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Biblioteka Baidu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正是科学技术 的发展引起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 步,推动旧的生产关系发生不可逆转的 变化,直接参与到不可阻挡的人类历史 发展进程当中,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创造条件。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二)科学技术的组织机制 1、科学技术组织机构的历史演化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2、科研组织的特征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三、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一)马克思科学技术伦理观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三)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伦理规范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四)新兴科学技术的伦理冲击及其应对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3)1999年7月1日布达佩斯世界科学大会通过并颁布的 “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宣言”声明:科学促知识,知识促 进步;科学促和平;科学促发展;科学扎根于社会和科学 服务于社会。 (4)国外一些国家公布的工程师伦理准则明确指出,工 程技术活动要遵守四个基本的伦理原则:一切为了公众 安全、健康和福祉;尊重环境,友善地对待环境和其他 生命;诚实公平;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正直和尊严 等等。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一、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 1、引发技术创新模式的改变
技术创新的模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来自 经验探索或已有技术的延伸,另外一种来自科学 理论的引导。在前一种模式中,科学对技术的作 用不大;在后一种模式中,科学成为技术创新的 知识基础。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一、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形成和内涵 (一)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形成
科学的社会建制是从创建科学学会进而组成特殊的 小社会开始逐渐形成壮大的。从17世纪英国以及法国皇 家学会的成立,到19世纪德国大学实验室制度和研究班 制度的建立,再到美国大学系和研究生院制度,科学的 社会建制逐渐完善。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三、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 (一)马克思劳动和技术异化理论
1、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 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资 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他提到:在 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对于劳动来说,表现为异己的、 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3、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现象的批判,把 对技术的批判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不是技术决定论 的,也不是社会决定论的,对于我国现 阶段科学技术应用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一、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 (一)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一般而言,先进的 社会制度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科学技 术的进步程度与其所处的社会制度的先进性成正比。越是 先进的、积极的、开明的社会制度,越是有利于科学技术 的发展和繁荣。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二)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内涵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制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是其社会建制的一部分,是在 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 成的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旨在支持推动人类对自然的认 识和利用。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包括: 经济支持制度 法律保障体制 交流传播体制 教育培养体制和行政领导体制等。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二)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和研究伦理
(1)科学技术工作者是从事智力劳动的职业群体,具 有特殊的社会责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下 开展工作的。 (2)科学和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不同的特点 和价值取向。如默顿提出了科学精神气质的四原则—— 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2、为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保证
作为人类最终走向自由的科学技术,能够作为解放的杠杆,增 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的 全面、自由的发展。 第一,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科学技术的应用, 使得劳动生产方式从手工化走向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 信息化和智能化。所有这些不仅大大延伸了人的感觉器官、 效应器官,而且还大大延伸了人的思维器官,使人类摆脱繁 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需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等各方面的支撑,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科学技术顺利运行 的保证。科学技术的运行必须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国家利益的维护以及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相一致;必 须防止“专家治国论”的不良影响,制定恰当的公共政 策,以进行科学技术风险国家治理;必须以先进的文化 理念导引科学技术,保证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4.政治理念及行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好的政治理念及行为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起 推动作用的。相反,在一个极端政治化的社 会中,统治阶层往往会依据某些政治理念, 评判并干涉科学技术活动,对科学技术的发 展产生负面影响。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社会论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本章主要内容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这是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观点。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变 革,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形式的变化和经济 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经济转型;变革了生产关系, 增进了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推进人类社会进入发 展的新阶段;产生了异化现象,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 题,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从正反两个方 面分析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1、马克思认为技术活动有其道德合理性,科学技术发展 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道德的进步。“凡是表现为良心的进 步的东西,同时也是一种知识的进步”。 2、他指出自由应该建立在非异化的技术基础之上,未 来技术的社会发展目标应该是“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 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 实现自然主义和 人道主义的统一。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 门、傅立叶、欧文和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科学技术伦理思想, 论证了科学技术与道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关系, 提出了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技术道德根本原则,论 述了科学技术道德的主要规范——献身科学、科学技术创 新、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谦逊勤奋。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3、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一些未来学家如托夫勒、贝尔、奈斯比特等,从科学 技术革命(很大程度上是生产力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变革 出发,提出了“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知识 社会”等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学说。这有一定道理,但也有 不足。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社会变革不仅包括生产 力,而且还包括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那种片面夸大科 学技术的社会作用,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科学技术决定的观 点是错误的。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1、变革和调整生产关系 马克思意识到,作为强大精神力量的科学技术, 能够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 推动社会变革,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巨大影响。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 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 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第二,深刻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马克思认为:“ 随着资 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 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 本想象不到的。”人类凭借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以工业时 代商品经济生活方式替代农业时代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生 活方式,充分地表明了马克思上述论断的正确性。随着现 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进行,人类正在走向具有崭新特征的高 科技生活方式,在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前提下,为实现人的 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保证。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3、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科学技术对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报 告围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四大重点任务: 第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第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第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第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在这四项任务中,前三项任务的完成都与“推动科学技术进 步,实现经济转型”紧密相关。
(二)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社会批判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社会的反思,提 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法兰克福学派指出了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 性,对科学技术的全面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2.政策体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政策和体 制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并对科学系 统和整个社会大系统之间关系的调整。党的十八大报告就 提出,要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军事对抗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军事对抗作为最激烈的政治行为,必然成为科学技术发 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三)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环境与社会批判理论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探讨。
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高兹、莱斯、奥康纳、福斯特、阿格 尔、克沃尔等。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相关的社会建制建立是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与科学家和技 术专家的社会角色形成密切相关。在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中,经济支持制度、法律保障体系等科学技术体制是根本, 各种组织机构及其科研组织运行是保证,科学技术的伦理 规范是导引。在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的新阶段,科学技术的 社会建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必须进行科学技术体制改革, 以保证科学技术的良性运行。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2、但马克思并没有把技术本身当作罪恶之源,他认为资 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技术异化现象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根 源:“因为机器就其本身来说缩短劳动时间,而它的资本 主义应用延长工作日;因为机器本身减轻劳动,而它的资 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 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因为机器 本身增加生产者的财富,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生产者变 成需要救济的贫民。”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2、推动生产力要素的变革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通过劳动者 素质的提高、劳动手段的强化和劳动对象范围 的扩大实现的。科学技术促进整个生产力系统 的优化和发展,导致社会生产体系的结构性调 整和演化,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