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初学者教案及常用穴位

合集下载

平衡针灸初学者教案及常用穴位图共154页

平衡针灸初学者教案及常用穴位图共154页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பைடு நூலகம்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平衡针灸初学者教案及常用穴位图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平衡针灸常用穴位》课件

《平衡针灸常用穴位》课件
禁忌症
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接受平衡针灸治疗;患有严重心、肝、肾 疾病的患者不宜接受平衡针灸治疗;患有精神疾病或自知力不全 的患者不宜接受平衡针灸治疗。
平衡针灸的疗效与评价方法
疗效评价
平衡针灸的疗效评价主要包括患者的主观感受、症状改善程 度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等方面。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情况,可 以对疗效进行评估。
曲池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主治咳嗽、咽喉肿痛、上肢不遂等。
下肢常用穴位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主治胃痛、呕吐、腹胀等。
阳陵泉穴
位于小腿外侧,主治黄疸、胁痛、口苦等。
03
平衡针灸的实践应用
常见疾病的平衡针灸疗法
01
02
03
04
头痛
选取太阳、印堂、百会等穴位 ,可有效缓解头痛症状。
失眠
选取安眠、神门、三阴交等穴 位,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颈椎病
选取颈夹脊、风池、天柱等穴 位,可缓解颈椎疼痛和僵硬感 。
肩周炎
选取肩髃、肩髎、肩贞等穴位 ,有助于缓解肩部疼痛和活动 受限。
平衡针灸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注意事项
在接受平衡针灸治疗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 ;治疗过程中应放松身心,配合医生的治疗;治疗后应注意休息 和保暖,避免剧烈运动。
感谢聆听
平衡针灸是一种独特的针灸治 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 来调节身体平衡,缓解疼痛和 不适。
平衡针灸是一种独特的针灸治 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 来调节身体平衡,缓解疼痛和 不适。
平衡针灸是一种独特的针灸治 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 来调节身体平衡,缓解疼痛和 不适。
平衡针灸的展望
平衡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具有广 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领域。

平衡针灸初学者教案与常用穴位图共154页

平衡针灸初学者教案与常用穴位图共154页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பைடு நூலகம்——迈克尔·F·斯特利
平衡针灸初学者教案与常用穴位图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谢谢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

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平衡针灸38个图解穴位1.升提穴定位: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出,双耳尖2cm(1寸)处。

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脉静脉,及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神经分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

(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穴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临床还用于治疗穴,穴,穴,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穴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均有补气穴,穴穴之称。

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是中医用于益气穴的首选穴位。

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

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

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

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4厘米,穴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三寸毫针向前平刺2寸,百会穴上一寸)2.腰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

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

平衡针灸配穴

平衡针灸配穴

平衡针灸穴位配方一、普通感冒穴位:感冒穴、咽痛穴、肺病穴、鼻炎穴、头痛穴、肩痛穴。

功能与作用:退热消炎、抑菌、解表散寒、增强免疫机能。

二、咳嗽与咯疾穴位:肺病穴、咽痛穴、过敏穴、肩痛穴。

功能与作用:理气润肺、止咳退烧、消炎、抗过敏。

三、咳血〔咯血〕平衡针灸参考穴位肺病穴、过敏穴。

功能与作用:理气润肺、止嗽、退热、消炎、止血、抗过敏〔注:出血严重者禁针〕。

四、发热〔高热、低热〕穴位胃痛穴、咽痛穴、肺病穴、过敏穴、肾病穴、肩痛穴。

功能与作用:退烧、止痛消炎,增加机体免疫力,解表散寒,调节神经。

五、支气管哮喘穴位感冒穴、肺病穴、过敏穴、腹痛穴、升提穴、疲劳穴、咽痛穴。

功能与作用:益气固本、抗过敏、理气润肺、调节神经、定喘。

六、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穴位肺病穴、疲劳穴、咽痛穴、胸痛穴、过敏穴。

功能与作用:润肺,调节神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七、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肺病穴、咽痛穴、胸痛穴、过敏穴、头痛穴、肩痛穴。

功能与作用:消炎、止嗽、理气润肺、调节神经、镇静止痛。

八、支气管扩张穴位肺病穴、咽痛穴、胸痛穴、肩痛穴、升提穴。

功能与作用:理气润肺、消炎、增强免疫功能、调节神经。

九、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穴位肺病穴、咽痛穴、胸痛穴、肩痛穴。

功能与作用:调节神经、理气润肺、消炎、止血、增强免疫机能。

十、肺脓肿穴位肺病穴、胸痛穴、肩痛穴。

功能与作用:理气润肺、调节神经、扩张血管、消炎。

十一、肺气肿穴位肺病穴、咽痛穴、胸痛穴、肾病穴、腹痛穴、升提穴。

功能与作用:理气润肺、消肿抗炎、调节神经、调节内分泌。

十二、肺结核穴位肺病穴、肩痛穴、升提穴。

功能与作用:理气润肺、止嗽、消炎、抗过敏、退热。

十三、尘肺〔矽肺、石棉肺、滑石肺〕穴位胃痛穴、肺病穴、胸痛穴、肩痛穴。

功能与作用:理气润肺、止嗽、调节神经、扩张血管、改善肺功能。

十四、肺癌穴位肺病穴、胸痛穴、乳腺穴、痛经穴、腹痛穴。

功能与作用:理气润肺、调节神经、扩张血管、消炎、止痛、提高免疫功能。

-平衡针疗法附穴位图 (1)

-平衡针疗法附穴位图 (1)

平衡针疗法【穴位、取穴原则及操作】临床常用的平衡穴位共38个。

其中,头颈部平衡穴位9个,上肢部平衡穴位11个,胸腹部平衡穴位3个,脊背部平衡穴位3个,下肢部平衡穴位12个。

1、头颈部常用平衡穴位1)升提穴(BP-HNl)定位:位于头顶正中,距前发际正中10cm(5寸),后发际直上16cm(8寸),距双耳尖2cm(1寸)处。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麻胀紧沉为主。

(30分钟左右自动解除)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

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和偏瘫等。

2)腰痛穴(BP-HN2)定位:位于前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

针刺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

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针感: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愈,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

3)急救穴(BP-HN3)定位:位于鼻唇沟与鼻中隔联线的中点。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眶下神经分支或面神经颊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功能:醒脑开窍,回阳救逆,抗休克,疗昏迷,调节神经,消炎止痛。

平衡针灸常用穴位_2(1)

平衡针灸常用穴位_2(1)
歌诀:颈痛液门透中渚,指背神经交叉取, 颈部病变与落枕,肋间坐骨痛可取。
精品课件
(二)肩背穴
精品课件
定位:位于尾骨旁开2寸。 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 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放射性麻胀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针感后可出针。 功能: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 脑开窍,镇静安神。
精品课件
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 上髁预炎、不明原因的肘关节疼痛,以及偏瘫、荨 麻疹、踝关节扭伤。
按语:在取穴原则上,内上髁炎取外侧肘痛穴,外 上髁炎取内测肘痛穴。此外,上肢臀痛穴亦可治疗 肘关节病变,临床疗效相同。故临床用之很少。
歌诀:肘痛穴为膝双眼,肘部损伤病变选, 交叉取穴股前支,膝部病变对应点。
精品课件
主治: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 鞘炎,临床还用于治疗近视、花眼、砂眼、白内障、 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睑下垂、眼 肌瘫痪、眼肌痉挛
按语:又称光明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 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腕关节病变和眼科疾病为主。 对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用于早期混合性白内障。 近视主要指青少年假性近视。
精品课件
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隹并、 颈间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 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 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 昏迷、癫、精神分裂症。 按语: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 临床主要用于肩关节,内脏病变为主。 特别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为显著。 该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 个穴位。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穴位最多,用途 最广泛,疗效更为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 11%,穴位的名称先后经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 穴三个阶段。

平衡针常用穴位

平衡针常用穴位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症、颈肩 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 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肩周炎、足底痛。
按语: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 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 理性衰老。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 避免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 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 。
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隹并、 颈间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 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 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 昏迷、癫、精神分裂症。 按语: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 临床主要用于肩关节,内脏病变为主。 特别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为显著。 该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 个穴位。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穴位最多,用途 最广泛,疗效更为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 11%,穴位的名称先后经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 穴三个阶段。
歌诀:颈痛液门透中渚,指பைடு நூலகம்神经交叉取, 颈部病变与落枕,肋间坐骨痛可取。
(二)肩背穴
定位:位于尾骨旁开2寸。 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 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放射性麻胀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针感后即可出针。 功能: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 脑开窍,镇静安神。
歌诀:
肩痛穴称中平穴, 外丘一寸偏腓侧。 交叉取穴腓神经, 肩部病变与落枕。 胸痛腹痛与偏瘫, 降压腰痛与昏厥。
(五)腕痛穴(光明穴)
定位: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外侧旁开1寸处。 解剖:在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胫前动 静脉和浅层的腓浅神经,深层腓深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局限性针感或向足背足趾放射。 手法:滞针手法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镇痛、调节神经、疏通经络、 清肝明目,滋肾壮阳。

《平衡针常用穴位》课件

《平衡针常用穴位》课件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 咳嗽、哮喘等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 面瘫、神经痛等
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 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治疗各种疼痛:如头痛、颈 椎病、腰椎病等
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 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常用穴位及功效
神厥穴
位置:位于脐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功效:具有温阳散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等功效
消毒:使用酒精 棉球对平衡针进 行消毒,确保无 菌操作
定位穴位:根据 患者病情,确定 需要治疗的穴位
准备辅助工具: 如棉球、纱布等 ,用于固定平衡 针和保护皮肤
针刺方法
选穴: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
消毒:用酒精棉球对针具和穴位进行消毒
进针:将针刺入穴位,深度根据病情和穴位而定
留针:将针留在穴位内,时间根据病情和穴位而定
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 尿路感染等
肿瘤性疾病:如肺癌、 肝癌等
肠炎、便秘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 失眠、神经衰弱等
免疫系统疾病:如过敏、 风湿病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 咳嗽、哮喘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 血压、冠心病、心律失
常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 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代谢性疾病:如肥胖、 高血脂等
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主治:腹胀、腹泻、胃痛、呕吐 等脾胃病症,以及中风偏瘫、虚 劳羸瘦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功效: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 经活络
操作方法:直刺1-1.5寸,可灸
三阴交穴
合谷穴
位置:位于手 背,第1、2掌 骨间,第2掌骨 桡侧的中点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治:颈肩综合症、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 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 厥 、偏瘫、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 肌痉挛。
按语: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
歌诀: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值。 颈肩筋膜综合症,偏瘫癫痫癔症分。
(3)肘痛穴(膝眼)
体表定位: 位于髌骨与髌韧
带两侧凹陷 中
1.生理解剖: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 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 2.神经定位: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3.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4.针刺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 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5.针刺手法:平刺2--4厘米,两步到位上下 提插法 6.针感要求: 局限针感 强化针感。 功能: 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 调节神经。
对应取穴原则主要是指前后、 左右、上下对应的取穴原则。如乳 腺穴(BP-B3)为前后对应取穴, 偏瘫穴(BP-HN4)鼻炎穴(BP-HN6) 为左右对应取穴。
(四)男左女右取穴原则
男左女右取穴原则主要是指 在人体上治疗疾病的穴位有两个, 男性取左侧穴,女性取右侧穴, 而且一次性治疗可以治愈疾病的 取穴原则。如感冒穴(BPUE10)、头痛穴(BP-LE11)、 腹痛穴(BP-LE5)。
(五)左右交替取穴原则
左右交替取穴原则主要是指 未定性疾病,又不能一次治愈, 而且是人体有两个穴位的情况 下采取的取穴原则。如痔疮穴 (BP-UE3)、癫痫穴(BPLE7)。
(六)双侧同时取穴原则
双侧同时取穴原则主要是指急症,又是 人体有两个穴位的情况下采取的取穴原则。 如降压穴(BP-LE12)、精裂穴(BP-LE8)。
平衡针灸学
平衡针灸学取穴原则
传统针灸以循经取穴、辨证取穴为基本 原则。平衡针灸主要采用定位取穴、交叉取穴、 对应取穴为基本原则。临床中也配合男左女右 取穴、左右交叉取穴、双侧同时取穴等取穴原 则。
(一)定位取穴原则
定位取穴原则主要是指针对某一 病变的部位来选取特定穴位。如腰痛 穴(BP-HN2)、升提穴(BP-HN1)、 精裂穴(BP-LE8)、痛经穴(BP-A1) 等。也就是说通过针刺特定部位的特 定穴位达到治疗另一部位疾病,同时 又不能用交叉、对应来解释的取穴原 则。
(4)肩痛穴(肩周穴,中平穴)
体表定位: 腓骨小头与外踝连
线的上3分之一处。
1.生理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 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2.神经定位;腓浅神经 3.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明显 得针感为宜。 4.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5.针感要求:以触电式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 节传导。 6.针刺手法:直刺2-4厘米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 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症、颈肩 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 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肩周炎、足底痛。
按语: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 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 理性衰老。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 避免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 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 。
1.生理解剖:在膝关节韧带两侧,有膝关节动静脉 网,布有神经前皮脂及肌支。
2.神经定位:股神经前皮支及肌支 3.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双侧同时取穴 4.针刺特点:以针刺股神经前皮支及肌支后出现的 针感为宜。
5.针感要求:局限性针感或强化性针感。 6.针刺手法:45°斜刺2--4厘米两步到位针刺提插 手法。
歌诀:
肩痛穴称中平穴, 外丘一寸偏腓侧。 交叉取穴腓神经, 肩部病变与落枕。 胸痛腹痛与偏瘫, 降压腰痛与昏厥。
歌诀:颈痛液门透中渚,指背神经交叉取, 颈部病变与落枕,肋间坐骨痛可取。
(2)肩背穴
• 体表
定位: 位于尾骨旁开2寸
1.生理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 头肌,和臀下 动静脉. 2.神经定位;臀下神经,坐骨神经。 3.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4.针刺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 为宜。 5.针感要求:放射性针感为宜。 6.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手法,直刺2-6厘米待 出现相应针感后即可出针。 功能: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 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
功能: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活络,理气止痛。
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内上髁预炎、不明原因的肘关节疼痛, 网球肘,以及偏瘫、荨麻疹、踝关节扭伤。
按语:在取穴原则上,内上髁炎取外侧肘痛 穴,外上髁炎取内测肘痛穴。 歌诀:肘痛穴为膝双眼,肘部损伤病变选,
交叉取穴股前支,膝部病变对应点。
(二)交叉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的原则主要是指左右上下 交叉取穴。如臀痛穴(BP-UE1)、膝 痛穴(BP-UE2)、踝痛穴(BP-UE7)、 肩痛穴(BP-LE6)、肘痛穴(BP-LE4) 等穴位主要分布于上下肢,上肢的病 变取下肢的相应穴位治疗,下肢的病 变取上肢的相应穴位治疗。
(三) 对应取穴原则
此外,对非炎症性、渗出性、外伤性、 疼痛性疾病,以麻木为主的病症可采取局 部取穴原则。如指麻穴(BP-UE11)、耳聋 穴(BP-LE2)以局部取穴为主。
临床常用平衡穴位介绍
临床常用的平衡穴位共38个。
现分为三组
一、头部 二、上肢 三、下肢
国鹤堂中医教育
一、颈肩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痛穴组
(1)颈痛穴
定位: 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 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指 掌关节前凹陷中。
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椎病、 颈间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 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 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 昏迷、癫狂、精神分裂症。 按语: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 临床主要用于肩关节,内脏病变为主。特别对于冠 心病,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为显著。该穴是平衡 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穴位。研 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穴位最多,用途最广泛,疗 效更为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穴位的 名称先后经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穴三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