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doc

合集下载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总论——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总论——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教辅资料参考:内科学八年制教材第3版下册)1.一般血液检查血液分析仪进行的血常规检测可同时测出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总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有的仪器尚可检测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血液分析仪虽可提供多项指标,但对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形态变化的分析仍需经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确立。

2.骨髓检查(1)骨髓涂片检查骨髓涂片检查主要用于:①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对于白血病、再障、多发性骨髓瘤、巨幼细胞贫血等疾病具有确诊价值;②帮助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怀疑戈谢病、尼曼—匹克病,于骨髓涂片中找到特殊细胞即可确诊;③诊断骨髓转移癌;④诊断某些原虫性传染病,如骨髓涂片中找到疟原虫、黑热病的利什曼小体;⑤骨髓也常用于病原菌的培养,有较高的阳性率。

a.骨髓增生度:以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值表示。

增生极度活跃见于白血病,尤其是慢粒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见于白血病、增生性贫血;增生活跃见于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增生减低见于造血功能低下;增生极度减低见于造血功能明显低下,如再障。

b.粒/红比值粒/红比值正常见于正常骨髓象,或骨髓病变局限于其他细胞系,未累及粒红两系,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多发性骨髓瘤;或粒、红两系平行减少,如再障。

粒/红比值增高(大于8∶1)见于粒细胞增多,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或幼红细胞严重减少,如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红比值降低(小于2∶1)见于幼红细胞增多,如各种增生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或粒细胞减少,如粒细胞缺乏症。

c.原始细胞数量增多:见于各种急性白血病d.血细胞化学染色以血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化学或生物化学技术对血细胞内各种生化成分、代谢产物作定位、定性和半定量的观察,对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必不可少。

最新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

最新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贫血一、初诊患者1.一般常规: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ECG、ESR2.血液学:白细胞分类(镜下)、网织红细胞、嗜酸细胞计数、血型、骨髓涂片(Bm铁染色)、骨髓活检、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等3.血生化: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血铁饱和度)4.血清学:乙肝五项、EBV抗体、输血相关病毒或微生物抗体检查5.影象学:腹部B超(包括腹腔淋巴结、肝脾)、胸、腹CT,必要时全胃肠钡餐造影6.骨髓(Bm)涂片、活检,细胞因子四项,纤维四项7.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检测,必要时查各种自身抗体8.基因检查:TCR基因重排、IgH基因重排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分叶计数。

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血液学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活检检查,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NAP等。

3.生化检查: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4.血清学检查: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疑维生素B12缺乏时)5.影像学检查: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

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计数)及网织红细胞,嗜酸粒细胞计数,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生化检查: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运铁蛋白饱和度,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必要时) ,肝、肾功能。

3.血液学:骨髓涂片及铁染色(与测定血清铁蛋白等价),红细胞铁蛋白(必要时),NAP,血红蛋白电泳,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HbF(抗血清铁蛋白碱血红蛋白)。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一、∙胞浆可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的是(B)∙骨髓检查铁染色的应用目的是(B)∙骨髓增生状况的分级中,正常人属于(C)∙过碘酸-Schiff反应(PAS)指的是(C)∙成熟中性粒细胞发生中毒性改变见于(C)∙正常骨髓象原红细胞的比例是(B)∙正常骨髓象小儿淋巴细胞偏高,可达(A)∙正常骨髓象幼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A)∙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成人阳性率是(A)∙只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的细胞是(A)二、∙急性型再障血液学特点是(B)∙除了贫血的一般症状外,常出现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的贫血类型是(C)∙易见到Howell-Jolly小体及点彩红细胞的贫血类型是(C)∙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特点是(C)∙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B)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幼红细胞常在(D)∙巨幼细胞贫血细胞核发育落后于胞质,出现(C)现象∙缺铁性贫血直接可靠的诊断方法是(A)∙贫血常见的体征是(A)∙慢性型再障血液学特点是(A)三、∙缺铁性贫血的血红蛋白电泳表现是(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特异性诊断是(C)∙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寿命测定(红细胞半衰期)为(D)∙属于血管内溶血特征的是(B)∙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属于(B)导致的溶血性贫血∙血红素异常的代表疾病是(C)∙酸溶血试验(Ham’s试验)主要用于(C)的诊断∙属于血管外溶血特点的是(C)∙诊断轻型地中海贫血的重要依据是血红蛋白电泳(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属于(A)导致的溶血性贫血四、∙ALL指(B)∙CML指(C)∙FAB分型,F指的是(B)∙白血病病变不仅仅局限在(B)∙诊断准确率达到90%以上的分型方法是(C)∙常有成束的棒状小体(Auerbody)的白血病类型是(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缩写是(C)∙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A)∙CLL血象的特点是(A)∙CML的血象显示,原始粒细胞为(A)五、∙RAEB指的是(B)∙骨髓瘤患者发生高黏滞血症的原因是(B)∙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本周蛋白增多,是由于(A)∙根据M蛋白的种类对骨髓瘤分型正确的是(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主要表现为(A)∙骨髓瘤细胞分泌单株免疫球蛋白引起的全身紊乱如(D)症状∙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化特点正确的是(A)∙约(C)的患者血清或尿液中无M蛋白,称为不分泌型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象,骨髓瘤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的(C)∙本周蛋白的凝固温度是(A)。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系血液病诊断的重要环节。

由于现代实验技术的发展,检查方法日趋增多,但临床医师首先必须重视询问病史,详细体检,在这些资料基础上,运用专业知识,做出判断分析,再选择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一位好的临床医师应该是能运用最恰当的检验作出诊断,而不是检查越多越好。

其次必须正确对待高、精仪器和简单检验方法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国力仍有限,不可能在多数医院都配备高级的自动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等,而正确诊断也并非缺此不可。

第三,必须正确对待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际情况的关系,紧密结合临床。

第四,要认识到某些重要学科,如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某些检查不仅是诊断手段,而且是研究病因、发病机制的重要手段,例如血友病A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与Ⅷ因子基因的不同缺陷类型有关,通过借鉴边缘学科的检测手段,使我们对临床现象有更科学的认识,借助实验检测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临床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一、一般血液检查外周血细胞质和量的改变,常可反映骨髓造血病理变化。

高质量的血常规检查,不但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进一步检查的线索,有时甚至为某些血液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因此,外周血的一般检查被视为血液病诊断不可缺少的实验手段。

近年来,血液分析仪已基本取代传统的人工显微镜计数法进行血常规检测,这类仪器可同时测出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 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 C)、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总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有的仪器尚可检测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上述仪器虽可提供多项指标,但对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形态病理变化的分析仍需经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确立。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量的改变贫血时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量减少;相反,红细胞增多性疾病时则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值增高。

常用实验室检查

常用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检查:(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男(4。

0~5。

5)×1012/L 血红蛋白:男120~160g/L女(3.5~5。

0)×1012/L 女110~150g/L新生儿(6.0~7.0)×1012/L 新生儿170~200/L临床意义: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婴幼儿、15岁以前的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2。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后;高原、剧烈运动;阻塞性肺气肿、发绀型先天心脏病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类型/百分数/绝对值1。

中性粒细胞(N):①杆状核(st):0~5 0。

04~0。

05②分叶核(sg):50~70 2~72。

嗜酸性粒细胞(E):0.5~5 0。

05~0.53.嗜碱性粒细胞(B):0~1 0~0.14.淋巴细胞(L): 20~40 0。

8~45.单核细胞(M): 3~8 0。

12~0。

8临床意义:①白细胞计数增多与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增多:新生儿、妊娠、分娩、高温、严寒、饱餐、剧烈运动等;急性感染(主要原因)、严重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可作为内出血诊断指标)、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生疾病及恶性肿瘤.2。

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革兰阴性菌、病毒、原虫等)、血液疾病、理化损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疾病。

3.核左移: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中毒/溶血反应及白血病。

4。

核右移:主要见于造血功能减退。

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恶性肿瘤、传染病。

③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

④淋巴细胞.1。

淋巴细胞增多:4~6天的婴儿至6~7岁儿童;病毒\杆菌感染、淋巴细胞性恶性组织病等。

最新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

最新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贫血一、初诊患者1.一般常规: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ECG、ESR2.血液学:白细胞分类(镜下)、网织红细胞、嗜酸细胞计数、血型、骨髓涂片(Bm铁染色)、骨髓活检、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等3.血生化: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血铁饱和度)4.血清学:乙肝五项、EBV抗体、输血相关病毒或微生物抗体检查5.影象学:腹部B超(包括腹腔淋巴结、肝脾)、胸、腹CT,必要时全胃肠钡餐造影6.骨髓(Bm)涂片、活检,细胞因子四项,纤维四项7.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检测,必要时查各种自身抗体8.基因检查:TCR基因重排、IgH基因重排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分叶计数。

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血液学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活检检查,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NAP等。

3.生化检查: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4.血清学检查: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疑维生素B12缺乏时)5.影像学检查: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

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计数)及网织红细胞,嗜酸粒细胞计数,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生化检查: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运铁蛋白饱和度,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必要时) ,肝、肾功能。

3.血液学:骨髓涂片及铁染色(与测定血清铁蛋白等价),红细胞铁蛋白(必要时),NAP,血红蛋白电泳,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HbF(抗血清铁蛋白碱血红蛋白)。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左大鹏骨髓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检验,是血液细胞形态学研究和血液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其重点是发现血液细胞量和质的异常,并结合临床和血象等资料所分析的结果,作出明确的诊断。

骨髓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适应证):1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2 、诊断某些感染性疾患;3 、协助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4 、协助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Niemann-Pick 病(可在骨髓中找到其特殊细胞)。

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微环境和各种造血因子作用下发育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血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一般要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又可人为地分为原始细胞、早幼细胞、中幼细胞和晚幼细胞四个具体阶段。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只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巨核细胞在发育中的阶段命名为原始巨核、幼稚巨核、颗粒巨核和产板巨核。

PPT4 显示的是血细胞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造血功能干细胞最后发育成红细胞、粒细胞(包括中性、嗜酸、嗜碱)、单核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

PPT5 用图表显示骨髓血细胞的发育规律(从原始- 幼稚- 成熟过程)。

PPT7 显示的是红细胞发育中各阶段形态变化规律示意图。

可以看到从原红到早幼红到中幼红到晚幼红、网织红到成熟红细胞,细胞体的变化,核的变化,核仁及染色体的变化。

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点(一)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1 、原始红细胞直径15- 20um ,多为圆形或微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多呈圆形,约占细胞直径的4/5 ,位于中央或稍偏于一侧,染色质为粗颗粒状,核仁1-2 个,胞浆量少呈油墨蓝色,胞浆中不含颗粒。

PPT8 的图片显示的是原始红细胞。

2 、早幼红细胞直径10—18um ,细胞形态与原红相同,胞核变小,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常出现部分的浓染区域,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量增多,呈深蓝色,局部可有少量血红蛋白产生。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

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一、引言在现代医学中,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血液常见疾病,如贫血、白血病和血栓等,实验室检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血液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解读,并提供相关参考信息。

二、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是评估贫血程度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男性130-175g/L,女性120-150g/L。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贫血。

2. 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计数指标显示了单位体积内循环着的红细胞数量。

正常成人男性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 × 10^12/L,女性为3.8-5.0 × 10^12/L。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用于评估红细胞大小,正常范围为80-100 fL。

贫血时,红细胞计数和MCV可能会异常。

3. 血小板计数与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用于检查机体的止血功能,正常范围是150-400 × 10^9/L。

当血小板数量过低时,易导致出血倾向性增加。

出凝血时间是用来测定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延长的出凝血时间可能意味着凝血问题。

三、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的多少。

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1 × 10^9/L。

同时,在进行白细胞分析时也需要注意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所占比例是否符合正常范围。

2. 骨髓涂片检查骨髓涂片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骨髓中不同种类的克隆或非克隆性异常细胞,并通过形态学分析来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分期。

3. 白细胞酶学特征某些特定的酶活性测定对于指导白血病的分类和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酸性磷酸酶(ACP)和组蛋白键酸性琥珀酸酶(NAAE)等。

四、血栓的实验室检查解读1. 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

血液病——血友病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血液病——血友病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实验室检查:
本病主要为内源性途径凝⾎障碍,故出⾎时间、⾎⼩板计数及形态、PT、TT、⾎管性⾎友病因⼦相关抗原(vWF:Ag)均正常。

APTT延长,凝⾎活酶⽣成不良。

鉴别两型可做凝⾎活酶⽣成时间纠正试验。

测定Ⅷ∶C及因⼦Ⅸ活性(Ⅸ:C),以估计其在⾎浆中的浓度。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的APTT、凝⾎活酶⽣成试验及纠正试验、凝⾎因⼦活性测定,⾎友病甲、⼄的诊断和鉴别不难。

但需与因⼦Ⅺ缺乏相鉴别,后者是常染⾊体不完全隐性遗传,男⼥均可患病,⽗母均可传递,临床出⾎症状较轻。

依据凝⾎活酶⽣成不良,正常吸附⾎浆及正常⾎清均能纠正,以及⾎浆因⼦Ⅺ活性减低或消失可以鉴别。

此外尚需与⾎管性⾎友病及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因⼦Ⅶ、Ⅸ抑制物)加以鉴别,后者出⾎症状与⾎友病相同,但⽆家族史及性别、年龄限制且凝⾎异常不能被少量正常⾎浆纠正。

血液病实验室诊断

血液病实验室诊断
02
总结词
骨髓检查是血液病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抽取骨髓液进行涂片和培养,了解骨髓造血情况及细胞形态。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骨髓检查包括骨髓穿刺、骨髓活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等。通过骨髓穿刺可以了解骨髓造血活跃程度、细胞增生程度和细胞形态等;骨髓活检可以了解骨髓组织结构、造血面积和纤维化程度等;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了解各种血细胞形态、比例和成熟程度等。这些检查结果对于判断血液病的类型、病程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流式细胞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类各种白血病细胞,有助于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和分型。同时,流式细胞术还可以检测微小残留病,预测复发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基因测序是一种高通量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分辨率等优点。在血液病诊断中,基因测序可用于检测基因突变,预测疾病风险、指导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总结词
血液生化检查是了解血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代谢情况的手段,对于某些血液病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
详细描述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指标。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机体的代谢状态和脏器功能,对于判断血液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结词
免疫学检查是通过检测机体的免疫功能及免疫相关指标,了解免疫系统状态及与血液病相关的免疫异常。
仪器设备的定期校准
及时进行设备保养,减少设备故障率,保证检测过程的顺利进行。
日常维护与保养
通过控制样本的质控品,监测实验室内检测过程的质量。
室内质量控制
参与权威机构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室间质量控制
结果解读的专业性
由专业医生或检验师对检测结果进行解读,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检验科血液病的实验诊断

检验科血液病的实验诊断

检验科血液病的实验诊断一、引言科学的诊断方法对于血液病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诊断是血液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实验检测,可以获得血液病的相关指标,从而帮助医生准确确定疾病的类型和阶段。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血液病进行实验诊断的方法和指标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急性白血病的实验诊断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病,其特点是血液中出现大量未成熟的白细胞,严重影响正常造血过程。

实验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骨髓细胞学检查、免疫表型分析和分子遗传学检测。

1.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查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数量,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急性白血病,并进一步确定疾病的亚型和风险分层。

2. 免疫表型分析免疫表型分析是利用特异性的抗体标记和检测患者骨髓或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表面标志物,从而确定患者的白细胞类型和分布。

对于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可以帮助确定白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分布,进而确定疾病的亚型和预后。

3. 分子遗传学检测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白细胞中的特定基因变异和染色体异常,进一步确定急性白血病的亚型和预后。

常见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方法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三、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实验诊断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包括慢性髓性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实验诊断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骨髓细胞学检查、遗传学检测和分子遗传学检测。

1.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查骨髓细胞的形态、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数量,可以确定是否患有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并进一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分层。

2. 遗传学检测遗传学检测可以通过检测患者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数量,进一步确定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类型和分层。

常见的遗传学检测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基因突变检测。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左大鹏骨髓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检验,是血液细胞形态学研究和血液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其重点是发现血液细胞量和质的异常,并结合临床和血象等资料所分析的结果,作出明确的诊断。

骨髓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适应证):1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2 、诊断某些感染性疾患;3 、协助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4 、协助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 Niemann-Pick 病(可在骨髓中找到其特殊细胞)。

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微环境和各种造血因子作用下发育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血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一般要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又可人为地分为原始细胞、早幼细胞、中幼细胞和晚幼细胞四个具体阶段。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只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巨核细胞在发育中的阶段命名为原始巨核、幼稚巨核、颗粒巨核和产板巨核。

PPT4 显示的是血细胞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造血功能干细胞最后发育成红细胞、粒细胞(包括中性、嗜酸、嗜碱)、单核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

PPT5 用图表显示骨髓血细胞的发育规律(从原始 - 幼稚 - 成熟过程)。

PPT7 显示的是红细胞发育中各阶段形态变化规律示意图。

可以看到从原红到早幼红到中幼红到晚幼红、网织红到成熟红细胞,细胞体的变化,核的变化,核仁及染色体的变化。

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点(一)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1 、原始红细胞直径 15- 20um ,多为圆形或微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多呈圆形,约占细胞直径的 4/5 ,位于中央或稍偏于一侧,染色质为粗颗粒状,核仁 1-2 个,胞浆量少呈油墨蓝色,胞浆中不含颗粒。

PPT8 的图片显示的是原始红细胞。

2 、早幼红细胞直径 10—18um ,细胞形态与原红相同,胞核变小,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常出现部分的浓染区域,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量增多,呈深蓝色,局部可有少量血红蛋白产生。

医学实验室中的血液检测实验分析

医学实验室中的血液检测实验分析

医学实验室中的血液检测实验分析在医学实验室中,血液检测实验是常见且重要的实验之一。

通过对血液样本中各种指标的检测与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血液检测实验在医学实验室中的应用、常见的血液指标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探讨。

一、血液检测实验的应用血液检测实验在医学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诊断:血液检测可以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贫血、血液系统疾病等。

2. 治疗监测:血液检测可以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与副作用。

比如,在化疗治疗期间,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可以判断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的程度。

3. 预防与健康管理:血液检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早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比如,检测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改善措施。

二、常见的血液指标及其分析方法1. 血细胞计数:血细胞计数是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进行测量。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和显微镜计数法。

2.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对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测量,常用的方法有血红蛋白测定仪和比色法。

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对血液中血小板数目的测量,通常使用自动血小板计数仪进行测定。

4. 血糖测定:血糖测定是指对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葡萄糖氧化酶法和酚类方法。

5. 肝功能检测:肝功能检测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等指标来评估肝脏功能的状况。

常用的方法包括酶动力学法和比色法。

6. 肾功能检测:肾功能检测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来评估肾脏的功能状态。

常用的方法有酶动力学法和比色法。

三、实验分析结果的解读在血液检测实验中,得到的分析结果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解读。

这需要对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有所了解,并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左大鹏骨髓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检验,是血液细胞形态学研究和血液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其重点是发现血液细胞量和质的异常,并结合临床和血象等资料所分析的结果,作出明确的诊断。

骨髓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适应证):1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2 、诊断某些感染性疾患;3 、协助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4 、协助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 Niemann-Pick 病(可在骨髓中找到其特殊细胞)。

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微环境和各种造血因子作用下发育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血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一般要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又可人为地分为原始细胞、早幼细胞、中幼细胞和晚幼细胞四个具体阶段。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只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巨核细胞在发育中的阶段命名为原始巨核、幼稚巨核、颗粒巨核和产板巨核。

PPT4 显示的是血细胞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造血功能干细胞最后发育成红细胞、粒细胞(包括中性、嗜酸、嗜碱)、单核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

PPT5 用图表显示骨髓血细胞的发育规律(从原始 - 幼稚 - 成熟过程)。

PPT7 显示的是红细胞发育中各阶段形态变化规律示意图。

可以看到从原红到早幼红到中幼红到晚幼红、网织红到成熟红细胞,细胞体的变化,核的变化,核仁及染色体的变化。

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点(一)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1 、原始红细胞直径 15- 20um ,多为圆形或微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多呈圆形,约占细胞直径的 4/5 ,位于中央或稍偏于一侧,染色质为粗颗粒状,核仁 1-2 个,胞浆量少呈油墨蓝色,胞浆中不含颗粒。

PPT8 的图片显示的是原始红细胞。

2 、早幼红细胞直径 10—18um ,细胞形态与原红相同,胞核变小,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常出现部分的浓染区域,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量增多,呈深蓝色,局部可有少量血红蛋白产生。

血液病实验室诊断

血液病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Hb、RBC均减少,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 >100fl)。生化检查:叶酸:<6.81nmol/L维生素B12: <74pmol/L
血象:
骨髓象:
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红细胞体积增大;中性粒细胞过度分叶,核右移;严重时长表现为三系减少。
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各阶段红细胞可见巨幼改变,出现“核幼浆老”;粒系、巨核系可见巨幼改变。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和出凝血检查:血常规:WBC、HGB、PLT和白细胞分类的检测对于诊断和预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血生化:常规生化电解质、肝肾功能。出凝血检查:Fg、PT、APTT、FDP及D-二聚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骨髓细胞形态学:
细胞形态学:以异常的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细胞形态较较一致,胞质中有大小不均的颗粒,常见呈柴捆状的Auer小体。细胞化学:APL的细胞化学巨幼典型特征,表现为POX强阳性。
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
急性白血病
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蓄积于骨髓并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髓外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根据受累的细胞类型,AL通常可以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两大类。
#2022
#2022
骨髓象:
02
血象:
01
红细胞体积较正常为小,形态不一、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
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胞浆少,核浓染。
缺铁性贫血骨髓象
巨幼细胞性贫血

血液与肿瘤疾病-实验室检查

血液与肿瘤疾病-实验室检查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血液检查⏹血细胞检查及应用定量检查⏹流式细胞术的临床应用⏹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形态学检查⏹溶血相关检查及应用⏹止血与血栓检查及应用⏹造血原料检查及应用⏹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应用⏹骨髓活检及应用物学检测及应用⏹白血病残留检测技术及应用⏹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特征一、血液检查血液检查——血细胞检查⏹血细胞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细胞,随血液流动遍及全身,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

⏹血细胞检查包括定量检查(通常称为血常规或外周血细胞分析)和对血细胞形态的检查。

⏹血细胞检查的标本通常为静脉血,特殊情况下可采集末梢血。

⏹定量检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形态检查:染色+显微镜检。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示意图血细胞定量检查(血常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关参数检测⏹白细胞相关参数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网织血细胞定量检查(血常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关参数检测⏹白细胞相关参数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红细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 RBC)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简介⏹红细胞的来源与分化:造血干细胞→红系造血祖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红细胞的生理功能:携氧输送至各组织;并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运送至肺⏹红细胞的生存时间:120天⏹正常红细胞形态:呈双凹圆盘状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功能:携O2和CO2,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

⏹结构:亚铁血红素+珠蛋白肽链RBC和Hb检验的相关参数⏹红细胞计数(RBC):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血红蛋白浓度(HGB):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单个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值⏹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RBC和Hb检验相关参数的参考值成年男性成年女性新生儿RBC 4.0 ~ 5.5 3.5 ~ 5.0 6.0 ~ 7.0(×1012/L)Hb (g/L)120 ~ 160110 ~ 150170 ~220 Hct 0.40 ~ 0.500.37 ~ 0.450.49 ~ 0.60RBC及Hb增多⏹相对性增多:因血浆容量减少使RBC容量相地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左大鹏骨髓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检验,是血液细胞形态学研究和血液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其重点是发现血液细胞量和质的异常,并结合临床和血象等资料所分析的结果,作出明确的诊断。

骨髓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适应证):1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2 、诊断某些感染性疾患;3 、协助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4 、协助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 Niemann-Pick 病(可在骨髓中找到其特殊细胞)。

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微环境和各种造血因子作用下发育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血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一般要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又可人为地分为原始细胞、早幼细胞、中幼细胞和晚幼细胞四个具体阶段。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只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巨核细胞在发育中的阶段命名为原始巨核、幼稚巨核、颗粒巨核和产板巨核。

PPT4 显示的是血细胞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造血功能干细胞最后发育成红细胞、粒细胞(包括中性、嗜酸、嗜碱)、单核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

PPT5 用图表显示骨髓血细胞的发育规律(从原始 - 幼稚 - 成熟过程)。

PPT7 显示的是红细胞发育中各阶段形态变化规律示意图。

可以看到从原红到早幼红到中幼红到晚幼红、网织红到成熟红细胞,细胞体的变化,核的变化,核仁及染色体的变化。

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点(一)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1 、原始红细胞直径 15- 20um ,多为圆形或微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多呈圆形,约占细胞直径的 4/5 ,位于中央或稍偏于一侧,染色质为粗颗粒状,核仁 1-2 个,胞浆量少呈油墨蓝色,胞浆中不含颗粒。

PPT8 的图片显示的是原始红细胞。

2 、早幼红细胞直径 10—18um ,细胞形态与原红相同,胞核变小,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常出现部分的浓染区域,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量增多,呈深蓝色,局部可有少量血红蛋白产生。

PPT9 显示的是早幼红细胞。

3 、中幼红细胞直径 8-15 μ m ,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体积的 1/2 。

核染色质凝集成索条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空隙。

核仁消失。

由于血红蛋白的形成,胞浆可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

PPT10 显示的是中幼红细胞。

4 、晚幼红细胞直径 7-10 μ m ,圆形。

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体积的 1/2 以下。

核染色质聚集成数个大块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块状。

胞浆量多,染成浅灰或成熟红细胞色。

PPT11 显示的是晚幼红细胞。

(二)粒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1 、原始粒细胞〈 myeiobiast 〉直径 10-18um 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或偏位,染色质呈均匀细薄沙状,核仁 2-5 个,胞浆量少呈水彩蓝色,胞浆中无颗粒。

PPT12 显示的是原始粒细胞,可以看到以上特点。

2 、早幼粒细胞〈 promyelocyte 〉直径 12-20μm ,较原始粒细胞大,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大,圆形或类椭圆形,位于中央或偏位。

核染色质开始聚集,较原粒粗糙。

核仁可见或消失。

胞浆量增多,呈蓝色。

胞浆内开始出现大小,形态和多少不一的紫红色非特异性天青胺蓝颗粒,分布不均。

过氧化物酶阳性。

PPT13 显示的是早幼粒细胞。

3 、中幼粒细胞( myelocyte )此阶段胞浆中开始出现特异性颗粒(嗜中性,嗜酸性及嗜碱性颗粒)嗜中性中幼粒细胞( neutrophilic myelocyte ),直径 10-18μm ,圆形。

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占细胞体积 2/3-1/2 。

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消失。

胞浆量增多,染成淡红色,并带淡蓝色。

胞浆中含有中等量,大小较一致的特异性红色嗜中性颗粒。

PPT14 显示的是嗜中性中幼粒细胞。

4 、嗜中性晚幼粒( neutrophilic metamyelocyte )直径 10-16μm ,圆形。

胞核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核的凹陷程度不超过核假定直径的一半。

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

胞浆量多,染成浅红色,胞浆中充满嗜中性颗粒。

PPT15 显示的是嗜中性晚幼粒细胞。

5 、杆状核粒细胞( stab granulocyte )直径 10-13um ,圆形,胞核呈带形, S 形等,染色质粗糙致密,胞质中有散在分布的粉红色颗粒。

PPT16 显示的是嗜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6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eosinophilic myelocyet )直径 15-20μm 。

胞核与嗜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

胞浆内充满粗大,均匀,排列密集,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7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eosinophilic metafyelocyte )直径 10-16μm 。

胞核在中央或偏一侧,呈肾形或椭圆形。

胞浆充满嗜酸性颗粒,但有时也可看到深褐色或紫棕色颗粒。

PPT17 显示的是嗜酸性中幼粒细(上)和嗜酸性晚幼粒细(下)。

8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basophilic myelocyte )直径 15-20μm 。

胞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楚,核染色质较模糊。

胞浆含有数量不多,排列凌乱,大小不等紫黑色特异性嗜碱性颗粒,这些颗粒常常分布在细胞核上,以至细胞核模糊不清。

9 、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basophilic metamyelocyte )直径 10-14μm 。

胞核固缩成肾形,轮廓模糊。

胞浆及核上分布少量,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

PPT18 显示的是嗜碱性杆状核细胞(上)和嗜碱性中幼粒细胞(下),箭头指的是嗜碱性的颗粒,粗大的紫黑色覆盖在细胞核上。

(三)淋巴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1 、原始淋巴细胞( lymphoblast )直径 10-18um 圆形,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颗粒状较原粒粗且核膜较厚。

核仁 1-2 个,胞浆量少,蓝色透明并可见环核淡染带,胞浆中无颗粒。

PPT19 显示的是原始淋巴细胞。

2 、幼稚淋巴细胞( prolymphocyte )直径 10-16μm ,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偶有小凹陷,核仁模糊不清或消失。

核染色质仍较细致。

胞浆较少,淡蓝色,偶有少许深染紫红色天青胺蓝颗粒。

PPT20 显示的是幼稚淋巴细胞。

3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圆形,胞质可多(大淋巴细胞)、可少(小淋巴细胞),为天蓝色,可有少数嗜天青颗粒,细胞核大,染色质致密、浓缩。

PPT21 显示的是成熟淋巴细胞。

PPT21 显示的是原淋、幼淋和成熟淋巴细胞的鉴别特点。

将原始粒,幼稚粒跟成熟粒做比较,强调在成熟淋巴细胞里面可能出现假核仁,这时候需要和幼稚淋巴细胞及原始淋巴细胞鉴别。

(四)单核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1 、原始单核细胞( monoblast )直径 15-20um 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折叠,染色质纤细疏松呈细网状,核仁 1-3 个,胞浆呈蓝色或灰色,胞浆量少无颗粒。

PPT23 显示的是原始单核细胞。

2 、幼稚单核细胞( promonocyte )直径 15-25μm ,圆形或不规则形。

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现象。

核仁模糊不清或消失。

核染色质仍较细致。

胞浆较少,淡蓝色或灰色,胞浆中偶有少许深紫红色嗜天青颗粒。

PPT24 显示的是幼稚单核细胞。

3 、单核细胞( monocyte )胞体不规则,胞质为灰蓝色、胞核不规则,呈“山”字形,笔架形,有明显折叠。

PPT25 显示的是成熟单核细胞。

(五)浆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1 、原始浆细胞( plasmablast )直径 14-18μm ,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圆形,占细胞体积的 2/3 以上,居中或偏位。

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

核仁 2-5 个。

胞浆量多,染深蓝色,不透明,核附近较淡,无颗粒。

PPT26 显示的是原始浆细胞。

2 、幼稚浆细胞( proplasmacyte )直径 12-16μm ,多呈椭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占细胞体积 1/2 ,居中或偏位。

核染色质粗糙紧密,开始聚集,染深紫红色。

核仁不清或消失。

胞浆量多,染深蓝色,不透明,核周围有淡染区。

胞浆内有空泡和少数天青胺蓝颗粒。

PPT27 显示的是幼稚浆细胞的特点。

3 、浆细胞( plasmacyte )直径 8-15μm ,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明显缩小,较圆,占细胞体积 1/3 以下,偏于细胞一侧。

核染色质浓缩成块,常排列成车轮状,无核仁。

胞浆丰富,蓝色或红蓝相混的蓝紫色,有泡沫感。

核的外侧有明显的淡染区,胞浆内有空泡,偶见天青胺蓝颗粒。

PPT28 显示的是浆细胞的特点。

(六)巨核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1 、原始巨核细胞( megakaryoblast )直径 15-30μm ,圆形或不规则形。

胞核大,圆形,不规则或呈分叶状。

核染色质呈深紫褐色或浓紫红色,粗大网状,排列紧密。

核仁 2-3 个,呈淡蓝色,常不清晰。

胞浆较少,不均匀,边缘不规则,染深蓝色,无颗粒。

PPT29 显示的是原始巨核细胞的特点。

2 、幼稚巨核细胞( promegakaryocyte )直径 30-50μm ,不规则形。

胞核较大,不规则,有重叠或扭转,呈肾形或分叶状。

核染色质呈粗颗粒或小块状,排列紧密。

核仁可有可无。

胞浆量增多,常有伪足,染蓝色或淡蓝色,近核处呈淡蓝色或淡粉红色,出现少量天青胺蓝颗粒。

PPT30 显示的是幼稚巨核细胞的特征,可以看到大而不规则。

3 、颗粒型巨核细胞( megakaryocyte )直径 40-70μm ,有时可达 100μm ,不规则形。

胞核较大,不规则,常有层层叠叠,多叶扭曲或分叶状等。

核染色质粗糙,排列紧密呈团块状,紫红色,无核仁。

胞浆极丰富,染粉红色,夹杂有蓝色,胞浆内含有大量细小紫红色颗粒,常聚集成簇。

但无血小板生成。

PPT31 显示的是颗粒型巨核细胞。

4 、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 megakaryocyte )直径 40-70μm ,有时可达 100μm ,不规则形。

高度分叶状。

核染色质呈团块状。

胞浆呈均匀粉红色,胞浆内充满大小不等的紫红色颗粒或血小板,胞膜不清晰,呈伪足状,其内外侧有大量血小板堆集。

PPT32 显示的是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

5 、裸核型巨核细胞( megakaryocyte )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的胞浆解体后,释放出大量血小板,仅剩胞核。

PPT33 显示的是裸核型巨核细胞。

(七)其它细胞网状细胞、肥大细胞、内皮细胞、纤维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一些退化细胞等。

三、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化学染色是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观察细胞内部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一种方法。

各类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分布和含量不同,可利用化学染色的方法加以区分;在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可发生变化,可利用它们的变化识别不同的病态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