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44张PPT)

大战的特点
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
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
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
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
一半。交战国在战争中使
用了很多新式武器装备,
墓地与伤兵
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据统计,
参战各国的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
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会不会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不会会。。一战“的暗根杀本”原等因恐是怖帝事国件主是义发国动家战经争济的政借治口发和展机不会平。衡如。果没 有后这起类的事帝件国,主战义争国可家能,推必迟然或要避求免重。新二分战割至世今界,,恐两怖大事军件事、集帝国 主团义矛发盾展的不激平化衡更、是新加的剧军了事战集争团危扩机军。备战等现象依然存在,但并 没有发生世界大战。
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 意大利: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在地中海地
区建立霸权 美国:为了战后参与分赃和争夺世界霸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 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 主义掠夺战争。尽管 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 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 战,它所从事的战争 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 性质,但这并不能从 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 的非正义性。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事件发生的背景
1908年,奥匈帝国 企图吞并波斯尼亚和黑 塞哥维那,遭到塞尔维 亚的强烈反对。
相关史事
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 地区。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俄国 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斯拉夫国家; 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 1912年和1913年,巴尔干地区连续发生 战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 团插手巴尔干地区的事务。
战争的扩大
战争进行到1917 年,交战各国都已精 疲力竭。美国参加协 约国一方作战,大大 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后,将军队送往法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展开,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认识其主要参战国,掌握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并理解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化对其起因、过程和结果的认识,理解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其主要参战国,认识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理解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痛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其主要参战国,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战争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真实情况。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战争过程的图片、地图和相关资料。

3.视频:准备相关战争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战争场景。

4.作业:准备相关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生动地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和悲惨,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战争的恶果,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于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参与的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恶果,从而增强他们的和平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和平的可贵,树立和平意识,反对战争和暴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生动地展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场面,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大战的经过,认识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能有较深刻的感受,但如何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树立和平观念,仍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史料、图片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大战前后的国际形势,加深对大战影响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网络资源,如历史论文、纪录片等。

4.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大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 (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 (共29张PPT)
①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摧垮了德国、奥匈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 ③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在大战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四、感悟:
反对战争, 珍爱和平!
起止时间: 1914.7——1918.11
交战双方: 同盟国 VS 协约国
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直接原因)
“正是从这个地方,普林西普用 枪声表达了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多 少世纪以来对自由的追求。”
这真是千载难 逢的机会!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二、大战的爆发
2.开始标志:
_1_9_1_4年_7_月底,_奥__匈__帝__国_向_塞__尔_维__亚__宣战。
①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巴尔干半岛 有丰富的 煤、铁、石油和棉花等资源 ,各国垄断资本都在 这里加紧渗透,使该地区成了列强争夺的焦点。
② 有丰富的资源
这里民族关系复杂,宗教纷争不断 ……后来伊斯兰崛起,天主教和伊斯 兰世界又围绕它展开争夺……于是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三系又在这里 拼了个你死我活。反正几千年下来,这里几乎就没消停过。
⑴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 ⑵1917年,中国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 ⑶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第一个退出第一次
世界大战。
三、空前的灾难
6.大战结束的时间及标识: 1918年11月 德国投降
7.战争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8.战争影响:
(1)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2)影响:
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 的协约国联军总司令。 1918年11 月11日,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 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 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 协定,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32张PPT)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914年6月28日 萨拉热窝事件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 1914年7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及三条战线: 欧洲 东、西、南三条战线
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异常惨烈的战役: 1916年 凡尔登战役
6.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时间: 1917年
福煦车厢
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 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6.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多久? 先后有多少个国家参战? 牵涉多少人口?
历时4年多,参战国家共计30多个,牵涉人口约15亿, 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 据统计,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
7.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有什么危害?
他们之间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局部冲突不断,大战 一触即发。
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民 族成分复杂。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国 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1912年和1913年, 该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交战双方分别得到两大军事集团 的支持。
7.战争中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
坦克、潜艇等
8.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 势地位。 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大国开始崛 起的重要标志。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 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互学探究】
12.一战的影响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 的世界优势地位。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 大国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思维导图】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程标准】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2.作战双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德国是核心。

(2)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英国是核心。

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4.爆发: 1914 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大战爆发。

5.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

6.结果:1918年11月, 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战败而宣告结束。

7.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十月革命的知识,理解十月革命的重要意义。

1.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评价:临时政府并没有满足人们的要求,引起人民的不满。

2.十月革命(1)时间: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

(2)领导者: 布尔什维克党。

(3)结果: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4)巩固①措施: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组建红军;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废除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②结果: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5)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含反思)

部编⼈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次世界⼤战》(含反思)第⼋课《第⼀次世界⼤战》⼀、教学⽬标知识与能⼒:了解两⼤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次世界⼤战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第⼀次世界⼤战的结束和影响;通过对第⼀次世界⼤战原因和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

过程与⽅法: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加深对第⼀次世界⼤战原因的理解;运⽤图⽰法揭⽰第⼀次世界⼤战的交战双⽅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法,引导学⽣探究⼤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次世界⼤战是⼀场⾮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民带来巨⼤灾难,给世界造成巨⼤损失;引导学⽣树⽴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次世界⼤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次世界⼤战爆发的原因;对第⼀次世界⼤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导⼊新课2018年是第⼀次世界⼤战结束100周年。

法国郊外的华⼯墓地,100年来都在等待亲⼈的出现。

距离巴黎市中⼼200公⾥外的⼩村庄设问:与19世纪中期相⽐,1913年英、法、德、美在⼯业产量(经济实⼒)和殖民地⾯积上有何变化?提⽰:在经济上,美、德⼯业产值跃居第⼀、第⼆位,英、法下降到第三、第四位;在政治上(殖民地占有⾯积),英、法占有殖民地⾯积仍然处于第⼀、第⼆位,德、美处于第四、第五位。

归纳总结: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次世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引导学⽣阅读教材和图⽂材料,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盾,认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材料展⽰: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基本⽭盾:法德⽭盾、俄奥⽭盾和英德⽭盾,其中英德⽭盾成为主要⽭盾。

1879年,德奥结盟,1882年意⼤利加⼊德奥集团。

1904年、1907年英国协调了与法国、俄国的⽭盾,签订了英法协约、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九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重点关注战争本身,而对于战争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这次战争,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掌握战争的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矛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3.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背后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源。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强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练习

【初中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二、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三、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四、经过:1、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重大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五、影响: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美俄两个大国开始崛起。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六、正确认识一战:1、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2、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3、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1.1914年,奥匈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是 ( )A.萨拉热窝事件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C.倒幕运动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2.某次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滑铁卢战役B.凡尔登战役C.萨拉托加战役D.马拉松战役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 )A.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C.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矛盾4.观察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分析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5.最后通牒:“向帝国作出解释:自从发生6月28日的刺杀罪行以来,塞尔维亚高级官员在国内外谈话中,不顾自己所处的官方地位所发表的种种仇视帝国的毫无理由的言辞,至迟在7月25日星期六晚6时以前答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共40张PPT)

4、一战期间,英国一位战场记者向国内通讯社 发回战况报道, 他可以选择的快捷通讯工具有
①.有线电话
②.电报
【C】
③.电子邮件
④.无线电话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根本原因)
2: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 权 (主要原因)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 (具体原因)
4、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直接原因)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开始标志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
2、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 【C】 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成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3、下列有关一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
【C】
B.中国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
C.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D.正义的一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一战中德军的重炮
一战英军的坦克
一战中投入使用的新式武器给对方以巨大的杀伤
一一战战中中德德军军的的潜飞艇机
请思考:
一战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 弹、远程大炮等均运用于战争,给双方及整个 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什 么的进步?它与战争之间有何关系?
我们应该运用科技 造福于人类!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 国主义掠夺战争。
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 权和独立而战 , 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 义的民族解放性质 ,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 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
一战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26张PPT)
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
国•••••• 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
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 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
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
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攫
萨拉热窝
一阵枪响,打出一段疯狂与悲怆的历史
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 刺杀斐迪南大公后被捕。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
根本原因
一 经济发展不平衡
战 爆
直接原因

两大军事集团出现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目的: 帝国主义国家要重新瓜分世界



世 界 大
西

线
线





场 形
线

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战役
【C】
课堂小结
资本主义经济政 治发展不平衡
三国同盟
帝国主义列强 争霸
三国协约
萨拉热窝 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 转折点 凡尔登
事件
(1914-1918)
战役
人类的灾难
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 耳。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 失严重。
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上述材料说 明了什么?
——《世界经济史》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36张PPT)



干 问 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背景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意 德 奥
突尼斯问题
法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背景
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建立



1879年德奥签定 同盟条约
英 英 德
法 意
奥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1917年战局变化
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俄国 爆发了十月革命, 俄罗斯苏维埃共和 国成立。 1918年3月3日, 列宁与德国签署 《布列斯特条约》, 宣布退出第一次世 界大战。
俄 国
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布列斯特条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凡尔登战役
2016年05月30日德、法两国共同纪念凡尔登战役100周年
法国总统奥朗德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并肩而立、共同缅怀当年在凡尔登阵 亡的三十万将士。法德两国领导人在仪式上呼吁欧洲团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1917年战局变化
①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大战一触即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单元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奥匈 帝国皇储斐迪南 大公为了向塞尔 维亚炫耀武力, 到波斯尼亚检阅 军队。6月28日, 斐迪南大公夫妇 在萨拉热窝被塞 尔维亚族青年普 林西普刺杀。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材,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本课重点让学生掌握一战的过程和结果,了解一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战争的过程。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的影响和启示可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性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掌握一战的主要战役和关键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提高学生的历史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

2.难点:战争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和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战争期间的图片、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情况。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战役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讨论法:学生就战争的影响和启示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事先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历史资料,备好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教具:图片、地图、多媒体设备等。

3.学生:提前分组,准备进行讨论和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呈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关键事件和战役。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具体战役为例,让学生分析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共20张PPT)

衅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了他。
这就给奥匈帝国的出兵带来了口实。于
是燃了巴
尔干这个火药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主要原因、目的: 帝国主义国家
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形成原因: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 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 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 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了激烈争夺。
(2)形成过程: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 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 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 三国协约。 (3)产生影响: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 扩军备战,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一战的影响
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美国和俄国崛起。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爆发(开始的标志):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对塞 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意大利为 了自身的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 战。)
战场:
最初集中在_欧__洲__战场,后来逐渐 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主要战场:欧洲
东线 俄 德、匈
西线 英法 德
南线 塞尔维亚 奥匈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英法联军同德军在1916年6月至11 月中旬展开一场会战。英军首次 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钳制了德 军对凡尔登的进攻。双方损失人 数在120万人以上。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突尼斯问题



国 同
德 英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事件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能结合已学知识,如近代列强的争夺、民族解放运动等,更好地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过程。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对战争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培养民族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及影响。

2.难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战争场景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比教学法:通过比较不同战役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战争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及相关资料。

2.战争场景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讨论题、练习题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战争场景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什么了解?”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

重点讲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过程中各方的策略和战争的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战场:最初集中在_欧__洲__战场,后来逐渐扩大到非洲、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3)转折:1_9_1_6__年,凡__尔__登__战__役____(德、法两国),有“绞 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国失败,从此陷入被动。
(4)扩大(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
①1917年,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 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背景 (1)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 迅速发展。 (2)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 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列强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2.形成 (1)三国同盟: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 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2)三国协约:20世纪初,英国 分别与法国 、 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3.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 战 ,冲突不断。
中国参战
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 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法国福熙元帅甚至说,” 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 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1917年十月革命 后,新生的苏维埃政 权宣布退出不义的帝 国主义战争。有力地 表达了人民要求和平 和反战的立场,鼓舞了 欧洲各交战国人民的 反战运动。
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 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 美国参战的借口。
即将开赴前线的美军士兵
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从经济、军事、政治方 面大大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加速了一战中协约国的 胜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表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 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这真是千载难逢 的好机会!
在德国的支持怂
恿下,1914年7月,
奥匈帝国正式对塞 尔维亚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主要战场: 欧洲
东线 俄 德、登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 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 机”“地狱”“屠场”之称。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 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 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 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德 世界市场 、殖民地、制海权

1907
协 约 国
1879

巴尔干问题
1907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奥 匈帝国皇储斐迪南 大公夫妇被塞尔维 亚民族主义者普林 西普枪杀。这就是 萨拉热窝事件。
苏俄退出:1918年
3月《布列斯特和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战争结束
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 1918年11月11日 德国政府代表在 福煦车厢签署了 《贡比涅森林停战协 定》,德国宣布投降
一战以同盟国的 失败告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代表同盟国集团 代表协约国集团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英 俄

1879年德奥签定
同盟条约

奥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主要矛盾 有哪些?这些矛盾是怎样形成的?
突尼斯问题


1882
同 盟 国
1882
1904 1892
(3)具体原因: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交战双方)两大军事侵略 集团形成,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4)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2、一战的进程和结果
(1)爆发(开始的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正式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合作探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各主要参战国的参战目的
德国:抢占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英国:确保霸主地位,掠夺更多殖民地。 法国:争做欧洲大陆的霸主。 美国:捞取战利品,瓜分殖民利益。 塞尔维亚:争取民族独立。
3、一战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 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 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5)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 而结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我们要消灭 祖国的敌人!
有人认为普林·西普的行为是恐怖行为,你怎么看? (1)普林·西普的行为对塞尔维亚来说是维护民族 独立的爱国主义行为; (2)对人类历史和社会来讲,他的行为是带有恐怖 行为的色彩,是一种民族复仇行动,具有很大的危 害性。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和制止恐怖活动的发生。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 一战的导火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 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火药桶
指什么?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
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萨拉热窝事件
一粒火星又 指什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次世界大 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原因: (1)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主要原因、目的:
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