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学案:4.2.1~2 生物多样性简介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中图版2)第四单元第二章同步导学案:4.2.1生物多样性简介

高中生物(中图版2)第四单元第二章同步导学案:4.2.1生物多样性简介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简介基础知识1.生物多样性简介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和三个层次。

2.遗传多样性(1)概念:物种内不同种群和个体间的,也称为.(2)层次①分子水平的多样性分为的多样性和的多样性,且个体间DNA的差异比大;种群间的个体差异比种群内的个体差异大,的遗传分化程度高。

②细胞水平的多样性主要指的多样性.③个体水平的多样性是指的多样性,表现型的多样性反映的是的多样性.3.物种多样性(1)表现:是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和来衡量.(2)内容物种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演化及。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表现。

4.生态系统多样性(1)概念:生物圈内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生境主要是指。

(2)与其他两个层次的联系: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从而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多种多样的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课堂探究探讨1: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对吗?探讨2: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2头大熊猫体内提取36种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这说明大熊猫具有什么特性?探讨3:导致物种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总结提升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其关系例题分析1.下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图Ⅰ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C.图Ⅱ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及其所属层次不相符的是()选项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层次A 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遗传多样性B 美国纽约市的居民中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物种多样性C 江苏境内除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泊和沼泽等生态系统多样性D 校园里既有开白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花等物种多样性参考答案基础知识1.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1)遗传变异总和基因多样性(2)①DNA 蛋白质蛋白质种群间②染色体③表现型基因型3.(1)丰富程度分布特征(2)现状维护机制最直观、最基本4.(1)生境、生物群落无机环境(2)丰富生境课堂探究探讨1【答案】不对.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创新设计】2018-2019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学案:4.2.1~2 生物多样性简介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

【创新设计】2018-2019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学案:4.2.1~2 生物多样性简介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简介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目标导航 1.结合实例,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以及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例和探究活动,理解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一、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反映了地球上的植物、动物、菌类等在内的一切生命各不相同的特征及其生存环境,他们相互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1)概念:物种内不同种群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又称为基因多样性。

(2)层次:3个⎩⎪⎨⎪⎧分子水平:分为DNA 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细胞水平:主要指染色体的多样性个体水平:指表现型的多样性(3)规律: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广,同时反映了物种的进化潜力。

3.物种多样性(1)概念:是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特征来衡量的。

(2)内容:物种多样性的现状、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演化及维护机制。

(3)研究规律: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大,但可使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减少。

(4)意义: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表现。

(5)濒危原因:人口的压力,栖息地的破坏,环境的污染。

4.生态系统多样性(1)概念: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2)生境的含义及意义①生境主要指无机环境,如地貌、气候、土壤和水文等。

②生境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甚至整个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

5.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个物种有其独特的遗传多样性。

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丰富。

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多种多样的生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是生物存在的基本方式,物种的形成是新基因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集中反映在物种形成上。

高中生物4.2.1-2生物多样性简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4.2.1-2生物多样性简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最新整理)

2016-2017版高中生物4.2.1-2 生物多样性简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版高中生物4.2.1-2 生物多样性简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版高中生物4.2.1-2 生物多样性简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生物多样性简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物种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用物种种类丰富程度、分布特征来衡量B.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C。

一个物种种群越大,其遗传多样性越大D。

一个物种种群增加不会影响其他物种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物种多样性是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特征来衡量的。

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大,但是,一些物种种群的增加,可能导致其他物种种群的衰退,从而使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减少。

2.下列有关环境与生物进化关系的说明,正确的是()A。

环境在进化中的作用表现在对变异的定向选择和积累B。

环境决定生物的进化C。

环境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D。

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进化没有影响答案A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并且总是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个体,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生存的基本相同的两个物种,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一个物种绝灭了,另一个物种进化为一个新的物种,导致这种差异出现的最可能原因是( )A。

个体的大小 B.遗传的多样性C。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教学案:4-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教学案:4-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教学案4-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1.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分为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①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②物种多样性: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具有独特性,从而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还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潜在价值:目前人们尚不清楚的价值。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

(3)直接价值:①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价值。

②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1.主要原因人类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①人类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②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这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

2.其他原因(1)环境污染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以及与之相应的经长期协同进化的物种消失。

(3)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也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保护类型(1)就地保护①含义: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

②意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易地保护①含义: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②实例: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

③意义: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3)其他①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学案:4.2.1~2 生物多样性简介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含解析

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学案:4.2.1~2 生物多样性简介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含解析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简介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目标导航 1.结合实例,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以及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例和探究活动,理解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一、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反映了地球上的植物、动物、菌类等在内的一切生命各不相同的特征及其生存环境,他们相互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1)概念:物种内不同种群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又称为基因多样性。

(2)层次:3个分子水平:分为DNA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细胞水平:主要指染色体的多样性个体水平:指表现型的多样性(3)规律: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广,同时反映了物种的进化潜力。

3.物种多样性(1)概念:是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特征来衡量的。

(2)内容:物种多样性的现状、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演化及维护机制。

(3)研究规律: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大,但可使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减少。

(4)意义: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表现。

(5)濒危原因:人口的压力,栖息地的破坏,环境的污染。

4.生态系统多样性(1)概念: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2)生境的含义及意义①生境主要指无机环境,如地貌、气候、土壤和水文等。

②生境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甚至整个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

5.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个物种有其独特的遗传多样性。

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丰富。

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多种多样的生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是生物存在的基本方式,物种的形成是新基因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集中反映在物种形成上。

2.物种形成的方式(1)渐变式物种形成一个物种的种群生存条件发生变化,它的命运决定于它的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中图版必修2)1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中图版必修2)1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学习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二、学习重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四、例题精析:例1、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真核生物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得多;一是真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这是减数分裂(特殊有丝分裂)的进化出现前提,即为有性生殖奠定了基础。

通过有性生殖出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答案:D2.小麦根尖细胞基因分布在( )A.染色体、核糖体B.染色体、线粒体C.染色体、高尔基体D.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解析:小麦根尖细胞中不含叶绿体,核基因分布在染色体中,质基因分布在线粒体中。

答案:B3.某DNA片段转录的m RNA中尿嘧啶占28%,腺嘌呤占18%,则这个DNA片段中胸腺嘧啶和鸟嘌呤分别占( )A.46% 54%B.23% 27%C.27% 23%D.46% 27%.解析:以RNA中A+U占46%,DNA中A+T亦占46%,所以T占23%,又可推出G占27%。

答案:B例4.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共有( )A.8B.7C.5D.4 .解析:大豆DNA与RNA中共有8种核苷酸,除去含U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含A、G、C、T的共有7种。

答案:B例5.如今,从土豆、草莓到西红柿,各种各样的转基因产品已经潜入寻常百姓家,更有资料显示,我国餐桌上有50%以上的大豆色拉油属于转基因食品。

然而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影响健康的争论不绝于耳。

(1)据报道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已达7年,使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至少已有10亿之多,至今没有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事例。

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试分析原因。

高中生物《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1 中图版必修2

高中生物《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1 中图版必修2

高中生物《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1 中图版必修2[课标要求]1 概述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2 探讨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3 通过探究活动“温室效应对落叶松种群发展趋势的影响”,发展学生根据信息资料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知识梳理]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生物生存的基本形式物种的形成种群小的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个体新个体新物种物种形成的意义新基因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是生物多样性的集中反映[学习指要]本节课复习要注重1、正确理解物种和种群的概念2、理解自然界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渐变式和爆发式[典题解析]1下列不属于物种形成方式的是()A、长期的地理隔离B、远源杂交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突变解析:物种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即隔离和染色体的变异。

其中染色体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加倍和远源杂交导致染色体的数目改变等,基因突变不能导致物种的形成。

答案:D2当一个物种的种群的生存条件发生了变化,则不可能发生的是()A、该种群将可能灭绝B、该种群将向周围其他环境转移C、该种群有可能在改变了的环境下进化为其他物种D、该种群有可能保持不变解析:新物种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自然选择的作用,改变了的生存条件必然会导致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故该种群不可能保持完全不变。

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在改变了的生存条件下越有可能进化。

反之,该种群就有可能灭绝。

答案:D[聚焦高考]马(2N=64)和驴(2N=62)杂交形成的骡子是不育的,这说明马和驴之间()A、染色体不能共存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C、存在着生殖隔离D、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答案:Cw、w、w、g、k、x、x、c、o、m。

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导学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导学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4章第2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学习目标】(1)概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说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3)通过搜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重点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课前自主探究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圈内等,它们所拥有的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多样性和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价值: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意义的,以及旅游观赏、科研、文艺创作等意义的价值。

②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

③价值:目前人们尚不太不清楚的价值;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1.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生物多样性是数十亿年的结果。

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1)主要原因是对野生物种的破坏和等。

①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丧失和碎片化。

②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这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

(2) 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3)农业和林业品种的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以及与之相应的经长期的物种消失。

(4) 的盲目引入也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保护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以及国家公园等。

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2.保护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5.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

6.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提倡。

7.保护生物多样性,要求我们做好生态系统管理,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研究。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生物多样性高中生物教案

生物多样性高中生物教案

生物多样性高中生物教案主题:生物多样性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类型,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

一、引入1. 引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存在的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概念解释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类型: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共同维持着地球生态平衡。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维持生态平衡、提供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等。

三、案例分析1. 通过案例分析生态系统中一个物种的灭绝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

2. 分析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如生境破坏、气候变化、过度捕猎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保护方法探讨1. 分小组讨论不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保护、促进公众意识等。

2.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提出具体可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并展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概念和保护方法,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展望未来,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实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共存共荣的美好未来。

六、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撰写一份关于该方案的研究报告。

以上仅为生物多样性高中生物教案的一个范本,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愿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共同为美好的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

(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

(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一章细胞概述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第二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第二章细胞的构成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二节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三节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第二单元细胞的自我保障第一章细胞中的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第二章细胞中的核酸第一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核酸与细胞核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第一章细胞的物质交换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第二章细胞能量的来源与转变第一节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第二节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第三节光能的捕获和利用第四节从化学能到生物能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第一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第三节癌症的发生与防治第二章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一节细胞衰老第二节细胞凋亡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第一章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变化第一节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第二节受精作用第二章染色体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一节染色体数目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二节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第一节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第三节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第四节伴性遗传第二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第一节自由组合规律试验第二节自由组合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第三节DNA的复制第二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一节认识基因第二节基因的表达第三节基因与性状第四节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第五节人类基因组计划第六节人类遗传病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一章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第二章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简介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高中必修三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第二节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血糖调节第三节水盐调节第四节体温调节第三章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第一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三节人脑的高级功能第四节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一节人体免疫系统第二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种群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动第二章群落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第二节群落的动态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中选修一第一单元微生物培养技术1.1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1.2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1.3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课外阅读:纯种分离和培养技术的发展第二单元食品加工与食品安全2.1 发酵与食品加工2.2 食品安全的评估课外阅读:食品卫生标准第三单元酶的制备及应用3.1 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3.2 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3.3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条件3.4 酶的固定化课外阅读:纤维素酶的神奇作用第四单元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4.1 植物色素的提取4.2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课外阅读:食用色素与健康第五单元植物的组织培养5.1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5.2植物种苗脱毒技术课外阅读:兰花工业第六单元蛋白质和DNA技术6.1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6.2 DNA片段的扩增-PCR技术课外阅读:PCR技术的诞生高中选修二第一单元生物科学与农业第一章生物科学与动植物生产第一节植物繁育的现代技术第二节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第三节动物的繁育技术第四节动物疫病防治第五节设施农业第六节绿色食品第二章生物科学与食品加工第一节发酵工程与食品加工第二节酶工程与食品加工第二单元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一章生物污染与生物净化第一节生物性污染第二节生物净化第二章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一节生物资源及其特性第二节生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单元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第一节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第二节器官移植第二章人类生殖工程第一节人类的生殖控制第二节人类生殖技术第三章生物药物第一节抗生素及其合理使用第二节疫苗和抗体第三节其他生物工程药物高中选修三第一单元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第一章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第一节基因工程的原理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应用第三节蛋白质工程第二章细胞工程第一节动物细胞培养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第三节细胞融合技术第四节干细胞工程第五节克隆技术第三章胚胎工程第一节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第二节良种化胚胎工程第三节胚胎工程的新进展第二单元生态工程与生物安全第一章生态工程第一节生态工程及其原理第二节我国的生态工程第二章生物安全与生物伦理第一节基因工程的风险第二节生物武器第三节生物伦理。

4.2.1、2生物多样性简介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件(中图版必修2)

4.2.1、2生物多样性简介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件(中图版必修2)
第二章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简介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阐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识别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说出多样性三个层次之
间的关系。
3.概述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4.通过探究活动“温室效应对落叶松种群发展趋势的影 响”,提高学生根据资料信息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一、生物多样性
早古生代生物 (寒武纪) 进入早古生代,一些大型的古生物相继出现,如三叶虫、鹦鹉螺等。 出现了生命演化史上的第一次繁荣景象。在中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寒武纪古 生物是最有代表性的寒武纪生物群.
晚古生代生物 晚古生代泥盆纪生物登陆,蕨类植物、总鳍鱼;石炭纪 裸子植物,到处是绿色的世界,是煤炭形成的主要地质年代; 二叠纪以生物大量灭绝为特征,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变迁。
通小麦、棉花、甘蔗、香蕉等。
远源杂交实验:
黑麦(2n=14) × 普通小麦(6n=42)
杂种一代4n=(7+21) 秋 染 水 色 仙 体 素 加 处 倍 理 小黑麦8n=56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进化历程
化石——埋藏在地层中的古 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
石化后形成的。
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 据
中生代陆地和海洋中的情况
新 生 代 少 女 化 石 和 复 原 图
三、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1.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不但要受到无机环境 的影响,还要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并与其他生物发生关 联,与其他生物保持相互协调,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在自然界,一种植物专门由一种昆虫传粉的情形很常见
协同进化(共同进化):
2.物种形成的方式
骤变式的物种形成
(1)渐进式的物种形成 遗传多样性导致物种形成 一个物种的种群生存条件发生变化,它的命运就会发生变 化,也许灭绝,也许进化成为新物种,也许分布的范围会 发生变化,这一切都决定于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即遗传多

高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简介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简介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简介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1.描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识别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说出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3.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4.探讨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1)遗传多样性。

①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主要是指物种内不同种群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

②遗传多样性包括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三个层次的多样性。

③分子水平的多样性主要是指DNA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细胞水平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染色体的多样性;个体水平的多样性主要是指表现型的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

①物种的多样性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特征来衡量。

②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大小的关系:如果一些物种的种群过大,该地域物种多样性可能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为物种的多样性。

④造成物种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人口的压力、栖息地的破坏、环境污染。

思考:导致物种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3)生态系统多样性。

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②生境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甚至整个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

2.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又与多种多样的生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3.一个物种的种群生存条件发生变化,那么这个种群将如何变化?(1)可能灭绝。

(2)可能成为新物种。

(3)可能分布范围发生变化。

思考:人们评价一个地区生态环境是否良好的指标是什么?提示:该地区物种的丰富度。

4.物种形成的方式(1)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2)不需地理隔离,而直接达到生殖隔离,如:由于①染色体结构变异;②染色体数目加倍;③远缘杂交,再经自然选择而成为新的物种。

5.举例(1)地雀:长期的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生物:4.2.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1(中图版必修2)

生物:4.2.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1(中图版必修2)
如温室效应对落叶松种群发展趋势的影响、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 进化关系
2.骤变式的物种形成
由于个体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加倍 以及远源杂交,再经自然选择而成为新的 物种。 这是一种只经过一、两代就能产生新物种 的方式。由于多倍体一旦形成,它和原来 的物种就发生生殖隔离,因而成了新物种。 多倍体在动物界极少发生,在植物界却相当 普遍,例如普通小麦、棉花、甘蔗、香蕉等。
远源杂交实验:
黑麦(2n=14) X 普通小麦(6n=42)
杂种一代4n=(7+21)
染 秋 色 水 体 仙 加 素 倍
小黑麦8n=56
二 生物都生活在由生物因素和 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因素中
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不但要 受到无机环境的影响,还要受到其他生物 的影响,并与其他生物发生关联,保持相 互协调,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 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 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 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共同进化的含义1: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地球形成时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但是 随着光合细菌的出现,使得大气中有了氧气 共同进化的含义2: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也 存在共同进化。
综上所述: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 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 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 系统,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彼此之间有着或远或 近的亲缘关系,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在适应不同环境和向不同方向发展的过 程中形成了多彩多姿、千变万化的生物 世界。 实质上,物种形成过程就是生物多样性 增加的过程,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生物的分布范围增大,分布的生境类型 增多,从而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导学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导学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学习目标】1.通过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计算深入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科学探究、科学思维)2.通过分析红树林生态系统概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探究、生命观念)3.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我做起”的意识(社会责任)【课前预习】【预习指导】请同学通读课本P9095前两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__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_______和________。

4.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

每个人都要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自觉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______和________。

【课内探究】探究活动一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计算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Simpson指数)是一种简便的测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指数。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种的概率=1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同种的概率=1每个物种的物种个数除以总植株个数的平方的加和(Simpson指数) D=1−∑(Ni/N)2(式中Ni为i物种个体数,N为总个体数)例:现有甲乙丙丁四个群落,甲群落中A、B两个物种个体数分别为99和1,乙群落中A、B两个物种个体数均为50,丙群落中A、B、C三个物种个体数分别为33、33、34,丁群落中A、B、C三个物种个体数分别为2、88、10,则D甲= ;D乙= ; D丙=; D丁= 。

思考:1、对四个群落多样性排序?2、请据公式和结果,解释甲和乙、丙和丁群落差异性的主要原因?3、乙和丙两个群落物种分布均匀度非常接近,为什么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差异这么大?4、总结决定物种多样性大小的因素探究活动二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任务:各小组通过课前查阅整理资料,展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课内检测】1.栽培稻甲产量高、品质好,但每年只能收获一次。

生物多样性形成—中图版生物必修二

生物多样性形成—中图版生物必修二
相关概念



生殖隔离:指不同物种在自然条件下 无法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 代,即使产生后代,后代也不可育的 隔离机制。 地理隔离:由于地理屏障使同一个物 种的两个种群彼此隔开,阻碍了生物 的自由迁移、交配。 基因库: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 有的全部基因。
生物多样性形成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 基本的表现。 物种的形成直接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 增加。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其实集中反映在物 种的形成上。
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 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 发展的作用。 “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 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 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 的多样性。
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

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生物的分 布范围增大,分布的生境类型增多, 从而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Key To Questions

若温度持续升高,华北落叶松分布范围的变 化到底会怎样,取决于华北落叶松种群是否 具有耐热性的变异个体,即华北落叶松种群 的遗传多样性的丰富程度。
探究活动
Ⅰ若温度持续升高,华北落叶松的分布范 围变小了,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Ⅱ若温度持续升高华北落叶松的分布范围 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分布范围更大了,可 能的原因是什么? Ⅲ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华北落叶松可 能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物种A 物种B
(物种B形成后,A不复存在)
田螺的演化——渐变式物种形成
华北落叶松种群B
各自进行 生殖 遗传变异 华北落叶松种群C 各个种群的 隔离 不同环境基因库发生 华北落叶松种群D 自然选择改变 不同
物种B

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中生物 4.2.1 生物多样性简介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

陕西省延长县中学高中生物 4.2.1 生物多样性简介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2

陕西省延长县中学2014高中生物 4.2.1 生物多样性简介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科目生物课题课型新课授课人设计人刘万霞审查人苏勇勇审核人郑红军师评组评学习目标1.描述生物多样的概念,识别三个层次,说出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2.通过探究“遗传多样性分析”,培养根据信息资料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3.通过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增强使命感,关心祖国资源状况,热爱祖国和家乡。

学习重点生物多样的概念,识别三个层次,说出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生物多样的概念,识别三个层次,说出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学法指导1.运用结合课外资料及一些有说服力的数字来真正理解本节内容,明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分类。

2.掌握遗传多样性的分类及各种多样性的概念和例子,了解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义,明确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

3.认真阅读教材104-107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小组完成“合作学习”;学习过程学习笔记(教学设计)【自主学习(预习案)】阅读教材104-107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生物多样性包括、、1、遗传多样性①概念:。

②分类:多样性、多样性、多样性分子多样性包括多样性、多样性细胞水平多样性指个体水平多样性指2、物种多样性①概念:是的生物多样性,是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和特征来衡量的。

②意义: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表现3、生态系统多样性①概念:是指、和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差异和的多样性。

②其它概念:生境主要是指生物群落多样性主要是二、三各层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探究案)】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一、完成课本105页探究活动的“分析讨论”。

二、DNA多样性与蛋白质多样性有什么关系?三、分析讨论景观多样性?【当堂检测】1、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选择B.物种退化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2、国内外经验证明,一个较大的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要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应达到( )A.10%以上 B.12.7%以上 C.21%以上 D.30%以上3、有“植物界的熊猫”和“鸽子树”之称的中国特有珍稀植物是( )A.银杏、银杉B.银杉、珙桐 C.银杏、珙桐D.水松、珙桐4、我国多数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B.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C.环境污染D.外来物种的入侵5、据统计表明,进入本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 B.动物病害 C.天敌过多 D.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6、以下不属于遗传多样性特点的是()A、包括表现型的多样性B、包括染色体的多样性C、包括DNA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D、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表现7、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哪些层次的保护战略和措施()①基因②细胞③组织④物种⑤生态系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⑤【当堂小结】我们这一节学到了什么?【课后巩固(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107页“巩固提高”1、2题;2、完成新学案本节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简介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目标导航 1.结合实例,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以及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2.结合实例和探究活动,理解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一、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反映了地球上的植物、动物、菌类等在内的一切生命各不相同的特征及其生存环境,他们相互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1)概念:物种内不同种群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又称为基因多样性。

(2)层次:3个⎩⎪⎨⎪⎧ 分子水平:分为DNA 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细胞水平:主要指染色体的多样性个体水平:指表现型的多样性(3)规律: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广,同时反映了物种的进化潜力。

3.物种多样性(1)概念:是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特征来衡量的。

(2)内容:物种多样性的现状、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演化及维护机制。

(3)研究规律: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大,但可使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减少。

(4)意义: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表现。

(5)濒危原因:人口的压力,栖息地的破坏,环境的污染。

4.生态系统多样性(1)概念: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2)生境的含义及意义①生境主要指无机环境,如地貌、气候、土壤和水文等。

②生境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甚至整个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

5.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个物种有其独特的遗传多样性。

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丰富。

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多种多样的生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是生物存在的基本方式,物种的形成是新基因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集中反映在物种形成上。

2.物种形成的方式(1)渐变式物种形成一个物种的种群生存条件发生变化,它的命运决定于它的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进化的可能性越大。

这种进化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和演化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

(2)爆发式物种形成由于个体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加倍以及远源杂交,再经自然选择而成为新的物种。

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1)生物的生活受到无机环境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并与其他生物保持相互协调、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2)一个物种是在另一个物种基础上形成的,是继承的发展,一个物种形成了,又为下一个物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所有生物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

(3)物种的形成过程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过程,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生物的分布范围增大,分布的生境类型增多,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为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维持,使得生态和进化过程也将继续。

判断正误:(1)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2)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

()(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就越强,越有可能保存下来或形成新物种。

()(5)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6)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7)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8)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变化可以提高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1)×(2)√(3)×(4)√(5)×(6)×(7)√(8)√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2.三个层次间的联系3.成因: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数量多、种类多,对吗?答案生物多样性不是指生物数量多,也不仅仅指生物种类多,而是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以下不属于生物遗传多样性内容的是()A.DNA分子、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B.物种种类的多样性C.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同种生物表现型丰富多彩问题导析(1)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DNA分子多样性,它是由构成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决定的。

(2)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进而反映出生物表现型的多样性。

(3)物种种类的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内涵。

答案 B一题多变马和鼠体细胞具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但性状差异很大,原因是()A.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生活环境不同C.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同D.着丝粒数目不同答案 A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遗传多样性的形成基因的多样性是由构成基因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的。

基因多样性的产生与变异有关,其中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再通过基因重组,使后代产生众多的基因型,这就形成了遗传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漫长的进化历程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环境中自然选择的方向是不同的,不同的选择方向形成不同的生物类型,最后形成不同的物种。

不同的物种,其基因库中的基因组成也是不同的。

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生物的分布范围增大、分布的生境类型增多,形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关系图解及分析(1)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遗传多样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发生。

(2)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条件变化和隔离都能够在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促进物种形成。

(3)生殖隔离可以由环境变化积累引起,也可以由地理隔离导致,还可以通过杂交和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实现。

(4)物种多样性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又丰富了遗传多样性。

(5)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共同维持生物进化;生物进化进一步发展了生物多样性。

4.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1)渐变式(2)爆发式如:以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很快达到生殖隔离(以植物为例)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如何?答案2.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 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 1和a 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 和c 。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 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 2同域分布,向d 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 和d 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 和d 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 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 和d 是同一物种D.a 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 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 和d 是不同物种问题导析 (1)明确:区分物种的关键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存在地理隔离的不同种群,可能属于不同物种,也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b 和d 存在地理隔离,不一定达到生殖隔离;由于a 1和a 2的地理隔离,d 和c 有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2)理解: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而不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

a1中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不一定相同;a1中外迁群体与当地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相同,但如果只发生地理隔离,而没有发生生殖隔离,则c和d可能是一个物种。

答案 B一题多变(1)a物种进化为新物种b和c的内因是什么?答案突变和基因重组(或遗传变异)。

(2)若b物种迁入到c物种生活的区域,足够长的时间后一定会进化为新物种吗?答案不一定,也可能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1.生物多样性包括()①遗传多样性②物种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④变异多样性⑤群落多样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答案 A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的一切生物,这些生物所拥有的基因及它们所处的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因而生物多样性应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

题中④应包含在遗传多样性中,⑤应包含在生态系统多样性中。

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答案 D3.科学家对化石研究表明:有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短暂的一段时间就灭绝了,对生存短暂的原因最合理的解释是()A.繁殖能力弱,使其生存机会减少B.体内结构简单,难以生存下去C.缺少产生变异的条件D.缺少适应环境的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答案 D解析由题干所述的这些物种在地球上只存活了短暂的时间,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不是因为繁殖能力弱,假设只因繁殖能力弱而后代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多,也不会短暂生存,这类生物只能是由于缺乏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而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灭绝的。

4.下列有关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进而形成生殖隔离B.没经过隔离,就形成新物种C.多倍体的形成没经过地理隔离,只有生殖隔离D.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属于生物进化答案 C解析多倍体植物的形成属于爆发式物种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达到生殖隔离。

5.达尔文在南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分别生活着15种陆上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

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西海岸大陆龟类痕,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

请用现代综合进化论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其原因。

(1)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变异,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

(2)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之间的龟类因为有________隔离而不能进行________________。

(3)不同岛屿上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使得不同岛屿上的龟的________向不同方向发生定向改变,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________,导致众多新物种形成。

答案(1)多种可遗传的原材料(2)地理基因交流(3)基因频率生殖隔离解析由于大陆龟后代中存有很多可遗传的变异,这些变异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由于不同岛屿之间的地理隔离,使龟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又由于不同岛屿上地理环境条件不同,使得不同岛屿上的龟基因频率发生不同方向改变,最后产生生殖隔离。

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物种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用物种种类丰富程度、分布特征来衡量B.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C.一个物种种群越大,其遗传多样性越大D.一个物种种群增加不会影响其他物种的多样性答案 D解析物种多样性是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特征来衡量的。

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大,但是,一些物种种群的增加,可能导致其他物种种群的衰退,从而使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