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句子要注意古今异义同形词语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服从,其次再也没有什么比严厉的法令更好了。
水性懦弱,人民就轻视它玩弄它,就有很
多人死于水,所以采用宽和的政策很难。
高考
*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2007年广东高考题) ①【原文】: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翻译】: (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终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只是,仅仅) ②【原文】: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翻译】: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德:感激,感恩)
词义变化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01
02
03
04
05
*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01
单音换双音:每年、每月
02
主要是针对倒装句 包括: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
例1:求人可使报秦者。
求可使报秦之人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因为这些既是命题设置的关键点,也是得分点,如本题中“但”“以”“异”“以是”“德”等词,“持以白王”的介短后置句式等就是。另外,掌握古代官职、地理、军事、称呼、礼仪、节气、民俗等方面的知识,也有助于快速地读懂理顺文言文,为正确,流畅,自然美观地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读与备考】: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就是准确无误,通畅顺达,自然得体。要做到准确无误,必须熟练掌握一定量的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
*
审清采分点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做文言翻译题应注意些什么

做文言翻译题应注意些什么

做文言翻译题应注意些什么我们先看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原文)胡质之子胡威,字伯虎。

少有志向,厉操清白。

(译文)胡质的儿子胡威,字伯虎。

年轻时就有大志,磨砺节操,品德高洁。

质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

家贫,无车马童仆,胡质做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城去探望他。

家中贫穷,没有车马仆人,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

停厩中十余日,告归。

胡威自己赶着驴子单独前往,拜见父亲。

在马房中住了十几天,告辞回家。

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

威跪曰:“大人清白,临告别时,胡质给他一匹绢,作为路上的饭钱。

胡威跪下说:“父亲廉洁高尚,不审于何得此绢。

”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不知道从哪里弄到这匹绢。

”胡质说:“这是我薪金中节余下来的,特意以为汝粮耳。

”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把它作为你的饭钱。

”胡威接受了它,告别回家。

每次到客店里,自己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质帐下打柴做饭,吃完饭,又随着其他旅客上路,来往都是这样。

胡质幕下的一个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都督,胡威一向不认识他,在胡威将要回家之前,都督请假回家,暗暗准备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盘缠行装,在一百多里外邀约胡威,于是同胡威结为同伴,每件事都帮胡威办理,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又稍微向胡威进献饮食,同行了几百里。

胡威怀疑他,暗中诱问原委,才知道其都督也,因取所赐绢达谢而遣之。

后因他信,具以他是都督,于是拿出父亲给他的绢达谢他,让他走了。

后来通过别的使者,全把白质。

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其父子清慎这事告诉了胡质。

胡质打了那个都督一百杖,革除了他的吏职。

他们父子清廉慎如此。

重就像这样。

从上段翻译看,做文言翻译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按原文顺序将要翻译的词语一一译出。

例如:威自京都省之。

威,胡威;自,从;京都,京城;省,探望;之,他。

所以此句译为:胡威自京城探望他。

这样翻译不仅可以保留原文的风貌,而且可以考察我们对文言词语的掌握取情况。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练习题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练习题

文言文翻译近几年,文言翻译考查越来越趋向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涉与,而且重点也尤为突出,注重考查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推究和把握能力。

而对句子的选择标准则是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或者是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

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往往是高考翻译评分时的采分点。

(一)文言文翻译的三大标准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X、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两条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三)文言文七种翻译方法所谓“留”,就是保留(照录)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如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以与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官职、书名等的专有名词。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保留法:(1)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可以保留不译。

例如:“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可译为“因此君子有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

(2)专有名词可以保留不译,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年号、帝国、国号、职务、典章制度和度量衡单位等。

例如:“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可译为“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让人对项羽说”。

(3)成语可以保留不译。

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可译为“如此劳苦功高,却没有封侯的奖赏”。

[即时小练]1.(2015·高考XX卷,T9)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

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

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可保留的词有:弘文、象昇。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御书带经堂记(清)朱书古书契未立,天地民物之常理,灿然上下间。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备之于身,以成理万物,无经之名,而莫非经也。

至孔子不得位,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而后世奉之为六经。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力求准确无误。

意译,则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适当的变通,使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原文:子路问曰:“闻斯行诸?”直译:子路问孔子说:“听到这件事就去做吗?”意译:子路问孔子:“听说这件事就立刻去做吗?”二、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

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义,则指词在句子中的具体意义。

例如:原文:吾友张生,聪明睿智,好学不倦。

分析:吾(代词)、友(名词)、张生(名词)、聪明(形容词)、睿智(形容词)、好学(动词)、不倦(形容词)。

翻译:我的朋友张生,聪明智慧,勤奋好学。

三、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翻译文言文,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古今异义,指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义上的差异;通假字,指在古代文献中,某些字因书写、传抄等原因而通用的字;词类活用,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需要而改变词性的现象。

例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学(动词)、而(连词)、时(名词)、习(动词)、之(代词)、不亦(副词)、说(动词)。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按时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四、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翻译文言文,要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

古代文化背景,包括天文、地理、历史、风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分析:青青(形容词)、子(代词)、衿(名词)、悠悠(形容词)、我心(名词)。

翻译: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五、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翻译文言文,要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先理解整个句子,再对局部进行调整,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

例如: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夫(发语词)、君子(名词)、之行(名词)、静(形容词)、修身(动词)、俭(形容词)、养德(动词)。

古文翻译的方法

古文翻译的方法

古文翻译的方法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古文翻译的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准确判断得分点讲解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准确判断得分点讲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准确判断得分点翻译的第一步就是阅读揣摩,圈出重点词语,然后字字落实,自然会增加翻译的准确率。

【练习】请先审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的得分点,然后翻译该句,并思考如何判断出得分点。

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徒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土文深。

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闰,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日:“是真我家妇。

”遂命方伯公委禽焉。

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那么尽斥颦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

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绝瞰。

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

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

居尝语诸子日:“尔父累俸,稍拓田庐,然不尽与尔曹,而推以赡族,惟是念祖父之余,不可专食也。

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语识大义类假设此。

(节选自明•袁宗道《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1)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那么尽斥簟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

得分点:(也可以在原句中圈出)译文:(2)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得分点:(也可以在原句中圈出)译文:【答案】(1)关键实词:婴、斥、蟹珥、俾。

关键虚词:无何、无。

译文:不久,婆婆钱恭人患病且日趋严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饰交给丈夫,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是近。

(2)关键实词:识、绝、食。

特殊句式:不亦……乎(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

译文:你们要把这个意思记在家谱中,杜绝后世子孙的其他念想,让我们族人能世世代代依靠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参考译文太夫人姓赵,她的祖先是江陵人,景泰年间迁徙到公安,于是入籍定居,传到第四代是处土赵文深。

赠号为中宪的东谷公与处土同住在一个里巷,平素交情很好,因此了解太夫人勤俭谨慎的品行,说:“这才真应该是我家的儿媳。

”于是让方伯公下聘礼提亲。

不久,婆婆钱恭人患病且日趋严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饰交给丈夫,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是近。

后来钱恭人不能进食,外祖母也不进食。

2022版高考语文任务四 文言文翻译题——增强语境意识“ 2关注”落实文言翻译“ 5步骤”

2022版高考语文任务四 文言文翻译题——增强语境意识“ 2关注”落实文言翻译“ 5步骤”
渤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1)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 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 不敢当礼。”妻曰:“(2)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既奉承君 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 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答案:(1)句式类型:被动句和判断句。 译文:在乡里居住,竟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的德行修养得还不够。 (“见”“也”分别为被动句和判断句的标志) (2)句式类型:被动句和省略句。 译文:大家因为这个原因十分尊敬他,争着被他任用。(“重”,形容词用作动词, 尊敬;“争为用”,既是被动句,又是省略句,“为”表被动,后面省略了宾语 “之”。)
答案:关键虚词:与(同、和)、之(第一个,动词,去、往;第二个,音节助词,无实 义) 译文:陈胜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作,(有一次)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 (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对伙伴们说:“如果将来谁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 掉。”
得分点3___文言句式_ 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
附【译文】 渤海郡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
少君的父亲对他能守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他,(少君出嫁时)陪送的 嫁妆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漂亮的衣 服,戴漂亮的首饰,然而我实在是贫穷低贱,不敢承受这样的厚礼。”妻子 说:“我父亲因为您注重修养德行,保持节俭,所以让我服侍您。既然侍奉了 您,(我)只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符合我的心意。”少 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与鲍宣一 起拉着简陋的车子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的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 水。(她)修习为妇之道,同乡的人都称赞她。

部编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

部编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划线的字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③卿今者才略________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2)翻译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孙权劝学时,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法推辞。

B. 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和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答案】(1)推托;到,等到;才干和谋略;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2)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3)B【解析】【分析】⑴注意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①辞:动词,推托;② 及:动词,到,等到;③ 才略:名词,才干和谋略;④ 博士:名词,古今异义词,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⑵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句意是: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⑶B项有误,孙权要求吕蒙多读书,要涉猎广泛,文章没有涉及“而且要钻研经书”。

故答案为:⑴① 推托;② 到,等到;③ 才干和谋略;④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高考复习:古今同形异义

高考复习:古今同形异义

古今同形异义一、什么叫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古今异义的种类:1.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

“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

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练习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母亲。

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

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2.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

“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练习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与“丈夫”相对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古义:因此写作。

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注意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注意

语文:文言文翻译五注意翻译句子,是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好的综合性方式。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题目,翻译时,要充分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这一原则。

“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一一对照翻译,体现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

例如: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估计大王您的士兵能够抵挡项王吗?“意译”,就是只求表达出原文的基本内容。

要特别注意一些因使用修辞格而需要意译的句子。

例如:1.比喻:秋毫不敢有所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2.借代:樯橹灰飞烟灭——战船像灰一样飘飞,像烟一样消散。

3.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来到船上。

4.并提:水木清华——池水清澈,花木繁盛。

5.用典: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死后应当报恩。

6.委婉: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出生六个月,慈祥的父亲就去世了。

二、要有整体语境和知识迁移这两种意识。

翻译时,既要通读全篇,把握文章的内容大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又要联系所译句子的上下文,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例如: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单独看划线的两句话,它们只是主语不同,后面的部分似乎可以作相同的翻译。

其实,把它们放在原文中,就会发现他们的意思是不同的。

根据前文“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的交代和后文“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的解释,前一句应该翻译为“我挖井等于得到了一个人”。

第二句翻译为“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才与后文“国人道之”的议论和“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的情节相吻合。

还应当善于联系学过的成语、古代诗文的行文特点、古代文化常识等知识,做到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

例如:文言文常在并列短语、排比句、对偶句的对应位置运用意思相同或相近、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据此,我们可以由已知推测未知。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一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文言文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为主,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翻译时要准确理解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和特殊难解词语,并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文言文中的关键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和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②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虚词不必译出,如发语词和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要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常用的成语和惯用语。

同时,包括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2、“换”即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包括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

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3、“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

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介宾短语后置句和定语后置句。

4、“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重点知识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掌握六种翻译方法,包括留、换、调、删、补、变。

其中,留指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和意义,换指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调指调整语序和词语顺序,删指删除无关紧要的内容,补指补全省略的成分,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八个考察点

文言文翻译的八个考察点

高考文言翻译题的八个考查点唐惠忠文言语句翻译是古文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以历年高考中出现的一些句子为例,谈谈高考文言语句翻译题的备考。

考查点之一:古今异义词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书写相同但意思和用法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

比如:例1: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有读史书的人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

”)例2: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例1中,“史记”的翻译可能会有些难度,其语境义为“史书”,而不是现在所说的司马迁的《史记》;另外,“河”古义专指“黄河”。

而例2的关键词为“忍”和“去”,其中的“忍”在教材里出现过——《鸿门宴》有“君王为人不忍”一句,这个“忍”也是“心狠、残忍”;“不去”的“去”也属古今异义,今意“往”,古意指“离开”。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因此,考生解答翻译题时应警惕与现代汉语形似的双音节词,切不可轻易地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古代汉语的词语,以免造成“以今释古”的错误。

比如:例3: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例4: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说:“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地把它当作珍宝来收藏,不要使它毁坏。

”)例3中的“设备”、例4中的“宝藏”都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翻译时应分开解释,分别指“设置防备”和“把……当作珍宝收藏”(“宝藏”直接译成“珍藏”也对)。

考查点之二:同义复词、偏义复词所谓“同义复词”,指古代汉语中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词语。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因同义复词两个部分的意义相差甚远,常让人无从下手;其实,在具体翻译时“取其一”即可。

高考文言文:精练文言翻译关键实词译到位

高考文言文:精练文言翻译关键实词译到位

核心题点精练文言文翻译(关键实词译到位)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一、审题要审出主要“分点”——关键实词1.从词性上看,动词,形容词、名词。

另外,代词也不可忽视。

2.从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和次常用实词作为“分点”。

3.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前进”“亲信”)可能是重要实词;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重要实词;较难理解,需要借助推断的实词可能是重要实词。

二、四类实词译到位1.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译时要拆分开来翻译。

2.多义词——语境推断重要实词虽然有许多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

如“爱”字,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字,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字,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

3.活用词——语法判断首先要学会语法分析。

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

二是译到位。

(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

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

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

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

(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语。

(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

技巧二 文言文翻译题遵循“5步骤”

技巧二  文言文翻译题遵循“5步骤”

结束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 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 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 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⑩孰 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 善何恃?”
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
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
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技巧二 文言文翻译题遵循“5步骤”
结束
误译: 解析:从误译可以看出,考生不“通句意”,就“生拉硬扯”地 翻译,深层原因则是不懂“左顾右盼”之法。根据上文的“时于 其闲属文”,可以判断出“文”指的是“文章”,“才气奇横” 也是指文章方面的特点。通过此番“左顾右盼”,联系“属 文”“为学”等处,粗通句意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译文: 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 无所不包,想要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技巧二 文言文翻译题遵循“5步骤”
结束
第一步,左顾右盼,通句意 准确翻译句中重要词语的前提是“通句意”。“通句 意”,即大体通晓要求翻译语句的意义;“左顾右盼”是“通 句意”的具体方法,即根据“句不离段”的原则,将句子置 于段中,根据语境把握句意,包括人物、事件,句内、句外 的各种关系等。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THANKS!
>>谢谢观看
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 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

1 高考命题点一 文言翻译——实词、虚词、句式三要素,关注语境巧翻译

1 高考命题点一 文言翻译——实词、虚词、句式三要素,关注语境巧翻译

高考命题点一文言翻译——实词、虚词、句式三要素,关注语境巧翻译【知识导图】“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是翻译的基础,翻译是理解的物化,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实词、虚词的把握及对文言特定句式的识别与理解,而这三块正好对应考纲规定的三个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列出了“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虽然高考命题时把它放在了最后一题,但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学习中是对综合知识的整合。

对于学生来说,学会文言文翻译是解答其他文言文阅读题目的基础,突破了这一点,其他题型也就迎刃而解,故把本考点放在了其他考点之前来复习。

课时一明确命题特点和评分标准,三大得分点有的放矢保基分【命题特点和评分标准】命题人选择文言语段是独具慧眼的,总选择那些带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言语段,让考生翻译,这些语法现象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

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文言语段中需要翻译的句子,总是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主要为重要实词、重要虚词、特殊句式,并将这些设为考试阅卷的得分点。

得分点设置:①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②古今异义;③一词多义:实词、虚词;④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使)动、动词使动、形容词意动、名词意动、名作状];⑤语气揣摩(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复句关系)。

下面我们将结合高考常见的三大得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帮助考生强化“得分点”意识,判断出“得分点”并将其落实到位,进而得到基本分。

得分点一“五法”巧解文言实词方法一代入推断法对于翻译题,我们遇到多义词或者活用的词语,往往先入为主,用这个词的常规意思去理解,这个时候更需要把其常规意思代入句中,查验是否恰当。

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

的人的推崇。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二、意译
所谓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来进行翻译, 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根据原文的句子特点 灵活处理。需要意译的地方往往涉及典故、特 殊说法、习惯用法、修辞格等。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Hale Waihona Puke 诊断自测专项再练例如: 原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原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 译文:误入浑浊的官场,一误就是十几年。 原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 曹刿论战》)
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疏远、信任(单换双) 3.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嫉妒(古今异义)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如同云一样(名作状)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你爹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 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言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2、学习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直译和意译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信、达、雅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信:指译文要准确无误,要忠实于原文意思。不歪曲,
不走样,不遗漏,不增加。
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第二天,明天。蚤:通“早”。谢:道歉,谢罪。谢项王: 省略句,即“谢(于)项王”,向项王道歉。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文言文整句翻译步骤

文言文整句翻译步骤

夫文言文,古之语言,简奥而深奥,非后世所易通晓。

然欲明古人之意,必先通其文法,解其词义,而后方能翻译。

今试述文言文整句翻译之步骤如下:一、审题定意翻译之前,须先审题定意,明察原文之意旨。

盖文言文往往言简意赅,故需细心揣摩,得其真意。

此步骤宜注意以下几点:1. 阅读全文,把握大意。

2. 分析句子结构,了解主谓宾关系。

3. 确定关键词汇,理解其内涵。

二、分析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多采用主谓宾、状语后置等句式。

分析句子结构,有助于准确翻译。

具体步骤如下:1. 识别主语、谓语、宾语。

2. 分析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

3. 识别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三、解词释义文言文词汇丰富,许多词语在今天的语境中已失去原意。

解词释义是翻译文言文的关键步骤。

具体方法如下:1. 阅读词典,了解词语的基本意义。

2. 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语境,确定其具体含义。

3. 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特殊情况。

四、调整语序文言文语序与今文有所不同,翻译时需调整语序,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具体步骤如下:1. 将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前置。

2. 将宾语前置的句子调整为现代汉语语序。

3. 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调整语序,使译文通顺。

五、翻译句子在完成以上步骤后,即可进行翻译。

翻译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原文风格,忠实于原文。

2. 避免直译,力求意译。

3. 注意句子之间的连贯性,使译文通顺易懂。

六、校对修改翻译完成后,需进行校对修改。

具体步骤如下:1. 核对原文,确保翻译无误。

2. 检查句子语法,避免出现语病。

3. 调整句子结构,使译文更加流畅。

总之,文言文整句翻译需要耐心、细心和严谨的态度。

通过以上步骤,相信您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文言文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句子要注意古今异义同形词语
古今异义同形词语的翻译在文言文翻译中是难点,属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类。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

古汉语中有许多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和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完全同形,最容易产生误解。

平时复习时要从课本中认真梳理和准确理解记忆。

注意掌握以下翻译时常出错的两种情况:
一、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不能把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翻译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例如:《六国论》“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中的“其实”是短语,指“那实情”,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转折连词“其实”。

又如《兰亭集序》中的“亦将有感于斯文”的“斯文”是短语“这篇文章”,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形容词“斯文”,指文雅;《师说》“古之学
者必有师”的“学者”指学习的人,词组;现代汉语“学者”指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名词。

二、古代汉语是双音节词,现代汉语仍然保持原貌,只是意义大相径庭,这类词语最具隐蔽性,在翻译文言语句时极易出错。

如《孔雀东南飞》中“叶叶相交通”的动词“交通”,古义指“互相通连”,今义指“来往和运输”。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妻子”,古义指“妻和子女”,今义则指“男子的配偶”。

又如《蔺颇蔺相如列传》中“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的“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通指家里亲人”,今义则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

古今异义双音同形词语多是实词短语,少量是古今异义词。

属考查理解实词意义的内容。

考查形式一般是包含在翻译句子中,很少单独考查。

从近五年各地高考试卷来看,属于高频考点。

例如:
①(2014年江苏高考)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相关句子: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
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解析:“知道”是古今异义的同形双音节词,古义为“懂得道理,精通道理”。

翻译: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②(2014年辽宁高考)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相关句子: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金知外救绝,围益急。

解析:“不行”是古今异义的同形双音节词,本句中古义为“没有执行”。

翻译: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③(2013年安徽高考)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相关句子: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解析:“中国”是古今异义的同形双音节词,古义为“中原”。

翻译: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

假如我身处中原,怎幺就比不上汉王!
④(2012年山东高考)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相关句子: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póu)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

解析:“清宫”“亲信”均为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里分别译为“清理宫室”“亲近信任”。

翻译: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

⑤(2010年安徽高考)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相关句子: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岳阳
王萧詧(chá)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绤(xì,粗葛布)之属及经史赠之。

解析:“行李”古今同形异义词,代指使者。

翻译: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⑥(2010年广东高考)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相关句子: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解析:“今天”是古今同形异义词,翻译为“而今上天”,与现代汉语名词“今天”意义完全不同。

翻译: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翻译这类句子要注意以下方法:
(1)注意积累常见同形短语。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用作谦辞,卑,指出身低微;鄙,指学识浅陋。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指意外的变故。

“因为长
句,歌以赠之”中“因为”指“于是写”。

在古汉语中,这种情况是很多的,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

(2)翻译文言文同形短语,要结合上下文。

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烈士”指刚直侠义之士,如果不看语境,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翻译就会失误。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南第一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