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和意义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启示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88ad57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d.png)
卢梭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人实际上就是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
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卢梭对此进行了论证,他将教育理解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后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他的论证初步触及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9c874d05f0e7cd1852536a5.png)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教育;天性;消极教育
“一个人的心是只服从他自己的;你想束缚它,结果却释放了它;如果让它自由自在的话,你反而把它束缚得紧紧的了。”作为卢梭的教育专著,《爱弥儿》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伟大思想家,是人们眼中法国大革命的导师和旗手。在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中,他更是一名扭转乾坤的勇猛战士。卢梭高度重视遵循儿童的本性,提倡自然教育以及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其充满浪漫色彩的教育理想以及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不只在当时的法国引起一阵强烈反响,而且对整个欧洲、乃至对于后世的教育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
二、消极教育
《爱弥儿》中有这样一段,“我们总是在孩子身上找大人,却从不想想他在变成大人之前只是个孩子。”儿童有他自己的地位,我们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卢梭提倡自然教育要采用“消极教育”的方法,但是也会观察活动中的儿童并且防范不良影响。成人、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让位于儿童的自主发展,儿童不再是被动受教,教师也不再是主宰一切。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创造力的发挥发展。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把教师作用限制于“消极防范”把教师简单地同于学生的“护士”,否认教师积极作用,否认教育过程的创造性。更不用说把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
三、教育的四个阶段
对卢梭的自然教育法的理解
![对卢梭的自然教育法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6e269b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e.png)
对卢梭的自然教育法的理解1. 引言说到教育,大家可能会想到教室、课本和一堆的考试,但卢梭却把这些抛在脑后。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顺应自然的,不是把孩子放在一间封闭的教室里,而是让他们在大自然中自由探索。
哎,这种想法可真是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念,让人忍不住想要探讨一下。
2. 卢梭的教育理念2.1 自然主义的教育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到,孩子们就像是一块未雕琢的璞玉,天然的状态是最好的。
他认为,孩子的天性应该得到尊重,教育不应过分干预。
就像我们吃水果,最好是吃新鲜的,不是经过化学处理的。
因此,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成长,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2 自由与自主再说说自由,这可是卢梭教育法的核心。
他主张孩子应该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学校里的学习方式往往是死记硬背,孩子们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根本没有机会去展翅翱翔。
卢梭认为,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真正找到自我,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实践中的自然教育3.1 游戏与学习咱们都知道,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玩。
卢梭说得对,玩就是学习的一部分。
在大自然中,孩子们通过游戏探索世界,这比那些枯燥的课本有趣得多!比如,孩子们在公园里捉蝴蝶,观察小虫子,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实际上是他们在学习生物知识、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想想看,哪个小朋友不想在阳光下玩耍,而不是呆在教室里盯着黑板?3.2 社会与情感当然,自然教育不仅仅是玩和学,它还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卢梭强调,教育要关注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让孩子在团体活动中学会合作、分享,这可比单打独斗来的有效多了!而且,在与小伙伴们的互动中,孩子们能学会同理心,懂得尊重别人,这对他们未来的人际关系大有裨益。
4. 总结与反思通过卢梭的自然教育法,我们不禁要反思一下,现今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符合孩子们的天性?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他们掌握知识,更是要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家都在追求成绩、追求排名,似乎忘记了孩子们最需要的就是自由和快乐。
卢梭《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卢梭《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8bd748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c.png)
卢梭《爱弥儿》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伏尔泰所著的《爱弥儿》,是一部以伊索寓言形式构思并以自然主义思想为教
育理念的前沿典著,其出台的自然主义教育传承了尊重和尊重儿童天真稚嫩心灵及其本性的思想。
它将注意力从历史、传承和归因等抽象概念上转移到了更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环境之中,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更卓越的综合教育模式。
首先,自然主义教育是贴近自然,关注社会实践的。
《爱弥儿》提倡吸取环境
教育,利用阅读、游玩、诗歌、户外和其他方式让孩子们更贴近自然,帮助他们洞悉自然的联系,引导其深入社会实践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自然主义教育注重对孩子的发展。
小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完善,重口令命
令和过多的强制并未能提高他们的能力与素质。
相反,自然主义教育更注重自我的潜能的开发和自觉的学习,利用外部环境作为他们探索世界发现自身能力的工具,帮助远离社会压力和强烈激进政策,形成一种自然且均衡的能力和素质发展模式。
最后,自然主义教育不仅仅是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更强调了尊重和体贴重要性。
费尔泰认为,要把儿童当作尊重的对象,尊重他们的个性,宽容他们的特点。
因此,自然主义教育以深厚的感情手段支持儿童的身心发展,力求培养全面的品格,帮助孩子在各方面得到环境的影响,培养尊重、理解、团结等美德,做受尊重和尊重的人。
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世界的教育思想,它的贴近自然、关注孩子发
展以及注重尊重和体贴等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应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融入到课程设计之中,有效利用生活经历深刻地影响和引导儿童的成长及其道德建设,最终为孩子创造出一种积极的发展环境,让他们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和孩子成长的关系研究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和孩子成长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96f870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a.png)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和孩子成长的关系研究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被誉为自然主义教育的奠基人。
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强调孩子的个性特点和自由发展,主张将孩子放在自然环境中,通过自然体验和观察来促进孩子全面而自由的成长。
这一教育理念对当今教育仍有深远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其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良心论》中。
他认为人类在原始状态下是一种天真、无罪和自由的状态,只有社会制度才把人们变得有罪、不幸和不自由。
教育应该让人回归自然,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自然倾向自由发展,消除社会的不平等。
在卢梭看来,孩子的个性特征是其独立自主性的重要表现,孩子应该充分发扬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
他倡导自由教育,提倡采取“让孩子自学,教师只是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性经验和实际行动来探究事物本质,实现自我认识和自己的价值发展。
二、自然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促进1. 培养实践能力自然教育的重点在于让孩子在生活和实践中自己探索和学习。
孩子在自然环境下,能够直接接触到天然物质、天生动物和植物,由此能够激起探究和创造性思维。
在实践中,孩子能够增强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强对自然的认知自然环境中的孩子更容易对自然产生兴趣,更加热爱自然。
由于在自然环境中,孩子能够亲身体验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神秘之处,更加了解自然环境中蕴含的科学与道德知识,可以增强对自然界的认知。
3. 提高心理及情商自然环境中的孩子可以更深刻的感受和体验美好的自然景色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学会正确处理与自然生态平衡有关的情况,学会保护和尊重正在缓慢消失的自然资源,从而增强社交关系和自己的心理价值。
三、自然教育的现实意义现实生活中,我们肯定可以发现许多与自然素质教育相关的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引起我们的重视。
1. 消除教育过度竞争的趋势现下教育的狂热已经成为难以避免的现象了,因自然环境有着平等,和谐的突出特点,因此大力推行“自然“教育,可以使孩子们远离课业上的过度竞争及相应的心理压力。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意义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e7426d758fb770bf68a552b.png)
论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及意义一、自然教育理论(一)、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他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
在教育中更侧重只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的能力,他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
只因为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是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天性。
所以他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有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者像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必须使人的教育与物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以自然教育为主轴,使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围绕它而秩序,以儿童的内在自然为依据,通过恰当的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以顺利的发展。
可见,卢梭的自然教育集中表现在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肯定和培养自然人性、理想人格方面,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顺自然。
他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环境、防范不良影响。
被称为“消极教育”(二)、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
他认为,由于自然状态与专制制度的对立,所以培“养自然人”与培养公民是两个对立的目的,因此不能同时教育这两种人。
具体的公民和自然人的对立主要表现在:(1)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他能独自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公民的一切仰赖与专制社会,失去自身独特价值。
(2)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而社会中,公民石油等级的。
(3)自然人是自由的人,他是无所不宜的、无所不能的,而公民在社会中常常是某种专业化的职业人,他被困于他的职业而失去自由。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意义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7b71e07ba0d4a7303763a4d.png)
叙述卢梭的自然主义培养及意思之阳早格格创做自然培养主义培养表里是卢梭培养思维的主体一、自然培养表里(一)、自然培养的基础含意卢梭自然主义培养的核心是“归于自然”.他认为培养应逆从于大自然的规则,死少人的天性.正在培养中更偏偏沉只人情中的本初倾背战天性的本领,他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稀切通联正在所有的:擅良的人情存留于杂净的自然状态之中.只果为社会的文化特天是皆会的文化才是人情扭直、功恶丛死,果此,惟有“归于自然“的培养近离恬静皆会社会的培养才有好处脆持人的天性.所以他从女童所受的多圆里的做用去论证培养必须“归于自然”,他道每部分皆是有自然的培养、真物的培养、人的培养三者培植起去的,然而自然的培养人力不克不迭统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培养真物的战人为的培养靠拢,只可是后者像自然的培养趋于普遍才搞真止三种培养的良佳分离,果此,必须使人的培养与物的培养协共自然的培养,以自然培养为主轴,使人的培养战物的培养,盘绕它而秩序,以女童的内正在自然为依据,通过妥当的培养,使女童的身心得以成功的死少.可睹,卢梭的自然培养集结表示正在对付人的自然赋性的充分肯定战培植自然人情、观念人格圆里,主弛以自然为培养的观念规则,交近自然,与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逆自然.他提出培养应按照自然天性,也便是央供女童正在自己的培养战死少中博得主动职位,无须成人贯注、压制、压制,西席只须创制教习环境、防范不良做用.被称为“消极培养”(二)、自然培养的培植目标卢梭正在《爱弥女》中表示,然培养的最后培植目标是“自然人”.他认为,由于自然状态与博制制度的对付坐,所以培“养自然人”与培植百姓是二个对付坐的脚法,果此不克不迭共时培养那二种人.简直的百姓战自然人的对付坐主要表示正在:(1)自然人是能独力自决的人,他能独自体现出自己的价格,而百姓的十足俯好与博制社会,得去自己特殊价格.(2)正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人皆是仄等的;而社会中,百姓石油等第的.(3)自然人是自由的人,他是无所不宜的、无所不克不迭的,而百姓正在社会中时常是某种博业化的工做人,他被困于他的工做而得去自由.(4)自然人仍旧自力更死的人,他靠自己的处事所得为死.简而止之,自然人相对付与博制国家的百姓是独力自决、仄等自由、公德下尚、本领战才华极下的人.所以自然培养要培植的是身体强壮、心智兴盛、能仁能爱的人,而且“只消他处正在社会的旋流中,不至于被各类欲念或者是人的偏偏睹拖进漩涡内里去便止了;只消他不妨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瞅,用他自己的心去念,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中,不为所有其余权威所统制便止了”.那也是社会中自然人的含意.要培植一个自然人,本去不等于把它形成一个霸道人,一定要把他赶到森林中去,他还提出,一个死计正在自然的人战一个死计正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二者真足分歧.后者要头脑醉悟知讲何如正在社会中某得存正在,与他人共处而不为偏偏睹、欲念、权威所统制,也不介进狂妄的事务等.卢梭所憧憬的身心协做死少的、广大社会情况的社会“自然人”,也便是解脱启修拘束的财产阶级新人,正在那些问题中叙述了沉视一般培养、阻挡付等第培养、强调脚脑并用、身心二健,培植独力推断本领战符合本领等培养思维.(三)、自然培养的要领规则(1)精确对付待女童卢梭对付于当时的女母战西席们背女童压制贯注旧的公德战知识、培植女童天性的搞法举止了们止列抨打,他道,霸道的培养为了为了不可靠的将去而死目前,使孩子受到百般百般的束缚,以至于孩子得去了本该当的快乐战童真.他指出,那样的人缺累辨别擅恶的本领,缺累真用的知识.卢梭认为不符合女童活动的衣着会使他正在漂明的衣服底下得去他的自由战快乐,养成俭侈的习惯战贪图真枯等不良情绪.而爆收那种恶果的本果是不精确认识女童,他指出,咱们对付女童是一面皆不睬解,而且闭于女童的概念是过得的,所以越走越进歧途.所以自然培养的一个前提便是要改变对付女童的瞅法.为此他又指出,女童有它的职位,应把成人当成人,孩子当成孩子举止培养.(2)给女童充分肯定卢梭阻挡付正在女童的心灵老练之前便背他们贯注各类本是央供成年人的物品,以卖弄培植女童心灵,果此他指出,与代那种“主动”培养的只可是按照自然天性的培养.他道咱们总的规则便是正在所有事务上皆让大自然按他最喜欢的办法去照应孩子,成人不必搞预,培养只需按照自然沿着他给您指出的讲路前进.由此可瞅出,要贯彻按照自然天消极培养,必须给女童以充分的自由,不压制、不压制、不贯注,可则便不可能举止.所以所谓的“消极培养“,本量上便是与保守的培养好异,是成人、西席正在培养核心位子让位于女童的自决死少,女童不再是主动受教,西席也不再是主宰十足.可睹,他的”归于自然“的主弛是培养史上的哥黑僧是的革新,他戴去了女童瞅、培养瞅的排山倒海的变更.其次他还注意到女童天性的好别,英才他提出了果材施教的瞅面.他指出,每一部分的性灵皆有它的形式,必须按他的形式去指挥.(四)、自然培养的公德培养观念卢梭极其沉视公德培养,并把培植具备擅良的公德赋性的公德百姓动做其培养表里的基础出收面战最后归宿,认为人正在自然状态中是有公德的,然而是加进社会状态以去,人志愿成为社会的人,而枷锁一般的社会状态中却充谦贪婪、真枯、愤恨、压制战辩论,人由此得去了自然状态中的本真性.得去对付擅恶的闭怀.“纵然咱们有那么多形而上教、人讲、礼仪战下贵的规则,咱们目前却惟有一种浮华的欺人的中表,不公德的枯毁,不聪慧的理性战不幸运的高兴”,那是爆收不公德战公德堕降的基础.所以,卢梭的培养是为了回复人的赋性,并通过公意回复部分公德战共共体的公德.最先,自然的公德培养.卢梭认为:“现存的培养是不仄等社会的爪牙,它把人像驯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把人像花园的树木那样,弄得正正扭扭.”果为目前的培养是理性的培养,试图从中部贯注进教条,于是不克不迭不必管束去达到脚法,而不是像自然状态下的人的培养,是从人的内里去呵护本心,果而公德的补救是返回人的自然赋性.公德培养便是按照“自然的规则”,最佳的公德便是自然的公德.其次,真足公德.卢梭正在强调自然公德培养的共时,也启认人类加进社会状态是不可预防的,由于人类“不克不迭末究是那样天单独死计,他们要末究脆持那样的擅良是艰易的.那种艰易还必定随着他们的厉害闭系的减少而减少,何况另有社会的毒害,果此咱们正在那圆里不克不迭不采与需要的脚法战办法预防人心由于有了新的需要而日趋堕降”.那种脚法战办法便是通过契约组成共共体.正在共共体中,有一种压制部分遵循公德的央供.那种公德既是大众公德又是部分公德,它是预防加进社会后公德堕降的一种强制然而自由的脚法战办法.一圆里,部分公德的自然化,即回复部分的至擅;另一圆里,通过公意那个共共体真止大众公德,而大众公德是部分公德的调整,果而既不妨脆持部分公德的杂真,能真止共共体的大众公德,卢梭试图通过自然人的公德培养,回复天赋的正义战公德的本心,进而使人以杂果然感情加进社会状态,而后通过公意(大众公德)使人能正在社会状态保有并保护公德,真止公意共共体.由此,人的自然公德赋性与共共体的公德便真止了互洽.二、自然主义培养的意思卢梭正在天下培养史上是划时代的培养家, 他所提议的自然培养表里不然而是对付启修培养制度战培养概念的周到、深刻的批判, 而且使人类对付培养逆序的认识加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使培养的死少目标爆收了基础转化.他的自然培养表里震摇了当时的所有欧洲, 做用了当时的培养表里的进一步死少, 纵然对付目前天下的培养表里战试验也仍存留着巨大做用.最先, 卢梭的自然培养表里是对付启修博制主义培养制度的剧烈抨打.正在他死计的年代, 欧洲的培养是压制女童本性, 束缚女童自由的启修培养, 那种经院主义本量的启修培养压制女童遵循启修博制战教会的权威.卢梭阻挡付腐朽, 降后的启修培养, 提出培养要符合自然, 要按照自然的规则, 培养要按照女童自然天性, 要归于自然, 培养要以培植自然人为目标.他不然而充当了启修培养的爆破脚战挖墓人, 而且成为财产阶级培养的先驱战奠基人.卢梭的出现才提出了具备较为完备体系的自然主义培养.直到卢梭提出自然的培养启初, 才使得启修的压制天性的培养转化成尊沉天性的培养.以卢梭的自然主义培养表里为指挥去瞅待咱们即日的培养, 也有诸多不妨借镜的场合.其次, 卢梭从培养要符合自然出收, 不然而央供培养要符合女童的天性, 尊沉女童的天性, 使身心得到自由死少, 而且培养要符合女童身心死少的年龄特性, 依照分歧的年龄特性施以分歧的培养真量.卢梭的自然培养表里第一次把培养的对付象女童提到了培养的核心底位, 挨破了启修的、经院主义本量培养的陈规成规, 把女童从一个主动交受培养的无主体性的呆板转化成一个主动交受培养的有主体性的教习者, 使培养真真成为女童乐于搞的, 主动搞的一件事.卢梭的自然培养表里对付厥后的裴斯泰洛齐的自然主义培养思维也有一定做用, 裴斯泰洛齐正在卢梭的前提上将自然培养表里进一步深进, 正在培养史上精确提出了培养情绪化的心号, 使培养符合自然的思维正在他那里达到了更下, 更深的条理.卢梭强调培养要遵从女童的自然赋性, 要使女童的身心得到自由的死少, 那一思维为后裔提出女童核心主义提供了主要的思维基础.时于今日, 卢梭的那些思维依旧熠熠死辉, 对付咱们目前的幼女培养, 中小教培养仍旧具备借镜战指挥意思.。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adad846e45c3b3567ec8bc4.png)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摘要]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要适应自然,尊重儿童天性。
其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中可以归纳出主动性原则、合作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等现代教育实践中急需加以重视的几条原则。
自然主义教育适应自然尊重儿童天性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是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爱弥儿》这一著作中。
他通过爱弥儿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教育过程,系统的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尖锐的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观念。
心自由发展,其核心内容在于他对儿童教育的论述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尊重和爱护少年儿童。
卢梭说:“要保护儿童,帮助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
”他认为,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这种教育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要十分重视少年儿童教育。
卢梭指出,必须尊重和爱护少年儿童,保护他们的权益,使孩子们享受到应有的快乐,无忧无虑地度过自己的童年。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少年儿童的身心得到正常的发展而避免遭到扭曲。
他曾说:“要保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
”接着他还谴责那些损害少年儿童利益的人说:“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材施教,充分发展其个性。
卢梭认为,只有真正按照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教育,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除此以外,别无他途。
同时,卢梭尖锐地批评了一些主张超越少年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的不切实际的思想,主张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理解水平来选择学习内容。
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https://img.taocdn.com/s3/m/f243dc0fcc175527072208c3.png)
卢梭自然教育理论述评
![卢梭自然教育理论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bc3f020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6.png)
卢梭自然教育理论述评一、自然主义教育的含义。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
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要地位,无需成人的灌输、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其作用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
一方面,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只有“回归自然的”、远离喧嚣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
另一方面,他还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只有三种教育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只能使后两种教育向自然的教育靠拢,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
因此教育“回归自然”,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二、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自然人”。
在卢梭的论述中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独自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是自然秩序中平等的人;是不被囿于职业,无所不能的自由人;是自食其力的人。
总之,自然人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
三、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卢梭反对在儿童的心灵成熟之前就像向他们灌输种种原本是要求成人的东西,以免摧残儿童的心灵。
提出教育应该是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总的教育原则就是在任何事情上都让大自然按它最喜欢的办法去照顾孩子。
他认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不要把儿童当成待管教的奴仆,不能把他作为成人的玩物。
”主张成人对儿童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即“消极教育”的原则。
“消极教育”实际上与传统的教育相反,把成人、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让位于儿童的自主发展;儿童不再是被动受教,教师也不再主导一切。
另一方面,卢梭也注意到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他指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它,要求教育者要因材施教,要在了解了自己的学生之中才对他说第一句话。
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79aba64376baf1ffc4fadb6.png)
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摘要]本文论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关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几点思考,认为卢梭是一位彻底的自然主义者。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教学思想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所著的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倡导自由,鼓励人们从封建专制的压迫和奴役下解放出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卢梭的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卢梭被称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希望人按生命天性自然的生活、生长。
卢梭是性善论的代表,其在?爱弥儿?中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在他看来,儿童之所以乖张任性,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教育的不良造成的。
卢梭秉承天性的自然哲学观,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是使儿童“归于自然”,弃恶扬善,恢复其天性,即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人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所造成的人”。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自然的本性,所以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卢梭的“归于自然”的原则落实到教育目的上,便要求教育培养自然人,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独立自主性,天性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这种人能够把自己的自然感情放在第一位,过一种富有人性与符合心性的率性的生活。
卢梭在《爱弥儿》中对自然人是这样描述的:“从我的门下出去,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
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要关头,不管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
”卢梭认为,封建教育只会把儿童培养成为小霸王或小奴隶,或专横、残忍的,或顺从、怯懦的,而只有顺应儿童特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自然人,这种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
卢梭认为,在现实社会中,确切地说在统治阶级或者是上流社会中,是无法实现这一理想的。
因此他提出,当儿童一出生,就应该把他们放到远离城市的乡村中去实施自然教育,让孩子在自然的怀抱中接受教育。
卢梭教育意义
![卢梭教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01977f5fab069dc50220183.png)
1、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的历史意义:卢梭在《爱弥儿》开篇第一句说:“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变坏了”。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他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
他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有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者像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必须使人的教育与物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以自然教育为主轴,使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围绕它而秩序,以儿童的内在自然为依据,通过恰当的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以顺利的发展。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第一次把教育的对象儿童提到了教育的中心地位, 打破了封建的、经院主义性质教育的陈规陋习, 把儿童从一个被动接受教育的无主体性的机器转变为一个主动接受教育的有主体性的学习者, 使教育真正成为儿童乐于做的, 主动做的一件事。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对后来的裴斯泰洛齐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也有一定影响, 裴斯泰洛齐在卢梭的基础上将自然教育理论进一步深化, 在教育史上明确提出了教育心理化的口号, 使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在他这里达到了更高, 更深的层次。
卢梭强调教育要遵从儿童的自然本性, 要使儿童的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 这一思想为后人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提供了主要的思想来源。
时至今日, 卢梭的这些思想依然熠熠生辉, 对我们当前的幼儿教育, 中小学教育仍然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2、对卢梭教育思中的矛盾性的理解卢梭果真是培养自然人,带爱弥儿远离人群,从此不再留恋社会,这个理想并不难实现。
然而卢梭人性假设中的矛盾就在于他的动机与效果隔离:本来,卢梭的动机是让爱弥儿保持“善”,保持“自然”;可结果是,他不想让爱弥儿变成脱离社会与人群,变成一个抽象意义上的人。
在爱弥儿的生活中,卢梭作出来的“自然”就是时刻用“防患于未然”的心态来防止周围环境对爱弥儿的不良影响。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67a9f60b84ae45c3b358c79.png)
学科代码:030404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系别:教育历政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年级: 2010 级学号:102006010105学生姓名:张洪指导教师:杨芳(教授)完成时间: 201 年月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题为《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
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年月日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学生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摘要:自古以来,人性论一向是中外哲学家们探讨和争论的话题,无论是性善论者抑或是性恶论者,他们都从自己的立场对人性论作出了表达和研究。
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也对人性论作了深刻研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
作为西方教育史上人性论和教育理论的代表,卢梭关于自然、自然人及自然教育的论述,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
本文主要从卢梭的自然主义人性论思想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等方面入手,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及其思想内涵进行分析论述,并对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分别进行评述。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人性观English SubjectABSTRACT:Since the ancient times,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has always been a Chinese and foreign philosophers to discuss and debate topics, whether sexual theorists of good or evil, they are all from his position made expression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Famous 18th century French enlightenment thinker, philosopher and educator of Rousseau also made a deep study on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western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on educational history, Rousseau about nature, the natural person and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illustrates a profound truth: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has its nature, education should conform to the nature of children, and respect the rules and not to figh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Rousseau's naturalistic theory of human nature thought and naturalistic education thought and other aspects, to Rousseau's naturalistic education though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ackground and its connotation and its positive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s were reviewed.Key words:Rousseau; Naturalism; Education; Human nature目录引言 (1)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 (1)(一)十八世纪法国的社会现状 (1)(二)卢梭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二、以“性善论”为基础的自然主义人性观 (2)(一)人人秉赋善良的天性 (3)(二)良心的价值高于理性 (3)三、以人为本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4)(一)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 (4)(二)适应“儿童天性”的教育方法 (5)1、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性发展 (5)2、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 (6)(三)“回归自然”的教育理念 (7)四、简评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7)(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 (8)1、对当时社会的意义 (8)2、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8)(二)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8)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引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18世纪被称为是一个“革命时代”、“启蒙时代”、“理性时代”。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启示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a4c62d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3.png)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启示
一、目标:培养自然人
卢梭认为,自然主义教育首先应该培养自然人,而不是国家的公民。
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理论的个体本位思想。
卢梭:“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我们共同的天职是取得人品;不管是谁,只要在这方面受了很好的教育,就不至于欠缺同他的称号相称的品格。
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
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要关头,而且无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上。
”
二、思想: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卢梭认为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的自然本性来教育孩子,教育者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健康自立的自然人,就必须根据孩子的自然本性来教育孩子。
浅谈卢梭
![浅谈卢梭](https://img.taocdn.com/s3/m/d1b40c8071fe910ef12df8da.png)
浅谈卢梭“自然教育”的儿童观及其现实意义07021326 黄小慧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特点是师法自然,顺应人的自然天性,以实践为基础,培养自然人。
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自然适应性”原则,即教育应当遵循成长中的人发展的自然进程,按照人的年龄特征,适应人的发展水平。
对儿童的认识,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极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卢梭认为儿童期是儿童的“理性睡眠时期”,儿童还没有达到理智阶段,还不能形成概念,只能形成形象,其言行多受感性的支配。
因此,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儿童的感性器官,增加感觉经验,为理性的发展打下基础。
笔者对其“自然教育”的儿童观进行总结,分为以下几点。
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有它的地位。
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传统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的发展特点,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总是把儿童当作成人看待强迫儿童接受成人才知道的东西。
其最终结果是儿童成为成人的牺牲品。
那种企图以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儿童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因而,教育应从儿童的本性出发,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以儿童为中心在卢梭看来,人生来是自由的,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便是自由,他坚决反对压抑儿童的封建教育,反对严酷纪律摧残儿童个性、束缚儿童自由的旧教育。
主张在教育中应排除顺从和命令的词汇,还儿童个性自由、思想自由和活动自由。
以儿童为中心,既不是束缚儿童,也不是溺爱、纵容儿童,而是给儿童以主动性,促进儿童自然、自由地发展。
卢梭认为,教育中要贯彻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首先要求教育者必须改变传统的儿童观,变歧视儿童为尊重儿童,变不了解儿童为了解儿童,他呼吁教师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儿童着想;其次,在教育实践中使儿童真正处于主动的地位,让儿童永远想到他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最后,改变把书本教育等同于儿童教育的作法,变知识教育中心为儿童教育中心。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启示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2ac04d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7f.png)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法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一种叫做自然教育的理论。
自然教育理论认为,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界的对立面。
因此,人们应该从小就接受自然的教育,而不是在成年后才接受人为的教育。
卢梭认为,人类天生具有自然的善良和道德感,而社会制度和教育方式的不良变化会破坏这种自然的善良和道德感。
因此,他建议采用自然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孩子,使他们能够保持自然的善良和道德感。
自然教育的主要方式包括:
让孩子自由探索自然,让他们自己发现自然界的奥秘和规律。
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干预,让他们自己思考和决策。
让孩子与大自然和动物接触,让他们体会自然的生命力和美好。
让孩子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会自然的规律和奥秘。
他的自然教育理论认为,人类天生是自然的、纯洁的、良善的,并且具有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这意味着,人类可以通过自然的方式学习,而不需要通过正规的教育机构或者教师的指导。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最佳方式是通过与自然的直接接触来实现的。
他建议,孩子应该在户外活动和体验中学习,而不是在教室里。
他还认为,孩子应该在自然界中自由发展,并且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被人为的限制所束缚。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启发了许多后来的教育家和学者,并且在许多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得到了实践。
他的理论也为自然学习法和家庭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b96e7e210661ed9ac51f388.png)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作者:赵秀影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12期内容摘要: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人类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自然主义教育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以传授有用的知识为教育原则,以顺应学生的天性为教育方法。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当前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要把自由还给学生,要尊重儿童的天性。
关键词:卢梭自然教育教育思想现实意义一.背景每个伟大人物的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其思想的产生必然与他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很大的联系。
卢梭也不例外,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与他的个人经历和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人经历卢梭的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他从小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由于父亲酷爱读书,卢梭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这为他成为伟大的教育家奠定了知识基础。
在卢梭十岁左右时,父亲被迫远走他乡,卢梭被带到舅舅家,与他的表兄一同接受教育,在舅舅家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从此之后,卢梭坚信人性本善。
之后,卢梭遇到了华伦夫人,在与华伦夫人的相处过程中,卢梭认识到了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打击孩子而是要信任孩子。
他在去巴黎回来的路上因贪恋景色迷路了,只能去农民家讨饭吃,他发现农民在遭受压迫,了解到这个社会存在不平等的现象,遂产生了要培养“自然人”的想法。
(二)社会背景《爱弥儿》的创作背景是十八世纪的法国,当时的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即将崩溃,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
当时法国社会中的教育,是残害天性和灭绝心智的教育。
面对失去自由和人们被宗教和统治者控制的法国教育现状,卢梭意识到要创建一种新的教育制度来拯救道德,拯救异化的人们。
于是卢梭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他主张设法避免社会的不良影响的前提下,让儿童自由自在的学习,让儿童在生活中培养并成长为一个自由的人。
二.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一)自然教育的含义我们谈到“自然”,会想到两种含义:一是自然界,二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本性。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意义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ff638e00c22590103029d1f.png)
论述卢梭の自然主义教育及意义自然教育主义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の主体一、自然教育理论(一)、自然教育の基本含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の核心是“归于自然”。
他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の法则,发展人の天性。
在教育中更侧重只人性中の原始倾向和天性の能力,他与人类の“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の:善良の人性存在于纯洁の自然状态之中。
只因为社会の文明特别是城市の文明才是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の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の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の天性。
所以他从儿童所受の多方面の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有自然の教育、事物の教育、人の教育三者培养起来の,但自然の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の教育事物の和人为の教育靠拢,只能是后者像自然の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の良好结合,因此,必须使人の教育与物の教育配合自然の教育,以自然教育为主轴,使人の教育和物の教育,围绕它而秩序,以儿童の内在自然为依据,通过恰当の教育,使儿童の身心得以顺利の发展。
可见,卢梭の自然教育集中表现在对人の自然本性の充分肯定和培养自然人性、理想人格方面,主张以自然为教育の理想准则,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顺自然。
他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の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环境、防范不良影响。
被称为“消极教育”(二)、自然教育の培养目标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然教育の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
他认为,由于自然状态与专制制度の对立,所以培“养自然人”与培养公民是两个对立の目の,因此不能同时教育这两种人。
具体の公民和自然人の对立主要表现在:(1)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の人,他能独自体现出自己の价值,而公民の一切仰赖与专制社会,失去自身独特价值。
(2)在自然の秩序中,所有人都是平等の;而社会中,公民石油等级の。
(3)自然人是自由の人,他是无所不宜の、无所不能の,而公民在社会中常常是某种专业化の职业人,他被困于他の职业而失去自由。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评析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a6b98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6.png)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评析自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天性,可以得到充分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
卢梭提出:“从孩子出生起就可以实施‘自然的教育’,将孩子带到乡村,远离城市,让那个孩子在自然环境下接受教育,大自然就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者、教育者。
强调必须在遵循自然条件的情况下教育孩子,顺应孩子的自然本性,通过让孩子的身心自然发展达到教育的目的。
”他反对,成人将自己的认知、意愿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接受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自由发展进行干涉和限制。
他要求把孩子在教育中占据主动地位,而不是被动地位,教师要多给孩子以自由,尊重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卢梭反对将知识按照百科全书的模式教给孩子,更不赞同只局限于书本知识来教育孩子;主张发展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求知欲等才是教学的本质。
卢梭说,人们想习得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判断能力。
教育应具有实际有用性,学以致用,行以求知。
不赞成对书本的死记硬背和说教。
教学的真正意义应该是启发孩子学会思考,引导孩子自发的获取知识。
要注意孩子的学习速度,勿过快或过慢,并且要尽量直观的对孩子进行教学。
卢梭思想的不足在于,他过分地强调给幼小婴儿以自由,过高的估计婴幼儿的个人经验,甚至对其破坏行为也不提倡制止和引导。
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具体分析中,他断言“儿童的时期就是理性的睡眠”,“不可能找到理性所指引的道路”,过于强调对儿童进行直观的、直接的实物教学,不赞成进行系统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育,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反映出卢梭忽视了儿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同时他在这个阶段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而把它推迟到青年期进行,这也是一种谬误之见。
另外,由于卢梭是作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只能是反映这个阶级的理想和渴望,企图建立以劳动所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而不可能由此提出公有制的思想。
卢梭还指出,宗教教育只能以自然宗教为限,要培养儿童对理智的追求,不屈从于封建教会的权威。
卢梭的宗教教育观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道德教育的需要。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及其意义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78e691afd0a79563c1e72ea.png)
164陈国敏: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及其意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及其意义陈国敏(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7)基金项目:2018年南京林业大学教学成果培育工程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复合教学模式的建构。
作者简介:陈国敏(1994-),女,汉族,江苏南京,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道德教育。
【摘 要】卢梭顺应、回归自然的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分析了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与基础,剖析了其自然主义教育的基本伦理内涵,并从中总结其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的意义。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伦理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164-02卢梭是法国18世纪闻名的哲学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教育伦理思想主要反映在小说《爱弥尔》中,这是在西方教育历史上首次提出新的系统的教育观。
卢梭主张,符合儿童身心的教育是真正符合人的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是让儿童成为与自然一体的人。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的产生(一)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的背景18世纪的法国千疮百孔,生活在底层的人民苦不堪言。
天主教会为了防止人民觉醒,在思想方面对人民进行严厉的控制。
当时的社会上关于自然的学说十分风靡,如关于道德宗教就提出了自然道德学说,并且进一步提出自然人,这些关于自然的理论构成自然的内涵。
同时也为教育理论和自然教育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基础。
在很多主张自然教育的理论中,卢梭所提倡的是绝对的个性自由,倡导解放人的天性,宣扬以人为中心,主张从人的情感出发,实行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就是人的身心自由发展的教育,“返回自然”即回归到人类原本的生活,返回到人的自然本性。
(二)自然主义教育伦理思想的基础卢梭关于教育的思想源于其哲学思想,他的自然主义哲学观致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及意义一、自然教育理论(一)、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他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
在教育中更侧重只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的能力,他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
只因为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是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天性。
所以他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有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者像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必须使人的教育与物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以自然教育为主轴,使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围绕它而秩序,以儿童的内在自然为依据,通过恰当的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以顺利的发展。
可见,卢梭的自然教育集中表现在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肯定和培养自然人性、理想人格方面,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顺自然。
他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环境、防范不良影响。
被称为“消极教育”(二)、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
他认为,由于自然状态与专制制度的对立,所以培“养自然人”与培养公民是两个对立的目的,因此不能同时教育这两种人。
具体的公民和自然人的对立主要表现在:(1)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他能独自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公民的一切仰赖与专制社会,失去自身独特价值。
(2)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而社会中,公民石油等级的。
(3)自然人是自由的人,他是无所不宜的、无所不能的,而公民在社会中常常是某种专业化的职业人,他被困于他的职业而失去自由。
(4)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人,他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为生。
简而言之,自然人相对与专制国家的公民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
所以自然教育要培养的是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能仁能爱的人,并且“只要他处在社会的旋流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是人的偏见拖进漩涡里面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权威所控制就行了”。
这也是社会中自然人的含义。
要培养一个自然人,并不等于把它变成一个野蛮人,一定要把他赶到森林中去,他还提出,一个生活在自然的人和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两者完全不同。
后者要头脑清醒知道怎样在社会中某得生存,与他人共处而不为偏见、欲念、权威所控制,也不参与狂妄的事情等。
卢梭所憧憬的身心协调发展的、广泛社会情况的社会“自然人”,也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在这些问题中论述了重视普通教育、反对等级教育、强调手脑并用、身心两健,培养独立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教育思想。
(三)、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一)教育要顺应自然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因此,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
他说, "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3种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他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
卢梭还进一步分析:"在这3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决定的;事物的教育中人在有些方面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
"因此,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
因此,"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
卢梭强调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次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
卢梭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
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
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
"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二)教育要培养 "自然人"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这种"自然人",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也没有向人夸耀的习惯;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判断、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不仅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富有见识。
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是能够尽到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而不是回到原始社会的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脱离现实的野蛮人。
应该看到,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性从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指出,教育应该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性。
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1、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
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
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的条件。
卢梭主张应该让婴儿在乡村环境下自然地生长,注意婴儿对于食物的自然选择能力。
他反对用襁褓去束缚婴儿,更反对对婴儿娇生惯养,指出要 "锻炼他们的体格,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
2、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
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发展了,他们的感觉能力也发展了,但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
应该指导儿童锻炼及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积累丰富的感觉经验,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感觉教育上,卢梭指出首先是发展触觉,其次是发展视觉,最后是发展听觉。
卢梭提出了感觉的具体方法,并把游戏、绘画、唱歌等活动看作是感觉教育的最好途径;此外,还提出应加强儿童的体育锻炼,以促进感觉能力的发展。
由于儿童的理智还处于睡眠状态,因此,不要强迫儿童去读书。
卢梭认为,在儿童根本不喜欢读书的时候,读书对他们是无用的。
宁愿让儿童一个字也不识,也不便他们为了学到一些学问而把其他有用的东西都牺牲了。
在纪律教育方面,卢梭反对体罚,也不赞成口头说教。
他提出,当儿童犯了错误和过失后,不必直接去制止或处罚他们,而让儿童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
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人自然后果法"。
3、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
由于儿童已经受到良好的体育和感觉教育,因而己经具备了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
卢梭认为,智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在于发展儿童获得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儿童不能学习一切东西,只需要学习应该学习的东西。
他说: "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为数是很少的,但是只有这样的知识才值得一个聪明的人去寻求,从而也才值得一个孩子去寻求,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培养成那样的聪明人。
总之,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
"在智育的方法上,卢梭主张让儿童通过实地观察,在大自然中获得知识;强烈反对让儿童靠死记硬背去掌握书本知识,甚至提出"以世界为惟一的书本,以事实为惟一的教材"。
他还指出,成人对儿童的指导要少,不要教给儿童正确的答案,而应该让儿童自己去获得,引导儿童独立解决问题。
卢梭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也非常重视。
他指出,劳动是每个自由人的社会义务,只有靠劳动而生活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劳动教育的任务是使儿童通过劳动学会适应各种工具以及相关技术,锻炼身体,发展人的心灵。
卢梭最推崇手工劳动,认为它最自由,最近于自然状态,最独立,不受他人束缚。
总之,卢梭希望儿童能够"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4、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
由于青年人处于激动和热情的阶段,需要用道德准绳的力量加以调节,指导他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
卢梭指出,应该通过各种善行练习,即通过道德的实践来培养儿童坚定的意志。
同时,他指出,应把道德教育放在城市中进行。
(四)、自然教育的道德教育理念卢梭极其重视道德教育,并把培养具有善良的道德本性的道德公民作为其教育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中是有道德的,但是进入社会状态以后,人被迫成为社会的人,而枷锁一样的社会状态中却充满贪婪、虚荣、仇恨、压制和冲突,人由此失去了自然状态中的本真性。
失去对善恶的关怀。
“尽管我们有那么多哲学、人道、礼仪和崇高的原则,我们现在却只有一种浮华的欺人的外表,没有道德的荣誉,没有智慧的理性和没有幸福的欢乐”,这是产生不道德和道德堕落的根源。
所以,卢梭的教育是为了恢复人的本性,并通过公意恢复个人道德和共同体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