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八首原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八首原文

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望洛》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喝尽残杯废歌舞,暂凭东风吹我衣。

四、《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五、《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六、《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七、《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八首的原文。

这八首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情感,还可以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学习中华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远的向往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雨后的渭城景色和送别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告别和对远行的祝福之情。

《望洛》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洛阳的怀念和思乡之情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旧日岁月的怀念之情。

《江雪》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雪后孤舟独钓的场景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宁静境地的向往之情。

《杂诗》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来自故乡的客人的热情欢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热爱之情。

《凉州词》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葡萄美酒和战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酒和凄凉战乱的感慨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季节更替和离别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和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江南景色和逢人的情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江南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的重逢之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古诗1. 原文(节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 解析。

- 开头这几句特别有趣。

“唧唧复唧唧”,就像我们现在写作文,先弄出点声音来引起大家注意。

木兰本来在好好织布呢,突然就不织布开始叹气了。

这就好比我们正干着活儿,突然走神儿了。

然后呢,家里人就问她咋了,木兰说也没啥特别的想法,但是呢,原来是可汗要征兵,她爹的名字在征兵的名单上。

她爹没大儿子,她又没有哥哥,那咋办呢?木兰就特别勇敢,说我去买马买装备,代替爹爹去打仗。

木兰这姑娘可真是孝顺又有担当,在那个时代,女孩子一般是不能去打仗的,她却能挺身而出,很了不起。

- 再看后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几句,形容木兰奔赴战场的速度很快,就像飞一样。

这就像我们玩游戏,开了超级加速模式,“嗖”地一下就到目的地了。

木兰在战场上肯定特别英勇,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她一个女孩子能做到这样,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

1. 原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 赏析。

- 你看王维这人,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多酷啊。

他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长啸。

这长啸就像我们现在高兴了大喊几声,不过王维喊得肯定更有韵味。

他在竹林深处,周围都没人知道他在这儿,只有明月像个好朋友一样照着他。

这画面就很有诗意,感觉王维特别享受这种独处的宁静。

他就像是竹林里的一个隐士,和大自然相处得特别和谐,月亮都来陪他了,好像在说:“王维,你不孤单,我在这儿呢。

”1. 原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 赏析。

1. 原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 赏析。

- 岑参在远离家乡的路上,向东望着故乡,那路长得看不到头啊。

他哭得袖子都湿了,“龙钟”这个词就形容他哭得很狼狈的样子。

七年级初一下册语文书必背古诗词

七年级初一下册语文书必背古诗词

七年级初一下册语文书必背古诗词《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必背古诗词》包含了多首经典古诗词,以下是部分必背篇目: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以上古诗词是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部分必背的篇目,学生应熟读并背诵。

这些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5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篇古诗文+译文(超全)

25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篇古诗文+译文(超全)

【暑期必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篇古诗文+译文(超全)001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002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教版七年级语⽂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寒假期间,有许多同学依然坚持每天⾃觉学习。

假期学习,我们除了复习上学期的知识,还可以提前预习下学期的内容。

⼩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馆 王 维 独坐幽⾥,弹琴复长。

深林⼈不知,明⽉来相照。

译⽂:我独⾃坐在幽深的⽵林,⼀边弹琴⼀边⾼歌长啸。

没⼈知道我在⽵林深处,只有明⽉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夜⽵林的幽静;以明⽉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的⼤⼿笔。

前两句写诗⼈独⾃⼀⼈坐在幽深茂密的⽵林之中,⼀边弹着琴弦,⼀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雅闲淡、超凡脱俗的⽓质,⽽这并⾮常⼈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不知,明⽉来相照。

”意思是说,⾃⼰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轮皎洁的⽉亮还在时时陪伴着⾃⼰。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 啸(肃 萧) (⼆)春夜洛城闻笛 李 ⽩ 谁家⽟笛暗飞声,散⼊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不起故情。

译⽂:夜深⼈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夜⾥,忽然听到感⼈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赏析:“谁家⽟笛暗飞声”,谁家的⽟笛,在静夜⾥悄悄地响起?诗⼈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曲笛声不期⽽响,夜深⼈静,清远⽽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哪⾥。

“⽟笛”,指⽟制的笛,或是笛⼦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夜的安静。

唯其如此,才会在诗⼈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四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四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01 竹里馆(王维)【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正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难以引人共鸣的是:,。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答案】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阅读理解1.解释词语。

①幽篁:②啸:2.这首诗以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3.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4.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5.“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6.诗中写了那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展现的画面。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全部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全部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全部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山外青山楼外月,
西湖明月共潮生。

晓看红湿处,
转头两行泪将湿衫。

(2)《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3)《凉州词》
别君去兮何时还,
孤蓬万里兮绕江山。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4)《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家。

(5)《蜀相》
行宫觅双凤,
朝驾盖四方。

景仰西都,
楼台草萋萋。

(6)《春宿延安府》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千秋万代一统江山,
承载太古混元唯色。

(7)《登金陵凤凰台》
凭阑处,
望长安,
只影向谁去,
飞尽千里江山如画。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9)《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10)《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七年级下册语文所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l

七年级下册语文所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l

七年级下册语文所有必背古诗词文言文l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包含了丰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以下是部分必背作品的列表:1. 《诗经·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维其有怀,何以解之?2.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3. 《滕王阁序》(节选)-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4. 《岳阳楼记》(节选)-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5. 《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6. 《赤壁赋》(节选)-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7. 《桃花源记》(节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8.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 《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 《岳阳楼记》全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2. 《滕王阁序》全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13. 《醉翁亭记》全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4. 《赤壁赋》全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5. 《桃花源记》全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16. 《出师表》全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7. 《陋室铭》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8. 《爱莲说》全文-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十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十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十首七年级语文课外的古典诗词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中最耀眼的瑰宝,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的十首古诗,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十首1.山中杂诗(南朝) 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9.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春早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七年级语文课外不是花中偏爱菊全诗《菊花》作者:元稹原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诗意: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原文及翻译1.山中杂诗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南朝梁) 吴均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3.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峨眉山升起半月(农历15左右)的秋月(应该是明月不然怎么会有影子),月影(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映入青衣江随着江水流流动.夜晚诗人乘坐(的)小船从清溪(地名)出发驶向三峡(地名), 思念你(诗中说的是月亮)却不能让你(诗中说的是月亮)看见我乘的船已经到达了渝州(表达对朋友的思念).【赏析】这首诗是在李白初次出四川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当时李白还很年轻)音韵流畅,意境明朗,语言浅近,诗人从峨眉山的月亮写起并用一个秋(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字点明他离开的季节是秋季。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十首_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十首_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十首_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古诗在七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是哪十首古诗呢?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的十首古诗,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十首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峨嵋山月歌》李白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落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赏析:山中杂诗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七年级下册语文所有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所有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所有古诗词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6.《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3.《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七下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下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下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共包括13首古诗和6篇文言文,下边整理分享这些作品的原文及译文。

第一部分古诗13首1.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3.逢入京使[唐]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4.晚春[唐] 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5.泊秦淮[唐]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6.贾生[唐]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在宣室中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 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

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ǔ)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只是粗略地阅读,让你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有我多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

后来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

字词释义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

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13首(译文+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13首(译文+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13首(译文+赏析)【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正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考题】一、理解性默写,。

,。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难以引人共鸣的是:,。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答案】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阅读理解3.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3.“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4.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案】1.①幽篁、深林、明月。

②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1-10古诗赏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1-10古诗赏析

1、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9、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山中杂诗》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环绕,竹林茂盛,鸟在人家的屋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竹里馆》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大全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大全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大全
古是中国历史上一座不巧的丰碑。

以下是分享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欢迎大家阅读!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

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

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
一、《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江南春》
千树万树梨花开,百花仙子笑春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五、《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六、《关河令·梅花》
回塘雪花银装素,汉宫春色满园灰。

玉楼昨夜醉梦远,燕子今日空归来。

七、《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八、《怨情》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
把握七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审美化,能进入到古诗的意境,领悟无穷的
内涵,品尝到古诗的美感和愉悦。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下语文书古诗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七年级语文课外莫愁前路无知己全诗《别董大》
作者:高适
原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日光昏暗。

4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

5谁人:哪个人。

6君:你,这里指董大。

诗意: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赏析:
高适一生交游甚众,极重友谊。

民间不但传颂着他与李白、杜甫等一
代大诗人在汴州聚首同游的佳话,而且他与当时弹琴名手董庭兰之间的友谊也被视为美谈。

《别董大》这首诗就是诗人给董庭兰送行时的赠言。

全诗四句,可分两层。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

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

“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

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

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

雁总是群飞的,它使整个画面都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感情氛围中,令人在鸿雁的悲鸣声中联想到友谊。

第一层这两句诗景中寓情,以情写景,场景空旷,笔力粗犷,但在粗犷中却又透出缕缕缠绵的情思,使送别的情调益发浓重。

诗的第二层感情基调和深沉抑郁转向放达高远。

第二层的两句诗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

“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

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

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高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和高适同时代的唐诗人李欣也曾作《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一诗,诗中通过描述董庭兰的美妙琴声,高超琴艺来表现董庭兰的为人和美好心灵。

如果说李颀对董大的评价是形象、具体的话,那么,高适的评价则是概括的、凝炼的。

这首诗的意境高远,感情真挚,情景交融,语言纯朴,可谓赠别唐诗中的上乘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