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内物质的合成运输
3.2和3.3物质在细胞内的合成和转运
![3.2和3.3物质在细胞内的合成和转运](https://img.taocdn.com/s3/m/d74d7723cfc789eb172dc852.png)
高一生物备课组集体教案第3章细胞的物质代谢第2节细胞内物质的合成第3节物质在细胞内的转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核糖体和内质网形态结构、分类、组成成分、分布特点尤其是分类与功能.2. 能够用列表归纳比较的方法比较核糖体和内质网的结构与功能的联系与区别.3. 学会应用构建生物模型的方法加强对抽象结构和概念的理解.4. 知道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5.了解细胞内的物质运输过程.能力目标:1. 通过假设---模型---推理---结论的思维过程,依托小组自主探究研讨问题,达成解决问题的目的.2. 类比归纳、比较列表与观察作为基础,思辩整个学习过程.3. 自主学习科学家发现核糖体的过程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 通过发现核糖体的过程的学习,让同学们理解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忠诚,感悟百折不挠,契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见人----见事----见精神”中,培养热爱科学的意识.2. 通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培养学生用事实说话的实事求是精神,加强对唯物主义、辨证观的树立和培养.3. 通过核糖体和内质网及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合成的协作,加强同学们对团队的认识,加强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核糖体和内质网的形态、分类和功能。
2、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
3、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份体检报考化验单,现在请同学们当下医生,帮我分析分析一下其中的血常规化验单,主要是些什么物质?这些物质怎么来的?学生观察后,不难得出:“蛋白质占了绝大多数!还有脂类和糖类!!”的结论。
它们怎么在人体内合成的呢?(展示问题)引导学生看科技探索资料和细胞结构图片(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经验,关键要给学生解释清楚很大部分是生物细胞合成的!)而后展示科学家的探索历程,进行科学史教育,让学生感悟科学精神的可贵。
细胞的物质运输与交换过程
![细胞的物质运输与交换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4eb5d00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f.png)
细胞的物质运输与交换过程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细胞内部,各种物质需要通过运输与交换的过程,确保细胞正常的功能与生存。
本文将以细胞膜、细胞器以及细胞外液的角度,探讨细胞的物质运输与交换过程。
一、细胞膜的运输机制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它通过多种运输机制实现物质的进出,包括主动转运、被动扩散、运输蛋白等。
1.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细胞膜通过消耗能量,将物质从浓度较低的一侧转移到浓度较高的一侧。
其中,最常见的机制是离子泵的运作。
比如钠-钾泵通过ATP酶的催化作用,将细胞内的钠离子转运至细胞外,同时将细胞外的钾离子转运至细胞内。
这种维持离子浓度差的机制对于细胞正常的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2.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指物质在浓度梯度的驱动下,自由地通过细胞膜进行运输。
这种过程不需要额外能量的消耗。
细胞膜中的脂质双层能够阻碍水溶性分子的通过,但对于小分子的非极性物质,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可以通过简单扩散进出细胞。
此外,细胞膜中也存在通道蛋白,能够形成通道,使特定的离子和小分子快速地通过。
3.运输蛋白细胞膜上存在多种运输蛋白,通过结合特定的物质,将其运输进出细胞。
常见的运输蛋白包括载脂蛋白、离子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等。
载脂蛋白通过结合小分子的非极性物质,如胆固醇,从一个细胞膜片层转运至另一个细胞膜片层。
离子通道蛋白则特异地允许特定离子通过,如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等。
而载体蛋白则通过与特定物质结合,将其转运进出细胞,包括葡萄糖转运蛋白和氨基酸转运蛋白等。
二、细胞器的物质运输与交换细胞器是细胞内部的各种功能区域,它们之间也需要进行物质的运输与交换。
1.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内质网是由膜结构组成的连续系统,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会通过囊泡被转运至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不仅参与蛋白质的修饰和包装,同时也通过囊泡运输物质至其他细胞器或细胞膜上。
2.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中心,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运输。
高考圈题(新课标II卷)高考生物总复习 题组训练2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圈题(新课标II卷)高考生物总复习 题组训练2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f9f824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6.png)
题组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一)、考法解法命题特点分析本考点是轮考内容,考查形式基本是单选题,难度系数在0.4左右,考查难点是物质进出的基本过程,本考点主要考基础概念和基本技能,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熟记程度。
解题方法荟萃现今高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题干的设置更复杂更隐晦更难把握,而些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必错无疑。
如何审限制条件(找“题眼”)就显的优为重要了,限制条件的种类很多,如时间,原因,影响等。
限制的程度也不同,如根本,直接,最终等,选择的方向也有肯定与否定之分,如是,不是,正确,错误等。
描述的对象也有不同,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表皮细胞,叶肉细胞,根尖细胞,T2噬菌体,细菌,蓝藻,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这些限制条件,其设问指向不同,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
故应注意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真题剖析【题干】(2014•某某)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A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B 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C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D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答案】D【解析】(命题意图)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解题点拨)根据图形可知,肾小管管腔中的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逆浓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其动力来自于Na+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管腔中Na+进入上皮细胞的过程中,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并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的过程中,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并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
第五同化物运输
![第五同化物运输](https://img.taocdn.com/s3/m/e0a124748e9951e79b8927d1.png)
光合效率; 质量作用原理 库大源小(供不应求)超过源的负荷能力造成强迫 输送分配, 引起库的部分空瘪和叶早衰。 生化反馈(图)
生产上,必须源,库供求平衡,流畅通。 “开源节流”
源库单位:
同化物在供 求上有对应 关系的源与 库以及二者 之间的输导 系统。
果
源库单位具 有可变性
补 偿 调 节
供应者
(2).光 (有利于物质运输)
促进运输速度, 一般白天同化物运输量>夜晚; 光质影响运输速度 , 红光、兰光促进运输; 光提高同化物对老叶及根的分配。
(3).水分
干旱: 植株光合速率降低20%; 同化物输出的比例并不减少,削弱对其他库的分配; 基部叶片与根系易于衰老、死亡。 多糖水解是受旱植物的典型特点;
压力流动学说遇到的两大难题:
1. 筛管细胞内阻力很大,要保持很快的流速,压力势差不够大; 2.不能解释双向运输。
筛管,集流
库
源 ★
(2).其它假说
细胞质泵动学说:筛管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
纵连束,纵跨筛管分子,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丝反复地、有节 奏地收缩和张弛,产生蠕动,把细胞质长距离泵走,糖份随之 流动。 可解释同化物的双向运输问题。
物质长距离运输的通道;
(木质部运输水、无机营养物质;韧皮部运输同化物) 信息物质传递的通道,外源化学物质、病毒传递的通道; 两通道间的物质交换 (侧向运输); 同化物的吸收、分泌、加工和储存; 机械支撑。
(2).物质运输途径
研究方法 环割试验+同位素示踪法; 14CO2示踪一放射自显影技术。
(4).矿质元素
N:C/N平衡 缺N: 植株叶片早衰; N过多:植株徒长,贪青晚熟 P: 作物,果树开花成熟期喷KH2PO4能增产。 棉花开花期喷3%过磷酸钙,能减少幼铃脱落。 B: 糖硼复合物是极性分子 ,有利于通过质膜,促进糖运输。 棉花开花期施0.01-0.05%H3BO4减少脱落。
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机制和调控
![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机制和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9d88796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a.png)
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机制和调控细胞内物质运输是生命现象的基本过程之一,它决定了细胞内部的空间结构和生命活动的进行。
在细胞内部,物质运输可以分为许多类型,如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细胞器的分布和定位、信号分子的传递等。
要实现这些物质的运输,细胞必须依靠一系列复杂而协调的机制和调控,下面将就这些方面作进一步的论述。
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机制:细胞内物质运输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膜运输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膜蛋白在细胞膜内部或器官膜上运输物质;另一类则是基于细胞骨架结构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束缚或跨越细胞膜的驱动原理来实现物质的运输,下面将作进一步的说明:1. 基于膜运输的机制:细胞膜作为细胞内外的分界线,承担着细胞生活活动中的许多重要功能。
其中,膜蛋白是细胞膜中最重要的功能性蛋白,同时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重要载体。
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贯穿膜的蛋白质,它们可以在细胞膜的两侧分别识别并结合不同类型的分子,以实现分子的转运。
还有一类是“固定”的膜蛋白,它们只在膜的其中一侧,主要是辅助贯穿膜的蛋白进行物质转运。
另外,由于细胞表面提供了大量的分子识别和结合位点,解决同种物质通过膜内运输的能力不足问题,进化发展了许多细胞膜内运输机制。
其中一种方式是“识别和转运机制”,这种机制主要靠蛋白质的分子识别能力来选择性地转运分子到膜的内侧或外侧,而许多的“活许可机制”都在此基础上。
2. 基于细胞骨架结构的机制:细胞骨架结构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这些结构可以通过特殊的蛋白质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如蛋白质分子之间的运动,进而实现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和定位。
根据细胞骨架的不同特性,可以将细胞内运输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种是微管通过二股分散或单股分散,实现负责大颗粒物质和蛋白质大量运输,例如细胞内蛋白质的分布、细胞器的移动和分裂等的过程中,微管是不可缺少的。
第二种是快速动态蛋白通过膜结构移动,实现了一些小颗粒物质和蛋白分子的运输,例如轴突末端膜上的膜囊泡上聚集的蛋白质等。
了解细胞内物质运输和细胞信号传导
![了解细胞内物质运输和细胞信号传导](https://img.taocdn.com/s3/m/f5e253c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7.png)
了解细胞内物质运输和细胞信号传导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维持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细胞内物质运输和细胞信号传导是细胞内重要的生物过程,它们负责将物质和信息在细胞中传递,从而调控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配合。
本文将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细胞信号传导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细胞内物质运输细胞内物质运输是指细胞内各种物质通过细胞器间膜系统的运输网络,在细胞内进行有序的转运和分配。
1. 核糖体合成细胞核内的基因信息需要转录成RNA,并进一步翻译成蛋白质。
这一过程涉及了核糖体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是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关键器官,它由核糖体RNA (rRNA) 和蛋白质组成。
核糖体的合成和组装发生在细胞核内,然后通过核孔运输至细胞质中。
2. 内质网运输内质网是一种由膜系统形成的细胞质器,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和折叠过程。
新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结合蛋白复合物 (SRP) 导入到内质网腔中,随后进行二级结构的形成和修饰。
经过折叠和修饰的蛋白质,通过内质网上的包裹泡泡结构运输到高尔基体。
3. 高尔基体和囊泡运输高尔基体是一种细胞质器,参与了细胞内物质的修饰、分类和分泌。
通过高尔基体和囊泡的运输,细胞内分泌物质被分泌到胞外或者转运到其他细胞器。
通过高尔基体和囊泡运输可以实现细胞内物质的定向运输和细胞内信号的传递。
二、细胞信号传导细胞信号传导是细胞接收外界刺激信号并传递到细胞内部的过程,它是细胞对环境变化和刺激做出生理反应的重要途径。
1. 膜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细胞膜上存在多种受体,包括离子通道、酶联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等,这些受体可以感知外界的多种化学信号和物理刺激。
当外界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受体发生构象变化,进而启动下游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内的生物活性。
2. 细胞核内信号传导一些信号分子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并进一步进入细胞核,直接影响基因的表达。
例如,环境中的激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调节细胞功能。
激素进入细胞核后与激素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与DNA结合并激活或抑制特定的基因转录。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运输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运输](https://img.taocdn.com/s3/m/708cdb10c281e53a5802ffee.png)
与胞吞作用相反的过程,与分泌活动相关
结构性分泌、调节性分泌
结构性分泌途径 (constitutive pathway of secretion) 分泌蛋白合成后立即包装入高尔基复合体的分泌囊泡中,然后 被迅速带到细胞膜处排出。 存在于多数细胞中
调节性分泌途径 (regulated pathway of secretion)
①溶酶体酶在内质网合成并部分糖基化,然后运送到GC
②在GC的顺面扁平囊,溶酶体酶蛋白上部分甘露糖被磷酸 化为M6P ③在GC的反面扁平囊,M6P被膜上受体识别并结合,被 选择性富集,并以出芽方式形成运输小泡
④运输小泡与内体融合形成内溶酶体
⑤M6P与受体分离,受体通过芽生小泡被转运回GC膜 ⑥ M6P脱磷酸根成为甘露糖
自动力蛋白
第四节 细胞内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
一、蛋白质在内质网的加工修饰
内质网膜腔侧面上进行
糖基化(N-连接) 二硫键的修饰
蛋白质的正确折叠
•N-连接寡糖来源:
多萜醇
•寡糖组成:由2 N-乙
酰葡萄糖胺,9 甘露
糖、3 葡萄糖 酶:糖基转移酶 •初步加工:3个葡萄 糖在RER内切除
二、蛋白质在高尔基体的加工修饰
GC扁平囊不同区室进行
N-连接寡糖进一步加工:
高甘露糖型 复合型
高甘露糖型:
GC中再切除3 甘露糖,最后为2 N-乙酰葡萄糖胺
和6 甘露糖
复合型:
GC中切除6 甘露糖,加上3 N-乙酰葡萄糖胺、3 半
乳糖、3 唾液酸、岩藻糖
O-连接寡糖链形成:
全部在高尔基复合体内进行 先连接N -乙酰葡萄糖胺再连接其他糖基
囊泡转运名词解释
![囊泡转运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da1781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1.png)
囊泡转运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囊泡转运是一个重要的细胞运输过程,它在细胞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囊泡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液泡膜的形成、运输和融合,将物质从一个细胞区域转运到另一个细胞区域的过程。
囊泡转运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类型。
内源性囊泡转运是指细胞内部的囊泡在细胞质中运输,将物质从一个细胞器转运到另一个细胞器或细胞膜上。
而外源性囊泡转运是指细胞通过吞噬或内化过程,将外界的物质捕获到囊泡中,然后将其运输到细胞内部进行进一步处理或释放。
囊泡转运在细胞内的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细胞分泌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通过将蛋白质、脂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等物质包裹进囊泡中,实现细胞内物质的有序分布和运输。
例如,内质网通过囊泡转运将蛋白质送往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和修饰,然后再通过囊泡转运将成熟的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上进行外排或细胞外释放。
此外,囊泡转运还参与了细胞外分泌、细胞吞噬、信号传导和神经递质释放等生物学过程。
囊泡转运的研究对于理解细胞的正常功能和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炎症等,都与囊泡转运的异常有关。
因此,深入研究囊泡转运的分子机制和调控途径,有助于揭示细胞生物学的奥秘,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旨在对囊泡转运进行简要解释,介绍囊泡转运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接下来的章节将更详细地探讨囊泡转运的相关内容,包括不同类型的囊泡转运、参与囊泡转运的分子机制以及其在细胞功能和疾病中的作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囊泡转运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囊泡转运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引言:我们将简要介绍囊泡转运的概念,并概述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第二部分,正文: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解释什么是囊泡转运,包括囊泡转运的定义、基本原理以及起作用的机制。
我们将通过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囊泡转运,并探讨其在细胞内和细胞间传递物质的重要性。
细胞内物质的合成和运输以及废物的排出
![细胞内物质的合成和运输以及废物的排出](https://img.taocdn.com/s3/m/f3f369ad767f5acfa0c7cdcc.png)
滑面内质网与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合成几乎所有细 胞生物膜需要的脂质
具体过程如下图片:
蛋白质H:\第生Protein_Synthesis.flv合 成视频
2.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用3H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记亮氨
酸,注
入豚鼠
胰脏腺 泡细胞
3
中
min
17 min
117 min
分泌蛋白的运输 方向? 核内 高 细 糖→ 质 → 尔 → 胞 体网 基 膜
• 常常认为胞质溶胶内不含细胞骨架,是一 些中间代谢有关的酶。
四实验 观察胞质溶胶的流动
细胞是活的,动态的;叶绿体也是活的,动态的
胞质溶胶与物质运输的联系
• 促进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 促进细胞器之间的物质交换 • 保证各种代谢高效有序进行 • 保证细胞器之间物质的定向运输、能量交
换和信息传递
细胞内物质的合成和运输 以及废物的排出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细胞内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等生 物大分子的合成与什么结构有关 以及怎样合成呢?
分泌特 定功能 蛋白质
线粒体供能
三 细胞内的膜泡定向运输
蛋白质的运输途径
细胞表面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溶酶体
核糖体
分泌颗粒
线粒体
胞质溶胶 细胞核
过氧化氢酶体
胞质溶胶与物质运输
• 用差速离心分离细胞匀浆物组分,先后 除去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 和细胞质膜等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后,存留 在上清液中的主要是细胞质基质成分。生 物化学家称之为胞质溶胶。
细胞的物质运输
![细胞的物质运输](https://img.taocdn.com/s3/m/ded7809ea300a6c30d229f47.png)
Voltage gated K+ channel
K+电位门有四个亚单位,每个 亚基有6个跨膜α螺旋(S1-S6) , N和C端均位于胞质面。连接 S5-S6段的发夹样β折叠 (P区 或H5区),构成通道内衬,大 小允许K+通过。目前认为S4 段是电压感受器
K+ channel
4th subunit not shown
Mammalian MDR1 protein
ABC 转 运 器 与 病 原 体 对 药 物 的 抗 性 有 关 。 MDR (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真核细 胞ABC转运器,是多药抗性蛋白,约40%患者的癌细胞内 该基因过度表达。
五、协同运输(cotransport)
人工膜对各类物质的通透率:
1.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 2.小分子比大分子易透过; 3.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 4.极性不带电荷的小分子可透过人工脂双层; 5.人工膜对带电荷的物质,如离子是高度不通透的。
动物细胞
低渗溶液
等渗溶液
高渗溶液 植物细胞
肿胀
松弛
质壁分离
Diffusion Vs Osmosis
去被
融 合 胞内体
融 合
初级溶酶体
胆固醇分子
LDL颗粒
磷酯分子 胆固醇酯分子 蛋白质分子的表面突起
LDL颗粒
LDL受体
聚集
有被小窝 内吞作用
有被小囊 去被
小囊 (胞内体)
融合
受体与 LDL颗粒
分离
质膜 次级溶酶体
融合
游离胆固醇
包含受体的小 囊与包含LDL 的小囊分开
初级溶酶体
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da57b984da38376baf1fae85.png)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主动运输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 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 式叫做主动运输。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第33节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小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运输
对比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被动运输
项 目 自由扩散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 载体蛋白 是否消耗细 胞内的能量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代表例子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扩散。
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剃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也有逆浓度剃度的运输,称为主动运输
对比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被动运输
项 目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是否需要 载体蛋白
不需要
需要
是否消耗细 不消耗 胞内的能量
不消耗
代表例子
氧气、水、二
氧化碳、甘油、 葡萄糖通过 乙醇、苯等通 红细胞膜
过胞膜
需要
需要消耗
葡萄糖、氨基酸 通过小肠上皮细 胞膜;离子通过 细胞膜等
丽藻细 胞液所含的 离子浓度远 远高于丽藻 所生长的池 水,为什么 丽藻还能从 周围环境吸 收离子呢?
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为什么?
不需要。因为二者都是顺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的。 2.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异同?
相同: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
不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自由扩散不需要。
2、海带细胞中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碘的浓度高很多倍, 但仍然能吸收碘,原因是 ( )
A海带细胞能够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碘
细胞内物质运输机制解析
![细胞内物质运输机制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85a0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f.png)
细胞内物质运输机制解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命体的基本单位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而细胞内则存在着大量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代谢产物、蛋白质、核酸等等。
这些物质需要在细胞内进行运输,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生存。
细胞内物质运输机制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对这一机制进行解析。
细胞内物质运输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是指细胞通过能量消耗来推动物质的运输,而被动运输则是依靠物质自身的性质,如浓度差异等推动物质运输。
主动运输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中最为典型的方式是使用蛋白质上的转运体(transporter),这些转运体有选择性地结合细胞膜蛋白,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移到高浓度区域。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能量消耗,通常是通过细胞内的二磷酸腺苷(ATP)分子的水解而产生的能量来推动。
除了转运体,细胞内的主动运输还包括囊泡运输和基因调控等方式。
囊泡运输是通过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物质的运输。
细胞质中的物质首先被封装在一个囊泡中,然后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物质释放到细胞外或其他细胞器中。
囊泡运输在细胞内物质的分泌、内吞和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种主动运输的方式是基因调控。
细胞内的DNA分子包含了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被转录为RNA,再通过翻译过程合成为蛋白质。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核糖体和RNA聚合酶等细胞器的参与,它们协同工作,使得物质能够根据细胞的需要进行合成、分解和调控。
被动运输是另一种细胞内物质运输机制。
被动运输主要包括扩散和渗透压的作用。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层构成的,磷脂双层中的脂质分子具有亲水性头部和亲油性尾部。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细胞膜具有半透性,可以选择性地允许某些物质通过。
通过扩散和渗透压的作用,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逐渐平衡其浓度差,从而实现被动运输。
扩散是指物质在无需细胞消耗能量的情况下,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地移动的过程。
扩散是靠分子的运动能够使得细胞膜上的通道打开,使物质自由地通过细胞膜,直到达到浓度平衡。
细胞骨架和细胞内运输机制
![细胞骨架和细胞内运输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7f851e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c.png)
药物筛选:利用细胞骨架和细胞内运输机制,筛选具有潜在疗效的药物分子。
疾病诊断与治疗:通过研究细胞骨架和细胞内运输机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生物医学工程:利用细胞骨架和细胞内运输机制,开发新型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装置,如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等。
胶原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的构成,对维持细胞形态和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肌动蛋白:参与细胞运动和分裂,对细胞形态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骨架的功能
参与物质运输
支撑细胞器
参与细胞运动
维持细胞形态
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
细胞骨架是维持细胞形态、提供细胞运动和分裂所必需的结构框架。
细胞骨架通过与多种蛋白质和酶的相互作用,参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调控。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细胞骨架的改变与这些疾病的病理过程有关。
细胞内运输机制
02
胞吞和胞吐作用
蛋白质的分选和转运
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选: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折叠状态,将蛋白质分选到不同的细胞器或细胞部位。
蛋白质的转运方式:通过不同的转运蛋白或囊泡转运,将蛋白质从一处转运到另一处。
细胞内运输与疾病发生
细胞内运输机制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任何异常都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01
02
细胞骨架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细胞内运输障碍可导致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积累或缺乏,从而引发疾病。
03
04
针对细胞内运输机制的研究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添加标题
揭示细胞骨架和细胞内运输机制有助于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
细胞核
蛋 白 质 的 合 成
mRNA
细胞质
mRNA 核孔
核糖体
蛋白质
二 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
• 2、脂滑面内质网能合成几乎所有细胞生物膜需 要的脂质,即磷脂、胆固醇和糖脂。 (2)粗面内质网:加工合成分泌蛋白。
第3 节
物质在细胞内的转运
问题
核糖体正在合成蛋白质
二 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
• 1、蛋白质的合成
多个核糖体可与mRNA连接起来,犹如 一串念珠,这种链珠状的复合体称为多聚 核糖体,行使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二 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
• 1、蛋白质的合成
(3)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用来构建细 胞自身; (4)附着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 加工后,按照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 胞膜的方向运输到细胞外。 附着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抗体,蛋白 类激素,某些酶等。
1、核糖体
①存在部位:普遍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 胞内。有些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 离在细胞质中。 ②分类
A.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的膜表面;
B.游离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中。 ③特点:非膜性细胞器 ④功能: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1、核糖体
⑤形状:呈椭球 形的粒状小体。 ⑥组成:由大 小两个亚基组 成,其化学组 成是RNA和蛋 白质。
2.附着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
在内质网腔进行初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和修 饰,经过分选后运输到细胞的各个部位: (1)运输到溶酶体,参与溶酶体的形成; (2)形成分泌颗粒,经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 (3)直接运送到细胞膜和细胞外。
三 细胞内的膜泡定向运输
四 胞质溶胶与物质运输
1、胞质溶胶: 又称为细胞质基 质,是包围在细 胞器外面的半流 体物质。 2、细胞质分为 胞质溶胶和游离 在其中的细胞器。
二 高尔基体在物质转运中的作用 • (二)细胞的分泌活动
高尔基体的功能:
(1)加工、浓缩和运输蛋白质,犹如一座“加工 厂”;
(2)合成糖类物质; (3)参与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形成; (4)糖类在高尔基体中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
三 细胞内的膜泡定向运输
1.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
释放到胞质溶胶中,随后运输到细胞核、线粒体 等细胞器。
核糖体示意图
2、内质网
①存在部位:绝大多数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内。 ②特点:由一层单位膜组成。 ③形状: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相互连接形 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
④分类:
2、内质网
A.滑面内质网:呈网状分布的小管,其上没有 附着有核糖体。 B.粗面内质网:常分布在细胞核周围,其上附 着大量的核糖体,呈同心圆排列。
阅读与分 析:分析 以下实验 过程,思 考分泌蛋 白合成之 后,是按 照哪个方 向运输的。
细胞分泌过程示意图1
细 胞 分 泌 过 程 示 意 图 2
二 高尔基体在物质转运中的作用 • (二)细胞的分泌活动
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 能够收集和排出内质网所合成的物质。
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到细胞外经过的结构:
核糖体 内质网(加工) 囊泡 囊泡 细胞膜
高尔基体(加工、分泌) 细胞外
二 高尔基体在物质转运中的作用 • (二)细胞的分泌活动
与分泌蛋白的形成、加工和运输有关的 细胞器有:
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内质网—初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 蛋白质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并 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小泡 线粒体—加工、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能量的来源
问题探讨
• 人体只能吸收一些简单的有机 物,而我们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却 是蛋白质、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细 胞内的哪种结构能担此重任呢?生 物大分子在细胞内又是怎样合成的 呢?
一 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构
• 科技探索
1.1953年,罗宾逊和布朗用电镜首先在 植物细胞中发现了一种颗粒; 2.1955年,帕拉德在动物细胞中也看到 了类似的颗粒,这种颗粒曾一度被称为 帕拉德颗粒; 3.1958年,罗伯茨建议命名为核糖核蛋 白体,简称核糖体;
⑤作用:
2、内质网
A.细胞中的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 B.内质网膜上附着很多种酶,为细胞内各种代 谢过程高效率地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2、内质网
二 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
• 1、蛋白质的合成
(1)合成场所:核糖体 (2)合成过程:小亚基先与mRNA结合,大 亚基再结合上去,两个亚基之间有一“隧 道”,使mRNA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 核糖体被人们比喻为细胞内生产蛋白质 的“装配机器”。
• 细胞中的蛋白质和脂质是在核糖体、 内质网等处合成的,而细胞的其他 部位也需要这些物质。那么,这些 物质是如何运输到各个部位去的?
一 内质网运输合成的物质
• 1.粗面内质网:分泌蛋白的合成和 运输。 • 2.滑面内质网:脂肪、磷脂、胆固 醇、糖原的合成和运输。 • 3.运输方式:内质网腔膨大、出芽 形成膜泡,包裹着合成的物质转移 到高尔基体。
二 高尔基体在物质转运中的作用 • 科技探索
1.1898年,意大利医生高尔基,发现了 高尔基体。
2. 20世纪50年代,将高尔基体称为高 尔基复合体。
二 高尔基体在物质转运中的作用 • (一)高尔基体的结构
观察:观察 高尔基体的 结构模型, 结合图理解 高尔基体的 结构特点。
二 高尔基体在物质转运中的作用 • (一)高尔基体的结构
四 胞质溶胶与物质运输
3、胞质溶胶的 功能:与维持 细胞的极性、 形态、调节膜 蛋白的分布和 运动,以及物 质运输都有密 切关系。
四 胞质溶胶与物质运输 实验:观察胞质溶胶的流动
活动目标:
1.说明胞质溶胶的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2.使用高倍镜观察胞质溶胶的流动。
实验原理:
活细胞中的胞质溶胶是不断流动着的。观察 植物细胞内胞质溶胶的流动,可用胞质溶胶 中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1.结构:位于细胞核附近,由单层膜围成的 扁平囊和大泡、小泡三种结构组成。 2.扁平囊群的凹面向着细 胞膜,分布有大泡,称为 成熟面。 3.扁平囊群的凸面向着细 胞核,分布有小泡,称为 形成面。 小泡又称为运输泡,其中 分泌活动旺盛的细胞,高尔基体比较发达。 含有分泌蛋白。
二 高尔基体在物质转运中的作用 • (二)细胞的分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