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浮针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 (2)以痛为输理论 《灵枢•经筋》所载十二经筋的各
种痹症,如仲春痹、孟春痹、仲秋痹等等,其治疗
原则全部是"治在播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由此可知,对于软组织的感觉异常,尤其是四肢躯
干部的痛症,《内经》选穴以"以痛为输"为基本治
疗法则,在 《内经》的其他篇章中也有很多记载,
如:《灵枢•五邪》:"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素
• (5)对软组织伤痛等疾病,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对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 (副癌综 合症),远期疗效不是很理想,然而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止痛方法;
• (6)因为留针期间病人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回家,不需要象传统针灸疗法那样在 治疗床或椅上留针,所以治疗场所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 (7)费用低,因为采用浮针疗法治疗次数较少,虽然一次的治疗费用耍比传统针 灸疗法多,
接斜刺入皮。进针发力时针尖搁置于皮肤上,不
要离开皮肤。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一25角刺入,
用力要适中,透皮速度要快,不要刺入太深,略
达肌层即可,然后松开左手,右手轻轻提拉,便
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再放倒针身,做好运
针准备。
浮针的临床应用
11
第二步 运针
• 是指针入皮下后到针刺完毕之间的一段操作过程。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
浮针的临床应用
6
二、浮针疗法的特点
• 一、操作特点 • 浮针疗法与目前针灸临床常用的疗法比较,在操作方法上不同,有其特
点 • (1)针尖必须直对病灶 • (2)针体在水平运动 • (3)均匀柔和反复的扫散动作 • (4)留针时间长 • (5)在操作时,必须聚精会神,
浮针的临床应用
7
•二、疗效特点
浮针疗法 ppt课件
• 针刺的方向
浮针疗法对针刺的方向要求较为严格。针尖必须由远而近地直对病痛部位 ,偏差后效果不佳,如果由近而远地反方向对着病灶,效果更不理想。
针刺操作
• 留针和出针
•
留针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镇痛效应。因为,临床上常常 发现运针完毕疼痛即减或消失,也就是说,浮针疗法有较 好的即刻疗效,但若随即起针,病痛会复发。留针可维持 即刻疗效。在留针时多用胶布贴敷,为安全起见,进针点 处可用消毒干棉球覆盖一薄层后用胶布贴敷。有人对针座 放置于皮肤上反应过敏,可以在其间铺置薄层棉垫。
针刺前的准备
消毒
(1)进针部位消毒 在需要针刺的部位,用 75%酒精棉 球拭搽即可。在拭搽时应由进针点的中心向四周 擦拭。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 酒精棉球脱碘,当进针点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 ,以免重新污染。 (2)医者手指消毒 术前,医者应先将双手刷洗干净, 待干后再用75%棉球擦拭即可。
浮针的适应症
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梨状肌综合症、 骨质增生症、膝关节炎、踝关节陈旧性损伤、带状疱疹后遗痛等
疗效特点
(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
(2)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在扫散完毕即可收效。 (3)留针时能保持疗效,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一般8-24 小时,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 (4)对软组织伤痛等疾病,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针刺操作
•
针刺前的准备
1.选择体位
如体位选择不当,在施术过程中病人紧张,医生进针、行 针不便,给病人造成痛苦。因此,治疗时必须根据治疗所 选进针点的具体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便病人放松,同 时便于操作。临床上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进针点和上下肢部 分进针点。 (2)侧卧位:适宜于在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分部位治疗。 (3)俯卧位:适宜于在头、项、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侧及上 肢的一部分进针。 (4)俯伏坐位:适宜于项、背部的进针。
浮针疗法对针刺的方向要求较为严格。针尖必须由远而近地直对病痛部位 ,偏差后效果不佳,如果由近而远地反方向对着病灶,效果更不理想。
针刺操作
• 留针和出针
•
留针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镇痛效应。因为,临床上常常 发现运针完毕疼痛即减或消失,也就是说,浮针疗法有较 好的即刻疗效,但若随即起针,病痛会复发。留针可维持 即刻疗效。在留针时多用胶布贴敷,为安全起见,进针点 处可用消毒干棉球覆盖一薄层后用胶布贴敷。有人对针座 放置于皮肤上反应过敏,可以在其间铺置薄层棉垫。
针刺前的准备
消毒
(1)进针部位消毒 在需要针刺的部位,用 75%酒精棉 球拭搽即可。在拭搽时应由进针点的中心向四周 擦拭。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 酒精棉球脱碘,当进针点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 ,以免重新污染。 (2)医者手指消毒 术前,医者应先将双手刷洗干净, 待干后再用75%棉球擦拭即可。
浮针的适应症
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梨状肌综合症、 骨质增生症、膝关节炎、踝关节陈旧性损伤、带状疱疹后遗痛等
疗效特点
(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
(2)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在扫散完毕即可收效。 (3)留针时能保持疗效,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一般8-24 小时,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 (4)对软组织伤痛等疾病,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针刺操作
•
针刺前的准备
1.选择体位
如体位选择不当,在施术过程中病人紧张,医生进针、行 针不便,给病人造成痛苦。因此,治疗时必须根据治疗所 选进针点的具体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便病人放松,同 时便于操作。临床上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进针点和上下肢部 分进针点。 (2)侧卧位:适宜于在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分部位治疗。 (3)俯卧位:适宜于在头、项、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侧及上 肢的一部分进针。 (4)俯伏坐位:适宜于项、背部的进针。
浮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医学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
• 四、浮针疗法的禁忌症: • (一)妇女怀孕三月者,勿在小腹部针刺。若怀孕 三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也勿刺。妇女行经时, 若非为了治疗痛经,亦不应针刺。 • (二)小儿囟门未闭,头顶部勿针刺。 • (三)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 宜针刺。 • (四)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 宜针剌。
6
• (三)浮针疗法与引徕效应:循经感传是高等 神经生物学上的引徕效应现象。引徕效应 就是:在人体表面如果先后施以两个刺激 点,后一点的感传向前一点传导。浮针疗 法在非疼痛处针刺,这时局限性疼痛处即 为刺激的第一点,而针刺处为第二点。
7
• (四)浮针疗法的中医传统阐释:以痛为输理论:对于软组
织的感觉异常,尤其是四肢躯干部的痛症,《内经》选穴 以“以痛为输”为基本治疗法则。虽然浮针疗法进针点的 选择并非选在病痛局部,而是在痛点周围,但两者还是有 相似的地方:都以病痛部位为选择进针点的根据。 • 皮部理论: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 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是 机体的卫外屏障。浮针疗法在病痛周围的皮下进针,通过 振奋皮部的经气,从而推动气血的运行,使阴阳协调,达 到治疗目的。 • 近治原理:近治原理是根据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 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症这一普遍规律提出的,多用于治疗 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浮针疗法虽然主要不在腧 穴部位针刺,但在疼痛点附近进针,正符合这个原理。
3
• 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 • 1、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 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白细胞等。 • 2、细胞间质:包含纤维(网状纤维、胶原 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
4
• 疏松结缔组织与针刺机械力的关系: • 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30%的成纤维细胞 的突起在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是连续的,比 邻细胞的突触相互紧密对合,相当于一张网, 网中任何一个节点牵拉都会带动其他节点。针 刺手法操作时,对胶原纤维的牵拉可能引起针 体周围大量成纤维细胞的可逆性收缩,成纤维 细胞收缩导致可以胶原纤维的进一步牵拉,进 而导致基质变形,出现向远处的波浪式传导, 最终传导到整个皮下间隙的疏松结缔组织。
10
• 四、浮针疗法的禁忌症: • (一)妇女怀孕三月者,勿在小腹部针刺。若怀孕 三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也勿刺。妇女行经时, 若非为了治疗痛经,亦不应针刺。 • (二)小儿囟门未闭,头顶部勿针刺。 • (三)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 宜针刺。 • (四)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 宜针剌。
6
• (三)浮针疗法与引徕效应:循经感传是高等 神经生物学上的引徕效应现象。引徕效应 就是:在人体表面如果先后施以两个刺激 点,后一点的感传向前一点传导。浮针疗 法在非疼痛处针刺,这时局限性疼痛处即 为刺激的第一点,而针刺处为第二点。
7
• (四)浮针疗法的中医传统阐释:以痛为输理论:对于软组
织的感觉异常,尤其是四肢躯干部的痛症,《内经》选穴 以“以痛为输”为基本治疗法则。虽然浮针疗法进针点的 选择并非选在病痛局部,而是在痛点周围,但两者还是有 相似的地方:都以病痛部位为选择进针点的根据。 • 皮部理论: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 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是 机体的卫外屏障。浮针疗法在病痛周围的皮下进针,通过 振奋皮部的经气,从而推动气血的运行,使阴阳协调,达 到治疗目的。 • 近治原理:近治原理是根据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 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症这一普遍规律提出的,多用于治疗 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浮针疗法虽然主要不在腧 穴部位针刺,但在疼痛点附近进针,正符合这个原理。
3
• 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 • 1、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 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白细胞等。 • 2、细胞间质:包含纤维(网状纤维、胶原 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
4
• 疏松结缔组织与针刺机械力的关系: • 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30%的成纤维细胞 的突起在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是连续的,比 邻细胞的突触相互紧密对合,相当于一张网, 网中任何一个节点牵拉都会带动其他节点。针 刺手法操作时,对胶原纤维的牵拉可能引起针 体周围大量成纤维细胞的可逆性收缩,成纤维 细胞收缩导致可以胶原纤维的进一步牵拉,进 而导致基质变形,出现向远处的波浪式传导, 最终传导到整个皮下间隙的疏松结缔组织。
浮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医学PPT课件
19
• 2.明确病痛点:明确病痛所在和病痛程度是 浮针疗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范围大的 病痛医者必须找出最痛点,病人表达不清 时选中央。病痛范围在关节周围或关节里 面时,要让患者多次改变关节姿势,以使 痛点明确。在查找痛点的过程中,用力要 由轻而重,搜寻范围由大而小。 • 3.确定进针点:
20
• 3.确定进针点: • 3.1多数情况下在距痛点6—10cm处。小范 围病痛进针点宜近,大范围、多痛点的易 远; • 3.2多选择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处, 以便于操作和留针,但要是病痛在肋间, 斜取肋间,效佳; • 3.3 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等处; • 3.4 尽量避开浅表血管,以免针刺时出血; • 3.5 进针点与疼痛处之间最好不要有关节。 • 4. 消毒:在进针部位常规消毒。
18
• 临床上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进针点和 上下肢部分进针点。 • (2)侧卧位:适宜于在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分部位 治疗。 • (3)伏卧位:适宜于在头、项、脊背、腰臀部和下 肢背侧及上肢的一部分进针。 • (4)仰靠坐位:适宜于颜面和颈前的进针点操作。 • (5)俯伏坐位:适宜于项、背部的进针。 • (6)侧伏坐位:适宜于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操作。
28
• 2.晕针:相比传统针灸,浮针疗法的临床 更少发生晕针。 • 晕针的处理方法:立即停止针刺,使患者 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 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 述处理的基础上,可剌人中、内关等穴, 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血 压下降,可考虑采用急救措施。
29
• 六、 浮针疗法注意事项 • (一)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 立即针剌。 • (二)浮针疗法留针时间长,要注意消毒。特别是 对容易感染的病人,如糖尿病病人,当加倍小心, 慎防感染。 • (三)留针期间,应注意针口密封和针体固定,嘱 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和洗澡,以免汗液和水进入机 体引起感染。 • (四)针刺的部位应选在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的部 位。 • (五)根据情况,进针点可以选择在离病灶较远的 地方,但进针点和病痛部位之间不能有关节。否 则,疗效较差。
程远钊-浮针 -精简版 PPT课件
二、 疗效特点 (8个) 经过两年多的临床观察,发现其疗效确切,
有如下特点: (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同
时对感觉麻木、胀满等感觉异常的病症也有较 好的疗效;
(2)、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在进针完毕即可收效。
(3)留针时能保持这种疗效,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 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 (4)、急性病需要治疗的次数少。一般1-2次(每天 一次); 慢性病需要的次数多,麻木次数更多。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三、 俯卧位:适宜于在头、项、脊背、腰臀部和 下肢背侧及上肢的一部分进针。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四、 端坐位:适宜于颈肩 部、上背部、上肢部的进 针点操作,对于颈椎病的 治疗,该体位最为常用。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五、俯伏坐位: 适宜于后枕部、 上颈部的进针 点的操作。
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
2、在病灶周围进针 很多外治法,都是作用在病灶局部,如外敷膏药, 局部封闭,拔罐疗法等等。
而浮针疗法并非在局部, 而是作用在病灶周围,针 尖并不达到病所,有时甚 至可以相隔较远,如梨状 肌综合症可选膝关节上方 进针或踝关节上方进针。
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
三、皮下浅刺
传统针灸疗法大多要深达肌肉层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六、坐位:适宜于膝关节和下肢部分部位的 进针点,这时患者的上身依靠墙壁或者稍前 倾。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七、灵活运用:不能拘泥。例如:疼痛在活动 过程中才出现或加剧。这种状况下治疗时必须 是局部肢体保持活动状态,才可以去的良好效 果。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二 、明确病痛点 明确病痛所在处和病痛程度是浮针疗法不可或缺
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 第二节 浮针疗法的形成
有如下特点: (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同
时对感觉麻木、胀满等感觉异常的病症也有较 好的疗效;
(2)、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在进针完毕即可收效。
(3)留针时能保持这种疗效,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 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 (4)、急性病需要治疗的次数少。一般1-2次(每天 一次); 慢性病需要的次数多,麻木次数更多。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三、 俯卧位:适宜于在头、项、脊背、腰臀部和 下肢背侧及上肢的一部分进针。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四、 端坐位:适宜于颈肩 部、上背部、上肢部的进 针点操作,对于颈椎病的 治疗,该体位最为常用。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五、俯伏坐位: 适宜于后枕部、 上颈部的进针 点的操作。
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
2、在病灶周围进针 很多外治法,都是作用在病灶局部,如外敷膏药, 局部封闭,拔罐疗法等等。
而浮针疗法并非在局部, 而是作用在病灶周围,针 尖并不达到病所,有时甚 至可以相隔较远,如梨状 肌综合症可选膝关节上方 进针或踝关节上方进针。
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
三、皮下浅刺
传统针灸疗法大多要深达肌肉层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六、坐位:适宜于膝关节和下肢部分部位的 进针点,这时患者的上身依靠墙壁或者稍前 倾。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七、灵活运用:不能拘泥。例如:疼痛在活动 过程中才出现或加剧。这种状况下治疗时必须 是局部肢体保持活动状态,才可以去的良好效 果。
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二 、明确病痛点 明确病痛所在处和病痛程度是浮针疗法不可或缺
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 第二节 浮针疗法的形成
《浮针疗法》课件
建议一
进一步深入研究浮针疗法的机制和原理,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 学的依据。
建二
加强浮针疗法的培训和普及,提高医生和治疗师的技能水平。
建议三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验证浮针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
留针
留针一段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 1小时,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扫散
用浮针的进针器进行扫散操作, 以扩大刺激范围。
浮针疗法的注意事项和护理
01
02
03
注意消毒
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 消毒规范,避免感染。
避免剧烈运动
治疗后避免剧烈运动,以 免影响治疗效果。
观察不良反应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 就医。
03 浮针疗法与其他疗法的比 较
确保浮针干净、消毒,同时准备好治 疗所需的器具,如棉签、消毒液等。
确定治疗环境
确保治疗环境安静、舒适、温暖,避 免外界干扰。
浮针疗法的操作步骤
确定治疗部位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或疼痛 部位进行治疗。
皮肤消毒
用棉签蘸取消毒液对治疗部位进 行消毒。
进针
将浮针刺入皮肤,直至针身完全 进入皮下。
出针
治疗结束后,缓慢将浮针拔出, 并用棉签按压止血。
浮针疗法与推拿的比较
作用机制
浮针疗法是通过刺激皮肤浅层的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来达到治疗目 的,而推拿则是通过手法按摩来
达到治疗目的。
适用范围
浮针疗法对于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效 果较好,而推拿对于肌肉劳损等疾 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安全性
浮针疗法相对推拿来说更为安全, 因为浮针疗法不直接刺激肌肉和神 经。
浮针疗法与药物治疗的比较
。
教育推广
03
通过学术会议、培训班等形式,推广浮针疗法知识,提高社会
进一步深入研究浮针疗法的机制和原理,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 学的依据。
建二
加强浮针疗法的培训和普及,提高医生和治疗师的技能水平。
建议三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验证浮针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
留针
留针一段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 1小时,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扫散
用浮针的进针器进行扫散操作, 以扩大刺激范围。
浮针疗法的注意事项和护理
01
02
03
注意消毒
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 消毒规范,避免感染。
避免剧烈运动
治疗后避免剧烈运动,以 免影响治疗效果。
观察不良反应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 就医。
03 浮针疗法与其他疗法的比 较
确保浮针干净、消毒,同时准备好治 疗所需的器具,如棉签、消毒液等。
确定治疗环境
确保治疗环境安静、舒适、温暖,避 免外界干扰。
浮针疗法的操作步骤
确定治疗部位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或疼痛 部位进行治疗。
皮肤消毒
用棉签蘸取消毒液对治疗部位进 行消毒。
进针
将浮针刺入皮肤,直至针身完全 进入皮下。
出针
治疗结束后,缓慢将浮针拔出, 并用棉签按压止血。
浮针疗法与推拿的比较
作用机制
浮针疗法是通过刺激皮肤浅层的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来达到治疗目 的,而推拿则是通过手法按摩来
达到治疗目的。
适用范围
浮针疗法对于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效 果较好,而推拿对于肌肉劳损等疾 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安全性
浮针疗法相对推拿来说更为安全, 因为浮针疗法不直接刺激肌肉和神 经。
浮针疗法与药物治疗的比较
。
教育推广
03
通过学术会议、培训班等形式,推广浮针疗法知识,提高社会
浮针治疗 ppt课件
▪
盆腔炎(附件炎/盆腔痛)的诊治
▪ MTrP 主要在小腹部,脐下方2-3cm左右 旁开3-4cm处。(多呈条索状,常伴随骶 髂关节痛)
▪ 治疗: A. 同侧小腿内侧中央段,由下向上; B. 同侧大腿前内侧中央段,由下向上
; C. 腹部局部治疗。
癌症疼痛诊治
▪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 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炎症病史。病情较顽固 。
(1)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乏。病程时 间较长者,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 身不适、失眠等。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 发作。 ▪ (2)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 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 加剧。 ▪ (3)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时可 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
痛经的诊治
▪ 痛经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 性疼痛,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
▪ MTrP 主要在小腹部,同盆腔痛。 ▪ 治疗:
A. 左右任选,小腿内侧中央段,由下向上; B.左右任选,大腿前内侧中央段,由下向上 ; C. 腹部局部治疗。 (痛经患者非经期间往往罹患附件炎)
盆腔炎的诊断
1. 突出的椎间盘并非引起疼痛的直接原因 2. MTrP是主要环节,常常就是根本原因 3. 几乎所有的保守疗法针对的仅仅是MTrP 4. 浮针疗法并不需要直接回纳突出的椎间
盘。
Cannon & Rosenblueth定律
在一连串输出神经元内,当其中一个神经元 被破坏,在一些结构中会出现对化学试剂 或压力的超过敏反应。
浮针-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进针位置
盆腔炎(附件炎/盆腔痛)的诊治
▪ MTrP 主要在小腹部,脐下方2-3cm左右 旁开3-4cm处。(多呈条索状,常伴随骶 髂关节痛)
▪ 治疗: A. 同侧小腿内侧中央段,由下向上; B. 同侧大腿前内侧中央段,由下向上
; C. 腹部局部治疗。
癌症疼痛诊治
▪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 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炎症病史。病情较顽固 。
(1)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乏。病程时 间较长者,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 身不适、失眠等。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 发作。 ▪ (2)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 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 加剧。 ▪ (3)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时可 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
痛经的诊治
▪ 痛经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 性疼痛,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
▪ MTrP 主要在小腹部,同盆腔痛。 ▪ 治疗:
A. 左右任选,小腿内侧中央段,由下向上; B.左右任选,大腿前内侧中央段,由下向上 ; C. 腹部局部治疗。 (痛经患者非经期间往往罹患附件炎)
盆腔炎的诊断
1. 突出的椎间盘并非引起疼痛的直接原因 2. MTrP是主要环节,常常就是根本原因 3. 几乎所有的保守疗法针对的仅仅是MTrP 4. 浮针疗法并不需要直接回纳突出的椎间
盘。
Cannon & Rosenblueth定律
在一连串输出神经元内,当其中一个神经元 被破坏,在一些结构中会出现对化学试剂 或压力的超过敏反应。
浮针-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进针位置
浮针疗法医学知识课件
灸史上的革命,是一种操作简便易学的疗法,用
浮针针具在疼痛周围皮下组织扇形扫散镇痛,由
于镇痛迅速,常快于麻醉,在北美被誉为“神
针”,该疗法疗效快捷确切,安全无副作用,且
能高收费高回报,为第一军医大学“九五”科技
成果,荣获2001年度解放军医疗成果二等奖,
2006年4月于马来西亚荣获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
交流大会“国际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在
体上要节省费用。
(8)因为操作时间短,浮针疗法的操作对室内
的温度要求较低,在寒冷的天气里比传统针灸有
优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针刺前的准备
选择体位
如体位选择不当,在施术过程中病人紧张,医生进针、
行针不便,给病人造成痛苦。因此,治疗时必须根据治疗
位(进针点)大大减少;(2)每次只要一两个进
针点,传统针灸需要10-20个穴位;(3)治疗的
次数大为缩短,一般慢性病变3-4次即可,而传
统针灸一个疗程就需7-10次。
针灸的适应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关于其适应症,一般来说,只要是针灸的 适应症,浮针疗法多能胜任,现在我们的临床 还表明:中医内科的适应症,浮针疗法常有很 好的疗效。具体来说,大体如下:慢性头痛、 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腕管综合 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梨状肌综合 症、骨质增生症、膝关节炎、踝关节陈旧性损 伤、带状疱疹后遗痛、慢性胃痛(慢性胃炎胃 溃疡)、慢性附件炎、宫颈炎、痛经、带状疱 疹、乳腺炎、癌症疼痛、各种结石疼痛、风湿、 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扭挫伤、各种关节痛、足 跟痛、胃病、胆囊炎痛、慢性阑尾炎等)均有 良好疗效。
浮针疗法幻灯片课件
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论述三者。
6
–
(1)皮下进针
–
《内经》九刺中的毛刺,“刺浮痹皮肤”类似浮针,《灵
枢·官针》“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十二刺中有直针刺
和浮刺属浅表进针。
–
(2)近部进针
–
《内经》中有许多近部进针的功述。
–
十二刺中的灰刺、齐刺、杨刺、短刺、旁针刺等都是近部
进针的论述。杨刺“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
•
2、躯干部疼痛:急性腰扭伤、退行性腰椎病、颈椎病、强
直性脊柱炎。
•
3、治疗内脏痛:急性胃炎、泌尿系结石、癌性痉痛
•
4、治疗头面部疼痛和非痉病性病痛:如颞颌关节炎、副鼻
窦炎、三叉神经痛及下肢麻木腹胀。
10
•
四:操作方法:
– (一)结构:针芯、针套、针座组成
– (二)刺前准备:
缔组织内。
2
•
三、浮针疗法的起始:
•
临床纪录:对几个不能解释的临床现象的思考是浮针疗法发
现的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曙
教授自1966年起反复研究而成,把病症表现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
的6个针区内,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按区对应选
点进针,要求不引导起酸、痛、胀、肿等症状。临床实践中发现
中介桥梁作用,是不是在表层组织中或与表层组织紧密相关的组
织中就一种新疗法?火罐疗法也是如此。
3
•
3、“得气”新解:
•
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施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
特殊的感觉和反应,谓之得气,也称针感;此时,术者有徐缓和
沉紧的感觉,患者则出现酸、胀、痛等感觉。
•
按传统针灸理论,得气与否认以及气至迟速,不仅影响到疗
医学浮针疗法PPT培训课件
浮针疗法
•
二、概念和命名:
•
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物理疗法,它主要运用浮
针针具,以局部病症为基础,在疼痛周围(而不是在
疼痛局部)进针,针先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皮
下疏松结缔组织)行进,相对于传统针灸而言,留针
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病症。
•
因为针刺时不象传统针刺一样深入肌肉层,只在
皮疏松结缔组织,像浮在肌肉里一样,故取名“浮
进针的论述。杨刺“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
也。”中间刺入一针,周围刺入四针的方法。
–
(3)留针时间长《内经》报刺“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
者,直内无拨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选针复刺之也”
第二部分浮针疗法的特点
•
一、操作特点
•
1、按部位选点:源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是根据病变
部位所在位置和病变部位的大小来决定进针点
•
4、经初步统计,疗效与病程关系不大。
•
5、安全无副作用,无断针、弯针、滞针现象,晕针现象也
比较传统针灸发生的少。
•
6、对软组织伤痛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对恶性肿瘤引起的
病痛,远期疗效不理想,但即时止疼尚可。
•
7、因为针完后可以立即回家,所以可利用空间大。
•
8、费用低:虽然一次治疗费高,但次数少,总费用低。
的6个针区内,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按区对应选
点进针,要求不引导起酸、痛、胀、肿等症状。临床实践中发现
腕踝针对四肢远端的痛症疗效明显,而对远离腕踝关节的痛症效
果差。现代解剖和组胚并不认为腕踝关节部的皮下和其它部位的
皮下组织结构有很大区别,为什么一定拘泥于腕踝部而不在其它
部位的皮下组织一试呢?
•
二、概念和命名:
•
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物理疗法,它主要运用浮
针针具,以局部病症为基础,在疼痛周围(而不是在
疼痛局部)进针,针先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皮
下疏松结缔组织)行进,相对于传统针灸而言,留针
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病症。
•
因为针刺时不象传统针刺一样深入肌肉层,只在
皮疏松结缔组织,像浮在肌肉里一样,故取名“浮
进针的论述。杨刺“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
也。”中间刺入一针,周围刺入四针的方法。
–
(3)留针时间长《内经》报刺“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
者,直内无拨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选针复刺之也”
第二部分浮针疗法的特点
•
一、操作特点
•
1、按部位选点:源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是根据病变
部位所在位置和病变部位的大小来决定进针点
•
4、经初步统计,疗效与病程关系不大。
•
5、安全无副作用,无断针、弯针、滞针现象,晕针现象也
比较传统针灸发生的少。
•
6、对软组织伤痛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对恶性肿瘤引起的
病痛,远期疗效不理想,但即时止疼尚可。
•
7、因为针完后可以立即回家,所以可利用空间大。
•
8、费用低:虽然一次治疗费高,但次数少,总费用低。
的6个针区内,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按区对应选
点进针,要求不引导起酸、痛、胀、肿等症状。临床实践中发现
腕踝针对四肢远端的痛症疗效明显,而对远离腕踝关节的痛症效
果差。现代解剖和组胚并不认为腕踝关节部的皮下和其它部位的
皮下组织结构有很大区别,为什么一定拘泥于腕踝部而不在其它
部位的皮下组织一试呢?
浮针疗法PPT
选择体位 确定进针点
针刺方法
选择体位
体位
患者
施术者
仰卧位 适宜头、胸、腹和上下肢 侧卧位 适宜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位 俯卧位 适宜头、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侧 端坐位 适宜头、项、上背部、或上肢 俯伏坐位 适宜后枕部、上颈部 坐 位 适宜膝关节和下肢部分部位 利于曲伸腕关节(顺手)
明确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MTrP)
浮针疗法
Tony小课堂 2021年11月11日
目录
简介 特点 结构 适应症
操作方法 异常情况 注意事项 治疗简介
简介
浮针疗法是一种特殊的针刺方法,主要用于局限性疼痛的治 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速效、适应症广的特点。
浮针疗法来源于传统针灸学,但和传统针刺方法有较大的差 异,其所用针具、针刺方法、适应症、针刺原理等皆与传统针刺方 法有所不同。
不要 求得 气
留针 时间 长
正确 的扫 散动 作
聚精 会神 操作
疗效特点
A. 主要用于治疗痛症,同时对慢性久咳、慢性咽喉炎等病症也有 较好的疗效。
B. 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扫散完毕即可收效。
C. 留针时能保持这种疗效,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5到24小时), 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 D.急性病需要治疗的次数少,一般1-2次,慢性病需要的次数多, 多数情况下需3-5次。不过,如果急性病局部红肿热痛,不适合使 用浮针疗法。
相对于传统针刺方法而言,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 的病症。
浮针疗法和传统针刺方法最显著的不同处就在于作用的层次 不同,前者作用层次单一: 皮下浅筋膜层,后者作用在皮肤、皮下 组织、肌肉等多层组织。
A:传统针刺 B:浮针疗法
特点
浮针治疗与护理培训课件.ppt
精品课件
常见并发症
皮下出血 护理措施 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 理,可以自行消退,只要告知病人,消除其顾虑情 绪及恐惧心理即可。 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影响到功能活 动时,作冷敷止血,24小时后,再作热敷或在局部 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吸收。
精品课件
常见并发症
精品课件
疗效特点
(6)因为留针期间病人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回 家,不需要象传统针灸疗法那样在治疗床或椅 上留针,所以治疗场所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7)费用低,因为采用浮针疗法治疗次数较少, 虽然一次的治疗费用要比传统针灸疗法多,但 总体上要节省费用。
(8)因为操作时间短,浮针疗法的操作对室内 的温度要求较低,在寒冷的天气里比传统针灸 有优势。
精品课件
针刺前准备
(三)确定进针点
进针点的选择关系到进针顺利与否,关系到 疗效的好坏。在选择进针点的过程中,要明确以 下四点原则: (1)小范围病痛进针点近,大范围、多痛点的远; (2)多数情况下,选择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 处;特殊的如在肋间,不必拘泥上下左右,可以 斜取进针点;
(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凹陷、突起 等处,尽量避开浅表血管,以免针刺时出血;
(2)侧卧位:适宜于在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分部位 治疗。
(3)俯卧位:适宜于在头、项、脊背、腰臀部和下 肢背侧及上肢的一部分进针。
(4)俯伏坐位:适宜于项、背部的进针。 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
应尽量采取卧位。
精品课件
针刺前准备
(二)明确疼痛点
疼痛点在软组织伤痛的临床上,指的是激痛点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MTrP)不仅仅 是病痛的所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病痛的原因。
浮针疗法课件
针刺前的准备
确定进针点 进针点的选择关系到进针顺利与否,关系到 疗效的好坏。在选择进针点的过程中,要明确以 下五点原则: (1)小范围病痛进针点近,大范围、多痛点的 远 (2)多数情况下,选择在病痛部位上、下、左、 右处特殊的如在肋间,不必拘泥上下左右,可以 斜取进针点 (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凹陷、 突起等处,尽量避开浅表血管,以免针刺时出血 (4)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不要过关节面。
疗效特点
(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同时 对感觉麻木、胀满等感觉异常的病症也有较好的 疗效 (2)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在进针完毕即 可收效。 (3)留针时能保持这种疗效,留针达到一定的 时间,一般8-24小时,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 (4)急性病需要的次数少,一般1-2次﹔慢 性病多数情况下需要3-5次。
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 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 的针刺疗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 结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 术思想、宝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 代医学,尤其是现代针刺研究的成果,具 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操作方便、经济安 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对临床各科,特别 是疼痛的治疗有着较为广泛的作用。
适应症的开拓
第一阶段:主要治疗四肢部的软组织伤
痛。 第二阶段:治疗躯干部非内脏病变引起 的疼痛。 第三阶段:治疗内脏痛。 第四阶段:治疗头面部疼痛和非疼痛性 疾病。
操作特点
浮针疗法与目前针灸临床常用的疗法 比较,在操作方法上不同,特点。 (1)病灶周围进针,针尖直对病灶 。 (2)针体在水平运动 (3)均匀柔和反复的扫散动作 (4)不要求得气,留针时间长 (5)在操作时,必须针在非病痛区域的皮 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具有 痛苦极小、无副作用、见效快、适应症广等特点。 浮针疗法不像传统针刺一样深入多层组织, 仅仅作用在浅筋膜。 浮针疗法仅仅刺激非病变部位的浅表皮下组 织,比传统针灸、要安全。 浮针疗法刺激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面积是传 统针刺的20-30倍,所以其疗效也大大提高:(1) 只要是适应症,每次都当场见效,需要针刺的穴 位(进针点)大大减少;(2)每次只要一两个进 针点,传统针灸需要10-20个穴位;(3)治疗的 次数大为缩短,一般慢性病变3-4次即可,而传 统针灸一个疗程就需7-10次。
医学浮针疗法PPT培训课件
性 。在这种取效过程中,皮肤或其它表层组织,一定起了作用,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刺激皮肤或皮下层取得疗效呢。尤其是疏
松结缔组织,水分相对大,电阻小,电流量大,起作用的可能性
大。
•
没有按照腕踝针的分区选点法,按照目前浮针的埋针方法,
同样可以使大鼠的痛域提高。
•
这些都说明疏松结缔组织内蕴藏着无限秘密。
(三)文献研究
肱骨外上髁炎
•
肱骨外上髁炎又叫网球肘或肱桡滑囊炎。一般记载本病多见于网
球运动员,故称之为“网球肘”。但日常所见网球运动员甚少,而其
它职业患者占多数,长期劳损与该病的发病确有一定关系。
• 【临床表现】
•
主要症状是缓慢出现的肱骨外上髁处的疼痛,疼痛可向前臂桡侧、
腕部或上臂放射。握物无力,尤其在屈肘时手不能拿重物,但肘关节
进针的论述。杨刺“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
也。”中间刺入一针,周围刺入四针的方法。
–
(3)留针时间长《内经》报刺“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
者,直内无拨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选针复刺之也”
第二部分浮针疗法的特点
•
一、操作特点
•
1、按部位选点:源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是根据病变
部位所在位置和病变部位的大小来决定进针点
动。
•
查体:胸锁乳突肌起止点或斜方肌明显压痛和肌紧张,病程长者
可触及肌腹有条索状物。
• 【浮针治疗】
•
斜方肌明显压痛可以从颈背部进针,针尖向上或从肩井部向颈部
斜刺。
颈椎病
•
颈椎病,又称颈椎退行性关节炎、颈肩综合征、颈椎综合征。当前各家
著作对此尚无统一的定义,对颈椎病包括的范围及临床分型也有所不同。从
程远钊-浮针 -精简版 PPT课件
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 第三节 浮针疗法的特点
浮针疗法与传统针灸学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包括操作特点和疗效特点。 一 、操作特点 浮针疗法与目前针灸临床常用的疗法比较,在操 作方法上不同,有以下特点: (接下页)
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
1、按部位选点 浮针疗法最大的特点是源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 统,它不依赖传统针灸理论,按照压痛点选择进 针点。
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
二、适应症的开拓 我们用浮针疗法治好了1例网球肘病人后,我们
不断探索浮针疗法的适应症,这个探索过程大致上可 分为4个阶段。
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
第一阶段:主要治疗四肢部位的软组织伤痛:网球 肘、腱鞘炎、肩周炎、肌腱炎、滑囊炎、慢性膝关节炎 、跟腱炎、坐骨神经痛等等。
这些病痛病理变化简单,范围局限,治疗次数不多 ,效果很好。
二、 疗效特点 (8个) 经过两年多的临床观察,发现其疗效确切,
有如下特点: (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同
时对感觉麻木、胀满等感觉异常的病症也有较 好的疗效;
(2)、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在进针完毕即可收效。
(3)留针时能保持这种疗效,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 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 (4)、急性病需要治疗的次数少。一般1-2次(每天 一次); 慢性病需要的次数多,麻木次数更多。
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
第四阶段:治疗头面部疼痛和非疼痛性疾病。
随着内脏病变也成了浮针疗法的适应症之后,我 们运用浮针疗法治疗头面部的颞颌关节炎、副鼻窦 炎、三叉神经痛等引起的疼痛也获得了迅捷的疗效。 对于颈源性头痛,浮针疗法也可取效,甚至有出乎 意料的好效果。
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
综上所述,浮针疗法的适应证是不断拓展的。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起“疼痛”等。不同组织,不同深度甚至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
的感觉。因此,纯用“得气”来解释,显得过于笼统。皮下疏松
结缔组织中神末梢稀少,单纯针刺皮下疏松组织一般不会引起
“得气”感,是不是也能有效呢?
•
(二)科学研究
•
董宏伟等研究发现:在相同实验条件下,100Hz经皮电刺激
与电针刺激相比,镇痛效果强,而且连续多天刺激不易产生耐受
大特点是皮下进针,近部选进针点和留针时间长,《内经》刺法
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论述三者。
–
(1)皮下进针
–
《内经》九刺中的毛刺,“刺浮痹皮肤”类似浮针,《灵
枢·官针》“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十二刺中有直针刺
和浮刺属浅表进针。
–
(2)近部进针
–
《内经》中有许多近部进针的功述。
–
十二刺中的灰刺、齐刺、杨刺、短刺、旁针刺等都是近部
进针的论述。杨刺“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
也。”中间刺入一针,周围刺入四针的方法。
–
(3)留针时间长《内经》报刺“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
者,直内无拨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选针复刺之也”
第二部分浮针疗法的特点
•
一、操作特点
•
1、按部位选点:源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是根据病变
部位所在位置和病变部位的大小来决定进针点
•
1、体位:
•
(1)仰卧位:适宜头、面、胸、腹部进针点和上下肢部分。
•
(2)侧卧位: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分部位。
•
(3)伏卧位:头、颈、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侧及上肢一部分。
•
(4)仰靠坐位:颜面、颈前的进针点。
•
(5)俯卧坐位:颈、背部。
•
(6)侧伏坐位:面部及耳前后部位。
(三)明确疼痛点:
(四)确定进针点:
性 。在这种取效过程中,皮肤或其它表层组织,一定起了作用,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刺激皮肤或皮下层取得疗效呢。尤其是疏
松结缔组织,水分相对大,电阻小,电流量大,起作用的可能性
大。
•
没有按照腕踝针的分区选点法,按照目前浮针的埋针方法,
同样可以使大鼠的痛域提高。
•
这些都说明疏松结缔组织内蕴藏着无限秘密。
(三)文献研究
针”,有人建议叫“毫针皮内刺法”,这样不妥,一
是“毫针”掩盖了浮针所用器具,对浮针发展不利。
二是皮内包括表皮和真皮,而浮针主要行进在皮下结
缔组织内。
•
三、浮针疗法的起始:
•
临床纪录:对几个不能解释的临床现象的思考是浮针疗法发
现的萌芽;
•
பைடு நூலகம்
1、腕踝针:由第二军区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曙
教授自1966年起反复研究而成,把病症表现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
•
2、推拿按摩:推拿对体表进行机械的压力,不管任何手法,
均作用于表层组织、或者说表层组织至少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
中介桥梁作用,是不是在表层组织中或与表层组织紧密相关的组
织中就一种新疗法?火罐疗法也是如此。
•
3、“得气”新解:
•
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施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
特殊的感觉和反应,谓之得气,也称针感;此时,术者有徐缓和
•
1、皮部理论:《素向·皮部论》“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分也是络脉之前布
于此。浮针,埋在皮下,不深入肌层,进针总在病痛周围,力专
效宏,理固当然。
•
2、近治原理:
•
3、以痛为输理论:《灵枢·五邪》“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
之”
•
4、《内经》刺法为浮针的发展,提供了依据。浮针疗法最
•
1、距痛点6-10cm处
•
2、痛位上下左右,肋间者斜取肋间
•
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
•
4、尽量避开浅表血管
•
5、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最好不要有关节否则效果差
•
三、适应症
•
1、四肢部的软伤疼痛。
•
2、躯干部疼痛:急性腰扭伤、退行性腰椎病、颈椎病、强
直性脊柱炎。
•
3、治疗内脏痛:急性胃炎、泌尿系结石、癌性痉痛
•
4、治疗头面部疼痛和非痉病性病痛:如颞颌关节炎、副鼻
窦炎、三叉神经痛及下肢麻木腹胀。
•
四:操作方法:
– (一)结构:针芯、针套、针座组成
– (二)刺前准备:
的6个针区内,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按区对应选
点进针,要求不引导起酸、痛、胀、肿等症状。临床实践中发现
腕踝针对四肢远端的痛症疗效明显,而对远离腕踝关节的痛症效
果差。现代解剖和组胚并不认为腕踝关节部的皮下和其它部位的
皮下组织结构有很大区别,为什么一定拘泥于腕踝部而不在其它
部位的皮下组织一试呢?
•
4、经初步统计,疗效与病程关系不大。
•
5、安全无副作用,无断针、弯针、滞针现象,晕针现象也
比较传统针灸发生的少。
•
6、对软组织伤痛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对恶性肿瘤引起的
病痛,远期疗效不理想,但即时止疼尚可。
•
7、因为针完后可以立即回家,所以可利用空间大。
•
8、费用低:虽然一次治疗费高,但次数少,总费用低。
•
2、在病灶周围进针:如其他方法在局部治疗而浮针在病灶
周围,针尖并不达病所,有时甚至相隔很远。
•
3、皮下浅刺:要求疼痛越轻疗效效越好,传统针灸直达肌
层,而浮针所在的组织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
•
4、不要求得气:只求手有松软无阻力感。
•
5、留针时间长:传统针灸一般15-30分钟,很少超过60分,
而浮针要求24小时,甚至更长。
沉紧的感觉,患者则出现酸、胀、痛等感觉。
•
按传统针灸理论,得气与否认以及气至迟速,不仅影响到疗
效,而且可以窥测疾病的预后。
•
同样,不得气而疗效颇佳的例子也不少见,在激光治疗、电
磁疗中更是如此。有人在需截肢的肢体上,分别刺激血管、神经、
肌肉、骨膜等组织引起多种类型反映。针刺神经多数引起“麻”,
刺激肌腱、骨膜引起“酸”,刺激肌肉引起“酸胀”,刺激血管
浮针疗法
•
二、概念和命名:
•
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物理疗法,它主要运用浮
针针具,以局部病症为基础,在疼痛周围(而不是在
疼痛局部)进针,针先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皮
下疏松结缔组织)行进,相对于传统针灸而言,留针
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病症。
•
因为针刺时不象传统针刺一样深入肌肉层,只在
皮疏松结缔组织,像浮在肌肉里一样,故取名“浮
•
6、针尖必须对准病灶:进针不能距离病灶太远,进针部位
和病灶一般在两个关节之间,尽量不要超过关节,否则效果差。
进针时必须对准病灶,不能偏离,聚精会神。
二、疗效特点:
•
1、主要治疗各种痛症,同时对感觉麻、胀、酸等也有疗效。
•
2、取效快捷:若不立即取效,往往进针部位、进针方法不
对,需加反调整。
•
3、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