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报告

合集下载

渗透_实验报告

渗透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渗透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渗透测试的基本方法和工具;3.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渗透测试平台:Kali Linux;3. 目标系统:Metasploitable2(需自行下载虚拟机镜像)。

三、实验工具1. Nmap:网络扫描工具;2. Metasploit:漏洞利用框架;3. Wireshark:网络抓包工具;4. John the Ripper:密码破解工具。

四、实验步骤1. 网络扫描(1)使用Nmap扫描目标系统开放的端口,获取目标系统的基本信息。

(2)根据扫描结果,分析目标系统的开放端口和可能存在的漏洞。

2. 信息收集(1)通过搜索引擎、DNS查询等方式收集目标系统的相关信息。

(2)分析收集到的信息,确定目标系统的潜在漏洞。

3. 漏洞利用(1)使用Metasploit框架,根据目标系统的漏洞信息,选择合适的攻击模块。

(2)根据攻击模块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攻击参数。

(3)向目标系统发送攻击数据,尝试利用漏洞获取系统控制权。

4. 系统提权(1)在获取目标系统控制权后,尝试提权,获取更高的权限。

(2)使用John the Ripper等密码破解工具,破解系统管理员密码。

5. 漏洞修复(1)分析漏洞产生的原因,确定修复方案。

(2)对目标系统进行漏洞修复,提高系统安全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网络扫描结果通过Nmap扫描,发现目标系统开放了22、80、3306等端口,其中22端口为SSH服务,80端口为HTTP服务,3306端口为MySQL服务。

2. 漏洞利用结果(1)利用Metasploit框架,成功利用SSH服务漏洞,获取目标系统控制权。

(2)在目标系统上,成功执行了提权操作,获取了root权限。

3. 漏洞修复结果(1)分析漏洞产生的原因,发现是由于SSH服务配置不当导致的漏洞。

(2)对SSH服务进行配置修改,修复了该漏洞。

渗透检查实验报告

渗透检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渗透现象的基本原理;2. 掌握渗透实验的方法和步骤;3. 分析渗透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二、实验原理渗透是指溶液中溶质粒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阻止溶质粒子通过的膜。

本实验采用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实验来观察渗透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血液、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1.0%氯化钠溶液、2.0%氯化钠溶液、3.0%氯化钠溶液;2. 仪器:显微镜、试管、滴管、吸管、试管架、记号笔。

四、实验步骤1. 将新鲜血液采集至试管中,加入抗凝剂,轻轻摇匀;2. 将血液分层,取上层血浆放入另一试管中;3. 将血浆分为5份,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4. 观察并记录红细胞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血现象;5.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0.9%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未发生溶血现象;2. 在1.0%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开始出现溶血现象;3. 在2.0%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溶血现象明显;4. 在3.0%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血。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渗透现象在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中得到了体现;2. 红细胞在低浓度氯化钠溶液中具有渗透压,可抵抗渗透压;3. 当氯化钠溶液浓度升高时,红细胞渗透压逐渐降低,直至无法抵抗渗透压而溶血;4. 红细胞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血现象与渗透压大小有关。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渗透现象的基本原理,掌握了渗透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红细胞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血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本次实验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渗透现象的认识,为今后相关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渗透实验实验报告

渗透实验实验报告

渗透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渗透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介质在特定条件下的渗透性能,了解渗透现象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渗透是指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

根据范特霍夫渗透压公式π = cRT(其中π为渗透压,c 为溶液浓度,R 为气体常数,T 为绝对温度),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不同时间内渗透液的体积变化,来计算渗透速率,并分析影响渗透的因素,如溶液浓度差、半透膜的性质、温度等。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半透膜(如羊皮纸、玻璃纸等)蒸馏水2、实验设备渗透装置(包括渗透池、刻度管等)恒温箱电子天平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装置将半透膜安装在渗透池中,确保密封良好,无渗漏现象。

分别在渗透池的两侧注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使液面高度相同。

2、开始实验将渗透装置放入恒温箱中,设定温度为特定值(如 25℃)。

启动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如 5 分钟)记录刻度管中渗透液的体积。

3、改变实验条件更换不同性质的半透膜,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观察渗透速率的变化。

调整溶液的浓度差,再次进行实验,记录渗透速率的差异。

改变实验温度,研究温度对渗透速率的影响。

4、实验结束当渗透达到平衡状态(即渗透液体积不再明显变化)时,停止实验。

清洗实验装置,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不同时间的渗透液体积以时间为横坐标,渗透液体积为纵坐标,绘制渗透曲线。

2、渗透速率的计算根据渗透液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计算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渗透速率。

3、影响因素分析比较不同浓度差下的渗透速率,得出浓度差与渗透速率的关系。

分析不同半透膜性质对渗透速率的影响,探讨半透膜的孔径、材质等因素的作用。

研究温度变化对渗透速率的影响,判断温度与渗透速率的相关性。

六、实验讨论1、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如半透膜安装不严密导致的渗漏、温度控制不准确、测量体积时的读数误差等。

生物渗透实验实验报告

生物渗透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渗透现象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渗透现象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渗透现象在生物细胞中的表现。

3. 通过实验观察,验证渗透现象在植物细胞中的具体表现。

三、实验原理渗透现象是指溶液中溶质粒子通过半透膜(只允许小分子通过,不允许大分子通过)向浓度较低的方向移动的现象。

在生物细胞中,渗透现象表现为细胞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导致水分子的流动,进而影响细胞形态和功能。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管、酒精灯、酒精棉球、镊子等。

2. 试剂:0.9%生理盐水、1%蔗糖溶液、1%氯化钠溶液、清水。

五、实验步骤1. 将新鲜韭菜叶洗净,分别称取长势相同的韭菜叶各50g,置于两支干净的试管中,并编号为1号和2号。

2. 在空气比较干燥的地方进行试验,向1号试管中加入5g食盐,2号试管不作处理。

3. 等待10分钟后,观察实验现象。

4. 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用文字和图片进行记录。

六、实验结果1. 1号试管中韭菜叶片边缘出现明显的水泡,叶片变软。

2. 2号试管中韭菜叶片没有明显变化。

七、实验讨论1.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韭菜叶片在食盐溶液中发生了渗透现象,导致水分从叶片内部流向外部,叶片变软。

2. 在清水中,韭菜叶片没有发生渗透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透过性,只允许水分子通过。

3. 在食盐溶液中,由于细胞内溶液浓度低于外部溶液,导致水分从细胞内部流向外部,使叶片边缘出现水泡。

八、实验结论1. 渗透现象在生物细胞中普遍存在,是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导致水分子的流动。

2.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透过性,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

3. 渗透现象对生物细胞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如细胞吸水、失水等。

九、实验改进建议1. 可以尝试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实验,观察渗透现象的变化。

2. 可以使用其他植物细胞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细胞在渗透现象中的差异。

3. 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的变化,进一步研究渗透现象的机理。

渗透 实验报告

渗透 实验报告

渗透实验报告渗透实验报告一、引言渗透测试是一种通过模拟黑客攻击来评估系统安全性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渗透测试手段,评估目标系统的安全性,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目标系统介绍目标系统为一家虚拟银行的网络系统,包括前端网站、后台数据库和服务器。

该系统用于处理用户的银行业务,包括转账、存款、查询等。

三、信息收集在进行渗透测试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信息收集。

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和WHOIS查询等方式,我们获取了目标系统的IP地址、域名、服务器类型等信息。

四、漏洞扫描基于信息收集的结果,我们使用漏洞扫描工具对目标系统进行了扫描。

扫描结果显示,目标系统存在以下漏洞:1. SQL注入漏洞:在用户登录页面的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框中,存在未过滤的特殊字符,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恶意的输入,绕过身份验证,获取敏感信息。

2. XSS漏洞:目标系统的前端网站存在未过滤的用户输入,攻击者可以通过插入恶意脚本,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进行恶意操作。

3. 未授权访问漏洞:目标系统的某些文件和目录没有正确设置访问权限,攻击者可以直接访问敏感文件,获取系统信息或进行恶意操作。

五、渗透测试基于漏洞扫描结果,我们进行了渗透测试。

具体步骤如下:1. SQL注入攻击:我们使用常见的SQL注入技术,尝试绕过登录页面的身份验证。

通过构造恶意的SQL语句,我们成功绕过了身份验证,获取了管理员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

2. XSS攻击:我们在目标系统的某个输入框中插入了恶意脚本,并触发了XSS 漏洞。

通过该漏洞,我们成功获取了用户的Cookie信息。

3. 未授权访问攻击:我们发现目标系统的某个目录没有正确设置访问权限。

通过直接访问该目录,我们成功获取了系统的配置文件,包括数据库的用户名和密码。

六、结果分析通过渗透测试,我们发现目标系统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攻击者可以通过利用这些漏洞,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篡改数据甚至控制系统。

七、改进建议基于测试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修复SQL注入漏洞:在用户输入验证的过程中,应该对特殊字符进行过滤和转义,防止恶意SQL语句的注入。

渗透定律试验实验报告

渗透定律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渗透定律试验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渗透定律试验的操作方法。

3.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渗透系数。

4. 分析不同条件下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渗透定律,又称达西定律,描述了在层流条件下,土体中水渗流速度与水力梯度之间的关系。

其表达式为:\[ V = k \cdot i \]其中,\( V \) 为水渗流速度,\( k \) 为渗透系数,\( i \) 为水力梯度。

渗透系数 \( k \) 是土体渗透性能的重要指标,其数值的大小取决于土体的颗粒组成、孔隙结构、孔隙水性质等因素。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达西实验装置:包括直立圆筒、滤板、土样、测压管等。

2. 天然土样:采集不同类型的土样,如砂土、粘土等。

3. 量筒、天平、计时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包括直立圆筒、滤板、土样等。

2. 将土样放入圆筒中,使其密实。

3. 在土样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测压管,并用橡皮塞封闭。

4. 向圆筒中加入水,使水位高于土样顶部。

5. 记录初始水头差 \( h_1 \)。

6. 打开橡皮塞,让水自由渗流,同时开始计时。

7. 每隔一定时间 \( t \) 记录测压管中的水头差 \( h_2 \)。

8. 当水头差基本稳定时,记录最终水头差 \( h_3 \)。

9.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实验。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处理1. 计算水力梯度 \( i \):\[ i = \frac{h_2 - h_1}{L} \]其中,\( L \) 为土样长度。

2. 计算渗透速度 \( V \):\[ V = \frac{h_2 - h_1}{t} \]3. 计算渗透系数 \( k \):\[ k = \frac{V}{i}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不同土样的渗透系数 \( k \)。

2. 分析不同压实方式和配合比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3. 比较不同土样的渗透系数,探讨其渗透性能差异。

七、实验结论1. 渗透定律适用于层流条件下土体中水的渗流。

渗透测试报告

渗透测试报告

渗透测试报告渗透测试报告一、概述此次渗透测试是在客户的委托下进行的,旨在测试该客户系统在未经授权的攻击下的安全性。

测试团队采用黑盒测试手段,尝试找到系统中的漏洞并利用其进行攻击,以评估系统对潜在威胁的抵抗能力。

二、测试过程1.信息收集测试团队通过搜索引擎、WHOIS查询、社交媒体等手段获取了关于客户系统的基础信息。

测试团队还利用端口扫描、漏洞扫描等手段对客户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信息收集。

2.漏洞探测测试团队针对收集到的信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了漏洞探测。

测试中发现了一个未被修复的SQL注入漏洞,针对该漏洞测试团队成功地获取了敏感数据。

3.漏洞利用测试团队利用发现的漏洞进行了攻击,并成功地获取了敏感数据。

同时,测试团队也进行了多种攻击尝试,例如暴力破解密码、社会工程学等攻击方式,但均未成功。

4.安全评估测试团队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的安全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三、测试结果1.系统存在一个未被修复的SQL注入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该漏洞获取敏感数据。

2.系统其他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测试团队加大攻击力度也未能获得任何敏感信息。

3.测试团队建议客户对系统漏洞进行修复,并加强安全策略,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四、建议措施1.应该对系统进行彻底的漏洞修复,尤其是针对已发现的SQL注入漏洞。

2.为系统设置强的密码策略,并定期更改管理员账户的密码。

3.加强对系统的监控和日志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威胁。

4.进行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加强员工安全意识。

五、结论此次渗透测试发现客户系统存在一个重要漏洞,但在其他方面系统的安全性较高。

测试团队提出的建议措施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系统。

渗透测试报告

渗透测试报告

渗透测试报告一、引言。

渗透测试是一种通过模拟攻击者的方式来评估计算机系统、网络或应用程序的安全性的方法。

本报告旨在对某公司的网络系统进行渗透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二、测试目标。

本次渗透测试的目标是公司的内部网络系统,包括服务器、数据库、防火墙、路由器等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程序。

通过对这些系统的渗透测试,可以全面评估公司网络的安全性,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三、测试方法。

1. 信息收集,通过搜索引擎、社交网络、WHOIS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公司的相关信息,包括域名、IP地址、员工信息等。

2. 漏洞扫描,利用专业的漏洞扫描工具对公司的网络系统进行扫描,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3. 渗透测试,通过模拟攻击者的方式,尝试对公司的网络系统进行渗透,获取未授权的访问权限,并尝试获取敏感信息。

4. 漏洞利用,对已发现的安全漏洞进行利用,验证漏洞的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修复建议。

五、测试结果。

1. 信息收集阶段,通过对公司的域名、IP地址等信息的收集,发现公司的部分信息存在泄露风险,建议公司加强对信息的保护和管理。

2. 漏洞扫描阶段,在漏洞扫描过程中,发现公司的某些服务器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漏洞,如未及时更新的操作系统、未修补的软件漏洞等。

3. 渗透测试阶段,通过渗透测试,成功获取了部分系统的未授权访问权限,并获取了部分敏感信息,说明公司网络系统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

4. 漏洞利用阶段,对已发现的安全漏洞进行利用,验证漏洞的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修复建议。

六、改进建议。

1. 及时更新系统和软件,建议公司及时更新服务器和应用程序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安装最新的安全补丁,以防止已知的安全漏洞被攻击者利用。

2. 强化访问控制,建议公司加强对网络系统的访问控制,限制员工的访问权限,避免敏感信息的泄露。

3.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建议公司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问题,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渗透检测报告

渗透检测报告

渗透检测报告一、概述本次渗透测试针对客户的网络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和评估,测试主要集中在系统的安全性、弱点、漏洞和潜在的风险上。

本报告将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修复建议。

二、测试方法本次测试使用了多种渗透测试工具和技术,包括信息收集、漏洞扫描、密码破解、社会工程学等方法。

同时,我们还利用模拟攻击的方式来验证系统的安全性和防御能力。

三、发现的漏洞和弱点在本次测试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与系统安全性相关的漏洞和弱点:1.弱密码:部分用户账号存在使用弱密码的情况,这些密码容易被破解,从而导致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2.未完全更新的软件版本:系统中的一些软件版本已经过时,未及时进行更新,存在已知的漏洞和安全风险。

3.未授权的访问:在系统的访问控制方面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使攻击者有可能通过未授权的访问入侵系统。

4.不安全的文件上传功能:系统中的文件上传功能未进行足够的过滤和验证,存在上传恶意文件的风险。

五、测试结果通过本次渗透测试,我们确认了系统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些漏洞和弱点,这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以保护系统的安全。

1.弱密码问题需要进行用户密码策略的优化和加强,同时建议用户定期更新密码,并使用强密码来加强账户的安全性。

2.更新软件版本是保护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议及时对系统中的软件进行更新,尤其是存在已知漏洞的软件。

3.访问控制方面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建议使用更加安全和复杂的访问控制策略来保护系统免受未授权访问的威胁。

4.对于文件上传功能,建议对上传文件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并对上传的文件进行杀毒扫描,以防止恶意文件的上传和传播。

六、修复建议基于对系统存在的漏洞和弱点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修复建议:1.对用户密码策略进行优化和强化,包括密码长度、复杂性的要求,以及定期更新密码等措施。

2.定期对系统中的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确保系统中的软件版本与最新版本保持一致。

3.针对访问控制方面的问题,建议使用较为严格的权限控制策略,对系统中的资源和服务进行限制和保护。

标准渗透实验报告

标准渗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渗透现象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渗透实验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渗透压对溶质扩散的影响。

4.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渗透速率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渗透现象是指溶质分子从低浓度溶液通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过程。

半透膜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

渗透压是溶液中溶质分子对溶剂分子施加的吸引力,其大小与溶质的浓度和温度有关。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半透膜、烧杯、量筒、滴定管、电子秤、秒表、温度计等。

2. 试剂:NaCl溶液(0.9%、1.5%、2.0%)、蒸馏水、红墨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半透膜清洗干净,并浸泡在蒸馏水中。

2. 配制溶液:称取一定量的NaCl固体,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0.9%、1.5%、2.0%的NaCl溶液。

3. 实验操作:a. 将0.9%的NaCl溶液倒入烧杯中,将半透膜放入溶液中。

b. 将1.5%的NaCl溶液倒入量筒中,记录初始体积。

c. 将滴定管插入半透膜,用滴定管向半透膜中滴加1.5%的NaCl溶液,同时用秒表记录时间。

d. 当半透膜中的溶液体积增加至1.5%的NaCl溶液体积时,停止滴加。

e. 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入滴定管中,用电子秤称量溶液质量。

f. 重复上述步骤,分别用2.0%的NaCl溶液进行实验。

4. 数据记录:记录每次实验中半透膜中溶液体积增加、溶液质量、实验时间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记录半透膜中溶液体积增加、溶液质量、实验时间等数据。

2. 结果分析:a. 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发现渗透速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b. 通过对比不同实验次数,发现渗透速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减慢。

c.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i. 溶液浓度越高,渗透速率越快。

ii. 温度越高,渗透速率越快。

iii. 半透膜的孔径越小,渗透速率越快。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溶液浓度、温度、半透膜孔径等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渗透检测实验报告!(两篇)

渗透检测实验报告!(两篇)

引言:渗透检测实验报告(二)是对渗透检测实验的继续探索和总结。

本报告基于之前的渗透检测实验结果,进一步探讨渗透检测的方法和应用。

本次实验的目标是深入分析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和弱点,以便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和措施来保护系统免受恶意攻击。

概述:本次渗透检测实验是通过使用安全工具和技术来评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模拟实际攻击来发现系统中的漏洞,以便及时修复。

本报告将从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系统信息收集、漏洞扫描、渗透攻击、漏洞修复和安全策略。

正文内容:1.系统信息收集:1.1.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收集目标系统的信息,如端口扫描、开放服务识别等。

1.2.分析系统的架构、网络拓扑和Web应用等,以便更好地了解系统的结构和弱点。

1.3.获取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等敏感信息,用于进一步的渗透分析。

2.漏洞扫描:2.1.使用自动化工具进行漏洞扫描,如漏洞扫描器,以发现系统中的安全漏洞。

2.2.分析漏洞扫描结果,并分类和评估漏洞的严重程度。

2.3.针对漏洞扫描结果中高危漏洞进行深度分析,以了解攻击者可能利用的方式和手段。

3.渗透攻击:3.1.使用渗透测试工具,如Metasploit,对系统进行模拟攻击,以发现系统中的潜在弱点。

3.2.实施不同类型的攻击,如跨站脚本攻击、SQL注入攻击等,以验证系统的安全性。

3.3.分析攻击结果,并评估渗透测试的效果,以确定系统中的安全风险和薄弱环节。

4.漏洞修复:4.1.根据漏洞扫描和渗透攻击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漏洞修复计划。

4.2.修复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如及时更新补丁、调整安全配置等。

4.3.对修复后的系统进行二次渗透检测,以验证修复措施的有效性。

5.安全策略:5.1.基于渗透检测实验的结果,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和措施,如加强访问控制、实施网络监控等。

5.2.培训和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减少内部安全漏洞的风险。

5.3.建立应急响应计划,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安全事件和攻击。

总结:本次渗透检测实验报告(二)通过系统信息收集、漏洞扫描、渗透攻击、漏洞修复和安全策略五个大点的阐述,深入详细地探讨了渗透检测的方法和应用。

渗透原理实验报告

渗透原理实验报告

1. 了解渗透现象及其原理;2. 掌握渗透实验的操作方法;3. 分析影响渗透速度的因素;4. 认识渗透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渗透现象是指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自发扩散的过程。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而阻止溶质分子通过的薄膜。

渗透现象的原理可以用下述公式表示:J = (dP)/(dL) (RT)/(V)式中,J为渗透速度,dP为溶液两侧的压强差,dL为溶液两侧的浓度差,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V为溶液体积。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半透膜、烧杯、漏斗、玻璃棒、温度计、秒表、电子秤等;2. 试剂:NaCl溶液、葡萄糖溶液、蒸馏水、酚酞指示剂等。

实验步骤:1. 准备NaCl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分别加入烧杯中,用电子秤称量,使两种溶液的浓度相同;2. 将半透膜剪成适当大小,放入漏斗中,用玻璃棒轻轻压实;3. 将NaCl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分别倒入漏斗两侧,使溶液液面相平;4. 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保持实验过程中温度恒定;5. 记录实验开始时间,每隔一定时间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溶液,使溶液浓度均匀;6. 观察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当酚酞指示剂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记录实验结束时间;7. 计算渗透速度,并分析影响渗透速度的因素。

1. 实验过程中,酚酞指示剂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NaCl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发生了渗透现象;2. 计算渗透速度,J = 0.012 mol/(m²·s);3. 分析影响渗透速度的因素:(1)温度:温度越高,渗透速度越快。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溶液中分子运动加剧,渗透速度加快;(2)浓度差:浓度差越大,渗透速度越快。

这是因为浓度差越大,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驱动力越大;(3)半透膜的性质:半透膜的孔径越小,渗透速度越慢。

这是因为孔径越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阻力越大。

实验结论:1. 渗透现象是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自发扩散的过程;2. 影响渗透速度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差和半透膜的性质;3. 渗透现象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海水淡化、细胞渗透等。

渗透实验报告

渗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渗透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2. 掌握渗透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溶液对渗透现象的影响;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渗透现象是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如细胞膜)相互扩散,使溶液浓度趋于均匀的过程。

半透膜具有选择性透过性,允许溶剂分子通过,而阻止溶质分子通过。

渗透现象遵循以下规律:1. 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成正比;2. 渗透速率与溶液浓度差成正比;3. 渗透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渗透速率越快。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0.9%生理盐水、0.5%葡萄糖溶液、1%葡萄糖溶液、蒸馏水、红霉素眼药水、玻璃管、滴管、吸管、试管、半透膜(如细胞膜)、温度计;2. 仪器:实验台、烧杯、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分别装入试管中;2. 将半透膜放入玻璃管中,并在管口处涂上凡士林,防止溶液泄漏;3. 用滴管将0.9%生理盐水滴入半透膜的一端,另一端滴入1%葡萄糖溶液;4. 记录实验开始时间,观察半透膜两侧液面变化,记录液面差;5. 分别用0.5%葡萄糖溶液、蒸馏水和红霉素眼药水代替1%葡萄糖溶液进行实验,重复步骤3-5;6. 将实验装置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调节水温至25℃;7. 观察并记录不同温度下液面变化,分析渗透现象与温度的关系;8. 实验结束后,清洗实验器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差较大时,液面差较大,渗透现象明显;2. 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液面差逐渐减小,说明渗透现象逐渐趋于平衡;3. 当用0.5%葡萄糖溶液、蒸馏水和红霉素眼药水代替1%葡萄糖溶液进行实验时,液面差明显减小,说明渗透现象与溶液浓度有关;4. 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渗透速率越快。

六、实验结论1. 渗透现象是溶液通过半透膜相互扩散的过程,遵循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成正比、渗透速率与溶液浓度差成正比、渗透现象与温度有关的规律;2. 渗透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渗透现象的基本原理;3. 通过实验,掌握了渗透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渗透检测报告渗透检测(一)

渗透检测报告渗透检测(一)

渗透检测报告渗透检测(一)引言概述:渗透检测是指通过模拟黑客攻击手法,对目标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以揭示系统中的潜在安全漏洞。

本报告将针对渗透检测的一些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正文:一、渗透检测背景知识1. 渗透测试的定义和目的2. 渗透测试的分类及应用场景3. 渗透测试的法律和道德问题4. 渗透测试的常见术语和概念解析5. 渗透测试的基本原则和流程介绍二、渗透检测的准备工作1. 渗透测试的项目计划和目标确定2. 渗透测试的合法性授权和保密约定3. 渗透测试的信息收集与目标确认4. 渗透测试的攻击面分析和威胁模拟5. 渗透测试的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工具选择三、渗透检测的实施过程1. 渗透测试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2. 渗透测试的漏洞利用和攻击尝试3. 渗透测试的代码审查和逻辑漏洞分析4. 渗透测试的网络拓扑探测和系统漏洞利用5. 渗透测试的社会工程学和钓鱼攻击模拟四、渗透检测的结果分析1. 渗透测试的漏洞评估和风险等级划分2. 渗透测试的漏洞修复建议和安全补丁部署3. 渗透测试的安全策略和安全培训改进4. 渗透测试的安全意识和漏洞修复的跟踪5. 渗透测试的报告撰写和演示方法五、渗透检测的数据保护和风险管理1. 渗透测试的保密合作和文件存储安全2. 渗透测试的数据备份和紧急恢复计划3. 渗透测试的风险监控和漏洞演化跟踪4. 渗透测试的风险报告和安全责任分析5. 渗透测试的风险评估和持续改进策略总结:本报告详细介绍了渗透检测的背景知识、准备工作、实施过程、结果分析以及数据保护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内容。

通过对每个大点的详细阐述,希望可以帮助您了解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并有效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渗透检测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和不断的改进。

最后,希望本报告对您有所帮助。

渗透检测报告

渗透检测报告

渗透检测报告一、背景介绍。

渗透测试是一种通过模拟黑客攻击的方式,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以发现系统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修复建议。

本次渗透测试的对象为公司内部的网络系统,旨在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测试目标。

本次渗透测试的目标是公司内部网络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程序等。

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渗透测试,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为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三、测试内容。

1. 网络架构漏洞测试,对公司内部网络架构进行全面扫描,发现网络拓扑结构中存在的安全隐患;2. 操作系统安全性测试,对服务器操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配置检测,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3. 应用程序安全性测试,对公司内部应用程序进行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发现应用程序中存在的安全隐患;4. 数据库安全性测试,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渗透测试,发现数据库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

四、测试结果。

1. 网络架构漏洞测试结果,发现公司内部网络存在部分设备未进行安全配置,存在被攻击的风险;2. 操作系统安全性测试结果,发现部分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在已知漏洞,未及时修补,存在被攻击的风险;3. 应用程序安全性测试结果,发现部分应用程序存在未授权访问漏洞,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4. 数据库安全性测试结果,发现部分数据库存在默认账号密码未修改的情况,存在被攻击的风险。

五、修复建议。

1. 对公司内部网络架构进行安全配置,确保所有设备都进行了安全设置,防止被攻击;2. 及时对服务器操作系统进行安全补丁更新,修复已知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3. 对应用程序进行安全加固,限制未授权访问,防止数据泄露;4. 对数据库进行安全配置,修改默认账号密码,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

六、总结。

通过本次渗透测试,发现了公司内部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修复建议。

公司应该高度重视系统安全,及时修复存在的安全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渗透测试测试报告3篇

渗透测试测试报告3篇

渗透测试测试报告第一篇:渗透测试测试报告概述本次渗透测试测试报告主要针对某公司网络进行测试分析,旨在发现公司网络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提醒企业防范网络攻击风险,加强网络安全保护。

测试过程主要包括对公司内部外网、网站、服务器等多个方面进行渗透测试,通过模拟攻击测试手段,找出存在的安全风险和漏洞,同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安全建议及未来风险预警。

测试结果显示,在企业管理安全警示、弱密码策略及各类漏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加以改进优化。

本次测试报告将详细阐述各项测试结果及建议,提供给企业作为改进建议的重要依据。

企业应针对测试反馈的问题进行审慎分析,采取措施加强网络安全监测、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建设,全面加强企业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安全防御破解能力,保障公司正常业务运营。

第二篇:测试内容及结果本次渗透测试涉及的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网络规划:检查控制域名、子域名导致的域名劫持、信息泄漏、身份欺骗、DNS污染、电信诈骗等安全漏洞;2. 网络设备:检查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存在的各类漏洞,如弱口令、远程溢出等;3. 数据库:检查数据库安全漏洞,如注入漏洞、数据泄露等;4. 服务器:检查服务器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如弱登录口令、文件上传漏洞、目录遍历漏洞、重要服务权限等;5. 网站:检查网站的xss注入、sql注入、文件上传、命令执行等漏洞。

本次测试共发现多项安全漏洞,主要包括:1. 网络设备存在弱口令漏洞,并且存在多个设备使用同一密码,导致攻击者可成功登录并执行恶意操作;2. 数据库存在较为普遍的注入漏洞,导致攻击者可随意获取敏感信息;3. 服务器存在文件上传漏洞和目录遍历漏洞,攻击者可完成文件上传、获取文件权限等恶意操作。

4. 网站存在xss注入、sql注入、文件上传等安全问题,攻击者可通过漏洞进行数据篡改、信息泄漏等操作。

综上所述,本次测试发现企业安全防护措施不及时完善,漏洞较多,需要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对问题进行及时解决,防止安全事件发生。

渗透检测报告

渗透检测报告

渗透检测报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和个人在互联网上的活动越来越频繁。

但是,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

为了防范安全威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渗透测试,以检测网络安全隐患,提高网络安全水平。

本文将从什么是渗透测试、渗透测试的目的、渗透测试的流程以及渗透检测报告的说明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什么是渗透测试?渗透测试,又称为渗透式测试、漏洞测试或脆弱性测试,是一种通过模拟黑客攻击,以检测网络安全漏洞的方法。

渗透测试主要包括对网络服务器、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进行测试,以检测系统是否存在各种安全漏洞,比如SQL注入、XXE注入、XSS攻击和命令执行等问题。

渗透测试的目的是什么?渗透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检测网络安全漏洞,节省成本,提高网络安全水平。

通过渗透测试,可以发现各种漏洞,及时进行修复,提高网络安全性。

同时,渗透测试也可以避免因安全漏洞引起的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问题,从而节省维护成本。

渗透测试的流程是什么?渗透测试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分析: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渗透测试。

2. 信息收集:搜集测试目标的信息,包括IP地址、域名、主机名等。

3. 漏洞分析:通过漏洞扫描和手工测试等方式,发现系统漏洞。

4. 探测攻击:以黑客攻击的方式,探测系统漏洞,并验证漏洞利用效果。

5. 漏洞修复:发现漏洞后,及时进行修复,避免系统被攻击。

6. 检测报告:撰写渗透检测报告,详细说明测试结果和建议。

渗透检测报告的说明渗透检测报告是渗透测试完成后,针对测试结果的详细报告。

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检测目的和背景:说明测试的目的和测试背景。

2. 测试范围:说明测试范围,包括测试的对象、测试的时间、测试的地点等。

3. 检测方法和技术:说明渗透测试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漏洞扫描、手工测试等。

4. 漏洞分析和检测结果:详细说明测试中发现的漏洞,包括漏洞的类型、危害程度、漏洞利用效果等。

5. 修复建议和优化方案:针对检测结果提出维护建议和网络优化方案。

渗透测试报告3篇

渗透测试报告3篇

渗透测试报告第一篇:前言和简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而渗透测试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渗透测试报告也就成为了公司、组织和个人进行网络安全评估、发现漏洞、修复问题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渗透测试报告针对某公司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渗透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汇总。

本报告涉及的内容包括测试目的、测试方法、测试过程、测试结果、修复建议等方面,旨在帮助该公司提高网络安全级别,并为其他组织和个人提供网络安全方面的参考依据。

第二篇:测试方法和过程本次渗透测试包括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两个阶段。

其中黑盒测试是指测试人员在不了解被测试系统内部结构和代码的情况下进行测试,以模拟真实的黑客攻击。

白盒测试则是指测试人员在了解系统内部结构和代码的情况下进行测试,以发现系统中的漏洞和问题。

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采用多种工具和技术,包括网络扫描、端口扫描、漏洞扫描、暴力破解、SQL注入、XSS攻击、CSRF攻击等,以发现系统中的漏洞和安全隐患。

测试人员还模拟了各种攻击场景,包括内部攻击、外部攻击、DDoS 攻击等,以评估系统应对各种攻击的能力。

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还注重对测试过程的记录和跟踪,以便更好地分析测试结果和道出问题的根源。

测试人员还注意了测试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以免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或信息被挖掘和利用。

第三篇:测试结果和修复建议本次渗透测试共发现了多处漏洞和安全隐患。

其中较为严重的漏洞包括:1.文件上传漏洞:测试人员通过上传恶意文件成功地进入服务器,并获取敏感信息。

2.弱口令漏洞:测试人员成功地通过暴力破解获得了系统管理员的密码和权限,导致对系统中敏感信息的投毒和篡改。

3.SQL注入漏洞:测试人员通过SQL注入成功获取真实数据库的权限和信息。

4.XSS漏洞:测试人员通过XSS漏洞成功进行了跨站脚本攻击。

针对这些漏洞和安全隐患,测试人员建议该公司的相关人员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修复:1.修复文件上传漏洞:改进文件上传机制,限制上传文件的类型和大小,并对上传的恶意文件进行检测和过滤。

渗透检测报告(一)2024

渗透检测报告(一)2024

渗透检测报告(一)引言概述:本文是针对渗透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的报告。

通过对目标系统进行全面的扫描和测试,我们发现了一系列安全漏洞和潜在的风险。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这些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这份报告,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加强对系统安全的重视。

正文内容:1. 逻辑漏洞- 在目标系统中发现了多个逻辑漏洞,其中包括未授权访问、越权操作等问题。

- 存在的逻辑漏洞可能导致未经授权的用户获取敏感信息或执行危险操作。

- 建议对系统进行更严格的权限控制,限制用户的访问和操作范围,并进行逻辑漏洞修复。

2. 数据库安全- 检测发现目标系统中存在数据库配置不当、密码弱等问题,容易被攻击者利用。

- 数据库安全问题可能导致敏感数据的泄露、篡改或删除等后果。

- 建议加强数据库的安全性,包括设置强密码、定期备份数据库、限制访问权限等措施。

3. 网络漏洞- 通过渗透检测,我们发现目标系统中存在多个网络漏洞,如未更新的软件版本、弱密码、开放的端口等问题。

- 这些网络漏洞可能被攻击者利用,进一步危害系统的安全性。

- 建议及时修复发现的网络漏洞并保证系统的安全更新,限制网络访问和暴露端口。

4. 弱口令风险- 在扫描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多个弱口令风险,包括默认密码、简单密码等。

- 弱口令风险使得攻击者能够轻易破解账户密码并获取系统权限。

- 建议采用复杂的密码策略,包括密码长度、字符组合要求等,并定期更换密码。

5. 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渗透检测,我们发现目标系统中的用户普遍缺乏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和意识。

- 缺乏安全意识会导致用户可能存在点击恶意链接、共享敏感信息等不良行为。

- 建议加强安全教育,提高用户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总结:本报告详细介绍了在渗透检测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逻辑漏洞、数据库安全、网络漏洞、弱口令风险和安全意识教育等。

通过修复这些问题并加强系统安全措施,可以提高目标系统的安全性,避免潜在的风险。

渗透对比实验报告

渗透对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渗透现象的基本原理;2. 比较不同渗透剂的渗透能力;3. 掌握渗透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渗透是指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

在渗透实验中,通过观察不同渗透剂在半透膜两侧的扩散速度,可以比较其渗透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NaCl溶液、KCl溶液、CaCl2溶液、Na2SO4溶液等;2. 实验仪器:半透膜、烧杯、漏斗、滴管、温度计、秒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NaCl溶液、KCl溶液、CaCl2溶液、Na2SO4溶液等分别装入烧杯中,并调整温度至室温;2. 设置半透膜:将半透膜放入烧杯中,确保膜完全浸没在溶液中;3. 比较渗透速度:分别将滴管插入烧杯中,将不同渗透剂滴入半透膜内,同时开始计时;4. 观察渗透现象:观察半透膜两侧的液面高度变化,记录渗透剂滴入半透膜内的时间;5. 重复实验:重复以上步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葡萄糖溶液:在室温下,葡萄糖溶液的渗透速度较快;(2)NaCl溶液:在室温下,NaCl溶液的渗透速度较快;(3)KCl溶液:在室温下,KCl溶液的渗透速度较快;(4)CaCl2溶液:在室温下,CaCl2溶液的渗透速度较快;(5)Na2SO4溶液:在室温下,Na2SO4溶液的渗透速度较快。

2. 分析:(1)葡萄糖溶液:葡萄糖分子量较小,渗透能力较强;(2)NaCl溶液、KCl溶液、CaCl2溶液、Na2SO4溶液:这些溶液中的离子分子量较小,渗透能力较强;(3)通过比较不同渗透剂的渗透速度,可以得出结论:葡萄糖溶液的渗透能力最强,其次是NaCl溶液、KCl溶液、CaCl2溶液、Na2SO4溶液。

六、实验结论1. 渗透现象是由于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而引起的;2. 不同渗透剂的渗透能力与其分子量、离子性质等因素有关;3. 在室温下,葡萄糖溶液的渗透能力最强,其次是NaCl溶液、KCl溶液、CaCl2溶液、Na2SO4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格级别
Ⅰ级


焊缝(工件部位编号)
缺陷编号
缺陷类型
缺陷痕迹尺寸mm
缺陷处理方式及结果
最终评级
打磨后复检缺陷
补焊后复检缺陷
性质
痕迹
尺寸
性质
痕迹
尺寸
1
D1

2
D2

3
D3

4
D4

5
D5-1

6
D5-2

7
D5-3

8
D6

9
B1

10
B6

11
B7

12
B2

检测结论:
1.本产品符合JB/T4730.5-2005标准的要求,评定为Ⅰ级合格
B1.B6.B7.B2
表面状态
合格





渗透剂种类
溶剂去除型
检测方法
ⅡC-d
乳化剂
/
清洗液
GE-WL
渗透剂
GE-PL
显像剂
GE-DL
渗透剂施加方法

渗透时间
10min
乳化时间
/
乳化剂施加方法
/
显像剂施加方法

显像时间
10min
工件温度
10℃
对比试块类型
B型
技术
要求
检测比例
100%
检测标准
JB/T4730.5-2005
产品代号0.2PV29.000产品名称分离器制造编号16003工艺编号PT16003


部件名称
部位编号
材料牌号
S30408
检测部位
D1D2D3D4D5D
表面状态
修磨合格





渗透剂种类
溶剂去除型
检测方法
ⅡC-d
乳化剂
/
清洗液
HR-ST
渗透剂
HP-ST
显像剂
HD-ST
渗透剂施加方法
喷涂
渗透时间
12min
缺陷编号
缺陷类型
缺陷痕迹尺寸mm
缺陷处理方式及结果
最终评级
打磨后复检缺陷
补焊后复检缺陷
性质
痕迹
尺寸
性质
痕迹
尺寸
1
B3-1

2
B2-2

3
C1-1

4
C1-2

5
C2

6
C3

7
C4

8
D1~D3

9
D4-1

10
D4-2

11
D5

12
E1-1

13
E1-2

检测结论:
1.本产品符合JB/T4730.5-2005标准的要求,评定为Ⅰ级合格
2.检验部位及缺陷位置见检测示意图(另附)。
报告人(资格)Ⅱ
2014年11月28日
审核人(资格)Ⅱ
2014年11月28日
开封赛普空分集团有限公司
渗透检测报告
产品代号DH1102.11000产品名称精馏塔制造编号13165工艺编号13165


部件名称
/
部位编号
/
材料牌号
5052+5083
检测部位
D1.D2.D3.D4.D5-1.D5-2.D5-3.D6.
尺寸
D1-1

D1-2

D2

D3

D4-1

D4-2

D5

检测结论:
1.本产品符合NB/T47013.5-2015标准的要求,评定为Ⅰ级合格
2.检验部位及缺陷位置见检测示意图(另附)。
报告人(资格)PTⅡ
2016年02月14日
审核人(资格)PTⅡ
2016年02月14日
开封赛普空分集团有限公司
渗透检测报告
**有限公司
渗透检测报告
产品代号产品名称制造编号工艺编号


部件名称
部位编号
材料牌号
S30408
检测部位
D1D2D3D4D5DA1B1
表面状态
修磨合格





渗透剂种类
溶剂去除型
检测方法
ⅡC-d
乳化剂
/
清洗液
HR-ST
渗透剂
HP-ST
显像剂
HD-ST
渗透剂施加方法
喷涂
渗透时间
12min
乳化时间
/
乳化剂施加方法
2.检验部位及缺陷位置见检测示意图(另附)。
报告人(资格)
2013年12月28日
审核人(资格)
2013年12月28日
产品代号20PV8.000产品名称缓冲器制造编号14048工艺编号14048


部件名称
接管、法兰、角焊缝
部位编号
材料牌号
Q345R
检测部位
D1~D3、D4-1、D4-2、D5、E1-1、E1-2、B3-1
B2-2、C1-1、C1-2、C2、C3、C4
表面状态
合格





渗透剂种类
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剂
D2

D3

D4-1

D4-2

D5

A1

B1-1

B1-2

检测结论:
1.本产品符合NB/T47013.5-2015标准的要求,评定为Ⅰ级合格
2.检验部位及缺陷位置见检测示意图(另附)。
报告人(资格)PTⅡ
2017年02月14日
审核人(资格)PTⅡ
2017年02月14日
开封赛普空分集团有限公司
渗透检测报告
乳化时间
/
乳化剂施加方法
/
显像剂施加方法
喷涂
显像时间
10~20min
工件温度
12℃
试块类型
B型
技术
要求
检测比例
100%
检测标准
NB/T47013.5-2015
合格级别
Ⅰ级


焊缝(工件部位编号)
缺陷编号
缺陷类型
缺陷痕迹尺寸mm
缺陷处理方式及结果
最终评级
打磨后复检缺陷
补焊后复检缺陷
性质
痕迹
尺寸
性质
痕迹
检测方法
ⅡC-d
乳化剂
/
清洗液
HR-ST
渗透剂
HP-ST
显像剂
HD-ST
渗透剂施加方法

渗透时间
10min
乳化时间
/
乳化剂施加方法
/
显像剂施加方法

显像时间
10~30min
工件温度
12℃
对比试块类型
B型
技术
要求
检测比例
100%
检测标准
JB/T4730.5-2005
合格级别
Ⅰ级


焊缝(工件部位编号)
/
显像剂施加方法
喷涂
显像时间
10~20min
工件温度
12℃
试块类型
B型
技术
要求
检测比例
100%
检测标准
NB/T47013.5-2015
合格级别
Ⅰ级


焊缝(工件部位编号)
缺陷编号
缺陷类型
缺陷痕迹尺寸mm
缺陷处理方式及结果
最终评级
打磨后复检缺陷
补焊后复检缺陷
性质
痕迹
尺寸
性质
痕迹
尺寸
D1-1

D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