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谜底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2012《⾃然辩证法概论》第⼀章马克思主义⾃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然观、机械唯物主义⾃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然观的⽅法论意义?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如何把握系统⾃然观、⼈⼯⾃然观和⽣态⾃然观对认识⼈与⾃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5.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法的运⽤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独⽴的⽣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独⽴的⽣命?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的异化和对⾃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作者进⾏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化与⼈⽂⽂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的、⾰命的⼒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发展民⽣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泽东、邓⼩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章马克思主义⾃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然观、机械唯物主义⾃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物,为唯⼼主义的产⽣提供了借⼝,最终导致⼈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1、什么是技术创新? P 22、简述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P 23、任何形成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 P 34、试分析产业革命实现的重要机制与社会条件P 45、如何理解社会因素对技术发展的选择作用 P 56、简述技术发明过程及其方法论特点P 57、试述远古时期以来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P 68、工业文明时期主体性的张扬对于环境保护有什么样的影响P 69、自然界的价值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价值?P 710、古代人类中心主义、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评述 P 811、难于操作的理论进步—动植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 P 912、所有生命都是道德关心的对象—生物中心主义 P 913、觉醒的“激进主义”—大地伦理学和深层生态学 P 1014、如何重构人类的主体性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P 1015、如何看待“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P 1116、科技解决环境问题的限度 P 1217、单纯的经济增长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它可能带来哪些问题?P 1318、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怎样的?P 131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有什么不同? P 1320、稳定经济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从物质经济走向非物质经济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P 1421、消费主义文化对于环境保护意味着什么?P 1422、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说明现代科学为什么会造成环境问题?P 1423、机械自然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P 1624、机械论自然观与近代科学的发生有什么关联?P 1625、牛顿的自然哲学与18、19世纪的科学发展有何关联?P 1726、机械还原论有何局限性?P 1827、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如何一次次冲击机械论自然观的?P 1828、如何理解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 P 1829、科学试验有何特点?它在科学研究的意义何在? P 1930、科学理论的内涵是什么?它具体有什么样的功能? P 1931、为什么科学始于问题? P 2032、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有何区别? P 2033、科学理论评价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P 2134、科学理论演变的基本动力是什么? P 2135、反科技的思潮的特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P 2136、如何理解科学的社会规范? P 2237、试述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的互动机制 P 23《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技术领域的创新行为,泛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体系结构发展历史: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酝酿和形成阶段。
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考察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提出的任务。
系统地研究并建立自然辩证法的工作,主要是恩格斯完成的。
为了写作《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精心准备和潜心研究。
为了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恩格斯曾对直到他那个时代为止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成就,进行了极为广泛、深入的研究。
1873年5月底,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提出一整套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法的构想和计划。
以此为起点,在以后的整整3年里,恩格斯致力于对自然辨证法的全面探索和集中研究,并开始《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撰写。
恩格斯逝世后,《自然辨证法》手稿一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保存。
直到1925年,在苏联学者的努力下,《自然辩证法》首次出版发行。
随后,此书各种语言版本相继面世。
1931年,苏联物理学家在第二届科学史世界大会上作了题为《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的报告,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社会经济背景角度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在西方科学史界引起强烈反响。
1932年,日本学术界在“唯物论研究会”内,设立了自然科学部门研究会,专门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了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组织,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建设始于1956年,当时全国十二年(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明确了其学科定位。
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自然辩证法”学科修改成为“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二级学科,这一更名被看做是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实现的富有意义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自然辩证法在学科建设道路上朝建制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体系结构: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分为三大相对独立而又有机统一的版块。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2013修订版)课后思考题《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1.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
(1)把自然界和人都看作机器,并把人排斥于自然界之外,割裂其固有联系。
(2)以机械运动穷尽物质的所有运动,抹杀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特质的多样性。
(3)用量的差异说明一切物质的差异,用物质的量的规模规定其质,忽视了质和量的辩证关系。
2.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
它主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遵循因果规律,提倡“关于自然界的安排的合目的性的思想”其结果:“还是没有摆脱神学的自然观”。
3、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
它主张“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虽然“在个别问题上胜过朴素唯物主义,但对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理解却低于朴素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被恩格斯称为陈腐的、僵化的、“保守的” “低于希腊古代”的自然观,它以后被康德“星云假说” 等自然科学的发展连续地“打开缺口”,最后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一)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主要内容和它们各自的积极意义。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绪论一、名词解释自然辩证法: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人和自然关系出发,论述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简答题: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它包括哪些研究内容?定义: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人和自然关系出发,论述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
研究内容:“两观一论”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对自然界的物质存在方式、演化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方面作出既唯物又辩证的说明。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技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对各门科学技术的一般研究方法作出理论上的概括而形成的。
它主要研究科学认识的来源和发展规律,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科学理论建立的过程和方法,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方法论以及系统科学的方法论等问题)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必须在现代科技发展及其与社会强大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体系结构和发展规律,揭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阐明科学技术的价值观以及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问题)2.学习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和技术工作者有何意义?一、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二、有助于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三、有助于了解科技发展规律四、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3. 从古代到现代,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人类自然观的发展阶段:古代朴素自然观;中世纪神学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和机械论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特点: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带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缺陷,包含了以后分裂的种子。
古希腊的“原子论”、“活火说”,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等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特点:神学=科学;世界上一切都是神创造出来的;人活在世界上不仅没有幸福,而且就是为了“赎罪”,以便死后升入天堂。
自然辨证法思考题答案2
自然辨证法思考题答案2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其重要理论基石包括哪些?(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2) 一、朴素辩证法自然观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
基本思想:①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元素和基础②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③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④人类和人类社会是自然发展的产物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二、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
第三、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
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重要意义:第一,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第四,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基本原则:(1)发展原则: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的必要性、完整理解的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2)可持续性原则: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不超出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质量(3)共同性原则: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
危机、安全、未来的共同性→共同行动(4)公平性原则: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
代际公平、代内公平4、谈谈你对科学及其判据的理解“科学”概括为以下一些基本方面:(1)科学是一种准确的判断。
(2)科学是事实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自然界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
(3)科学是种种知识单元通过它内在联系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
(4)科学是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武器和工具。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绪论⼀、名词解释⾃然辩证法: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和⾃然关系出发,论述⾃然界和科学技术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般规律,以及⼈们认识⾃然和改造⾃然⼀般⽅法的科学。
⼆、简答题:1.什么是⾃然辩证法?它包括哪些研究内容?定义: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和⾃然关系出发,论述⾃然界和科学技术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般规律,以及⼈们认识⾃然和改造⾃然⼀般⽅法的科学。
研究内容:“两观⼀论”1.辩证唯物主义的⾃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然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然科学为基础,对⾃然界的物质存在⽅式、演化发展规律以及⼈与⾃然的辩证关系等⽅⾯作出既唯物⼜辩证的说明。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技⽅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法论为指导,对各门科学技术的⼀般研究⽅法作出理论上的概括⽽形成的。
它主要研究科学认识的来源和发展规律,科学思维的逻辑⽅法和⾮逻辑⽅法,科学理论建⽴的过程和⽅法,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法论以及系统科学的⽅法论等问题)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法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必须在现代科技发展及其与社会强⼤相互作⽤的基础上,进⼀步揭⽰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体系结构和发展规律,揭⽰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阐明科学技术的价值观以及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问题)2.学习⾃然辩证法对科学和技术⼯作者有何意义?⼀、有助于树⽴科学的世界观;⼆、有助于掌握科学的思维⽅法三、有助于了解科技发展规律四、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和⼈⽂精神3. 从古代到现代,⼈类⾃然观的发展经过了哪⼏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类⾃然观的发展阶段:古代朴素⾃然观;中世纪神学⾃然观;近代形⽽上学和机械论⾃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然观古代朴素⾃然观特点:⾃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带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缺陷,包含了以后分裂的种⼦。
古希腊的“原⼦论”、“活⽕说”,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说”等中世纪神学⾃然观特点:神学=科学;世界上⼀切都是神创造出来的;⼈活在世界上不仅没有幸福,⽽且就是为了“赎罪”,以便死后升⼊天堂。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 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2 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P23)3 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 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 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 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P39)3 6*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 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 2,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P49)3,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P52) 4,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P70)3,生态危机的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答: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
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p1 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p3(前言)意义补充: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自然界的辨证发展包括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演化,也就是包括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
1. 天然自然可以定义为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质世界。
天然自然就是人类的认识和行为未曾影响到的自然,大到人类尚未认识到的宇宙现象,小到我们周围的未曾认识到的微观世界。
天然自然的微观构成是自然物。
自然物是自然界中的天然存在,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自在之物,展现了自然的本质力量。
2. 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
“人化自然”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的那部分自然。
“人化自然”是人类进行认识自然的科学研究的领域,目前存在“人化自然”主要有:宇宙演化态“人化自然”、恒星演化态“人化自然”、地球演化态“人化自然”、生物演化态“人化自然”等。
“人化自然”是发现规律性的天然自然。
“人化自然”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的。
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主要标志是对其规律的认识,微观构成是“认识之物”。
其宏观形成过程大致如下:1)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的形成是对宇宙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一个极高温极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
2)恒星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恒星演化“人化自然”是对恒星演化规律的认识,其过程主要是氢核聚变为氦核及各种重元素的原子核聚变过程。
在恒星演化状态下存在质能守恒定律。
3)地球演化与“人化自然”的形成。
地球演化“人化自然”是对地球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地圈、大气圈和水圈等。
在物理变化中有能量的相互转化和守恒,在化学变化中有质量守恒。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Ch13.系统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性自然界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的根本属性。
在自然界中,万物皆系统,系统无所不在。
4.电子也是一个系统,你如何看?〔1〕虽然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还难以把电子看成是一个系统,但是它作为微观物理系统的一个组成局部,存在于系统之中,要以系统的方式才能确切地理解它。
〔2〕随着科学的开展,可能会发现比电子更深一层的内部结构。
〔3〕系统可以从结构上理解,也可以从功能上理解,电子具有整体性。
5.如何理解系统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1〕整体与局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存在。
〔2〕系统具有整体突现性原理。
由局部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整体不等于局部之和。
6.系统的结构在何种意义上决定功能在决定系统功能的四个根本因素中,系统的内部结构对于决定系统功能,具有更为直接的根本意义。
系统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而系统的功能那么是一定结构的外在表现。
Ch21.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熵最初是用于热力学中,还可以描述系统中微观状态数的大小,熵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
申农和维纳提出的信息熵概念是对熵概念一次最深刻的开展。
申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东西,而信息熵表示的是不确定的大小即信息量。
维纳认为,一个系统的熵就是它的无组织程度的度量。
一个系统中的信息量愈大,信息熵减少愈多,系统就愈有序,组织化程度就愈高。
3.如何理解自组织与他组织?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吗?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而不是按外界特定的干预而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
他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照特定指令而形成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两者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组织”的实质在于执行指令,而“自组织”的实质在于相干协同。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目录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4)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6)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7)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8)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9)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11)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12)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15)10、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20)11、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3)12、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25)13、如何坚持自主创新? (26)14、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28)15、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28)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
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Ch13.系统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它具有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性自然界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的基本属性。
在自然界中,万物皆系统,系统无所不在。
4.电子也是一个系统,你如何看?(1)虽然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还难以把电子看成是一个系统,但是它作为微观物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于系统之中,要以系统的方式才能确切地理解它。
(2)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能会发现比电子更深一层的内部结构。
(3)系统可以从结构上理解,也可以从功能上理解,电子具有整体性。
5.如何理解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2)系统具有整体突现性原理。
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6.系统的结构在何种意义上决定功能在决定系统功能的四个基本因素中,系统的内部结构对于决定系统功能,具有更为直接的根本意义。
系统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而系统的功能则是一定结构的外在表现。
Ch21.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有序指的是客观事物之间或系统内部组成元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
无序指的是客观事物或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组合或运动的无规则性和不确定性。
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具有多样性,可以分为三类:空间序、时间序、时空序。
在空间、时间、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顺序、规则,具有某种确定性和规律性,就是一种有序。
有序与无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有序,也没有绝对的无序。
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或过程都是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
熵最初是用于热力学中,还可以描述系统中微观状态数的大小,熵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
申农和维纳提出的信息熵概念是对熵概念一次最深刻的发展。
申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东西,而信息熵表示的是不确定的大小即信息量。
维纳认为,一个系统的熵就是它的无组织程度的度量。
一个系统中的信息量愈大,信息熵减少愈多,系统就愈有序,组织化程度就愈高。
3.如何理解自组织与他组织?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吗?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而不是按外界特定的干预而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
他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照特定指令而形成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两者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组织”的实质在于执行指令,而“自组织”的实质在于相干协同。
4.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需要什么条件?(1)开放是系统进化的先决条件(2)非平衡是有序之源(3)非线性是系统进化的内在根据(4)随机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5.系统的演化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你如何看?系统演化的总趋势是确定的,即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但是由于系统的演化具有混沌性、复杂性、突现性等特点,如混沌是确定性系统的内在随机性,复杂性系统具有内在随机性与复杂性,因此系统的演化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12.如何理解系统的“突现”性质?突现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突现是生成的、而不是构成的。
(2)突现是一个由各组成要素经局域相互作用进行到全域相互作用的自发过程。
(3)突现是一个受限的生成过程。
(4)突现出来的稳定模式的功能是由其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
(5)有一种典型的突现现象:组成部分不断变化,而不改变系统的稳定模式。
(6)产生突现现象的规律将导致存在差别的稳定性。
(7)突现具有整体性与微观性。
Ch31.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什么?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观念,是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
(1)生态环境问题的人口根源(2)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技术根源(3)生态环境问题的观念根源2.评论生态中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1)人是自然界的普通成员,人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传统的观念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人类要征服自然。
人不是大自然的统治者,人只是大自然的普通一员。
由于人是普通一员,人类就应尊重这个生态共同体及生态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
因为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员是同属于一个共同体的,生态系统及其成员应该成为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
(2)大自然不但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内在价值传统观念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是唯一的价值主体。
大自然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价值,人类对大自然负有义务与责任。
(3)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自然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系统是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统一整体,而人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人类是生物圈这个生态大系统中的子系统。
系统整体的利益大于其部分的利益。
3.简述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1)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3)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4)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Ch41.如何理解科学?科学仅是自然科学吗?何为人文社会科学?从科学的本义出发,科学就是自然科学。
科学就是关于自然的系统化的知识。
通常,科学满足五个条件:逻辑一致性,经验检验性,解释性,预见性,可错性。
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统称为人文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包括艺术、文学、哲学、文化学、宗教学、神学等,其特点是受个人经验的影响。
人文科学以文、史、哲学等学科来体悟和表达人的内在精神,具有一定的感性和信仰特征。
社会科学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如研究社会组织、社会结构和规律等。
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的系统化知识,既具有定量特点,又具有定性特点。
4.为何科学的哲学研究成为理解科学本性的重要方面。
科学本性的问题,不可能在科学本身之中得到解答。
而哲学则这这一问题的理解提供了规范性的处理与论证分析,并构成理解科学重要而不可忽视的方面。
Ch51.科学事实与经验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区别是什么?科学事实与经验事实的区别:只有是对客观事实真实或正确反映的经验事实,才称得上是科学事实。
与客观事实的区别:客观事实是客观的,而科学事实是属于认识范畴,作为观察与实验的结果反映到人的意识中,其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
4.观察渗透理论说明观察完全是主观的吗?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不是,观察渗透理论只是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不是机械地被动消极地接受客体发出的信息的刺激;只是指出在如何接受信息,接受什么信息,以及如何整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编码方面,观察会受到观察主体的理论结构的影响。
保证观察的客观性应该做到:(1)要求观察结果可以重现(2)消除可能影响观察客观性的各种主观因素(3)观察中应尽量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观测技术5,如何正确认识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1)对机遇产生的客观根源有正确的认识自然界的任何现象都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偶然现象的背后可能会有某种必然性,如果认识到这一点的话,自然就会留心意外之事,深入研究,最后有可能作出重大发现。
(2)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识别能力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识别能力很难发现机遇中的各种线索,转瞬即逝或极其细微的现象会被轻易漏掉。
Ch61.演绎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由一组公理推导出一个知识体系,或是从一般原理推演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叫做演泽法,基本内容即是三段论。
问题:(1)前提必需为真(2)要求论证得当,推理过程中前提之间、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或逻辑关系(3)从结论与前提的范围看,演绎推理的结论小于或等于前提,价值在于发现而不是发明(4)它只能揭示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关系,不能揭示共性与个性的对立关系,单纯用演绎法不能揭示个别事物多样化的属性。
2.归纳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正确地看待归纳法?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法,按照它概括的内容是否完全而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有数学上的穷举法,不完全归纳法中,穆勒提出了归纳五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归纳问题主要是指归纳合理性及其辩护问题:(1)归纳推理不能得到演绎主义的辩护(2)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也不能归纳的证明(3)归纳推理要以自然齐一律和普遍因果律为基本,而这两者并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正确认识归纳法:(1)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2)归纳推理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可能性性的结论(3)科学认识中,把归纳法和其他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克服单独运用归纳法带来的局限性。
3.为什么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如果观察到时某种事实但并不提出问题,那么无论这类事实被观察过多数次,它们依然是平凡的事实,并不能引起人们对此进行研究。
因此,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真正起点。
科学问题往往决定着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以及能观察什么,对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有重要影响。
提出问题更需要想像力和创造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4.科学问题的来源有哪些?(1)由某个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而提出的问题(2)由不同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3)由理论结构上不符合简单性和普遍性的要求而提出的问题(4)由现在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5)对经验事实未能作出统一的理论说明而提出的问题(6)由理论的实际应该与现有技术条件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5.科学选题有哪些基本原则?(1)需要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6.回溯推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提出的假说能解释观察到的事实。
Ch71.科学假设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基本特征:(1)假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2)假说具有猜测性作用:(1)假说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2)假说及假说间的争论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术繁荣(3)假说对科学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4)假说可以激发人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在科学假说的检验中证实、确证与证伪之间的关系怎样?确证与证实不同,确证只是对过去的判断,即表明在过去的检验中,检验蕴涵与观察实验证据是相符的,但以后的检验会怎么样,则不知道。
证实则不仅是对过去的判断,也是对将来的保证。
证伪与证实在逻辑上是不对称的,用一个反例说明假说不成立。
3.证伪一个科学理论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吗?不是,证伪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假说的检验蕴涵与观察实验结果不一致,不一定就是假说本身错了,还有两种情况必须考虑。
(1)辅助性假说是否正确。
(2)观察实验结果是否正确5.如何看待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用意义标准和经验可否证实来划分科学与非科学。
逻辑实证主义在科学史上有它的积极的意义,如中世纪后力学为中心的实验科学的崛起,伽利略强调从观察和实验出发,通过数学分析和逻辑推演得出正确的结论。
伽利略的方法体现了逻辑实证主义最核心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