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地图基础知识
新编地图学教程讲义
第1章导论第2章地图的数学基础第3章地图概括第4章地图符号第5章地图表示第6章地图图型第7章遥感制图*第8章数字地图制图*第9章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第10章地图复制*前言1、自我介绍及了解学生2、地图学的地位一般大学的课程分为三种: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公共课和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地图学是我国高等院校地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的面相当广泛。
地图学既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
因此,地图学无论在过去,还是在进行重大改革的今天,都在各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近十余年来,不少高新技术在地图学中的渗入及应用,已经在地图学的学科领域内,涌现了许多富有生命力的新理论,产生许多已完全改变过去生产工艺的新技术、新方法。
这些新的理论、技术、方法,改变与扩大了地图学的应用领域,改变了我们对地图学中许多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式。
为了更好地突出地图学专业基础课的特点,面向广阔与日益更新的应用领域,反映地图学的各项新成果,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学习新的地图学势在必行。
3、学习内容及学时分配前言——1学时第1章导论——5学时第2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0学时第3章地图概括——8学时第4章地图符号——8学时第5章地图表示——8学时第6章地图图型——10学时4、学习要求(1)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2)按时完成作业;(3)勤学好问。
5、主要参考书(1)《地图学基础》陆漱芬编(2)《测量与制图》(3)《地图学》张力果编6、成绩评定期末总评成绩共计100分,其中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考勤。
作业成绩共24分,共有16次作业,作业批改分A、B两个等级,1次A计1.5分,B计1分;作业必须按时完成,未按时完成的作业以评定等级的60%计分。
考勤共6分,缺课(无论任何理由)1节扣1分,扣完为止。
●期末考试卷面共100分,以卷面成绩的70%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初二上册地理图及基础知识教材课程
01
导出地图
将绘制好的地理图导出为所需的格式, 如PDF、JPEG等。
05
03
编辑地理数据
在GIS软件中对导入的地理数据进行编 辑和调整,使其符合需要绘制的地图 要求。
04
添加符号和注记
在GIS软件中添加各种符号和注记,以 标注不同的地理要素。
地理图绘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明确目的
在绘制地理图之前,要明确地图 的用途和目的,以便选择合适的
使用笔和尺子在纸上绘制地图 的基本轮廓,如海岸线、河流、 山脉等。
标注文字和比例尺
在地图上标注必要的文字和比 例尺,以便读者了解地图的精 度和内容。
使用GIS软件绘制地理图的方法
选择GIS软件
选择一款合适的GIS软件,如ArcGIS、 QGIS等。
02
导入地理数据
将需要绘制的地形、地貌、水系等地 理数据导入到GIS软件中。
识别地图符号
掌握比例尺
寻找参照物
了解地图上各种符号的 含义,如山脉、河流、
城市等。
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 以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在地图上找到熟悉的参照 物,如标志性建筑或地标
,以帮助确定位置。
地理图的解析步骤
01
02
03
04
确定地图主题
明确地图所表达的主题和内容 ,以便有针对性地分析。
识别地理要素
在地图上识别出各种地理要素 ,如山脉、河流、城市等。
根据地理图,可以合理布局城市的公园、广场、 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
城市环境监测
通过地理图,可以监测城市的环境质量、污染源 分布等情况,为城市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与保护
生态保护
01
地理图可以帮助环保工作者了解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特点,制定
第四讲 地图投影概述
利用光源把地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的方法叫几何投影或几何 透视法。这是人们最早用来解决地球球面和地图平面矛盾的方法。 透视法。这是人们最早用来解决地球球面和地图平面矛盾的方法。
二、地图投影的基本方法
2.数学解析法:随着科学的发展,几何透视法 数学解析法:随着科学的发展, 数学解析法 远不能满足编制各类地图的需要, 远不能满足编制各类地图的需要,出现了解 析法。解析法是不借助于几何投影光源( 析法。解析法是不借助于几何投影光源(而 仅仅借助于几何投影的方式),按照某些条 仅仅借助于几何投影的方式),按照某些条 ), 件用数学分析法确定球面与平面点与点之间 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X=f1(φ、λ) 、 Y=f2(φ、λ) 、 函数f1、 的具体形式 的具体形式, 函数 、f2的具体形式,是由给定的投影条件 确定的。有了这种对应关系, 确定的。有了这种对应关系,就可把球面上 的经纬网交点表示到平面上了。 的经纬网交点表示到平面上了。
这种在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
称为地图投影。 法,称为地图投影。
二、地图投影的基本方法
1.几何投影(透视投影):假想地球是一个透明体,光源位于球心, 1.几何投影(透视投影):假想地球是一个透明体,光源位于球心, 几何投影 ):假想地球是一个透明体 然后把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就得到一张球面经纬网投影。 然后把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就得到一张球面经纬网投影。 地图投影面除平面之外,还有可展成平面的圆柱面和圆锥面; 地图投影面除平面之外,还有可展成平面的圆柱面和圆锥面;光源除 位于球心之外,还可以在球面、球外,或无穷远处等。 位于球心之外,还可以在球面、球外,或无穷远处等。
d o
b
d’ o’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2023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
大家知不知道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欢迎大家来阅读。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内容总结中国的经济发展4.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1、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2、交通运输发展变化:手提肩扛→牲畜驮运→现代运输(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3、目前分布特点: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4、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5、交通运输枢纽:指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
类型:单一型和综合型。
6、选择运输方式要考虑的因素:(1)客运:要考虑人所拥有的经济情况、时间长短、出行目的、所到目的地、出发点与目的地间的距离及各运输方式的价格、速度快慢。
(2)货运:要考虑货物本身性质及运货量、运输距离、目的地位置、运输工具的特点等。
总之,无论是运人还是运货,在选择运输方式时,都要考虑交通工具的特点、运输距离、时间、运输目的、运输的人或物本身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1、农业:利用运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分类: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
划分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
农业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2、农业重要性——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差异很大。
原因: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地形、水分等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别大,再加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导致全国的农业类型和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差异。
小学三年级数学地图的知识点详解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地图的知识点详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地图的概念及其作用;2.掌握数学地图的基本元素、基本规则和基本符号;3.能够使用数学地图表示各种数学问题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数学地图的基本元素、基本规则和基本符号;2.能够使用数学地图表示各种数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灵活运用数学地图解决数学问题;2.如何通过数学地图来理解数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课堂讲解+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课前导入】通过图示引入,展示一张数学地图,并向学生详细说明数学地图的概念和作用。
【基础知识】1.数学地图的基本元素:在数学地图中,每一个数据都被表示成一个节点,每两个节点之间都互相有一条由路径构成的连接线。
2.数学地图的基本规则:每一条连接线都有一个对应的值,这个值表示了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距离或花费。
3.数学地图的基本符号:用节点表示数据,用带数值的线段(边)表示数据之间的相对关系。
【数学地图的应用】1.数学模型的构建:通过搭建数学地图来模拟实际问题,例如:从A城到B城的交通路线,可以用数学地图来表示。
2.数学问题的解答:通过使用数学地图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例如:如何从A城到B城,需要走过多少条路线。
【数学地图实践】通过以下练习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地图的应用:1.根据以下数学地图,回答问题:从节点A到节点C的最短路径是多少?答案:最短路径是2。
2.根据以下数学地图,回答问题:从节点A到节点D的最短路径是多少?答案:最短路径是4。
【知识拓展】通过以下例子来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假设我们需要去一家远离市区很远的酒店,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去呢?在使用地图导航的时候,对于新手来说,往往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在这种情况下,数学地图就能够派上用场。
因为数学地图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灵活地处理各种不同的情况,同时也有助于一些特定场合的解决方法。
我们可以将远离市区的酒店的位置表示为节点A,而市区则表示为节点B,并将所有收费站和加油站等都表示为节点,通过使用数学地图,我们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之区域认知第四讲认识海峡(共33张PPT)
典例探究: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 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详解】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可从地质条件、大桥跨度、 运输费用和施工条件等方面回答。
知识梳理:莫桑比克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位于非洲大陆东南部与马达加斯加岛之间,是 世界最长的海峡,南北全长1670公里,而且宽广,平均宽450公 里,是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通道。由于20万吨级的超级 油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波斯湾地区运往西欧和美国的石油油 轮有不少需要通过莫桑比克海峡。
知识梳理:德雷克海峡
知识梳理:英吉利海峡
英吉利海峡又名拉芒什海峡或英伦海峡,位于隔英国和欧洲 大陆之间,连通大西洋和北海。长约560公里,最宽处约180公里, 最狭窄处又称多佛尔海峡,宽仅34公里。
知识梳理: 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间,连通地 中海和大西洋。长约58公里,最窄处在西班牙的马罗基角和摩洛 哥的西雷斯角之间,宽仅13公里。
答案提示:东部多沼泽,不利于经济发展;西部位于马六甲海峡 沿岸,处于国际重要航运水道上,地理位置优越;西部人口、城 市众多,开发历史较早。
典例探究:
(3)简述东海岸衔接铁道建设的不利自然条件。
【详解】铁路建设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地质和气候等条件分析, 马来西亚的东海岸衔接铁路穿过中部山地,地形崎岖,工程量大;马来西 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工程建设难度大,位于板块交界 处,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
(1)简述马来西亚橡胶、油棕等作物生产的 有利区位条件。 (2)分析马来半岛东海岸经济不如西海岸发 达的主要原因。 (3)简述东海岸衔接铁道建设的不利自然条 件。 (4)请为东海岸关丹经济特区进一步发展提 出合理化建议。
第4讲+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考点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相关史料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
糜?”
——《晋书·惠帝纪》
(2)统治集团的内乱
(3)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 盾激化
自此,中国历史进入比较 长的政权分立的时期
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
必备知识 • 落实拓展
考点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渐生成新的特征和认同,最终形成另 生,而是不同民族在互相的交
外一种民族的现象和过程。二是:民 往交流中,产生的互相交融的
族在交往交流过程中共同性逐渐增长, 一种状态,一种共同性不断增
互相之间最终完全融为一体,导致民 长的过程。民族交融则包含着
族过程终结,民族消亡。民族融合包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意思
(1)进步性: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②接受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③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局限性: ①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②鲜卑族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
第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01
必备知识•落实拓展
目录
02
能力素养•探究提升
CONTENTS
03
真题模拟•演练预测
04
专家论史•视角拓新
夯基础
北
蜀魏
齐 校
221 220
书 图
吴
229
必备知识•落实拓展
必备知识 • 落实拓展
考点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北朝(439-581)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地图基础知识4经纬网应用练习评讲课件
Φ
r
R
R
例7:从40°N,75°W到30°N,105°E的最短
航线如何选择,最短航程为多少? 12210千米
N
40°N 75°W
30°N 105°E
5、求对跖点
对跖点(也称对趾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 二者的经度相差180°;纬度值相等,而南北半球相反
00,20பைடு நூலகம்E 东南 (3)短
(4)北
17.(1)逆时针方向,图略 (2)西南 正东 正南 (3)B、D A、C (4)先向正北方向飞行,到达北极点后沿经线向正南 飞行 (5)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作业: 1、整理错题 2、回顾笔记
例8:若从成都(300N、1050E)朝地心方向钻探,将地 球钻穿,另一端对应点的经纬度为(_3_00_S、_7_50_W)
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1.D 2.B 3.D 7.A 8.A 9.A 13.D 14.C 15.A
4.D 10.C
5.B 11.D
6.B 12.A
16.(1) 400N,400W (2)正西 正南
【七年级】七年级第2章地理的面貌第4课时世界的地形精讲精练
【关键字】七年级课时4 世界的地形,怀化知识梳理世界的地形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的特点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山峰: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盆地:闭合等高线,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大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鞍部:两个山峰间相对较低的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叠处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及特征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直观表示某个剖面上的地势高低和坡度陡缓分层设色地形图海底地形示意图海陆变化地表形态变化:“沧海桑田”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喜马拉雅山脉: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红海:板块张裂世界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在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怀化考点突破世界的地形一、陆地地形1.概念: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2.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3.海拔和相对高度(1)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2)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4.五种常见的陆地地形基本特征5.陆地两大山脉带(1)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
(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大体呈东西方向延伸,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
二、海底地形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三、学看地形图1.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点用线连起来,叫等高线。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地形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地形坡度越平缓。
地形学与定向运动课程简介
《地形学与定向运动》课程简介定向运动是一项新颖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以独特的运动形式,很强的技巧性和竞争性,吸引着一大批国内外爱好者的参与。
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规定每年都要举行世界性定向比赛。
近年来定向运动在国内外高校中更是作为野外活动进行普及开展。
本课程分两大部分介绍定向运动知识。
第一部分为军事地形学知识,包括地形图知识、现地用图知识和制作简易沙盘。
第二部分为定向运动知识,包括定向运动概况、定向运动技巧、定向训练比赛和ocad制图等知识。
本课程共32课时、2学分,由军事教研室副教授沈荣桂主讲。
通过定向运动知识介绍和实践,使广大学生能利用一个指北针和一张地图在大自然怀抱中尽情享受,逐渐成为一名既富有体力、毅志又具有知识、技巧和一定冒险精神的野外定向爱好者。
南通大学田径教研室《地形学与定向运动》教学大纲第一章概述(1讲)【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定向运动的基本概念、起源及发展情况。
2、了解定向运动的特点。
3、了解定向运动与地形学的关系,各种地形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形对人员行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节军事地形学概述一、军事地形学的概念二、军事地形学的内容、研究对象、与定向运动的关系三、学习军事地形学的意义第二节定向运动的概况一、定向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定向运动的概念,起源,目前定向运动在世界和国内的发展状况。
二、定向运动的分类定向运动的类型、项目、形式和特点。
三、定向运动的特点定向运动具有群众性、趣味性、知识性、竞争性和一定的军事意义等特点。
第三节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对人员行动的影响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不同的地形对人员的行动,对定向越野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
介绍平原地、山地、丘陵地的定义和特点,对人员行动、越野的主要影响,了解其他地形的定义和一般特点。
【思考题】1、什么是军事地形学,它的内容有哪些?2、什么是定向运动,它有哪些分类?3、定向运动的特点是什么?4、什么是地形,主要分为几类?5、丘陵地的特点及对人员行动的影响?第二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4讲)【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第4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知识清单
第4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与隋唐盛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特征:政权更替频繁;长期分裂与局部统一并存,分裂中孕育统一趋势★隋唐时代特征: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制度完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流频繁,兼容并蓄,文化艺术全面繁盛(一)基础知识梳理1、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蜀;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2)西晋短暂统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西晋统一;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刘曜所灭。
(3)西晋短暂统一的影响: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2、东晋与十六国:(1)政权并立:南方: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2)东晋政治特点:士族专权(门阀政治)3、南北朝:(1)北朝: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于439年统一北方。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2)南朝:420年,东晋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
此后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4、魏晋时期的文化:(1)宗教:佛教、道教的发展与儒学形成了三教并行的局面,使儒学的正统地位遭到冲击。
(2)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突出:①文学:建安文学、东晋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②艺术:绘画→东晋顾恺之为代表,其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书法→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佛教艺术的结晶)、莫高窟;③科技: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地理→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医学→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4、隋唐兴亡(1)隋朝的兴亡:581年,杨坚建立隋→ 589年隋灭陈,统一→ ★618年,隋朝灭亡(2)隋朝的建设:①广设仓库;②营建洛阳;③开通大运河(3)唐朝的盛衰:盛:618年,李渊建唐→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武周政治→唐玄宗:开元盛世衰:由盛转衰:安史之乱→走向灭亡:黄巢起义;907年,朱温灭唐(4)隋唐盛世①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完善三省六部,增加科举考试科目;知人善任、虚怀纳谏;②武则天与武周政治:★措施:打击关陇士族;改革科举;③唐玄宗与开元盛世:★措施:选贤任能、改革吏治、改革兵制;发展生产、抑制兼并;大兴文治、限制佛教。
第4讲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3)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河套”之说,上游的 宁夏、河套平原由于_________ 引黄灌溉 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 “害”主要发生在它的_____ 下游 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 施是_________________. 中游加强水土保持,兴修水库;下游加固黄河 大堤,疏浚河道,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断流 现象,原 (4)黄河的下游近几十年来还出现了______ 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域内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匀;黄河沿岸工 农业和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不断增加;浪费水资 源现象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5)洞庭湖对长江起调节和补给的双重作用,以这种补给为主的河 流径流变化与下图曲线中最吻合的一条是
B
(6)荆江河段的泄洪区内(围湖造田)都 住满了人,从水循环角度看,哪一 个环节调节洪水的功能减弱-湖泊水的调节功能(湖泊消失、 失去削减洪峰的功能)
小结1:试分析长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流经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气候: 自
5.黄河的凌汛:
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 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
①冬季结冰时:由于 纬度高处先结冰.纬 度低处后结冰.浮冰 向纬度高处涌来.形 成冰坝.河水上涨. ②春季融冰时:纬度 高处后融化.纬度低 处先融化.浮冰向高 纬涌来.形成冰坝.河 水上涨.
(2)凌汛形成的两个条件:
二滩 虎跳峡
通天河
金沙江
干流横贯东西, 江阔水深,终年 不冻;干支流通 长江 航里程长
⑴长江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由 源头 到 宜宾 一段。原因是 河流落差大,水量丰富 ⑵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由 宜昌 到 上海 河段。 ⑶在图上标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说出各段的名称。 (4)长江为什么被称为黄金水道?
专题地图课件第四讲运动线法
§2.9 表示方法的变种及其功能扩充
地图内容的科学表示,通常采用上述10种方法。但 是,近年来表达指标的整饰手段发展十分迅速,出现 了不少新的图形,同时在不同条件下采用了表示方法 的转换,形成了表示方法的新变种,扩充了表示方法 的功能。长期以来,人们常把表示方法与表达手段混 淆起来。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表示方法 是对地图内容现象实质的科学处理方法,而表达手段 是显示现象性质的图形和色彩手段,两者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而有区别。
设计的过程是:首先,各行政单元(市、镇、村)按 其统计的三项不同指标值(各类就业人数的不同比 例),用点表示于图表内。在图表内,每一个点代表 了一个行政单元产业。本例制图区域为日本全国,所 以日本全国各行政单元都以相应的点的形式点入了三 角形图表。
第二步,由于图表内点的分布不是均匀的,这样 可按点子的分布情况对三角形图表进行分区(实质上 是分类型)。一般说,对图表中的点子分布稠密的区 域,分区可分得细一点(即分区小一点),点子分布 稀疏的区域,分区可粗一点(分区大一点),目的是 尽可能将点群(各行政单位)的特征差异显示得细致 些。这种分区方法,类似于分级统计地图的分级,性 质相近的点(代表相应的政区单元)划分为同一区 (产业类),每个区内都包含有一定数目的点(政区 单元)。图2-37是根据图2-36点群的分布状况进行 分区的,共分10个区域,各区域特征为:
四、三角形图表法
三角形图表法与上列几种方法不同,它可以编制成 一幅类似质底法的地图,分区范围则是各行政单元,在 这种地图中三角形图表是作为图例形式出现的;也可以 作为一种独立的图表,表示点上(符号法)或区域总值 (分区统计图表)。三角形图表法地图编制的具体方法 是:
1、三角形图表的结构原理
在任一正三角形中,若有已知点A和B,即可求得A、B点到各 边的三条垂线长。反之,如果知道了某点到各边的三条垂线长, 即可在正三角形中求得点的位置。不管哪一点,它的三条垂线长 之和总等于正三角形的高,这是个定值。但是依靠2-34那样的图 表,获取点位是较为麻烦的。为此,可在三角形的每条边上均匀 地分为1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占有该边总量的10%,依此逆时针 (或顺时针)注上百分比数值,并联结成网。见下图:
第4讲 路径规划和避障 -
移动机器人的完整性
• 可以基于机器人的微分自由度和工作空间维度 之间的关系来描述完整机器人: 一个机器人是完整的,当且仅当其可移动度 等于工作空间维度。
• 分析以下机器人系统是否为完整系统
– 差分驱动移动机器人 – 自行车底盘 – 全方位移动机器人
导航规划
• 导航规划:在给定环境的全局或局部知识以及一个 或者一系列目标位置的条件下,使机器人能够根据 知识和传感器感知信息高效可靠地到达目标位置
• 导航方式:
路径导航
自主导航
路径导航
• 在路径上连续敷设电缆、反射条带等引导标记, 或采用用电波、光等连续引导信号,或设置磁铁、 路标等断续的引导标记
用于短距离定位传感器
单元分解路径规划
• 基本思想
– 首先,将姿态空间中的自由空间地分为若干的小区域, 每一个区域作为一个单元,以单元为顶点、以单元之 间的相邻关系为边构成一张连通图;
– 其次,在连通图中寻找包含初始姿态和目标姿态的单 元,搜索连接初始单元和目标单元的路径;
– 最后,根据所得路径的单元序列生成单元内部的路径
– 可见指顶点之间无障碍物 – 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也作为顶点
可视图法
• 优点:
– 非常简单,特别是当环境表示用多边形描述物体时 – 基于可视图的路径规划可得到在路径长度上最优的解
• 缺点:
– 所得路径过于靠近障碍物,不够安全。 – 常用的解决方法:以远远大于机器人半径的尺寸扩大
• 完整运动学约束:可明确表示为仅包含位置变 量的函数
• 非完整运动学约束:需要微分关系,并且无法 通过积分得到一个只包含位置变量的约束
固定标准轮 无侧滑约束
⎡⎣
cos(α + β )
在地图上如何判断经纬度(知识讲解)-学习文档
在地图上如何判断经纬度考纲解读考点提示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理解并掌握经纬网的判读及其应用。
复习建议熟悉经纬网,主要地理区域及主要的经纬网周围的地理事物;应用经纬网判断方向和计算距离。
知识清单1.纬线是在地球仪上与地轴________并且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自成________(纬线圈);在同一南或北半球,各条纬线不等长,________最长,向两极递减;所有纬线都相互________。
以________划分南、北半球。
2.纬度的确定:(1)某地的纬度就是该地向地面作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2)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________,数值减小者为________;(3)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就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
3.经线是在地球仪上连接________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指示________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________,形状均为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________;所有经线都相交于________;任意两条经线间的距离,在________上最大,向两极递减。
以________、160°E 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4.经度的确定:自西向东数值增大的为东经,自西向东数值________的则为西经。
以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180°。
5.经纬网的意义:(1)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________;(2)确定两点间的________;(3)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1.垂直、东西、圆圈、赤道、平行、赤道2.北纬、南纬3.南北两极、南北、相等、经线圈、南北两极、赤道、20°W4.减小5.地理位置、方向。
考点聚焦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
描述地球大小的常用数据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约4万km,表面积5.1亿km2。
地轴和两极转到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仪绕着地轴在转动。
7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默写版-知识总结50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借助相关资料以及教具、学具等,描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领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能够说出中国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等,认识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0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基础讲解)1、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四个阶段)主观臆象推测形状实践证明直观看到“天圆地方”错误认识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照确证:球体2、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②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①麦哲伦环球航行3、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
4、地球的大小:知识点0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知识点03经纬线和经纬度③月食易错点:日食不能证明④站得高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⑤地球卫星照片(最科学有力)1、经纬线特点(重点掌握)(1)最长的纬线是。
(2)纬线是与平行的圆圈,因此沿纬线一直向东或者向西走,最终会回到。
(3)经线指示方向,所有经线会集于南北极点,因此地球仪上最北端在北极点,站在北极点上,四周都是南方;地球仪上最南端在南极点,站在南极点上,四周都是北方。
2、经、纬度特点(重点掌握)项目纬度经度代表南纬用S北纬用N东经用E;西经用W字母划分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界限度数0°—90°0°—180°范围变化从赤道向南北逐渐增加至90°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加至180°规律(1)0°纬线:又叫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南美洲厄瓜多尔基多市有两座赤道纪念碑。
(2)北回归线:纬度为23.5°N,南回归线:纬度为23.5°S(3)北极圈:纬度为66.5°S,北极圈:纬度为66.5°N(4)南极点:纬度为90°S,北极点:纬度为90°N(5)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第4讲 概念图技术-2
思维导图优势
概念图:关于上海私家车增长的研究
关于上海私家车增长的研究
概念图作品实例:
二、概念图/思维图应用领域
运用概念图——促进高级思维发展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 康乃尔大学的Joseph D. Novak博士根据Ausubel的学习理论在
1960年代着手研究概念图技术,并使之成为一种教学的工具。 概念图是盛行于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一种思维工具。
有关概念图的资源:
/practice/inspirationatphys.htm /blogbus/blog/diary.php?diaryid=36
概念1
连线
概念2
推出
影响
概念4
概念5
概念3
思维导图的画法
概念图的制作方法
子题 1
子题 7
子题 2 ‘主知题识领 域’
子题 3
子题 4
子题 6 子题 5
跟老师一起来做概念地图,(纸张)
大家前期准备:白纸,彩色水笔和铅笔,老师准备软件:
1、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画,周围要留出空白。 2、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 3、绘图时尽可能地使用多种颜色。 4、连接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枝 5、用美丽的曲线连接,永远不要使用直线连接。 6、每条线上注明一个关键词。 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思维图/概念图
活动
准备一张纸和笔 观察图一,在30秒内,看你能记住多少个词语
青菜、牛奶、洗衣粉、水壶、镜子、 围巾、牙刷、电池、豆芽、微波炉、 饼干、沙发、鞋垫、茶叶、吸尘器、 牛肉、洗发水、蚊帐、麦片、哑铃
《建筑环境心理学》第4讲认知地图法
(三) 圈域图示法
圈域图示法是指在比例尺适宜的地图上, 要求被调查者指示出调查对 象地的范围, 并进一步要求被调查者将特定的圈域或边界点、 分节 点等记录下来的方法。
一般而言, 圈域图示法多应用于研究居住社区的范围、 城市中心的 范围等。
该方法与其说是使用地图, 不如说是使用被严格限定的道具, 因而 能够确保答案作为数据的统一性, 还可以减轻回答者的负担, 使调 查简单易行。但是, 用该方法能够调查把握的事项仅限于比较单纯的 特定事物, 分析结论也比较简单。
研究顺序
首先向被访谈的市民指出了调查对象地的范围 应让被调查人员熟悉统一的绘图比例和符号 访谈市民绘制草图的顺序和时间也被调查人员记录下来
(二)限定描画法
限定描画法的使用旨在弥补自由描画法的不足之处: 受制于被调查者 的绘图表现能力。并且, 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分析的难度。
调查中首先使用事先记录下来的, 标记有对象地区内主要空间要素位 置形状的地图, 给予被调查者, 要求他们描画出地图上隐去的其他 部分。
2、认知地图法研究目的与调查方法
在研究个人的意识空间时, 大体把握对空间认知程度的研究与把握 喜好、 态度、 评价程度的研究区别很大。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 同样 为探求图示而进行调查, 具体的方法也不一样。
相对而言, 描画或图示的方法适合调查空间认知程度。
3、调查方法的种类与特点
(一)自由描画法
(图4~6)中的数字代表在各自然公园中被辨认指出的风 景点编号。(图4)有6处风景点被指认, 且编号1 的风 景点具有较高的指认率, 所以属于依靠1个突出风景 点的类型。(图5)也有6处风景点被指认, 但是编号1、 2、 3、 4 的风景点都具有较高的指认率, 所以是拥 有多个使人印象深刻的风景点类型。而(图6)仅有5 处 风景点被指认, 且指认率都不高, 所以属于不存在 使人印象深刻的风景点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 地图基础知识2013-09-10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____。
(3)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和________。
2.方向(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 。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 。
(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 ,经线定 。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 ;注记是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 。
二、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1)等高线: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______的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试画出各种地形的等高线图山顶 盆地 山谷 山脊 鞍部 陡崖 沙丘 火山 梯田 等高线的特点:同线等高,同图等距,闭合曲线,重合为陡崖,部位 A B C D E地貌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大于大的,小于小的2.地形剖面图:直观地显示某条剖面线上______和____状况。
疑难剖析1.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1)某地气温:(2)相对高度:(3)相对高度的范围:(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4)陡崖相对高度取值范围:( 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5)闭合等高线的判读“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
求A、B的取值范围例.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的海拔可能为500米或400米 B.乙处可能有河流发育C.丙处为分水岭 D.丁处适宜修建水库(2)图中①②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400米B.500米C.600米D.700米2.坡度大小的判断(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坡度越大;等高线越,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为:>>>。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等高距越小,坡度。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比例尺越小,坡度。
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坡的类型已知A的海拔高于B的海拔,站在A处一定能看到B吗?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
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坡,如下图中的甲、乙;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坡,如下图中的丙、丁。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等高线地形图与气候(1)气温: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阳坡热量条件好,阴坡相反;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2)降水:迎风坡降水量,背风坡降水量高大的山地或者高原对大气环流有阻挡作用,从而影响不同坡面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2.等高线地形图与河流(1)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水系;盆地常形成水系;山脊常形成 (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山谷常有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相反。
(2)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落差,河流流速,富水力,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陡崖处有时形成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3.等高线地形图与“线”的区位(1)铁路、公路线铁路、公路线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建在坡度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陡坡处线路要成“”字形弯曲,以降低坡度,保证运输安全。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少过河建隧,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2)引水、输油线路引水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从地势处引水到地势处,使水自流。
输油管道,路线也应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5.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1)农业生产布局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湖、海、水库等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业。
(2)工业区选址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处,节省建设投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3)聚落分布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山区聚落规模小、数量少;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第一步:确定剖面线。
第二步:建坐标。
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第三步: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第四步:连线。
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下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
AB间的剖面图如下:典例导入1、(2011·江苏地理)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
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
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
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2.读“某地地形图”,回答(1)~(2)题。
(1)根据上图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河的总体流向为自东向西 B.a河的落差比b河大,水流更急C.P点到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290m D.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450m(2)该地计划修建一条连接a、b两河的运河,在c、d两方案中最终选择了d方案,其原因是( )A.d方案的距离较短,工程量较小B.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河水自流C.经过河谷地势较低,有天然河道D.沿等高线修建,水流平缓利于航行3.(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m D.65m(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考点二比例尺1、比例尺和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比例尺的计算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A.一百万分之一B.一千万分之一C.五百万分之一D.五千万分之一(2)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________厘米( )A.20 B.40 C.60 D.80根据比例尺求距离(1)、如下图,求A、B两点的直线距离。
(2)根据距离求比例尺如下图,AB间为30千米,求出该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大小的判断(1)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分母越大,比例尺(2)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图上面积相同时,实际面积越大,则比例尺。
如图,甲、乙、丙三个阴影区比例尺的关系:甲乙丙。
3.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1)规律内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所表实际范围,内容越,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表示实际范围,内容越,精确度越低。
面积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小,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2)规律应用: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4.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形坡度的关系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坡度越;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②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等高距越,坡度越;③不同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
5.比例尺的缩放(1)比例尺放大 = 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如将1/2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2)比例尺缩小 = 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如将1/120 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
课后能力提高1、下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f线为等高线。
读图完成下题。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 A.a、b、c值的大小关系是a<b<cB.d、e等温线值的大小关系是d>eC.若e为0℃,则图中河流出现凌汛D.图中湖泊是淡水湖读四幅等高线图,完成2~3题。
2.图中的数字表示的是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 B.①山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谷C.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 D.①盆地②山脊③山谷④山峰3.以上四幅地图中的虚线处,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10年11月11~12日,代表全球最重要国家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在韩国首尔聚会,举行第五次首脑峰会。
读图回答4~5题。
4.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km2,在比例尺1︰10 000 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 ) A.2cm2B.20cm2 C.200cm2D.2×1015cm25.上图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有:①比例尺变为1∶2000 000;②每点代表2 000人;③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曹州(菏泽古称曹州)牡丹甲天下”,家住北京的玲玲利用周末乘火车去菏泽看牡丹,并顺利返回。
在整个过程中,玲玲使用了四幅地图:①中国地形图,②中国铁路分布图,③菏泽市交通图,④曹州牡丹园导游图。
据此回答6~7题。
6.对玲玲这次出行没有明显帮助的地图是( ) A.①B.②C.③D.④7.如果上述四幅地图图幅大小一样,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①B.②C.③D.④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程数据”,读图完成8题。
8.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坡度:甲>乙B.气温:丙>丁C.降水:乙>丁D.海拔:甲>丙读图,回答9~10题。
9.假设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L为河流,则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 )A.①B.②C.③D.④10.假设图中曲线为等高线,L为河流,且图中等高距为200 m,由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A.1 100、1 250 B.1 100、1 350C.1 500、1 250 D.1 500、1 350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某区域地形类型中的山脊和山谷,点a、b、c对应的海拔分别为900米、600米、3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