同学和教师的反馈。

3.学生写下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创作过程。

六、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故事《别董大》及相关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影片。

2.学生可以准备纸和笔进行自己的创作。

3.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七、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通过创作作品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别董大》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别董大》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别董大》教案设计《别董大》教案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别董大》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别董大》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高适,理解诗句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背诵全诗,并能积累几首此类离别诗。

3、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豪壮的气概,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境,体会诗情。

难点:体会诗中景物描写与抒发情感的关系。

三、教学环节:(一)导入1、你有没有和好友分别的经历呀?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2、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的大诗人高适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和自己的好友分别的,为了永远地记录自己这片惜别之情,他还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别董大》3、齐读全诗(二)知诗人课前老师和大家共同查找了关于诗人高适的资料。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记住了多少.《别董大》的作者是xx时期著名的xx诗人。

(三)解诗题1、诗人要送别的好友是谁?他们为何分别?请你结合查到的资料讲讲诗题的意思。

(董庭兰由于宫中盛行胡乐而得不到赏识,失意离京。

)2、设想一下诗人和董大此时心情。

3、带此理解再读诗句。

(四)明诗意、悟诗情1、下面我们就深入地体味一下诗人高适是为何吟咏自己与好友离别的感伤情怀的。

按照学习提示先自学再合作交流:个人学习:(1)读全诗(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意合作学习:(1)交流对诗句的理解(2)共同选出最感兴趣的两行诗(3)各人分工准备汇报:A、读诗句B、解字义讲句意C、体会感情D、提问应答2、学生自学交流。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重点指导:千里黄云白日曛:(1)白云、乌云都见过,黄云是什么?(2)小组再读,让我们仿佛看到黄沙遮天蔽日。

(3)指读、齐读。

北风吹雁雪纷纷:(1)在这黄沙漫天,一望无际的塞外,却有几只大雁迎着风雪吃力地向前飞着,读。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送别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送别情境。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经历过送别吗?送别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从而引出课题《别董大》。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三)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各自在理解上的疑问。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情况,重点讲解“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诗的含义。

(四)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送别董大时,心情是怎样的?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诗的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烘托出诗人与董大分别时的凄凉心境;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表现出诗人对董大的鼓励和安慰,展现出一种豁达的胸怀。

(五)朗读指导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出前两句的凄凉和后两句的豪迈。

2、学生个别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六)写作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2、教师讲解:诗歌前两句借景抒情,通过描绘黄云、白日、北风、雁、雪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出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和忧伤;后两句则直抒胸臆,用豪迈的语言鼓励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自己所学过的送别诗,如《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比较它们在情感表达和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理解古诗《别董大》的诗意和背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 理解古诗的诗意和背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别董大》的内容和画面。

2. 相关背景资料,用于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和古诗的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别董大》的题目和作者。

(2)简要介绍诗人和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古诗(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别董大》。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水平。

3. 解析诗意(1)解释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4. 背诵古诗(1)组织学生进行反复朗读和背诵,巩固记忆。

(2)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自己的背诵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5.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话表达古诗中的情感。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汲取珍惜友情,关心他人的品质。

(2)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种品质,引导学生付诸实践。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别董大》的诗意和背景。

(2)强调学生要珍惜友情,关心他人,做一个有情感的人。

8.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古诗《别董大》。

六年级语文《别董大》教案

六年级语文《别董大》教案

六年级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别董大》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掌握《别董大》这篇课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文《别董大》的课本或复印件。

2.听力设备以及相关的录音材料。

3.教学辅助工具,如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4.设计好的教案及相关教学资源。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课文《别董大》的标题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并提问他们对董大这个人物的印象。

2.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别董大》的前情提纲,帮助他们温习课文的基本情节。

步骤二:阅读理解(30分钟)1.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阅读课文《别董大》。

鼓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标记,以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

2.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意思。

3.配发练习题或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步骤三:课文讲解与讨论(30分钟)1.分析课文结构,介绍故事的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使用图片或动画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道德和情感问题,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章。

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句和词汇,总结归纳文章的重点和要点。

步骤四:练习与巩固(30分钟)1.分发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个人完成。

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进行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子,模拟情景对话或再现故事情节。

3.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步骤五:作业布置(10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扩展课外阅读的范围,并找出与《别董大》主题相关的文章或故事。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别董大》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别董大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别董大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给予表扬和鼓励。
4.学生互相交换检查作业,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韵律美。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
4.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经验,但个别学生仍较依赖他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5.学生对于友情、团结等价值观有初步的认识,但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和内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3.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吟诵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4.运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学会珍惜友情,懂得关爱他人。
2.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1.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句诗句进行讨论,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和表达的情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学生针对课堂所学,讨论如何将诗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与朋友道别时使用诗句。
4.教师组织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填空、翻译、连线等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生词和诗歌理解。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友谊和离别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高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诗歌题目“别董大”的含义。

2.2 诗歌内容解析:解读诗歌中的字词和句子,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诗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离别情感,讨论友谊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人高适和《别董大》的背景。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发思考。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3 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

4.2 作业与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文学作品的拓展:推荐其他有关友谊和离别的诗歌或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扩展阅读面。

5.2 创意表达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戏剧表演,发挥创造力。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友谊和离别的看法。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与参考资料:采用官方推荐的小学语文教材,结合相关注释和译文。

收集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评论和解析,供教师参考。

6.2 教学工具与材料: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诗歌和相关图片。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友情、离别的情感表达。

(3)学习生字词,扩展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情,正确面对离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文情感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诗人情感世界。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图片、音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生字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别董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描绘的景象。

(2)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文:(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停顿、语调、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主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诗文:(1)学生自主翻译诗文,组内讨论。

(2)教师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情感。

5. 情感体验:(1)学生谈自己对诗文情感的理解,分享感受。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情,正确面对离别。

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写一篇关于友情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别董大》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别董大》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别董大》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期,盛行胡乐,喜欢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董大因此受到冷落,很不得意。

而此时,高适也很不得志,30年漂泊在外,常处于贫困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充满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相信自己,去奋斗,去拼搏,去直面迷茫的人生,着实令人感动。

学情分析学生还有两个多月就要毕业,离开朝夕相处了六年的老师和同学,此时,学习这两首送别诗,显得更有意义。

学生在感受古人那诚挚、关切的深厚友情之时,会引发他们珍惜与同学、老师的情谊,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另外,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与积淀,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对占诗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感悟的能力,因此,读通、读顺,借助资料和工具书读懂诗意并不困难。

但是,作者在自己身处人生困境之时,却能以慷慨激昂的语言、乐观豪迈的情怀去激励董大,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和点拨。

教学理念为了落实课标精神,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力求学有实效,在设计教学时我力图体现以下教学理念:1. 充分体现学科特点,遵循诗文的阅读规律,加强整体综合的感知,整体人手,分句感悟,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2.加强朗读、吟诵的指导和训练。

在吟诵中品味语言、积累词语、想象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逐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并能与文本内容有机整合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能够形成这种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能够读准生字“曛”的读音,并能够正确书写与运用。

2.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容,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这首诗;(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2)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关爱他人;(3)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提高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别董大》;(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3)掌握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境的理解;(2)生字词的准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文的韵律美;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4. 实践教学法: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诗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3. 讨论话题:提前准备与诗文相关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2)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关注诗文内容;(3)简介诗人董大,引出《别董大》这首诗。

2. 朗读诗文(1)引导学生朗读诗文,注意停顿和语气;(2)分析诗文韵律,体会诗歌的美感;(3)学生展示朗读,互相评价。

3. 理解内容(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2)回答问题,巩固对诗文内容的理解;4.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2)分析生字词用法,讲解字词含义;(3)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进行练习。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情感;(2)讨论如何珍惜友谊,关爱他人;(3)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引导学生感悟情感。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

《别董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别董大》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背景。

2.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理解和解读诗歌形象和情感描写。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情况,以及对李清照和其作品的了解。

Step 2:预读(10分钟)教师出示《别董大》的诗歌原文,请学生默读诗歌,并思考以下问题:1.董大是何人?他有什么特点?2.你认为诗歌中描绘的是什么场景?3.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合作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同时尝试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隐含意义和情感表达。

Step 4:课文分析(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运用和情感描写,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解读。

Step 5:联想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1.你能联想到哪些近似的情感和人物形象?2.李清照通过诗歌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感受?3.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场景和情感?Step 6:表达分享(15分钟)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比如朗读、演讲或写作等。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回顾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描写。

同时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到家里,自行选择一首诗歌,写一篇短文分析该诗歌的主题、情感描写和语言特点。

六、拓展思考(15分钟)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拓展思考,探索类似主题和情感的文学作品或生活经历。

1. 同学们在分享的过程中,是否联想到了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类似情感和场景?请你举例说明,并谈谈这些作品是如何表达这些情感的。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这首诗。

2.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3.学习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别董大》。

2.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下诗的题目:“别董大”,这里的“别”是什么意思呢?(告别、离别)二、自主探究1.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读完之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三、课堂讲解1.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诗的意思。

看第一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这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天空阴沉,黄云密布,白日暗淡)2.接着看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这句话又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北风呼啸,雪花飘飘,大雁南飞)3.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这里的“莫愁”是什么意思?(不要担心)4.一句:“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对友人的赞美和离别的不舍)四、朗读训练1.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朗读这首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读完之后,请同学们尝试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别董大》这首诗,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2.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

二、深入学习1.现在,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情感。

请大家思考一下,诗人在这里为什么要表达离别之情?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三、课堂小结1.通过讨论,我们了解到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的豁达和乐观。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赞美,也启示我们要珍惜友情,勇敢面对离别。

四、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将这首诗抄写一遍,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离别的小作文,题目自拟。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情感以及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理解友谊的可贵。

(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人际关系。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情感。

(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高适及其作品《别董大》。

(2)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引导students 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与创作:(1)引导学生从意境美、语言美等方面赏析诗歌。

(2)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赏析创作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别董大》这首诗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感受到了友谊的可贵,提高了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董大的音乐表演,让学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董大》教学设计【作品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困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困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教学理念】设计古诗主题教学,运用诗意语文的构建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与自我的心灵对话。

【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过程】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

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1 •另叽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

2 •介绍高适和董大。

)2.董大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设计理念:由古诗词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诗句的博大精深。

从而使学生感兴趣。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 2. 3遍,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1. 预习时大家读过了,2. 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3•师简评(注意“曛”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

“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 黄昏的意思。

齐读“曛”)谁再来读。

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齐读)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学生自学)7.(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

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 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只夕阳 西下时天色昏黄。

“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 满天。

指出温故知新。

“莫”的意思。

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

古人常用到这个“君”, 与你是有区别的,您。

这里指谁?董大。

)&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试着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和后两 句分别写的是什么?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

其它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 诗句时,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节奏。

(生朗读)10.给点评,再提名读,指挥节奏。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以读为本,以读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领会诗句的意思。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过渡:古诗词具有音律美,图画美,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 于声韵的悠扬,而更在于以声传情。

听老师读读。

(师配乐朗读全诗))你觉得老师 读得怎样?1. 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生答)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读一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么。

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学 生画一一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板书:景)4•“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谈:凄凉、寒冷、空旷)这就是景语,景中的语言,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自己 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5. 自由读。

6.提名赛读。

评价:这就读出了景中的语言( 3名学生)7. 刚才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 起回到那个送4. 5. 资料等等) 6. 怎样才能读出感情?(生谈)。

最重要的是品诗、赏诗,走入诗境,才能读出诗情。

同学们再来读题。

2.别的黄昏。

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 课件)8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谈)(预设,作以下回应:) ——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一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 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一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9. 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师指课题:此景,别董大,这别时的心情是怎样 的呢?(出示课件)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10. (板书:愁)。

“愁”。

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着眼前这凄凉的景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 可以联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11•你怎样理解“前路”?(结合理解“知己”)12.此刻我再来看这个“曛”,这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指景吗?这“曛” 不仅写出了天色昏黄,也写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说得很好,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 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

然而,高适却写下的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读 一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董庭兰在唐 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 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

听。

这就是董大当年 善弹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此刻,你对这位前 途迷茫的董大说几句话。

(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所以,诗人开导他,读一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 所以,诗人劝慰他,读一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诗人这样鼓励他,读一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所以,诗人这样激励他,读一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随机采访)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 的积极情感。

)生:充满了自信。

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

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

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6.再来读题,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 留下的是自信、友情)(板书:情)(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

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 白日曛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晴朗和阳光。

)你觉 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

(全班练4. 5.读)2.指名个别读。

点评:这景悲壮但不凄惨。

谁再来读?提名读。

(我又看到了一个小高适,乐观,豪放)(自由读。

)再提名读。

3.荒凉的塞漠正因为有了英雄的襟怀才变得壮美动人,读出你的真情,读出你的豪放。

(生齐读)4.人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时,失意流落,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5.怀着对诗人的敬仰记下这首诗,自己练习背一背。

(指2-3人背。

)6.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 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

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让我们再次和着音乐来吟诵这首诗。

(设计理念:理解诗句这部分,我通过大量的课件出示,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诗句意思。

)四、总结全诗,活用诗句1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别。

在分别之时,你会对你的朋友、亲人说些什么呢?可以用上学过的诗句,最好是自己创作的诗句。

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

(莫愁今日分别离,他日相逢是知己2.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但今天的课堂也许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如此,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会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人们会忘记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一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设计理念:活用诗句,是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了会不会用,这是关键。

因此我在最后的一个环节教会学生活用诗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