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1.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
2.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成就也高;反之,高成就水平也能导致高的动机水平。
3.有些学习既不靠动机给予力量,也不靠内驱力的满足来加强。
人类生活中的大量学习,也是可以在没有任何明确学习意向的情况下偶然发生的。
但是,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4.一般说来,动机并不是直接地卷入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也不是通过同化机制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和对学习的立即准备去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
5.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正确的效果。
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一个最高点。
超过这一点,动机强度的提高会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
6.动机的最正确水平随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正确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7.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
并且,在难度不同的任务中,动机的强度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8.教育实践和教育心理学实验都说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
幼小衔接中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
幼小衔接中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幼儿园和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两个阶段,而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则是幼小衔接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幼小衔接中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态度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态度品质以及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情感。
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孩子的学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呢?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呢?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孩子形成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给予孩子学习的支持和鼓励。
此外,家庭教育中的家庭氛围和教育方式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2.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是学生形成学习态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学校应该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供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
学校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为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而努力。
3.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内在推动力。
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可以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激发方法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和欲望。
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直接关系着其学习成效和学业发展。
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呢?1. 成功经验成功经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积极影响。
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时,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1)学习动机是强还是弱,都会影响学习的成效。
叶克斯和多德森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 型关系。
在各种活动中适中的动机水平,有最高的工作效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这种适中的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2)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强化学习行为本身,促进学习一动机一学习的良性循环。
成功学习的结果一方面是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掌握;另一方面是求知欲、自信心等心理品质的发展和提高。
这些都可以大大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如求知、自尊、获得他人赞扬等,并促使人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以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当做一种新的、迫切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的动机
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学习的动机学习是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接受到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和知识,而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将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使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成功。
同时,学习动机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因此,本文将介绍学习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学习动机。
一、学习的原理1.积极学习积极学习是指学习者主动参与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积极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这需要学习者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认知学习认知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来获取知识,学习者需要利用各种认知策略,如分类、总结、推理、归纳等来帮助自己学习。
认知学习还需要加强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3.负责任学习负责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发展负责,学习者需要特别注意把学习的内容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并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更好的加强自己的学习效果。
4.自我能力学习自我能力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充分利用自身的学习资源,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技能。
学习者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二、学习方法1.合理规划学习时间一般来说,学习者将一天的时间分成三段:上午、下午和晚上,加上午休息时间和晚上休息时间,一共可以划分成五个时段。
通过将学习时间合理地安排在每个时段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2.高效记忆发挥记忆力的优势,使信息更容易地被大脑接受,可以提高记忆效率。
高效记忆的方法可以是用关键词记忆法,结合实例来记忆以及主动复习等方法。
3.多角度理解和思考学习者应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思考新的知识,让知识在脑海中形成全面的印象。
比如,通过与别人分享或讨论学习内容,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和思考知识,甚至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思路。
学习动机与学习
三、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在教《千克、克》一节时,教师出一些题目:500 +500=1,1-500=500,
1000+1000=2,2-1000=1,等等,问学生这些 等式是否成立?
为巩固所学知识,找出猪、鸡、女孩、鸡蛋4副图
片,并呈现4个问题:
约25千克,
约50克,
50千克,
约2千克。要学生在图片放在适当得位置。
修正后: 成就行为=Ta+外部的动机力量
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一般特点
1、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一般趋势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一般趋势: 从近期的、狭隘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长远的、远大的学习动机发
展;
从具体的学习动机逐步向富有原则性的、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发展;
从不稳定的学习动机向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
TS = MS×PS×IS MS:稳定的追求成功的需要 PS: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IS :成功的诱因值
Taf= Maf×Paf×Iaf
一、学习动机的一般原理
4.5 成就动机理论 Ta=(Ms×Ps×Is)-(Maf×Pf×Ps) 因Is=1-Ps, Pf=1-Ps, Is=Pf,所以: Ta=(Ms-Maf)[Ps×(1-Ps)] Ta为正值时,表现为趋向成就行为 Ta为负值时,表现为逃避成就行为
强成功期望
趋向成就任务
失败
缺少努力
的成就期望
务
内疚,维持较高 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
归因模式:
成功
运气
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
失败
缺乏能力
对成功的期望
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 缺少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过程的学科,主要关注学习者的内在心理过程以及与学习相关的因素。
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是教育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在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人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和目标。
学习动机可以根据来源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本身的感兴趣和满足而参与学习,而外在动机则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参与学习。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是显著的。
研究表明,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更有耐心和毅力,更容易克服困难,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将学习任务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和个性化。
二、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策略和技巧。
不同的学习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
常见的学习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记忆法和创新法等。
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灵活运用适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效。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学习方法的选择也应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习任务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的关系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是相互影响的。
学习动机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持久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具有积极学习动机的学生更愿意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更能够坚持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反过来,学习方法的有效使用也可以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综合考虑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采取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适合的学习方法。
我的学习动机
我的学习动机学习是人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还是修正旧观念、改变思维方式,都需要有强大的学习动机以支撑。
对我而言,我的学习动机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学习的主要动机之一。
作为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我对世界的各个方面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我希望了解自然科学、社会文化、艺术人文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每当我了解到一个新的事物或者听到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我就会产生探索和学习的欲望,希望能够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
其次,追求个人成长与发展也是激励我学习的关键因素。
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学习,我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与时俱进,与竞争对手保持一定的差距,实现自身的价值与目标。
另外,学习还可以帮助我拓宽眼界,增长见识。
通过学习,我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不完善,看到与自己不同的世界和观点。
通过与他人交流讨论和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我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提高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这样的学习体验不仅仅让我感到快乐和兴奋,更让我变得更加开放、包容和理性。
此外,学习也是我实现个人梦想和目标的必经之路。
我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希望能够在某个领域做出一番成就。
通过不断学习,我能够不断积累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习也是我逐渐接近梦想的过程,每一次学习都是迈向梦想的一小步。
最后,学习是我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方式之一。
通过反思与总结,我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提升。
同时,学习也是一个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每一次学习都是一个战胜自我的机会。
我相信,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在学习中不断取得更好的成果,实现更远大的目标。
总结起来,我的学习动机主要源于好奇心、追求个人成长与发展、拓宽眼界、实现个人梦想和目标,以及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欲望。
学习能力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分析
学习能力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分析学习能力与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中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们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学业成就和生活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实践的改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学习能力与学习动机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习能力通常被定义为个体获取、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涵盖了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多个方面。
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影响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长期的发展。
学习动机则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内在驱动与外在激励的综合状态,是影响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
动机可以促使个体付出更多的努力,以达成特定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常常是相辅相成的。
高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努力学习时,往往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这反过来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相反,积极的学习动机也会促使学生探索更复杂的学习内容,挑战自我,进而提高其学习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动机理论为理解学习能力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框架。
自我决定理论强调内在动机的重要性,认为当个体感受到自主性、胜任感和相关性时,他们更可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与态度。
当学生对学习活动内部产生兴趣,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时,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这是因为,内在动机使学生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学习材料,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然而,学习动机并不仅限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在动机通常源于外部因素,例如奖学金、课外活动参与、父母的期望、教师的奖赏等。
当学生为了满足外部要求而学习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可能会受到激励,进而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然而,依赖外在动机的学习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没有外部奖励的情况下失去学习兴趣,长期而言,这可能会降低学习能力。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平衡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能力与学习动机的关系还可以从个体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导语】兴趣是⼈们⼒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的个性倾向,是推动⼈们求知的⼀种内在⼒量。
以下内容是©⽆忧考⽹为⼤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展开全部 学习动机是学⽣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它极⼤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 题。
如:有些学⽣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却存在着很⼤的不⾜;另外,⼀些学⽣ 由于过度焦虑⽽不能将注意⼒集中于所学知识,从⽽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进⾏学习的⼀ 种内部动⼒,是激励和引导学⽣进⾏学习的⼀种需要。
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是⼀个主动过程,对于学习的激发乃是对所学材料的需要。
”可见,培养与激发 学⽣的学习动机⾄关重要。
在⽇常教学中,如何培养与激发学⽣学习的动机呢? ⼀、明确学习⽬的,增强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理成分。
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从⽽产⽣进⼀步学习的需要。
这是⼀种指向学习活动本 ⾝的内部动机。
学⽣只有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所学课程的重⼤价值,只有明确认识到当前所学与将来所⽤的紧密联系,才能激发出对所学学科的学习需要,进⽽产⽣ 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学习⽬的教育,使学⽣树⽴以掌握为⽬标的动机,以此启发学⽣的求知需要,培养学⽣争取成功、克服失败的意向。
在培养学⽣学习兴趣上,我认为以下⼏点是很重要的: 1、以⽣动活泼的⽅法使学⽣了解某⼀学科知识在实际⽣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步探讨的认知需要。
例如:在讲《⾛⼀步,再⾛⼀步》时,我提出:说说你⽣活 中常遇到哪些困难?有哪些你认为解决不了的困难?你是怎么想的、做的?从中你吸取了哪些经验?这样根据教学内容并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容易激发学⽣的学习动 机,同时⼜能提⾼学⽣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
学习中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动机
学习中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动机学习是一种持续的心智活动,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源泉。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动力和学习动机被认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学习动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动力,而学习动机则是促使学生开始和持续学习的外在因素。
本文将重点探讨学习中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学习动力和动机。
一、学习动力对学习的影响学习动力是指学生内心的一种推动力,使他们愿意参与学习并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学生无法持续地投入精力学习,往往会出现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
首先,学习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更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并倾注更多的精力去深入了解和掌握知识。
相反,如果学习动力不足,学生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缺乏持续学习的动力。
其次,学习动力对学生的目标设定和努力程度具有重要影响。
有强烈学习动力的学生会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付诸行动去实现这些目标。
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而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目标模糊,容易被外界干扰,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最后,学习动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学习动力是学生内在驱使力,能够激发学生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有足够的学习动力的学生会更有自信心地面对学习中的挑战,并从中获得成长与进步。
相反,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会因面对困难而容易灰心丧志,导致学习退步。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学习动机是指促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维持学习行为并坚持完成学习目标的外在因素。
它可以是内在的,即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也可以是外在的,如取得好成绩、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许等。
首先,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
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会更加愿意去主动寻求和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相反,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力度不够,造成学习效果不佳。
动机与学习
(二)动机产生的外因——诱因
诱因: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分
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 正诱因:能使个体因趋向或获得它而满
足其需要的刺激物。
➢ 负诱因:能使个体因逃离或回避它而满
足其需要的刺激物。
四、行为发生的基本心理模式
个体的行为是由动机所直接导致 的,而动机可以主要由个体的内驱力 推动,也可以主要由外部的诱因拉动。
1、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2、个人倾向于把成功看作是能力的显现而不是 努力的结果。
3、追求成功的需要不能满足时,学生倾向于回 避失败,以维持自我价值感。
4、学生对能力与努力的归因倾向随年级的升高 而变化转移。
自我价值论揭示两个严重的问题
第一,能力(智力)高的学生未必有强烈的学习 动机。有潜力的学生不愿意发挥出来,这既是智 力资源的浪费,也是与学校教育目的相悖。
二、学习动机的内部构成
(一)认知内驱力 (二)自我提高内驱力 (三)亲和内驱力 (四)自我价值感内驱力
(一)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出于了解和理解事物,掌握 和运用知识以及系统阐述和解决问题的需 要。它在个体身上最初表现为探究的需要,
带有一定的先天性。
个体进入学校后,从不断获得的学习乐趣、 成功体验后逐渐形成认知内驱力。这种内 驱力可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指向学习任
人本主义的动机理论,以促进整体人性的发展为 出发点和目标。认为教育的功能是帮助学生心理 成长,而这一功用能否发挥,则决定于学生能否 把他对自己的认知和学习内容的认知联系起来, 发现所学知识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密切关系。
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培养和谐的教室气氛,是 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条件。
论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论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原因,是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
动机是以内驱力和诱因为必要条件而存在的。
有机体的内驱力可以分为生理的和社会的两种。
生理的内驱力,是饥饿、口渴、困倦、劳累、性欲等造成的需求,这是第一级水平的内驱力;社会的内驱力,如对地位、权力、认可、荣誉、尊重、爱情、独立的追求等,这是第二级水平的内驱力。
无论哪一种内驱力都与需要密切联系,都是引起有机体活动的激活状态。
动机在推动人的行为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作用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唤起行动;第二,使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第三,将唤起的行动坚持进行下去,并及时调整活动的强度。
二、什么是学习动机人的任何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即推动学习的主观动力。
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学生喜欢学,想学,要求学,好像有一个迫切的学习愿望。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不喜欢学,没有学习要求,学也是被迫的,就一定学不好。
所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是保证学好的前提。
作为高明的老师,在没有开始教以前,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的教师不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地却在扼杀学生的学习动机,靠命令、靠体罚逼学生学。
有的教师在放学后还把学生留下来,要他重新学,重新做,学生很不高兴。
学生上了半天课,已经很疲倦了,这种情况下强迫他学,就造成了学生精神上、身体上的痛苦。
这是教师没有积极性吗?有,但方法不对,越是这样对待学生,处分学生(如写错了罚写20遍),他就越不想学,不喜欢学。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动机,没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你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困难了。
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
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学习与学习动机PPT课件
一个七八岁的儿童,经常坐爸爸的车外出,每逢堵
车或有人超车时,爸爸总是口出不逊,张嘴就骂,不是骂
警察就是骂别的司机。一天,妈妈放学接他,正见他站在
校门口对另一个同学口吐狂言:“小子!你他妈等着,明
-
23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斯金纳(B.F.Skinner)是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新 行为主义中极端行为主义的代表,操作条件作用学习 理论的建构者。斯金纳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 “强化”的作用。斯金纳根据其著名的“斯金纳箱” 的动物实验研究创建了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该理 论主要包括以下观点:
-
16
❖ 学习过程是试误的过程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人 类的学习方式可能要复杂一些,但本质是一致的。 他从动物学习研究中,试图揭示普遍适用于动物和 人类学习的规律。根据实验的结果,桑代克提出了 众多的学习律,其中主要有:
1)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
当准备对某刺激作出反应时,任其产生反应就会使 之感到满足;不准备对某刺激作出反应时,强迫其 作出反应则会感到苦恼。
动作技能学习是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 作来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是人的外显行为的学习。
-
8
费茨和波斯纳曾将动作技能学习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 早期阶段或认知阶段。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执行
程序或执行常规。 从传授者角度看,主要是讲解与 示范;从学习者角度看,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形 成目标表象和目标期望。
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 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 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 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
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和学习动机的分类
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和学习动机的分类一、学习分类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比如讲解教学。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比如科学研究。
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
比如让两岁幼儿背诵唐诗宋词,但无法理解,这就是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比如学生理解三乘以三的含义是三个三相加,从而学会三乘以三等于九,这就属于有意义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之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没有高级、低级之分。
比如:白鼠走迷宫的试验,虽然是发现,但在大脑中从未建立联系,所以是机械的发现。
背乘法口诀表靠的是死记硬背,属于机械学习,而乘法口诀是固定知识故采取接受的方式,所以是机械的接受。
3.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将知识的理解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也称代表学习、表征学习。
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者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
比如,汉语的词汇教学和英语的单词教学,都属于符号学习。
儿童经过反复学习,当看到“苹果”( apple)或听到“苹果”(apple) -词时,知道它的读音或者拿起“苹果”这种实物,这就是符号学习的结果。
当然,符号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学习,也包括非语言符号学习(图像、图表、图形、表情、姿势等)。
比如,会观看气象图,知道数学图表代表的意义,知道点头表示同意,明白摆手表示打招呼或不同意,北京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等等,都属于符号学习。
概念指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动机对学⽣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动机对学⽣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是学习过程的关键因素。
在学⽣的⽇常学习中,良好的学习动机对学⽣的学习起促进作⽤。
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的学习动机,对教师的教学成效以及学⽣的成功来说是⾮常重要的。
⼀、问题的提出单⽼师是⼀位刚刚⾛上⼯作岗位的中学教师。
原本雄⼼壮志的她,刚刚⾛上⼯作岗位就遇到了⼀系列的问题。
据她的讲述,她所教的学⽣中有相当⼤的⼀部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许多学⽣在英语课上“不在状态”——英语课上,许多学⽣上课看的书与英语⽆关,⽐如说数学,⼩说等;也有的学⽣上课时交头接⽿,谈论与学习⽆关的事情,搅乱了正常的上课秩序,也影响了他们⾃⼰和周边同学的学习;还有少数同学把英语课当成了休息课,英语课的铃声⼀响,他们就趴在桌上,为睡觉做起了准备。
她提到,课后她是⼀个受学⽣欢迎的⽼师,然⽽尽管如此,还是有那么多的学⽣对英语学习感到不耐烦,没有积极性,不愿意参与课堂的活动,更不愿意认真听课。
这个问题成了单⽼师教学⼯作中最棘⼿的问题,也是她⼯作难以进展的最⼤阻⼒。
⼆、问题的分析从⼼⾥学的⾓度,单⽼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归因于动机。
学⽣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说明学⽣对英语学习的动机不⾜,甚⾄是“⽆动机”——学⽣对学习的⽬标和当前的任务不感兴趣。
只有⾏为能够满⾜“未满⾜的”的需要,那么该⾏为才会显得有趣和吸引⼈.举例来说,教师说⼀个学⽣“⽆动机”可能实际上只是说“课堂的⽣活”⽆法满⾜他的需要。
当课堂活动能够满⾜学⽣的需要时,甚⾄这个“⽆动机”的学⽣也会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那么,什么是学习动机呢?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标进⾏的内在动⼒。
动机是⽤来说明个体为什么要从事某种活动,⽽不是⽤来说明某种活动本⾝是什么或怎样进⾏的。
学习动机指的是直接推动学⽣进⾏学习的⼀种内部动⼒,是激励和指引学⽣进⾏学习的⼀种需要。
在⽇常的学习当中,动机对学习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先,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动机⽔平的学⽣,通常具有⾼成就⽔平;其次,动机对于那些长期的有意义的认知领域的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再次,动机与学习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即动机以增强⾏为的⽅式促进学习,⽽所学到的知识反之⼜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时候。 长期的有意义的学习,需要个体不断的积极努力,需要动机提供支持和促进活动的力量。 庸俗目标只能给孩子带来庸俗的刺激,不会产生良好的内在动力。
奥苏贝尔指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 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 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 〔cognitive drive〕、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ego-enhancement drive〕以及附属内 驱力〔affiliative drive〕。〞
认知内驱力 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 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 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3〕亲和动机与成就动机
亲和动机:希望同社会中的人 保持亲近关系的动机。
成就动机:个人对于他认为是 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并力求有所成 就的动机。
二、学习动机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家用获得强化和防止惩 罚来解释动机。
而其他的理论家那么喜欢用需要的满 足来解释动机。
1.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个体所经历的 奖励和惩罚的结果。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1.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 倾向。心理学家把动机 〔motivation〕定义为激发、引导 和维持行为的内部过程。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 的一种内部动力。
有人认为,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 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 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 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 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
根据这种观点,学生会被鼓励去做那些 受到强化的行为。
动机和学习的关系
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
正如奥苏贝尔所说的:"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
"动机可以增强行为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
因此,教师在强调动机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本身就是下一步学习的动机。
一、强化论
现代的S-R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
事实上,在某些S-R心理学家(如斯金纳,1953)看来,无需将动机同学习区分开来。
这些心理学家认为,引起动机同习得行为并无两样,都可用强化来解释。
人们为什么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呢?按照现代S-R心理学家的观点,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得到好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如没得到好分数或赞扬),就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如遭到同学或教师的嘲笑),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
研究表明,教师的批评与表扬,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
例如,受表扬的学生,成绩上升。
事实上,教师表扬所起的强化作用,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
例如,教师对学生说:"好好干!我知道你们努力做的话,是能够做好的。
"对那些感到难以完成任务的学生来说,这番话是种鼓励或强化;而对那些轻而易举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说来,这实际上类似于惩罚,因为教师这番话意味着,他们必须经过特别努力才能完成任务。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学习动机是指影响学生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因素。
它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习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提升可以促进其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将从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形成的机制及学习动机理论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特点1.受情感因素影响更大: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情感因素关系密切。
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学习流程及结果的喜好、不喜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态度。
2.持久性:小学儿童学习动机往往不是短暂而快速的,而是比较持久的。
在学习中他们要经过一个渐进过程形成对某一特定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3.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受到内因素(如自我期待、动力、成就感等)和外因素(如家庭、教育环境等)的共同作用。
二、学习动机形成的机制学习动机是由一系列心理进程共同作用形成的。
学习动机的形成涉及到儿童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影响因素等多种因素:1.自我期待的形成:自我期待是学习动机的基础。
小学儿童通过自我感知、自我评价和认知维度下的自我观察来形成自我期待,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对学习动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亲属的态度、言行举止等均对小学儿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对学习动机产生有利或不利的作用。
3.社交环境因素:小学儿童对学习的动机往往受到同伴、老师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他们会受到周围环境中成功或失败的人物的榜样效应,这些社交环境因素会产生良好或差劣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学习成果。
三、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包括需求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期望理论等。
下面对这些理论进行介绍:1. 需求理论:是由马斯洛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需求是一种能量或力量,是人的动机和行为源泉。
需求不同级别的人有不同的需求,而需求的满足则是人的自我实现。
2.成就动机理论:是由麦克尔·福尔特提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练习律(law of exercise)
已经形成的某情境与某反应的联结,经常使用会使 联结的力量加强;经常不用,则联结的力量减弱
3)效果律(law of effect)
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反应之后是否获得满足的效果 而定,满足能使联结增强,苦恼会致联结减弱
2.经典条件反射说 巴甫洛夫的实验
条件反射的实验表明,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多 次重复呈现给动物(狗)之后,在单独呈现条件刺 激的情况下,动物也能对其做出分泌唾液的反应,
一个七八岁的儿童,经常坐爸爸的车外出,每逢堵 车或有人超车时,爸爸总是口出不逊,张嘴就骂,不是骂 警察就是骂别的司机。一天,妈妈放学接他,正见他站在 校门口对另一个同学口吐狂言:“小子!你他妈等着,明 天老子收拾你,小兔崽子,敢惹你大爷我!”妈妈吃惊小 小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基本观点: (1)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
一、学习的涵义
学习及其基本理论
(一)广义的学习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或心理倾向 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 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学习有如下特征: 外部行为和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是学习的首要特征 学习所引起的行为变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学习过程是试误的过程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人 类的学习方式可能要复杂一些,但本质是一致的。 他从动物学习研究中,试图揭示普遍适用于动物和 人类学习的规律。根据实验的结果,桑代克提出了 众多的学习律,其中主要有: 1)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
当准备对某刺激作出反应时,任其产生反应就会使 之感到满足;不准备对某刺激作出反应时,强迫其 作出反应则会感到苦恼。
班杜拉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 形式。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 而完成的学习过程。其学习模式是刺激—反应—强 化,离开学习者本身对刺激的反应及其所受到的强 化,学习就不能产生;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 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 习的过程。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占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观察学 习为核心而建立的。 班杜拉还认为观察学习是受 注意、保持、动作再现以及动机等心理过程支配。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斯金纳(B.F.Skinner)是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新 行为主义中极端行为主义的代表,操作条件作用学习
理论的建构者。斯金纳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
“强化”的作用。斯金纳根据其著名的“斯金纳箱”
的动物实验研究创建了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该理
论主要包括以下观点:
(1)两种类型的学习。
界观和道德品质为主要任务。
二、学习的类型
(一)知识学习
所谓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 得意义的过程。 知识的学习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即材料本身在学习者的心理上 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二是学习者具有认识结构的适当观念,这样学习材料和学生 的认知结构才有建立联系的可能性。 三是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要积极主动地把符 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 联系。
奉承;见贫寒士子,则另换一幅面孔,必令其 对他作揖行礼,甚是傲慢。学子们都对其敢怒 不敢言。郑板桥决心教训一下这个狗官,为贫 寒学子们出口恶气。
他发现这个学官总是骑着一头驴来上班,这头
驴就拴在学校门前的树上。于是,有一天,郑板桥
拿了一根木棍走到驴,
(2)强化原理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具有有意识条件反射的特点, 既可以对环境起作用,促使其产生变化,环境的变 化(行为结果)又反过来对行为发生影响。因此, 当有意识地对某种行为进行强化时,可以促进这种 行为重复出现;对某种行为进行惩罚时,可以修正 或阻止这种行为的重复出现。
凡因强化物出现而强化某种反应的现象,称为正强 化,凡因强化物消失而强化某种反应的现象称为负 强化;自然消退是指对原先可接受的某种行为强化 的撤消,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 然下降并逐渐消退。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学习与学习动机
学习及其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本章要求:了解学习、学习动机的含义;掌握
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动机的理论;掌握学习 动机的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掌握学习及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本章难点: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时间:4学时
第一节
桑代克迷笼
学习的本质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桑代克根据研究结果认为,所有的学习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 是通过一系列细小的步骤按顺序逐渐达到的。“学习即形成联 结;教学则是安排各种情境,以便导致理想的联结并感到满 意。„„人是伟大的学习者,主要是因为人可以形成非常多的 联结。„„一个人的联结可以分为四个或多或少相对独立的部 分:理智方面的、性格方面的、技能方面的和气质方面的。” 换言之,“一个人的理智、性格和技能,是他对各种刺激情境 及其各种要素作出反应倾向的总和”。一个受过教育的成年人 可以拥有百万个刺激—反应的联结。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保 持、消除、改变或引导各种联结。
知识学习的类型 奥苏伯尔将知识学习(有意义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 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表征学习,即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 代表什么。其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 表征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符号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 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了相应的等值关系。 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命题学习。命题以句子的形式表达,可分为两类:非概括性命 题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只陈述一个 具体事实; 概括性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是学习若干概念 之间的关系。
由学习所引起的行为变化是以获得经验为依据的
学习是指一种活动过程,而不是活动所取得的结果
(二)狭义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在社会实践中, 以语言为中介,经思维活动而自觉、积极、主动地 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积累个体经验的过程。 人类学习的特点表现在:
人的学习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是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 动中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和实现的; 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人类的学习是以人类特有的语言为媒介来进行和完成的;
幼儿园里,午睡时间,其他小朋友都睡着了,而沈 芸小朋友好像有满腹心事一样,翻来覆去睡不着,怕她吵 醒旁边的小朋友,阿姨就让她起来坐在小椅子上休息一下, 可她却还是坐不住,总想去看看其他的小朋友有没有睡着。 突然,她看到周陈辰小朋友醒来了,就走过去,训斥起周 陈辰来,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周陈辰小朋友被沈芸弄的 莫名其妙,只能看着沈芸,一脸无辜……
一蹦三丈高。连续数天,郑板桥都是如此,先给驴 作个揖,然后照驴屁股狠狠地打一棍。这样一来, 这头驴只要看到郑板桥给它作揖,还没等打它,就 必定恐慌地撩蹶子蹦跳起来。
一天,郑板桥早早就等在学校门口,恭候学 官的到来。等学官骑驴走到他面前时,他走过去 对着驴深深地作了一个揖。驴大叫一声,猛地跳 了起来。学官没防备,被狠狠地摔下了驴背,跌 了个鼻青脸肿。他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气急败 坏地大骂:“这头蠢驴!” 以后的几天里,郑板桥总是守候在学校门口, 对着这个骑着驴的势利学官作揖,每次都让驴把 学官摔得鼻青脸肿。学官害怕,以后再也不敢让 学子们对他作揖行礼了。
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
(三)、学生的学习
人类学习的典型形式是学生的学习,不仅具有学习的一切
本质特征,而且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首先,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间接经验。 其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进行的,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或其他方式的学习。 第三,学生的学习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世
斯金纳把条件作用的学习过程分为两类。一类为反 应型条件作用,即个体行为中已具有的刺激—反应 联结,经过刺激替代的方式,从而建立新的刺激— 反应联结,又称“反射学习”。另一类为操作型条 件作用,即指实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性的 多个反应中,选择其中一个施予强化,从而建立刺 激—反应联结的历程,又称“操作学习”。
(三)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主观因素
(1)学习者的概括与分析能力。 (2)学习者的心理定势。 (3)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4)学习态度与方法。 2、客观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3)教师的指导。
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迁移?
1、科学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材的内容结构 3、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方法 5、灵活运用教学技巧
(3)强化原理的应用技术。
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即:
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 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 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 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 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的实验
桑代克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他认为人类是由动物进
化来的,动物和人一样进行学习,只是复杂程度不同而已。因此他通过动物 实验来研究学习,其设计的最为成功的实验之一就是“谜笼”实验:将饿得
例如铃声等。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一种条件反射现象。
条件反射的形成说明动物学会了对信号刺激做出条 件反应。 巴甫洛夫在实验的基础上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 认为条件反射的形成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了 “暂时性神经联系”。
郑板桥揖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