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完整版)

中医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完整版)(一)辨证分型治疗1.肝肾阴虚证:主症:腰膝酸软,虚热往来,头晕耳聋,口燥舌干,舌红苔少等,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补益肾阴,强身壮骨。
方药:左归丸加减(《景岳全书·新方八阵》)。
熟地黄、炒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制菟丝子、鹿角胶(炒珠)、龟版胶(炒珠)、川牛膝(酒蒸)。
上药共为粉末,炼蜜为丸,每丸梧桐子大小,每服百余丸,开水或淡盐水服下。
加减:真阴失守,虚火上炎者,可去枸杞子、鹿角胶,加女贞子、麦冬;火燥肺金,干枯多痰者,加百合;夜热骨蒸,加地骨皮;小便混浊不利加茯苓;气虚者加人参;血虚微滞加当归;腰膝酸疼加杜仲(盐水炒);阴平无火而肾气不充者,去龟版胶,加补骨脂、莲子肉(去心)、胡桃肉;如腰痛症状骤发,可先服左归饮(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茯苓、炙甘草,水煎服);症状缓解后,以左归九巩固疗效。
2.肾阳衰微证:主症:在肾阴亏虚的诸症基础上,兼见气怯补衰,腹痛腰酸,肢冷畏寒,舌淡,脉沉细等证。
治法:温补肾阳,强壮筋骨。
方药:右归丸(《景岳全书·新方八阵》)。
熟地黄、炒山药、枸杞子(微炒)、鹿角胶(炒珠)、制菟丝子、杜仲(姜汁炒)、山茱萸(微炒)、当归(便溏勿用)、肉桂、制附子。
上药共为细末,先将熟地黄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2~3丸,淡盐汤送下。
加减:阳衰气虚加人参;阳虚便溏,加补骨脂(酒炒);五更肾泄加五味子、煨肉豆蔻;胃寒腹痛加干姜(炒黄)、炒吴茱萸;腰膝酸痛加胡桃肉;阴虚阳痿加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
3.血虚水盛证:主症:腰痛背酸,四肢关节痛或关节肿胀,乏力心悸,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养血利水。
方药: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
当归、川芎、白芍、苍术、泽泻、茯苓。
加减:阳虚寒盛者加桂枝、干姜、淫羊藿等;乏力,口干者加天花粉、生龙骨、生牡蛎;湿重者加防己、羌活、独活。
4.气虚血瘀证:主症:身倦自汗,少气懒言,头晕目眩,腰背酸疼,或胸肋四肢关节刺痛,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细玄。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龙源期刊网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作者:沈家维来源:《祝您健康》1995年第10期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综合进行。
例如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日光照射疗法。
药物治疗,包括西药和中药,是治疗的一个方面,有利于改善症状,减缓病程进展。
一、激素治疗。
雌性激素有减少骨质吸收,延缓钙从骨中排出的作用。
但是也要警惕,长期使用雌激素有潜在的女性性器官致癌作用。
绝经5年以上的女性,使用雌激素后效果不佳时,尤要慎重。
常用的长效雌激素有尼而雌醇片,每月1次,每次2.5~5毫克。
降钙素,主要是抑制破骨细胞作用,延缓钙从骨骼中析出。
现在临床中较常用的有益钙宁,每次注射10单位,每周2次。
每个疗程4周。
无不适反应者可连用3个疗程。
另外有鲑降钙素(密钙息),价格昂贵,难以临床推广。
二、维生素D。
近年研究表明,活性维生素D3可促进钙吸收,促进肾回收尿钙,促进骨质钙化。
螺钙旋,即是此类药,每天服2次。
每次2片,为5毫克,以后可每天1次,每次2片。
不过,人体所需活性维生素D3一半是由皮肤经过紫外线作用而合成的,所以,老人每天在阳光下活动45分钟以上,即可达到要求。
三、钙制剂。
老人因吸钙能力减退、排钙作用增加,所以每天钙的需要量增加。
一般以每天1克左右为佳。
老的钙制剂如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碳酸钙,因含钙量低,服用量大,吸收效果不确实,现有淘汰趋势。
新型活性钙制剂有钙天力、活性钙粉剂、钙而奇D。
上述新型活性钙酸性度高,对胃有刺激,应在饭后服,多饮水。
四、中医中药。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属肾精不足,髓液不充。
又分为肾阴症和肾阳症。
肾阴症表现为心烦口舌燥干,宜壮水降火而用左归丸、补阴丸、人参再造丸等。
肾阳症者畏寒肢冷、舌淡胖、脉沉细,宜壮元益气补阳,可用钟乳丸、健步虎潜丸等。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骼质量减少和骨骼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容易导致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已经逐渐增加。
那么,骨质疏松症该如何治疗呢?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抗再吸收药物,可以抑制骨骼的破骨细胞的活动,减少骨质的流失。
常见的抗再吸收药物有双磷酸盐类药物和雌激素类药物;另一类是促成骨药物,可以刺激新骨形成,补充骨质的缺失。
这里,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类药物的治疗原则以及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和禁忌症。
一、抗再吸收药物1.双磷酸盐类药物双磷酸盐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药物之一,能够抑制骨骼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骼的流失。
常见的双磷酸盐类药物有阿仑膦酸、伊那帕米韦等。
这些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遵守治疗原则,不超过使用期限,以防止药物滥用,导致副作用和耐药性。
2.雌激素类药物雌激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降低骨骼的流失。
但是,由于雌激素具有增加乳腺癌、子宫癌、血凝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雌激素治疗只适用于经过敏感度检查后尚未进入更年期、子宫切除或接受雌激素-孕激素替代疗法的妇女。
二、促成骨药物1.钙拮抗剂钙拮抗剂能够减缓骨质流失,但是,目前的研究数据并不支持钙拮抗剂的长期使用对骨质的保护作用。
因此,其应用也有所限制。
2.骨形态发生蛋白质骨形成转录因子(BMP)是一类能够促进骨形成的蛋白质,骨形态生成蛋白质(BMP)类药物能有效促进新骨组织的生长和修复。
目前,已经有一些BMP类药物上市,例如无细胞骨基质(ACBM)和着骨缩合素(OP-1)等,但是,这些药物的可能副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一种给药方式较为特殊的促成骨药物。
生长激素能够增加血中的IGF-1,这是一个有助于骨生长和骨钙沉积的物质。
目前,生长激素已经用于治疗小儿垂体矮小症和尿毒症等疾病。
但是,由于生长激素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及用药指导

②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般指老年人70岁后发 生的OP;
③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
05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一)疼痛 (二)身长缩短和驼背 (三)骨折 (四)呼吸功能下降
06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一、促进骨矿化剂
常用治疗药物
07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常用治疗药物
二、骨吸收抑制剂 双膦酸盐
作用机制: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 代表药物:阿仑膦酸 用法用量:口服, 预防剂量为5mg/d或35mg/w,治疗剂量为 l0mg/d或70mg/w。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 作用机制: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至妇女绝经前水
14
用药指导
3.双膦酸盐 (5)严重肾功能不全者(Ccr<35ml/min)禁用。高浓度快速注人时,在血液中可能与
钙整合形成复合物导致肾衰竭。缓慢注射2~4h,可有效避免上述不良反应出现。 (6)不宜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应用。与抗酸药、铁剂或含二价金属离子的药物合
用,会降低本药的生物利用度。 (7)用药几年后可能引起骨骼、关节或肌肉疼痛、下颌骨坏死、枕骨炎等,要给予
09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三、骨形成刺激剂
常用治疗药物
甲状旁腺素
作用机制:具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间断使用能够有效地治 疗绝经后严重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 折发生的危险。 代表药物:特立帕肽。 用法用量: 皮下注射,一般剂量是20μg/d。
10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联合用药方案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17
患者健康教育
改善生活方式 预防跌倒外伤 定期查骨密度 合理规律服药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方法

保持独立生活能力:通过康复治疗, 保持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对 家庭和社会的依赖。
康复治疗的方法
运动疗法: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
物理疗法:使用物理手段如热敷、冷敷、电刺激等来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营养疗法:通过调整饮食来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以促进骨骼健 康 心理疗法:通过心理辅导和放松训练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康 复效果
降钙素:可能导致面部潮 红、恶心、呕吐等
维生素D:可能导致高钙 血症、肾结石等
活性维生素D:可能导致 高钙血症、肾结石等
甲状旁腺激素:可能导致 高钙血症、肾结石等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根 据病情和患者 身体状况选择
合适的药物
剂量调整:根 据患者病情和 药物反应调整
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药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 避免不良反应
长期用药:骨 质疏松症需要 长期用药,不 能随意停药或
换药
3 康复方法
康复治疗的目的
恢复骨骼健康:通过药物治疗和康 复方法,恢复骨骼健康,防止骨质 疏松症的进一步发展。
预防骨折:通过康复治疗,提高骨 骼强度,降低骨折风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康复治疗,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和行 动不便等问题。
药物治疗与康复方法的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 药物,按照医生的指示
服用
康复方法:选择合适的 康复方法,如运动、饮
食、心理调整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了 解药物的副作用,及时
向医生反馈
注意康复方法的安全 性:选择安全的康复 方法,避免造成二次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超全总结骨质疏松症(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
为促进抗骨质疏松的合理使用,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等制订和发布了《骨质疏松症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一、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分类骨组织是一个代谢非常旺盛的组织。
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份,但骨质疏松(OP)的发生并不都是因为单纯缺钙,主要是由于骨质流失速度超过骨质形成速度。
二、抗骨质疏松药物的选择对低中度骨折风险者,首选口服药物如阿仑膦酸钠治疗。
对口服不能耐受、依从性欠佳及高骨折风险者,如多发椎体骨折或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骨密度水平极低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注射剂如唑来膦酸、特立帕肽治疗。
对于仅存在椎体骨折高风险,而髋部和非椎体骨折风险不高的患者,可考虑选用雌激素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如雷洛昔芬治疗。
新发骨折伴疼痛的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降钙素治疗。
降钙素类药物的突出特点是能明显缓解骨痛,对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引起的骨痛有效。
三、抗骨质疏松药的联合用药不建议联合应用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
钙剂及维生素D作为基础治疗药物,可以与抑制骨吸收药或促进骨形成药联合使用。
四、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疗程个体化。
所有治疗应至少持续1年。
建议静脉双膦酸盐治疗3年,口服双膦酸盐治疗5年,疗程结束后对骨折风险进行评估,如为低风险,可考虑实施药物假期;如骨折风险仍高,可以继续使用双膦酸盐或换用其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特立帕肽疗程为18~24个月。
降钙素连续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
五、常用治疗药物及注意事项1、骨营养补充药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可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
2、抑制骨吸收药1)双膦酸盐类2)降钙素类鉴于鼻喷剂型鲑降钙素具有潜在增加肿瘤风险的可能,鲑降钙素连续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
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代表药物:雷洛昔芬。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不是雌激素,在骨骼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类雌激素的作用,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的风险;而在乳腺和子宫则发挥拮抗雌激素的作用,因而不刺激乳腺和子宫。
骨质疏松症的新型治疗药物介绍

骨质疏松症的新型治疗药物介绍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骨质减少,使得骨头变脆弱易折断。
近年来,科学家们不断努力探索新型治疗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本文将向您介绍几种具有潜力的新型治疗药物。
针对基础机制的药物1. 纳查珠单抗(Denosumab)纳查珠单抗是一种人源性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靶向调节造血细胞减数分化因子(RANKL),来阻止成骨细胞前体发育成为多核成骨巨细胞。
多项临床试验显示,纳查珠单抗可显著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并降低患者出现新的脊椎压缩性骨折及非脊柱多发性骨折的风险。
此外,在与传统治疗药物阿用伦酸(Alendronate)进行对比试验时,纳查珠单抗显示出更佳的疗效和长期耐受性。
2. 芝芬珠单抗(Romosozumab)芝芬珠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通过调节与骨形成有关的细胞信号通路,同时提高骨形成和减少骨吸收。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芝芬珠单抗治疗组的患者在12个月内骨密度显著提高,并降低了新的脊柱压缩性骨折发生率。
然而,在较长时间的随访中发现,使用芝芬珠单抗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这种治疗药物时需谨慎。
针对维持治疗的药物1. 阿德罗内特(Abaloparatide)阿德罗内特是一种孟勒乌素样肽-1类似物,可作为人源儿茶酚胺3受体激动剂,刺激成骨细胞前体向多核成骨细胞分化,从而促进骨形成。
一项临床试验研究表明,阿德罗内特可以显著提高骨密度,并降低非脊柱骨折的风险。
不过,进一步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行更多研究。
2. 四苄氧基呋塞米(Bimagrumab)四苄氧基呋塞米是一种针对肌肉健康的新型治疗药物,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依赖性、脂肪细胞生长因子受体(AMPK)信号通路来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
这对于预防老年人的跌倒和骨折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结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治疗药物被发现,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骨组织的质量和强度下降,容易引起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不断有新的药物研发和进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就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论述。
一、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目前,常用的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雌激素类、双膦酸盐类、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素类。
雌激素类药物主要通过替代体内缺乏的雌激素,减少骨质流失,保护骨骼健康。
双膦酸盐类药物通过抑制骨吸收细胞工作,降低骨骼破坏速度,达到保护骨质的效果。
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通过调节体内雌激素的作用,维持骨骼健康。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素类则可以促进骨骼再生和增加骨密度。
这些药物在不同的患者群体中有不同的治疗效果,需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二、新药物治疗进展除了常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外,近年来科研人员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治疗药物。
以下是几种有前景的新药物治疗:1. 骨吸收抑制剂——洛汀新洛汀新是一种新型的骨吸收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骨吸收细胞的活性,减少骨质破坏。
与传统的双膦酸盐类药物相比,洛汀新的抑制效果更强,副作用更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研究表明,洛汀新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骨折风险。
2. 雌激素类药物——培美曲塞尔培美曲塞尔是一种目前已经上市的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通过模拟雌激素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减少骨质流失。
与传统的雌激素类药物相比,培美曲塞尔的副作用更小,更安全有效,对于一些不能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3. 维生素D类药物——阿拉骨化醇阿拉骨化醇是一种新型的维生素D类药物,通过调节体内钙磷代谢,提高骨骼钙化和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与传统的维生素D类药物相比,阿拉骨化醇对钙磷代谢的调节更精准,疗效更好。
此外,研究还发现阿拉骨化醇还具有抗肿瘤、抗炎症等多种作用,对于某些特定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及药物治疗

3.每日一次一片—服用安全方便。
三、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策略
3.4 OP防治药物基础药物钙剂—Vit D
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
维生素D
1α (OH)D3 1,25(OH)2D3
三、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策略 3.4 OP防治药物基础药物钙剂—Vit D
2000 年国家人口普查
总人口 12.69 亿
60岁以上 1.32 亿
一、认识骨质疏松症
7.骨质疏松主要危险因素
生活饮食因素
低钙及高蛋白摄入 酒精中毒 肝病 吸烟、咖啡因等
活动减少/ 不良生活习惯
内分泌因素
雌激素缺乏(绝经) 雄激素减少 降钙素缺乏
年龄老化
消化系统等 功能的减退
骨质疏松
药物
激素皮质醇
提倡清淡低盐饮食
合理膳食,摄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二、骨质疏松的预防策略
2.2基础措施坚持锻炼
适量规则运动 ,尤其是负重 运动,可以增 加骨峰值和减 少及延缓骨量 丢失。
二、骨质疏松的预防策略 2.3基础措施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少饮酒
含咖啡因 饮料
影响肠道对脂肪、 维生素D和钙剂的吸收 纠正不良习抑惯制骨形成
Photo courtesy of the 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一、认识骨质疏松症
3.骨质疏松的影响与危害
3.2骨质疏松常见骨折
椎体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髋部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
38%
19%
19%
一、认识骨质疏松症
3.骨质疏松的影响与危害
3.3骨折后死亡危险增加
任何有症状的骨折
2022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全文)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全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出现多孔性,单位体积的骨骼质量减少,从而增加骨折风险的疾病。
减缓或停止骨质流失,预防骨折是骨质疏松治疗的目标。
通常医生会建议患者补充适当营养、改善生活方式、运动等,以预防骨折;必要时,可进行药物治疗。
本文总结了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以飨读者。
1双瞬酸盐双膝酸盐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
目前FDA已经批准了多种双瞬酸盐类药物,用于骨密度和强度维持,以及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包括阿仑瞬酸钠、嘤来瞬酸、利塞瞬酸钠、伊班瞬酸钠、依替瞬酸二钠和氯瞬酸二钠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缓骨质流失,从而降低骨折几率。
2降钙素降钙素是一种钙调节激素,其主要由甲状腺激素制成,可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减少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
目前已批准其用于绝经后妇女(不能服用或不耐受其他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骨质疏松症治疗。
3雌激素激动剂/拮抗剂雌激素激动剂/拮抗剂也被称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或组织选择性雌激素复合物(TSEC)z可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
雷洛昔芬是常用的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此类药品能够在骨骼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类雌激素的作用,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风险但不适用于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
4激素治疗目前,已批准雌激素或雌激素联合孕激素用于预防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
鉴于激素治疗具有潜在的副作用,研究人员建议女性在其他药物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以最低剂量、最短时间使用激素治疗。
更为重要的是,在使用前要仔细评估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和获益。
5PTH和PTHrP类似物甲状旁腺激素(PTH)可增加骨量,适用于绝经后女性和骨折高危的骨质疏松男性。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THrP)类似物也是甲状旁腺激素的一种形式,其为注射制剂,通常用于有骨折史的绝经后妇女。
6RANKL抑制剂。
RANKL抑制剂能够抑制RANKL与其受体的结合,减少破骨细胞形成、功能和存活,从而减缓骨质流失,降低骨吸收,增加骨量,改善皮质骨或松质骨强度,以下患者可应用RANKL抑制剂进行治疗:A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或骨折风险高的男性。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本章重点讨论退行性骨质疏松症。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又称原发性I型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又称原发性Ⅱ型骨质疏松症)。
随着人口寿命的不断增长及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作为中老年退行性重要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及其所引起的骨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备受老年学者的关注。
我国约有骨质疏松症患者6000-8000万。
病因病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骨丢失中骨重建(BoneRemodeling)处于负平衡,其机制一方面是由于破骨细胞的吸收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成骨细胞功能的衰减导致骨量减少,这就是骨质疏松的细胞学基础,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近年来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事实。
同增雄激素亦是调节骨代谢重要激素之一。
雄性激素具有促进蛋白合成作用,对骨基质的合成有促进作用。
国内外均有报道中老年人骨矿物质丢失量与血清性激素含量呈负相关。
(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
人体有三种钙调节激素,即降钙素(CT)、甲状旁腺激素(PTH)及1,25(OH)2D3。
CT是由甲状腺“C细胞”所分泌,可降低骨转换,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
PTH使骨代谢活跃,促进骨吸收。
1,25(OH)2D3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老年人肾功能显著下降,肌酐清除率降低,导致血磷升高,继发性使PTH上升,骨吸收增加,骨钙下降。
老年人肾内1α羟化酶活性下降,使1,25(OH)2D3合成减少,肠钙吸收下降,又反馈性PTH分泌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炮总医院内分泌科李全民写在课前的话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疾病。
随着老龄化的进展,其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易发生骨折,危害较大。
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旦患病有必要进行规范化治疗。
本课介绍的重点内容是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通过学习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一、骨质疏松的定义、危害及诊断(一)骨质疏松的定义WHO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NIH认为骨质疏松症是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骨骼疾病。
骨强度主要由骨密度和骨质量来体现。
由于这种疾病随着老龄化的进展,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易发生骨折,所以其危害比较大。
(二)骨质疏松的危害及规范治疗必要性骨质疏松的第一个特点是发病率高,有资料统计60岁以上骨质发生率是女性56%,男性29%;大于65岁的骨质疏松患者,70%的骨折可以归因于骨质疏松。
第二个特点是致残率高, 1/4的人需要家庭护理,长期卧床带来褥疮、肺炎、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等。
第三个特点是死亡率比较高,髋部骨折两年内的死亡率是25%。
所以骨质疏松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危害较大,有必要进行规范化治疗。
(三)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思路骨质疏松临床诊疗的思路是早期要看有无危险因素,有无临床表现,据此进一步对骨质疏松进行诊断,诊断以后制定治疗方案或治疗原则。
同时要进行早期的识别和筛查,然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最后进行治疗。
骨质疏松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预防骨折初次和再次发生。
很多骨质疏松没有症状,有一部分人有疼痛感觉,所以最常见的两个治疗目标第一个是针对疼痛,消除疼痛,第二个是最终目标治疗骨折。
对于低骨密度,没有骨折的病人干预的目的是要预防和减少发生第一次骨折。
如果病人已经发生了一次骨折,治疗目的要预防发生第二次骨折,所以骨质疏松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预防骨折的初次发生和再次发生。
二、抗骨质疏松的规范治疗(一)抗骨质疏松需治疗的人群病人有身高变矮、脊柱变形或脆性骨折史就可能有骨折,必要时可以拍X光片判断有无骨折。
有脆性骨折的话不管骨密度测定结果如何和有无危险因素都需要进行基础治疗加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没有骨折要看骨密度,如果骨密度小于2.5,不管有无危险因素都需要进行基础治疗加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如果骨密度在-1到-2.5是低骨量的人群,要判断有无危险因素,有危险因素需要进行基础治疗加药物治疗,没有危险因素可以进行基础治疗,比如生活方式改变,补钙剂等。
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第一,在生活饮食上低钙或高蛋白摄入、酒精中毒、吸烟、咖啡等。
第二,维生素D缺乏引起钙异常,饮食缺维生素D或缺日晒。
第三,有内分泌性疾病,雄激素减少,降钙素缺乏。
第四,长期服用激素、抗惊厥药物。
第五,活动减少或不良的生活习惯。
由上表可见骨质疏松需要治疗的人群。
有骨折不管骨密度测定结果如何和有无危险因素都需要治疗。
没有骨折的话才根据骨质疏松的数值进行治疗。
(二)骨质疏松的规范治疗骨质疏松的治疗包括三方面:(1)病因治疗;(2)基础治疗;(3)药物治疗。
所谓基础治疗调整生活方式、营养、运动、增加阳光照射,避免嗜烟、酗酒或慎用影响骨代谢药,除此之外补充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如维生素D或钙剂。
所谓药物治疗是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或用其他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改善骨密度,减少骨折发生的几率。
所以骨质疏松是三方面病因治疗、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规范治疗的要点:(1)重视病因的寻找及积极去除病因。
(2)基础治疗是治疗的开端和基础,单纯钙剂不能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需联合抗骨质疏松药;但用抗骨质疏松药需以补足钙剂为前提;钙剂加维生素D能预防长期用激素(<15mg/d)引起的骨质疏松,但不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需联合抗骨质疏松药。
(3)熟练掌握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特点,选择正确的药物。
1. 骨质疏松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补充骨健康剂。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加强营养,运动,增加日光照射,避免嗜烟、酗酒及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还有要防止跌倒。
补充骨健康补充剂是要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
还要注意避免跌倒的危险因素,跌倒的因素包括:(1)年龄;(2)步态或平衡不稳,肌力低下;(3)视力低下,如老年人白内障会增加跌倒的可能;(4)营养不良,过度酒精摄入;(5)某些相关疾病,如关节炎、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感知障碍、周围神经病变;(6)过度用药,如精神类药物、抗高血压药物;(7)穿拖鞋、高跟鞋;(8)家局环境,如灯光低暗,散在的小块地毯,散在的电线或地板湿滑、地面不平,没有把手或防滑垫的浴缸,地面上过多的台阶,跨越宠物等;(9)环境因素包括地湿滑、破碎的地面或台阶有冰、雪等。
减少以上容易跌倒的危险因素,可以减少骨折的发生率。
正常情况下皮肤经过太阳照射在一定温度下可以形成维生素D,维生素D在在肝脏可以经过25-羟化酶的作用形成25 (OH)D3,再在肾脏进一步羟化,形成完全有活性的1,25 (OH)2D3,所以根据病人情况可以选用不同的维生素D3。
正常情况下,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形成维生素D3的前体,然后形成维生素D3,再经过两次羟化而发生作用。
食物或药物里是维生素D3,经过羟化也可以形成活性物质,如果病人肾脏有病,1α-羟化酶不能发生羟化,就要补充1,25 (OH)2D3,才不至于影响药物的疗效。
所以要根据不同人群选用不同的维生素D3。
维生素D3在肝脏经过25-羟化酶形成25 (OH)D3,在肾脏经过1α-羟化酶形成1,25 (OH)2D3。
在临床上对于正常人由于肝肾功能正常,多晒太阳或用普通的维生素D3就可以,成年人每天可以补充200IU,老人可以补充400-800IU。
对于骨质疏松的人群,如果肾功能不良适于用阿尔法骨化醇或罗盖全,如果肝功能不全,适于用罗盖全。
对于绝大多数骨质疏松者的血25(OH)D3正常,提示普通VitD正常,而主要为活性VD不足,因肾合成受损。
在临床上不同的人群可以选用不同的维生素D3,那么活性维生素D的优势是什么?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在肠道的吸收,对皮质骨质疏松如老年性骨质疏松有比较好的效果,可以提高记忆力、改善肌痛、减少跌倒倾向,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骨痛。
需要注意的是用了活性维生素D3以后可以增加血液中钙浓度,需要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
骨营养剂包括钙和维生素D,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补充足量的钙是预防骨折、治疗骨质疏松所必须的。
按照我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成年人每天应该补充800mg元素钙,绝经期后妇女和老年人每天需要补充1000mg元素钙,但一般人的饮食每天有400mg元素钙,所以对成年人还需要再补充400mg。
而维生素D的摄入量是成年人每天200IU,老年人400-800IU。
钙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应该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所以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应当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基础设施是重要的,但是光靠基础设施补充钙和维生素D又是不够的。
关于骨质疏松规范治疗的要点说法错误的是()A. 重视病因的寻找,积极去除病因B. 病因治疗是治疗的开端和基础C. 单纯钙剂不能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需联合抗骨质疏松药D. 熟练掌握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特点,选择正确的药物正确答案:B解析:骨质疏松规范治疗的要点包括:(1)重视病因的寻找及积极去除病因。
(2)基础治疗是治疗的开端和基础,单纯钙剂不能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需联合抗骨质疏松药;但用抗骨质疏松药需以补足钙剂为前提;钙剂加维生素D能预防长期用激素(<15mg/d)引起的骨质疏松,但不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需联合抗骨质疏松药。
(3)熟练掌握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特点,选择正确的药物。
所以B选项错误,应选B。
2.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分两类:一类是骨吸收抑制剂,另一类是骨形成促进剂。
在临床上用的主要是骨吸收抑制剂。
用抗骨吸收的药物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获得骨量和预防骨折。
(1)骨吸收抑制剂①性激素替代治疗A.优势:a.治疗骨质疏松疗效确切;b.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大概可以减少50%,使心血管的风险减少一半;c.缓解潮热症状和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d.缓解阴道萎缩;e.可能预防早老痴呆。
B.劣势:a.长期治疗可能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生率,治疗5 年以上的乳腺癌增加20%;b. 引起子宫内膜增生;c. 引起异常阴道出血;d. 引起偏头痛;e. 增加深静脉血栓和栓塞;f. 认知功能下降。
C. 性激素替代治疗原则:a.明确适应证,即有绝经期症状的骨质疏松妇女,卵巢早衰或卵巢切除者;b. 明确禁忌证: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另外还有血栓病,不明原因阴道出血,活动性肝病,结缔组织病;c. 绝经早期开始,最低有效剂量进行治疗;d. 治疗个体化,疗程、方案、剂量、剂型等都可以个体化;e. 加强安全性监测,尤其是乳腺和子宫。
D.性激素替代治疗药物选择:骨质疏松绝经期前后的女性子宫已经切除的可单纯用雌激素,子宫完整可以用孕激素、雌激素联合用药。
雌激素刺激内膜增生的发生率大概是15%,可以定期加用孕激素来抵消,可以使发生率降低到2%-7%。
②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以选择性的与骨细胞和心脏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抑制骨丢失和保护心脏,同时对乳腺或子宫表现出抗雌激素的作用,可以作为乳腺癌的辅助治疗。
这类药有很多种,第一代有他莫昔芬,第二代有雷洛昔芬,第三代左美洛昔芬等。
第一代主要降低乳腺癌危险,但对子宫内膜仍有刺激作用,发生凝血危险增加;第二代对骨的选择性更强,而对性器官没有太多作用。
A.优势:a.对骨密度有益;b. 降低首次及再次脊椎骨折风险;c. 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d. 不增加子宫出血和子宫内膜癌风险;e. 降低胆固醇7%,低密度脂蛋白11%,不改变高密度脂蛋白。
B.劣势:a.不降低髋部骨折风险;b. 增加静脉血栓危险;c. 少数发生血管舒缩症状,使围绝经期妇女潮热加重。
③降钙素A.优势:a.有效降低椎体骨折危险性;b. 最适于骨质疏松合并明显疼痛者短期镇痛。
B.劣势:a.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作用相对较弱;b. 对非椎体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危险降低无明确证据;c. 出现原发或继发抗药性。
④双磷酸盐A.优势:a.迅速抑制骨转换和提高骨密度;b. 唯一具有10年临床数据;c. 能有效降低全身各部位骨折危险性;d. 具有循证医学的一切证据。
B.劣势:a.胃肠道不良反应;b. 禁用于食道炎,食道和胃溃疡者,体弱不能坐或站立者;c. 罕见下颌骨坏死。
上表显示的是国内外进行的一些研究,放在一起可见不同药物对椎体骨折和非椎体骨折是否有效。
二磷酸盐对椎体骨折有效,对非椎体骨折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