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控制作业开关磁阻电机及matlab仿真

合集下载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仿真建模研究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仿真建模研究

Reference speed
Speed controller io*
PI controller
Current co n tro l l e r
speed
p o si ti o n
Current controller
Angle sel e cti on Angle selection
i a,i b,i c
1 SRM 的数学模型
6/4 三相 SRM 是一个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 系统,绕组电流的非正弦与铁心磁通密度的高饱和是 SRM 运行的两大特点[7]。为了便于分析,假定:
·1016·
系统仿真学报
Vol. 17 No. 4 Apr. 2005
(1) 三相绕组对称,每相的两个线圈作正向串联,忽略
效性,为实际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开关磁阻电机 (SRM);仿真建模;Matlab;角位置控制 (APC);电流斩波控制 (CCC)
文章编号:1004-731X (2005) 04-1015-07
中图分类号:TM35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Matlab
2.2 速度控制模块
为实现 SRM 性能的快速预测与优化设计,本文在分析 SRM 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借助于 Matlab 强大的仿真建模能 力,利用 Simulink 中内含的功能元件,提出了一种基于 Matlab/Simulink 建立 SRM 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新方法,有 效克服了现有 SRM 建模方法存在的不足。其基本思想是: 将 SRM 电 机 控 制 系 统 的 功 能 单 元 模 块 化 , 在 Matlab/Simulink 中建立独立的功能模块:SRM 本体模块、 速度控制模块、电流控制模块、转角选择模块、参数计算 模块等,将这些功能模块进行有机整合,即可搭建出 SRM 控制系统整体设计的仿真模型。其中,速度环中采用 PI 控 制 , 电 流 环 中 将 角 位 置 控 制 ( APC ) 与 电 流 斩 波 控 制 (CCC)相结合,以保证电机高速、低速运行时都有理想 的控制性能。该方法思路清晰,实现便捷,效果理想,仿 真结果证明了该种建模方法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电动/发电系统的非线性建模与仿真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电动/发电系统的非线性建模与仿真

lk i 环境 下实现 对 S n R电机控 制 系统 的仿真 建 模【 , 4 虽然 m文件形式的 s j 一函数具有容 易编写 和理解的优点 , 但这种方法在修改控制算法时需
对整 体 系 统 进 行 重 新 建 模 。因 此 , 用 Maa/ 利 l f b



张奕黄
北京 交通 大学 电气工程 学院 , 北京 (00 4 104 )
要 基于开关磁阻 电机 的数学模 型, 利用 M t b Sm l k中的相关模块建 立开 关磁阻 电 al / i u n a i 机电动/ 电系统的非 线性仿真模 型。该模型具有仿 真便捷 , 发 结果直观 等特点 。利 用该模型 对一 台三相 1/ 结构样机进行了仿真 , 28 仿真 结果证 明了该模型 的有效性 。该模 型为今 后优化开 关磁 阻电机 的控制 策略提供了依据。 关键 词 开关磁阻 电机 电动/ 电系统 发 仿真建模 M fb a a l
中图分类 号 T 3 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2 1 20 )6— 0 2— 4 M 0. 0 8 7 8 (0 7 0 0 2 0
No i a o e i n i u a i n o t he l t nc nl ne r M d l ng a d S m l to fSwic d Reuc a e M o o /Ge e a o y tm s d o M a l b tr n r t r S se Ba e n ta Zh n e n a g a g L ia d Zh n un 统容错性强、 控制 灵活、 方便实现四象限运行 , 非常适合作为电动汽
车的 电动 / 回馈 制动 系统和航 空领域 中 的起动 / 发 电系统 , 由于 开 关 磁 阻 电机 ( R 电机 ) 路 的 但 S 磁

基于MATLAB-SIMULINK开关磁阻电机非线性建模方法研究与实践

基于MATLAB-SIMULINK开关磁阻电机非线性建模方法研究与实践

基于MATLAB-SIMULINK开关磁阻电机非线性建模方法研究与实践基于MATLAB/SIMULINK开关磁阻电机非线性建模方法研究与实践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节能环保的需求,开关磁阻电机作为一种新型电机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开关磁阻电机的特性和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ATLAB/SIMULINK的非线性建模方法,并进行了实践验证。

通过该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开关磁阻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情况,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设计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开关磁阻电机;非线性建模;MATLAB/SIMULINK引言开关磁阻电机是一种新型的电机,具有启动、调速范围广、电磁容量大和高效节能等诸多优点。

因此,它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应用开关磁阻电机,我们需要了解其特性和性能,以便优化其设计和控制。

而非线性建模方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来描述开关磁阻电机的非线性动态特性。

研究背景开关磁阻电机的非线性动态特性使得传统的线性建模方法难以准确描述其行为。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非线性建模方法来更好地揭示其特性。

目前,基于MATLAB/SIMULINK的非线性建模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机的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建模方法1.建立电机的结构模型:根据开关磁阻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构建其结构模型。

通过分析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确定各个参数和变量的表达式。

2.建立电机的动态模型:根据电机的结构模型,我们可以建立其动态模型。

考虑到开关磁阻电机的非线性特性,我们可以采用多项式等函数逼近的方法来描述其非线性行为。

3.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实验数据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

将实际测得的数据与模型仿真的数据进行对比,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实验与结果我们选取一台实际的开关磁阻电机进行了实验,通过传感器采集了电机转速、电流和电压等数据,并将其输入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实验。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控制仿真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控制仿真
24
2004 年第 4 期 (总第 121 期) 2004 年 11 月 15 日 出 版
( EXPLOSION -
PROO F
EL ECTR IC MACHIN E)
防爆电机
L (θ,i) =
L min
L min + K (θ- θ2) L min + K (θ- θ2) i1/ i
采用电流斩波控制 ,开通角 θon固定为 0°,关 断角θoff固定在 θr/ 2 (θr 为电机转子周期角) , 电 机运行时 ,当电流超出设定限值时 ,功率变换器主 开关被强迫关断 ,当电流下降一段时间 ,低于限值 后再导通 。通过设置不同的电流斩波限可得到相 应的系统机械特性[5 ] 。
5 系统仿真
1. 电动机负载过大或被卡住 2. 电源未能全部接通 3. 电压过低 4. 对于小型电动机 ,润滑脂硬 或装配太紧
1. 电源线与接地线搞错 2. 电动机绕组受潮 ,绝缘严重 老化 3. 引出线与接线盒接地
处 理 方 法
1. 检查设备 、排除故障 2. 更换熔断器的熔体 ;紧固接线柱松动的螺钉 ;用万用表检查 电源线的断线或假接故障 ,然后修复 3. 如果 △联结电动机误接成 Y 联结 ,应改回 △联结 ,电源电压 太低时 ,应调整供电电源 ;电源线压降太大造成电压过低时 ,应 改成粗电缆 4. 选择合适的润滑脂 ,提高装配质量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动机 模型 PWM 仿真
Controlling Simulation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Based on MATLAB Xiao Fang
Abstract The const ruction and operation principle of t he Switched reluctance mo2 tor is special , so analysis and st udy of it is more difficult t han ot her motors. The quasi2 linear simulation model of t he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is established by MA TLAB2 SIMUL IN K. The simulation of PWM cont rolling algorit hm is carried out on t he basis of it . The rest ult shows t hat bot h t he dynamic and static performances of t he system are very good.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动机建模与仿真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动机建模与仿真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动机建模与仿真
杨静;袁爱平
【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0(021)003
【摘要】由于开关磁阻电机结构与运行原理的特殊性,使得其分析和设计与其他电机相比相对困难.笔者运用当前流行的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建立了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动态仿真模型.此模型通用性强,修改方便.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了变结构控制算法的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动静态性能均较好,因此说明所建模型不失为一种辅助分析和设计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有力工具.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杨静;袁爱平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理工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
【相关文献】
1.基于Matlab-Simulink的开关磁阻电动机伺服系统仿真研究 [J], 居海清;戴义保
2.基于Matlab/Simulink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数字仿真 [J], 周会军;鱼振民;丁文;蒋海波;刘小平
3.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动机线性及非线性建模仿真 [J], 丁文;周会军;鱼振民
4.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非线性建模仿真 [J], 嵇丽丽;陈昊
5.基于MATLAB/Simulink的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J], 王巧花;叶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非线性建模仿真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非线性建模仿真

D事/I器耀
以 以 以 以 以
o≥、帮褪 v,煺锄
图3
Fig.3
磁链/电流/转子位置角关系图
ReIationship of flux linkage,current and rotOr position
一g
N)、墩寺毒
f,s
图5
A相磁链、电流、转矩仿真波形
Flux Hnkage,current and torque 0f
万方数据
・68・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6年2月
哕为相绕组的磁链。当排除了饱和和互感的影响, SRM的相磁链是转子位置和相电流的函数,每一 相的磁链可由线性方程(2)得到
缈(口,J)=L(曰)J (2)
彬(,,咿)+Ⅳ(9,口)≥妒J
(5)
由于SRM的双凸极结构,其磁场能量是变化 的,因此产生转矩。由能量函数对转子位置的偏微 分可获得电机转矩r为
current
analysis and designing of
Key words:switched reluctance
contr01(CCC);simulation;nonlinear

前言
开关磁阻电机(SRM)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
各单元模块化,再将这些模块有机结合,即可搭建 出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的非线性模型。因此本文所建 立的模型可以扩展成任意相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的 仿真模型,为分析和设计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提 供了有效的手段。
on】Ⅵatlab/Simulink
on
environment[J].IEEE
Electroni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rans
Aerospace

基于MATLAB 的开关磁阻发电机非线性建模与仿真

基于MATLAB 的开关磁阻发电机非线性建模与仿真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发电机非线性建模与仿真胡鹏,杨玉岗,高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葫芦岛125105;)摘要:基于开关磁阻电机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中的相关模块建立开关磁阻电机发电系统的非线性仿真模型。

利用该模型对一台三相12/8结构样机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首先采用传统的PID控制建模,后设计了带有修正因子的模糊PID控制器,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改善了动态性能。

仿真试验表明开关磁阻发电系统能够稳定地发出电压为220V的直流电。

关键词: 开关磁阻发电机;模糊控制;仿真;非线性电感;Study on Nonlinea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Switched Reluctance Generator Using Matlab softwareHu Peng, Yang Yu Gang,Gao Qi(Liaoning Technology University; 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Control; Hulu dao 125105; 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a nonlinear modeling of switched reluctance generator is built up using relative blocks of Matlab/Simulink. A 3-phase 12/8 structure prototype SRM is simulated using the proposed mode1.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is demonstrated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Firstly,the traditional PID is used for this model,then designing the fuzzy controller with the correction factor adds to the PID model, This improves the system stability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The simulation showed that SRG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can stabilized issue the voltage of 220 VDC.Key words: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fuzzy control;simulation;nonlinear inductance;1 引言21世纪将进入风能发展的高速阶段,风力发电作为不受地域限制、可持续开发、不污染环境的理想能量来源从1978至今的二十五年中,得到了大力开发,并不断向多元化,设备大型化、实用化、高效化,成本的低廉化方向发展。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数字仿真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数字仿真

n nie r te t a mo e, b sdo h d ca c d l i s t pu d rM alb Smuik o l a h mai l d l ae nt ei u tn emo e。 S e u n e t / i l n ma c n a n
e io m e t a a i us c nt ols r t gis a e r s a c d。 wh c lo ve ii st nv r n n , nd v ro o r t a e e r e e r he i h a s rfe heSRM o lS m de ’ e fce c . The t n o fa l s ptmie y usng t fii n y ur — f ng e i o i z d b i he SRM o l a he sm u a i n r s t m de , nd t i l to e ul a c r t he c c u i n. c o ds wih t on l s o
周 会 军 ,鱼振 民 ,丁 文 ,蒋 海 波 ,刘 小平
( 安交通大学 ,西安 西 704) 1 0 9
摘 要 :提 出 了以傅立 叶级 数 为基 础 的开关 磁 阻 电动机 ( RM) S 的电感 模 型 。计 算 结果 与实 际测 量结果 吻合 ,验证 了该 模 型 的准确 性和适 用 性 ; 同时运用 该 电感模 型建 立 了开关磁 阻电动机 的非
维普资讯
微 电机 中 图分 类 号 :TM3 2 5
20 年 06
第3卷 、 6 ( 9 第 期 总第 13 5 期) 文 章 编 号 :10 —8 8 2 0 ) 60 0—4 0 16 4 (0 6 0—0 40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研究及MATLAB仿真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研究及MATLAB仿真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研究及MATLAB仿真在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中,主要包括开关磁阻电机、功率电子器件
和控制算法三个主要部分。

其中,开关磁阻电机由转子和定子组成,通过
改变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磁阻能够实现转速的调节。

功率电子器件用于控制
电机的输入和输出电力,常用的有IGBT、MOSFET等。

控制算法主要用于
实现对电机的调速控制,常用的方法有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在进行MATLAB仿真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首先需要将电机
的转动方程和电磁方程建立起来,然后根据电机的特性进行参数设置和仿
真实验设计。

可以通过MATLAB的仿真工具箱来实现对开关磁阻电机调速
系统的仿真,该工具箱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算法,能够方便地进行系统建
模和仿真。

在进行仿真实验时,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的参数来观察系统的动态响应。

例如,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以改变电机的调速性能,通过观察电机的转
速和转矩变化情况来评估调速系统的性能。

同时,还可以分析电机控制系
统的稳定性、鲁棒性等,并对系统进行优化。

总之,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研究和MATLAB仿真是提高电机性能
和控制精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仿真实验,可以对系统
进行分析和优化,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为开关磁阻电机
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仿真建模新方法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仿真建模新方法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仿真建模新方法开关磁阻,论文,DSP,控制第18卷第2期浙江万里学院学报Vol.18No.2纪志成,薛花(江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2)摘要:在分析开关磁阻电机(SR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C语言编写S-函数,提出了SRM控制系统仿真建模的新方法.在Matlab/Simulink中,构造CME某S-函数的三类简化结构,建立独立的功能模块,如电机本体模块、速度控制模块、电流滞环控制模块等,通过功能模块的有机整合,搭建SRM控制系统快速高效的仿真模型.系统采用双闭环控制:速度环采用PI控制,电流环采用角位置控制(APC)与电流斩波控制(CCC)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了SRM在低速或高速运行时都可获得满意的性能.仿真结果证明了采用CME某S-函数方式仿真建模的快速性和有效性.关键词:CME某S-函数;开关磁阻电机(SRM);仿真建模;快速性作者简介:纪志成,江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薛花,江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1引言因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性能优良、输出转矩大等特点,开关磁阻电机(SRM)应用广泛[1],且随着SRM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对电机控制系统设计要求越来越高,既要考虑成本低廉、控制算法合理,又需兼顾控制性能好、开发周期短.如何建立有效的SRM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成为电机控制算法设计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对于建立电机控制系统仿真模型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对于在Matlab中进行交流异步电机仿真建模方法的研究已成为探讨的热点,例如通过编写m文件可在Simulink环境下实现SRM控制系统的仿真建模[4],虽然m文件形式的S-函数具有容易编写和理解的优点,但由于它在每个仿真步都要激活Matlab解释器,使得仿真速度变慢,且这种方法实质上是一种整体分析法,因而在这一模型基础上修改控制算法或添加、删除闭环就都需对整体系统重新建模.为此,文献[5,6]提出在Matlab/Simulink中构造独立的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组合进行交流异步电机建模,通过模块组合进行交流异步电机建模,这一方法可观性好,在原有的建模基础上添加、删除闭环或改变控制策略都十分便捷,但模块化建模的方式存在控制策略难以硬件实现的问题.开关磁阻,论文,DSP,控制2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年4月2CME某S-函数的简化结构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建模仿真是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而S-函数,尤其是CME某S-函数,正是整个Simulink动态系统的核心,它不仅提供了增强和扩展Simulink能力的强大机制,同时也是使用RTW(RealTimeWorkhop)实现实时仿真的关键所在,也因此十分适合于复杂动态系统的数学描述,支持连续、离散以及两者混合的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的仿真建模[7].Matlab提供了名为funtmpl_baic.c的CME某S-函数模板,包含了所有的子程序,较为复杂,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简单实用的三类简化结构,如图1所示.结构A结构B图1CME某文件简化结构结构C结构A:仅包含3个子函数,Initialization子函数完成S-函数的初始化工作,如初始化结构体SimStruct、设置输入/输出口、设置采样时间等;mdlOutput子函数描述S-函数的输出方程,输出值是状态某、输入u和时间t的函数,而不包括任何动态方程(微分或差分)在内;Termination子模块在仿真结束时调用,可在此完成结束仿真所需的工作.结构A仅完成由输入直接计算输出的函数描述,采样时间可为连续的或离散的,但不含状态向量,因而没有mdlUpdate子函数和mdlDerivative子函数.结构B:在结构A的基础上增加了mdlDerivative子函数,用于连续状态的求解.状态向量的一阶导是状态某、输入u和时间t的函数,通过mdlDerivative子函数完成计算,并将结果返回供求解器积数某分.结构C:在结构A的基础上增加了mdlUpdate子函数,用于离散状态的求解.下一步状态向量的值某k+1依赖于当前的状态某、输入u和时间t,通过mdlUpdate子函数完成计算,并通过求解器传递给其他模块.将这三类简化的CME某S-函数有机组合,即可完成SRM控制系统的最小化建模,实现占用最少资源的高效仿真,由于结构简单,不仅可使CME某S-函数编程灵活,删改方便,更确保了CME某S-函数高速仿真的特性.3SRM数学模型与控制系统的建立SRM控制系统采用双闭环控制方案:转速环由PI调节器构成,电流环由角位置控制器(APC)与电流斩波控制器(CCC)复合构成.根据模块化建模的思想,将控制系统分割为各个功能独立的子模块,主要包括:SRM本体模块、速度控制模块、电流控制模块、转角选择模块、参数计算模块和电压逆变模块.利用CME某S-函数编程实现各模块的功能,再将这些功能模块有机整合,即可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SRM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实现双闭环的控制算法.各功能模块的构建方法与数学模型简述如下.3.1SRM本体模块电机本体模块是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中的关键部分,描述了SRM的本质属性,该模块完成求取SRM三相相电流、电机转速和位置信号的功能,主要由两个子模块组成:相电流生成子模块和转矩计算子模块.对于6/4三相SRM,第k相绕组的电压平衡方程可表示为LdiLdθUk=Rik+(Lk+ikk)k+ikk(1)ikdtdt开关磁阻,论文,DSP,控制第2期纪志成,薛花: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仿真建模新方法3式中:k=a,b,c;Uk为k相绕组电压;R为转子相电阻;Lk为k相绕组电感;ik为k相绕组电流;θ为转子位移角.根据电压平衡方程式(1)建立相电流生成子模块,模块输入量为电机转速ωr、逆变器输出的各相电压Uk(k=a,b,c)和参数计算模块输出的各相绕组电压计算参数Lt,k和Mk,输出量为各相相电流ik.SRM的电磁转矩方程为Te=运动方程为k=a,b,c∑Te,k,Te,k=θ∫ik0Ψk(ik,θ)dik(2)dωr(3)dt式中:Te为电磁转矩;Te,k为k相电磁转矩;Tl为负载转矩;ωr 为电机机械角速度;J为转动惯量.根据SRM电磁转矩方程式(2)建立转矩计算子模块,模块输入为各相电磁转矩Te,k,通过加和模块即可求得电磁转矩信号Te.同时根据运动方程式(3),由电磁转矩Te和负载转矩Tl,通过加乘、积分环节,即可得转速信号ωr,求得的转速信号经过积分可得到转子位置信号θ.TeTl=J3.2速度控制模块速度控制模块采用PI算法,结构简单,单输入:参考转速和实际转速的差值,单输出:参考相电流某,实现该功能的数学表达式可写为幅值i0某i0=kpe(t)+ki∫e(t)dt(4)0t式中:kp为PI控制器中P(比例)的参数,ki为PI控制器中I(积分)的参数,e(t)为参考转速与实际某转速的差值,即e(t)=wr(t)wr(t).3.3电流控制模块电流控制模块的作用是实现电流APC和CCC方式的复合控制,模块输入为参考相电流幅值i0,位移角θ,转速ωr和SRM本体模块输出的三相相电流ia,ib,ic,输出为逆变器控制信号.当转速ωr大于基速ωb 时,采用APC方式,输出恒功率特性,通过调节开通角θon、关断角θoff,改变相电流峰值、有效值,以达到由转矩调节实现转速调节的目的.APC方式下,固定外加电压Ud,可按比例增大导通角θc=θoffθon,以补偿转矩的下降,实现恒功率输出特性.APC方式下的相电流波形如图2(a)所示.当转速ωr小于基速ωb时,采用CCC方式,输出恒转矩特性,通过电流的限幅控制Ud加在导通相绕组上的有效时间,实现了最大磁链和最大电流的限定.CCC方式下,固定θon、θoff,通过斩波控制外加电某压Ud,若电流超出参考相电流i0幅值上限,则功率开关器件关断,迫使电流下降;若超出参考相电流幅值下限,则功率开关器件导通,又使电流开始回升,因此相电流波形近似“理想平顶波”.CCC方式下的相电流波形如图2(b)所示.电流控制模块采用APC与CCC方式的复合控制,可保证在额定运行曲线下方,SRM可运行在任一希望的机械特性上,实现较宽范围的调速特性,使仿真特性更为准确,模型性能更为优越.L(θLLmini(θL(θL某Lmini(θonoffz(a)onoffz(b)(a)APC方式(b)CCC方式图2相电流波形开关磁阻,论文,DSP,控制4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年4月3.4转角选择模块转角选择模块实现由位移角信号θ进行电机运行状态选择的功能.SRM相电感L(θ)的变化周期正比D于转子极对数,因此6/4三相SRM相电感的变化周期τr=90.一周期内,转子位置信号与相选择信号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输出的相选择信号直接输入参数计算模块,进行各相电压方程运算参数和转矩的求取.表1转子位置信号与相选择信号对应关系表3.5参数计算模块位置信号0~π/6相选择信号100对应相a相010π/6~π/3b相参数计算模块利用相选择信号、角位移θ和各001π/3~π/2c相相电流ia,ib,ic,求取参与SRM本体模块中电压平衡方程运算的参量Lt,k,Mk与各相转矩Te,k(k=a,b,c).SRM磁路的非线性、磁通的复杂分布及相间的非线性耦合等因素,使得SRM模型中Lt,k,Mk参数的求取、电磁转矩Te,k的解析计算极为复杂,为以最简洁的近似方法计算出这些参变量,本文采用磁化特性曲线分段线性化的方法,以分饱和段和非饱和段两部分线性特性来近似非线性磁化曲线.基于此准线性模型可推理求得Lt,k,Mk,Te,k的计算公式分别为(Ψadia)0ia≤iLuia≤iΨa0ia≤i,,(5)Lt,a=Ψa==T===Me,aa >0ii>>Lii0iiiaauaaKK2KΨi(d)iiib≤i(6)θθ+≤L()iiiii≤ΨbuΨbb,0b,bb=i2iTe,b==Lt,b=Mb=b=iibθKii>iLuib>ibbKib>iK2KπK(d)Ψicc(θ0+θ)ic≤iicic≤i(7)Ψcicic≤i,ΨcLu+==Ti3=Mc==iLt,c=2ie,cicθKii>iccLuic>iKic>i式中:Lu=Ψminima某为未饱和电感;K=(Ψma某ima某Lu)3.6电压逆变模块β,β为定子极弧;i为磁化曲线开始弯曲处对应的电流值;θ0为电感开始上升变化时对应的位移角.电压逆变模块实现的是逆变器功能,输入为电流控制模块给出逆变控制信号,可根据电机所处的运行阶段输出三相端电压.4SRM控制系统CME某S-函数设计方法Matlab6.5的Simulink环境中,在分析SR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CME某S-函数建立SRM图3SRM控制系统仿真建模组成框图SRM双闭环控制系统主要由6个功能模块组成,利用CME某S-函数的三类简化结构,编写程序实现模块功能.其中:①电机本体模块,描述SRM机理特性,具有连续采样时间和连续状态,采用7输入4开关磁阻,论文,DSP,控制第2期纪志成,薛花: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仿真建模新方法5输出的B结构;②速度控制模块,实现PI控制策略,具有离散状态,采样时间1m,采用2输出1输出的C结构;③电流控制模块,实现APC和CCC的复合控制,具有连续采样时间,无状态向量,采用4输入3输出的A结构;④转角选择模块,实现电机运行状态的选择功能,无状态向量,采样时间1m,采用1输入1输出的A结构;⑤参数计算模块,求取电压平衡方程中的运算参量,无状态向量,采样时间0.1m,采用6输出3输出的C结构;⑥电压逆变模块,描述逆变功能,具有连续采样时间,无状态向量,采用3输入3输出的A结构.结构A为CME某S-函数的最简架构,结构B、C是结构A的拓展.模块的输入、输出间为简单的直馈关系,无连续或离散状态向量时,可采用结构A编写CME某S-函数;当需实现一个连续系统时,首先在结构A的基础上,对结构B模板中的mdlInitilizeSize子函数做适当修改,包括对连续状态个数、状态初始值和采样时间的设置等,还需编写mdlDerivative子函数,对于多变量系统,系统结构向量返回的是所有连续状态的导数,最后在mdlOutput子函数中对系统输出方程做一修改;当需实现一个离散系统时,首先在结构A的基础上,对结构C模板中mdlInitilizeSize子函数的离散状态个数、状态初始值和采样时间等设置做适当修改,然后编写mdlUpdate和mdlOutput子函数,分别输入要表示的系统离散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三类简化结构简单实用,有效实现了易编、易改、易理解的编程原则,确保了设计效率与质量.5仿真结果本文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6/4三相SRM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双闭环控制方式的仿真实验.SRM参数为:电机相电压Ud=300V,最大相电流I0ma某=10A,相绕组电阻R=1.5Ω,定、转子极弧β=βr=30°,饱和时的最大磁通Ψma某=0.8Wb,最小磁通Ψmin=0.16Wb,磁化曲线转折处对应电流值i=2A,转动惯量J=0.002kg·m2,额定转速ne=500rad/,极对数np=2.为了验证所设计的SRM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静、动态性能,系统空载起动,进入稳态运行后,在t=0.3时参考转速由500rad/突变为150rad/,在t=0.5时突加负载转矩Tl=8N·m,在t=0.6时卸载至1N·m,同时参考转速由150rad/突变为700rad/,稳态t=0.8时再突增负载转矩至3N·m,可得系统转速、转矩、a相电流、a相电压波形如图4~7所示.由仿真波形分析可得:在ne=500rad/额定转速下,系统响应快速且平稳,相电流和相波形较为理想,参考电流的限幅作用十分有效;空载稳速运行时,参考转速由500rad/突降至150rad/,电机工作在CCC方式下,再突增为700rad/后,电机工作在APC方式下,突变过程中电机实际转速始终能迅速跟踪给定,超调小,无静差,说明系统反应快速,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在t=0.5,0.6,0.8时突变负载转矩,电机转速有小跳变,但能够快速回复至平稳运行状态,说明系统运行特性对参数扰动有较强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新型的基于CME某S-函数SRM仿真建模方法的有效性.)/dar(wW/(rad·-1)t()图t/开关磁阻,论文,DSP,控制6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年4月Ua/V)V(aUia/A)A(ait/t()t()t/图6a相电流波形图7a相电压波形5结论本文在分析SR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CME某S-函数仿真建模的新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Simulink环境下SRM控制系统模型的设计,采用经典的速度、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法对该建模方法进行了测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波形符合理论分析,系统能平稳运行,具有较好的静、动态特性.采用简单明了的三类CME某S-函数简化结构,使得实现、验证控制算法十分便捷,改换或改进控制策略十分简易,只需对部分编程语句进行修改即可实现功能模块的更新或替换.特别的是,与m文件S函数建模和框图建模相比,结合了C语言优势的S-函数仿真速度最快,而且可实现对操作系统和硬件访问的特点,使得该方法为设计和调试实际SRM控制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动机非线性动态模型仿真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动机非线性动态模型仿真

基于M A TLAB的开关磁阻电动机非线性动态模型仿真浙江大学 陈新 郑洪涛 蒋静坪 摘要:文章基于开关磁阻电动机磁化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SRM非线性动态模型。

根据这种SRM非线性动态模型,在M atlab Si m ulink环境下对SRM、功率变换器及其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如实地反映了SRM的实际工作状况。

关键词:开关磁阻电动机(SRM) 仿真 M atlab Si m ulinkNon-l i near D ynam ic M odel i ng of SR M Ba sed on M a tlabChen X in Zheng Hongtao J iang J ingp ingAbstract:T h is paper p resents a si m p le developed nonlinear dynam ic model fo r a s w itched reluctance mo to r based on its m agnetic characteristics.A cco rding to the SRM nonlinear dynam ic model,the comp lete model SRM drive system w h ich includes the mo to r,the converter and the associated contro l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e M atlab Si m ulink environm ent.T he si m ulati on results really repo rt wo rk of SRM.Keywords:s w itched reluctance mo to r(SRM) si m ulati on M atlab Si m ulink1 引言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SRD)融开关磁阻电动机与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为一体,兼有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和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优点。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发电机系统的非线性建模与仿真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发电机系统的非线性建模与仿真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发电机系统的非线性建模与仿真严加根;刘闯;严利;刘迪吉
【期刊名称】《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6(034)001
【摘要】在分析SRG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SRG系统的非线性仿真模型.该模型中的电机绕组模块、功率变换器模块、转子位置角度转换模块和电压控制模块都是通过SIMULINK中的某些模块搭建起来的,修改容易且直观性强.该模型稍加改变也可作为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能真实地反映SRG系统的实际工作状况.
【总页数】4页(P100-103)
【作者】严加根;刘闯;严利;刘迪吉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301.2
【相关文献】
1.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电动/发电系统的非线性建模与仿真 [J], 张磊;张奕黄
2.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非线性建模仿真 [J], 孙晓明;赵德安;李瑶;单正娅
3.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电动/发电系统的非线性建模与仿真 [J], 张磊;张奕黄
4.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动机线性及非线性建模仿真 [J], 丁文;周会军;鱼振民
5.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非线性建模仿真 [J], 嵇丽丽;陈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Matlab开关磁阻电机模型的调速系统仿真

基于Matlab开关磁阻电机模型的调速系统仿真
中图分 类号 :M 32 T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1- 84 2 1 )5— 09— 3 10 0 7 (0 1 0 0 2 0
Sp e v r ig S se Si ua in o wi h d e d Go e nn y t m m lt fS t e o c
K y od : S D ( wth dR lc neD vr) sed gv rig e w rs R S i e eut c r es ; p e oenn ;Ma a i ua o c a i t b s lt n l m i
0 引 言
法仿真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介绍 M t b . aa7 6中自带 l 的 S M 电机模 型 , 后 建立 调速 系统 的结 构 图 , R 最 得 到了最后的仿真 曲线 。
3 0・


机 电
21 01年第 5期

. 卢 , ・ 警+ +
( 4 )
式 中 ,4 分别 为 S M 转动 惯量 和摩擦 因数 。 J3 R
2 Malb仿 真模 型 t a 在 Ma a7 6Smuik的 Sm o eSs m 库 的 t b . i l l n i P w ryt s e Mahn s , S i h drlcatm t 模 型 , 关 c ie 中 有 w t e e t oo c u n r 开 磁 阻电机设 备 界 面见 图 2 。双击 该 模 型 , 分别 为 电
1 开 关磁 阻 电机 的基本数 学 方程
开关 磁 阻电机 (wthdR lc neMoo, 称 S i e e t c t 简 c ua r S M) R 结构 简单 坚 固 , 一 种应 用前 景 广 阔 的 电机 , 是 但其定 转 子特 殊双 凸极 结 构 , 成 了磁路 的非 线 性 造 引起 了许 多 问题 。图 1是 四相 (/ ) 构 开关 磁 阻 86 结 电机 的截 面 图 , 定 转 子 双 凸极 结 构 中 , 子 无 绕 在 转 组 , 子极 上有 集 中绕组 , 定 而且 绕组 相 互 串联 , 成 形 A、 C、 B、 D四相 绕组 。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开关磁阻电机是一种新型调速电机,调速系统兼具直流、交流两类调速系统的优点,是继变频调速系统、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最新一代无极调速系统。它的结构简单坚固,调速范围宽,调速性能优异,且在整个调速范围内都具有较高效率,系统可靠性高。主要由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控制器与位置检测器四部分组成。控制器内包含控制电路与功率变换器,而转子位置检测器则安装在电机的一端。
1.3当前的主要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同样也存在一些自身的不足和缺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采用的是磁阻式电动机,其能量转换密度低于电磁式电动机。
(2)开关磁阻电动机运行时转矩脉动较大,通常转矩脉动的典型值为±15%,由转矩脉动导致的噪声问题以及待定频率下的谐振问题也较为突出。
(4)起动转矩高,启动电流小
(5)可控参数多,调速性能好
(6)适用于频繁启动、停车以及正反转运行
(7)效率高,损耗小
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调速系统,兼有直流传动和普通交流传动的优点,以向各种传统调速系统挑战的势头正在逐步应用在家用电器、一般工业、伺服与调速系统、牵引电动机、高速电动机、航天器械以及汽车辅助设备等领域,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2.2开关磁阻电动机介绍
开关磁阻电机(SR电机)的基本结构及基本原理的提出可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那时的电机研究人员已认识到利用顺序磁拉力使电机旋转是简单易行的,但由于电机的运行特性(效率、功率因数、利用系数等)很差,仅应用于少数小功率场所,因而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直到20世纪60年代,大功率晶闸管投入使用,为开关磁阻电机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3.2国内研究
从1984年开始,我国许多单位先后开展了SR电机的研究工作,如北京纺织机电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福州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南京调速电机厂、西安微电机研究所、上海电科所、上海中达一斯米克公司等,且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研究被列为中小型电机“七五科研规划项目”。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SR电机调速系统的开发研究起点较高,目前各单位都集中于较优的三相和四相控制方案,至今国内已有十余家单位推出不同性能、不同用途的从1kw至55kw等多种规格的系列产品,应用于纺织、冶金、机械、运输等行业的数十种生产机械和交换器是SRD系统能量传输的关键部分,是影响系统性能价格比的主要因素,由蓄电池或交流电整流后得到的直流电提供电源,起控制绕组开通与关断的作用。由于SR电机绕组电流是单向的,使得功率变换器主电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相绕组与主开关器件是串联的,可以避免直通短路危险。但是合理选择和设计功率变换器是提高SRD的性能价格比的关键之一,功率变换器主电路形式的选取对SRM的设计也直接产生影响。SR电机的功率变换器主电路的结构形式与供电电压、电动机相数及主开关器件的种类有关。

基于MATLAB/Si mulink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策略仿真

基于MATLAB/Si mulink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策略仿真

基于MATLAB/Si mulink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策略仿真孟耀辉;高岩【期刊名称】《电气自动化》【年(卷),期】2014(36)2【摘要】根据开关磁阻电机的自身特性,制定了外环速度模糊PI、内环电流PI、变角度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策略。

策略的每一个控制环节都是根据开关磁阻电机的特性而选取的:PI控制能够提高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能够提高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的精确性;变角度能够提高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

在MATLAB/Simulink的环境下,通过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witch reluctance motors,the author formulates the double closed loop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fuzzy PI of the outer ring speed,current PI of the inner ring and control through variable angle.Each control link of the control strategy is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witch reluctance motors.PI control can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switch reluctance motor control system.Fuzzy control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and variable angle can improve its response speed.In the MATLAB/Simulink environment,this control strategy can realize a good control over the switch reluctance motors through this control system.【总页数】5页(P4-7,22)【作者】孟耀辉;高岩【作者单位】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022;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352【相关文献】1.基于Matlab/Simulink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仿真研究 [J], 闰广涛;段承先;马春燕2.基于Matlab/Simulink和Ansoft/Rmxprt的开关磁阻电机系统控制仿真研究[J], 赵影;刘娅如3.基于MATLAB/SIMULINK的开关磁阻电机起动性能的数字仿真 [J], 刘强;全力;苏宝平;张磊;仲文才4.基于MATLAB/SIMULINK的开关磁阻电机的动态仿真模型 [J], 陈东锁;熊光煜5.基于AMESim-MATLAB联合仿真的液压盾构刀盘控制策略与特性研究 [J], 郝用兴; 刘倩; 郭文娟; 刘玉洋; 郑淑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关磁阻电机设计MATLAB程序

开关磁阻电机设计MATLAB程序

%%%%-开关磁阻电机设计实例%%%%-Time:2013.08.20%%%%-By Sun Peng(悟空)%%%------------------------------------------------------%%%-给定参数要求:%% 功率:PN=11kw 电源电压:UN=380V(线电压) 额定转速:n=1500r/min 额定效率: ita=0.88%% 调速范围:200~2000r/min 其中200~1500r/min为恒转矩特性1500~2000r/min为恒功率特性%% 运行方式:连续运行绝缘等级:E 电机转子承受的扭矩不得小于3500N.m %%%------------------------------------------------------%%%-相数、极数、绕组端电压:采用4相8/6极结构,功率变换器主电路选用每相一个主开关管的裂相式电路clc;clear;global Nq Nr Ns Nph Da Ds g gi lFe laglobal miu0 sigmaglobal w v u y h q p m nglobal l_deltaglobal alph theta beltaglobal w v u h b f m miu0 gamma gh hms delta sigmaglobal t1 t2 t3 m1 m2 n1 b1 b2 S5 S6 S6p n_theta1global p1 p2_1pie p2_2pie p2_3pie p2 p3 p4 p5 p6 p7 sum_pglobal lF gF L_2D L1global bps bpr hcs hcrglobal Sg Sts Str Scs Scr hmr lts ltr lg lcs lcrglobal Bts Btr Bg Bcs Bcr Bpsglobal Hts Htr Hg Hcs Hcrglobal fai_2 Fai sum_F i_sglobal theta_1global L1 Lao Lu U Rpglobal W_pie Tem Tem_pieglobal fai_1m fai_s fai_m km omigaglobal I Im_star Im i_m i_sglobal a0 a1global Sw ks ki J_pie Sa_pie Sa Scu J Iglobal UN PN nN ita A_pie B_delta_pie Pem Tem Tem_pieglobal theta_on theta_off theta_c theta_u theta_hr theta_0 theta_n1 theta_2theta_3 theta_4 theta_a beta_s beta_r beta_sf beta_rfglobal lambda Da_ratio_Dsglobal Di dsglobal tal_r B_delta I i_m Im_star Sw Sa Scu ks J lav l Rp Gcu VsFe VrFe GFe A Pcu Kglobal alph tal_r_degree tal_s_degreeglobal w v u y h q p m n miu0global P1 P2 P3 P4 P5 sum_P gF sigma lFglobal Lu L2Dglobal Lu ik Pasi_u Pasi_1 Pasi_aglobal fai_ms fai_m i_ms i_m a iso Pasi_soglobal Nph Ns Ds Da bps lFe g giglobal hmr hms hms_pie hcs hcrglobal Bts1 Bts2 Bts3 Bts4 Btr1 Btr2 Btr3 Btr4 Bg Bcs1 Bcs2 Bcr1 Bcr2 B_min B_max B_amin B_amaxglobal Sts1 Sts2 Sts3 Sts4 Str1 Str2 Str3 Str4 Scs1 Scs2 Scr1 Scr2 Scs Scr Sgglobal Hts1 Hts2 Hts3 Hts4 Htr1 Htr2 Htr3 Htr4 Hcs1 Hcs2 Hcr1 Hcr2 Hgglobal lts1 lts2 lts3 lts4 ltr1 ltr2 ltr3 ltr4 lcs1 lcs2 lcr1 lcr2 lgglobal Fai_am fai_0 fai_2am fai_am i_am Sum_F sum_Fam i_shr fai_shr miu0 Lao_hr gi_pie delta_beta kd km sigma_mglobal Ac Bc Cc ka Pasi_1u theta_1u theta_x Pasi_thetax Pasi_a_mtrix Pasia pasia Pasihr pasihr Pasi_hr_mtrix Pasi_u_mtrix Pasi_1_mtrix Matrixglobal Pasi_ahr theta_ahr Ac_pie Bc_pie Cc_pie Torque current Lao_hr Pasi1k1 Pasihrk1 ik1 ik2 ik3global k1 k2 k3 k4 k5 k6 k7 k8 k9 k10 LengthN stephNq=4; %1.相数Ns=8; %2.定子极数Nr=6; %3.转子极数UN=380;%额定电压Ud=3*sqrt(2)*UN/pi; %三相全波整流后直流电压U=1.1*(Ud/2); %4.绕组端电压(1.1系数为考虑电容滤波器存在导致的电压升高系数)%%%-主要尺寸选择PN=7.5; %额定功率KwnN=1500; %额定转速1500r/minita=0.88; %额定效率Pem=PN*(1+ita)/(2*ita); %5.电磁功率Kwlambda=1.2; %6.细长比(参照中小型交流电机经验数据,取0.5~3.0,对于SRM,典型取值1)A_pie=28000; %7.电磁负荷出选A_pie=28000A/m(15000~50000A/m);B_delta_pie=0.40T(0.29~0.55)B_delta_pie=0.4;ki=0.5;km=0.8;Da=(((6.1/(B_delta_pie*A_pie))*(ki/km)*(Pem*(10^3)/nN)*(1/(1.05*lambda)))^(1/ 3))*(10^3); %8.转子外径 /mm/Da=Keep_decimal(Da,0);%la=lambda*Da; %9.贴心叠长la=Round_off_la(la);%%%-圆整铁心叠长l_delta=1.05*la;Da_ratio_Ds=Ratio_Da_Ds(Nq,Ns,Nr); %确定定转子外径比Ds=Da/Da_ratio_Ds; %10.定子外径Ds=Standardizing_Ds(Ds); %将定子外径规格化到已有机座New_Da_ratio_Ds=Da/Ds;%%%-其他结构尺寸及绕组匝数g=0.4; %11.气隙% beta_s=21; %12.定转子极弧,查表取经典值% beta_r=23;beta_s=Pore_arc_s(Nq,Ns,Nr);beta_r=Pore_arc_r(Nq,Ns,Nr);beta_sf=beta_s*pi/180; %定子极弧beta_rf=beta_r*pi/180; %转子极弧bps=(Da+2*g)*sin(beta_sf/2); %13.定转子极宽bps=Keep_decimal(bps,2); %保留两位小数bpr=Da*sin(beta_rf/2);bpr=Keep_decimal(bpr,2); %保留两位小数gi=bps/2; %14.第二气隙hcs=1.3*(bps/2); %15.定转子轭高hcs=Keep_decimal(hcs,2); %保留两位小数hcs_arter_roundoff=Round_off_h(hcs); %进行圆整hcr=1.4*(bpr/2);hcr=Keep_decimal(hcr,2); %保留两位小数hcr_after_roundoff=Round_off_h(hcr); %进行圆整Di=Da-2*(gi-g)-2*hcr; %16.轴径Di=Keep_decimal(Di,1); %保留一位小数ds=(Ds-Da-2*g-2*hcs)/2; %17.定子槽深ds=Keep_decimal(ds,2); %保留两位小数ds_after_roundoff=Round_off_h(ds); %进行圆整% [Di_after gi_after]=Adapt_Di_gi(Di,Da,hcr,gi,g); %18.电机尺寸需根据工程设计特点进行圆整,取平行转子极结构[Di gi]=Adapt_Di_gi(Di,Da,hcr,gi,g);kFe=0.93;lFe=kFe*la; %19.有效铁心长度lFe=Round_off_l(lFe); %进行圆整tal_r=(pi*Da)/Nr; %20.转子极距tal_r=Keep_decimal(tal_r,2); %保留两位小数tal_r_degree=2*pi/Nr;%%%%%%%%%%%%%%%%%%%%%%-以上程序段已经检查无误-%%%%%%%%%%%%%%%%%%%%%%%%%%%-控制参数theta_u=0;theta_on=0; %21.开通角theta_off=theta_u+((2*pi/Nr)-beta_rf)/2; %关断角theta_a=pi/Nr;theta_2=theta_a-abs(beta_rf-beta_sf)/2;theta_1=theta_a-(beta_sf+beta_rf)/2;% theta_0=-theta_1;% theta_0=theta_1-fai_s*theta_a/(12*fai_ms);% theta_0=theta_1-fai_s*theta_a/(12*fai_ms);theta_n1=(-1)*theta_1;theta_3=theta_a+(theta_a-theta_2);theta_4=tal_r_degree-theta_1;% theta_0=-10*pi/180;% theta_1=10*pi/180;theta_hr=theta_off;theta_c=theta_off-theta_on; %导通角%%%-每相绕组串联匝数Bps=1.6;B_delta=0.805*(bps/tal_r)*Bps; %重新校核Nph=(3.04*Nr*U*theta_c)/(nN*B_delta*(Da/(10^3))*(l_delta/(10^3))); %22.每相绕组串联匝数Nph1=(3.04*Nr*U*theta_c)/(nN*B_delta*(Da/(10^3))*(l_delta/(10^3))); Adapt_B_delta();%%%-对齐位置和不对齐位置磁化曲线计算%%-theta_u不对齐位置电感Lu计算% global Nr Ns Nph Da Ds bps g gi lFe la hcs beta_sf beta_rf alph tal_r_degree tal_s_degree% global w v u y h q p m n pi% % % tal_r_degree=2*pi/Nr; %转子极距角% % % tal_s_degree=2*pi/Ns; %定子极距角% % % % beta_sf=beta_s*pi/180; %定子极弧% % % % beta_rf=beta_r*pi/180; %转子极弧% % % % p=(Da/2+g)*sin(beta_sf/2);% % % % w=(Da/2+g)*tan(tal_s_degree/2)-p;% % % w=(Da/2+g)*tan(pi/Ns)-(bps/2); %%已阅% % % v=(Ds/2-hcs-(Da/2+g)/cos(pi/Ns))/cos(pi/Ns); %已阅% % % alph=(pi/2)-(beta_sf/2); %已阅% % % u=w/tan(alph); %已阅% % % % h1=sqrt((Ds/2-hcs)*(Ds/2-hcs)-p^2);% % % % h2=sqrt((Ds/2-hcs)*(Ds/2-hcs)-(p+w)^2);% % % % u=h2-h1;% % % % alph=atan(w/u);% % % % v=h1-(Da/2+g);% % % % y=(Da/2)+g-(Da/2)*cos(tal_r_degree-beta_rf)/2;% % % y=(Da/2)+g-(Da/2)*cos((tal_r_degree-beta_rf)/2); %已阅% % % % h=Da/2*sin((tal_r_degree-beta_rf)/2)-p;% % % h=(Da/2)*sin((tal_r_degree-beta_rf)/2)-(bps/2); %已阅% % % q=v/2; %已阅% % % p=bps/2;% % % m=u+q; %已阅% % % n=y+q; %已阅% % % P1=alph*(m^2)/(4*(w^2)*((2*v+u)^2));% % % P2=(2/pi)*( log(n/h)+2*(n-h)*y/(w*v)-( (n^2-h^2)/(4*((w*v)^2)) )*(pi*w*v-2*(y^2))-(n^3-h^3)*y*pi/(6*((w*v)^2))+(n^4-h^4)*(pi^2)/(64*((w*v)^2)) );% % % P3=(2/tal_r_degree)*log((2*tan(tal_r_degree-beta_rf)+pi-(tal_r_degree-beta_rf))/(2*tan(tal_r_degree-beta_rf)+pi-2*(tal_r_degree-beta_rf)-beta_rf));% % % P4=(2/(pi-tal_r_degree))*log(2*gi/(h*(pi-tal_r_degree)));% % % P5=(p+h)/gi-(2/(pi-tal_r_degree));% % % sum_P=P1+P2+P3+P4+P5;% % % gF=(1/5)*(pi*n/2-pi*h/2+((pi/2-(tal_r_degree-beta_rf)/2))*h+g+gi);% % % sigma=(2/pi)*( atan(2*n/gF)-( gF/(4*n) )*log( 1+( (2*n)/gF )^2) );% % % lF=la+2*n*(1-sigma);% % % miu0=0.4*pi*(10^(-6)); % H/m% % % L2D=(Nph^2)*miu0*lFe*(10^(-3))*sum_P; %此处乘以10^(-3)将铁心lFe:mm->m% % % Lu=L2D*(2*(lF/la)-1); %23.theta_u不对齐位置电感Theta_u_Lu(); %%%%%%%%%%%%%%%%%%%%%%%%%%%%%%%%%%%%%% %%%%%%%%%%%%%%%%%%%%%%%%%%%%%%%%%%-theta_1位置磁化曲线% % % h=(Da/2)*sin(tal_r_degree-beta_rf-(beta_sf/2))-(Da/2+g)*sin(beta_sf/2); % % % b=(Da/2+g)*cos(beta_sf/2)-(Da/2)*cos(tal_r_degree-beta_rf-beta_sf/2); % % % % b=(Da/2-g)*cos(beta_sf/2)-(Da/2)*cos(tal_r_degree-beta_rf-beta_sf/2);% % % f=sqrt(h^2+b^2);% % % theta=atan(h/(gi+g-b));% % % % beta1=pi/2-beta_sf/2;% % % beta1=(pi/2)-(beta_sf/2)-(beta_rf/2); %平行转子齿% % % % beta2=pi/2-(tal_r_degree-beta_rf-beta_sf/2);% % % beta2=(pi/2)-(tal_r_degree-beta_rf-(beta_sf/2))-(beta_rf/2);% % % gamma=theta-(tal_r_degree-beta_rf-beta_sf/2)-beta_rf/2;% % % if f>=gi% % % gh=(Da/2)*(cos(beta_sf/6)-cos(beta_sf/2))+g;% % % else% % % gh=(Da/2+g)*(cos(beta_sf/2-beta_sf/7)-cos(beta_sf/2))+g;% % % end% % % % w=(Da/2+g)*tan(pi/Ns)-bps/2;% % % % alph=pi/2-(asin((w+bps/2)/(Ds/2-hcs))+asin((bps/2)/(Ds/2-hcs)))/2; % % % % v=sqrt((Ds/2-hcs)^2-((Da/2+g)^2)*(tan(pi/Ns)^2))-(Da/2+g);% % % hms=(Ds/2)-hcs-(Da/2+g);% % % t1=(gi-gh)/beta1;% % % t2=(h/sin(theta))-gi+g;% % % t3=(gi-f)/beta2;% % % m1=u+(v/2);% % % m2=u+(2/3)*v;% % % n1=hms-m1;% % % % delta=pi/2+beta_sf/2-acos(n1/Da);% % % delta=(pi/2)-acos(n1/Da)+(beta_sf/2)*alph;% % % p1=alph*(m^2)/(4*(w^2)*((2*v+u)^2));% % % p2_1pie=(1/(pi/2+delta))*log((gh+(pi/2+delta)*n1)/gh);% % % p2_2pie=(pi/(2*w*v))*((n1^2)/(2*(pi/2+delta))-gh*n1/((pi/2+delta)^2)+(gh^2)/((pi/2+delta)^3)*log((gh+(pi/2+delta)*n1)/gh)); % % % p2_3pie=((pi^2)/(16*(w^2)*(v^2)))*( n1^4/(4*(pi/2+delta))-(gh/(pi/2+delta))*(n1^3/(3*(pi/2+delta))-gh*(n1^2)/(2*((pi/2+delta)^2))+n1*(gh^2)/(pi/2+delta)^3-(gh^2/(pi/2+delta)^4)*log(((pi/2+delta)*n1+gh)/gh)));% % % p2=p2_1pie-p2_2pie+p2_3pie;% % % p3=(1/beta1)*log((beta1*t1+gh)/gh);% % % if f>=gi% % % b1=sqrt((gi+t2)^2-gi^2);% % % S5=(w*v-t2*b1/4)/(w*v);% % % b2=sqrt((gi+hms-m2)^2-(gi^2));% % % S6=(w*v-v*b2/12-t2*b1/4)/(w*v);% % % p4=(bps-t1)/gi;% % % p5=(S5^2)/(theta-gamma)*log(theta*(gi+t2)/(theta*gi+gamma*t2));% % % % p6=(S6^2)/theta*log(theta*(gi+hms-m2)/(theta*(gi+t2)));% % % p6=(S6^2)*(1/theta)*log((gi+hms-m2)/(gi+t2));% % %gF=(1/8)*(((pi/2)*n1+gh+delta*n1)+gh+(gh+beta1*t1)+2*gi+(gi*theta+gamma*t 2)+(gi+t2)*theta+(gi+hms-m2)*theta);% % % else% % % S6p=1-v/(36*w*tan(pi/Ns));% % % p4=(bps-t1-t3)/gi;% % % p5=(1/beta2)*log((f+beta2*t3)/f);% % % p6=(2/pi)*(S6p^2)*log((f+(pi/2)*(hms-m2))/f);% % %gF=(1/8)*(((pi/2)*n1+gh+delta*n1)+gh+(gh+beta1*t1)+2*gi+(f+beta2*t3)+f+(f+ (pi/2)*(hms-m2)));% % % end% % % p7=alph*(m2^4)/(4*(w^2)*((2*v+u)^2));% % % sum_p=p1+p2+p3+p4+p5+p6+p7;% % % n_theta1=n1+gh;% % % % xi=(pi/2)*(atan(2*n/gF)-(gF/(4*n))*log(1+((2*n/gF)^2)));% % % lF=la+2*n_theta1*(1-sigma);% % % L_2D=2*miu0*(lFe*(10^(-3)))*((Nph/2)^2)*sum_p;% % % L1=L_2D*(2*lF/la-1);Theta_1_L1()%%-Theta_a对齐位置时的磁化曲线% % % Sg=(bps+2*g)*lFe; %气隙截面积 /mm^2% % % Sts=bps*lFe; %定子极截面积/mm^2% % % Str=bpr*lFe; %转子极截面积/mm^2% % % Scs=hcs*lFe; %定子轭截面积/mm^2% % % Scr=hcr*lFe; %转子轭截面积/mm^2% % % hmr=gi; %第二气隙% % % lts=2*(Ds/2-hcs-Da/2-g);% % % ltr=2*hmr;% % % lg=2*g;% % % lcs=(Ds-hcs)*pi/2;% % % lcr=(Da/2-hmr-hcr/2)*pi;% % % Bts=1.3000; %/T% % % % for kk=0:1% % % fai_2=Bts*(Sts/2)*(10^(-6)); %Wb% % % Btr=fai_2/(Str*0.000001/2);% % % Bg=fai_2/(Sg*0.000001);% % % Bcs=fai_2/(Scs*0.000001);% % % Bcr=fai_2/(Scr*0.000001);% % % % end% % % % syms NB% % % % for k=1:NB% % % %% % % % end% % % % B=Bts;% % % Hts=Magcurv_Lagranges_DR510_50(Bts);% % % Hts=Hts*100; %单位转化为A/m% % % Htr=Magcurv_Lagranges_DR510_50(Btr);% % % Htr=Htr*100; %/A/m% % % Hg=Bg/(miu0*(10^4));% % % Hcs=Magcurv_Lagranges_DR510_50(Bcs);% % % Hcs=Hcs*100;% % % Hcr=Magcurv_Lagranges_DR510_50(Bcr);% % % Hcr=Hcr*100;% % % sum_F=(Hts*lts+Htr*ltr+Hg*lg+Hcs*lcs+Hcr*lcr)*(10^(-3));% % % % Fai=2*fai_2/(10^4);% % % Fai=2*fai_2;% % % % if Bts==1.3000% % % i_s=sum_F/Nph;% % % fai_s=Fai*Nph;% end% Bts=2.0500;% if Bts==2.0500% i_m=sum_F/Nph;% fai_m=Fai*Nph;% endTheta_a_is_fais();% fai_1m=(U/omiga)*(theta_1-theta_on);% I_m=fai_1m/L1; %实际电流峰值% Im_star=km*I_m;% fai_m=fai_1m+((U-Im*Rp)/omiga)*(theta_off-theta_1);% % psi_um=% Lao=fai_s/i_s;% % Im_star=5;% i_m=Im_star;% a1=((1/fai_m)-(1/fai_s))/((1/i_m)-(1/i_s));% a0=(1/fai_s)-(a1/i_s);% W_pie=(Lao*(i_s^2)-Lu*(Im_star^2))/2+(a0*(Im_star-i_s)-a1*log((a1+a0*Im_star)/(a1+a0*i_s)))/(a0^2);% Tem_pie=(Ns*Nr/(4*pi))*W_pie;% while Tem_pie<=Tem% i_m=Im_star;% a1=((1/fai_m)-(1/fai_s))/((1/i_m)-(1/i_s));% a0=(1/fai_s)-(a1/i_s);% Im_star=Im_star+0.5;% W_pie=(Lao*(i_s^2)-Lu*(Im_star^2))/2+(a0*(Im_star-i_s)-a1*log((a1+a0*Im_star)/(a1+a0*i_s)))/(a0^2);% end%24.theta_a对齐位置磁化曲线%%%-电流及转矩计算omiga=2*pi*nN/60; %转动角频率Tem=Pem*(10^3)/omiga; %25.额定电磁转矩 N.m% Im_star=28; %26.额定电磁转矩Tem所需的理想方波电流Im_star % I=Im_star/sqrt(2); %27.绕组电流有效值% im=I/ki; %28.实际电流峰值%%%-绕组平均匝长lavbw=(Da+2*g)*sin(pi/Ns)-(bps/2);bw=Keep_decimal(bw,1); %保留一位小数a=bps+bw;a=Keep_decimal(a,1); %保留一位小数R=5; %绕组圆角半径R=5mmb=la+2*R+bw;b=Keep_decimal(b,1); %保留一位小数r=R+(bw/2);r=Keep_decimal(r,1); %保留一位小数lav=2*la+2*(bps-2*R)+2*pi*r; %32.绕组平均匝长/mmlav=Keep_decimal(lav,1); %保留一位小数l=Nph*(lav*(10^(-3))); %33.每相绕组导线总长/mm% l=Nph*lav; %/mSa=3.94; %查表取导线截面积rou=0.0217; %电阻率Rp=rou*(l*(10^(-3)))/Sa; %每相绕组电阻,乘以10^(-3)/omgh%% % %% % % %%%利用theta1位置处的磁化电流曲线,确定实际电流峰值Im % % % fai_1m=(U/omiga)*(theta_1-theta_on);% % % Im=fai_1m/L1; %实际电流峰值% % % % Im=39.6% % % Im_star=km*Im; %理想方波电流% % % % Im_star=sqrt(2)*ki*Im;% % % % Im_star=28;% % % % Im=Im_star/km;% % % I=Im_star/sqrt(2);%绕组电流有效值% % % % I=Im*ki;% % % Im_star=sqrt(2)*I;% % % fai_m=fai_1m+((U-Im*Rp)/omiga)*(theta_off-theta_1);% % % % psi_um=% % % Lao=fai_s/i_s;% % % % Im_star=5;% % % i_m=Im;% % % % Im0=Im;% % % a1=((1/fai_m)-(1/fai_s))/((1/i_m)-(1/i_s));% % % a0=(1/fai_s)-(a1/i_s);% % % W_pie=(Lao*(i_s^2)-Lu*(Im_star^2))/2+(a0*(Im_star-i_s)-a1*log((a1+a0*Im_star)/(a1+a0*i_s)))/(a0^2);% % % Tem_pie=(Ns*Nr/(4*pi))*W_pie;% % % %% % %% % % % Sw=(1/2)*(pi/Ns)*((Ds/2-hcs)^2-(Da/2+g)^2)-(1/2)*bps*ds; %29.定子极间窗口面积% % % % Sw=Keep_decimal(Sw,1);% % % % J_pie=5; %预取电流密度J_pie=5A/mm^2% % % % Sa_pie=I/J_pie; %30.导线规格,导线截面积% % % % Sa_pie1=Keep_decimal(Sa_pie,2);% % % % Sa=Standardizing_Sa(Sa_pie); %查表取导线截面积% % % % Sa=Keep_decimal(Sa,2);% % % % % Sa=3.94;% % % % Scu=(1/2)*Nph*Sa; %每槽导体净截面积% % % % Scu=Keep_decimal(Scu,2);% % % % ks=Scu/Sw; %槽满率% % % % J=I/Sa; %31.电流密度% % % % ks1=Scu/Sw; %槽满率% % % % J1=I/Sa; %31.电流密度% % % % J_pie=5; %预取电流密度J_pie=5A/mm^2% % %% % % % while J>5.5% % %% % % while Tem_pie<=Tem% % % % fai_1m=(U/omiga)*(theta_1-theta_on);% % % % Im=fai_1m/L1;% % % Im=Im+1; %实际电流峰值% % % % I=Im*ki;% % % % Im_star=sqrt(2)*I;% % % Im_star=km*Im; %理想方波电流% % % % % Im_star=Im_star+1;% % % I=Im_star/sqrt(2); %绕组电流有效值% % % % fai_m=fai_1m+((U-Im*Rp)/omiga)*(theta_off-theta_1);% % % i_m=Im; %实际电路峰值% % % a1=((1/fai_m)-(1/fai_s))/((1/i_m)-(1/i_s));% % % a0=(1/fai_s)-(a1/i_s);% % % W_pie=(Lao*(i_s^2)-Lu*(Im_star^2))/2+(a0*(Im_star-i_s)-a1*log((a1+a0*Im_star)/(a1+a0*i_s)))/(a0^2);% % % Tem_pie=(Ns*Nr/(4*pi))*W_pie;% % % endCurrent_confirm_im_W_pie();Adapt_im_W_pie();Sps=(bps*lFe)*(10^(-6));Bps=fai_m/(Nph*Sps);B_delta=0.805*(bps/tal_r)*Bps; %重新校核% %%%%%%%%%%%%%%%%%%%%%%%%%%%%%%5 %%%-绕组设计Sw=(1/2)*(pi/Ns)*((Ds/2-hcs)^2-(Da/2+g)^2)-(1/2)*bps*ds; %29.定子极间窗口面积Sw=Keep_decimal(Sw,1);J_pie=5; %预取电流密度J_pie=5A/mm^2Sa_pie=I/J_pie; %30.导线规格,导线截面积Sa_pie1=Keep_decimal(Sa_pie,2);Sa=Standardizing_Sa(Sa_pie); %查表取导线截面积Sa=Keep_decimal(Sa,2);% Sa=3.94;Scu=(1/2)*Nph*Sa; %每槽导体净截面积Scu=Keep_decimal(Scu,2);ks=Scu/Sw; %槽满率J=I/Sa; %31.电流密度ks1=Scu/Sw; %槽满率J1=I/Sa; %31.电流密度%% % % while ks>0.5% % % J_pie=J_pie+0.01;% % % Sa_pie=I/J_pie; %30.导线规格,导线截面积% % % Sa_pie=Keep_decimal(Sa_pie,2);% % % Sa=Standardizing_Sa(Sa_pie); %查表取导线截面积% % % Sa=Keep_decimal(Sa,2);% % % % Sa=3.94;% % % Scu=(1/2)*Nph*Sa; %每槽导体净截面积% % % Scu=Keep_decimal(Scu,2);% % % ks=Scu/Sw; %槽满率% % % J=I/Sa; %31.电流密度% % % % while J>5.5% % % % J_pie=J_pie-0.01;% % % % Sa_pie=I/J_pie; %30.导线规格,导线截面积% % % % Sa_pie=Keep_decimal(Sa_pie,2);% % % % Sa=Standardizing_Sa(Sa_pie); %查表取导线截面积% % % % Sa=Keep_decimal(Sa,2);% % % % % Sa=3.94;% % % % Scu=(1/2)*Nph*Sa; %每槽导体净截面积% % % % Scu=Keep_decimal(Scu,2);% % % % ks=Scu/Sw; %槽满率% % % % J=I/Sa; %31.电流密度% % % % end% % % end% % % while J>5.5% % % J_pie=J_pie-0.01;% % % Sa_pie=I/J_pie; %30.导线规格,导线截面积% % % Sa_pie=Keep_decimal(Sa_pie,2);% % % Sa=Standardizing_Sa(Sa_pie); %查表取导线截面积% % % Sa=Keep_decimal(Sa,2);% % % % Sa=3.94;% % % Scu=(1/2)*Nph*Sa; %每槽导体净截面积% % % Scu=Keep_decimal(Scu,2);% % % ks=Scu/Sw; %槽满率% % % J=I/Sa; %31.电流密度% % % end% % % % endAdapt_ks_J();%%%-参数计算Cu_density=8.9*10^(-6); %铜密度Gcu=Nq*Sa*(l*1000)*Cu_density; %35.铜重kgVsFe=((1/2)*(pi/Ns)*((Ds/2)^2-(Ds/2-hcs)^2)+(bps*ds/2))*(2*Ns*lFe); %36.定子铁心体积/mm^3VrFe=((1/2)*(pi/Nr)*((Di/2+hcr)^2-(Di/2)^2)+bpr*(gi-g)/2)*(2*Nr*lFe); %37.转子铁心体积/mm^3Fe_density=7.8*10^(-6); %铁密度GFe=(VsFe+VrFe)*Fe_density; %38.铁心重Dsi=Da+2*g;A=Nq*Nph*I/(pi*(Dsi*10^(-3))); %39.电负荷A=15000~50000A/mPcu=Nq*(I^2)*Rp; %40.铜耗TN=PN*1000/omiga; %额定转矩N.mK=(TN/((Da*0.001)^2*(la*0.001)))*0.001; %41.电机利用系数kN.m/m^3% DATA_input();%DATA_output(Nq,Ns,Nr,UN,PN,nN,ita,lambda,A_pie,B_delta_pie,g,theta_on,theta_off, theta_c,theta_u,theta_hr);% SRM_simulation();% Theta_hr_ish_faish();DATA_output();% end% SRM_simulation();。

电子论文-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研究及MATLAB仿真

电子论文-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研究及MATLAB仿真
关键词: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数学模型;MATnce Motor Driveis a new adjustable-speed motor system.Its structure is simple,SRD hasrobustvery well.Itsstarting torque and a wide range of characteristics of speed, increasing the concer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RM non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 andthe speed regulation system was studiedthrough MATLAB,The results show that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simulation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1.2.3 SRD系统的特点和优点
SRD调速系统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是因为其本身有许多自己的特点和优点。
(1)SR电机结构简单、优点多
SR电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突出的优点是电机无碳刷和换相器,转子上没有任何形式的绕组,制造成本低且转子的机械强度高,使得电动机可高速运转而不致变形;另外转子转动惯量小,易于加、减速。在定子方面,它只有几个集中绕组,线圈嵌装容易,端部短而牢固,因此制造简便,绝缘结构简单,并且发热大部分在定子,易于冷却;其次,电机转矩方向与相电流方向无关,在宽广的转速和功率范围内均具有高输出和高效率 ;最后,电机启动转矩大,可靠性高,能适用于危险的环境,且控制方式很灵活。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仿真

基于MATLAB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仿真

2019年31期研究视界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引言开关磁阻电机(SRM )凭借具有价格便宜、结构牢固简单、调速性和启动性能好、运行效率较高等特点,使得国内外大量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1]。

本文选用额定转速为1500r/min 的SRM ,建立开关磁阻电机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采用电流斩波控制(CCC )方式来改变电机转速,防止过大的电流以及磁链峰值,使得转矩平稳[2],并基于MATLAB/SIMULINK 建立调速系统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和性能分析。

1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SRD )的结构SRD 主要有五大部分组成,分别是SRM 、功率变换器、控制器、位置检测和电流检测[3]。

如图1所示。

图1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2建立仿真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 建立SRD 的模型,主要有四大模块组成,分别是SRM 电机模块、电流滞环控制器模块、PI 控制器模块、位置检测装置模块和功率变换装置模块[4]。

2.1位置检测模块位置检测装置主要是用来检测定子和转子的相对位置,用来判断某一相绕组是否通电,从而完成转速的控制。

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

2.2电流斩波控制器模块电流斩波控制器中设计滞环比较器,设置电流斩波的上下值,改变电机绕组中电流的大小,从而调节电机的转速。

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

图3电流斩波控制器模块图4功率变换器模块基于MATLAB 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仿真*边惠惠,王兰军,陈华(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摘要:根据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结构,建立开关磁阻电机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采用电流斩波控制方式来改变电机转速,首先利用MATLAB/SIMULINK 建立调速系统各个模块的模型,最后建立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和性能分析。

关键词:开关磁阻电机;MATLAB ;双闭环控制中图分类号:TM35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31-0079-02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speed control system,the double closed loop control system of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speed and current is established.The speed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is changed by current chopping control mode.Firstly,the model of each module of speed regul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by MATLAB/SIMULINK.Finally,the model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speed control system is established,and the simula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Keywords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MATLAB;double closed loop control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科研项目(编号:2019JG07)作者简介:边惠惠(1984-),女,硕士,初级,研究方向:非线性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关磁阻电机一、概述开关磁阻电动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恒转矩、恒功率而且调速性能好(覆盖功率范围10W~5MW的各种高、低速驱动调速系统)、价格便宜、鲁棒性好等优点引起了各国电气传动界的广泛重视,由其构成的调速系统兼有直流传动和普通交流传动的优点,是继变频调速系统、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最新一代无级调速系统。

这种新型调速系统使开关磁阻电机存在许多潜在的领域,在各种需要调速和高效率的场合均能得到广泛使用。

开关磁组电机调速系统之所以能在现代调速系统中异军突起,主要是因为它卓越的系统性能,主要表现在:(1) 电动机结构简单、成本低、可用于高速运转。

(2)功率电路简单可靠。

(3)系统可靠性高。

(4)起动转矩大,起动电流低。

典型产品的数据是:起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5%时,获得起动转矩为100%的额定转矩;起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30%时,起动转矩叮达其额定转矩的250%。

(5)适用于频繁起停及正反向转换运行。

(6)可控参数多,调速性能好。

控制开关磁阻电动机的主要运行参数和常用方法至少有四种:相导通角、相关断角、相电流幅值、相绕组电压。

(7)效率高,损耗小。

以3kw SRD为例,其系统效率在很宽范围内都是在87%以上,这是其它一些调速系统不容易达到的。

(8)可通过机和电的统一协调设计满足各种特殊使用要求。

二、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图1-1开关磁阻电机结构图典型的三相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如图1-1所示。

其定子和转子均为凸极结构,图示电机的定子有8个极,转子有6个极。

定子极上套有集中线圈,两个空间位置相对的极上的线圈顺向串联构成一相绕组,图2-1中只画出了A相绕组;转子由硅钢片叠压而成,转子上无绕组。

该电机则称三相8/6极开关磁阻电动机。

在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上,开关磁阻电动机与大步距反应式步进电机并无差别;但在控制方式上步进电机应归属于他控式变频,而开关磁阻电动机则归属于自控式变频;在应用上步进电机都用作“控制电机”而开关磁阻电机则是拖动用电机,因此电机设计时所追求的目标不同而使电机的设计参数不同。

与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相似,开关磁阻电动机是双凸极可变磁阻电动机。

图1-1给出了以8/6极开关磁阻电机为例的结构原理图,图中仅给出了一相的绕组及外围功率开关电路,从这个结构原理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开关磁阻电动机是双凸极结构,其转子上没有任何形式的绕组,也无永磁体,而定子上只有简单的集中绕组,其中径向相对的两个绕组构成一相。

电动机每一相中流过的电流是由外围功率开关电路中的开关根据转子位置的变化,进行相应的通断而获得的。

图1-1中给出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是四相的,通常情况下开关磁阻电动机可以设计成多种不同相数的结构,如两相、三相、四相或更多相,当相数增加时其结构将变得更复杂,相应的外围电路所使用的器件也相应增加。

开关磁阻电动机极数的设计也有多种形式,但是定、转子极数和相数要遵循一定的关系。

即定子极数应为相数的2倍或2的整数倍;而转子极数应不等于定子极数且一般转子极数少于定子极数但都是偶数极[2]。

由于开关磁阻电动机相数与极数的设计,低于三相的电动机没有自起动能力,对于有自启动、四象限运行要求的驱动场合,应选用表1-1所对应的定、转子极数组合方案。

表2-1 开关磁阻电动机各种方案三、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作原理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作原理遵循磁磁阻最小原理,即磁通总是要沿着磁阻最小路径闭合。

因此,它的结构原则是转子旋转时磁路的磁阻要有尽可能大的变化。

所以开关磁阻电动机采用凸极定子和凸极转子的双凸极结构,并且定转子极数不同。

如图1-1,当A 相绕组通电时,因磁通总要沿着磁阻最小的路径闭合,将力图使转子转动最终使转子1、3极和定子A 、A '极对齐,A 相断电、B 相通电时,则B 相电流产生的磁吸力要吸引转子2、4极,使转子逆时针转动,最终使转子2、4极与定子B 、B '对齐,转子在空间转过30θ=机械角。

再使B 相断电、C 相通电,转子又将逆时针转过30,一个通电周期使转子在空间转过了一个齿距。

电机若按A-C-B-A 的顺序通电,则反方向旋转。

电流的方向不影响上述的动作过程。

为保证开关磁阻电动机能连续旋转,当A 相吸合时,B 相的定、转子极轴线应错开1/m 个转子极距,m 为电机相数,若电机极对数为p ,定子极数2s N mp =,则转子极数应为p m N r /)1(2 =。

根据这个规律,可得到各种不同相数、不同极数的开关磁阻电机,常用的有:三相6/4极,三相6/8极,四相8/6极,四相8/10极,三相12/8极等。

当电机定子每相绕组的通电频率为f 时,每个电周期转子转过一个转子极距,每秒钟转过f 个转子极距,即每秒转过r f N 转。

电动机的转速与绕组通电频率的关系为四、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主电路开关磁阻电动机的主电路有多种形式,具有代表性的3种电路结构如图1-2所示,图中只画出了其中的一相电路。

图a)是不对称半桥电路,1VT 、2VT 导通时,绕组所加电压为正dU ,关断其中一只主元件零电压续流时,绕组所加电压为零;1VT 、2VT 同时关断,绕组电流通过1VD 、2VD 续流时,绕组电压为负dU ,它可以方便地实现前面分析中所提的各种控制方案,是开关磁阻电动机最具典型也图1-2 开关磁阻电动机主电路的形式a)不对称半桥电路 b)电机双绕组电路 c)双电源电路是用得最多的主电路形式。

图b)是单电源双绕组结构形式,每相有完全耦合的通电绕组及续流绕组,1VT 导通时,A 相通电绕组电压为d U +,1VT关断后,磁场储能由其耦合线圈使1VD 导通而续流,相当于绕组电压为dU -。

这种方案缺点很多,已极少采用。

图c)是双电源单绕组,双电源一般靠电解电容分裂电源得到,1VT 导通时,A 相绕组电压为2d U +,能量由上电源提供;1VT 关断后,1VD续流,A 相绕组电压为2d U -,能量回馈回下电源。

为使上下电源工作对称,电机应采用偶数相,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元件数量少(但元件总伏安容量与a 图同),电机的引出线少,缺点是无法实现零电压续流。

五、开关磁阻电机的系统原理图根据前面的控制原理,可得到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的系统原理图如图1-3所示。

图中控制模式选择框是前面控制策略的总体现,它根据速度信号确定控制模式――CCC 或APC ,在CCC 方式时,on θ、off θ不变,即令逻辑控制单元图1-3系统原理框图 按自控式变频的固有模式确定各相的通断时刻,转矩指令T *即可直接作为电流指令i *输出;在APC 方式时,把电流指令i *抬得很高,斩波不会出现,由转矩指令T *的增、减来决定on θ、off θ的指令值on θ*、off θ*,由on θ*、off θ*修正逻辑控制框所确定的通、断时刻。

在CCC 控制方式时,实际电流的控制由PWM 斩波实现,PWM 的方法有多种,电流跟踪法(滞环比较)是最常用的办法,用电流跟踪法时,则不需要电流调节器ACR ,也可采用其它的PWM 方法,如三角波与直流电平比较的方法。

斩波控制时,由逻辑控制框决定通断的大周期,由PWM 框确定真正通断的斩波时刻,经“逻辑与”后输出。

图9-25 开关磁阻电动机控制系统原理图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各相是独立控制、独立驱动的,电机的每相一般要引出二个端子,使电机的引线较多。

电流比较与PWM环节也是各相独立进行,因此,开关磁阻电机可以缺相运行。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转矩脉动大,相应措施跟不上时就使噪音大,这也是由其工作原理所决定了的缺点。

总之,开关磁阻电动机有不少其它系统所不具备的优点,特别是高效率区宽,高速运行区域宽等,也有许多目前还让人不满意的缺点,这也正说明它还正在发展之中。

六、matlab动态仿真1、SRM的simulink模型2、SRM模块介绍1)电机模型及参数设置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2)反馈环节内环:电流反馈,电流参考值设置为200A;外环:角度反馈,开通角40o,关断角75o3)功率转换器功率变换器是直流电源和SRM的接口,起着将电能分配到SRM绕组中的作用,同时接受控制器的控制。

由于SRM遵循“最小磁阻原理”工作,因此只需要单极性供电的功率变换器。

功率变换器应能迅速从电源接受电能,又能迅速向电源回馈能量。

4)输出输出显示:输出磁通Flux,电流I,转矩Te,角速度w3、运动过程曲线分析1)空载200 ?on =40, ?off =75 0(a)、低速阶段(b)、高速阶段2 )带负载转矩低速电流上限(A)高速开通角?on与关断角?off (o)负载转矩(N.m)200?on =40,?off =7555在相电流为理想平顶波的情况下,SR电机平均电磁转矩Tav的解析式:在θon和θoff不变时,绕组电流随外加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转速的升高而减小;通过调整开关角和关断角也可以影响绕组电流,从而就间接地使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增大。

磁通:三种颜色表示三个开关过程。

可以看出,在前一相开关将要关断的是时候,接通后一项开关。

磁通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相电流:转速小,采用的是斩波控制,把电流最大值控制在200A.转矩:θddLiTe221=,只有当绕组电感随转子位置角而增大时,给绕组通电才能产生正向电动转矩。

转速:因为负载转矩为0,电机处于加速状态,但速度很小。

当SR 电动机运行在电流值很小的情况下,磁路不饱和,电磁转矩与电流平方成正比; 当运行在饱和情况下,电磁转矩与电流的一次方成正比。

这个结论可以作为制定控制策略的依据。

负载转矩TL=55N.m ,电流斩波的最高转速提高,稳定运行时的转速降低。

3) ?on 一定时,增大?off 低速电流上限(A)高速开通角?on 与关断角?off (o)负载转矩(N.m)200?on =40, ?off =904) ?off 一定时,减小?on 低速电流上限(A)高速开通角?on 与关断角?off (o)负载转矩(N.m)200?on =33,?off =750电流斩波的最高转速提高在?on 一定时,增大?off ,平均转矩也相应增大。

但导通角?c= ?off - ?on 有一个最佳值,超过此值, ?c 增大,平均转矩反而减小。

开通角越小,电流幅值越大,续流时间越长。

?on 是控制转矩的重要参数:W一定时,若开通角?on较小,相电流直线上升时间较长,从而增大电流,提高转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