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希腊文原版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希腊文原版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原版名为
Πολιτικά,写成于公元前4世纪。
该书共分为8个部分,涵
盖了关于政治理论的许多方面,包括城邦的起源、政体、公民、司法、教育、权力、法律等等。
全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政治学的精髓,被誉
为西方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
亚里士多德在该书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政治的思考,其中最为著名
的是他对公民的定义:公民应当是一个能够参与治理的人,有资格参
加政治事务并负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详细探讨了
不同政体的优缺点,明确指出,民主制度对于维护公民的自由和平等
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政治学》是一部富有启发性的政治经典,对于深入
理解政治学的精髓非常有帮助。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政治
体制的构建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他首先提出了“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这一基本观点,然后通过对不同政治制度的分析,阐述了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他的论证过程逻辑严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循环论证方式,使得他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亚里士多德的结构安排让我对他的观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全新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将《政治学》视为一部探讨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如何实现和谐共生的著作。亚里士多德在书中试图解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中寻找一种平衡,使得社会秩序稳定,人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四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写作风格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文笔清晰、逻辑严密。他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和比较,使得抽象的政治理念变得具体而有趣。他的论证过程条理清晰,让人容易理解他的观点。亚里士多德的写作风格让我深感他的严谨和智慧,也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卷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共八卷,各卷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卷:涉及城邦和家庭的起源、奴隶和财产的管理。
第二卷:批评柏拉图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设计的理想城邦,评论斯巴达、克里特和迦太基三种当时典型的政体。
第三卷:关于公民和政制。
第四卷:对各种现实政体的分析批评。
第五卷:论政体变更的原因及其方式。
第六卷:论建立稳定政体的方法,主要论述民主制和寡头制的组织。
第七、八卷:理想的城邦及其教育制度。
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七卷和第八卷。
第七卷中亚里士多德说明了最好的城邦的目的是让人民有美好的德行,过上最幸福的生活,他设想理想城邦的规划,如人口的多少、疆域的大小直到社会结构和城市规划等,其中还涉及到婴儿时期的教育问题。
第八卷专门讨论教育,谈论教育的一般原则,讨论到体操和音乐两种教育,全书就结束了。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中的著名观点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著名观点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和学者,他的著作《政治学》(Politics)对政治
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一些著名观点:
1. 政治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活动,是组织和管理城邦(polis)的方式。
他将政治定义为追求公共利益、实现公正和道德的活动。
2. 社会阶级和公民参与: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中存在不同的阶级,包括奴隶、自由民和市民。
他主张市民应该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并拥有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和责任。
3. 政治制度: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这三种主要的政治制度。
他认为,各
种制度都有其优点和缺点,理想的政治制度应该是基于合理、公正和权力分散的原则。
4.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的目的应该是追求公共利益而非个人利益。
他
认为,政治制度的目标是实现全体市民的幸福和繁荣,而不仅仅是个别人或特权阶级的利益。
5. 法治和合法政府:亚里士多德主张政府应该依法行政,通过正当的立法程序制定和执行法律。
他认为,政府合法性是建立在为公众利益工作,并受到市民认可和支持的基础上的。
6. 教育与公民美德: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人的教育和道德熏陶对政治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市民的美德和公民品质,以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这些观点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中被广泛讨论和引用,对后世政治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影响。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古代政治学的代表作之一,主要内容如下:
1.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阐述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家、政治组织、政治权力等等。
2. 国家与公民:亚里士多德指出,国家的核心是公民,公民是国家的生命和支柱。
他系统地分析了公民的种类、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权利等方面。
3. 政治制度:亚里士多德讨论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包括寡头制、民主制和君主制等。
他认为,政治制度的目的在于达到公正和稳定,理想的政治制度是综合了各种制度优点的政治制度。
4. 法律与正义: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和正义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桥梁。
他强调了法律和正义的重要性,指出政治权力必须受制于法律和正义,否则就会导致混乱和暴力。
5. 政治改革: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许多关于政治改革的建议,包括加强法律和正义、建立公平的税制、限制财富和权力的集中等等。
他认为,政治改革是为了达到公正和稳定,必须基于对政治实践和历史背景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对后世的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古代政治学的经典之作,对于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一些读书笔记:
1. 政治的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是追求幸福。
他强调个体的幸福不能与社会的幸福相分离,而国家是实现社会幸福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2. 政体分类: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分为优越政体和损害政体两大类。
在优越政体中,君主、贵族和立宪政体都可以实现公共利益。
而损害政体中,君主制容易出现暴政,贵族政府容易变得独裁,立宪政体容易导致混乱。
3. 法治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强调政治中的法治原则的重要性。
他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公正和道德的社会秩序,保护人们的权利,防止暴政的发生。
4. 公民参与: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中的公民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他提出,公众讨论、选举和公众生活都是实现均衡和公正政治的手段。
5. 教育的作用: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对于塑造公民品质和推动政治发展非常重要。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公民的美德和理性思维,以实现公民的全面发展。
这些是我在阅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时得出的一些要点。
他的政
治思想对于我们理解政治现象、探索公正社会和发展民主制度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的政治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包括对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治目的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对于理解政治现象和指导政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亚里士多德对政治的定义是“治理城邦的艺术”,他认为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为了实现人类幸福而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强调政治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政治的最高价值在于实现公共幸福。
他提出了“政治动机”理论,认为政治活动的动机应当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私利。
其次,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的思考也具有重要意义。
他认为不同的政治制度适用于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最佳政治制度。
他通过对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分析,提出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缺点,认为这三种政治制度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局限性。
亚里士多德主张政治组织应当是一种合理的混合体制,吸取各种政治制度的长处,避免其弊端,实现政治的稳定和公正。
此外,亚里士多德对政治目的的思考也是其政治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政治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人类的幸福,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的设计应当以实现公共幸福为出发点。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幸福理论”,认为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最高价值,政治活动应当以实现公民的幸福为目标。
他主张政治应当追求人类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应当为实现公民的全面幸福而服务。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是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实践的深刻思考,其政治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强调政治的实践性和目的性,强调政治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幸福。
他的政治学思想对于理解政治现象和指导政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代政治学研究和政治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2亚里士多德与《政治学》
——《政治学》卷七章十七
“一个人生来就是人,而不是其他动物,并 且其身心必定具有某种特性”。
他把新生一代从初生到21岁的生活、学习和 锻炼划分为三个时期:
(1)从初生到7岁 (2)从7岁到14岁 (3)从14岁到21岁
2、人要运用每一种机能或每一种技术,必 须先学习并经过相当的复习,使各个为之适应。 在作为一个城邦分子之前,必须先行训练和适 应,而后才能从事公民所应实践的事业。
因此,教育应订有规程(法制)并由邦城办理。
“儿童和需要教育的各种年龄的人都应受到 训练”,全城邦公民应受同样的教育。当然,他 所说的“全体公民”是不包括奴隶的。教育要立 法。少年的教育应为立法家所应关注的事情。
儿童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呢?
他主张运用道德练习的方法。在他看 来,由于熏染日久,德行就会逐渐成为第 二天性。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这句话就是渊源于亚里士多德。 “道德 方面的美德乃是习惯的结果”。
(3)智育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亚里斯多德 智力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让儿童掌握真理,发展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 的“善行”。 1)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方面,基础科目常常是 四门,即读写、体操、音乐和绘画。 2)在如何让儿童掌握知识方面,他强调感知 与直观在人的认识中的作用。
4)从婴孩期末到五岁的幼儿期内,不可教他 们任何功课,或从事任何强迫的劳作,以避免对 他们身心的发育有所妨碍
5)对幼儿要进行忍受寒冷的锻炼——有助于 儿童的健康,并能使他们适于兵役
“立法者必须按照他自己的意志形成初生孩 子们的体格”。
“因为人类天性应于早期就习惯于所能忍受 的锻炼,但其过程应是渐进的”。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读书笔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概述: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家,他的《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的开端。
在这部作品中,亚里士多德探讨了理想城邦的构成、不同类型的政体以及政治领导者的品质。
2. 理想城邦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polis)是由家庭、村庄和其他共同体组成的,它是一个追求至善的共同体。
他强调城邦的目的是实现公民的幸福和繁荣。
3. 政体的分类:
-亚里士多德根据执政者的人数和目的将政体分为六种: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僭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
其中,君主制、贵族制和共和制被认为是正宗的政体,而僭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则是变态的政体。
4. 政治领导者的品质: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统治者应该是明智、有德行和能够为公共利益服务的。
他强调领导者的责任是维护城邦的和谐和公正。
5.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现实意义:
-尽管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在古希腊的背景下提出的,但他的许多观点仍然对现代政治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他对权力滥用和民主制度的批判性分析,以及对领导者和公民责任的研究,都是当代政治哲学讨论的重要话题。
6.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局限性:
-尽管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具有开创性,但他的某些观点,如对奴隶制的认可和对女性角色的限制,反映了古希腊社会的特定偏见和局限性。
7. 个人反思:
-在阅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思考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如何适用于当代社会,以及如何在现代政治环境中实现更好的治理和公民参与。
这些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并思考其理论与现代政治实践之间的联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 《政治学》是一部专门讨论城邦政治问题和原理的著作。现存《政治学》分八卷, 卷一论述城邦的起源、目的、本质;卷二论述理想城邦的原则,其中对柏拉图的 “理想国”进行了批判;卷三研究城邦的性质及公民的本质,由公民的性质而论 及不同的政体;卷四、五、六研究现实的城邦,尤重对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分 析,涉及它们倾覆或衰落的原因及保持稳定的途径等;卷七、八讨论理想城邦的 规划。
➢ (5)执政者要凭借城邦的法度和自己的行动防止内讧和争吵,要有远见(6) 根据邦内的经济状况调整公民的财产资格
➢ (7)不让任何人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 ➢ (8)密切关注私人的生活,对私人生活特殊的人进行监督,注意特别兴盛起来
的部分;设法加强中产阶级 ➢ (9)一切政体都要订立法制并安排它的经济体系,使执政的官员不能假公济私,
即要防止腐败 ➢ (10)平民政体应顾全富室,寡头政体应济助贫户。
三、中庸管理思想
Add the sub title
第二,凡是平民政体中存在较多的中产阶级,分享较大的政权,显示着中间性 格。
第三,最好的立法家都出身于中产家庭,梭伦、莱喀古士、嘉隆达斯等都是例证。 ➢ 中产阶级执政虽然是理想政体,但世间大多数政体或是平民或是寡头,原因如下: 第一、在大多数的城邦中,中产阶级一般是人数不多的;有产者们和平民群众两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赖。……而且,变更也可以是从最原始的平民政体到最新近的平民政体。凡是在官职都经
过选举又没有财产资格要求的地方,并且选举权为一切平民所有,一心想谋得一官半职的 平民领袖们就不得不拉拢平民,以致平民大众控制了权力,超越法律之上。
原文导读
以寡头政体而论,政权的更迭有两种最显著的途径;其一是群众蒙受了不公正的待遇, 任何一个敢站出来领头闹事的人都能纠集起大批的群众,尤其当他本人就是寡头集团的一
是一个超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而一个完全的家庭,又是由主与奴、夫与妇、
父与子这三项基本要素组成。…………
在各行业中,凡是不靠时运而着重技术的一定是最有本领的行业;凡是对人体最有损害 的一定是最鄙贱的行业;凡是使用体力最多的一定是最劳苦的行业;凡是最缺乏善德的
一定是最可耻的行业。而垄断则是获得暴利的一项通则。以家喻国,父子关系类似君王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形式,村坊则是由若干家庭联合形成的,而若干村坊的组合就是
城邦。至此,社会就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人类的生活就获得了完全的自给自足。 因此,城邦是出于自然的演化,而人类则自然地趋向于城邦生活,人类在本性上是一个 政治动物。凡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而不归属于任何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个凡夫,就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是古希 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也是亚历 山大帝的老师。在物理学、诗歌(包 括戏剧)、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 政治、政府、以及伦理学都有建树。 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 三人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奠基者。他的 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
《政治学》主要内容
卷一 论城邦的目的、起源和基础 1 城邦的目的和起源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目的与秩序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 politics )中就像在《伦理学》( ethics )中一样强调目的这一要素。
他认为:家庭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延续生命,国家的出现起初是为了延续家庭和村社的生命,家庭和村社从长远来看是不能光靠自身存在下去的。
但是国家的功能还在于确保人民的最高利益,即我们的道德的和理智的生活。
(1)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是:要实现国家的功能,要有适当的秩序与制度。
而重视道德与理智,则是秩序与制度实施的目标。
他嘲笑柏拉图废除保卫者阶层的家庭并把他们的后代交由公共抚养的主张,因为那样会让人们失去道德。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如果采取这种主张,“那么所谓的父亲就没有任何理由照顾儿子.儿子也没有任何理由照顾父亲,兄弟之间也是如此”。
二、制度有三种政府是好的:即,君主制、贵族制和共和制;有三种政府是坏的:即,僭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
还有许多种混合的中间形式。
(2)当一个政府的目的在于整个集体的好处时,它就是一个好政府;当它只顾及自身时,它就是一个坏政府。
最大的犯罪是由于过度而不是缺乏;没有人因为想避寒而成为暴君,所以培养那些能为整个群体着想的掌权者很重要。
(3)亚里士多德的民主来自于一种信念,即拥有同等自由的人在各方面都应该是平等的;而寡头则是因为某些方面优秀的人要求太多而产生的。
两者都有一种正义,但都不是最好的正义。
最好的分配方式是:“按比例的平等并且使每一个人都享受自己的所有”。
(4)那这个比例是怎样划分的呢?其实,就是按法律规定划分的即是平等的比例。
因此,有三件事是防止革命所必需的:政府的宣传和教育,对法律的尊重(即使是最小的事情),以及法律和行政公正。
亚里士多德看到了法律的重要性,把立法程序、司法审判和行政权力分开,可以减少行政对立法和审判的影响。
这就是关于政体三要素(议事、行政、审判)的论述,在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国家权力的分立问题。
现代法律也是按照各种比例分配人的权利。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概述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概述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逻辑学家、自然学家、政治学家和诗人,他在多个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
在政治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政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政治学》(Politics)是古代政治哲学的重要文献。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探讨了城邦(polis)的概念、起源、组织结构和目的。
他强调城邦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是人类实现最高善的场所。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天生是政治动物,即人本性中包含与他人合作、参与政治生活的倾向。
城邦的目的在于实现公民的幸福和优良的生活,这需要通过合理的政治组织和法律制度来实现。
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不同的政体形式,如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探讨了公民与城邦的关系,他认为公民应当积极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并通过实践美德来维护城邦的稳定和繁荣。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不仅在古希腊时代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后来的罗马帝国、中世纪以及现代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都有所体现。
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例如他的某些观点被用来为奴隶制和种族不平等辩护。
因此,在评价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时,需要结合当代的价值观和语境来进行适当的解读和批判。
1。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简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公管14 张宇星2014311651《政治学》是公元前325年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
这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也是我们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主要依据。
本书分为八卷。
卷一讨论家庭;卷二讨论理想城邦和优良城邦;卷三阐释公民和政体理论;卷四讨论现实政体的类别;卷五讨论政变和革命;卷六讨论建立较为稳定的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方法;卷七讨论政治理想;卷八讨论教育原则。
本书主要关于两种问题的讨论(一)关于政治理论的讨论;(二)关于现实政制的讨论。
卷一:首先,人类各团体各有其目的,其组成和治理的方式亦各异,然而政治团体在于实现善业,具有最高尚的目的。
政治团体即至高的社会团体——城邦。
城邦起源于家庭,家庭由主奴、夫妇、父子三伦组成。
家务管理主要在于治产。
奴隶是有生命的工具,奴隶制度是家务管理的一个条件。
此外还讨论了财富之获得与家计管理之间的关系。
卷二:评论了《理想国》中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不认同《理想国》里妻子共育,儿童以及财产公有的观点。
评论了柏拉图《法律篇》里的政治理想。
此外还评论了法勒亚的法制和希朴达摩的法制。
政治较为修明的现世各城邦评论了斯巴达,克里特和迦太基三种政体。
并肯定了梭伦的民主改革。
卷三:只有政治权利才是成为公民的真正资格条件。
其他诸如居住权利,诉讼权利公民的后裔都不足构成公民身份。
就一般政体而言,凡属公民在一定时期内可参加司法和议事机构。
根据所立的宗旨和统治者的人数分为正宗政体:君主、贵族和共和政体变态政体则相应地分为僭主、寡头和平民政体。
再者,公民资格和政治权利的分配。
最后,描述了君主政体各品种。
卷四到卷六讨论国家的形态学与病理学。
卷四讲现实政体的类别,卷五讨论了政变和革命,卷六讨论了简历较为稳定的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方法。
这三卷里,讨论了“最好的国家”、暴君统治及民主。
讨论寡头统治,与民主相对,讨论“最好的国家”,与暴君统治相对。
述评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要内容
述评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要内容为:
1.政治学的定义与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是研究人类行动的学问,其目的在于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最终幸福。
2.政治社会的组成与结构: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社会由家庭、村庄和城市(政治共同体)组成,这些共同体的结构和运作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公民与政治权利: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应该承担政治责任和义务,并拥有在决策中参与的权利。
他认为最好的政治制度是“中庸”,既不是民主也不是专制,而是一个平衡自由和权力的体制。
4.政治制度的评价: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不同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对其进行评价。
他认为民主制度的弊端在于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而专制制度的弊端在于可能导致暴君的专制独裁。
5.政治改革与政治理想: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的建议,包括强化政府的合法性、平等与中立性、建立公正的司法系统以及维护公共利益和道德原则。
他认为完美的政治制度应该是一个为全体公民谋福利的制度。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要从政治社会、公民和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政
治改革和政治理想等方面来探讨政治学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理论观点。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政治学思想主要表
现在《政治学》一书中。
他认为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和观点包括以下几点:
一、政治的本质和目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本质属性,是指人们
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和协调来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
种活动。
政治的本质在于协作,目的在于实现公正和幸福的条件。
因此,政治学应该研究如何通过制度和规则来保证公共利益,实现个人
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
二、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现代国家的政治体制是由政治制度所组成的。
政
治制度是有关国家形式和组织的规定,它包括政治权力的构成、分配
和运用等方面。
亚里士多德通过对不同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提出了
三种基本的政治体制,即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
他认为君主制是
最好的政治制度,因为它可以保证政治权力的集中和统一,从而更容
易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发展。
三、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
亚里士多德认为公共利益是政治制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他认为
公共利益不仅包括个人利益,还应该包括全体成员的利益。
政治制度
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公共利益,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
他同时也注意到,要使公共利益得到保障和发展,必须要有贪污、舞弊等腐败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以上就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这些政治学原理
在现代政治生活中仍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问题和回答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问题和回答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主要关注政治制度和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讨论。
以下是一些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常见问题和回答:问题1:什么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回答: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政治制度是理想国家的政治组织方式,它应根据所统治的人民的利益和能力来确定。
根据社会的概况,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三种纯正政治制度:君主制(单一统治者)、贵族制(少数精英统治者)和宪政(广泛参与的民主制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政治制度应综合以上三种制度的优点,并结合于一体。
问题2:公民的角色和责任是什么?回答: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公民应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奉献。
公民有义务学习政治学、理解公共事务,以及参与讨论和决策过程。
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公民应具备一定的修养和美德,以确保他们能正确行使权力并为公众福祉服务。
问题3:财富在政治中的作用是什么?回答:亚里士多德承认财富在政治中的重要性,但他警告说过度追求财富可能导致不平等和社会冲突。
他主张财富应作为一种手段,用于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府应监管财富分配,以确保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问题4:什么是正义?回答: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是政治社会中的核心原则。
正义是每个人和整个社会实现美德和公平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分为两种:整体正义和个体正义。
整体正义是社会的正义,它要求各个社会阶层和个人都履行其责任和义务,以促进公共利益。
个体正义是个人的正义,要求个人对他人负责,并尽量追求社会共同利益。
问题5:政治和伦理道德有什么关系?回答: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和伦理道德密切相关。
他认为政治学和伦理学相互依存,政治经验和政治实践是道德理论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幸福,而幸福是通过实践道德和追求美德来实现的。
在他看来,伦理道德的最高目标是达到政治幸福的境界。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二)主要著作
据记载他写的书不下170本,留下来的有47部,不过,他的 成就并不限于作品,而在于他知识的渊博。在科学上,亚里 士多德研究了解剖学、天文学、经济学、胚胎学、地理学、 地质学、气象学、物理学和动物学。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则 研究了美学、伦理学、政治、政府、形而上学、心理学、以 及神学。亚里士多德也研究教育、文学以及诗歌。亚里士多 德的生平著作加起来几乎就成了一部希腊人知识的百科全书。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 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和《诗学》等。他的思想 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 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仅存 政治学著作《政治学》和《雅典政制》。《政治学》系统地 论述古希腊政治思想,第一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西 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所谓平等有两类,一类为其数相等,另一类为 比值相等。‘数量平等’的意义是你所得的相同事 物在数目和容量上与他人所得者相等;‘比值相等’ 的意义是根据各人的真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衡 称的事物。举例来说,3多于2与2多于1者其数相等; 但4多于2者与2多于1者,比例相等,两者都是2:1 之比,即所超过者都为一倍。”(第234页) 解读:亚里士多德把平等分为“数量平等”和 “比值平等”,并进而主张把两种平等观结合起来。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数量平等”是指不论个人贡献 的贡献大小而获得的结果是平等的,即平均主义; 而比值平等是每个人获得与每个人贡献程度相适应 的结果。
“城邦是若干生活良好的家庭或部落为了追 求自足而且至善的生活,才行结合而构成 的。……一个城邦的作用及其终极目的却是 ‘优良生活’,而社会生活中的这些活动却 只是达到这种目的的一些手段而已。城邦为 若干家庭和[若干家庭所组成的]村坊的组合, 由此结合,全城邦可以得到自足而至善的生 活,这些就是我们所谓人类真正的美满幸福。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政治团体的存在并 不是由于社会生活,而是为了美善的行为。” (第140页)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中心的政治学。。 4、主张通过公民教育和培养实现城邦生活的完善与和谐。
原文导读
卷一 论城邦的目的、起源和基础
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 种,它所求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就是城邦。
在古时候,平民领袖同时又是一名将领,故平民制很容易转为僭主制或暴君制。大多 古时的僭主起先都做过平民领袖,现今与往昔已不相同的原因在于,尽管当时的平民领袖 们出自将领中间,但他们往往不善言辞;如今修辞之术长足发展,能言善辩之人领导着平 民大众,然而不谙军事妨碍了他们僧夺城邦大权,不过偶尔也会有一两件小小的例 外。……此外,当时各个城邦尚且不大,平民们忙于耕作,散居于乡野,只要略略懂些军 事,平民领袖们就可能趁机建立僭政。他们通过表白自己对富人的仇恨来博取穷人的信
掌权的人成天吵吵闹闹,直到先是兄长,后是胞弟,双双官服加身才肯作罢,因为有的地
方不允许父子同时为官,另有一些地方不允许兄弟同时为官。马撒利亚的寡头政体后来变 得更加接近于共和政体,而伊斯特罗斯的寡头政体则为平民政体所取代,赫拉克利亚的议 事会增扩至六百人之众。在克尼多斯,原先的寡头政体也同样经历了变更,祸乱起于显贵 阶层内部,他们不满于少数人把持政权,以及方才提到的规定,即父子不能一同做官,且 众多的兄弟中只有最年长者才有资格担任官职。平民在这类争吵中坐收渔翁之利,乘机推 波助澜,从显贵阶层中挑选一人做他们的领头人,进犯并制服了陷于分裂的寡头集团-分 裂即意味着衰弱。比如在埃吕斯勒,最初的年代是由巴西琉代执掌的寡头制,而且政制清 廉、治理得宜,然而平民们仍对少数人专政耿耿于怀,照样改换了旧制。
赖。……而且,变更也可以是从最原始的平民政体到最新近的平民政体。凡是在官职都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国》与《政治学》
国家的起源
柏拉图认为,国 家产生于人类 生活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认 为国家是由人 的本性的发展 所决定的,在历 史长河中自然
而然产生的
《理想国》与《政治学》
国家的阶级构成
柏拉图崇尚的 是一种由哲学王 直接统治的,社会 中各阶级等级森 严的理想社会
亚里士多德所 崇尚的是以法治 国,社会各等级比 较松散的理想社
会。
《理想国》与《政治学》
政体形式
柏拉图认为 最理想的政体 是贤人统治,即 “哲学王”
亚里士多 德则阐述了6 种不同的政 体形式
《理想国》与《政治学》
私有制
柏拉图谴责 私有财产,认为 私产之下无好 的执政者甚至 会毁灭社会
亚里士多 德看来,只有在 私有制的条件 下,才能发挥人 类的各种美德
《政治学》内容简介:亚里士多
德的《政治学》成书于公元前326年, 是他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制度研究 的基础上完成的关于城邦政治学说的 主要论著。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探讨了国家的 起源、本质、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等 一些重要政治问题,不仅系统地论述 了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思想,而且第一 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
《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 1.论城邦
(1)城邦的目的
–为了追求和实现城邦和个人生活的至善; –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一的(教育和法律的作用); –政治上的善即公正——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权力必须是
善的) –纯思辨活动的属性是至善或至福的属性。(无所外求、自得
其乐、闲暇等)
(2)城邦的起源
• 家庭——村落——城邦;
• 游历时期:阿塔内斯、米提利尼(结识泰奥弗拉斯特)、 马其顿(受菲利二世之邀,亚历山大之师)、斯塔吉拉 城、雅典(前355);
• 学园时期:吕克昂学园,主持学园工作,(“漫步学派” 或“逍遥学派”),编写大量教学讲义或大纲,集中科 研,写出大量著作。前323,亚历山大病逝,受牵连, 亚将学园交由泰主持,自己回到母亲的家乡优卑亚,终 日忧郁惆怅,前322,病逝。62岁。
柏拉图《理想国》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 (Plato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重要的对话 体著作之一。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 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 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 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 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4)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凡人由于本 性或由于偶然而不归属于任何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 个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 ——《政治学》 城邦生活中的公民——真正的人; 城邦高于个人和家庭; 整体主义国家观; 政治问题伦理化。
公民观
公民(polites)的定义
全称的公民是“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 (《政治学》) “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 邦的公民;” (政治学》) 不同政体对公民内涵的界定不同,亚里士多德自认为自己对 公民的界定适合于平民政体; 公民的德性:在于他既能出色地统治人,又能体面地受治于 人。(不只具有一种德性,应该具有善良之人所具有的完满德 性)
之生殖》、《尼各马克伦理学》、《158城邦制》。
• 5.论人:《论灵魂》、《论感觉和被感觉的》、《论记忆》、《论睡眠》、《论梦》、
《论睡眠中的预兆》、《论生命的长短》、《论青年、老年及死亡》、《论呼 吸》 《论气息》。
• 6.伦理学和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政治学》、
《大伦理学》、《欧代米亚伦理学》、《论美德和邪恶》《经济学》。
• 7.美学著作:《修辞学》、《诗学》、《亚历山大修辞学》。
• 主要的政治学著作:《政治学》、《雅典政
制》、 《家政学》;
• 其他涉及政治思想的著作:《修辞学》、《尼各 马科伦理学》。
《 政治学》的创作背景
创作大背景:亚里士多德生活的 公元前4世纪,正是希腊奴隶制城邦发 生严重危机的时代。作为希腊著名的 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面对奴 隶制城邦由盛而衰的现实,采取积极 的态度和基于事实的理论研究,追根 溯源,探讨产生危机的原因,寻求克服 社会危机使奴隶制城邦中兴的社会途 径。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前322年)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前322年)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 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伟 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 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 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 亚历山大的老师。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
• ① 多数人的统治; • ② 混合政体; • ③ 中产阶级占支配地位; • ④ 法治。
–法治优于人治
“许多人出资举办的宴会可以胜过一人独办的酒席;相似 地,在许多事例上,群众比任何一人又可能作较好的裁断。 又,物多者比较不易腐败。大泽水多不朽,小池水少则易朽; 多数群众也比少数人为不易腐败。单独一人就容易因愤懑或 其它任何相似的感情而失去平衡,终致损伤了他的判断力; 但全体人民总不会同时发怒,同时错断。”(《政治学》)
可以行使统治;至于谁说应该让一个个人来统治,这就在政治中 混入了兽性的因素。因为欲望是一只疯狂的野兽,即使是最优秀 的人也难免受到这种激情的腐蚀。法律就是不受欲望影响的理 智。”
凡不能维持法律威信的城邦都不能说它已经建立了任何政体。
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执政人员和公民
团体只应在法律所不及的‘个别’事例上有所选择,两者都不该
者和思想家,西方古典政治 学的创始人;
马克思: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恩格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 黑格尔:人类的导师 罗 素:第一个像教授一地著书立说的人
(一)生平
• 幼年时期:出生于爱琴海北部卡尔西奈半岛东岸 的斯塔吉拉城,医务世家,自幼爱好生物学和医 学。父母早亡,由姐姐和姐夫养育成人;
• 求学时期:前367年,到阿卡德米学园求学,期 间,因与伊索格拉底学校论战而出名,“学园的 精英”,涉猎众多学科,敢于直言不同观点。后 因马其顿入侵离开学园。
✓ 开创了政治学研究之先河; ✓ 重经验、重归纳的研究方法,使政治思想的研究摆脱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束
缚,把政治学变成了人的政治学; ✓ 西方理性与科学传统的先驱; ✓ 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式人物; ✓ 城邦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 ✓ 城邦时代公民政治信仰的忠实表达者。
-塑造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倾向; -为整体主义结构植入了个人主义基因(有限度承认个人利益); -民主法治和自由平等的坚实捍卫者; -奠定公民文化的基础和精神。
多数人统治
共和政体(politeia)
民主(平民)政体(democracy)
理想政体论
(1)对《理想国》的批判
①对共产共妻制的批判
•
城邦并非越统一越好;
•
违背人性,不可能实现;
•
公有制使道德行为不再可能 ;
②对哲学王统治的批判
• 违背平等原则;
• 违背公正原则;
• 违背法治原则。
(2)理想政体的特点
– 人的向善本性和对自足的不断追求,促使人们的结合 体不断扩大,最终导致城邦产生;
– 城邦不只为生存而存在,它本质上是为优良生活而存 在;
– 自然(神学)政治观开始向伦理政治观过渡。
(3)城邦的本质
• 不同意柏拉图关于整个城邦最大限度地整齐划一 是最优良的观点;
• 城邦是复杂、多元的,是所有公民共同参与其中 的共同体。
建立理想城邦的条件
• 人口的数量和性质; • 疆域及城邦的位置; • 海上往来及海军; • 城邦的组成要素及职司划分; • 土地分配; • 共餐、祭祀和市场地点的选择; • 公民的秉性; • 公民及城邦之德性; • 公民及城邦德性之塑造; • 城邦之婚配; • 儿童及青少年教育。
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贡献
2.论正义
正义
个人正义 社会正义
领域
性质
分配正义 (distributive justice) 校正正义(rectificatory justice) 自然正义(justice by nature) 约定正义 (justice by convention)
3.论政体
• 政体含义:“对城邦中的各种官职——尤其是拥有最高权力 的官职的某种制度或安排;”——《政治学》
著作
• 1.逻辑学:《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
•
《辩谬 篇》,以上六篇逻辑学著作总称《工具论》。
• 2.形而上学:《形而上学》。
• 3.自然哲学:《物理学》、《气象学》、《论天》、《论生灭》。
• 4.论动物:《动物志》、《动物之构造》、《动物之运动》、《动物之行进》、《动物
政体的变革
• 应该考虑变革是否有益; • 变革的形式,两种:
–“内乱的矛头直指现行政体,其目的在于以另一种政体取代现存的政体”; –“内乱的矛头并不指向现存的政体,而是意图维持现行体制,……叛乱
者把这些体制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中。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多少做一些更改…”。 • 变革的心理动机或社会原因:
名、利(暴虐、恐惧、比例失调、忽视小节、城邦的地理位置等诸多 具 体原因); • 政体保全方略: –考察每一种政体存续的方法和途径; –适中; –最重要的措施是依照政体宗旨进行公民教育。
多数人统治有什么意义?
✓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 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 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政治学》)
法治和人治哪个更好?为什么?
“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
优良。法律恰正是没有感情的;人类的本性便谁都难免有感情。”
“谁说应该由法律进行统治,这就有如说,惟独神氏和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