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精华版)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化学电源第三节、电解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 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四是一门高中化学的选修课程,主要涉及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材料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选修四的知识点。

一、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通常是由碳(C)和氢(H)以及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在有机化学中,需要掌握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命名规则,可以根据分子式和结构来准确命名有机化合物。

2. 碳原子的化学键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可形成单键、双键和三键。

单键是最常见的,双键和三键则较为少见,但在某些有机化合物中也很常见。

3. 功能团功能团是指能够给有机化合物赋予特定性质或反应的一组原子。

例如,羟基(OH)、羧基(COOH)、胺基(NH2)等都是常见的功能团。

4.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反应之一。

在有机化合物中,可以通过与强酸或强碱反应,使有机物的酸性或碱性被中和。

5. 醇的性质与反应醇是一类以羟基(OH)作为功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醇可以通过加热酸催化、氧化、脱水等反应进行转化,形成醚、醛、酮等其他有机化合物。

6. 碳氢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碳氢化合物主要由碳和氢两种元素构成,是有机化学中最简单的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密切相关,常见的反应有燃烧、卤素取代和卤代烷的亲核取代等。

7. 尾气处理技术尾气处理技术是一种用于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排放的技术。

它主要通过催化转化、吸附和分离等方法,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二、生物化学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大分子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

它们在生物体内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如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酶的催化作用,核酸携带遗传信息等。

2. 酶的性质与机制酶是一类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蛋白质。

酶具有高效催化、特异性和可控性等特点。

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包括亲和力降低、过渡态稳定化和取代基活化等。

3. 酶的动力学酶的动力学研究酶对底物的催化作用速率。

主要包括酶催化作用的速率方程、酶的反应速率常数和酶的催化效率等。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很全)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很全)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章节知识点大全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1)反应热是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一种通常的表现形式。

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光、动能等。

(2)物质本身能量状态越低,物质越稳定,要破坏其组成的化学键需要的能量越多(吸热多);物质本身能量状态越高,越不稳定,要破坏其组成的化学键需要的能量越少(吸热少)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0℃、101kPa可不标)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如:S-S02 C-CO2 H2-H20(l)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反应速率1. 反应速率定义:表示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 影响因素:- 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

- 外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3. 速率方程: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4. 速率常数:与反应物浓度无关,只与反应本身和外界条件有关。

化学平衡1. 平衡常数:表示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

2. 平衡移动: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平衡会向减弱变化的方向移动。

3. 影响因素:- 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 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 压强:对于气相反应,增加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 水的离子积:表示纯水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

2. 酸碱性: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3. 缓冲溶液:能够抵抗外界酸碱变化,维持pH值稳定的溶液。

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数:表示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电荷状态。

2. 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是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还原剂是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3. 氧化还原平衡: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数的总和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

2. 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3.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原子团。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1. 共价键:由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2.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3.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安全:了解化学试剂的性质,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2. 仪器使用:熟悉各种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以上是化学选修4课程中涉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分享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分享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分享高中的化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对于理科的学生来说,选修课本的知识点也要求必须要掌握,想知道选修四的化学知识有哪些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1一、化学反应的限度1、化学平衡常数(1)对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2)平衡常数K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即反应限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可以进行得越完全。

(3)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

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4)借助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到平衡状态:当反应的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c相等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反应的平衡转化率(1)平衡转化率是用转化的反应物的浓度与该反应物初始浓度的比值来表示。

如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的表达式为:α(A)=(2)平衡正向移动不一定使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提高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另一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3)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之间可以相互计算。

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使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实现的。

(2)浓度的影响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一定时,改变浓度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

化工生产中,常通过增加某一价廉易得的反应物浓度,来提高另一昂贵的反应物的转化率。

(3)压强的影响ΔVg=0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状态不变。

ΔVg≠0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态物质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4)勒夏特列原理由温度、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四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涉及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化学选修四课程中的常见知识点进行总结:一、有机化学1. 有机官能团:烷烃、烯烃、炔烃、芳香化合物、醇、酚、醛、酮、羧酸、酯、胺等。

2. 碳杂原子及其官能团的性质:原子中的电子云不断重叠,形成共轭体系,导致碳杂原子官能团的共性特征。

3. 芳香化合物的性质:具有稳定的芳香性质、还原性不如脂肪族化合物、赛北—雷诺特规则、苯代烃的活泼中心。

4. 烯烃的异构:烯烃具有同分异构体,包括顺反异构、链枝异构、环异构等。

5. 醇的性质及合成:醇可以在物质的转化过程中作为中间体,可通过水合法、卤代烃氢化法、烯烃水化法等方法合成。

6. 酮和醛的性质及合成:酮和醛可通过氧化、还原、羰基化合物的加成等一系列反应合成。

7. 羧酸的酸碱性及合成:羧酸具有酸性,可以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合成羧酸的方法包括氧化法、酸加成法、羧酸的重复性切除法等。

8. 酯的性质及合成:酯是羧酸与醇缩合而成的产物,可以通过酸酐法、酯化法等合成。

9. 胺的性质及合成:胺可通过红氨基化法、胺的还原法、酰胺的水解法等方法合成。

二、分析化学1. 分析化学基本概念:确定化学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的科学,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2. 实验室常用试剂:酸、碱、盐、指示剂、络合剂等,用于实验室分析工作中的酸碱滴定及络合滴定等。

3. 分析化学的平衡理论:如氧化还原滴定原理、络合滴定原理、酸碱滴定原理等。

4. 氧化还原滴定:包括物种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如还原滴定和氧化滴定。

5. 酸碱滴定:通过滴定法测定酸和碱之间的等值点,酸溶液滴定以碱标准溶液,碱溶液滴定以酸标准溶液。

6. 离子反应与溶液的定性分析:如阳离子之间的沉淀反应和阴离子之间的鉴定反应。

7. 硬水与水质分析:硬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和镁盐,通过复合指示剂和络合剂来定量分析。

8. 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吸收或发射光来进行定量分析。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
-
水的离子积:KW= c[H ]·c[OH ]
25℃时, [H+]=[OH-] =10-7mol/L
; KW
= [H+]·[OH-] = 1*10-14
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
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 (1)可逆 (2)吸热 (3)极弱
减小
反应物的
使用
百分数剧增,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增
剧增
催化剂
撤去
百分数剧减,单位体积里的总数目剧减
剧减
其他
光,电磁波,超声波,固体反应物颗粒的大小,
有影响
溶剂等
※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分类
(1)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第一类: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 必须要保证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原来相同; 同时必须保证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与原来相同。
第二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来相同即可视为二者等效。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 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选修4知识点汇总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例:CH4 (g) + 2O2 (g) = CO2 (g) + 2H2O (l) ΔH=-890.3 kJ/mol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25℃,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C→CO2,S→SO2,H→H2O,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常考选择: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1.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化合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合成等内容。

有机化合物具有碳元素以及氢、氧、氮、卤素等元素构成的特点。

2.碳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碳化合物的结构有直链、支链、环状结构等。

碳骨架的不同排列可以导致化合物的性质差异。

如分子量的大小、融点、沸点、溶解性等。

3.同分异构与构造异构体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是指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构造异构体是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而导致性质和反应不同。

4.自由基反应自由基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它常见的反应包括氯代烷的取代反应、烷烃的氧化反应等。

自由基反应具有特殊的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

5.共轭体系和芳香性共轭体系是指分子中相邻原子或共轭结构上存在具有π键的序列。

共轭体系可以使分子更加稳定,同时具有特殊的光学、电学性质。

芳香性是指一类具有合成和稳定充分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

6.醇和酚的性质与反应醇和酚是一类带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如可溶于水、发生酸碱反应等。

醇和酚可以发生酯化、氧化、消除等反应。

7.酮和醛的性质与反应酮和醛是一类含有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具有类似的性质和反应,如可发生加成、氧化、缩合等反应。

8.芳香醛与芳香酮的合成与应用芳香醛和芳香酮是一类具有芳香环和醛基、酮基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可以通过酸催化、氧化等方法合成。

芳香醛和芳香酮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香料、药物等。

9.酸和酸盐的性质与反应酸是指具有质子(H+)给予能力的化合物。

酸盐是指酸与碱反应形成的化合物。

酸和酸盐具有酸性、酸碱中和、盐的生成等性质和反应。

10.酯的性质与反应酯是一类含有酯基(C(=O)-O-)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具有特殊的气味和挥发性。

酯可以通过酸催化、酯交换等反应合成。

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香精、溶剂等。

以上是化学选修4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涵盖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结构与性质、反应类型等内容。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19314)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19314)

化学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 ( 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 H. 单位:kJ/mol,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H表示,单位都kJ/mol。

是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 放热 >吸热 ) △H 为“- ”或△ 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 H 为“ +”或△ H >0也可以利用计算△ H 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键能 - 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 >固态6. 常温是指 25,101. 标况是指 0,101.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 H,△ 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s,l, g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 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 H 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 4 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化学反应原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这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1、焓变(ΔH)焓变是指化学反应在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

如果ΔH 为正值,表示反应吸热;如果ΔH 为负值,表示反应放热。

2、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还表明了能量变化。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物质的状态,并且ΔH 的数值要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3、燃烧热在 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4、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5、能源常见的能源有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氢能等)。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计算公式v =Δc /Δt ,其中 v 表示反应速率,Δc 表示浓度变化,Δt 表示时间变化。

3、影响因素(1)内因:反应物的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2)外因: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减慢。

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显著改变反应速率,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负催化剂能减慢反应速率。

三、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是可逆反应。

(2)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3)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

高中化学选修4各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各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 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焓变反应热知识点一焓变、反应热1.焓变、反应热(1)焓(H):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

(2)焓变: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之差。

焓变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的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①符号:用ΔH表示。

②单位:常用kJ/mol或kJ·mol-1。

③表示方法:ΔH=H(生成物)-H(反应物)。

(3)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4)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等于焓变,所以我们常用焓变(ΔH)表示反应热。

(5)反应热和焓变的比较反应热焓变含义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所具有的焓与反应物所具有的焓之差符号QΔH 单位kJ·mol-1kJ·mol-1与能量变化的关系Q>0,反应吸收热量Q<0,反应放出热量ΔH>0,反应吸收热量ΔH<0,反应放出热量二者的相互联系ΔH是化学反应在恒定压强下(即敞口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且不与外界进行电能、光能等其他能量的转化时的反应热,即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反应热Q就是焓变ΔH。

高中阶段二者通用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从化学键的角度(微观角度)看: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分子,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反应物所有键能之和)-(生成物所有键能之和)。

如图:1 mol H2分子和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吸收总能量为:436 kJ+243 kJ=679 kJ;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释放总能量为:431 kJ+431 kJ=862 kJ;H2(g)+Cl2(g)===2HCl(g)反应过程释放的能量为:862 kJ·mol-1-679 kJ·mol-1=183kJ·mol -1。

高二化学选修四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选修四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选修四重点知识点总结高二化学选修四重点知识点总结选修四的化学内容是十分零散、复杂的,高二的学生想要学好这个部分的知识,难度是比较大的。

具体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把握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选修四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二化学选修四重点知识点总结篇1一、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KW=c[H+]·c[OH-]25℃时, [H+]=[OH-] =10-7mol/L;KW=[H+]·[OH-]=1*10-14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4、溶液的酸碱性和pH:(1)pH=-lgc[H+](2)pH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变色范围:甲基橙 3.1~4.4(橙色)石蕊5.0~8.0(紫色)酚酞8.2~10.0(浅红色)pH试纸—操作玻璃棒蘸取未知液体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

注意: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②广泛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

二、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公式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H+]混 =([H+]1V1+[H+]2V2)/(V1+V2)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混:将两种酸中的O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OH-]混=([OH-]1V1+[OH-]2V2)/(V1+V2)(注意 :不能直接计算[H+]混)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H+ + OH- ==H2O计算余下的H+或OH-,①H+有余,则用余下的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混;OH-有余,则用余下的O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混,再求其它)高二化学选修四重点知识点总结篇2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最全面高中化学选修4超详细知识点分类总结78896

最全面高中化学选修4超详细知识点分类总结78896

化学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章节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形成。

其中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会释放能量。

(2)化学反应的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和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热能的变化。

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 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 H 表示,单位都是kJ/mol 。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为“-”或△H <0 ,表示的时候“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 吸热) △H -”,“kJ/mol ”不能省略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判断方法①能量图像> 放热)△H 为“+”或△H >0 ,表示的时候“+ ”,“kJ/mol ”不能省略左图反应物总能量大于产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右图为反应物总能量低于产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注意:a.图中可以得知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量高于产物或者低于产物的能量b.一定是所有物质的能量之和,而不是某一个物质的能②通过键能的计算△H也可以利用计算△H 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H= 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不建议大家死记硬背公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应当理解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和产物成键时所放出的能量相对大小,如果断键吸收能量大于成键释放能量则为吸热反应,如果成键释放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则为放热反应)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的关键是正确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共价键的数目,注意晶体结构中化学键的情况。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重要考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重要考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重要考点)总结!一、原电池(一)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二)组成条件:1.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2. 电解质溶液3.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三)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四)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总反应式:Zn+2H+=Zn2++H2↑(五)正、负极的判断:1. 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 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3. 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4. 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5. 根据实验现象:(1)溶解的一极为负极(2)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二、化学电池(一)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二)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三)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1. 一次电池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2. 二次电池(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放电:负极(铅):Pb-2e- =PbSO4↓正极(氧化铅):PbO2+4H++2e- =PbSO4↓+2H2O充电:阴极:PbSO4+2H2O-2e- =PbO2+4H+阳极:PbSO4+2e- =Pb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Pb+2H2SO4 ⇋2PbSO4↓+2H2O(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3. 燃料电池(1)燃料电池: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2)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

最新最全面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精华版)

最新最全面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精华版)

化学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 .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 .焓变( 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H. 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kJ/mol 。

是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 放热>吸热) △H 为“- ”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也可以利用计算△H 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 生成物的总键能☆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 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6. 常温是指25,101. 标况是指0,101.7. 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分别表示固态,液态,s,l, g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H 改变符号,⑤各物质系数加倍,△ 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数值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选修 4 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高二部分理科生可能觉得学习化学知识点归纳不重要,可一到考试就不知道怎么去复习了。

为了方便大家的时间,第 1 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用符号Q 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 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 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Q=-C(T2-T1)式中C 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 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焓变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H 表示。

(2)反应焓变H 与反应热Q 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H=H( 反应产物)-H( 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H(298K)=-285.8kJmol-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H,H 的单位是Jmol-1 或kJmol-1,且H 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H 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1)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H 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H 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fHm 计算反应焓变H。

对任意反应:aA+bB=cC+dDH=[cfHm(C)+dfHm(D)]-[afHm(A)+bfHm(B)]第 2 章、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的速率1、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1)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

(2)反应历程:平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

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

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

2、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 表示。

(2)表达式:v=△c/△t(3)特点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反应速率常数(K)反应速率常数(K) 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

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

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 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经验公式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式中A 为比例系数,e 为自然对数的底,R 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 为活化能。

由公式知,当Ea0 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

可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

(2)活化能Ea。

活化能Ea 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

不同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

活化能Ea 值越大,改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

5、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催化剂大多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催化剂能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有效提高反应速率。

(2)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也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熵减反应,故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将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1)高压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高压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压强不能特别大。

(2)反应过程中将氨从混合气中分离出去,能保持较高的反应速率。

(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进行得越快,但温度过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

(4)加入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

3、合成氨的适宜条件在合成氨生产中,达到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条件有时是矛盾的,故应该寻找以较高反应速率并获得适当平衡转化率的反应条件:一般用铁做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700K 左右,压强范围大致在1107Pa~1108Pa之间,并采用N2 与H2 分压为1∶2.8 的投料比。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化学平衡常数(1)对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2)平衡常数K 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即反应限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可以进行得越完全。

(3)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

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4)借助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到平衡状态:当反应的浓度商Qc 与平衡常数Kc 相等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反应的平衡转化率(1)平衡转化率是用转化的反应物的浓度与该反应物初始浓度的比值来表示。

如反应物 A 的平衡转化率的表达式为:(A)=(2)平衡正向移动不一定使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提高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另一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3)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之间可以相互计算。

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使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实现的。

(2)浓度的影响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一定时,改变浓度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

化工生产中,常通过增加某一价廉易得的反应物浓度,来提高另一昂贵的反应物的转化率。

(3)压强的影响Vg=0 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状态不变。

Vg0 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态物质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4)勒夏特列原理由温度、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反应的方向1、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放热反应多数能自发进行,即H0 的反应大多能自发进行。

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如NH4HCO3 与CH3COOH 的反应。

有些吸热反应室温下不能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进行,如CaCO3 高温下分解生成CaO、C O2。

2、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熵是描述体系混乱度的概念,熵值越大,体系混乱度越大。

反应的熵变S 为反应产物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

产生气体的反应为熵增加反应,熵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

3、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H-TS0 反应能自发进行。

H-TS=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H-TS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H-TS0 的方向进行,直至平衡状态。

第 3 章、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一、水溶液1、水的电离H2OH++OH-水的离子积常数,25℃时,KW=[H+][OH-]KW=1.010-14mol2L-2 。

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的电离,KW 增大。

2、溶液的酸碱度室温下,中性溶液:,pH=7[H+]=[OH-]=1.010-7molL-1酸性溶液:[H+][OH-] ,[ H+]1.010-7molL-1 ,pH7碱性溶液:[H+][OH-] ,[OH-]1.010-7molL-1 ,pH7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1)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态存在,少部分以离子形态存在,存在电离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碱、水及极少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水解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常数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为一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越多。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每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平衡常数,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以CH3COOHCH3COO-+H+ 为例。

加水、加冰醋酸,加碱、升温,使CH3COOH 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加入CH3COONa 固体,加入浓盐酸,降温使CH3COOH 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2、盐类水解(1)水解实质盐溶于水后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的H+或O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从而打破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继续电离,称为盐类水解。

(2)水解类型及规律①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

NH4Cl+H2ONH3H2O+HCl②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CH3COONa+H2OCH3COOH+NaOH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