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5大禹治水教学反思2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5篇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5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1、化“繁”为“简”。
什么叫“引导洪水流入大海”是本课的关键语句,体现了治水的艰难,在学生的头脑中没有直观印象,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我想到了用线构画。
在黑板上画一画,写一写,一目了然:这儿是一条大河,那儿是一条大河。
挖通就是指把这两条大河给连通。
当洪水来临的时候,这条河装不下这么多的洪水,于是,通过这儿流到了这条河,这条河如果还是装不下,那就流到另外一条河。
挖的这部分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
如果河与河之间有一座大山,那还得劈开大山。
这可是治水中最艰巨的任务。
接着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劈开”的艰巨性。
2、及时抓住关键,激发深度学习的兴趣。
禹怎么知道挖通哪里的河,劈开哪里的山?为什么会治水成功?因为大禹治水有方。
出示句式:禹首先________,然后_________,最后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禹查看水流和地形是为了确定挖河劈山的路线图,疏导洪水流入大海,所以大禹还是智慧能干的人。
在教学“千山万水、千辛万苦”时,点出“千、万”,问学生:大禹爬了多少座山?走了多少条河?大禹真的数过吗?接着追问:请你想像一下,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禹吃的苦多吗?这每一种苦他都吃过,他都尝过,这里的“千万”不是准确的数字,而是表示禹吃的苦很多很多。
在教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时,点出“九”也不是准确的数字,而是表明大禹挖通了很多河,劈开了很多山,才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小朋友们,因为禹是与洪水作战,所以大家想一想,她在挖山通河的长期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在教学时,抓住“千、万、九、九”这样四个字,让学生体会大禹为了老百姓的幸福,遇到了太多太多的困难,吃了太多太多的苦,从而感受到大禹是一个一心为民、勇敢坚强的人。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2《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小学语文人教二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六单元-15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5、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本篇课文是一篇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课文。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全文只有四百来字,语言极其简练。
二、学情分析: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遥远,要读懂课文并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美好的印记难度颇大。
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三、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1.在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的基础上,理清作者思路。
2.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2.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六、课前准备: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七、教法学法:由于二年级属于小学低段,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即讲授法和读书指导法相结合。
八、教具:PPT、黑板、图片九、教学时间;45分钟十、课型:新授十一、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相关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
本课讲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通过本课的阅读让学生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体会大禹不顾个人利益,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
学情分析:二年级处于小学低段,学生生活阅历较少,理解能力较差。
但是对神话故事等很感兴趣,在课堂中通过故事朗读视频、故事等方式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进而理解课文的中心。
教学目标:1、了解“挡水、疏导、驱赶、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十三年、到处奔走”等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一心为民的精神,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家来看一张图片,这是“水”的古体字。
水有很多种,溪水潺潺流淌,湖水波光粼粼,海水波涛汹涌。
水孕育了生命,滋润了万物,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栖水而居。
可是,当水四处蔓延,泛滥成灾,就成为可怕的洪水。
这样的水就需要治理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一起走近治水英雄——大禹。
(设计意图:通过与水有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水在生活中的两面性。
)二、讲授新课(一) 1、大禹简介,学生朗读。
2、听课文朗读视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大禹治水的故事。
由此引出问题: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由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下面学习做铺垫。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治水前的景象。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洪水的危害有多大?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洪水、挡水、疏导、驱赶、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禹陵、禹庙】同学们,浙江绍兴有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那是纪念谁的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大禹的古代英雄。
同学们,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他的父亲是鲧。
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
他为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后人世世代代所传颂,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吧!【课件出示课题:15 大禹治水】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想要了解些什么预设: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2、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整体教学可以使繁文简教,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始,引导学生质疑,抛出两个问题,使本课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同学们,请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段落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带音节生字】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拼读拼读。
提示:“洪、伤、耕”是后鼻音;“难”是前鼻音;“蛇、兽、伤”是翘舌音;“灾”是平舌音;“难”在本课中读nàn。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拼读拼读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男女生PK拼读,看看哪组拼读等更精彩同学们,一起来拼读拼读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重点: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挂图3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3、指导朗读。
指名读。
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4)齐读课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预习提示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材分析《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第十单元“奉献”的一篇主体课文,与后面的《炮手》和《小溪的歌》共同组成一个主题,从不同体裁(神话传说、记叙文、诗歌)、不同国籍、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奉献”这个主旨,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禹治水》是一篇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洪水肆虐,冲毁了庄稼,冲没了房屋,大禹的父亲偷息壤用“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反受处罚,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用“引”的方法治水成功,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的故事。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其中二、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
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练,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一个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十个生字,会写七个。
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课前自己阅读,做到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大概的意思。
教师准备大禹治水的历史及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讲故事导入新课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认真地读了,把你读的故事简单介绍给大家。
师:是的,《后羿射日》、《夸夫逐日》、《女娲补天》……等等神话故事都歌颂了真、善、美,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大禹治水》。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2目录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内容生动有趣,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教学效果: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1)初读。
我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并要求学生仔细听。
a.老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
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
(2)精读。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
我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我侧重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适时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
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
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
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
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成功之处:1.用激励性的评价在学生心理上搭建展示的舞台。
新课标提出:“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以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孩子朗读的情况,正视孩子们水平的差异,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多一些欣赏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责。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我运用了许多不同的评价语言:“你读得真不错,让我们觉得这些小蝌蚪真的很快活。
”“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觉到这些小蝌蚪是那么的着急。
”“读得真不错,如果再稍稍响亮一些,就更完美了。
”……这样的评价语言并不是泛泛地一味表扬,而是表扬中指出不足,提出了希望,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使孩子心理上得到了展示,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6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篇一《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奇。
大禹的精神是珍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奇,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肯定难度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阅历,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凄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头就有障碍。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帮助以视频加深、稳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
假如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利用师生的沟通,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展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受,我想在许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良: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
只有深入的讨论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其次,标准教师的语言。
说话时应当尽量简炼,评价语应当尽量多元化。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许多的启发,也为我今后的教学供应了很好的帮忙和历练,盼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二〔设计理念〕培育学生的自主阅读力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尝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育学生自主阅读力量、语文学习力量。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熟悉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连续培育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力量。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嘱咐、开凿、垒、常年、欣欣向荣、仰慕、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思路。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精选6篇)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精选6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篇一《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课上,有同学提出了疑问:大禹在外治水一三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看一看,为什么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想见呢?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我心中暗喜,决定以这个问题以切入点,挖掘课文所蕴涵的情感。
组织学生讨论,大禹为什么三次路过家门没有回去。
学生有的说,他不敢回家是因为他担心回家后家里人不让他去治水了,所以他不回家。
有的说大禹没治好水,没脸回家见家里人。
更多的同学说,他要治水,没有时间回来。
有一位同学说:大禹不光要治水,他还要帮老百姓修房子,让老百姓有房子住,所以他没有时间回家。
他要治水,很忙,没有时间回来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感觉多数学生都是泛泛而谈。
我就引导学生读第二段,你从哪看出大禹忙于治水,没有时间回来?学生细读课文,有学生说他走遍千山万水,要察看水流地形等,长期在外边走的,自然是没有时间回来了。
鼓励学生再读课文,有的学生说他们要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吃尽千辛万苦,所以没有时间回家。
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明白治水的艰难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道理了。
这一课我还给孩子们创设了三次想象。
第二节写大禹决心要治理洪水。
那么,禹是怎么下决心的,他肯定有许多思考,或者还有过思想斗争,然后才作出最后的决定。
这里我启发学生想象。
为了使学生想象得好,做到有话可说,在教第一节时,我让孩子结合挂图,引起学生的怜悯心、同情心。
第三节写禹在外治水一三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在教学时,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禹真的不想见家人吗?孩子就此展开了充分的想象。
第四小节写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教到这里时,我引导孩子们观看课本中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轻舟漫游,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插图。
启发学生说说,大家对大禹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大禹又会怎回答呢?三次想象不仅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加深了对大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爱他人、爱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尚道德品质教育。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重要故事,讲述了大禹治理洪水的壮举。
这个故事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蕴含着深刻的治理智慧。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反思治理问题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治理问题的重要性1.1 环境问题的影响: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凸显,如水污染、气候变化等,需要通过治理来解决。
1.2 社会问题的影响: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教育不公等,也需要通过治理来推动社会进步。
1.3 经济问题的影响:经济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需要通过治理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大禹治水》的治理智慧2.1 问题认知与分析:大禹治水前,他首先要认识到洪水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调查研究来深入了解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2.2 制定治理方案:大禹根据对洪水问题的认知,制定了一系列治理方案,如开凿河道、修建堤坝等,以应对洪水的威胁。
2.3 组织协调与执行:大禹在治理过程中,注重组织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同时亲自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治理工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1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团队中解决问题。
4.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4.3 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决策过程,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在面对问题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认知:1、了解黄帝、炎帝的主要事迹。
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技能: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二、教材分析:重点: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
难点:对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1、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2、大禹治水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1、黄帝和炎帝的事迹:(1)教师讲述黄帝和炎帝的故事。
然后提问:祖国境内原始社会的遗址主要有哪几个?为什么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2)师生归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2、大禹治水:(1)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中大禹像,将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提问:鲧治水为什么未成功?禹根据实际采用了什么治水方法?(2)师生归纳:禹根据山脉地形,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
(3)请学生观察大禹治水插图,教师简介禹与群众同甘共苦,顶风冒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艰苦劳动十三年,终于把洪水控制住。
反映了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和人定胜天的气概。
(4)组织学生讨论: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5)归纳: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
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6)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同桌同学讲)3、大禹陵和夏朝的建立。
(1)教师出示大禹陵、禹庙的照片,介绍大禹陵(也可以让去过大禹陵的学生讲)。
(2)教师讲解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三)知识反馈1、课后填空题。
2、请几个学生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部编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5 大禹治水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5 大禹治水主题文档一、课文内容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讲述了古代大禹带领人民治水的感人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团结一致的精神。
1. 内容概述课文主要讲述了大禹为了拯救百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战胜洪水,为后人创造了美好家园的故事。
文章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伟大,以及人民的团结和奉献精神。
2. 主要人物•大禹:勤劳勇敢、不畏艰险、心系百姓的治水英雄。
•人民:勤劳善良、团结一致、共同战胜洪水的群体。
3. 主要情节•洪水泛滥,百姓苦不堪言。
•大禹带领人民治水,历经千辛万苦。
•大禹最终战胜洪水,百姓安居乐业。
4.课文主题•赞美大禹的伟大精神和治水功绩。
•表彰人民的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育我们要学习大禹的奉献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勤劳勇敢、团结一致”等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感受大禹治水的伟大精神,学习他的奉献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建议•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情景。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大禹治水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学习哪些精神。
* 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设计1. 导入•展示洪水泛滥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古代曾经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吗?•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大禹治水的课文,看看他是怎样带领人民战胜洪水的。
2. 学习课文•朗读课文,并进行词语解释。
•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重点段落分析。
•讨论大禹治水的精神,以及我们应该学习哪些精神。
3. 拓展延伸•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大禹的伟大之处。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大禹治水的艰辛。
•鼓励学生搜集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并进行分享。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反思第【1】篇〗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
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这一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然后,再辅助以视频加深、巩固印象,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
禹在治理洪水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
如果从煽情,调动课堂气氛这一角度来说,这一小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利用师生的交流,来对禹的个人形象进行概括和提升——禹一心扑在治水工作上,他舍小家顾大家,是个无私奉献的人。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
只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二,规范教师的语言。
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故事,既而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
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
这一环节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也就统揽了全文,理解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
然后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妈妈会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传《15大禹治水》教案(后附知识点总结)
课题:15大禹治水【教学要求】1.认识“洪、毒”15个生字,会写“洪、灾”8个字。
2.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根据提示,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
传说古时候,洪水泛滥,没有人能治得了,只有大禹用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带领人们制服了洪水,人们终于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归家园,安居乐业。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大禹治水》)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2)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
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
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
读第三遍时,在难读【设计意图:自学课文,反复读,每一次读都有新的任务要完成。
】的句子下面画“——”线。
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3)hón g zāi nàn dào rèn bèi yè chǎn 洪灾难道认被业产①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难、认、产”,后鼻音“洪”以及整体认读音节“业”。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③识记生字加一加:“氵”加“共”是“洪”;“讠”加“人”是“认”,“首”加“辶”是“道”。
换一换:“波”减“氵”换“衤”就是“被”。
“推”减“扌”换“又”就是“难”。
减一减:“亚”减“一”是“业”。
猜谜语:“家里失火了。
”是“灾”,“建立厂子”就是“产”。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第6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第六单元《大禹治水》教学反思《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讲的是古时候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
大禹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一.教学效果: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最让人感动。
他在外治水10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大禹的精神,我设计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想象并讨论:大禹这位治水英雄,三次经过家门他分别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带着疑问让学生再来讨论,结合课文学生明白了:大禹立志要把洪水治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于是,他全心全意扑在治水上,“舍小家顾大家”。
他不光带领百姓治理洪水,还带领百姓发展生产,他的心是属于老百姓的。
所以顾不上自己的家了。
当我问到学生:“古时候没有挖土机,也没有铁器,禹治理洪水要挖河要劈山容易吗?他会吃哪些苦?”有的学生说:“他可能会被洪水冲走,有生命危险。
”有的说:“可能要在野外过夜,有狼呀什么的。
”也有的学生说:“禹在外面可能连吃的东西都没有。
”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来读课文,效果很好。
二.成功之处: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说说情绪如何,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
并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比较朗读,这样安排,与第一自然段的情景构成鲜明对照,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从此,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到达高潮。
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最后提问:“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们说:“大禹,你辛苦了。
大禹,你真伟大!”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说课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说神话故事,导入课题。
1、关于中国远古居民的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哪些呢?(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2、天地真是盘古开辟的吗?人真是女娲造的吗?(学生回答)3、这些神话难道完全是凭空产生的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盘古用他的凿和斧劈开了天地,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相信人的力量是伟大的,相信劳动可以创造世界。
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通过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的艰难生活,正是由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程度很低,所以只能借助想象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
当然,他们不仅停留于想象上,他们还付诸了行动。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禹治水。
板书课题:大禹治水二、了解故事内容。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请同学们看课题,你读懂了什么?对了,“大禹”是人名,“水”指的是“洪水”,也就是大禹治理洪水。
2、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师结合资料讲述故事)3、你能用洪水淹没毒蛇猛兽恢复安居乐业上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15.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故事,既而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
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
这一环节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也就统揽了全文,理解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
然后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妈妈会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
以此来感受到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体会大禹公而忘私、心中只装着百姓的崇高精神。
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16.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
“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
“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
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
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由于孩子对朱德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引导他们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感悟文章内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大禹治水》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主体课文。
这一单元围绕“伟人”的第一篇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
作为第一篇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感悟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使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课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
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
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第一自然段讲治水前洪水经常泛滥,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第二自然段讲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第三自然段讲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中“十三年、三次、一次、到处奔走”等词句集中体现了大禹的奉献精神;第四自然段讲禹带领人们采用疏导的办法制服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文描述的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
选编本文,旨在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文配有1幅插图,画面宏阔,图中众多百姓在禹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开通河道,禹正在与有经验的老者察看地形。
画面与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对应,为学生领会课文、感受禹的形象提供了凭借。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本课具体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初读课文,利用学过的方法独立自主的识字,读准字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深入体会洪水的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为深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毒、蛇”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大禹是我国古代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3、积累“洪水、防洪”等六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洪水泛滥时人们的生活非常痛苦的情景。
教学重点: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
2、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教学难点: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洪水泛滥的图片。
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朗读生字及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灿烂历史,在这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英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位英雄,他的名字叫“禹”,我们又称他为大禹。
板书:大禹。
引导学生读一读。
2、教师继续引导:大禹是我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一位英雄,他的伟大功绩主要是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大禹治水的故事。
板书课题:15、大禹治水学生齐读课题。
3、理解词语“治水”。
“治”是“治理”的意思,“水”指的是“洪水”,“治水”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就是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a、借助拼音朗读生字,读准生字字音。
遇到不认识的就借助拼音多拼读几遍。
b、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出示本课的15个生字,引导学生自由读一读。
指生朗读生字,相机正音。
“仍”应该读reng,第二声,不要读成第一声。
“难”是一个多音字,在“灾难”一词中,读nan,第四声;在“困难”一词中读nan,第二声。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学反思2篇
(教学反思参考1)大禹治水《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
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
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洪灾,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就无异于纸上谈兵,而学不好这一段,也会影响到后面内容的教学效果。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问:“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这时学生的回答只基于想象,并不深刻。
接着,播放了一段洪水冲毁家园的片段,随即又配乐朗读了第一节,这时再问:“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次学生的回答从简单的字面理解升华到了感性的认知,一个个感同身受,发言积极,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好“无家可归”一词,进而读好第一节,便显得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
在此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激发感性认识来促理解练朗读,打响了头炮,为整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
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 学校--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用心用情 服务社会 1 精品教学资料,欢迎老师您参考使用!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讲的是古时候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
大禹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一.教学效果: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最让人感动。
他在外治水10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大禹的精神,我设计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想象并讨论:大禹这位治水英雄,三次经过家门他分别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带着疑问让学生再来讨论,结合课文学生明白了:大禹立志要把洪水治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于是,他全心全意扑在治水上,“舍小家顾大家”。
他不光带领百姓治理洪水,还带领百姓发展生产,他的心是属于老百姓的。
所以顾不上自己的家了。
当我问到学生:“古时候没有挖土机,也没有铁器,禹治理洪水要挖河要劈山容易吗?他会吃哪些苦?”有的学生说:“他可能会被洪水冲走,有生命危险。
”有的说:“可能要在野外过夜,有狼呀什么的。
”也有的学生说:“禹在外面可能连吃的东西都没有。
”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来读课文,效果很好。
二.成功之处: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说说情绪如何,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
并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比较朗读,这样安排,与第一自然段的情景构成鲜明对照,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从此,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到达高潮。
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最后提问:“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们说:“大禹,你辛苦了。
大禹,你真伟大!”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三.不足之处:时间把握不好。
在观看洪水的视频时,视频播放的时间太长了,有的学生都有点坐不住了,也浪费了一点时间,以至于之后时间来不及了。
还有一个对“治制”的巩固理解的填空练习“禹下决心()理洪水,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最后把洪水()服了”都没有做。
对这两个字的描红也没来得及反馈,还拖课了。
四.改进措施: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想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务必要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