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古代城市建设

合集下载

北京坛庙建筑与城市建设

北京坛庙建筑与城市建设

北京坛庙建筑与城市建设引子2008年4月1日,北京发行一套《北京坛庙》的印花税票,共12枚,包括天坛祈年殿、先农坛观耕台、中山公园社稷坛、孔庙先师门等。

发行仪式在北京孔庙举行。

之前,北京地税局还印制发行过《北京胡同》、《北京城门》、《北京园林》3套北京印花税票。

这四套北京印花税票展现了北京城市建设中最具特色的历史风貌,都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

一、中国古都的坛庙群概述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的祭坛和神庙。

当然其中大型坛庙的建筑和使用无一例外地被统治者所垄断。

与此相对应,坛庙也成为中国古代国都的代表性建筑。

从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包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等六大古都在内,中国历史上有过十几座坛庙群,然而时至今日,绝大多数辉煌一时的坛庙建筑都已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

令人欣慰的是,今天的北京城内还比较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帝都坛庙群。

通过它们,能够使我们借以翻开中国古代坛庙文化的精彩一页。

据史书记载,我国最早的祭祀建筑,是华夏初祖黄帝建造的明堂。

西周时期,逐步形成“左祖右社”、“兆五帝于四郊”的坛庙营建制度。

先说说祭坛。

祭坛的历史源远流长,“天圆地方”的观念由来已久,早在周代,郊祀天地就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祀典。

中国历史上祭坛作为礼制建筑出现,并对其形制、仪式做出相应规定大约是在西汉晚期。

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按阴阳方位建天地之祠于长安城南北郊。

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当时身任宰衡的王莽提出设坛祭祀,并指出“圆丘象天,方泽则地”,这样便有了“圆入觚,径五尺,高九尺”的上帝坛与“方五丈六尺”的后土坛,并规定冬至祭天,夏至祭地。

此后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成为定制。

但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祭坛的层数、高度、坛壝及具体地点都不尽相同。

早期的祭坛主要祭天地,后汉时在宗庙右侧建社稷坛,之后逐渐建立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亲蚕坛、高禖坛等祭祀不同对象的祭坛。

祭坛的主要种类从魏、晋时期开始基本确定下来,历代沿用直至明、清。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20141005课程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课程总学时:48 理论:42 实践:6适用专业:建筑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0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历史观和价值观能够熟练掌握中国建筑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城市及建筑的形制、构造方式、等级制度和精神寄托。

2.教学目标:通过理论教学及自我学习等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尤其对中国传统建筑加深了解,掌握其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掌握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建筑及城市发展的特征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为学生未来的设计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传承创新精神。

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定制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下:初级培养目标:•捋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的时间前后关系和重要的时间节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中国古代重要时期的建筑特征及产生发展的过程;•掌握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城市、建筑群体及建筑的特点及成就,如唐长安城、宋东京城、明清北京城、北京四合院、北京紫禁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北京天坛等;•了解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和做法。

中级培养目标:•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掌握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能够运用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符号等,并能够徒手绘出典型例子的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及构件大样图。

最终培养目标:•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并能够阐明其发展背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能够通过总结特征活灵活用,准确区分建筑的历史分区并阐述该时期相关背景资料;•能够熟练徒手绘制历史建筑的相关示意图,并掌握其中内在的比例关系;•能够熟练拆解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掌握各部分的构造做法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够初步尝试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创新,并运用于实践设计之中。

中外建筑史 · 第1章 原始与先秦时期建筑

中外建筑史 · 第1章 原始与先秦时期建筑

建筑的特征以及早期城市形制与城市建设的发展。
【能力要求】
了解巢居建筑发展序列
掌握穴居建筑发展序列
掌握文明初始期的宫殿建筑特征
掌握早期四合院建筑群的特征
掌握高台建筑的特征
掌握早期城市形制
5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一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 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
仰韶文化遗址
地点:陕西临潼姜寨、西安浐河半坡聚落遗址 时间: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 特色:已知最早的“前堂后室”布局;出现了明确的地面建筑; 形成了规整的建筑柱网,显现出“间”的雏形 意义:标志着中国以间架为单位的木构框架体系已趋形成,特别 是“一明两暗”基本格局的滥觞。
16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26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二、商朝
商朝建筑的典型代表——河南安阳殷墟宫殿遗址
安殷宫复想安殷景仿大实图图阳墟殿原象阳墟区殷殿景
27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二节 夏、商、西周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三、西周
考工记:我国最早关注建筑设计的著作 《考工记》出于《周礼》,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
共同点 穴居发展序列
8
第一章 原始与先秦建筑
第一节 原始建筑(远古——前21世纪) 二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5000年左右
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 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木骨泥墙建筑, 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干阑 式建筑。

中国城建史

中国城建史

一、填空题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实体,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中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2、我国城郭之制起源于夏代的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早期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城在郭内,如江苏武进淹城、山东曲阜鲁城;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雁下都、齐临淄、韩故城;城郭分设,如赵邯郸。

3、乌尔城建于公元前约2000-2100年,成中间有其天体崇拜作用的山岳台,其同时使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现人性与神性的结合。

4日本战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封建领主们建造了大量的供瞭望及防御的建筑天守阁5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李冲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宇文恺主持,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由刘秉忠主持。

6、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重要重视中轴线的建设,城市布局多以中轴线对称布局。

明清北京城以一条长达7.5千米的中轴线构筑了由南到北的重要的节点有:永定门正阳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殿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神武门景山地安门鼓楼钟楼71929年国民党政府制定并公布的首都计划是我国较早的一次系统的现代城市规划。

8、洛阳——东周时(前8-7世纪)曾为都城。

由于其在政治、经济上地位重要,此后还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朝代定都于此,史称九朝古都。

9、开封城内河道较多,有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通过三套护城河相互沟通,号称“四水贯都”10、北魏洛阳的规划师李冲、隋唐长安和洛阳城的设计者是宇文恺、金中都的规划师是、明北京的规划师徐达、。

11九边重镇是明代北方长城沿线军事设防的总称,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有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山西、延安、宁夏、固原、甘肃镇12陪都:国都之外另设的都城。

如东汉的国都在洛阳,定长安为西都。

唐代国都在长安,定洛阳为东都。

近代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抗战时定重庆为陪都。

13《周礼·考工记》中有关周代王城规划制度的记载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的设计与发展

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的设计与发展

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的设计与发展中国古代城池建筑一直是历史学、建筑学等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城池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部族的重要标志,是保护国家、城市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的设计和发展关系到国家、城市、部族的安全和发展,也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的起源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距今约5000年前。

当时中国出现了大量城镇和部落,人们开始建筑城池进行防御。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城池建筑逐渐进化和完善,成为了古代城市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的设计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的设计主要包括城墙、城门和城楼三个部分。

1. 城墙城墙是城池建筑的主体,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中国古代城墙多采用土夯筑造,也有砖石夯筑和木质结构等形式。

城墙的高度和宽度取决于城市的规模和防御需要,有的城墙高达20多米,足以抵挡敌人攻击。

城墙上还设有马头墙、雉堞、箭楼等防御设施,用于守城和攻城。

2. 城门城门是城池建筑的入口,也是城市防御的要塞。

中国传统城门多为靠山设城,有山门、峰门、隘门等,由于地势和气候的原因,城门的形状各异。

城门前设有护城河、桥梁等防御措施,城门上还设有门楼、瓮城、守城台等防御设施。

3. 城楼城楼是城池建筑的高处防御设施,也是指挥作战和观察敌情的重要地点。

城楼通常建在城门、城墙的结合处或城墙间。

城楼的形式有多种,如角楼、转角楼、凸字楼、半月楼等。

城楼的构造多采用木结构或砖石结构,内部有楼阁和观景台等设施。

城楼还与城池的其他部分相连通,形成连通性的城防体系。

三、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的发展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战国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时期和清代时期。

1. 战国秦汉时期在战国和秦汉时期,中国城池建筑迎来了较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城池建筑主要体现在设计理念上的改变和技术上的创新。

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将城墙建在山顶上的山城,并开发了深坑陷阱、箭楼等防御措施,使城池的防御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
(1)中央为中心区,除了必要的各种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 服务设施外,有将近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 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5%。 (2)外围是环形居住带,60万居民住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 (3)最外围的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1920 Nhomakorabea21
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思想溯源
•城市建设的一切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影响: •对西方城市分散主义思想有一定影响
26
27
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思想溯源
戈涅(Tony Garnier 法国)工业城市 • • • • 选址原则:靠近原料产地,能源基地,便于交通运输 城市各功能区之间以绿地分隔,减少相互影响。 城市布局要进行功能分区,各得其所。 城市街道按交通性质划分为几类,宽度各不相等。
31
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思想溯源
•城市设计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有了新的发展: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空间美学和视觉艺术,而是以“人——社会—— 环境”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的复合评价标准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人文要素 •强调生态、历史、经济等多维复合空间环境的塑造,提高城市的 “适居性”和人的生活环境质量。 •雅典宪章 功能分区 马丘比丘宪章 综合、多功能 北京宪章 少为、无为
25
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思想溯源
索里亚•玛塔(Soria Y Mata 西班牙)带形城市 •认为传统的从核心向边缘扩散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他只会导致城 市的拥挤和卫生恶化,城市将依赖交通运输线(铁路或有轨电车)发 展而组成城市网络。 •带形城市就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只有一条宽 500米的街区,要多长就有多长。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层次提高
13
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思想溯源

古今中外的城市规划:启示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古今中外的城市规划:启示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古今中外的城市规划:启示未来城市发展之路城市规划一直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划已经从最初的建筑学研究,逐渐演变成为了一门跨学科的综合学科,牵扯到了众多学科领域,如建筑、地理、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

城市规划源远流长,古今中外的城市规划,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之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代城市规划对未来的启示古代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如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

这些古代文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城市规划体系,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人们对城市规划的深刻思考和高度技术。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商朝昌平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址。

在西周时期,首都成周的城市规划就已经相当完善,城墙高大厚实,市场、宫殿、寺庙、住宅、工场等在建筑规划上都有着严格的设计标准和分区,烽火台、箭楼、城门、护城河等都是城市防御的重要设施。

汉朝时期,城市规划更加完善,城市建立的思想也更加深入人心,除了城市内部的规划之外,更注重与周围地区的联系。

古代城市规划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道路布局、市政设施、保护措施等方面,而且由于受到交通、通讯等技术限制,城市规划更多地注重实用性。

古代城市规划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有机、合理的城市发展思路,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步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伦敦市政厅的建立标志着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在过去的百年间,城市规划经历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和进化,如城市设计、城市更新、综合规划、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等。

整个国际社会也形成了自己的城市规划理论,例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新都市主义等。

现代城市规划在功能分区、容积率、建筑风格、交通组织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规划。

如纽约市的城市规划,强调了公园的建设,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改善了城市环境;东京市的城市规划则是以防震和防洪为主要考虑因素,而夏威夷的城市规划考虑到了对环境的影响,为建筑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方向。

中国城建史—第一章

中国城建史—第一章
东北及内蒙古还发现大石堆砌建筑。
穴居: 建筑分为横穴和竖
穴两大类,横穴后来发展为 窑洞;竖穴发展为半穴居和
地面建筑
巢居:树上建巢的原始居 住方式,多出现于长江流 域以南的河姆渡等原始文 明,后发展为架空的干栏 式建筑。
半穴居:为黄河 中上游地区的主 要居住形式,进 入室内的斜坡道 由人字形屋顶覆 盖,居住面四周 的壁面以木骨泥 墙的方式构成向 内倾斜的壁体。 室内以木柱构成
❖ 张京祥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阐述、总结西方城 市规划思想史的著作。按照西方城市规划 思想发展的重大历史时期,在概要介绍各 个时代西方社会总体发展背景与社会主体 思潮的基础上,系统而简要地阐明了西方 城市规划二千五百多年来所形成、演替的 基本思想与主流精神,并对城市规划思想 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原始居民点代表
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图
居民点的位置的选择 居民点的分区 居民点建筑的分布
第四节 城市的产生
1、城市产生的社会背景 生产工具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奴隶社会形成。
➢ “宀”甲骨文象房屋之形,是古代的一种房屋。 由宀字符构成的汉字,大都与居宅建筑有关,它们或代表
不同类型的建筑,如宫、室、家、牢等。
➢ “广”是依山建造的房屋或屋脊。 所指的建筑是比较简单的,或者主要不是供人住的,如
“庐”、“廊”、“庑”、府”、“库”等。
➢ 在简化字里,“广”旁有时简化为“厂”,如“厨 (房)”、“(马)厩”、“厕(所)”等。
5、原始居民点内的其他设施 壕沟、围墙:为了防御。
古代原始居民点的布局特点
(1)位置:地势高、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 向阳坡、靠近河湖水面

城市规划——周礼考工记

城市规划——周礼考工记

《周礼.考工记》——中国第一部工科巨著,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早、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

是我们了解和研究科学设计艺术的珍贵文献。

其中涉及宫城设计的《匠人建国》和《匠人营国》两节,是现存最早的城市建筑及其规划方面的史籍之一,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独具一格的特点及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的设计思想《考工记》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有着深远的的影响。

《考工记》篇幅并不长,但科技信息含量却相当大,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正因为此,历代有关《考工记》的注释和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成绩卓著的学者,早期有汉代的郑玄,中期有唐代的贾公彦,晚期有清代的戴震、程瑶田、孙诒让等。

进入20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科学考古的开展,使对《考工记》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研究者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思维方法,利用考古实物和模拟实验资料,对《考工记》所涉及的古代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社会科学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在整体上把《考工记》研究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中国先秦时期手工艺专著。

作者不详。

据传西汉时《周官》(即《周礼》)缺《冬官》篇而以此补入,得以流传至今。

全文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类、30个工种,其中6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1种,实存25个工种的内容。

书中分别介绍了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之器等的制作工艺和检验方法,涉及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清代学者戴震著有《考工记图》、程瑶田著有《考工创物小记》等有关研究著作。

《周礼考工记》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一部著作,很早就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

它提出:“方九里,旁三门。

”;“经涂九轨,九经九纬。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外国城建史考点

外国城建史考点

1.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1. 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

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不受河流泛滥之患。

2. 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如卡洪城主要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体现了功能分区的原则。

3. 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

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 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在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的群体设计中,运用了2公里长的中轴线布局,两边布置约1000具人面狮射像。

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在阿玛纳的建设中也采用了类似的规划手法。

1、卡洪城的规划特点区位:通往法尤姆绿洲的要道城市特征:1、形态(长方形)2、空间分区(三部分)城市平面为长方形,连长380×260米,有砖砌成墙围着。

城市又用厚厚的死墙划分成东西两部分。

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城门贯穿这一位。

这区仅有一条8~9米宽的南北向通道通向南城门。

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米的大路将城东分成南北两部分。

东西大路的北部为贵族区,面积与城西奴隶区差不多,仅排着十几个大庄园。

路南则是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层住所。

它的平面成典尺形,房屋零散地分布着。

城东有市集、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贵族住宅朝向北来凉风的方位,而西部劳动人民居住区,却迎着由沙漠吹来的热风方位,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差别。

1、希波丹姆式的主要思想及影响、典型城市希波丹姆——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特点: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路网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之美典型平面: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

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西方古代城市规划

西方古代城市规划
西方古代城市规划
古希腊古罗马
古希腊
希波丹姆模式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繁盛时期,著名的建 筑师希波丹姆斯提出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 广场为中心,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的建筑模 式。 城市结合地形形成了不规则的形状,棋盘式的道路网, 城市中心由一个广场及一些公共建筑物组成,主要供市民 们集合和商业用,广场周围有柱廊,供休息和交易用。 典型代表:米列都城 典型代表公共浴池斗兽场
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了鼎盛时期。古 罗马城最集中的表现中心是共和国时期和帝国 时期形成的广场群。广场上耸立着帝王的铜像, 凯旋门,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与焦点。
维特鲁威
维特鲁威是公元1世纪初一位罗马工程 师的姓氏,他的全名叫马可·维特鲁威 古罗马御用建筑师维特鲁威在总结了当 时的建筑经验后写成《建筑十书》,共 十篇。内容从一般理论、建筑教育,到 城市选址、选择建地段、各种建筑物设 计原理、建筑风格、柱式以及建筑施工 和机械等。这是世界上遗留至今的第一 部完整的建筑学著作。他最早提出了建 筑的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并 且首次谈到了把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 建筑的丈量上,并总结出了人体结构的 比例规律。达·芬奇为此书写了一部评 论,《维特鲁威人》就是他在1485年 前后为这部评论所作的插图。
古罗马
美国著名城市史专家芒福德曾指出,“他们 (罗马人)从希腊城镇中学到了基于实践基础 的美学形式而且对米利都规划形式中的各项重 要内容——形式上封闭的广场,广场四周连续 的建筑,宽敞的通衢大街,两侧成排的建筑物, 还有剧场——罗马人都依照自己的方式进行了 特有的转换,比原来的形式更华丽更雄伟。
古罗马
米利都城 以城市广场为中心,方 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公共建筑取代宫殿和市 民集会场成了城市的中 心。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理论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理论

中国山水城市与天人合一的思想关系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 后被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 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 主体。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 种状态。
“天人合一”思想的来源和产生主要 以《周易》与《道德经》为 主,它所表述的是 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原则《周。 易· 乾 卦· 文言》中所述“大人者与天地合 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 合其序,与鬼 神合凶吉,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 时”,其中 “天地”即指人类外部自然界, “人 ”指人类本身及其创造性活 动,这句 话揭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人类发 展的最高境 界。它所包含的意义即人类 应该与外部自然界规律保持一致,不 违 背天时,按规律办事,表现了一种“天人 和谐”的思想;另外 ,在其他部分也有体 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天有 天道,人要研究天道,以适应天道;人的生 活目的应“参赞天地 之化育”等等《道德
1.现代城市格局
中国是个多山多水的国家,许多城市与自然山水紧密结合,构成了城市山水格局的布局风貌。从一个城市的地图上来看,就可以看 出来我们的城市很少离开山、离开水[1]。山水作为城市的特色又积淀了传统的人文历史特质。“山水格局”“绿地系统”都是与城 市建设关系密切的相关词汇,对城市个性的形成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城市山水格局既包括自然山体,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湿地本身,而且包括自然山水的相互位置关系,山脉水系走向以及大小等 级、山水秩序、山水城的关系等等,也包括人类对自然山水所做的有益补充。城市山水格局的研究是个系统的研究,它不仅包括城 市内部及外围的自然山水整个系统的大小位置,也还包括自然山水与城市建设地块的形态关系,还包括对城市山水文化内涵方面的 研究。

古代希腊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演变

古代希腊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演变

古代希腊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演变古代希腊是世界文明史上闻名遐迩的文化圣地,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不少伟大的学术思想和文艺创作,其中希腊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演变堪称一绝。

本文将从古希腊城市规划的起源、形态演变到建筑风格的变迁等方面,为大家全面描绘这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

一、古希腊城市规划的起源古希腊城市规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前后。

那时,希腊人还生活在部落社会中,城市尚未形成。

直到公元前7世纪,希腊城市开始把自然势力置于人工势力之下,将人力和自然势力连接起来,这时古希腊城市逐渐形成。

古希腊城市规划的特点,在于它讲求城市整体的设计和规划。

在城市建设时,希腊人会同时考虑到城市治安、商业繁荣以及城市景观等因素,因而往往会在市区的中央修建一座庄严肃穆的市政广场,成为市中心的代表,同时市政广场边上规划出一些规整的道路和建筑,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品质。

二、古希腊城市规划的形态演变在古希腊的历史长河中,城市规划的形态演变非常多变。

早期的古希腊城市多为自主城邦,规模较小,城墙多半用木制栅栏或者石块堆砌而成。

而到了公元前5世纪左右,希腊城市规模和数量达到了高峰,城市的规划和建筑也日益受到重视。

古希腊城市规划的形态演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早期的城堡和军事前哨时期,城市多为自主城邦,由君主或家族治理。

2. 市政广场开始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场所。

同时,商业开始蓬勃发展,城市也开始规划商业街。

3. 城墙逐渐变得坚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门也开始随之兴建,并与城墙相融合。

4. 市政广场的建筑逐渐壮观,商业街也变得更为繁华,这个时期的古希腊城市,规模庞大,城市面积达到了几公里。

三、古希腊建筑的风格变迁古希腊不仅是城市规划的典范,同时也是建筑艺术的重要发源地。

在古希腊的建筑风格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托斯卡纳柱式和伊奥尼柱式。

1. 托斯卡纳柱式托斯卡纳柱式又称为多列式,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底部较粗,上部逐渐变细,与顶端十分契合。

同时为了强化柱子在建筑群中的作用,还会在柱头上装饰一些浮雕艺术,从而使这一建筑风格更为精美。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历史观和价值观能够熟练掌握中国建筑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城市及建筑的形制、构造方式、等级制度和精神寄托。

2.教学目标:通过理论教学及自我学习等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尤其对中国传统建筑加深了解,掌握其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掌握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建筑及城市发展的特征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为学生未来的设计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传承创新精神。

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定制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下:初级培养目标:•捋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的时间前后关系和重要的时间节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中国古代重要时期的建筑特征及产生发展的过程;•掌握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城市、建筑群体及建筑的特点及成就,如唐长安城、宋东京城、明清北京城、北京四合院、北京紫禁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北京天坛等;•了解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和做法。

中级培养目标:•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掌握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能够运用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符号等,并能够徒手绘出典型例子的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及构件大样图。

最终培养目标:•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并能够阐明其发展背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能够通过总结特征活灵活用,准确区分建筑的历史分区并阐述该时期相关背景资料;•能够熟练徒手绘制历史建筑的相关示意图,并掌握其中内在的比例关系;•能够熟练拆解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掌握各部分的构造做法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够初步尝试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创新,并运用于实践设计之中。

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案例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地区重建工程
三、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案例一】北京菊儿胡同新四 合院式住宅 菊儿胡同位于北京中 心 区 , 建 成 于 1991 年 的 新
四合院式 住宅 是吴良镛院
士探索北 京旧 城居住区更 新问题的实践,获得了
1993年的世界人居奖。
三、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三、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案例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地区重建工程 里斯本的中心区查埃多于1988年毁于 火灾。之前该地区完好保留着18世纪的建 筑风格和街道肌理,因而具有特殊的历史 意义。但过于守旧的布局也限制了该地区 的发展。灾后重建的规划十分成功,建筑 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既非完全复
带有水池、绿地和雕塑小品的步行平台作为轴线的继续和端头
景观。这一规划的实现使巴黎的历史格局得到继承和发扬,同 时新老建筑的强烈对比形成更为鲜明的艺术特色。它如同橱窗
一般展现着古老都市的历史和明天,创造了现代城市特色的同
时突出了城市的历史格局。
拉得方斯大拱门
二、古建筑与城市
知识窗:拉得方斯大拱门 著名的巴黎拉得方斯大拱门 1989年建成,设计者是丹麦建筑师
1933年的《雅典宪章》明确指出:“由于文物建筑的历史和科学
价值以及它们传递的人类智慧,它们是过去历史的珍贵见证,应当受到
保护和尊重。”
古老的建筑是前人留给我们的遗产,一旦毁坏了就永远不会再出现。 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些历史古迹,尤其要避免城市建设开发中对它们 的破坏。不仅要协调城市与古建筑的关系,还应该利用古建筑为现代城 市增添历史文化特色。
普瑞克森和安德罗。它的平面尺寸
为100X100米,高110米,共36层。 整幢建筑是政府机构办公楼。这个

古代城市归纳总结

古代城市归纳总结

古代城市归纳总结古代城市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繁荣和发展的象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城市经历了繁荣与萧条、建设与毁灭的轮回。

而如今,我们可以通过对古代城市的归纳总结,窥见古代城市文明的辉煌与特点。

首先,古代城市在空间布局上注重“中轴对称”。

从建筑规划到街道布局,几乎每座古代城市都遵循了中轴线的布局模式。

这种布局模式以皇城或宫殿为起点,沿着中轴线延展,展示了古代君主权力的威严和地位的高耸。

在中轴线两侧,则布置了官员衙署、市场、商铺等重要机构和设施,形成了繁荣的市中心。

其次,古代城市在功能分区上体现了明确的划分。

古代城市的功能区划一般包括内城、外城、城门、皇城、市中心等。

内城是君主和达官贵人居住的地方,通常严密保护,承担了政治和军事的重要职能。

外城则是普通市民居住的地方,商业、手工业等活动在这里繁荣兴盛。

城门是连接内城和外城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城市防线的关键位置。

这种明确的功能划分为古代城市的有序运行提供了基础。

古代城市的交通运输也是其独特之处。

在古代因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人们探索了多种交通工具。

陆路交通主要依靠马车、辕仪等,而水路交通则主要依靠船只,例如运河、船坞等。

这些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古代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发展。

而交通设施的完善也为商业贸易的兴起和文化交流的繁盛提供了便利。

古代城市的建筑艺术与文化交流密不可分。

古代城市的建筑一般是以宫殿、寺庙、园林等为代表,这些建筑不仅仅是权力的象征和宗教仪式的场所,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各地的建筑风格、雕塑、壁画等艺术形式的交流相互融合,为古代城市的文化特色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古代城市还以商业贸易为支柱,成为各种商品和信息交流的中心。

市中心集中了众多的商铺、市场,商品进出口繁忙。

而市中心的繁荣又吸引了各地商贩和商人,促进了古代城市的经济发展。

商业贸易催生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城市居民的多样化,也为古代城市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土壤。

秦朝的城市建设

秦朝的城市建设

秦朝的城市建设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不仅统一了中国,还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秦朝时期,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辅以其他重要城市,形成了庞大而强大的城市网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秦朝的城市建设,了解秦朝在城市规划、城墙建设、宫殿建筑等方面的突出贡献。

一、城市规划秦朝的城市规划能力在当时是无可比拟的。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后,他开始大力进行城市规划。

首都咸阳的规划是最为突出的例子。

以咸阳为中心,按照严谨的格局设计,城市被划分为若干个坊区,每个坊区拥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如商业、行政、居住等。

这种规划使城市的运作更加高效,并且为后来的城市规划奠定了基础。

除了咸阳,秦朝在其他重要城市也进行了相似的规划。

例如,陕西的咸阳、洛阳、成都等地都是秦朝时代重要的城市,它们都各自有自己的中心区和街道网络,从而形成了一个组织有序的城市体系。

二、城墙建设秦朝以其强大的防御能力而闻名,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在城墙建设方面的创新。

秦朝的城墙不仅在高度上有所增加,还加强了城墙的结构和防御设施。

秦始皇下令在城墙上修建了许多观测塔和烽火台,以加强对敌情的监控和防御。

这些城墙不仅能够保护城市内的居民免受外来侵略,还给士兵提供了良好的防守位置。

从而提高了城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城墙建设不仅仅是为了防御,它还起到了边界划分和社会秩序维护的作用。

城墙将城市划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是贵族和达官显贵居住的地方,而外城则是普通居民居住的地区。

这种划分不仅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为城市管理提供了便利。

三、宫殿建筑秦朝的宫殿建筑也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威权统治的象征,宫殿建筑被赋予了极高的政治和文化的意义。

咸阳的宫殿建设是最为突出的例子。

秦始皇在咸阳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乾元宫。

乾元宫是秦朝的皇宫,坐落在咸阳的中心地带,宫殿建筑气势恢宏,规模巨大。

宫殿建筑不仅仅是一座美丽的建筑,更是展现了秦朝皇帝的权威和统治力。

它们的建筑风格独特,装饰豪华,寓意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洛阳新城
三、隋唐时期的城市 隋唐秉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城市规划经验,借助雄厚的国力 和蓬勃的文化,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恢弘壮阔的城市. 隋大兴城的规模为当时的世界城市之最。它规划严谨,分区 明确,居民区采用封闭的里坊制度,并设封闭市场。 唐代的长安、洛阳两城继承了隋大兴、洛阳的城市格局,比隋 代更壮观。 除都城外,隋代开凿的大运河沿线还兴起了一批繁华的商业 城市,扬州、杭州、汴州即是其佼佼者。
“非壮丽无以重威”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城市”是人类步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 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各时期的城市形态也随着这三者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 周三代; 二是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三是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四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郑州商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郑州商城遗址
殷墟遗址
3、周代 周代崇尚礼制,西周城市的规模往往按城主的等级来确定。周王和 诸侯都建有城市,周王的王城等级最高,诸侯所建之城分别是王城的 1/3、1/5、1/9。
《考工记》:《考工记》是我国古代重要科学技术文献,是春秋末 期齐国关于工艺标准和制度的官书。书中的一部分内容涉及到城市建设, 反映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有关制度。其所绘制的王城图是规整、方正、 中轴对称的城市形貌和反映。 《考工记》对都城的描述见其著名的《匠人》篇:“匠人营国,方 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 一夫„„” 《考工记》的城市规划思想开创了我国古代方格网城市的先河。
邺城 东汉建安十八年,曹操在今河北临潼县西南的漳水之滨 建邺城。邺城改变了汉代都城布局分散凌乱的缺点,城市功能分区明 确,方格网道路整齐划一,并且充分考虑了城防问题,体现了曹操的 卓越才能 。
画像砖上的长安城内的市场
四川东汉墓画像砖
古代市场印章
东汉邺城
3、魏晋南北朝 北魏新城 太和十八年,北魏开始在西晋洛阳的遗址上建设 新城。
汉长安城外还设有类似卫星城的陵邑,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 的城市群 。 洛阳城 汉魏洛阳城 仿汉建筑
西汉都城长安平面示意图
汉魏洛阳城
某影视基地仿汉代建筑
长安城内有十分繁华的市场。出土的画像砖能反映汉代城市中市 场的格局,这种市场格局一直延续到宋代早期。 四川出土的东汉墓画像砖上也有二层楼和市井交易形象。 古代封闭市场内均设有官员负责管理市场的正常运转,乃至平抑 物价。图中的印章即是历史见证。
一、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 1、夏代 夏代的国力相对较弱,筑城技术也较原始。目前发现的有可能是夏 代都城的山西夏县古城,仅140米见方。 2、商代 商代的综合国力日益强盛,城市内建有众多宫殿和宗庙建筑,其规 模远大于夏代。商人常迁都,城市建设较为频繁。目前发现的商代城市 中主要有河南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和河南安阳殷墟等。 郑州商城据考证可能就是商代中期的都城。 殷墟位于河南安阳,是商代后期的都城。它夹洹水两岸分布,面积 达24平方公里。洹水南岸为宫殿区和宗庙区,周围分布有作坊区和居民 区,洹水北岸为王族墓葬地。
建筑大师宇文恺
隋唐长安
唐长安城明德门复原图
洛阳城 隋唐洛阳城是因地制宜的城市规划思想的杰作。作为隋朝的东都, 它开始规划、兴建于公元605年,也采用里坊制和方格网道路体系。 唐代的洛阳城基本沿用了其格局。与长安城不同的是,洛阳的皇 城和宫城位于利于防卫的城市西北高亢之地,整个布局力求方正、严 整,同时又与长安城相似。其间洛水在皇城南穿城而过,为了方便漕 运货物,城中沿河修建了3个集中市场,省、府、寺、卫、社、庙等 建筑都均列于贯穿城内的南北干道上。洛阳共有103个里坊,分布在 北区的东部和整个南区,其面积比长安的里坊小,街道也要窄一些。
秦咸阳城示意图 仿秦城门 仿秦台榭
秦咸阳城
仿秦城门
仿秦台榭
2、汉代 长安城 汉高祖在秦的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开始兴建 “长乐宫”,拉开了长安城建设的序幕。后历经汉惠帝、汉武帝 历代帝王的修建,最终形成了以长乐、未央、桂宫、北宫、明光 宫五组宫殿为主,其间夹杂居民里坊、衙署、仓库等附属建筑的 格局。 西汉都城长安平面示意图
隋唐的城墙 唐代城门门楼
隋唐洛阳
唐城门
唐城门门楼
四、五代宋元城市建设
北宋统一中国后,商业得以进一步繁荣,进而带动了城市的发展。 中国城市盛行了千年的里坊制度和集中市场被街巷制和沿街设市所取 代,这个符合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的城市格局自北宋确立后一直 延续至今。
总之,隋唐将方格网布局、封闭里坊类型的城市发展到了一 个巅峰。
大兴城
大兴城的设计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规划经验,宫 殿、官署、居民区分布有序,互不干扰,街道呈方格 网状,平直宽阔。既注重几何构图原则,又充分结合 地形,使城市不乏自然情趣。 唐代继之以都,复名长安,并在此基础上加建、 增修了大明宫、兴庆宫和外郭城墙等工程。空前强盛 的国力和频繁密切的对外文化经济交流,使唐代长安 城充满活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富庶、最壮观辉 煌、最令人向往的大都会。
鲁城 曲阜鲁城是西周至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 鲁国都城 建筑大师鲁班:生卒年月不详,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著 名的能工巧匠。传说鲁班为诸侯营建宫室时改进了重要的木工 工具—锯,并发明了攻城的云梯、能飞的木鹊等精巧的器械, 因而被奉为中国木工之祖师。
齐临淄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 秦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经 过这个时期以后,中国城市规划的风格手法基本定型。 1、秦代
《考工记》所绘王城图
《永乐大典》所绘周王城图
4、春秋战国 淹城 位于江苏武进的淹城可能是春秋时期淹国的国都。 它最大的特色是有三重围墙,城墙外环有护城河。三重城墙由 内到外分别为子城、内城和外城,只有西北角有桥可出入,护 城河以独木舟作为交通工具。
淹城图
淹城遗址
春秋淹城出土的独木舟
1958年以来,淹城先后出土了4条独木舟,,最大的一条长11米,宽0.9 米,深0.42米,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一条藏南京博物馆,两条藏武进淹城博 物馆.其中一条经测定,年代为距今约2900年,被荣誉为"天下第一舟", 材质为楠木和柏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