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7-08-07T17:05:06.127Z 来源:《教育学》2017年6月总第121期作者:范长莹
[导读] 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要会“说”,力求规范、形象和通俗。
辽宁省喀左县山嘴子镇中心小学122000
让学生学会利用语言来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应通过听、说、做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提高教学质量。
一、会听课堂的表述
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要会“说”,力求规范、形象和通俗。数学用语要准确、规范、简明,表述要有逻辑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学习语言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为后期严谨的推理表达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数位顺序表的认识》时,要求学生跟着教师边拨珠边算,一万,二万,三万…,九万,十万,向前进一,得10个一万是十万等。这种手到、脑到、口到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又如,在教学《数字与编码》时,要让学生选择“五年级一班26号”和“5126”哪种方法更好,教师可以引导:第一种方法用了七个字,而第二种方法只用了四个数字,哪种方法更好呢?这样,学生会随着教师的思路来判断,不会想到另外的思路上去。再如二年级教材中的《乘法口诀》教学,枯燥无味,如使用“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既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又使学生巩固、甄别了乘法口诀。这样通过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数学游戏,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迅捷性、灵活性,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会说内心的思路
让学生既会“听”,还要会“说”,熟记概念的名称及表示符号,把自己的解题思维过程说出来,把数学的法则、公式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把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阐述清楚。“说”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语言能力。口头表达训练有这样几种形式。
1.说完整话。
教学中,留意学生说的每一句话,严格要求用完整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有这样一道题:“4和6的最大公约数是几,最小公倍数是几?”多数学生会说:“是2和12”。我们应当及时反问:“谁和谁的最大公约数是几,谁和谁的最小公倍数是几?”这就是对学生说完整话的一次极好的练习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数的概念。
2.复述计算过程。
重视计算过程的复述,既巩固了算法,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小学数学第八册练习:口述计算过程45+173+55+327,要求学生能说出因为45、55、173、327能凑成整百数,所以用简便运算把它们放在一起加,即=( 45+55)+(173+327)。
3.口述解题思路。
口述解题思路是发展数学语言的重要手段。不但要根据题意确定解题策略,而且要组织好语言并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例如:四年级一道应用题:“张庄要修7000米长的水渠,已经修5天,每天修600米,还差多少米没有修完?”让学生口述:要修的米数减去已修的米数,就是没有修的米数。用每天修的600米乘以已经修的5天,就可以求出已经修了600×5=3000米,用要修的7000米减去已修的3000米,就求出了还差7000-3000=4000米没修完。同时,教师适时点拨、提升、归纳学生的数学语言,会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三、会做变换的习题
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表达能力的阶段目标,让学生在“做”中提高表达能力。
1.要会把算式表述成文字题练习。
每一个算式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充分利用算式进行口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口述算式的含义中训练数学语言。
2.要学会在应用题中得出数学信息。
例如:“同学们去菜园劳动。除草的32人,浇水的15人,除草的比浇水的多多少人?”用数学语言将它简缩为:“求32比15多多少?”这种练习必须持之以恒,教师多加点拨才能较好地训练数学语言。反之,还可以把简单的算式题用不同方式表述成文字题,把简单的文字题再改编为应用题。如把上题再反过来训练。先模仿练习,再逐步让学生自己表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3.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思考过程。
如:应用题“学校举行歌咏比赛,三年级参加24人,比四年级少16人,五年级参加的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多5人,五年级参加多少人?”,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题中直接告诉我们哪个年级的人数?
(2)要求的是哪个年级的人数?它与谁有关系?
(3)题中关键是先求出哪个年级的人数?
求四年级人数时容易犯什么错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让全体学生说,同桌互说互听并纠正语言中的毛病,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并要求语言表达条理清楚。然后教师又提出:遇到类似“比四年级少16人”这样的语句叙述时,应如何理解才可避免错误?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大家都能说出:首先要弄清谁比四年级少16人,四年级比三年级人数怎样,待问题解决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答?用这样的方法来拓宽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坚持不懈。教师要练就过硬的语言修养,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更轻松地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