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论
费尔巴哈论费尔巴哈( 1835—— 1908年),德国哲学家,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
恩格斯说:“费尔巴哈是使哲学摆脱神学,走向自然科学的第一个人。
”费尔巴哈为什么成了无神论者呢?因为他的著作《基督教的本质》,提出了唯物主义的反宗教的观点。
《基督教的本质》一书批判地揭露和清算了基督教神学的内容,指出它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性,但它却为人们进一步研究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也为人们深入地认识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各种社会思潮提供了一份很好的“解剖学”的范例。
一、理性批判派的代表人物,自觉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考察社会生活问题。
他从人的解放和实现人类自身利益这一立场出发,试图以辩证法观点来探索社会历史,把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因素与自己的辩证法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二、意志薄弱派,强调人的作用,突出人的价值。
费尔巴哈对那些顽固不化的传统派持坚决的批判态度,反对绝对信仰,认为宗教应该受到批判,只有无神论才能最终解决宗教问题。
但他同时又不赞成将无神论和无信仰等同起来。
他强调:无神论是根本不相信人之外的其他存在,并且否定信仰在人的精神生活中的地位。
所谓信仰,不过是人的一种意志,即人对事物的反映。
一个人可以在他的意识里接受或拒绝一切事物,而唯独不能无意识地拒绝或接受一切事物。
所以,任何一种宗教都是一种意志,宗教中最神圣的就是人的意志,人的意志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被别人任意毁灭的。
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自觉运用辩证法观点来看待和研究人类社会历史。
四、作为社会存在论的重要概念,“社会关系”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对此,费尔巴哈做出了很大贡献。
他的一个主要观点是:人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具有一定的需要、思想、感情和意志等特征的动物。
人对自然界的改造,不仅在于劳动技巧的熟练,还在于对自然界的意志、思想、感情和意志的支配。
而人类的意志则体现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费尔巴哈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被誉为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批判者。
他批判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并提出了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思想体系,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费尔巴哈的思想和贡献进行深入探讨,从其哲学观点、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方式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费尔巴哈的哲学观点1.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认为其只是抽象的思维活动,无法掌握现实世界的本质。
他认为黑格尔过分强调理念和观念的力量,而忽视了物质世界的存在和作用。
因此,费尔巴哈主张从物质的角度出发,探讨真正的哲学问题。
2.唯物主义的基础费尔巴哈主张以唯物主义为基础,认为只有从物质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世界。
他认为世界的本质在于物质,思维只是对物质的反映和表达,而非决定性因素。
因此,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
二、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方式1.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注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即强调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认识世界。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观察和实践,才能揭示世界的真相和本质。
因此,费尔巴哈主张以实证主义的方法来探讨哲学问题。
2.对现实世界的分析费尔巴哈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
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和剥削制度是其根本矛盾,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改变社会结构,才能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因此,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对社会进步的贡献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对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系,提出了社会变革的方向和途径。
他倡导人类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理想,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2.对政治思想的影响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对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批判了当时的专制制度和不平等现象,倡导民主和平等的政治体制。
他强调了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原则和理念,对当时的政治观念和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费尔巴哈定理
费尔巴哈定理
:
费尔巴哈定理是德国数学家费尔巴哈(Gottfried Leibniz)首次提出的一个
数学定理。
这个定理说明在一系列互不影响的可逆变换中,变量的完整分布被可逆的变换把变量的每个点和另一点变换到一起,这样它们就不会交叉碰撞,并且各保持原来的独立形式。
这个定理可以作为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例,也可以被用于几何学计算中的分类论,对微积分和量子论也有重要的应用。
这个定理的研究,在高校和高等教育中受到了很多重视。
数学、物理和计算机
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学者研究费尔巴哈定理,从而丰富了能量守恒定律的研究,为微积分和量子论的考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系。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陈非巴哈教授是费尔巴哈定理研究的权威学者。
他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致力于研究费尔巴哈定理,以及其相关的数学定理和理论,将非线性可分离数列理论应用于计算机科学,丰富了费尔巴哈定理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都把费尔巴哈定理作为教学和
科研的重点,除了上海交大外,国内还有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多院,都开展了系统的费尔巴哈定理研究。
这些学术研究不仅让费尔巴哈定理变得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同时也让“费尔巴哈研究”成为数学界的一道“重磅产品”。
伴随数学的发展,费尔巴哈定理逐渐成为量子力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
内容,但在当前,它仍是数学和物理领域活跃的研究课题。
因此,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应该加大资源力度,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应用方式也必须加以结合,全力推动费尔巴哈定理的这一重要发现在高校和高等教育中的普及和研究,以更大的力度推动科学发展,实现进步,创造美好未来。
费尔巴哈直观原则
费尔巴哈直观原则是德国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提出的一种认识论观点。
费尔巴哈认为,人类的认识过程是通过感官对外部世界的直观感知开始的,这种直观感知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他强调,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直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只能通过感官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感知。
因此,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即从对事物的直观感知开始,逐步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费尔巴哈直观原则的核心观点是:人类的认识是从感性开始的,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和整理,逐渐形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他认为,感性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在感性阶段,人们通过感官对外部世界进行直观感知,形成初步的认识;在理性阶段,人们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和整理,逐步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费尔巴哈直观原则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人类认识过程的辩证法特征。
在认识过程中,感性和理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感性为理性提供材料,理性则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和整理,逐步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这一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观。
费尔巴哈直观原则还强调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人类的感性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通过感官对外部世界进行直观感知,形成初步的认识。
同时,实践活动也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途径。
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人们才能真正地接触到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对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
费尔巴哈直观原则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和发展费尔巴哈直观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他们认为,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认识,才能逐步接近事物的本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各条解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各条解析费尔巴哈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被誉为唯物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
以下是关于费尔巴哈的几个重要观点的解析。
一、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解析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他认为,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理性的个体,而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本质,个人的存在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二、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费尔巴哈对宗教持批判态度,认为宗教是一种幻觉,是人们对现实的错误理解。
他认为,宗教是人类对自己的投射,是对现实的逃避和幻想。
费尔巴哈主张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认识和改造世界,而不是依赖宗教。
三、费尔巴哈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费尔巴哈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认为它是一种剥削和压迫的制度。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财富分配不平等,导致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不稳定。
费尔巴哈主张通过社会主义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四、费尔巴哈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费尔巴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表现形式。
他强调了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为社会的变革是由经济矛盾的发展推动的。
五、费尔巴哈对意识形态的批判费尔巴哈对意识形态持批判态度,认为它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意识控制的工具。
他认为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费尔巴哈主张通过解放思想,揭示意识形态的真实本质,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六、费尔巴哈对人的解放的思考费尔巴哈认为,人的解放是通过社会的变革来实现的。
他主张实现社会主义,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自由。
他强调了人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人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费尔巴哈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对人的本质、宗教、资本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形态和人的解放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和理论。
费尔巴哈的主要观点
费尔巴哈的主要观点
费尔巴哈的主要观点:唯物主义、人的本质和政治解放。
费尔巴哈是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费尔巴哈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唯物主义、人的本质和政治解放。
费尔巴哈是一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他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思想和意识是由物质的经验和感觉所决定的。
他批判了柏拉图式的理念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并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才能真正认识世界的本质。
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存在决定的,人的意识和行为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中关于人性的抽象和理性主义的观点,强调了人的实际存在和社会关系对人的本质的塑造。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历史的产物,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发现和实现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强调了政治解放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解放必须从政治上开始,通过消除社会中的压迫和剥削关系,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
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主张建立一个无阶级社会,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他的政治观点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重要影响,激励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费尔巴哈的主要观点包括唯物主义、人的本质和政治解放。
他的思
想对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费尔巴哈的思想强调了物质世界的重要性,关注人的实际存在和社会关系对人的本质的塑造,并主张通过政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
他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和追求社会进步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名人故事费尔巴哈
名人故事费尔巴哈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年7月28日-1872年4月13日),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学家。
1804年7月28日生于巴伐利亚,卒于1872年4月13日。
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肯定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但他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唯物主义依然是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费尔巴哈先在黑森州的海得尔堡学习神学,受到当时教授的影响,对黑格尔的哲学感兴趣,不顾父亲的反对,到柏林跟随黑格尔学习哲学,两年后,他成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成员。
1828年,他到纽伦堡附近的埃尔兰根学习了两年自然科学,并任大学讲师,1830年匿名发表了第一部著作《论死与不朽》,抨击个人不朽的概念,拥护斯宾诺莎的人死后会被自然重新吸收的哲学。
他的这种激进思想加上不善演讲,他一直在学术界无法取得成功,并被永远驱逐出大学讲坛。
只能依靠他妻子在一座瓷厂中的股份生活,居住在纽伦堡附近的勃鲁克堡。
1834年发表了《阿伯拉尔和赫罗伊丝》,1838年发表《比埃尔·拜勒》,1839年发表了《论哲学和基督教》,宣称“基督教事实上不但早已从理性中消失,而且也从人类生活中消失,它只不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公开反叛当时的观念。
同时发表了《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的唯心论作了分析批判。
1841年发表《基督教的实质》,重申对基督教的看法,认为人就是他自己的思考对象,将宗教归结为对无限的认识。
宗教“不过是对于知觉的无限性的认识;或者说,在对无限的认识中,有意识的主体以其自身本能的无限性作为认识的对象”。
也就是说,上帝不过是人的内在本性的向外投射。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发挥了“宗教之真正的或人类学的本质”,论及上帝作为“理解的存在”、“道德的存在或法律”、作为“爱”等方面,都是为了适应人类的本性的各种不同的需要。
关于费尔巴哈伦理观的几个问题
3
反对宗教神学:我们应该认识到宗教对人的束缚 和限制,鼓励人们摆脱宗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和 平等。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 强调人的自然属性:我们应该在处理社会问题时充分考虑 到人的自然属性,尊重人的需求和欲望,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意义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费尔巴哈的伦理观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它鼓励我们反思社会问题,追求人的尊严和自由,反对宗 教神学的束缚。
在自然与理性的关系下,费尔巴哈强 调了人类的理性和道德责任。他认为 ,人类应该通过理性去认识和解决社 会问题,以达到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 目的。同时,人类也应该承担起自己 的道德责任,关注他人的利益和幸福 ,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幸福与德行的关系
要点一
要点二
费尔巴哈认为,幸福与德行是相互联 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概念。他认为, 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而德行 则是实现幸福的重要条件之一。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01
在费尔巴哈的伦理学中个人与集体是 两个重要的概念他认为个人是社会存 在的基础而集体则是个人生存和发展 的条件之一。
02
费尔巴哈认为个人与集体之间存在着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他认为 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 展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集体也只有 在个人的参与和贡献下才能得到更好 的发展和进步。
关于费尔巴哈伦理观的几个问题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费尔巴哈伦理观概述 • 费尔巴哈的伦理学观点 • 对费尔巴哈伦理观的批评与反驳 • 费尔巴哈伦理观的影响与启示 • 结论
01 费尔巴哈伦理观概述
费尔巴哈的生平和思想背景
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出生于1804年,逝世于 1872年。他被视为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人物之一。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一、费尔巴哈简介1、归属地及交通费尔巴哈(Felbahn)是德国北部一座小镇,位于威州(Weser-Ems)地区,距离汉堡市211公里,周围有汽车、长途汽车、火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到达。
2、自然环境费尔巴哈的环境清澈,四周环绕着湖泊和林地,空气中有着淡淡的花香、森林的气息,有着恢弘的山河美景。
3、文化历史费尔巴哈是德国最古老的镇,拥有得超过1200年历史,这里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中心,充满着传统古老的文化气息,拥有许多古迹和古建筑,当中也有相当多的博物馆可以参观,穿梭于古老建筑中,欣赏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费尔巴哈的景点1、卡兹堡石桥:卡兹堡石桥是德国著名的古建筑之一,据说有700多年历史,它是欧洲最早的拱石桥之一,桥下汇聚着清澈的泉水,景色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2、费尔巴哈博物馆:费尔巴哈博物馆采用古老的商业楼宇作为馆舍,收藏着传统文化的宝物,例如历史文件、古钱币、票据、书籍等,参观博物馆可以了解到费尔巴哈传统文化的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使参观者一窥文化史的真实面貌。
3、街头艺术:费尔巴哈街头无处不在的涂鸦,不同颜色的破旧墙面上挂满了各种有趣的图案,当地艺术家用色彩斑斓的涂料,营造出令人惊叹的街头艺术,是一大美景。
三、费尔巴哈的饮食文化1、传统饮食费尔巴哈的传统美食有烤火鸡等,餐前服用葡萄羹、薯饼、苹果派等,烹调时加入当地独特的调料,搭配果酱、碎牛排、火腿及色拉等,新鲜与浓郁的口味构成独特的佳肴。
2、当地的小吃费尔巴哈的传统小吃有椒盐芝士酥等,还有以艾斯比尔特尔市场著称的芝士派等,以及由苹果、杏臼和蛋糕制成的异国独特的小甜酥等,都令人食欲犹倍。
四、费尔巴哈的节日1、桃花节:桃花节是费尔巴哈最著名的传统节日,其中有大量的表演活动,游行、商店折扣减价等,市民们一起来此参与有趣的夜晚,乐此不疲。
2、诗歌节:费尔巴哈每年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诗歌节,参与者们聚集起来,以表演形式朗读及分享各自的文学作品,尽显诗意的欢乐,比赛环节由当地话剧团进行表演,令观众流连忘返。
费尔巴哈幸福论
费尔巴哈幸福论摘要:1.费尔巴哈的幸福论简介2.费尔巴哈对幸福的理解3.幸福与道德的关系4.幸福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5.幸福的实现途径正文:费尔巴哈幸福论是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提出的一种关于幸福的理论。
这一理论主张幸福是人的最高追求,是人类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费尔巴哈认为,幸福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具有实际含义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愉悦、满足和快乐。
在他的幸福论中,幸福与道德紧密相连,他认为只有通过道德的行为才能真正实现幸福。
费尔巴哈对幸福的理解是,幸福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状态,不仅包括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愉悦和内心的平静。
他认为,人的幸福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内在因素,还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费尔巴哈的幸福论是一种综合的幸福理论,既包括个人的精神层面,也包括社会和物质的层面。
在费尔巴哈看来,幸福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认为,只有通过道德的行为才能真正实现幸福。
在他看来,道德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是人的本质所在。
只有通过道德的行为,才能使人的内心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平静。
因此,费尔巴哈的幸福论强调了人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认为只有通过积极的社会参与和道德行为,才能真正实现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幸福的体现是多种多样的。
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可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比如在家庭、工作、娱乐、学习等方面。
在这些方面,人们可以获得愉悦和满足,从而实现幸福。
同时,费尔巴哈也强调了幸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认为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是不同的,因此幸福的实现途径也是多样的。
在费尔巴哈看来,幸福的实现途径是多样的。
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精神生活,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以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来实现幸福。
同时,费尔巴哈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真正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从而实现幸福。
费尔巴哈的幸福论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幸福理论,既包括个人的精神层面,也包括社会和物质的层面。
费尔巴哈论纲
费尔巴哈论纲摘要:1.费尔巴哈简介2.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3.费尔巴哈的贡献4.费尔巴哈的影响与评价正文:1.费尔巴哈简介费尔巴哈(Karl August Varnhagen von Ense),德国哲学家,生于1784 年,逝世于1860 年。
他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康德、谢林、黑格尔等人并列。
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在自然科学、伦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2.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唯物主义:费尔巴哈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他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他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唯心主义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倾向。
(2)感性认识论:费尔巴哈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感性,感性是认识的基础。
他强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认为只有通过感性认识,人才能认识世界。
(3)人的本质: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社会性。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3.费尔巴哈的贡献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哲学发展:费尔巴哈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促使哲学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伦理学贡献:费尔巴哈的伦理学思想具有很高的价值,他主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宗教批判:费尔巴哈对宗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宗教的本质是使人屈服于现实的苦难,从而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4.费尔巴哈的影响与评价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在19 世纪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费尔巴哈的哲学贡献,称他为“德国哲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然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人的阶级性的忽视,以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
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1872)德国哲学家,无神论者。
主要著作有《论死与不死》(1830)、《黑格尔哲学批判》(1839)、《基督教的本质》(1841)、《未来哲学原理》(1843)、《宗教的本质》(1846)、《宗教本质讲演录》(1851)等生于巴伐利亚,1823年入海德尔堡大学神学系。
1824年转入柏林大学神学系,听黑格尔讲授哲学,开始怀疑神学。
1825年转入哲学系。
因不满黑格尔哲学的抽象思辨,1826年转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自然科学。
182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829年任讲师。
1830年匿名发表《论死与不死》,批判基督教教义,受到宗教界的指责,被迫辞职。
1837年移居布鲁克堡,积极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并为卢格主编的《哈雷年鉴》撰稿,在学术上取得丰硕成果,并创立了人本学唯物主义。
1848年11月至1849年3月,应邀到海德尔堡市政大厅讲演哲学和宗教思想。
1860年迁居雷亨堡。
此后他阅读社会主义著作,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并于1870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爱森纳赫派)。
他的最大功绩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认为自己的新哲学是人本学或未来哲学,提出了以人和自然为哲学唯一对象的人本学。
他肯定自然是物质的客观实在,从时间上、物理上说,自然界是第一性的,而从地位上说,人是第一性的。
空间、时间和机械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是自然的产物,是灵魂和肉体的统一,唯物地阐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提出人本主义认识论,主张现实的完整的人是认识的主体,自然界感性事物(“人的对象”)是认识的客体,主客体可互换位置、互相作用,客体是产生意识的前提和基础,是主体思维的内容,主体是通过客体去体现自己的本质,客体的本质取决于主体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主客体的统一。
感觉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事物特性的反映,其形式是主观的,其基础和原因是客观的。
思维是揭示事物的内部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无限的。
费尔巴哈
《黑格尔哲学批判》一向被看作是费尔巴哈 同黑格尔唯心主义最后决裂及其世界观由唯 心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的标志。 在《黑格 尔哲学批判》中,费尔巴哈第一次公开旗帜 鲜明地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
第三节 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
费尔巴哈的哲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 自然的学说,一部分是关于人的学说。 他主张把自然界当作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客观实体来对待。 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 的最高产物。这就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 “基本内核”的基本点。
费尔巴哈哲学的终结
费尔巴哈由于长期脱离实践故居乡村,不研 究社会革命,在历史领域站在唯心主义的立 场上,这种状况就使他不能理解1848革命, 又暴露了他的哲学落后于时代的原因。所以, 1848年革命以后费尔巴哈本人连同他的哲 学就被挤到了时代的后面,最后被革命抛弃 在最后了。
谢谢 同学们!!!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标准的观点,用这个观点纠正了费尔巴哈 在认识论上的错误。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有很大的 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他仅仅指出这是人的 自我异化,而没有指出这种异化的世俗基础。
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批判:
第一,批判费尔巴哈把宗教看做是人与人之 间的感情关系的错误观点。 首先,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和宗教根 本是两回事,费尔巴哈把两者混为一谈是不 符合历史事实的,是完全错误的。 其次,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唯心主义实 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就在 于是否按照食物的本来面貌去看待事物。
2.认识论
费尔巴哈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 为意识是存在的反应。它具有马克思主义产 生以前一切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优点和缺点。 既是彻底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具有形而上 学的局限性。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以其对宗教进行批判的观点而闻名。
他在其著作《基督教的本质》中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费尔巴哈的生平背景、思想主张和影响展开讨论。
一、生平背景1.出生和早年经历:费尔巴哈于1804年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父亲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法学家。
2.教育背景:费尔巴哈在提比根大学学习神学和哲学,并接受了黑格尔的思想熏陶。
3.职业生涯:费尔巴哈曾在柏林大学担任教授,后来成为了一名无神论者和社会主义者。
二、思想主张1.宗教的本质: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是对人类本质的投射和表达。
2.宗教的起源: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起源在于人类对未知和不可解释现象的恐惧和渴望。
3.受到黑格尔影响的思想:费尔巴哈受到黑格尔的观点启发,认为宗教是抽象的人本质的投射和外化。
4.宗教的弊端:费尔巴哈批评宗教将人类的力量和能力转移到超自然的存在中,导致了对人的压迫和剥削。
三、费尔巴哈的影响1.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将宗教批判视为革命的一部分。
2.对现代无神论的影响:费尔巴哈的思想对现代无神论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对社会学的影响: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对社会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创了宗教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四、评价与争议1.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被一些人认为是对信仰自由的侵犯,被视为对宗教的攻击。
2.一些学者批评费尔巴哈的思想过于简化宗教,忽略了宗教的多元性和个人的宗教体验。
3.费尔巴哈的思想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有重要影响,然而他自身的哲学体系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发展和接受。
总结: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社会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观点强调了人类的自我觉醒和解放,对宗教信仰的质疑和批判为后来的思想家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名词解释
费尔巴哈,又译作Feldbahn,是一种特殊的铁路车辆。
这种车辆不同
于一般的铁路列车,它有着特有的“九号轮”(9芯),用一般的火车轮不能实现的功能,其无法转向的弊端性能也有所改善。
费尔巴哈是由德国机车车辆厂和著名的谦虚公司在19世纪80年代初
研发的铁路运输工具,以适应冰山、矿山和其他地形复杂的环境。
费
尔巴哈有子特点:1)它采用滚子而非钢轨,使其可操作于复杂的地形;2)它具有自重和负重性能良好;3)它操纵灵活,可快速低速改变方向;4)它可载运重物,有利于矿山和农业生产;5)它动力强大,能
够行驶较长的距离。
此外,费尔巴哈可以轻易融入所面临的自然环境中,不会影响其他环境,既不污染地表水也不占用过多的空间,因此非常受人们的欢迎。
在严酷天气条件下,费尔巴哈仍然能顺利运输,首先应归功于其独特
的九芯轮设计,其可以在复杂地形以及冰雪覆盖的道路上运行。
由于它只有九芯轮,所以费尔巴哈没有传统的转向系统,而是采用许
多系列管道联系每个车轮,从而实现方向的控制。
当布莱尔型费尔巴
哈车辆在管道中行进时,它的全部重心都在上方,这样便可维持轨道
的稳定。
费尔巴哈作为特殊铁路车辆为部分欧洲矿山,冰山和隧道所运用,它
非常适合在交通困难、走廊弯曲、覆盖冰雪的地区,而且它的安全性
能非常好。
它也常用于游乐设施运输。
它自身的占地面积小,动力强大,运用灵活,成为一种理想的滑轨地铁。
总之,费尔巴哈是一种特殊的铁路车辆,它的独特性能,可以满足许
多复杂的运输需求,在许多困难的环境条件下得到良好的应用,并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费尔巴哈
百科名片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 -马克思以前德国最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804年7月28日-1872年9月13日),德国哲学家。
出生于拜恩州(巴伐利亚)下拜恩区的首府兰茨胡特,死于同一州的纽伦堡,是德国法学家保罗·约翰·安塞姆里特·冯·费尔巴哈的第四个儿子。
中文名: 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外文名: L udwig Andreas Feuerbach国籍: 德国 出生地: 巴伐利亚 出生日期: 1804年7月28日 逝世日期: 1872年9月13日 代表作品: 《上帝、自由和不朽》,《神统》费尔巴哈对基督教的批判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某些观点在德国教会和政府的斗争中被一些极端主义者接受。
对卡尔·马克思的影响也很大,虽然马克思并不赞同他观点中的机械论,马克思曾写过《费尔巴哈提纲》,批判他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
一简介费尔巴哈先在黑森州的海得尔堡学习神学,受到当时教授的影响,对黑格尔的哲学感兴趣,不顾父亲的反对,到柏林跟随黑格尔学习哲学,两年后,他成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成员。
1828年,他到纽伦堡附近的埃尔兰根学习了两年自然科学,并任大学讲师,1830年匿名发表了第一部著作《论死与不朽》,抨击个人不朽的概念,拥护斯宾诺莎的人死后会被自然重新吸收的哲学。
原因1. 他的这种激进思想:抨击个人不朽的概念,拥护斯宾诺莎的人死后会被自然重新吸收的哲学。
2.加上不善演讲。
结果:他一直在学术界无法取得成功,并被永远驱逐出大学讲坛。
只能依靠他妻子在一座瓷厂中的股份生活,居住在纽伦堡附近的勃鲁克堡。
著作1834年发表了《阿伯拉尔和赫罗伊丝》,1838年发表《比埃尔·拜勒》,1839年发表了《论哲学和基督教》,宣称:“基督教事实上不但早已从理性中消失,而且也从人类生活中消失,它只不过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公开反叛当时的观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逐一解读资料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逐一解读资料费尔巴哈是19世纪德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逐一解读费尔巴哈的理论,包括他的思想背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他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
一、费尔巴哈的思想背景1.哲学背景:费尔巴哈是黑格尔哲学的拥趸,他受到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影响。
他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对于意识和存在的关系的思考是很重要的,他试图将这种思考应用到社会现实的分析中。
2.经济背景:费尔巴哈生活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他目睹了工人阶级的剥削和贫困。
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现实激发了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精神,他试图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剖析来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
二、费尔巴哈对资本主义的批判1.剩余价值理论:费尔巴哈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问题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
他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夺工人阶级的劳动成果来不断积累财富,造成了巨大的阶级分化和社会不平等。
2.对意识形态的批判:费尔巴哈认为资本主义的剥削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也存在于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
他指出资产阶级通过传媒、教育等渠道来制造对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控制,使工人阶级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利益。
3.私有制的问题:费尔巴哈认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石,它使少数人拥有生产资料和财富的控制权。
他主张废除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以缩小贫富差距,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平等的社会。
三、费尔巴哈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1.大众民主:费尔巴哈主张建立一种形式的大众民主,使人民能够直接参与社会管理和决策,而不再由少数统治阶级来决定所有事务。
他认为这样可以消除阶级之间的矛盾,实现全民共同执政。
2.社会主义的解放:费尔巴哈认为社会主义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人的解放。
他主张消灭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使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3.人的全面发展:费尔巴哈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他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可以摆脱劳动的经济压迫,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兴趣。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内容简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简介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对于人类存在、宗教、神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他的思想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等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费尔巴哈的生平、思想核心、对宗教的批判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生平费尔巴哈出生于1804年,他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法学家。
他在家庭的熏陶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来进入了德国著名的哲学学府海德堡大学学习。
在大学期间,他接触到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深受其影响。
毕业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哲学研究工作,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哲学家。
二、思想核心费尔巴哈的思想核心可以概括为“人是人自己的神”,他认为人类不应该依赖于宗教和神学,而是应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探索和改变世界。
他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主张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来认识世界。
他认为人类的本质不是思维,而是实践,只有通过实践,人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和世界。
三、对宗教的批判费尔巴哈对宗教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他认为宗教是人类对自己力量的幻想和投射。
他指出,宗教的本质是人类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投射到超自然的存在上,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他认为宗教是一种虚假的意识形态,它剥夺了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成为人类束缚自己的枷锁。
四、对后世影响费尔巴哈的思想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等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受到了费尔巴哈的启发,他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将其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也受到了费尔巴哈的影响,他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对费尔巴哈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总结起来,费尔巴哈是一位重要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后世的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批判了宗教的虚假性质,提出了人类自己是自己的神的观点,强调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等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现代哲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费尔巴哈ppt
早年生活和成长环境
费尔巴哈成长于一个犹太教家庭,家庭氛围对青年费尔巴哈的成 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国浪漫主义思潮
费尔巴哈在年轻时受到德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对德国哲学和 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费尔巴哈在接触黑格尔哲学后,开始对这种思辨哲学产生质疑, 并逐渐转向唯物主义。
分歧和争论
社会政治观点的分歧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对待社会政治问题的立场上存在显著的分歧。
对宗教的看法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存在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人在哲学上的分歧。
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都批判黑格尔哲学,但在批判的出发点和立场上存在分歧。
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影响
哲学基础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对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产生了重要影响,为马克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 撑。
3
学术发展
在学术生涯中,费尔巴哈逐渐转向哲学研究, 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
求学与学术研究
学术背景
01
费尔巴哈在德国浪漫主义和唯心主义思潮中成长,受到康德、
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影响。
学术转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2
在柏林大学期间,费尔巴哈接触到德国社会主义思想,逐渐转
向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学术贡献
03
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形
对后世哲学中的现象学 产生了影响
对后世哲学中的后现代 主义产生了影响
03
社会政治观点
对政治制度的批判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费尔巴哈指出,封建专制制度是阻碍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主要原因,应予 以废除。
批判资产阶级民主制
尽管资产阶级民主制相比封建专制具有进步性,但仍然存在局限性。费尔巴 哈认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只是形式上的自由,而缺乏真正的平等和民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唯物史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唯物史观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对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费尔巴哈的思想既是对传统唯心主义和神学思想的批判,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以下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唯物史观的创作。
一、费尔巴哈的思想背景1.费尔巴哈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a.宗教信仰对人类意识的束缚b.宗教神学的虚构性质2.费尔巴哈对德国哲学传统的反思a.对康德的批评b.对黑格尔的批判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1.物质决定意识a.对唯心主义的反驳b.物质条件对人类意识的影响2.人类自由的实现a.人类解放的社会条件b.实现人类自由的历史进程三、费尔巴哈与历史唯物主义1.费尔巴哈对历史的理解a.历史是人类自我创造的产物b.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必然性2.费尔巴哈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四、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的关系a.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b.马克思从费尔巴哈的思想中汲取营养2.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a.启发了马克思对社会问题的思考b.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五、结论1.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2.费尔巴哈的思想对后续的哲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以上提纲,可以对费尔巴哈的思想和他对唯物史观的发展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文章应该清晰地阐述费尔巴哈对基督教神学和德国哲学传统的批判,以及他对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同时,要突出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强调他对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文章应该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叙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费尔巴哈思想的情感和思考过程,同时保持自然度和流畅度,避免机器生成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刑法学家费尔巴哈,是近代刑法思想的奠基人,被誉为“近代刑法学之祖”。
他的刑法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刑法思想的哲学基础费尔巴哈坚持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他认为,人有感性界和理性界。
于感性界,人是自然的存在者,是悟性的客体,受自然法则支配。
于理性界,人是理性的存在者。
刑法中的人是自然的存在者。
法与道德要严加区别,前者用于自然界,后者存在于理性界。
二、心理强制说人作为自然的存在者,具有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本能。
人受因果规律支配,没有自由,犯罪原因是感性的冲动。
为防止犯罪,就要抑制人的这种感性冲动,其措施就是刑罚,即被他称之为“感性害恶”的东西。
刑法的规定,预先使人们知道因犯罪而受刑,刑之苦大于罪之乐,从而抑制自己不去犯罪,此即“心理强制说”。
该说与威吓说不同。
后者是刑罚执行上的威吓,没的明确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对应关系,市民难以建立二者必然结合的理念。
为了威吓,难免有侵犯人权等违法之举。
三、罪刑法定主义在心理强制说基础上,提出罪刑法定主义。
其内涵有三:无法律无刑罚,无犯罪无刑罚,无法律规定的刑罚无犯罪。
将刑法规范分为裁判规范和行为规范。
就司法官而言,刑法是裁判规范,具有限制司法权滥用之作用,体现保障人权功能;就行为人而言,刑法有规范一般人行为之作用,具有保卫社会之功能。
四、犯罪理论提出刑法学体系。
1、根据行为与危害结果距离远近,论述既遂、未遂与犯罪预备;2、根据行为与危害结果间因果关系多样性,论述正犯、共犯;3、根据行为本身内部根据的差异,论述故意、过失。
犯罪原因是感性的冲动。
犯罪的本质是对权利的侵害。
关于共犯与正犯。
惹起者有直接惹起者和间接惹起者。
前者又叫物理惹起者,即实行犯。
后者又有二种:直接-间接惹起者,又叫知的惹起者,即教唆犯;间接-间接惹起者,又叫主帮助犯。
帮助犯是在因果关系中起副原因的人。
起主原因的是惹起者。
提出多数人共同犯罪问题。
五、刑罚理论市民刑罚是因实施了权利侵害、由国家所加、用刑法予以威吓的害恶。
刑罚的本质是感性害恶,施加刑罚的根据是权利的促使。
坚持一般预防的刑罚目的。
肯定死刑,否定恩赦权。
这里所说的费尔巴哈是指作为“近代刑法学之祖”的法学家费尔巴哈,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哲学家的费尔巴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两者是父子关系。
刑法学家的费尔巴哈(以下未作说明皆指该人)当然也对哲学很感兴趣,而且其刑法思想也深受哲学影响,这可以从他的告子录可以看出来:“从少年时代起,我就从心底里不喜欢法学,而且直至今日我也不把它视为科学。
我的爱好最终还是历史,特别是哲学方面;我最初的大学时光完全只奉献给了这两个情人,除了她们我不想任何东西,我不能想象没有她们去生活。
我那时已获得了哲学博士的学位,以便作为一个哲学教师出现在人们面前。
但是你看!我和你的母亲相识了。
它使我去考虑一种专业,它可比哲学快一些带来职位和收入。
这时我草率但又坚决地决定由心爱的哲学转向令人讨厌的法学,它并未使我多久不开心,因为我很快知道,我一定要赢得她的欢心;于是,我的孜孜不倦,我的由于纯粹义务而生的激奋勇气,使我在两年后就已升到了讲座的席位;我的强制,紧迫和生计科学通过著文立说而丰富,并有此获得了一个立足点。
由此立足点开始,我突然成名并且极为幸运地出人头地,而且在同时代的人那里赢得了响亮的证明;我的人生已有所作为。
”康德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费尔巴哈,二元论是康德的哲学特点之一,康德在人的存在问题上区分了感性的现象世界和理智的本体世界,人就属于这双重世界,在感性的现象世界受因果律支配,在理智的本体世界则是自由的。
康德以此来界定道德和法,把道德看做本体,法是现象,认为法不过是道德的外在显示而已,因此康德并没有对法律与道德严加区分。
费尔巴哈相对接受了康德的观点,但却将法律与道德的界限彻底划清,并出于对个人权利的关怀,在法与道德区分的基础上响亮地提出了罪刑法定主义,权利侵害等。
(1)心理强制说:费尔巴哈接受康德的二元论,但却将法律与道德严格加以区分。
他接受其关于人是感性的现象世界的说法,由此作为他的立法威吓论的心理基础,费尔巴哈认为“人是避免不快、追求快乐、权衡利弊之下进行活动的动物,如果把刑罚作为犯罪的后果预先予以规定,实施犯罪时立即执行法律上规定的刑罚,那么人们就会把不犯罪而产生的小的不快和因受刑罚而产生大的不快,合理地加以权衡,因为了避免大的不快抑制小的不快而不去犯罪,就有必要在法律上预先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费尔巴哈的威吓论是从立法上来达到目的的,这不同于通过血淋淋的行刑来威吓不同,因此才不会导致像中国古代刑罚的重刑主义。
当然这种立法威吓还应以公民的普遍知法为前提,否则无法发挥作用。
(2)罪刑法定主义:费尔巴哈又将法律与道德加以区分,正是在此区分的基础上,将犯罪与刑罚予以法律化,明确提出罪刑法定主义。
罪刑法定主义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他为构成要件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法理基础,构成要件也正是在费尔巴哈时才具有实体法意义。
罪刑法定主义的提出无疑对保障人权,限制司法权具有巨大作用,因为它对国家司法权肯定的同时,也是对它的限定。
(3)权利侵害说:费尔巴哈把道德与法律严格区分提出了罪刑法定主义,又基于罪刑法定主义提出了权利侵害说。
以前的社会危害性说,虽然是从实质上理解犯罪的本质,但这很容易任意曲解这一概念,因为公民对此没有可预测性,统治者完全可以出于自身需要宣布某些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而这些行为可能以前一直被普通民众认为是习以为常的,普遍实施的。
费尔巴哈认为犯罪是对权力的侵害,不仅侵害了个人的权利,国家作为一个实体也有权利,因此有些犯罪也是对国家权利的侵害。
因此它有利于限定犯罪的范围,即只有法律规定的行为才是犯罪,也只有法定的权利才规定为犯罪所侵犯而加以刑罚处罚的。
这显然体现了费尔巴哈对法律与道德的清晰界定!然而费尔巴哈的学说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权利侵害说无法把侵害社会利益的犯罪包括在内等。
但他的历史功勋是无法否定的,他提出的罪刑法定主义等至今仍是世界十大多数国家坚持的原则,他作为近代刑法学之祖是当之无愧的!德肖微奇:费尔巴哈的法学思想费尔巴哈,全名保罗.约翰.安塞尔姆.冯.费尔巴哈,著名刑法学家,1775年出生于德国耶拿,先后获得哲学博士、法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副教授、兼职法官、教授、枢密司法官候选人、上诉法院副院长以及院长等职,1833年逝世。
因为政见不合而终生不得志,被希特勒免去教授职位以及司法部长职务,后又因儿子参加苏德战争死亡而郁郁寡欢,故长时间写书,被尊称为“刑法学的真正之父”。
在费尔巴哈生育的多个孩子中有个儿子也叫费尔巴哈,是位共产主义思想家。
因为贝卡利亚从未研究过刑法的条文,只能被称为刑法思想家。
费尔巴哈却是真正研究刑法条文的学者,担任过九年的德国联邦中的巴伐利亚的司法部长,曾任上诉法院院长,撰写了《刑法学教科书》。
费尔巴哈在刑法学方面的深入研究使得刑法学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对于费尔巴哈的学术地位,陈兴良教授指出“费尔巴哈是一个职业意义上的刑法学家,或者说实定刑法学家。
甚至可以说,费尔巴哈是近代第一个真正的刑法学家。
……贝卡利亚与其说是一个刑法学家,不如说是一个刑法思想家。
只有费尔巴哈才以职业刑法学家的身份,对实定刑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筑了实定刑法学的原则与体系。
”[参见陈兴良.刑法的启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p98 ]启蒙时期的刑法思想是零散的,缺乏自身的理论体系,而对启蒙时代混乱、零星的刑法思想修正为严谨的理论与体系的最大功臣,学者们一致认为,应当首推费尔巴哈。
正是由于费尔巴哈为近代刑法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实现刑法近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后世学者一般都将费氏称为“近代刑法学之父”、“近代刑法学之鼻祖”或者“近代刑法理论的创造者”。
费氏的法律思想一、坚持并阐述罪刑法定原则无法律则无刑罚,无法律规定的刑罚则无犯罪,在中国刑法表述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该原则也可以解释为刑法的谦抑性。
学术界一般认为,最先明确倡导罪刑法定之刑法思想的是意大利著名的刑法学家贝卡里亚,贝卡利亚在其著名《论犯罪与刑罚》中指出:只有法律才能为犯罪规定刑罚。
……超越法律限度的刑罚就不再是一种正义的刑罚。
费尔巴哈之所以被西方刑法学者誉为“近代刑法学之鼻祖”,因他独创的心理强制主义或心理强制学说不但推导出了罪刑法定主义,而且完美的解释了罪刑法定主义。
费尔巴哈认为刑法处罚的对象只能是客观的、外部的行为,评价行为要排除任何的情感和道德干扰,把法律置于可罚性的绝对根据之中,摈弃道德性刑罚或道德性理论,通过把法官约束在法律之中的方式排斥了法官的专制,又强调法律的威慑,创立心理强制说,从而将罪刑法定主义作为刑法思想的基石。
刑法要使人们预先知道因犯罪而受到刑罚的痛苦,并且了解这种受刑的痛苦大于因犯罪所能得到的快乐,才能抑制其心理上萌生犯罪的意念而不去犯罪。
这即是费尔巴哈著名的心理强制主义。
为了发挥刑罚这种心理强制作用,费尔巴哈主张必须预先用法律明文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关系。
以便预示利害,使人们衡量后果趋利避害。
基于他自己的这种学说,费尔巴哈1801年以拉丁文将罪刑法定主义概括为“nulliuscrimen sine lege,nulla poe-na sine lege”脍炙人口两句法谚。
换句话说费尔巴哈主张的罪刑法定主义正是作为心理强制学说的结论而被确立的。
费尔巴哈在1813年起草的《巴伐利亚刑法典》中,第一次将罪刑法定思想法典化。
费尔巴哈从契约理论及自然法理念两方面阐述了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根基,揭示了其一方面以批判哲学为立足点,倾注全力证明理性法的先天存在,强调理性和自由,大力宣扬通过理性来达到和谐统一;另一方面又以卢梭的契约论学说和市民社会概念为基调,创立了一套三段式(市民契约——服从契约——宪法)的契约模式,批判了启蒙绝对主义、专制主义君主制,展开了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反论,为确立市民刑罚概念和确定刑罚法规概念,为攻击专制擅断、恣意专断这些非理性、非形式性做法,进而推定罪刑法定主义原则奠定了基础。
二、在犯罪的本质方面提出了权利侵害说房保国教授指出:对于犯罪的本质,刑法学界分别有“权利侵害说”、“法益侵害说”、“义务违反说”、“折衷说”和“阶级斗争说”、“社会危害性说”等几种学说。
在当代中国的主流刑法学界,在犯罪本质问题上也依次经历了从“阶级斗争说”到“社会危害性说”,再逐步到“法益侵害说”的演变。
费氏将犯罪分为针对个人的犯罪和针对国家的犯罪两类,认为犯罪的本质是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国家也具有人格、享有权利。
刑法的任务便是保护权利;违反法规、侵害权利的行为就是犯罪,国家必须采取预防性措施。
“费尔巴哈将犯罪理解为对权利的侵害,意味着从实质上限定中世纪以来所扩张的、含混的犯罪概念”,其理论渊源是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契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