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青睐。

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独具医术的治疗手段,为人们解决了许多健康问题。

在我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强大的治疗作用,也领悟到了中医带给我生命价值的意义。

学习中医首先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这是掌握中医的基本方式。

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一大特色,辨证论治是在了解病人的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和中医特有的四诊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中医学理论来确定病证的中医诊疗方法。

学习辨证论治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对每个病症患者,医师要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因为同样一种疾病的症状可以因人而异,不同的病因、病机、证候都要有不同的针对性治疗,才能真正起到治疗作用。

在了解中医的基础理论以后,我开始深入学习中医的诊疗技术,这是中医医师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医诊断方法有望闻问切(四诊),通过“望”看面色、舌苔、目色、脉象等各种象征物,通过“闻、问、切”来了解病人的病情,进而确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拔罐等,这些治疗手段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以调整气血、平衡阴阳、激发机体自我调节和恢复功能的治疗方法,中医药讲究方剂,各种中草药配方的研究,是中医治疗手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学习中医的同时,我也学习到了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的具体操作,了解了中药的制作和配方技巧。

此外,在学习中医过程中,我发现,中医对于病人的全面诊疗也是与其他医学区别的一大特点。

中医强调一个“人”字,将人作为中医诊疗的核心对象。

在中医看来,人是一个有机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人体的整体状态息息相关,中医治疗从全面的角度,调整人体整体的平衡状态,帮助病人排除疾病。

同时,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意识到中医治疗的文化背景和深刻内涵。

中医在整体上是一种以修身健体为目的的健康文化,是一种将生命观、道德观、世界观融为一体的文化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共4篇)

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共4篇)

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共4篇)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本篇是从老师之授课讲稿、论文著作、毕业题词、带教面授等方面选录整理而成,内容极其丰富,哲理非常深刻,传道用心良苦。

篇中有反映老师对祖国医学无比酷爱,及执着精神;有显示老师发扬祖国医学的抱负、构想,及发挥中西医之长,使中医学成为最完备医学的热诚期盼;有对《伤寒论》至高无上经典的学习体会;有对后之异军突起温病学说的研究心得;有对末学诲人不倦的"中医千万不能丢失辨证论治法宝"的谆谆教导;有毫不隐私的古方运用、药物研究的经验传授;有为初学者开辟门径、备勤学者临床参考、朗朗成诵、易于记忆、选方能尽左右逢源之妙的自创歌诀等等。

总之,吾等若认真研读,必将和医案一样获益匪浅! 中医焉可称为草药医生。

中医和西医根本不同,有人把西医看作科学医生,而把中医视为草药医生。

我们不否认西医之诊疗是以科学为基础.然将中医看作草药医生,是对中医根本没有认识。

中国医学是中国固有之医学,和中华文化有关,有独立的学术体系,此种医学是由生活实践之经验积累而产生的。

即循着积累之经验,不断地应用与体验,乃发现了其中的原理原则,而成为一种专门性的学问。

如汉·张仲景综合前人治伤寒的经验,归纳起来,著《伤寒论》一书,将治伤寒分为六经,从表到里,从阳到阴,以比较推理之逻辑治学方法,显示出伤寒之学理,从而成为后世治伤寒的法则。

是例证之一。

中医临床是以"证"为依据,因之历代许多医学名家,所著的浩如烟海的医书,可以咸视之为"证治学",即"辨证论治"。

证治学为从病象研究治法,即从病象,分辨病证的阴阳、虚实、表里、寒热,然后处方,以取得疗效。

这其间存在着盈虚消长之道理,充分体现出辨证论治是基于一种哲理之学问。

以理治学,即为科学。

斯为例证之二。

有人以中医不懂生理而诋毁之,殊不知,+中医之生理学.是研究脏腑功能的。

中医基础理论 心得体会

中医基础理论 心得体会

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下内容是XX为您精心整理的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心得体会,欢迎参考!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

西医的优势在于精密仪器的检测、高超的外科手术、复杂的器官移植、先进的抢救手段等。

而中医的优势恰恰是西医薄弱的方面,中医的辨证施治既准确又灵活,奥妙无穷,对诊治许多疾病,有其独到的特点。

如对功能性疾病的诊治,退行性疾病的诊治,病毒性疾病的诊治,痰饮淤血病的诊治,疑难病证的诊治等尤具优势。

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认识比较深刻,有相当多的人群喜欢中医中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进化,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中医中药的治病之本、调理、滋补功能就显得更加迫切需要了。

中国人的传统认识是中医越老越吃香。

一个年龄大的中医,尽管本事平平,都可以称老中医,甚至夸大一点称“名老中医”,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中医是终身制的职业。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学好中医呢?《扁鹊仓公传》云:“人之所以病病疾多,医之所以病病道少”,这说明中医难学。

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又说:“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

学中医诚然难,学精则更难。

但既学医就必须学精,至少要确立“学精”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方能学成一个好中医。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根据我个人学医的体会,主要在于两点:一要认真读书。

中医的书籍,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尚嫌不够。

读中医的书,不仅要读懂、弄通,而且要熟读、熟记,对许多重要的内容甚至要熟背。

比如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若要有高深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学好《内经》。

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汇总4篇

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汇总4篇

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汇总4篇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汇总4篇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学习中医学的心得体会精选篇1转眼间,曾经翘首以盼的见习生活已经过去一半,原先的猜测、忐忑及兴奋早已悄悄褪去,逐渐进入状态,融入医院的工作中后,生活变得简单而忙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真实。

有时候看着带教老师的身影,情不自禁地就会憧憬未来,想着几十年后,我会不会就成了你?呵呵,应该是吧。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紧张过,开心过,努力过,醒悟过,自信过。

这些从未有过的经历,让我们进步了,成长了,学会了一些在学校以前从未学过的东西。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临床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里能够做的事还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

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带教,他们经验丰富,能够让我们较快的适应这里的新环境。

这应该算见习阶段第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环境中成长与生存。

在这里我们从零学起:如何向病人自我介绍,如何倾听病人的需要,如何团队之间相互合作,如何给与病人最好的照顾。

如皋方言很难懂,刚来这里什么都听不明白,连去食堂打饭交流都困难,更别提和病人交谈了。

于是我们从细节做起,留心周围人的每一句对话,观察他们说话的表情,慢慢揣度其中的意思,不断地听、学、练,终于也能猜个不离十了。

收获二: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需要熟练的操作技巧,更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

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我们进行了教学查房,病历书写等。

更深刻地了解一些疾病,掌握了各项基本检查技能操作,将书本知识和病人的临床表现相结合。

内科病房的工作庞大而又琐碎,我的带教老师一个人就得主管二十多个病人,其辛苦可想而知。

接诊之初就要详细询问病人病情,以准确施治;查房时要全面了解患者康复状况,来增减医嘱;之后还要认真书写病例、病程,以期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中医心得体会收获

中医心得体会收获

中医心得体会收获中医心得体会收获篇1在上个星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医的神奇与奥秘。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跌宕起伏,保有顽强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仍然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指导防治疾病。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

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见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

至于中药,往往是原材入药,又常常是多药配伍,因而其药理是一种综合效应。

中医不像西医的直观、线性的思维方式,它我一种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

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

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

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

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绝不是浅尝辄止就能领悟得到,需要长久的积累和接触,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中医心得体会收获篇21、历史悠久,实践丰富中医美容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年前,中医美容的各种方法,被无数的人反复运用、筛选,日臻完善。

其精华将为现代中医美容及世界美容提供行之有效的天然药物及自然方法。

2、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医美容是附属于中医药学,并随中医药学的发展而发展,故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源头,它也为中医美容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1我是学中医出身的,如果你是想进医院,拿医师资格证,成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话不防自考去实现,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式对自考来说是不太合适的。

如果你是为了兴趣,并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话,我可以推荐几本书你看: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必看的,这是基础,是你踏入中医殿堂的铺垫。

必须认真的掌握。

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是临床基础,也是必看的。

中医基础血扎实了,学这些可以比较轻松,尤其是诊断。

学中医其实就像走路,一条道,分几条岔路,等你完全掌握之后你会发现任何一条岔路都能帮你达到目的地。

再次就是中医的各个临床应用的了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等,值的一提的是《针灸学》很有用的,就算给自己保健也是不错的。

最后如果想拓展,学习古代的中医专著则《医古文》要看,前人的精华太多了,如:《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丹溪心法》《景岳全书》《脾胃论》等都可以看的。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2一个学期的针灸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其实一直到结束了我才发现,针灸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只怕是以后都没有机会学了,如果选修课可以把相同的学科能多选几次该多好啊。

一直觉得针灸很神奇,用几根小针扎几下就好了,也很佩服扎针人的功夫,下手真准啊,还要记那么多的穴位,真不容易。

针灸是中国人的一项伟大发明,她之所以吸引人们长达几千年,并能穿透不同文化几起几落,说明她有着神奇的魅力和价值。

针灸的历史悠久,据考证,它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但针刺疗法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砭石”的出现;灸法则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以后。

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证,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而广泛的被人们接受。

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学习心得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学习心得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学习心得引言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医学,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作为一名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学生,我深感中医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我对中医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受到中医思维的熏陶,深刻认识到中医的独特魅力。

在本文中,我将对自己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心得进行总结。

一、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习的基石,它包括中医历史文化、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等内容。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提升中医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只有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医基础理论,我们才能真正领悟中医的精髓,发扬中医的优势,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二、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中医学说、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和中医药学四个方面的内容。

中医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通过学习这些学说,我们可以了解中医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方法。

通过学习中医诊断学,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治疗学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方法。

通过学习中医治疗学,我们可以掌握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提高自身的临床操作技能。

中医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药学、中药鉴定学、方剂学等。

通过学习中医药学,我们可以了解中药的属性、功效和应用,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三、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方法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临床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基础理论。

其次,要注重系统性和综合性。

中医基础理论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各个内容相互关联,不可孤立学习。

因此,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要注重整体把握,不能只偏重于某一方面的知识。

学习中医的心得感想范文3篇

学习中医的心得感想范文3篇

学习中医的心得感想范文3篇学习中医的心得感想范文3篇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

下面是第一为大家带来的学习中医的心得感想范文,期望可以帮忙大家。

篇一:学习中医的心得感想范文我是学中医出身的,假如你是想进医院,拿医师资格证,成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话不防自考去实现,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式对自考来说是不太合适的。

假如你是为了兴趣,并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话,我可以推举几本书你看: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必看的,这是基础,是你踏入中医殿堂的铺垫。

必需仔细的把握。

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是临床基础,也是必看的。

中医基础血扎实了,学这些可以比较轻松,尤其是诊断。

学中医其实就像走路,一条道,分几条岔路,等你完全把握之后你会发觉任何一条岔路都能帮你达到目的地。

再次就是中医的各个临床应用的了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等,值的一提的是《针灸学》很有用的,就算给自己保健也是不错的。

最终假如想拓展,学习古代的中医专著那么《医古文》要看,前人的精华太多了,如:《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丹溪心法》《景岳全书》《脾胃论》等都可以看的。

篇二:学习中医的心得感想范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的学习方法与路径,是一个必要首先探讨的问题。

很多伴侣学习中医之前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入门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一头扎进伤寒论等经典里,苦读了数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经文背得烂熟,临床时,边都摸不着,开口动手便错,进而怀疑经典,怀疑中医。

有的执迷于药物学里,变成了草药医生,单方医生,把个别中药和处方视为绝密,越求越奇,以为不是深山老林里的神药或者异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还有的求于易,求于道,将中医和气功,宗教混于一谈,强词夺理,故弄玄虚,不提也罢。

我想,这些不应当是伴侣们学医的初衷。

我虽然诞生在中医世家,却也在医学上走了很多弯路,对临床疗效的追求也曾经让我倍感艰辛,回首这20多年的学医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医原来是一个简洁明白,好学易用的学科,却被有意无意的蒙上一层又一层的奇特面纱。

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心得

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心得

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心得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中医基础为我们认识中医在中医学这条道路走的更加长远奠定坚实的基础,运用中医首先要建立中医观念,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基本,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第一步就是认识什么是中医,学会中医的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

中医建立在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的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上,它的体系使它区别于西医,中医擅长治疗功能性的疾病,相较于西医需要从丰富的古代文献中吸取营养,用现代科技证明中医的效用,促进中医的现代化。

中医学能够保持如此长久的生命力而在中华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因为中医能够与时俱进,在继承海量经典的同时,把握创新为中医学注入时代活力,中医必将要在新时代走向复兴。

中医基础仅仅只是开始,距离成为一名真正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中医,我们还有更长更远的路要走也行步入中医,探索感受中医魅力的进程就已经开始,中医基础教导最开始诊治的辩证环节,通过观察依据病因病机来确定治疗方法。

失去辨证的中医是无法治疗好患者的。

结合中医基础理论里的知识,可以与生活中的实践与经验相互结合,并不是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非常贴合接地气的生活。

我尝试过为生病的高中同学辨证,因为她希望了解病的病因,我采用多种辨证为她晚上盗汗风寒等问题辨证,辨证的确是非常繁琐的过程,却有助于我们建立起脑海中的中医思维,进行脑海中的由唯物主义到中医思维转化确实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要运用到中医实践中的知识,也许现在学习中医基础的作用还无法体现出来,但是基础之所以成其基础,必是有其原因,打好大楼的基础以后楼房才会稳固而不倒塌,这就是我们学习中医基础的原因之一以上就是我学习中医基础的心得,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导,为我们行于中医的道路铺路。

中医课程感悟心得体会(3篇)

中医课程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接触到中医这门古老的学科以来,我便深深地被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吸引。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中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以下是我对中医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理论体系独具特色,涵盖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

1. 阴阳五行:中医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五行组成,阴阳代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五行则代表着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通过对阴阳五行的学习,我明白了人体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运用阴阳五行的理论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2. 脏腑经络: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脏腑经络相互联系,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通过学习脏腑经络,我明白了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脏腑经络来治疗疾病。

3. 气血津液: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通过对气血津液的学习,我了解了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气血津液来治疗疾病。

二、中医诊断的精准独到中医诊断方法独特,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论治。

在学习中医诊断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诊断的精准独到。

1. 四诊合参: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结合四诊合参,可以准确判断病情。

我认识到,中医诊断不仅关注疾病本身,更关注患者的整体状况,这种全面的诊断方法使得中医在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2. 辨证论治: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使得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三、中医治疗的独特疗效中医治疗方法丰富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这些方法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1. 中药: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点。

通过学习中药,我了解了中药的药性、功效以及配伍原则,为今后运用中药治疗疾病打下了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读书心得

中医基础理论读书心得

中医基础理论读书心得中医基础理论读书心得学习之后,我们有心得体会,这个时候,大家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中医基础理论读书心得,欢迎各位阅读哦!中医基础理论读书心得1:绪论篇:以前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中基,没有现在学习的唯物辩证观,反而是在整体观念的中对人和自然、任何社会的联系有较大篇幅的论述。

当时的学习也是一笔带过没有太讲解,印象也不是很深刻。

这次跟随老师重新学习,最让我深刻的是老师提出了中医学第三个基本特点取类比象。

也跟随老师学习这么长时间了,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好多东西不会用中医基础的理论里啊理解,可能就是思维的局限。

我感觉取类比象这个思维方式对我的启发非常大。

2:阴阳五行篇: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老师的讲解确实就是说阴阳就是相对的属性之类的,五行也是按照五种物质元素的转换这么来理解的,以我当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感觉没有那么简单。

后来慢慢看一些各家学说的书在理解阴阳上五行也只是从气机这个角度来理解,对于好多书中的理论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认为阴阳就是一团气的两种不同形式的转换,五行除了五种元素外可能就是五脏的气机的运转,但是六腑的气机又怎么运转的,模糊的对不上号。

这次学习后才知道阴阳五行是宇宙中的天体而来,阴阳日月,五行五星,这就是取类比象吧,也终于把理论上升到了道德层次。

关于五行理论在知道临床治疗这一块,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听课也终于能够对上号,心中有数了。

3:藏象篇:结合老师对于阴阳的讲解和本次听课,明白了什么叫天一生水,以前只知道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不理解,现在终于能把这个跟中医的理论结合在一起,一下子脑子清晰了很多。

关于藏象,主要是对象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前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单纯的理解为象是脏腑的外在表象,没有图像、印象、形象、抽象的认识,这也是思维的问题。

(1)在心的功能里边,也是第一次注意到心是主神明的,不是主神志的,以前认为这没有什么区别,现在心里有了正解。

对于临床还没有太大的体会。

(2)对于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明白了是先宣发才能肃降,近期整理了老师的一些病案,也深深的体会到,好多病是通过这一条来治疗的'。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感悟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感悟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感悟《中医基础理论》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课,其内容涉及到中医学体系的基本特点、哲学基础、藏象、经络以及病因、病机、治则等方面。

通过该课程塑造出的认知结构为其后各科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自我组织、同化的能力。

但此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学新生,仅凭借他们以往的思维模式来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速思维的发展、夯实相关基础,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一、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初次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学生,对其中抽象的概念产生似懂非懂、“雾里看花”的感知,这是因为人在进入青年期之前的思维主要是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刚入校大学生正处在青年前期。

而抽象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其发展较晚,一般成长到青年期之后,才有比较发达的抽象思维。

且中医基础理论的思想毕竟跟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正是这种差距导致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障碍。

因此,需要在新生原有思维的基础上,促进其抽象思维的发展。

1. 接受——抽象思维的养成——理解对于一门新的知识,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从陌生、熟悉到掌握,对待知识的态度随知识的深入而改变,同时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所以,对初学中医基础理论的学生来说,不妨先接受它的内容,在头脑中产生感性认识,熟悉它所阐述的观点和主张。

以此为基础,再来促进抽象思维的养成。

为什么要接受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后才来促进抽象思维的养成呢?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所决定。

学生在进入中医药院校以前,虽然在思想上对中医已有大体的了解,立志为中医学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但在理性上对中医的认识还很模糊。

表现为“两性”:①盲目性。

不清楚中医学理论的内容和主张。

②被动性。

学习目标不明,也没有明确的思维概念。

这两方面的因素促使学生应在很长时间内培养自己的接受能力。

二是为养成抽象思维做准备。

人的高级思维的养成,需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

医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除应及时、主动地充实自己已具备的思维形式外,更要注重用抽象思维去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

中医基础础讲座心得体会

中医基础础讲座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热爱中医文化的学习者,我有幸参加了最近举办的中医基础讲座。

此次讲座由我国著名中医专家主讲,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让我对中医基础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本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中医基础理论的独特魅力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它源于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讲座中,专家详细讲解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本概念,让我感受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独特魅力。

1.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医学中最基本的理论,它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由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元素组成,并通过五行(金、木、水、火、土)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这一理论在中医诊断、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脏腑经络:脏腑经络是中医学中的核心内容,它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脏腑经络系统。

通过了解脏腑经络的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从而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3.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它们在人体内循环运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一旦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中医诊断的精准与独特中医诊断方法独具特色,它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结合病史、体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诊断结论。

1. 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的第一步,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形态等外在表现,初步判断病情。

在讲座中,专家详细讲解了望诊的方法和技巧,使我受益匪浅。

2. 闻诊:闻诊是通过闻病人的呼吸、咳嗽、言语等声音,了解病情。

在讲座中,专家介绍了闻诊的注意事项,使我明白了闻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

3. 问诊:问诊是中医诊断的关键环节,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全面了解病情。

在讲座中,专家详细讲解了问诊的技巧,使我明白了如何进行有效的问诊。

4. 切诊:切诊是通过脉诊、舌诊等方法,了解病情。

在讲座中,专家讲解了脉诊、舌诊的技巧,使我认识到切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精选14篇)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精选14篇)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精选14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篇1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走完了大一的第一学期。

此时此刻,回头看看走过这一学期所留下的脚印,想想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一学期里学到了些什么,问问自己这一学期忙碌过吗,有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然而有时候连自己都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答案,只知道大学和初高中真的不一样,除了期中期末要考试之外可以说什么都不同,这个时候靠的全是自己,生活,学习,以及各个方面,而这个时候最离不开的就是学习方法了,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让我们节约很多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而利用这些时间和精力我们又可以做更多事,这也许就是所说的高效率吧!而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方法。

我们都知道,《中医基础理论》是大一上学期很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且这也是中医学的基础,所以打好基础比什么都重要。

也许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门课很枯燥,又或许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老师幽默的讲课方式为枯燥的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不管怎么样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略的,虽然我们已经结束了对于它的学习,但是对学习方法地谈论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一、了解中医发展绪论部分讲解了中医学的科学属性,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多,所以只需要对四大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也是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应该知道的,也许学习中医这些都是需要背下来的,但在这门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的就只是了解而已,同时金元时期的“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突破性创新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所以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当然还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对于这部分知识没有更好的其他方法,只有靠多花时间读一读,背一背,当然时不时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

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

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

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的学者,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中医基础理论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

中医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以期能够对同样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有所帮助。

中医的整体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器官、组织、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整体观不仅体现在对人体的认识上,还体现在对疾病的态度上。

中医治疗疾病时,注重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而不仅仅是单纯地针对症状。

这种整体观的思想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我认识到,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人体某一部位的问题归结为单一原因,而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和治疗疾病。

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让我深受启发。

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可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体的体质、环境、病情等多种因素进行辨证,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制宜的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的灵活性和人性化。

辨证论治的思想使我认识到,在处理问题时,不能一刀切,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再者,中医的预防思想让我受益匪浅。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这种预防为主的思想,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我们应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注意预防疾病,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这种预防思想也启发了我,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有前瞻性,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避免问题的发生和扩大。

总的来说,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让我受益匪浅。

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希望能够在中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希望能够通过中医的知识和智慧,帮助更多的人。

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心得体会

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心得体会

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心得体会中医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拥有丰富的基础理论。

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掌握了这些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

首先,中医基础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是阴阳和五行。

阴阳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它将事物分为阴阳两个相对的方面。

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它们代表了自然界万物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其次,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也是非常重要的。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相互连接的经络系统,气血通过经络在人体内流动,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

而气血理论强调了气和血的重要性,指出气血的充盈与流通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此外,中医基础理论还包括了六经理论、脏腑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

六经理论是从医学角度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理解,将气候与人体的生理病理联系起来。

脏腑学说认为人体内部的脏腑器官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病因病机学说强调了疾病的成因和发展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我深刻认识到,中医学强调了“治未病”的理念,即重视疾病的预防和调节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

中医理论注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并且相互影响。

中医强调了以人为本,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关注人体的内外环境、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此外,中医还注重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中医会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药物、针灸、推拿等治疗方式,以达到最佳疗效。

总结起来,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

中医的特点是注重整体观念、个体化治疗和预防为主,这些特点与现代医学的研究方向相呼应。

中医的传统智慧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发扬。

中医基础期末总结

中医基础期末总结

中医基础期末总结中医学是中国特有的一门医学学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以平补泻滞为治疗原则,将疾病归纳为整体,注重平衡身体的阴阳和气血,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对于我来说,学习中医基础课程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中医的原理和方法,也让我对中医的疗效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中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和体会的总结。

首先,中医基础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内容。

其中,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包括中医的基本概念、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诊疗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我了解到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内外相应、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的平衡等。

同时,我也学习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即通过观察、问诊、望闻问切等方式来辨别患者的病证,从而确定治疗方向和方法。

这些理论不仅对我的学术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我对中医的疗效和治疗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药学是中医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中药学,我了解到中草药的药理作用和药物成分的作用机制。

中草药有着丰富的药效,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以及各个器官的功能,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有着显著的疗效。

比如,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薏苡仁能够利尿通淋,用于治疗小便不利等。

掌握了中药学的知识,我能够更好地选择和使用中草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方剂学是中医基础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研究中药方剂的配伍和使用。

中药方剂是将多种中药组合使用的治疗方法,通过配伍中药的药性和特点,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学习中药方剂,我了解到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方剂来治疗,如感冒可用麻黄汤,治疗胃火上炎可用黄连解毒汤等。

同时,我也知道了不同中药在配伍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如合用柴胡和炙甘草有解表解表的作用,可以治疗肝郁气滞所引起的头痛等。

通过学习方剂学,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方剂的原理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篇一: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学习中医药的心得体会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聪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进展,并使咱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看人类的繁衍生息。

在跟李冬黎中医学习之前我一直感觉,中医是一名老人,左手拿着《本草纲目》,右手给人号脉,并能用毛笔写出药方的文人,他的疗效并非疑心,可他的治愈时刻确是我回避的要紧缘故。

中药我只明白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虫动物所制成的汤剂,疗效好。

中药治病,但口感不行,使我更多地选择西药片。

经太长时刻的学习,我明白了什么是中医、中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聪慧结晶,关于中华民族的繁衍兴盛做出了庞大奉献。

其又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并对世界医学的进展产生了专门大阻碍,迄今仍然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尽力得以不断地丰硕进展,从而慢慢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熟悉自然和说明自然的宇宙观和方式论---阴阳五行。

阴阳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

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转变状态,并彼此依存,彼此增进,互为根基,且可彼此转化。

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它们相生相克也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中医诊病那么通过观看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转变,以确信病情,尽而就产生了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大体方式。

我国老中医之因此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们为中医、中药的进展完善作出了庞大的奉献。

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医治。

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熟悉和利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国天然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化学药品。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散布等生态环境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道地药材”。

中医师承人员经典著作学习心得体会 (1)

中医师承人员经典著作学习心得体会 (1)

XXXX医院师承人员经典著作学习心得体会著作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带教老师:XXXX师承学员:XXXXXXXX医院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经典学习心得起止时间: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继承人姓名XXXX指导老师姓名XXXX著作名称、读书篇数:《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分析。

可附页)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两种医学分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角度和方法,也就是说中西i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中医和西医在认识疾病的视角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中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什幺?就是易、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学说等,这些是先哲认识、解释世间万物存在、演变、消亡的理论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方法论。

古人读书必读四书五经,这五经里面就有《易》(《诗》、《书》、《礼》、《易》、《春秋》)。

在古代这些理论认识是毋庸置疑的真理,就像今天的数理化。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

《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

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

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人们身体有所不适,即是有病,有些病,病人苦不堪言,西医检查不到病菌,这个时候就需要中医,但是很多人都不认可中医,认为中医是伪科学。

但是中医在医学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小编整理了1篇关于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数年来的学习和临床,使我认识到,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两种医学分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角度和方法,也就是说中西医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中医和西医在认识疾病的视角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中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什幺?就是易、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学说等,这些是先哲认识、解释世间万物存在、演变、消亡的理论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方法论。

古人读书必读四书五经,这五经里面就有《易》(《诗》、《书》、《礼》、《易》、《春秋》)。

在古代这些理论认识是毋庸置疑的真理,就像今天的数理化。

时过境迁,现代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现代医学建立的基础)已经成为我们自幼在学校学习的认识事物的准则。

中国古代哲学(科学)如易学之属在现代人看来已经是一种“玄学”,甚至干脆认为是一种“伪科学”了,中医随之自然地让人们觉得很“玄”了。

时下就连中医学院的一些老师、学生都不信任中医了,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其产生的原因,这里暂不讨论。

问题是中医是不是真的很“玄”呢?是不是就不科学呢?我想,关键是在于你能不能真正地认识中国古代科学(哲学),进而用这种思维来理解中医。

时刻用中医的理法观念来认识和治疗疾病、不受现代医学观念的影响,是能否成为真正的中医生的基础。

中医工作者必需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为师者必不能授人以医道之真谛而贻害无穷;为学者必误入歧途而流于半解,甚者对中医失却信心;若以为医必不能正确把握辨证施治之灵魂,其方药亦不能合于理法矣!我们必需清楚地认识到,用现代医学的观念来看中医或许中医很不“科学”;然而当我们用中医的理法认识来审视西医,其也并不完全“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
我们都知道,《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很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且这也是中医学的基础,所以打好基础比什么都重要。

也许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门课很枯燥,又或许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老师幽默的讲课方式为枯燥的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不管怎么样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略的。

三个月过去了,在这我讲讲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了解中医发展
绪论部分讲解了中医学的科学属性,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多,所以只需要对四大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也是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应该知道的,也许学习中医这些都是需要背下来的,但在这门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的就只是了解而已,同时金元时期的“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突破性创新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所以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当然还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对于这部分知识没有更好的其他方法,只有靠多花时间读一读,背一背,当然时不时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

二、从中医到哲学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

这部分内容深奥而且没有条理性,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的是有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然而世界观是思维方式的基础,它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提供了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四维空间和思维内容。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看更多的相关书籍从而去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自己对内容的足够了解,这看似深奥的中医哲学相信也不在话下了。

三、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学习医学无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救死扶伤,为人类出去病痛,让世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

而疾病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一些因素引起的,病因的种类很多,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有的不那么常见,
但是这都不妨碍我们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所以当我们将病因与生活一一对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病因其实很好掌握。

而病机部分需要我们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再结合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精、气、血、津液、神,相信后面我如果能将哲学、藏象部分学好,那么病机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以上便是我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三个月的心得体会了。

孟晨凝
2017.2.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