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材料古诗阅读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安万善吹觱篥①中歌(节选)李颀枯桑老柏寒飕飑,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②,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③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注释】①觱篥(bìlì),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

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巳失传。

②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

③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都是古体诗,题目中的“歌”是诗体标志。

B.前四句用不同的喻体描写了吹奏觱篥的曲调特点,将抽象的乐音具体化。

C.诗人善于借曲写曲,用《渔阳掺》和《折杨柳》唤起读者对觱篥曲的联想。

D.除夕之夜,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

(2)安万善吹觱篥的乐曲旋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唐)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重难点05 古代诗词阅读训练-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上海专用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05 古代诗词阅读训练-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上海专用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05 古诗词鉴赏-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建议用时:60分钟)1.鉴赏范围应以古诗词文学常识及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元明清时代的诗歌。

考查内容仍以语言风格、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诗歌的形象、以及观点评价出现。

2.更重视整体理解,各考点综合考查。

单首诗歌考查形式仍将是主流,比较阅读将成为一大热点。

3.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

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流行。

1、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分析意境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3、分析技巧(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分析语言特色(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分析单字技巧(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5)该词对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6、分析情感、主旨(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7、评价题(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8、比较评价题(1)通读诗词,分别把握各自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②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蝸翠扫空。

【注】①朝、(zhāo tūn) :初升的太阳。

绀(gàn) :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

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1)请赏析本诗前两联的渲染烘托手法。

(2)本诗颈联中的“自能”和“时复”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谢逸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①破屋应数间。

【注】①玉川: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六句意即董元达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时候,议论慷慨,连天子也为之开颜。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1~1-13古诗文阅读+学案(打包6份)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1~1-13古诗文阅读+学案(打包6份)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1~1-13古诗文阅读+学案(打包6份)专题十一炼字、炼句题的思考角度1.[2023·济南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貌。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铿然”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词意)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意境)形成鲜明对比(手法);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情感、主旨)。

解析:答题步骤如下: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表现手法);第三,点出该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精彩诗句的鉴赏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思考这一句与上一句同为对偶句,结构相同,而且都用了比喻,再想想这一句中的比喻,本体和喻体是什么,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其次,这一句同上一句一样,都是以动衬静,以动写静,这种手法在古代诗歌中颇为常见,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之类;然后再思考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二轮复习定向】“炼字"炼句”既是修辞问题,也是语法问题。

唐朝大诗人杜甫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48古代诗歌阅读真题专练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48古代诗歌阅读真题专练

专题49 古代诗歌阅读——真题专练一、(2022·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

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思。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技巧的能力。

“飒飒芦花复益愁”意思是说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写秋天送别友人,本就依依不舍,兼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心情愈加惆怅哀愁。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悲伤的气氛,一派衰败的景象中,诗人因离别而伤感的情绪浓重,可见友情之深厚,难舍难分。

结尾“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写远眺友人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以景结情,委婉含蓄,诗人远望友人离去,直至船帆消逝于视线,可见遥望时间之长久,以杳无踪影的船帆和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作结,景象中融入了诗人万般情结,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寂聊凄冷的心境让读者能够以形象的画面中身临其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极具感染力。

05 文言文阅读之新题型拓展精准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文阅读(全国通用)

05 文言文阅读之新题型拓展精准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文阅读(全国通用)

2024高考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之新题型拓展精准突破内容索引:准确概括和归纳,适当拓展新题型历年高考真题文言文主观题以概括归纳题为主,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随着文言文本出处的多样化、材料数量的增加,考生在二轮复习时,也需要适当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除了具备理解概括能力以外,还需要能对文本论证特点、材料异同、推理分析等方面进行赏析。

一、概括归纳1.[2023·新课标全国Ⅰ卷] (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

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

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

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答案】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

[解析] 根据文中的“韩非书云……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可知,子鲋批驳韩非书云“夫子善之”是欺诈之言,由“何以明其然?”引出子鲋批驳韩非“实诈”的事实依据。

根据“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这一时间上的梳理,以及“此先后甚远”的总结可知,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子鲋便是用这一事实依据来批驳韩非的。

2.[2023·新课标全国Ⅱ卷] (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

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技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

二者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作比较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②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蝸翠扫空。

【注】①朝、(zhāo tūn) :初升的太阳。

绀(gàn) :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

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1)请赏析本诗前两联的渲染烘托手法。

(2)本诗颈联中的“自能”和“时复”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送梓州①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考 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2-3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考 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2-3 Word版含答案.doc

—————————高效演练—————————1.(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夜雨寄北》中虚写,表示想象团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易错字:(1)剪(3)太息[答案]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屈原在《离骚》中借裁剪荷叶、莲花做成衣服象征自己加强修养、保持高洁情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和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易错字:(1)芰(2)蜀[答案] (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3)蜀道之难3.(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在《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___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两句表现了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一个政治改革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卷四 古诗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卷四 古诗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专项突破卷四古诗文阅读专题(90分钟 100分)一、古文阅读(6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2分)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

周讠斤谓王曰:“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

”魏王曰:“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许绾为我祝曰:‘入而不出,请殉寡人以头。

’”周讠斤对曰:“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绾之首犹鼠首也。

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

且无梁孰与无河内急”王曰:“梁急。

”“无梁孰与无身急”王曰:“身急。

”曰:“以三者,身上也,河内其下也。

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王尚未听也。

支期曰:“王视楚王,楚王入秦,王以三乘先之;楚王不入,楚、魏为一,尚足以捍秦。

”王乃止。

王谓支期曰:“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行者,欺之矣。

”支期曰:“王勿忧也。

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

”支期说于长信侯曰:“王命召相国。

”长信侯曰:“王何以臣为”支期曰:“臣不知也,王急召君。

”长信侯曰:“吾内王于秦者,宁以为秦邪吾以为魏也。

”支期曰:“君无为魏计,君其自为计。

且安死乎安生乎安穷乎安贵乎君其先自为计,后为魏计。

”长信侯曰:“楼公将入矣,臣今从。

”支期曰:“王急召君,君不行,血溅君襟矣。

”长信侯行,支期随其后。

且见王,支期先入,谓王曰:“伪病者乎而见之,臣已恐之矣。

”长信侯入见王,王曰:“病甚奈何!吾始已诺于应侯矣,意虽道死,行乎。

”长信侯曰:“王毋行矣!臣能得之于应侯,愿王无忧。

”(摘编自《战国策·魏策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B.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C.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D.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文中是魏王自称,中国古代的君主常以此谦称自己。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板块文言文阅读专题四文言翻译重点突破教师用书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板块文言文阅读专题四文言翻译重点突破教师用书

专题四文言翻译重点突破——译句信达雅,轻松得高分【考情调研】文言语句翻译中的关键点:一是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二是重要的文言虚词,即《考试大纲》中规定的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三是文言句式,即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四是词类活用,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第一节考题回顾练——二轮复习,定向为要[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

”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

孰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

”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

”钦若惊惧不敢辞。

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

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

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

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

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

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

”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

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

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

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板块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十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教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板块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十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教

专题十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体悟要深入,归纳要全面第一节考题回顾练——二轮复习,定向为要[2021·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

【注】七月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答:第二节专题纠错练——专项补弱,突破重点【考情调研】近几年的高频考查角度,多基于对诗句意思的正确理解,特别是诗人自谦、自嘲、戏谑或使用典故的诗句,常被用来作为命题点。

主观题,要求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诗人的观点态度。

易错角度1 执着文字,胶柱鼓瑟失误诊断:忽略了诗歌语言的特殊性及表现技巧,仅拘泥于表面的句法结构和有迹象的文字,结果或坐实当真,或株守字义,错解了真实意图,抛荒了弦外之音。

示例分析:1.“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辛弃疾把陶渊明和诸葛亮都比为友人陈亮,来说明陈亮的文才武略,若从表面句法结构来看,则让人生疑:陶渊明怎么会酷似诸葛亮呢?2.“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一旦将“梅花”这种以通感方式形象化了的非客观存在的物象坐实当真,如同落梅花片一般飘满关山的笛声与雪景明月构成的美妙阔远意境,也就无从体会。

3.诗词中的字词,由于人们的创造性运用和长期的文化积淀,除去字面意义外,往往具有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等,以“月明羌笛戍楼间”中“羌笛”一词为例,如果株守字义的话,恐怕很难想到弥漫于诗歌中的别意和乡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专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专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专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北塘避暑①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①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北塘避暑”,交代时间、地点、事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

B.颔联中的“清风”,一语双关:一指炎夏的凉风,也可理解为“两袖清风”的“清风”。

C.颈联写景富有层次:“水鸟得鱼”是近景,俯视所见:“岭云含雨”是远景,仰观所见。

D.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答案】1. D2. ①具有乐观旷达、不以挫折为念的宽阔胸怀。

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以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乐观旷达。

②具有知足常乐、不计尘世得失的思想境界。

诗人以水鸟得鱼自享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为喻,表达了知足常乐、不计得失的思想。

③具有超凡脱俗、清廉高洁的气度。

尾联以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来衬托自己的高洁。

【解析】【1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D项,“诗人逃入酒乡以求忘忧,但酒醒之后,面对万枝香莲,青青山峦,愁苦又涌上心头”理解错误,“旷然”一词表明了主旨,“水鸟得鱼”自得其乐,“岭云含雨”去而空回;“长自足”“只空还”,表现作者虽遭贬谪,却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情怀。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古代诗歌鉴赏第7讲炼句题的答题视角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古代诗歌鉴赏第7讲炼句题的答题视角
答案:C
(2)“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两句被后人称赞为“极为高妙”, 请加以赏析。
答案:①把无常的世事比作变幻不定之云,把自己光明磊落的胸怀比作明朗孤 独之月,生动贴切,意蕴丰厚。②以浮云衬托明月,以世事之变衬托坚贞之心志, 越发表现诗人品格之可贵。
解析:“极为高妙”提醒考生应从技法和表达效果层面思考。“浮云世事改, 孤月此心明”的意思是:无论世事如何像浮云般变幻不定,我的心永远像孤月高 悬般洁净明亮。诗人把无常的世事比作变幻不定的浮云,苏轼一生几次被起用, 几次遭贬,“浮云世事改”是对朝廷政治生活变化无常的一种反映;“孤月此心 明”把自己光明磊落的心志比作洁净明亮的孤独之月,是说自己的操守,表示这 颗忠君爱民之心始终不变,就像天上的孤月一般洁净明亮。综合上下两句思考, 以浮云衬托明月,以世事之变衬托坚贞之心志,强化了诗人的品格。
技法点拨 解答炼句类试题,最基本的方法是“找准分析角度,说清表达效 果”。找准角度的前提是认识句子本身的内容与特点,且无论从哪个 角度分析,落脚点都应与表达效果有关。
根据句子的不同特点,考生可从以下角度思考: 1.从内容的角度赏析句子。有的句子会在景物描写里融入诗人的情 感,有的句子通过典故曲折地表达情感,有的句子通过对比表现强烈 的情感等。考生要注重对关键字词的理解,把握诗句的内容。如【典 例2】第(2)题,解答时要注意分析题干中该句中字词和诗的原作中字 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 2.从语言特点的角度赏析句子。有的句子是倒装句,体现错位的美; 有的句子是对仗句,体现整饬的美;有的句子是互文句,体现开合的 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体现凝练的美。
答案:B
(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 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2古诗文阅读 专题2 精练提分1古代诗歌阅读精准判断选择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2古诗文阅读 专题2 精练提分1古代诗歌阅读精准判断选择题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导图重温·锁要点MING QUEKAO QING BU DUAN BAN明确考情·补短板1.选材:2019年、2020年全国三套卷以唐宋、名家非名作诗歌为主。

五言、七言均有涉及。

(1)题材多样化:2019年全国卷Ⅰ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是一首题画诗(山水诗),全国卷II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是一首投赠诗,全国卷Ⅲ刘禹锡的《插田歌》是一首田园诗。

2020年全国卷Ⅰ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是一首唱和诗,全国卷II王安石的《读史》是一首哲理诗, 全国卷Ⅲ陆游的《苦笋》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2)选材暗合社会核心价值观。

《题许道宁画》侧重于艺术欣赏,以期提高考生的鉴赏能力,获得美好感受;《投长沙裴侍郎》侧重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引导考生要懂得感恩;《插田歌》表现了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相吻合。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侧重于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

王安石《读史》诗所阐述的道理,引导考生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苦笋》中体现的“对人才培养”的理念更具有现实意义。

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考点:重点考查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题目设置近三年为一选择一简答。

3.思想感情:命题者对表达家国情感和感慨个人身世的作品较为青睐,而格调不高、儿女情长的作品逐渐被排除在范围之外。

继续聚焦立德树人,精心选择试题材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传承,仍然是最高准则。

【二轮复习达标】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代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

故二轮复习中,应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

(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古代诗歌阅读群文通练 含答案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古代诗歌阅读群文通练 含答案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古代诗歌阅读群文通练高频主题1咏史怀古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咸阳①城东楼许浑②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③。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今属陕西,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里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②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以怀古诗见长。

③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代指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题抒情写景。

其中“蒹葭”,暗用《诗经·秦风·蒹葭》的诗意,表达思念心绪。

B.“山雨欲来风满楼”形象地写出了山城暴雨即将来临时的情景,景致凄迷,意远而势雄。

C.颈联写近景,诗意转折,鸟下绿芜,蝉鸣黄叶,其自在悠闲的神态冲淡了诗人内心的愁怨。

D.尾联融情于景,以不变写变,与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2.这首诗以“愁”字统领全篇,体现了中国文人登高而悲的文学传统,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登高远眺引发了哪些“愁”。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夷门歌王维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题材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但故事主人公由公子无忌(信陵君)变为夷门侠士侯嬴,本诗成为对布衣之士的一曲赞歌。

B.这首诗是古体诗,标题中的“歌”与《长恨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意思相同。

C.七、八两句,强调侯嬴、朱亥二人卑微的地位,意在突出卑贱者的智勇,同时也表现了公子不以富贵骄士的精神。

D.最后两句专写侯生,慷慨豪迈,有浓郁的抒情风味。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诗词高考诗歌精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诗词高考诗歌精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诗词赏析夯实语基0423 074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诗词赏析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漏水:古人以漏壶滴水计时。

(1)此诗第一、二两句各从什么角度写了什么?(3分)(2)第三句中“逼”字用得很神妙,请结合你的理解,说说为什么。

(5分)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①碛:音qì沙漠。

(1)两首诗在意象的选择和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答:(2)结合两首诗的尾联,分析两首诗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

答: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3分)(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

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3分)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8分)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8.此诗一、二两句体现了什么样的季节和气候特点?透露出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心境,请赏析?(5分)9.此诗最后一句的“偷”在《宋诗别裁》中写作“径”,你认为哪个字更妙,谈谈你的理由。

(3分)五、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一11题。

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11分)酌酒与裴迪(唐)王维①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②,朱门先达笑弹冠③。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①王维一生沉浮宦海,过着亦显亦隐的生活。

②按剑:意为“结仇”。

③先达:指有德行有学问的前辈。

笑弹冠:笑侮后来的出仕者。

1.下列对这首诗歌思想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白首相知犹按剑”紧承首联,由总到分,写白首相知尚且成仇,其他人就不用说了。

B.颈联描绘的清新明丽的画面与颔联所写的“势利”“凉薄”形成对照,又为尾联的抒情作铺垫。

C.尾联“高卧”一语双关,表面含意是“躺着舒服”,实则暗含隐居不仕,超然洒脱之意。

D.尾联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浮云”意象含义相同。

E. 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恬淡、清幽、澄澈、自然的,与王维诗歌一贯风格相符。

2.诗的首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选题理由】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容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难度适中,预计大部分学生能掌握。

【适用围】各级各类学校。

【参考答案】1.D E(D项:本诗的“浮云”比喻变幻莫测的世事,白的“浮云”比喻奸佞小人。

E 项:本诗抒发王维对世事的愤激不满,非恬淡自然的一贯风格)2.首句“酌酒与君君自宽”,表面上是说“君自宽”,其实,宽人即宽己,诗人胸中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次句“人情翻覆似波澜”,则点出了世态炎凉,足见诗人心中愤激之情。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11分)次韵潜感怀(宋)与义①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②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

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

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

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

②金兵南犯,南宋政府对定都何处存在争议。

1.下列对整首诗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诗人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感到幸运。

B.颔联用借代的手法,“翠华”是翠鸟羽做的旗,常用来指皇帝;“白羽”指古代将军指挥作战的白色羽毛扇。

C.诗人用“风尘”借指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往,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作者与潜定都的主一致。

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选题理由】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难度较大,预计只有部分学生能掌握。

【适用围】一、二级达标校。

【参考答案】1.A C (A“为国有人”指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C戴诗中的风尘指尘事、平庸的事。

对一项3分,两项5分)2. ①首联诗人用“又”“叹息”等词,表达了面对金兵的多次入侵,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才不得展的愤懑。

②颔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现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

③颈联与尾联通过对自己漂泊的状态及国无定都的现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11分)醉赠二十八使君(唐)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①。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②。

【注】①蹉跎:不顺利,虚度光阴。

②二十三年:二十八使君即禹锡,禹锡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旧历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

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

直至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之久。

1.下列选项中对作者与诗歌容判断有误的两项是(5分)A.本诗是写给友人禹锡的赠诗。

诗人对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

B. 首联“引”形容白居易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绝。

说明诗人的热情、真诚和豪爽。

C. 颔联抱怨禹锡的怀才不遇,虽才华横溢,但命运始终让人无可奈何。

表现了诗人对当权者的不满与愤怒。

D.尾联既感叹禹锡的不幸命运,又称赞他的才气与名望。

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

E.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古文运动,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禹锡在酬诗《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请结合诗句容,概括这两组诗句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6分)【选题理由】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

评价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难度适中,预计大部分学生能掌握。

【适用围】各级各类学校。

【参考答案】1.B E(B应是禹锡为诗人音杯。

E“古文运动”应改为“新乐府运动”)2.白诗这两句运用了对比,讽刺的手法直抒胸臆。

该二句对当权者和无为者的讽刺,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赞赏,以及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愤懑;诗则抒发乐观的情绪,豁达的襟怀,表现出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的乐观、豁达之情。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11分)次韵唐公①三首其三旅思(宋)王安石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②。

【注】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

②《晋书·翰传》记载翰在,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苑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辞官归乡。

1.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B.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一个“愁”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

C.颔联写景,以夸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人”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

D.颈联“心共远”表明白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虽高处不胜寒却依然积极人世。

E.王安石的诗歌用字工稳,好发议论,多用典故,擅长于说理与修辞,风格遒劲;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

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选题理由】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

评价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难度不大,预计大部分学生能掌握。

【适用围】各级各类学校。

【参考答案】1. B E(B项中“为国征战攻伐”“突出了诗人的迷茫”错,应是思家之愁和国事之忧;E.项,本诗并未集中体现“擅长说理”这一特点)2.参考答案:①尾联即景抒情,诗人借翰的鲈鱼脍的典故委婉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②面对秋风,诗人虽然伤悲,但依然慷慨歌大志;③虽然思念家乡,但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顾大家而舍小家。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11分)杜鹃花得红字①(宋)真山民②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

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

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为全诗定调。

往事成空,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余,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

B.颔联借景抒情,表明诗人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明,怨深恨长。

C.颈联因是写夜,诗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合,升腾起悲凉之气。

D.尾联直抒胸臆,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凄然泪下,将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统一在一起。

2.这首咏物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杜鹃花的?请作简要分析。

(6分)【选题理由】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

评价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难度不大,预计大部分学生能掌握。

【适用围】各级各类学校。

【参考答案】1.A B(A项中“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错;B项中“借景抒情”错)2.虚实结合。

(2分)首联从虚处着笔,哀怨动人的传说给杜鹃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第二联由虚到实,杜鹃啼血染红千山万里,开出满山的红杜鹃,景象悲壮,遗恨尤为沉重。

第三联前句写实,月下杜鹃花翠雾笼罩枝条;后句虚写,杜鹃精魂早已乘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意象凄美动人。

(4分)(如答拟人、用典、烘托,酌情给分)(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11分)被檄夜赴邓州幕府(金)元好问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又极言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 “月三更”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星夜疾驰,连夜赶路的情景。

C. “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 第二联中“官有程”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

E. 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分)【选题理由】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思想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预期效果】难度不大,预计大部分学生能掌握。

【适用围】各级各类学校。

【参考答案】1.C E(C“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错,最后一联中“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已经表明作者的态度了,他不愿为官,只愿过乡间农家生活。

E“比兴”,错。

对一个3分,全对5分)2.①希望终老田园。

颈联写十里池塘,群鸭戏水的欢畅热闹以及川原桑柘在晚烟中平展的美景,表现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

②心念国事。

首联写作者应檄赴邓,着敝跨羸,星夜赶路,隐含国家时局的艰难和个人心境的伤感;颔联写虽不情愿,但征召有期,国家又有急难,不得不立即动身,表现了他以国事为重的可贵精神。

③矛盾、无奈之情。

尾联写虽志在终老田园,但春官识名,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

(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11分)红梅(宋)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