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两课时
《秋天的怀念》课件(第2课时)
问题探究
母亲自身的苦加上儿子脾气的暴躁,母亲却依 然深爱着儿子,在母亲“苦”的背后有一个大大
2 的——“爱”字,因为母亲爱的呼唤,暴躁无常
的我开始转变,在又一年秋天的时候,妹妹推着 “我”去看了北海的菊花,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我”愿意去看菊花了?
个季节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怀念母亲坚韧的性格 ----怀念母亲对儿子的博大无私的爱 ----以勇敢面对人生的决心来告慰母亲 的在天之灵
总结提升
除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史铁生在他很 多的文章里也写到了对母亲的情感,请仔细阅读老 师发给大家的课外补充资料,分析一下史铁生又是 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的?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展示交流
你从史铁生的“好 好儿活”中获得了哪 些思考?
问题探究
文中两次提到“要好好儿活”,结合具体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着哭声说: “咱 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问题探究
1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问题探究
在母亲离开了之后, “我”感受到了母亲的爱, “我” 暴怒无常的脾气开始转变, 母亲苦苦的爱使“我”燃起了 生活的希望, 让“我”开始想要好好的活。
在又一年菊花开了的时候, 妹妹推我去看了北海的菊 花, 我看到了黄色的、白色的、紫红色的话, 我的生活开 始充满了色彩, 以花照应前文, 与前文形成对比, 通过热 烈活泼的景物描写, 反衬失去母亲的悲哀与痛苦, 写出了 菊花蓬勃的生命力, 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 “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第5课《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说课稿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叠韵不尽母爱幽幽——《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接下来,我会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的说课。
一、说教材双线组元的教材基本结构:部编版教材七上第二单元人文主题是亲情之爱。
相关的语文要素是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品或直接或含蓄的表达。
朗读时,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要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品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秋天的怀念》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把生活中的小事串联起来,写出了自己在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细心、耐心、小心地照顾自己,越是细细品味,我们越是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因自己的残疾而忽视母亲病痛的追悔,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由此而重燃的生命勇气与信心。
作者以其凝重的笔触,通过回忆母亲细致入微的照顾,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讴歌了伟大母爱,并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同时也带给人们无限的思考和人生的启示。
二、说学情、学法教法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从内心深处希望表达自己,但缺少有效方法,对文字及隐含文意的理解也有待提高。
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有效阅读,达到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阅读能力是有效学习和适应生活的关键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步骤。
那怎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呢?《秋天的怀念》是作者用凝重的笔触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书写了自己历经生死之后的生命感悟。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文章的母爱主题并不难,但是让学生内心受到震撼,唤起真切的情感体验并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却不容易。
徐世荣先生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入文本,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掰开,朗读是融贯显现。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更能让人感受。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5《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课件
滴滴的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 为题,给母亲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我 母亲
暴怒无常(砸玻璃 摔东西) 知道母亲病的严重 为母亲去世而悔恨 多年后完全明白要坚持活下去 体谅宽容我的暴怒无常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52021/3/5Friday, March 05, 2021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52021/3/52021/3/52021/3/5
谢谢观看
告慰她的在天之灵。
明确:
2.第一次看花,从我坚决拒绝看出我对生活彻底绝 望了。
第二次看花,我勉强答应母亲可以看出我重新燃起 了对生活的一点点希望
第三次看花,我和妹妹一起去可以看出我已经完全 从瘫痪的阴影中走出来,能够重新坚强乐观地面 对生活了。
明确:
5.悄悄地:描写母亲来去时小心谨慎的动作,其中 包含了无限的宽容和忍耐 偷偷的:表现母亲不想打扰我,不想激怒我。耐心 等待我安静下来的的心理和情态。 红红的:含蓄的表明母亲刚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 她比我更痛苦 又无可诉说 去走走:口语化,看似不经意的话语,掩饰不住高 度紧张的期待心情。
。2021年3月5日星期五2021/3/52021/3/52021/3/5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52021/3/5March 5, 2021
《秋天的怀念》二课时
母爱是妈妈为我捧出的香喷喷的热汤面
……
作业: 1、我想,你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 的怀念》,你一定想对你的母亲说点什 么,请你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 写一篇文章。
课堂目标:理解母爱的内涵
1、双腿瘫痪后,‚我‛ 是怎样的状态?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 气变的 。
2 、 面对我的暴怒悲观,母亲是 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 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 看着我。" (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描写了母亲在我暴怒 时的神态和动作,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宽容和 关心。)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 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 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
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有想到她 已经病成那样……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 (语言描写,描写了母亲在痛苦的弥留之际的 语言,心里惦记着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儿?
身患绝症
深受苦楚的母亲
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没有
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没有
有没有大声呼喊我活着什么劲!
——没有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
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我 暴怒无常 浑然不知 同意看花
愧疚 怀念
母亲 耐心抚慰 重病缠身
爱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秋天的和怀念》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秋天的怀念》在授课后,我最大的感触是——“纸短情长”。
文章的篇幅很短,但是史铁生先生对母亲的思念和愧疚之情却跃然纸上,不得不让人感动。
上课后,我觉得像《秋天的怀念》这样的叙事类散文解读,一定要在文字上多下功夫,而且人物对话中独白式语言的描写尤其应该引起授课者的关注,比如:“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他憔悴的脸上显出央求般的神色”、“他高兴地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边,絮絮叨叨的说着”、“他忽然不说了”等等的,俗话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文章中母子之间的对话,就那么几句,值得开发和引申的地方并不多,但是作者在文中的人物对话,却正是因为这些描写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啊!她善良、无私、敏感而又包容,正如文章的第六段写到的,“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一个弥留之际的母亲,满脑子都是“儿女”,又怎能不让人感动呢?上完这篇课文,我觉得我个人又接受了一次人间至亲之情的洗礼,这种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该怎样传递给我的学生呢?我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本文第二、四、五段跟一、三段进行了对比,母亲的无私、忍让和儿子的暴怒无常都讲了出来,在这里我并没有让学生花费时间去讨论,而是用随堂引导的方式,借助生活中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点滴,从生活实际出发,希望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直观的感受这份留存于人间的亲情。
最后用“可怜天下父母心”进行收尾。
课上到这里我觉得情感铺垫已经够了,回过头来开始解读文章标题——“秋天的怀念”。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其中“秋天”、“北海的菊花”、“好好儿活”是文章出现频率最高的三组词语,也是这样的三组词语,营造出了作者心目中那个永远的秋天,那个满是思念和满怀愧疚的秋天。
终于母亲离开了,而“我”也长大了。
这篇课文讲到这里便结束了,难道真的结束了吗?如果现在给义务教育学段的七年级学生将这篇文章,这样结束可能最好不过了,但是作为一篇怀念至亲的文本,留下来的一个残忍的问题,我在这里不得不写出来——那就是,“为感悟亲情,我们究竟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史铁生先生,可能在一瞬间选择了长大,而这一瞬间母亲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呢?我们生活在平凡世界中的凡夫俗子,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感悟亲情呢?亦或许,我们终其一生也不可能领悟这份情感吧!。
第5课《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课堂小结
隐瞒病情悄悄抚慰
双腿瘫痪,暴怒无常 母亲病重,隐瞒病情
《秋天的怀念》
相约看花临终牵挂
母亲央求去北海看花 母亲病危,临终牵挂
北海看花领悟母心
妹妹推“我”去赏花 “我”与妹妹懂母心
伟大的母爱 深切的怀念
作业设计
作业一 文章最后自然段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学习 这种写作手法,试着写一段景物描写以抒发 某种情感。
“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是母爱的集中体现,是“我”走向 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结束全文,与开头相呼应,表 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04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几十年后,回忆起母亲,史铁生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请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拓展延伸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 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 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 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 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走向自己的幸福的 路;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 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我与地坛》
• 母亲是秋天病逝的, • 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 • 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 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
具有象征性; • 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主旨探究
这篇文章是作者为怀念母亲而写的,找找文中哪 些语句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是如何体现的?
主旨探究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摘自史铁生《合欢树》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摘要:1.课程概述2.秋天的特点3.秋天的怀念4.课程目标5.教学内容6.教学方法7.课程总结正文:一、课程概述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秋天的特点,学会怀念过去,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秋天的内涵,学会如何在秋天的氛围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秋天的特点1.秋天的气候:凉爽、干燥,白天与夜晚的温差较大。
2.秋天的景色:树叶由绿转黄,金桂飘香,果实累累。
3.秋天的生物:动物开始储备过冬的食物,候鸟南飞。
三、秋天的怀念1.怀念亲人:秋天是思念亲人的季节,怀念那些逝去的亲人,感受他们曾经的关爱。
2.怀念过去: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学会从中汲取力量,珍惜当下。
3.怀念故乡:对于远离故乡的人来说,秋天更容易唤起对故乡的思念。
四、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氛围。
2.学会怀念过去,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讲解秋天的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秋天的气候变化。
2.分享秋天的景色和生物特点,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
3.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对秋天的怀念。
六、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讨论、阅读、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课程总结在本次课程中,我们了解了秋天的特点,学会了如何怀念过去,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体味本文深沉含蓄的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1.继续体味本文深沉含蓄的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分析,感受到了史铁生母亲深沉的母爱。
文章中,面对绝望痛苦的儿子,母亲强忍着眼泪说娘儿俩要“好好儿活”。
在文末“我”说和妹妹“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连接新知。
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1.探究问题母亲说“咱娘儿俩”“好好儿活”。
面对生活困境,她是如何“好好儿活”的?2.探究过程(1)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当时生活中的困境。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母亲是如何应对这些困境的。
3.成果展示(1)面对儿子的重大变故,她没有被现实击倒,而是一直照顾儿子,想要儿子“好好儿活”;(2)面对瘫痪后暴怒、绝望、消极的儿子,她没有弃之不顾,而是处处为“我”着想,体贴“我”敏感的情绪,照顾“我”,想要开导我。
(3)面对自己身体病痛的折磨,她选择默默承受,不让孩子们担心,并仍然希望带瘫痪的儿子去北海看花。
在危重之际仍然挂念着两个孩子。
教师点拨:上节课我们说到,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看花,是出于深沉的母爱。
请同学们深入思考,“看花”对于病重的母亲意味着什么?“看花”中有母亲怎样的期待?明确:看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包含着母亲对“我”振作起来的期待。
4.探究小结从母亲的生活环境来看,母亲是不幸的——儿子瘫痪一蹶不振、女儿未成年,自己也重病不起。
但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依然无怨无悔地关心照顾儿子、心心念念挂念着子女,希望儿子振作起来。
母亲,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好好儿活”。
设计意图:通过文章中关键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二)自主探究二过渡:母亲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好好儿活”,“我”懂母亲的意思了吗?1.探究任务默读全文,找出表现“我”生活态度的语句,分析“我”的生活态度的变化过程。
5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5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唤起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2.指名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怀念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3.教师做简单点评并对答案予以肯定。
二、学习新知(一)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第①~②段,注意语速和语调,教师点评齐读效果。
2.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思考题,学生边读边思考。
⑴找出“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的句子,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⑵面对“我的暴怒",母亲是怎样做的?你怎样理解“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中的“忍"?⑶母亲为什么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而活”?仅仅是宽慰儿子吗?3.分组讨论。
学生分成三个组,每组准备回答一个问题,教师组织并点评。
明确:⑴说明“我"内心非常痛苦,对生活产生了绝望,为后文母亲安慰“我”好好活着埋下伏笔。
⑵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里的“忍”有两层意思:一是忍住儿子双腿瘫痪不想活的痛苦;二是母亲自身患有肝癌的疼痛。
⑶不仅仅是宽慰儿子,因为自己患有肝癌,是绝症,她这样说也是对自己的安慰,想用自己的坚强来影响儿子,表现出母爱的伟大。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反复自由朗读第③~⑤段,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⑴母亲准备带“我"去赏花,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⑵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最后为什么“忽然不说了"?⑶你怎样理解“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2.分别指名回答,其他学生点评,教师适当点拨。
明确:⑴是秋天,“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这句话点明了时间。
⑵因为母亲怕提到“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对于双腿瘫痪的“我”,这些字眼会刺伤“我",加深“我”的痛苦。
所以,母亲尽量忌讳这类字眼。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八仙筒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方案23回顾导课强化目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探究文本课堂小结反馈练习1分钟1分钟6分钟9分钟8分钟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
学生明确(一)用心地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并能说明理由。
(二)品读课文:抓住一组对比性强烈的动词:(这些细节应该是渗透着愧疚、追悔、怀念的。
)1.一组对比性的动词:“我”: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喊着母亲:躲出去、听我的动静、进来、扑过来、抓住、忍住哭明确:母亲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的鼓励儿子。
2.一组重叠词: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明确: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
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和慈爱细心。
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3.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亲的去世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明确: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度难关的,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
领悟主题,感悟人生:(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47分钟2分钟11分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二)理解主题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及反思(第2课时)
《秋天的思念》教学设计及反思(第2课时)《秋天的思念》教学设计及反思(第2课时)《秋天的思念》这篇课文主要是写自从作者的腿瘫痪以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却默默地忍受,不但不责骂他,反而以一颗慈善、宽容的心来关爱他、照顾他。
下面是为大家分享一些《秋天的思念》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认真阅读!1、抓住文本中人物的细节描写,,让学生走进母子的内心世界。
2、抓住“好好儿活”,体会"母亲"深沉的爱和无私的关心,体会儿子因母爱而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学生要感悟生活,热爱生活.1、这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秋天,走进秋天的思念。
让我们深沉一些,深情一点齐读课题吧。
2、教师引读课文一二两个自然段内容。
(一)、母亲是怎样让孩子懂得要好好活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6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母亲对儿女的一片深情,用横线画出来。
注意重点字词甚至标点细细体会,批注在旁边。
(二)汇报交流教师:好,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圈、点,甚至是批注,说明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体会,这是最珍贵的。
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从哪里读出了母爱。
先读句子,再说体会。
1、那天我又单独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母亲“挡”住了什么?还想挡住什么?刘禹锡说过:“自古逢秋悲寂寥”。
古人如此,现代人也一样。
每逢秋天就容易触发伤感情怀,何况当时的史铁生是一个瘫痪的21岁的小伙子,他不能跑,不能做自己想坐的事情。
怎能不悲观失落呢?母亲这一挡,挡出了一片爱子之心呐!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2、我的答复让她喜出望外了。
她快乐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喜出望外”什么意思?生活中你何时会喜出望外?师生分角色朗读母子对话内容,感受母亲的喜出望外。
3、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最新2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最新2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4、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说明: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
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呢?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走出文本,获得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说明:本文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几件小事,甚至只是细微的动作,只言片语来表现深沉无私的母爱,感人至深,因此对这些细微之处的品读即是学习本文的重点,教学过程要“摈弃繁琐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来感受课文内容”,而最后一个自然段对于菊花的理解,有较深层的内涵,同时也涉及了借景抒情的知识点,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故而设置了此难点。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作者简介。
2、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秋天的怀念》 第二课时
母爱是执着, 是坚强,是生 死相依……
B.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 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 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 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 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品味“扑” “抓” “忍”)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
。
1.为什么我的脾气会如此暴躁?
合作探究
1. 为什么我的脾气会如此暴躁? 2. 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是怎样做的?把
句子画出来。 3. 你认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面对“我”的暴怒悲观,母亲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A.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 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 儿红红的,看着我。(品味“偷偷” “悄悄” )
C.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 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 你去看看吧。”
母爱是细心的呵护
D.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 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 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 会地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测评
分析句子,体会母亲情感。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 我还敏感。
母爱是商量, 是理解
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 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 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 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 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聚焦“笑”,“敏 感” 透过这几个字,你看出了什么?)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 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 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 莫及,肝肠寸断。
母亲要儿子“好好儿活”,那么,你认为这 个“好好儿活”究竟是怎么活?结合课文内 容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
• 一定要振作,不要被困难与挫折击倒…… • 一定要乐观,不要悲观消沉…… • 一定要珍爱生命,不要自暴自弃…… • 一定要活出自己的风采,过有意义的人生,
• 直到她突然意识到犯了“禁忌”,母亲“忽然不说了”, 因为现在的“我”,完全丧失了“跑”和“踩”的能力, 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 的内心比“我”还沉重。
5.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 “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 环境描写,动作描写 • 树叶凋零的景象突出了“我”因瘫痪 而孤
不要蹉跎岁月……
史铁生经典语录
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 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 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 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 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 力。
第二课时
【细节描写】
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 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 场面描写之中,能起到刻画人物性格、烘托环境 氛围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常见的细节描写有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环 境描写等。
【思考题】
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 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 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独、凄苦的心境。 • 母亲怕我看到这样的景象伤感痛苦,就挡
住了。她希望“我”能正视自己。
6.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 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烂漫。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课件
合作探究
4、三次看菊花的过程中,“我”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对 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悲观、绝望
坚强、重生
合作探究 5、这篇文章是作者为怀念母亲而写的,找找文中哪些语句蕴含了作 者复杂的情感,作者是如何体现的?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 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合作探究 1、文中有哪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理解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描写飘飞的落叶,暗示了自己当 时凄凉的心情;同时也为下文写母亲 “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 看菊花做铺。
合作探究 1、文中有哪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理解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章主旨
这篇散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 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 瘫痪的儿子的故事,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 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说明了母爱的无私和 伟大,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感怀,以及正确面 对生命的残缺遗憾,勇敢地“好好儿活”的 决心。也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对生命 和生存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
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史铁生的两段文字,体会他顽强乐观的性格特点。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
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 ,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 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 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 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病隙碎笔》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作为一位无私贡献的人民老师,通常须要预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收拾的《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欢送阅读与收藏。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1一、教学要点:见目标3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学生展示朗诵,老师点评。
〔5min〕2、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那在读了则屡次的课文后,你觉得史铁生的母亲是怎样的母亲?〔宏大、无私、顽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25min 研究10min〕A、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文章中描写母亲神态、语言和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并研究这些词语和句子都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和特点?老师巡察,学生研究后发言,老师点拨。
明确:〔1〕母亲就默默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寂静,她有默默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理解儿子所接受的疼痛,当儿子发泄时贴心地走出去,但又十分胆怯儿子做傻事所以只能躲起来偷偷地看,偷偷地哭。
这母爱是如此细致和深沉。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咋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当初“我〞万念俱灰,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我说出的那些话像针相同扎在母亲的心中,母亲知道自己必需要顽强,必需要给儿子鼓舞,让他重燃对生命的盼望。
然而“我〞那个时候却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领悟到母亲的良苦专心和深情,后来回想,那么是无比痛心。
〔3〕那天我又单独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拉拉〞地飘落。
母亲来了,挡在窗前胆怯儿子触景生情,转移儿子的留意力。
体贴入微。
〔4〕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病种的母亲仍心系于我,而我却……〔5〕她欢喜地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抓紧预备预备。
〞“絮絮叨叨地说着〞母亲对于我的一丝小转变的欢喜。
〔6〕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默默地出去了。
不安自己的措辞会影响儿子的心情,体贴细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解作者情感和题目含义。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领会母爱的无私、伟大。
教学准备
史铁生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2.检查预习,初步解题:
(1)课文是在怀念谁?
(2)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么样的人?
3.简介作者、背景
本文作者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
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
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
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
二、自由读课文
1.自读要求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自学。
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2.检查生字读音。
3.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
2.交流:“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
(1)“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四、拓展:母爱是什么仿例造句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品读课文
1.细读课文,要求:抓住“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
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
2.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所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的细致和体贴)(2)“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母亲劝慰“我”、鼓励“我”不要失去生活的勇气,虽然她自己也身患重病。
母亲多么伟大、坚强!)
(3)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抓住“整宿整宿”“翻来覆去”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
)
(4)“母亲”央求“我”去看花这一部分内容。
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如“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
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时想象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与无奈的画面。
(5)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
朗读时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
)
4.透过这些小事,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思考: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了这些菊花?(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殷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然后再交流。
)
四、布置作业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或者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