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浅谈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
浅谈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丹红注射液是一种中药针剂,是传统中药丹参与红花经过现代工艺提取而成,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之功效。
丹参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丹参酚酸,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红花中所含的红花黄色素具有扩冠、降压、抗血栓、耐缺氧、免疫抑制等多种药理功效。
经本科长期临床使用,发现丹红注射液可用于多系统疾病且安全、高效,现将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高的特点,其中80%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瘀血症”的范围。
西医治疗脑梗死强调早期溶栓,由于患者就诊时机、医疗条件、溶栓剂的诸多禁忌证及高风险等因素,无法推广使用,而丹红注射液运用活血化瘀治疗本病,早为许多医家共同推崇,不仅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再灌注损伤,保护血管内皮,抗凝及溶解血栓,而且提高脑组织耐缺氧能力,防止兴奋性氨基酸对神经元损伤。
研究证实丹红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提高缺血区的氧供,挽救“缺血半暗带”,缩小梗死范围,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1],从而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有助于致残后的功能恢复而改善生活质量,同时配合西药的抗凝,抗动脉粥样硬化及脑细胞营养剂治疗有协同作用,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2、冠心病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作为冠心病严重状态,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易损斑块的破裂以及冠脉痉挛致血管内皮受损,从而导致血小板活化、黏附、聚集,血栓形成,西医治疗以扩冠、抗凝、调脂、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及手术介入为主。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丹红注射液二药相辅祛淤生新,除邪而不伤正,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可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抗凝、调脂、保护血管内皮,从而起到防止或减轻心绞痛发作的作用。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死因[2]。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摘要】笔者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观察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得出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笔者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2例,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病例条件①发病在48 h内;②CT排除脑出血;③无意识障碍;④凝血时间≤8 min;⑤年龄<70岁;⑥肌力0~4级。
1.2 排除标准①全身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②血小板<6万;③肿瘤病例;④近半年有消化道出血;⑤近3个月有心肌梗死;⑥近半年有脑梗塞病史;⑦血压≥20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⑧近期应用抗凝剂;⑨肝、肾功能不良病例。
1.3 一般资料62例患者为收住院患者,入院时诊断严格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制定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选择病例。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56.2岁,对照组32例,男17例,女5例,平均55岁。
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两组病例治疗前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4 治疗方法在吸氧支持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于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5%的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丹红注射液40 ml(丹红注射液每支10 ml),根据病情每天静脉滴注一次,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与血塞通注射液具体用药为5%的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血塞通注射液400 m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疗程10 d。
1.5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上制定的标准(即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纳维亚研究组标准),每1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天,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并给予评分:按神经功能缺损0分为治愈,降低15分以上为显效,降低5分以下为有效,无变化或分数继续升高为无效。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疗效观察
9例 , 年龄 4 2—7 9岁 , 平均 5 8±1 8岁 ; 病 程 1 8±5小 时 ; 梗死部位: 基底 节 区 1 6 例, 脑叶 1 0例 , 小脑 3例 , 脑干 1 例; 合并
有 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见表 1 。 神 经功能缺损评分 : 对两组 治疗后 7 天、 l 5天 、 2 1天 、 3 0天 时进行 神经 功能缺 损评分 比较 , 结果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病 残程 度 0级 ; ② 显著进步 : n f d s减 少
依 达拉奉 丹
关键 词
脑 梗 死 急 性
4 6 %~ 9 0 %, 病 残程 度 1~3级 ; ③进步: n f d s 减少 1 8 % ~ 4 5 %; ④ 无变 化 : n f d s减 少或增 加在 1 7 % 以内 ; ⑤ 恶化 : n f d s 增 加
1 8 % 以一 t - _ ; ⑥ 死亡 。
均较 好 。
疗效判断标 准 : ①基 本 痊愈 : 神 经功
能缺损 评 分 ( N F D S ) 减少 9 1 % 一1 0 0 %,
量, 改善半 暗带 区的血液循 环 , 促使 脑 细
胞功能恢复 。 脑缺血期 间及再 灌注 后增 加 的有 害 自由基 , 可引起 细胞膜脂 质过 氧 化 、 蛋 白 质氧化和 D N A损伤 , 从 而导 致 细胞膜 损 伤、 脑水肿 和神经元 死亡 , 引起 神 经功 能 障碍 。依达拉奉 是强 效的小 分子 羟 自由 基清除剂 , 通 过 清除氧 自由基 , 抑 制脂 质 过氧化 , 抑制 细胞损 伤 , 是 临床治 疗缺 血 性脑 损伤 的有 效药物 。依 达拉 奉 明显 减 少缺血半 暗带 过氧化 物 的积累 和减少 再 灌 注早期 胶质 细胞 的活性及 一氧 化氮诱 导合 酶的表达。依 达拉奉分 子量 小 , 具有 亲脂基 团 , 血脑屏 障的通透性 高达 6 0 %, 通 过抑制 黄嘌呤氧化 酶和 次黄嘌呤 氧化
丹红注射液治疗频繁发作TIA60例疗效观察.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e Medicine 2007年第6卷第10期・889・丹红注射液治疗频繁发作TIA 60例疗效观察王岩, 张兵, 王宏112【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频繁发作的TIA 疗效。
方法频繁发作的TIA 患者6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 用丹红注射液40ml 加入200ml 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 对照组30例, 用血塞通注射液0. 5g 加入200ml 生理盐水中, 静脉滴注, 每天1次。
两组疗程均为14天。
结果治疗组发作次数得到有效控制, 有效率达86. 7%, 对照组为5617%。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1 。
结论丹红注射液对频繁发作的TIA 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频繁发作; TIA; 疗效【中图分类号】 R743. 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7 10-0889-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TIA 发生率在第1年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 5年内也达7倍之多[1]。
故TIA 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4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TIA 60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1月~2005年4月我院收治的频繁发作的TIA 患者60例, 其中男38例, 女22例; 年龄35~74岁, 平均59. 8±5. 6岁。
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的有关标准[2]。
并经头颅CT 或M RI 检查以证实无新鲜梗塞灶或出血灶。
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 , 两组一般资料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 >0. 05 ,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组时的一般资料 (例性别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男30302018女101261. 7±7. 362. 1±8. 2201810101312768712142523年龄(岁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构音障碍复视及眩晕短暂一侧无力注: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51. 2 治疗方法入选患者常规给予20%甘露醇、降纤酶、胞二磷胆碱和必要的降压、降糖治疗。
丹红注射液辅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N I H S S 评分 )比较见表2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 I HS S 评分 比较 ( 分, ± )
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 、脑保护治疗 ,大面积脑 梗死给予脱水降颅压 、神经营养药等药物治疗 ,若合并 基础疾病时须进行相应对症处理 ,如控制血压 、调控血 糖 、调脂治疗等。 观察组另用丹红注射液 ( 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 司生
3 观察 指标
也是其病理产物 ,存在于疾病发生 、发展全过程 ,因此 各证型均要兼顾使用活血化瘀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 病灶中心的神经细胞因缺血、缺氧 、炎症损伤 、 自由基
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1 周后 、治疗2 周后进行神经功能
缺损 ( N I H s S 评分 ) 及生活 能力 ( 病残 程度 ) 评 定 。治疗2
实用 中医药杂志 2 0 1 5 年8 月 第3 1 卷8 期 ( 总第2 7 1 J  ̄)
J OU RNAL O F P RAC  ̄C AL T RADI T 1 0NAL CHI NE S E MEDI C I N E 2 0 1 5 . Vo 1 . 3 1 No . 8
产 ,批 准 文 号 国药 准字 Z 2 0 0 2 6 8 6 6 ) 3 0 m L  ̄ 1 入0 . 9 %氯 化
注 :与 本组 治 疗前 比较 , <O . 0 5 、’ <0 . 0 1 ;与 对 照 组 治 疗
后 同期 比较 , P<0 . 0 5 。
观察 组输 液 过程 中 出现 胸 闷心 悸 1 例 ( 1 . 6 7 % ),调 整 输 注速 度 后症 状 自 行 缓 解 。对 照 组未 出现 明显 不 良反 应 。治疗 期 间监 测血 凝4 项 、肝 肾功能 均无 异 常改 变 。
丹红注射液抗脑缺血作用及机制研究
丹红注射液抗脑缺血作用及机制研究研究背景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具有三高(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特点。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在我国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提高中风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三高”是其当务之急,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多途径损伤的酶促级联反应,其具有复杂的网络分子机制。
中医认为,脑卒中之证有风、火、痰、瘀、虚之别,但瘀阻脑络是贯穿中风病始终的病理核心,故中医常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研究显示,活血化瘀方可改善缺血瀑布级联反应的初始即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但在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目标不仅在于对缺血区血液供应的改善,同时也要阻断脑缺血后“瀑布级联反应”分子链。
揭示活血化瘀方在脑缺血瀑布级联反应中的作用及抗脑缺血分子网络机制,不仅有助于中医活血化瘀法科学内涵的阐释,亦为活血化瘀方在临床防治脑缺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此,本研究以活血化瘀代表方-丹红方(丹红注射液)作为切入点,从脑缺血病理反应不同环节结合蛋白质及代谢组学技术,综合阐释丹红注射液抗脑缺血的作用特点及相关机制,以期从分子层面阐释活血化瘀方防治脑缺血作用机理。
该研究方向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No.81330086),本课题属于该项目的研究内容之一。
研究内容本研究分为两个方面,文献综述与实验研究。
文献综述:系统回顾了脑缺血病理机制及与其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并对丹红注射液临床疗效、药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后期实验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
实验研究:本研究在对丹参、红花药对配伍特点以及丹红注射液抗脑缺血“量-效”,“时-效”研究的基础上,从脑缺血病理过程中相关环节考察丹红注射液抗脑缺血的作用,并采用组学技术,从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层面,综合阐释丹红注射液抗脑缺血作用机理,以期为脑缺血现代研究及活血化瘀方防治脑缺血提供深层次认识。
实验内容共包括三个部分:1.基于数据挖掘的丹参、红花药对配伍特点研究: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及《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提取含丹参、红花药对的方剂,运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客观地分析丹参、红花药对的组方规律和特点,以期更好地理解丹红注射液配伍的原理和适应证,为后续相关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慢性脑供血不足60例临床观察
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 癌有效率为 4 %~ 2 本组病例有效率 2 7 %,
为 6 %。 9
cie rs tn meatt ra t c n e.C i d J ( n 1 , l — e i a t ts i b e s a c r h n Me n s ac E g)
从本组试验可看 出,5例乳腺 癌患者近期疗效 大致都 是 3 比较好 的 , 特别是对绝经后且 E R受体及 P R受体 阳性 的患
者明 白这是化学治疗药物引起 的不 良反应 , 待化学 治疗结束 后此症状便可改善 。
参 考 文 献
[] B eeo T, aadA, yC ,e a. ia rsl f R S - 1 ah l B i Ra F t 1Fnl eut o A ME t r s E
4: a a d mie ti l o frt—l e o e a e p u e t e r n o z d ra f i s i d c t x l l s i r n h c pe ia i e o p r b c n f rmea t t r a tc n e . c l g a c tb n re iu ii o t sa i b e s a c r On oo y, c
【】 WagH 3 n Q,Qa z i M,e a. a ei bn o ie i inz ,LuX t 1C pct iecmbndwt a h
we k y o e a e i i e e p t n s > 5 e r t a t r c — e l d c t x l n Ch n s a i t 6 y a s wih n h a y e
于厌食 、 恶心 、 呕吐 , 可予补液 、 吐治疗 ; 止 转氨酶升高 的予 护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9例。
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 1次/d;对照组用香丹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 1次/d。
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参数、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神经功能缺损均有非常明显改善,( 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神经功能缺损,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且疗效优于香丹注射液。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Danhong injection intreating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Methods 198 cases of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into the treatment group(99cases) and the contrast group(99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danhong injection(30 ml) with mainline one time each day. The contrast group was treated by xiangdaninjection(20 ml) with mainline one time each da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traum a score of nerve function and change of hemorheology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arameter of hemorheology and trauma of nerve function were obviously improved(P<0.01). The total effectrate and improvement of hemorheolog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h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ast group(P<0.01). Conclusion Danhong injection can improve the parameter of hemorheology and trauma of nerve function of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obviously. Danhong injection wa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treatingischemic cerebral stroke,and it is superior to xiangdan injection in curative efficacy.【Key words】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Danhong injection;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Xiangdan injection我国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区之一,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
丹红注射液治疗中风心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中风心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分析一、丹红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丹红注射液是由红花、川芎、木香、丹参、三七等中药提取液组成的中药注射剂,具有血瘀舒络、活血祛瘀、扶正固脱等功效。
丹红注射液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系统活化,降低血液粘度和凝血酶原时间,改善微循环障碍和缺血性损伤,从而达到治疗中风心脑血管病的目的。
二、临床疗效分析1.改善病情丹红注射液能够改善中风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丹红注射液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减轻血栓形成,并保护神经细胞,减轻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2.减少并发症丹红注射液能够减少中风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再次中风等。
丹红注射液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神经再生,减少神经细胞坏死和神经元萎缩,从而降低并发症风险。
3.安全性高丹红注射液安全性高,对患者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丹红注射液是中药注射剂,不同于化学药物,没有毒副作用、耐受性低等问题,更加适合中风心脑血管病患者长期治疗。
三、注射方法丹红注射液的剂量和注射方式应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剂量为每日1~2袋,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采用静滴或静注方式给药,每次持续10~20分钟。
四、注意事项1.丹红注射液治疗中风心脑血管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丹红注射液患者有过敏史或药物过敏者慎用。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丹红注射液。
4.注射丹红注射液时应注意穿刺部位的消毒和无菌操作。
5.丹红注射液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出血,应立即停药。
五、结论。
丹红注射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丹红注射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丹红注射液是主要含丹参、红花等提取物的中药注射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等功能。
其中丹参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其药性苦、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
红花在《新修本草》中记载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其药性辛、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的主要功效。
丹红注射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就丹红注射液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标签:丹红注射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丹红注射液为红棕色的澄清液体,其化学成分主要有丹参酮、丹参酸、丹参酚酸及红花黄色素、红花酚苷和儿茶酚等。
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增加纤维蛋白溶解,对抗血栓形成;调节血脂,抑制动脉斑块的形成;增加梗死区及其周围半暗带血液供应,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对缺血缺氧性脑病具有改善作用。
脑血管疾病俗称脑中风。
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者可见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人类残疾甚或死亡的主要病因。
根据国外相关资料统计,脑血管疾病中以缺血性为多见,其中脑梗死占59.2%~85.0%。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脑梗死郭锐等[1]通过研究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丹红注射液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血清MMP-9水平。
推测降低血清MMP-9水平可能是丹红注射液发挥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张建斌等[2]通过对86例急性脑梗死病患者进行脑循环动力学观察,治疗组为丹红注射液,对照组为复方丹参注射液,各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ivgtt,qd,治疗14 d。
结果发现,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丹红注射液组患者病灶一侧CVDI中,脑血流量(Q)及血流速度(V)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血管阻力(R)、弹性及临界压力(CP)经丹红注射液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丹红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combination group(50.0%and 83.30%)were signitleantly higher than that(30.0%and 66.7%)of the other
were
no
酽'oup(P<O.05).There
Key Words
obvious side effects in the
acute
two
groups.Conclusion:Danhong
injection combined
batroxobin injection
is effective and safe for treating patients with
evolving cerebral irffarction
western
组别
表3各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基奉痊愈显著进步 进步 尤变化 显效率 总有效率
(眷篓3(】o.…2(钏)10(33.3)5(16.7)15(洲)25(83.3) 薯要l(3.33)8(26.7)ll(36.…o(33.3)9(舢)..20(㈣)△
注: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尸<O.01,总有效率1弘十照组比较,△P<O.05。
groups after
treatment(P<0.05).There
13.evident difference of ADL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P<0.05).ne
with
significant effi・
Cacy and total efficacy of
week treatments,the
nei'VOll8
function defect degree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分析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 讨 论
功效 为 活血 化 瘀 , 血 安 神 。 据 闫 爱 国 、 世 平 等 研 究 报 道 , 养 程 丹 参 可 以加 快 血 液 流 速 , 凝 血 , 血 小 板 凝 集 , 血 栓 形 成 抗 抗 抗 和 促 进纤 维 蛋 白 降 解 等 , 参 还 可 以 减 少 T A 丹 X :生 成 , 加 增
注: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O0 ) P< .5
2 l 入 到 0 9 氯 化 钠 注射 液 20n 【静 脉 滴 注 , 次/ , 0r 加 n .% 5 i f l l 1 d 共 1 ; 照 组采 用 常规 治疗 ( 低 颅 内 压 , 轻 脑 水 肿 。清 4d 对 降 减 除 氧 自由基 , 善脑 微 循 环 。 降)有 高 血压 者 可 同 时合 用 降 压 药 。 ,
便 常 规 、 肾功 能 检 查 , 肝 治疗 前 后 无 异 常改 变 。
液流变学的改变对脑梗死 的形成 起着重要作用 , 血粘稠度增 高时, 脑血流量减少 , 引起脑缺血而致脑梗死 。丹红注射 液
由丹 参 、 花 主要 药 效成 份 组 成 , 理 实 验 证 实 其 中丹 参 有 抗 红 药 心肌 缺 血 , 血栓 形 成 , 节血 酯 , 氧化 及 动 脉 硬 化 作 用 , 抗 调 抗 其
吉林医学 21 0 0年 3月 第 3 1卷第 8期
丹红 注射 液治 疗 急性脑 梗 死 6 0例疗效 分 析及 其对血 液 流 变学 的
影 响
刘 金铭 ( 西 省 萍 乡市 莲 化 县人 民医 院 , 江 江两 萍乡 3 70 ) 3 00
[ 关键 词 ] 丹 红 注射 液 ; 性 脑梗 死 ; 液 流变 学 急 血 急 性 脑梗 死 是 当今 社会 严 重 危 害 人类 生 命 和健 康 的 常 见 病 、 发病 , 发病 率 、 残率 较 高 , 是 中老 年 人致 死 的主 要 多 其 致 也 原 因之 一 。 因此 提 高 本病 的治 疗 水平 已成 为 当今 临 床 工 作 I 背 的 主要 任 务 之一 。本 研 究采 用 丹 红 注 射液 加 常 规 治 疗 急 性 脑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 ] 马爱梅 , 2 赵永波 .偏头痛 的新 药治疗[] J.临床神经病 学杂志 ,
2 05 2( ): 5 一 5 . 0 , 3 1 6 l 7
[ ] 郭述苏 .偏头痛 的危险 因素分析 [] 3 J .临床 精神病学 , 9 1 4 19 ,
( ): 0 2 7. ’
[ ] 王 维 浩 , 编 .神 经 病 学 [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0 6 4 主 M] 人 20 :
2 2 25 . 5 - 3
[] 江宗华 .黛力新治疗综合性 医院抑郁 症的疗效观察 [] 5 J.中国
实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0 7 1 () 2-1 20 ,0 9 :02 .
( 收稿 2 1 — 10 ) 0 00-8
丹 红 注射 液 治 疗 缺 血性 脑 卒 中临 床 疗效 观 察
朱廷 彦 崔 艳 东
河 南 叶 县人 民 医 院神 经 内科 叶县 4 7 0 62 0
【 要】 目的 摘 方法
观察 丹 红 注 射 液 治 疗 缺 血 性 脑卒 中 的临 床 疗 效 , 探 讨 其 治 疗 缺 血 性 脑卒 中 的 作 用 机 制 及 临 床 安 全 性 。 并
与治 疗 前 相 比较 , < 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 治 疗 前 相 比较 , < O O “ P . 5与 。P . 1
著减 少 偏 头 痛 的发 作 次 数 , 短 其 发 作 的 持 续 时 间 并 减 轻疼 缩
痛程 度 。黛 力 新 之 所 以起 到 上 述 作 用 , 因 为 一 方 面 它 本 身 是 就有 镇 痛 作 用 , 一 方 面 它 能减 轻 偏 头 痛 伴 有 的 抑 郁 和 ( ) 另 或 焦 虑 症 状 , 除 了 偏 头 痛 的 病 因 和 影 响 因 素 之 一 , 而 起 到 消 从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病60例临床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病60例临床分析【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老年人;心脑血管病丹红注射液是丹参和红花为主要成分的制剂,具有增强调脂、抗脂质过氧化、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内皮功能等作用。
我院自2006年初至今用该药治疗冠心病、脑血管缺血性疾病6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丹红注射液组)60例,男55例,女5例,年龄75~94岁,平均年龄(82±3.2)岁,病程1~11年;心血管病32例,隐性冠心病3例,心肌梗死6例,心绞痛型5例,心肌缺血型冠心病19例,并发心源性休克2例,右心功能不全12例,右心衰竭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7例,其中皮层下脑动脉硬化5例,腔隙性脑梗死18例,大面积脑梗死4例。
对照组60例,男57例,女3例,年龄78~92岁,平均(82±2.4)岁,病程1~11年;心血管病28例,隐性冠心病8例,心肌梗死6例,心绞痛型冠心病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32例,其皮层下脑动脉硬化5例,腔隙性脑梗死18例,大面积脑梗死10例,并发心源性休克3例,左心功能不全12例,右心衰竭5例。
治疗前两组病人的年龄、病程、症状、体征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依据病情变化给予调整血压,卧床休息,积极处理并发症,改善心功能,营养心肌等处理。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 ml/次1次/d,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4~21 d为1疗程。
对照组冠心病病人给予复方丹参250 ml静脉滴注,脑血管病人给予路路通20 ml 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同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两组治疗第1、3、5、15天分别查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心肌酶,同时心电图、头部CT检测,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277-02中医学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风)主要病理关键是“瘀血闭阻,瘀血阻络,气不行血”。
而丹红注射液有增强益气活血、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作用,其主要成分是丹参和红花两种药物,其主要化学成份为红花黄色素,丹参酮和丹参酚等,具有扩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粘度和提高机体免疫应激功能,还有调脂、抗脂质过氧化、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内皮功能,消除血管壁炎症,使缺血再灌注脑组织而保护脑组织作用。
我住院部自2009年4月以来应用由山东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批号090356、110165)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结合全部病例ct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将最近2年收入病室的住院患者,其病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
治疗男28例,女8例,年龄46~80岁,平均60±3.8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腔隙性脑梗塞10例,多发性脑梗塞18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及梗死部位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
有深昏迷、呼吸衰竭、脑癌者未统计在内。
1.2给药途径与方法:两组病例均依据病情变化调整血压,改善脑供血,严重脑水肿时可用脱水剂,配合使用脑神经细胞代谢营养剂,如胞二磷胆碱、脑蛋白等。
治疗组用山东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20ml~4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生理盐水,250ml~50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静滴5%葡萄糖溶液或0.9%生理盐水500ml加入香丹注射液40ml。
两组均1次/d静脉滴注,连续14~15d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①显效:意识清楚,言语功能好,可下地行走,患肢肌力提高2级以上,生活可自理。
丹红注射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疗效观察
丹红注射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疗效观察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将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显著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安全性高、用法简便,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标签:丹红注射液;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缺血性脑血管病系指患者因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供血区脑细胞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局部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疾病[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人群呈不断增大趋势,其发病率高达100~500/10万[2]。
长期临床研究表明[3],缺血性脑血管病致残率高,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并给患者及社会带来较大经济负担。
本研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以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该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12月收治、确诊患者。
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8~71岁,平均(59.3±4.5)岁;发病时间为1~7d、平均(2.1±0.8)d;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缺血性脑损害13例、腔隙性脑梗死17例、多发性脑梗死19例。
以上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且符合以下标准:(1)首次发病病程≤72 h;(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0分;(3)无心脏疾患、重度神经官能症、精神病,亦无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
按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
有效 ; 未 达 到上 述 标 准 者为 无 效 。
1 . 4 统计 方 法 计 量 资 料 以均 值 加 减 标 准 差 ( ± s)
表示 , 两组 间均 值 比较 采 用 独 立样 本 t , t ’ 检验 ; 计 数 资料 以频 数 ( , r ) 和率值或构成比( P) 表示, 无 序 分 类 资料 采 用 P e a r s o n 检验 , 四格 表 资 料 改用 F i s h e r 确 切概率法, 均 由S P S S 2 2 . 0统计 软 件 进 行 统计 分 析 ; 有 序 分 类 资料 以频 数 ( , ) 和平均 R i d i t 值( ) 表示, 采用 R i d i t 分析 , 由D P S 1 5 . 1 0统 计 软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0 . 0 5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 料 选 取 2 0 1 5 年8 月- 2 0 1 6 年7 月 在 我 院 接 受 诊 治 的缺 血性 脑 血 管疾 病 患者 7 8 例, 均 经 头颅 C T 检查确诊 , 并排 除有器质性脑 血管病变 的患者。 根据 随机数字奇偶性将所有 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 照组各3 9 例, 其 中观 察 组 男 2 4 例、 女1 5 例, 年龄 4 5 ~ 7 5岁 , 平均6 6 . 2  ̄ 4 . 8 岁, 病程 2 ~ 1 8 小时 , 平均 7 . 3 土 1 . 5 小时 ; 合并症 : 糖尿病 1 4 例、 高血 压 2 7 例、 高脂 血 症 2 1 例 。对 照 组男 2 3 例、 女1 6 例, 年龄 4 5 — 7 7 岁, 平 均 6 5 . 8  ̄ 4 . 8岁 , 病程7 . 2 士1 . 7 小 时; 合并症 : 糖尿病 1 3 例、 高血压 2 5 例、 高脂血症 2 2 例 。两组患者性别 、 年龄 、 病程 、 合并症等一般 资料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 l >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治疗 方法 所有 患 者均 给 予基 础 治疗 , 主要 为 营
丹红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丹红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的、可逆的、反复的急性脑缺血发作,常导致短暂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24 h。
其临床病状和体征多为短暂性或多变性,如不及时治疗,有1/3患者可发展为脑梗死。
据统计,有TIA病史的患者患脑梗死的机会是无TIA史患者的13倍。
故有效控制TIA发作非常重要。
我院采用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治疗TIA患者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2008年住院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5~74岁,平均(59.8±5.6)岁。
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的有关标准。
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无新鲜梗死灶或出血灶。
所有病例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
两组性别与年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应用阿斯匹林,脑保护剂等。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 ml加生理盐水200 ml静点,1次/d,疗程14 d。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20 mg加生理盐水200 ml,1次/d静点,14 d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定显效:治疗3 d内TIA得到控制;有效:治疗7 d内TIA得到控制;无效:治疗10 d内TIA仍未得到控制或发展为脑梗死。
1.4 观察指标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01810293.33对照组30915680.002 结果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显效率6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显效率30%。
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实验室指标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云飞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目的:分析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3
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
计学意义。
结论:为脑梗塞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改善其血液流变学的指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183-184)
【作者】高云飞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江康
2.参麦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J], 陈笛
3.低分子肝素钙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J], 焦文瑞
4.低分子肝素钙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J], 焦文瑞
5.疏血通以及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效果 [J], 罗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麻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60例临床研究
天麻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60例临床研究
林仕军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33)021
【摘要】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9月入我院治疗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天麻素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天麻素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疗效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43%
(37/46);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p加快、Vp减慢和Vp正常的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Vp正常的比例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83%,P<0.05.结
论采用天麻素和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能有效恢复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临床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2925-2926)
【作者】林仕军
【作者单位】四川省资中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641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天麻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研究 [J], 曹华伟
2.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43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J], 李晓光
3.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J], 郭
玲;陈玉霞
4.针刺结合天麻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临床研究 [J], 张培丽;王维杰
5.天麻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疗效观察 [J], 魏微;张微微;王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红注射液治疗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11-10T15:30:37.2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1期作者:秦进刘莹[导读]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
(民航西安医院陕西西安 710082)
【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入院时、治疗后的NIHSS评分。
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入院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155-02 近年来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供血不足,脑组织坏死引起,可至患者偏瘫或认知功能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
丹红注射液为丹参与红花的复合制剂,目前已经较为广泛的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3]。
本研究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为首次发病,并且CT和MRI检查显示无出血,为缺血性脑卒中。
患者嗜睡或意识清醒,并均具有神经系统损伤症状。
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等其他器质性疾病或合并心肌梗死、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排除近期有手术或创伤的患者。
120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5.2±11.1)岁;病程最短2h,最大72h,平均病程(15.9±3.2)h;平均收缩压(153.1±22.3)mmHg,平均舒张压(89.6±12.8)mmHg,平均血糖(7.0±2.6)mmol/L;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20.2±7.9)分;合并高血压患者35例。
将120例患者根据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首先根据病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如降压、降血糖、吸氧、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等。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丹红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866,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mL/支),用法用量:丹红注射液3支(30mL)加入250mL0.9%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12日。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国药准字Z32020678,必康制药江苏有限公司,规格10mL/支),用法用量:复方丹参注射液2支(20mL)加入250mL0.9%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12日。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入院时、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痊愈:NIHSS评分减少91%以上,可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至90%;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至45%;NIHSS评分减少小于18%[4]。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件比较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且近年来发病逐渐年轻化,该病临床治疗主要手段为活血化瘀、改善脑循环、清除氧自由基以及抗血小板聚集。
丹红注射液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丹参与红花的复合制剂,研究表明,其具有改善微循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和神经功能回复,抗凝和促纤溶,保护血管内皮及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5]。
本研究对研究组60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疗效及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对照组(P<0.05),说明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沈卫锋.预防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关键[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2):418-418.
[2]高娟碧,舒细娥,杨惠芬,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认知功能训练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126-127.
[3]葛少斌.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7):56-57.
[4]袁加文,王枫,孙晓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1-42.
[5]赵涛,赵步长,伍海勤,等.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5(2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