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分析方法在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S-T分析方法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教学分析方法,本文通过介绍S-T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并且对11个不同专业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以便于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展开理性、深入的反思与研究,进一步推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S-T分析方法教学评价

自2009年人保部启动第一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我院作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牵头校,在全院4个专业的中级、高级、技师层级逐步展开了一体化教学试点工作。由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从课程开发到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对于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方面,我们采用了S-T分析方法这种评价工具。主要目的在于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现场教学实施效果,同时,希望通过建立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各种评价工具,总结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S-T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法

S-T分析方法即Student-Teacher分析法,主要用于对教学过程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和评价,判断课堂教学性格,获取具有共识的、客观的信息(付德荣,章慧敏,2001)。S-T分析方法中的行为类别仅有教师T和学生S两类,能大大减少对教学活动进行分类记述的模糊性,提高客观性和可靠性,有利于教师使用这一方法逐步把握和完善教学,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主要步骤如下:

(一)数据采样

S-T分析法的数据收集方法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实际观察和观看课堂教学过程录像资料,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案例进行采样,并根据样本点的行为类别,以相应的符号S或T记录,构成S-T数据,可以以Excel 为辅助工具。

把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分为学生行为(以S表示)和教师行为(以T表示)两类。

(1)T行为主要包括:教师的讲话行为;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行为。具体表现为:解说、示范、板书、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提示、提问、点名,以及评价和反馈。

(2)S行为是T行为以外的所有行为。主要是指:学生的发言、思考与计算、做笔记、做实验、技能操作、完成作业,以及沉默。

采样时间间隔根据教学过程的长短,自行设定,一般45分钟的时间间隔设定为30秒,20-30分钟以10秒为时间间隔。

(二)进行S-T分析

我们采用了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发的S-T分析软件。经过S—T分析方法软件对采样数据处理,可以区分讲授型、练习型、对话型和混合型四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各类型教学模式的判定由软件生成。

二、教学案例分析

(一)实施概况

我们分析了六个专业11位教师的教学案例。其中,数控专业3个,汽修专业3个,机电专业2个,环保专业1个,计算机专业1个,数学1个。

从教学现场观察看11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贯穿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更多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从设计、内容、形式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上都渗透了对一体化教学的理解。

我们对11名不同专业教师的教学录像采用S-T分析方法进行了教学模式分析,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现场教学的S-T分析结果

S-T分析方法能够依据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数据区分讲授型、练习型、对话型和混合型四种教学模式。T占有率表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时间占有率,S占有率表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时间占有率,转换率(Ch值)表示教师与学生之间活动的交换频率,转换率(Ch值)高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高。

从S-T分析的结果来看,11个教学案例中,91%的学生行为占有率都大于或等于45%,学生行为占有率最高达到75%,只有四个案例的Ch值高于0.2,Ch值最高达到0.43,最低只有0.08,说明教师已经初步具备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理念,且在实际操作中基本摆脱了单纯的讲授型模式的影响,但未形成真正的让学生“行动”起来的教学,师生互动效果不明显,教师个体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具体案例分析

1、数控专业教学案例分析

(1)通过对李永涌老师《手电筒的制作―方案的完善》教学进行S-T分析,教师行为占有率为38%,学生行为占有率为63%,师生行为转换率为8%,属于混合型教学模式。从S-T曲线图(图1)和Rt-Ch图(图2)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结论:①S-T曲线中有2个比较明显的学生活动时间(2条纵向线段),这2次学生活动分别是某一组的学生的方案展示和小组间方案的展示,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留出了较多的活动空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该课堂中学生行为占有率高达63%,反映出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其在教学设计中试图建立的以学生为学习活动主体的设计思想。②在学生行为占有率高达63%的同时,这堂课的师生行为转换率仅为8%,说明师生之间的活动转换率比较少,特别是在学生开展2次小组活动学习时,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较少。

图1 S-T曲线图图2 Rt-Ch图

(2)通过对王木江老师的《圆弧手柄编程与加工》一课进行S-T分析,教师行为占有率为30%,学生行为占有率为70%,师生行为转换率为10%,属于练习型教学模式。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学生主体参与自学,讨论等活动,但实际教学属于练习型教学模式,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模式,而且在学生行为占有率高达70%的同时,师生行为转换率仅为10%,说明师生的互动质量不高,教师在学生小组活动时给予的指导比较少。

图3 S-T曲线图图4 Rt-Ch图

(3)通过对李兵老师的《刀盘定位控制子系统的动作过程分析》进行S-T分析,教师行为占有率为41%,学生行为占有率为59%,师生行为转换率为20%,属于混合型教学模式。在S-T曲线图中,有1处比较明显的学生活动(1条纵向线段),是教师安排的小组学习活动。有1处比较明显的教师活动(1条横向线段),是教师对学生

学习活动的总结,在整堂课中,虽然在程度上还未达到“对话型”模式的师生互动率,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交流十分和谐,教师能很好的进行现场控制。若教师在学生小组活动中互相讨论时给予更多的引导,那么整节课将更完善。

图5 S-T曲线图图6 Rt-Ch图

2、汽车专业教学案例分析

(1)通过对陈计划老师《发动机冒蓝烟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机械磨损的判断》一课的S-T分析,教师行为占有率为48%,学生行为占有率为52%,师生行为转换率为12%,属于混合型教学模式。从S-T曲线中可以看出,整堂课有4次集中的学生活动时间和3次集中的教师活动时间。教师与学生活动比较分离,互动较少。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更加具体明确,通过分解细化后,更加突出重点。

图7 S-T曲线图图8 Rt-Ch图

(2)通过对李景芝老师《伊兰特发动机回火(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的S -T分析,教师行为占有率为25%,学生行为占有率为75%,师生行为转换率为18%,属于练习型教学模式。这堂课的特色是角色扮演法,提供给学生演示的空间,来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