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

合集下载

二氧化碳【最全】!

二氧化碳【最全】!

知识点一: CO2的性质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三态变化:固态CO2又叫干冰。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而它具有灭火功能(也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有关)。

实验室里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集气瓶里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讨论:通过观察课本实验6-4,如下图17-1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现象与分析: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紫变红)但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实验室里不储备碳酸。

H 2CO3==H2O+CO2↑(红变紫)讨论:通过观察课本实验6-6,如下图17-2所示,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图17-2现象与分析:Ⅰ纸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Ⅱ、Ⅲ纸花不变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紫色石蕊变色。

Ⅳ纸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且有酸性。

四组实验的对比说明了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Ⅳ纸花变红后加热,又变成了原来的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又分解了。

(3)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O2+Ca(OH)2==CaCO3↓+H2O(清变浊)【要点诠释】1.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会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这里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我们不能说成“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相关内容将在后面学习,盐酸、稀硫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资料

二氧化碳资料

知识整合: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制法1.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白色,俗称“干冰”(2)化学性质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一→ 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一→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一→CaCO3 +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用途:①灭火(利用性质: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可燃,不助燃)阶梯蜡烛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舞台云雾效果③温室肥料④制碳酸饮料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加剧温室效应。

4.二氧化碳的制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①原理: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 HCl一→ CaCl2+ H2O+ CO2不用碳酸钙粉末的原因:反应速率过快,不易控制与收集气体不用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不用浓盐酸:浓盐酸有强挥发性,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②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③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④验满方法: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5.气体制取装置优缺点利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长颈漏斗加止水夹: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多功能瓶:(排空气法)密度大的长导管进气,密度小的短导管进气。

(排水法)短导管进气。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什么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什么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什么二氧化碳是一种碳氧化合物,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

常压下为无色、无味、不助燃、不可燃。

略溶于水中,形成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

那么你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什么吗?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什么1.比较CO2溶于水和 CO2与水反应CO2能溶于水,是CO2的物理性质CO2能与水反应,是CO2的化学性质CO2溶于水的同时,有部分CO2与水发生化合反应2.通过饮料吸管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用途1、气体肥料。

学过生物的同学都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

在很多农场里面,也会放置产生二氧化碳的仪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灭火。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类型的灭火器出现了。

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重要仪器的失火,因为扑灭后没有任何的残留物质。

3、工业原料。

我们只做很多化工产品,都需要用到二氧化碳作为化工原料,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碳酸钙、碳酸钠。

4、舞台效果。

我们经常在舞台或者是电视剧里面,看到仙气缭绕的场景。

其实这种效果都是由人为用干冰造成的。

5、制冷剂。

固态的二氧化碳也叫做干冰,在一些需要冷藏或者冷冻的场所里面,我们可以放置干冰,能够起到很好的冷冻效果。

二氧化碳对人体有危害吗1、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最主要的是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2、空气中不同含量的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2%时,对人没有明显的危害,超过这个浓度则可引起人体呼吸器官损坏,即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并不是有毒物质,只有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才会出现局部刺激症状,轻则呼吸困难,重则意识不清,数秒后瘫痪,心脏停止跳动。

3、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也会影响自然环境,现如今地球上的气温越来越高,就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球温度升高,海平面升高,如果海平面继续上升,甚至会造成亚马逊雨林的消失,两极海洋冰块的大部分融化等等。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共7张PPT)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共7张PPT)
1、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为二氧化碳而 一、研究制取气体的原料、原理
1、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盐酸(主要成分是HCl) 2、根据该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确定收集装置。
最终排入大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循环一次 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摄入体内的一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以从 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可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做 “干冰”,易升华.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碳酸,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
石蕊溶液变红)
3、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 氢氧化钙)
二、制二氧化碳的装置
1、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注意: ⑴ 导管刚过橡胶塞为宜。 ⑵长
颈漏斗的末端必须伸到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
颈漏斗排出) 2、收集装置: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 CO2+Ca(OH)2=CaCO3 +H2O
1、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盐酸(主要成分是HCl)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将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一、研究制取气体的原料、原理
1、检验是否为二氧化碳气体:用澄清石灰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将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水,看是否变浑浊。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3.为了制取 CO2 并验证它的性质,张林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下图 所示的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高温 2CO CO + C===== 2 (2)B 中玻璃管内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
酒精灯加上网罩的作用是 使火焰集中,并稍稍提高火焰的温度 。 (3)D 中石蕊溶液始终没有变红,则 C 装置中 M 最有可能是
⑤在实验室中两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下列物质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B ) A.活性炭用于净水——吸附性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能与水反应 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硬度大 D.硫酸用于金属除锈——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1.原料: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可制取二氧化碳。 2.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 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 如果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是二氧化碳。 。
1.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78% ②二氧化碳没有毒性, 但 不能供给呼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④二氧化碳
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 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 A.②④⑤ C.②③④ B.①③⑤ D.①③④⑤
例4.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 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② 长颈漏斗 。 (2)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 BE (从 A~E 中选择), 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可随时使反应进行,也可随时使反应停止 ,
+CO2↑ 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aCO3+2HCl===CaCl2+H2O ,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相对分子质量是44。

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1.977g/cm3,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是一种低温致冷剂。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更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3.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CO2+H2O C6H12O6+O2
4.向澄清的石灰中通入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会
Ca(OH)2+CO2===CaCO3↓+H2O
检验CO2
5.二氧化碳会使烧碱变质
2NaOH+CO2===Na2CO3+H2O
除CO2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值(0.03%)时,能使呼吸加深加快;如含量为1%时,能使正常人呼吸量增加25%;含量为3%时,使呼吸量增加2倍。

但当含量为25%时,则可使呼吸中枢麻痹,并引起酸中毒。

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枯井前,一定要做灯火实验。

6.二氧化碳也可以帮助某些物质燃烧
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2MgO+C。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C、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分别加入水并振荡
A
B
C
D
结束
C 2、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
)
A、密度比空气大
B、可以溶解在水里
C、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
D、CO2分子可以与紫色石蕊直接反应
A
B
C
D
结束
D 3、下列反应用作鉴定CO2气体的是(
C、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D、 通过炽热的炭变成CO
气体的溶解度和温度和压强有关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升高温 度,气体溶解度减小
思考:打开碳酸饮料瓶盖,为何冒出 大量气泡?
生产汽水或碳酸饮料时,通常是在 加压的情况下将CO2压入饮料瓶中 , 打开饮料瓶,压强减小,溶解在其 中的CO2就会外逸 ,可以看见许多 气泡从瓶口冒出。
阅读材料
某晚报以《半个西瓜三条人命》为题报 道了某农村发生的悲剧:一个男孩将半个 没吃完的西瓜放入自家久未开启过的菜窖, 半个多小时没见该男孩回家,父母又先后 进入菜窖查看,结果无一生还。后来经过 医学家的分析、验证,证明菜窖中含有大 量的CO2气体,这些CO2是由于窖中的蔬菜 在进行呼吸作用时放出的;一家人进入菜 窖,因吸入大量CO2气体导致缺氧窒息。
二、CO2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2、CO2不能供给呼吸。
枯井
实验探究2(分组实验)
小花遇醋酸变红 小花遇水不变色
醋酸能使紫色石 蕊试液变红
水不能使紫色石 蕊试液变色
小花遇二氧化碳 不变色
干燥的CO2不能使紫 色石蕊试液变色。
小花同时遇水和 二氧化碳,由紫 色变成红色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制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制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制法一、基本考点考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222CO H CO O H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232CO O H CO H ③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碳酸钙,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O H CaCO OH Ca CO 2322)(+↓===+,利用此反应可以鉴定CO 2的存在。

(3)二氧化碳的用途:①可用于灭火;②做制冷剂、人工降雨;③制汽水;④可用作温室肥料;⑤重要的化工原料,制纯碱、尿素等。

考点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

(3)实验装置:类似于制氢气的装置,因为实验室制取CO 2是常温下用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得的。

(4)收集方法:因为CO 2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 2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检验方法:验证:把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这种无色气体是C O 2。

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证明瓶内已充满CO 2。

(6)注意:实验室制取CO 2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原因是反应速率太快,不宜收集;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浓盐酸易挥发,使收集的CO 2气体中混有较多氯化氢气体;也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生成的CaSO 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续续进行,二、能力与综合考点考点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总结(学科内综合考点)(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若要制取气体,首先研究生成该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要研究在实验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第二,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第三,需要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常温下为稳定的分子。

它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地球的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在大气中存在,二氧化碳也可以通过燃烧、呼吸和其他生物活动产生,同时也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一些化学反应进行吸收。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稳定性:二氧化碳是一种很稳定的分子,可以在大气中长时间存在而不会分解。

这是因为它的化学键很强,需要高能量才能断裂。

2. 非可燃性:二氧化碳是一种不可燃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过程。

然而,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对火源形成窒息作用,因为它会将氧气从空气中排除。

3. 可溶性:二氧化碳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形成碳酸。

这也是为什么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会形成碳酸饮料的原因。

4. 酸性: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形成碳酸,会使水呈现酸性。

因此,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能够腐蚀金属和其他材料。

5. 冷凝性:当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度降低时,可以通过压缩和冷却使其变成液体或固体。

液体二氧化碳可以用作工业冷冻剂和气体灭火剂。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作用1.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它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表面向上辐射的长波辐射,使得地球保持温暖。

然而,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导致过强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 pH影响:二氧化碳通过与水反应形成碳酸,影响水的酸碱度。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导致海洋中碳酸的浓度增加,使得海水变酸,并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3. 有机物的来源: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进而提供能量和生命所需的碳源。

4. 空气污染: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工业和交通活动的副产品,也是燃煤和燃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物。

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排放被视为一种空气污染物,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氧化碳的应用1. 饮料产业:二氧化碳被广泛应用于碳酸饮料的制造过程中,用于增加饮料的起泡效果,并给予饮料一种清爽的口感。

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理化性质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化学式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以下是二氧化碳的一些重要理化性质:1. 密度:二氧化碳的密度较大,约为空气的1.98倍。

这使得二氧化碳能够在低处聚集,并形成所谓的"二氧化碳下沉"现象。

2. 熔点和沸点:二氧化碳在标准大气压下,熔点为-56.6℃,沸点为-78.5℃。

这意味着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呈固态(干冰),需要较低的温度才能转变为气体。

3. 可溶性:二氧化碳在水中能够溶解,形成碳酸。

这使得二氧化碳可以在自然界中参与碳循环,并影响生物系统的平衡。

4. 不燃性:二氧化碳本身是不可燃的,但能够支持燃烧过程,促进火势扩大。

危险特性尽管二氧化碳对人体相对无害,并且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会具备一些危险特性。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危险特性:1. 窒息风险:二氧化碳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当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存在于空间中时,它可以排挤氧气导致缺氧,可能对人体造成窒息和死亡的危险。

2. 灭火风险:二氧化碳可以作为灭火剂使用。

然而,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时,必须注意避免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人体的窒息作用。

3.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被认为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地球的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可能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引发极端天气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处理和使用二氧化碳时,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指南,以确保安全性和减少潜在的危险。

参考文献- Smith, L.A. (2009). Carbon Dioxid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CRC Press.- IPCC (2013).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NFPA). (2020). NFPA 12: Standard on Carbon Dioxide Extinguishing Systems.。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制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制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制法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组成。

它具有多种性质、用途和制法。

1.膨胀性:二氧化碳是一种高度可压缩的气体,在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以变成固体或液体。

在常温和大气压下,它是气体状态。

2. 密度: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8 kg/m³,比空气稍重。

3.不可燃性: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可燃性气体,不支持燃烧或脱氧作用。

4.酸性: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形成碳酸,使水呈酸性。

5.可溶性:二氧化碳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溶液。

1.饮料和食品工业: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加工辅助剂,可用于饮料和一些食品的碳化处理,增加其口感和保鲜效果。

2.焊接和金属加工:二氧化碳可以用作保护性气体,防止金属在焊接和切割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3.灭火器的驱动剂:二氧化碳是常见的灭火器的驱动剂,利用其惰性和高压来抑制火焰。

4.水处理:二氧化碳可以在水中形成碳酸,用于调整水的酸碱度。

5.医疗应用:二氧化碳可以用作麻醉剂,如在一些手术中用于气腹或心血管手术中维持心功能。

1.燃烧法:通过燃烧含碳物质(如煤、木材等)可以得到二氧化碳。

反应方程式为:C+O2->CO22.酸碱反应法:将碳酸盐与酸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碳。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反应方程式为:NaHCO3+CH3COOH->CO2+H2O+CH3COONa3.碳酸化法:通过在自然气田中注入二氧化碳来提高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效率。

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二氧化碳驱油法。

总结起来,二氧化碳具有膨胀性、密度适中、不可燃性、具有酸性、可溶性等性质。

它在工业、农业、医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制法包括燃烧法、酸碱反应法和碳酸化法等。

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固体。

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二氧化碳具有以下性质:
1.密度: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1.98 g/L,比空气重。

2.沸点:二氧化碳的沸点为 -78.5℃,在常温下为气体。

3.比热容:二氧化碳的比热容约为0.82 J/g·℃,比空气低。

4.溶解性: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但溶解度较低,在常温下可以溶解约1.5
g/L的二氧化碳。

5.毒性:二氧化碳在一定浓度下具有毒性,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导致窒
息。

6.可压缩性:二氧化碳是一种可压缩气体,在压力升高时,体积会减小,
在压力降低时,体积会增大。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一种关键的生物体碳循环物质,参与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过程。

此外,二氧化碳还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可以吸收地球表面的热量,使地球保持适宜的温度。

但是,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地球温度升高,导致气候变化等问题。

二氧化碳也是人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产物,如燃烧煤、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时,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些二氧化碳会排放到大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因此,人类应当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气体,溶于水和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二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主要应用于冷藏易腐败的食品(固态)、作致冷剂(液态)、制造碳化软饮料(气态)和作均相反应的溶剂(超临界状态)等。

关于其毒性,研究表明: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没有毒性,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则会使动物中毒。

二氧化碳就是碳氧化合物之一,就是一种无机物,不易燃,通常不积极支持冷却,低浓度时无毒性。

它也就是碳酸的酸酐,属酸性氧化物,具备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处在碳元素的最高价态,故二氧化碳具备水解性而并无还原性,但水解性不弱。

3二氧化碳产生途径二氧化碳气体就是大气共同组成的一部分(占到大气总体积的0.03%-0.04%),在自然界中含量多样,其产生途径主要存有以下几种:①有机物(包括动植物)在分解、发酵、腐烂、变质的过程中都可释放出二氧化碳。

②石油、石腊、煤炭、天然气冷却过程中,也必须放出二氧化碳。

③石油、煤炭在生产化工产品过程中,也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④所有粪便、腐植酸在蒸煮,内膛的过程中也能够放出二氧化碳。

⑤所有动物在呼吸过程中,都要吸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可以中毒吗吸入浓度过高的二氧化碳会中毒,主要是指长期处在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的环境中,或者突然进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中,都会引起中毒,一般会引起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引起记忆力减退。

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昏迷,出现呼吸中枢的麻痹,而影响患者的生命。

如果怀疑二氧化碳中毒,需要立刻离开这种环境,需要及时吸氧或者吸新鲜的空气,症状比较严重的需要把患者及时送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救治。

一般需要抽血化验做血气分析,还需要做x线检查,症状比较严重的需要用高压氧舱治疗。

人二氧化碳的中毒怎么办?1、一氧化碳中毒人一氧化碳中毒时会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咳嗽、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绝望下床进门、开窗,但通常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快速出现扣痉、昏迷不醒,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圆形樱桃红色,例如抢救不及时,可以很快体温遏制而丧生。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式为CO2。

它由一分子碳和两个分子氧构成。

二氧化碳是大气层中存在的一种气体,是空气中重要的成分之一。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它可以被压缩成液体或固体。

物理性质:
1.相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其沸点为-
78.5℃,在常温下迅速转化为气态,其熔点为-56.6℃,在常
温下很少见到二氧化碳的固态。

2.密度: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8g/L,是空气的1.5倍,在空气中比空气重。

3.可溶性: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形成碳酸,高压下溶
解度更高,低压下溶解度较小。

在水中二氧化碳形成碳酸,可以用来保鲜食品。

4.气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味的气体,无法被人类的嗅
觉感知。

但是在高浓度下可以感觉到味道。

5.危险性:二氧化碳在高浓度下有毒,并且是一种窒息
性气体。

当浓度达到5%时即可导致窒息死亡。

6.导电性:二氧化碳是一种不导电的物质,即使在高压
下也没有导电性。

7.折射率:二氧化碳的折射率为1.00045,与空气相差甚微。

8.热传导性:二氧化碳的热传导性较差,热容量较小。

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等领域中,常用它的低热导率和低热容
来制冷。

总之,二氧化碳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非常常见的气体,但仍然需要注意其危险性。

其物理性质的了解对于科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第二节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讲方法一、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3.用途:(1)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3)气体肥料。

(4)光合作用。

(5)化工产品的原料。

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1)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等。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等。

(2)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注意通风换气。

二、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1.药品: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3.装置图:4.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气体。

6.验满方法: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7.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CaCO3高温CaO+CO2↑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学思路铺垫1. (江苏中考)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所以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叫做“干冰”,其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因而具有很多重要的类饮料。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为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之一,由于其特有的性质,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

通常情况下,CO2性质稳定,不活泼,无毒性,不燃烧,不助燃,但在高温或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CO2也参加一些化学反应。

1.还原反应高温下,CO2可分解为CO和O2。

CO2 CO+1/2O2 -283kJ该反应为吸热可逆反应。

在1200℃,CO2的平衡分解率仅为3.2%;加热到1700℃以上,平衡分解率明显增大,到2227℃时,约有15.8%的CO2分解。

紫外光和高压放电均有助于CO2的分解反应,但分解率都不会很高。

在CO2气氛中,燃烧着的镁、铝和钾等活泼金属可以继续保持燃烧,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析出游离态碳。

CO2+2Mg→2MgO+CCO2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还原,通常的还原剂为氢气:CO2+H2→CO+H2O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变换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需在高温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见合成氨)。

在含碳物质燃烧过程中,常伴有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CO2+C→2CO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CO2还可以被烃类还原,例如:CO2+CH4→2CO+2H22.有机合成反应⑴. 尿素在高温(170-200℃)和高压(13.8-24.6MPa)下,二氧化碳和氨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CO2+2NH3 NH2COONH4NH2COONH4失去一分子水生成尿素CO(NH2)2(见尿素)。

这个反应是CO2化工应用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

它被广泛应用于尿素及其它衍生物的生产过程中。

⑵. 水杨酸CO2在有机合成中的另一重要反应是Kolbeschmitt反应,即苯酚钠的羧化反应,反应温度约150℃,压力0.5MPa,反应生成水杨酸。

反应式为:该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燃料和农药的生产过程中。

⑶. 甲醇在升温加压和有铜-锌催化剂存在时,用CO2、CO和H2的气态混合物可以合成甲醇,反应式如下:CO2+3H2=CH3OH+H2O⑷.其他在特定的条件下,CO2与氢反应可以合成低级烃类,如:CO2+4H2→CH4+2H2O二氧化碳能使环氧乙烷羧化,用来制取碳酸亚乙酯。

二氧化碳 化学

二氧化碳 化学

二氧化碳化学
二氧化碳(CO2)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在化学上,它的分子式表示为CO2。

分子结构:
CO2的分子结构是线性的,其中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通过双键相连。

氧原子通常以两个双键与碳原子连接,形成一个共轭结构。

这使得CO2分子呈现出线性、平面三原子的形状。

化学性质:
1.稳定性:CO2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分子,不容易分解。

它在标准大气压和温度下呈气体状态。

2.无色无味:CO2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因此它通常无法通过感官进行察觉。

3.不可燃:CO2是不可燃的,不支持燃烧。

在空气中,它通常不具有火灾危险。

4.酸碱性:CO2在水中可以形成碳酸(H2CO3),导致水变成弱酸性。

这是大气中CO2溶解在雨水中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

来源:
5.呼吸作用:CO2是生物体(包括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产生的副产品。

6.燃烧过程:在燃烧有机物(如煤、油、天然气等)时,也会释放CO2。

7.大气循环:大气中的CO2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物活动和地球的地质过程不断参与大气中的循环。

8.工业过程:一些工业过程,如水泥生产、化肥生产等,也会排放大量CO2。

由于CO2在地球大气中的浓度不断上升,成为引起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的关键因子之一,引起了对其排放的广泛关注。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
H2CO3
故二氧化碳又称“碳酸气”
3、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 石灰水 碳酸钙 + 水
CO2
Ca(OH)2
CaCO3
H2 O
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为无色、几乎无气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倾倒液体一样从一个容 器倒入另一个容器;能溶于水. 物态变化:
降温 降温
二氧化碳气体
无色液体
固体(干冰)
பைடு நூலகம்
-78.5℃(升华)
二、化学性质
1、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灭燃性) 实验: 现象:下面一支蜡烛先熄,上面一支蜡烛后熄。
结论: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也不能供给呼吸,所以进入地窖应做灯火试验。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 现象: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二氧化碳 + 水
CO2 [加热] [现象] 红色 碳酸 紫色 二氧化碳 + 水 H2 O
碳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可能的减排措施
性质: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

固态二氧化碳压缩后俗称为干冰。

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

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1.977g/L,所以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能溶于水,没有闪点。

无色无味,液体状态表面张力:约3.0dyn/cm密度:1.816kg/m3 粘度:比四氯乙烯粘度低得多,所以液体二氧化碳更能穿透纤维。

二氧化碳分子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会与织物发生化学反应。

它沸点低(-78.5℃),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加压降温可得无色CO2液体,再降温可得雪花状固体,再压缩可得干冰,干冰达到-78.5℃,会升华成为气体CO2,不会形成CO2液体。

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用途:二氧化碳可注入饮料中,增加压力,使饮料中带有气泡,增加饮用时的口感,像汽水、啤酒均为此类的例子。

固态的二氧化碳(或干冰)在常温下会气化,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在急速的食品冷冻。

二氧化碳的重量比空气重,不助燃,因此许多灭火器都通过产生二氧化碳,利用其特性灭火。

而二氧化碳灭火器是直接用液化的二氧化碳灭火,除上述特性外,更有灭火后不会留下固体残留物的优点。

二氧化碳也可用作焊接用的保护气体,其保护效果不如其他稀有气体(如氩),但价格相对便宜许多。

二氧化碳激光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激光来源。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碳源,可以用作植物温室的气体肥料和水草缸水族箱的肥料。

二氧化碳可用来酿酒,二氧化碳气体创造一个缺氧的环境,有助于防止细菌在葡萄生长。

二氧化碳可控制pH值,游泳池加入二氧化碳以控制pH值,加入二氧化碳从而保持pH值不上升。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碱工业和制糖工业。

二氧化碳可用于塑料行业的发泡剂。

干冰可以用于人造雨、舞台的烟雾效果、食品行业、美食的特殊效果等。

干冰可以用于清理核工业设备及印刷工业的版辊等。

干冰可以用于汽车、轮船、航空、太空与电子工业。

液体二氧化碳通过减压变成气体很容积和织物分离,完全省去了用传统溶剂带来的复杂后处理过程。

液体CO₂和超临界CO₂均可作为溶剂,尽管超临界CO₂具有比液体CO₂更高的溶解性(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高溶解性,并兼备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渗透力)。

但它对设备的要求比液体CO₂高。

综合考虑机器成本与作CO₂为溶剂,温度控制在15℃左右,压力在5MPa左右。

现国内外正在致力于发展一种新型二氧化碳利用技术── CO₂超临界萃取技术。

运用该技术可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可提取过去用化学方法无法提取的物质,且廉价、无毒、安全、高效。

它适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工业。

二氧化碳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T c)31℃、压力高于临界压力(Pc)3MPa的状态下,性质会发生变化,其密度近于液体,粘度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因而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用它可溶解多种物质,然后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应用。

传统提取有效成份的方法如水蒸汽蒸馏法、减压蒸馏法、溶剂萃取法等,但工艺复杂、纯度不高,而且易残留有害物质。

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廉价、无毒、安全、高效,可以生产极高附加值的产品。

用超临界CO₂萃取法可以从许多种植物中提取其有效成分,而这些成分过去用化学方法是提取不出来的。

除了用在化工、化工等工业外,还可用在烟草、香料、食品等方面。

如食品中,可以用来去除咖啡、茶叶中的咖啡因,可提取大蒜素、胚芽油、沙棘油、植物油以及医药用的鸦片、阿托品、人参素、虾青素(英文称astaxanthin,简称ASTA)及银杏叶、紫杉中的有价值成分。

减排措施:
1捕获分离CO2技术
1.1.1吸收法
包括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物理吸收是指利用那些对CO2具有较大溶解度的有机溶剂做吸收剂,通过对CO2的加压让其溶解到该溶剂内,再通过减压让CO2释放出来,通过这样的交替方式完成CO2的捕获分离。

当然溶剂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要求其具有无腐蚀性、无毒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常见吸收剂有丙烯酸酯、甲醇、乙醇、聚乙二醇等等。

化学吸收是指利用碱性溶液如碳酸钾等对CO2进行溶解捕获,再通过脱析作用完成对CO2的分离和溶剂的再生。

该方法适用于大流量低浓度CO2的分离回收。

1.1.2吸附法
通过吸附剂在一定条件下对CO2进行选择性吸附,再将CO2解析分离的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硅胶、分子筛等。

按照改变的条件,吸附法又可分为:变电吸附(ESA)、变压吸附(PSA)、变温吸附(TSA)等。

其中以变压吸附法发展较为迅速,目前在化肥、化工工业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1.1.3富氧燃料
该技术是利用空分系统获得富氧甚至纯氧,再与纯的CO2以一定比例混合后送入炉膛与燃料混合燃烧。

这样由于除去了氮,就可以在排放气体中产生高浓度的CO2,通过烟气再循环装置去稀释纯氧,重新回注燃烧炉。

采用这种富氧燃烧方法,由于助燃气体中氧气浓
度较高,燃烧比较完全,不但大大降低了烟气黑度,还因为氮气量的减少,而减少了热损失,节约了能源,故而被发达国家称之为“资源创造性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的
oxy-fuel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oxy-fuel技术中,由于烟道气中CO2的浓度很高,这样就有利于对CO2进行捕获和封存。

1.1.4膜分离法
又称分子筛法,利用不同的聚合材料对不同的气体具有不同的渗透率,将CO2
从锅炉尾部烟气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其最大优点在于投资少,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工业上常见的分离CO2的膜有醋酸纤维膜、乙基纤维素膜、聚苯醚等。

这些膜对于CO2现出良好的渗透性。

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膜分离技术将不断完善,成为CO2的捕获分离的又一重要手段。

1.2捕获封存技术
(CCS) 将含有CO2的废气通过一个装有三维网筛的烟囱,废气在上升的过程中与从上方喷淋下来的化学溶剂相遇,CO2气体被溶剂吸收,随后再将其从溶剂中提取出来进行压缩,然后用泵注入地下储存。

由于地球储存CO2的潜力十分巨大,因而地质封存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主流的封存方式。

由于该方法减排效果较好(可捕集90%以上的CO2的排放),加之地球储存CO2的潜力巨大且对环境友好,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广泛重视。

但是,这种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它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比如,溶解的CO2会对地下水的化学性质产生影响,浅层地下和近表面环境处气态CO2高浓度产生的直接效应以及CO2泄漏和盐水取代对地下水的危害、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诱发地震、引起地面沉降或升高等。

其次,能耗大,成本高。

从捕集到运输再到贮存,每一个环节都要耗能,如果将该技术用于电力生产,每kWh电的费用估计会增加约0.01~0.05美元,排放每t CO2的成本是30~70美元。

由此可见,该技术能否获得广泛应用,还取决于环境、技术、资金以及政策等问题。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CCS技术将成为未来CO减排的重要手段。

姓名:黎引园
学号:11045003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