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语文教案素材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琵琶行(并序)》的背景知识。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简介白居易及其生平。
简介《琵琶行(并序)》的创作背景。
分析《琵琶行(并序)》的艺术特色。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诗歌背景及艺术特色。
第二章:诗歌原文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琵琶行(并序)》。
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内涵。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琵琶行(并序)》的原文。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内涵。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第三章:诗歌主题探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琵琶行(并序)》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2 教学内容探讨《琵琶行(并序)》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主题。
第四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琵琶行(并序)》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琵琶行(并序)》的韵律美。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琵琶行(并序)》的赏析文章。
5.3 教学方法采用总结、布置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课后拓展活动6.1 教学目标拓展学生对《琵琶行(并序)》相关知识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2 教学内容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作品。
引导学生了解《琵琶行(并序)》在音乐上的影响和后来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6.3 教学方法采用推荐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教案一:《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琵琶行并序》的内容和意义。
2.掌握《琵琶行并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琵琶行并序》的意义和文学特点。
2.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分析和鉴赏文本。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展示相关图片、音乐或视频等方式引入课题。
2.学习《琵琶行并序》的内容(20分钟)老师进行课文导读,解读文章的主题、情节、结构和语言风格等。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学习《琵琶行并序》的背景知识(15分钟)4.文学鉴赏讲解(20分钟)老师以具体的文本细节为切入点,分析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鉴赏技巧。
5.学习写作技巧(20分钟)老师以《琵琶行并序》为范文,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如如何选材、如何展开、如何构思等,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6.分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段《琵琶行并序》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鉴赏,然后在班内进行讲解和交流。
7.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提醒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自主学习,留下必要的作业。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互相合作和交流,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2.学生的表现:学生能准确理解《琵琶行并序》的内容和意义,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鉴赏。
3.学生的作业:学生能准确写出《琵琶行并序》的概括和评价,能独立撰写一篇篇章或鉴赏文章。
教案二:《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琵琶行并序》的内容和意义。
2.学习分析和鉴赏《琵琶行并序》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琵琶行并序》的意义和文学特点。
2.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分析和鉴赏文本。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7篇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7篇《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课的结构特点;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背诵本段。
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学要点:1.理清全文思路,分析本诗结构特点。
2.鉴赏高超的音乐描写(二)过程设计:一.导语设计教师播放名曲《高山流水》(学生沉醉其中)教师:刚才同学们都沉醉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那么哪位同学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呢?(学生们各抒已见,有的说轻快、流畅;有的说悲伤、忧郁;有的说激扬动听等等,很多同学觉得难以表达出来)教师小结:从同学们表达的感受可以看出,用语言来表达音乐的感受可以说是比较难的事,大家知道音乐并不是实实在在,可感的、可触摸到的实物,它是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的。
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就更罕见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白居易是怎样描写乐曲的。
首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出示多媒体投影:内容为白居易简介,新乐府运动,“行”体介绍及创作背景介绍(略)。
二.整体感知,纠正字音,学生朗读全诗。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叙事结构,鉴赏整齐兼变化的结构美。
1.《琵琶行》以人物为线索,形成明暗对称又交织汇聚的双线结构,这种结构既严谨缜密,又错落有致,显现出对称的整齐美,交织汇聚的变化美,明线是琵琶女的人生遭遇,暗线是诗人的感受,两线重点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句子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诗文如下的结构(多媒体展示),即板书设计(附在后文)。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及作者白居易。
分析并掌握《琵琶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翻译并理解《琵琶行》的文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从诗歌的韵律、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琵琶女的同情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琵琶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琵琶行》中的重要意象和典故。
2.2 教学难点《琵琶行》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琵琶行》的内容和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参考书籍。
3.2 学生准备预习《琵琶行》并了解其背景。
准备好笔记本,以便记录重点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播放琵琶音乐,引起学生对琵琶的兴趣。
简要介绍白居易和《琵琶行》的背景。
4.2 朗读与解析学生朗读《琵琶行》。
教师逐句解析诗歌,解释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
4.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4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琵琶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或绘画活动,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等。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诗歌解析和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
5.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测验或提问,了解学生对《琵琶行》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内容与安排6.1 教学内容继续深入分析《琵琶行》中的重要意象和典故。
探讨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6.2 教学安排讲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和典故,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等。
通过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第七章:课堂活动与互动7.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琵琶行》并序教案 3篇
《琵琶行》并序教案篇8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慧眼撷取诗歌精华,匠心传承灿烂文化。
二、教学重点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四、课时:2课时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创设意境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一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一位曾艺压群芳,名满京城的琵琶女在浔阳江畔相遇了,琵琶女用手中的乐器演绎出了人生的起伏与世间的冷暖,白居易则用笔下的诗句演奏出了不朽的乐章与无尽的唏嘘,今天让我们踏着诗人的诗行走进琵琶女的音乐世界,聆听这美丽而动人的旋律。
(二)、赏析诗歌描写音乐的艺术技巧。
思考1:本诗几次写到琵琶曲?分别是怎样写的?1、第一次描写琵琶曲: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明确: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效果: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举例强化:……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第二次描写琵琶曲:诗人对琵琶曲进行正面的描写,这一段描写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堪称音乐描写文学史上的绝唱,请把你最喜爱的语句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1)总结运用比喻、摩声描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明确: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明确:侧面描写。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
《琵琶行(并序)》备课教案
《琵琶行(并序)》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并序)》。
(2)理解《琵琶行(并序)》的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并欣赏《琵琶行(并序)》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琵琶行(并序)》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运用讨论法,探讨《琵琶行(并序)》在音乐、诗歌和历史文化方面的价值。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对音乐、诗歌和历史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引导学生从《琵琶行(并序)》中汲取人生智慧,提升个人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琵琶行(并序)》。
(2)理解《琵琶行(并序)》的意境和情感。
(3)掌握《琵琶行(并序)》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琵琶行(并序)》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播放《琵琶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2)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发学生对《琵琶行(并序)》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并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3.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琵琶行(并序)》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3.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从音乐、诗歌和历史文化角度,探讨《琵琶行(并序)》的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评价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的表现,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朗读、背诵和练笔。
琵琶行并序教案(优秀4篇)
琵琶行并序教案(优秀4篇)《琵琶行》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课型:鉴赏课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设想:《琵琶行》是一篇自读课文,且教学的重点在于整体领悟。
因此,教学中不必过份拘泥于字词教学,字词知识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
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教学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结构分析把握诗歌的整体美,通过语言品味领悟形象美。
最后设计一个课后练习,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一。
导语设计与数学一样,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
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一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如汉乐府、宋词等。
那么诗歌是怎样将无形的音乐化为可感的形象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杰作《琵琶行》。
【说明:科学精神中包括人文精神。
设计这一导语意在引起学生思考:科学、哲学、艺术中都包含有审美因素,富于想象的综合思维是提高科学素养与培养创造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
教学过程设计(一)、鉴赏提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唐宪宗元和十年(8XX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严惩凶手,陈词恳切,触怒当政者,遂遭限害,被贬为江州司马。
第二年秋天写下了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通过描写一个沦落江湖的琵琶女的身世,抒发自己遭受打击后的苦闷心情。
“行”是古体诗的一种,音律比较自由,句法参差变化,便于长篇叙事或抒情。
(二)、诵读明意,把握结构1、诵读正音:请六个同学分别朗读包括“序”在内的六段文字。
请其它同学指出朗读中读错的字词,教师根据学生归纳适当板书。
关于《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精选3篇)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关于《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品味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二、教学过程:1、音乐导入,激发兴趣:(课前播放一段古典音乐)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刚刚老师给大家听的这首曲子大家觉得怎么样?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曲中的音乐技法或者自己的感受吗?可能这对大家来说并非易事,因为音乐不像高耸入云的山峰,也不像奔腾不息的河流,苍翠蓊郁的森林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飘渺难以捕捉。
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但是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却是不多,堪称精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是描写音乐的极品,他究竟是怎样写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导入新课。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
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琵琶行(并序)》备课教案
《琵琶行(并序)》备课教案第一章节: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2. 能够理解并背诵《琵琶行》全文。
3. 分析并欣赏《琵琶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4. 掌握并运用《琵琶行》中的成语和典故。
1.2 教学内容1. 介绍《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2. 朗读并背诵《琵琶行》全文。
3. 分析《琵琶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4. 学习并运用《琵琶行》中的成语和典故。
第二章节: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2. 《琵琶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 《琵琶行》中的成语和典故。
2.2 教学难点1. 对《琵琶行》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对《琵琶行》中韵律美的感受和分析。
第三章节: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2. 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琵琶行》。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琵琶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4. 实践法:运用《琵琶行》中的成语和典故。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琵琶行》的文本、注释和译文。
2. 视频材料:播放《琵琶行》的朗诵或演唱版本。
3. 网络资源:分享与《琵琶行》相关的文章和讨论。
第四章节: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准备1. 准备《琵琶行》的文本、注释和译文。
2. 搜集与《琵琶行》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讨论文章。
3.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
4.2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2. 朗读: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琵琶行》。
3. 讲解:讲解《琵琶行》的文本、注释和译文。
4. 分析:分析《琵琶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5. 讨论:分组讨论《琵琶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6. 实践:运用《琵琶行》中的成语和典故。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第五章节: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并序)》。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琵琶行(并序)》。
(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感和基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和敬意。
(2)理解诗人对人生沧桑、命运无常的感慨。
(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与运用。
3. 诗的意象、意境的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
2. 诗中情感和基调的体会。
3. 诗的审美价值和人生哲理的挖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诗文。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感和基调。
(2)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和敬意。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琵琶行(并序)》。
2. 结合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3. 采用讨论交流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4. 运用启发引导法,帮助学生发现诗中的美感和生活哲理。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诗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方便学生阅读和做笔记。
2. 准备与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白居易的生平介绍、古代音乐知识等。
3. 准备教学多媒体素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琵琶行(并序)》。
(2)能够分析并欣赏白居易的诗意和意境。
(3)能够解读并分析琵琶女的音乐艺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琵琶行(并序)》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音乐与诗歌结合的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2)了解音乐与诗歌在历史背景下的相互影响,提升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琵琶行(并序)》的诗意和意境。
2. 琵琶女的音乐艺术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
难点:1. 诗歌中涉及的史实背景和文化内涵。
2. 音乐与诗歌的相互关系和融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琵琶曲《琵琶行》,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琵琶行(并序)》,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 课堂讲解:讲解《琵琶行(并序)》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意象等,解读琵琶女的音乐艺术。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音乐感受诗歌,分析音乐与诗歌的相互关系,探讨《琵琶行(并序)》的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诗歌创作或音乐表演,展示对《琵琶行(并序)》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琵琶行(并序)》的诗意和意境,以及音乐与诗歌的相互关系。
四、课后作业1. 背诵《琵琶行(并序)》。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结合音乐进行创作或表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琵琶行(并序)》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歌内容、意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音乐与诗歌相互关系的认识和探讨。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如播放琵琶曲、展示历史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创设情境: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三)1《琵琶行(并序)》优质课教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三)一、前言《琵琶行(并序)》是我国唐代文学史上一篇文学经典作品,被认为是唐代风俗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受到历代人民共同喜爱的艺术品。
作为教师应当将这个文学经典带给学生们,让他们了解到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文学作品简介《琵琶行(并序)》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全文共计24章,讲述了琵琶师李白与美女高力士的爱情故事。
其中并序是作者的序言,意思是并,这也是许多文学作品的一种写作方式。
全文曾经在唐代广为流传,后来被宋代周密欣赏,并在他的《齐谐记》中引用大量的篇章来加以评析。
《琵琶行》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首哀乐之歌,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三、教学方法1.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琵琶行(并序)》这篇文学经典,了解唐代文学的美。
2.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意思和内涵。
3.案例分析,让学生们通过具体案例,感受到文学经典的深度和广度。
4.批判性阅读,在参照文本的基础上,学生们可以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四、教学内容1.看完《琵琶行(并序)》全文后,我们可以了解到:琵琶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其结构优美,音质悠扬,被称为“琵琶声彻上林”,在中国文学、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着极高的地位。
《琵琶行(并序)》通过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性、爱情、情感等问题。
2.《琵琶行(并序)》讲述了一个关于琵琶师李白与美女高力士的爱情故事,文笔生动、情感深刻,通过这个故事,读者可以尤其思考在古代的女性地位,爱情的价值和意义。
3.《琵琶行(并序)》对人类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极深的影响,在文学、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表现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1.教师应先让学生们通过反复阅读《琵琶行(并序)》文本,掌握其基本的情节与背景知识,并提出提问,这样有助于引起学生们的思考。
《8.3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教案(共三篇)
《8.3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
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琵琶行》是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本课的一个重点。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积累基础知识,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理清思路,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有效提问,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 欣赏并学习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 引导学生品读经典,积累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教学重难点】1.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学习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创作和文学成就。
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歌、行、引等文体知识。
3.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琵琶行》写作背景。
4.自读课文,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积累白居易名句,导入新课。
1.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初出城留别》2.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放言五首·其一》3.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后宫词》4.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5.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感逝寄远》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放言》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9.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1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1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诗》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琵琶行(并序)》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琵琶行(并序)》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琵琶行(并序)》。
(2)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琵琶女的同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1. 《琵琶行(并序)》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
2.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3. 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琵琶行》的诗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琵琶行(并序)》,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情感态度,翻译重点句子,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练习:挑选一些典型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琵琶行(并序)》全文。
2. 写一篇关于《琵琶行(并序)》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和课后作业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读后感评价:通过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评估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琵琶女的故事和音乐元素,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琵琶行》(并序)教案(通用11篇)
《琵琶行》并序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琵琶行》(并序)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琵琶行》并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行这种文学体裁;2、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3、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1、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中的出色音乐描写。
【教学难点】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录音机、乐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
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
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
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了解作者及“行”这种体裁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定六位同学依次朗读序文和全诗,每人读一段,并正音。
2、小声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教师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3、把握诗歌内容:学生快速默读诗序文和全诗,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
明确: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四、五句(“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同诗的第二、三段对应;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对应。
四、作业:反复读全诗。
第二课时一、鉴赏诗歌:1、提问: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明确: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第一次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
第二次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
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
2、赏析琵琶女的第一次演奏(1)学生自由朗读诗的第一段。
(2)学生思考: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是什么,文中没有明确交代,同学们能判定出是哪种基调吗?有什么理由?明确: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并序);(2)理解《琵琶行》(并序)的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并序);(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和感慨,理解作品中的人性关怀;(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把握:《琵琶行》(并序)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2. 诗歌手法的分析: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如“青衫泪”、“江州司马”等;2. 诗歌韵律的把握:平水韵、韵脚、节奏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参考资料、多媒体设备;2. 学生准备:预习《琵琶行》(并序),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引导学生关注《琵琶行》(并序)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朗读《琵琶行》(并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古代文化知识;(2)分析诗歌手法,如比喻、象征、对比等。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诗人情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作品情感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琵琶行》(并序);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与其他描写音乐的诗作如《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文化探究:深入了解琵琶文化,包括琵琶的历史、演奏技巧以及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琵琶行并序教案(13篇)
琵琶行并序教案(13篇)琵琶行并序教案(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并序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琵琶行并序教案1【课例实录】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视频。
(播放经过编辑的《江南烟雨琵琶行》视频及解说词)师:视频中提到的诗人是谁?生:白居易。
师:白居易是怎样一位诗人?生: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师: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是一位富有同情心、悲悯心的诗人。
他在《长恨歌》一诗中既讽刺了唐玄宗重色误国,又表达了对玄宗思念杨玉环的同情,他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他在《卖炭翁》一诗中讲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表达了对下层劳动者的同情与悲悯。
那么,白居易由长安被贬到江西九江的浔阳江头,又对什么人发出了怎样的慨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
(板书课题)师:琵琶行的“行”是什么?生:诗歌的一种体裁。
师: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它是一种以铺叙记事为主的歌词。
二、诵读小序,概括情节师: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诗前的小序。
(生读小序)师(纠正个别读音):诗前小序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谁能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生:它主要写了琵琶女的身世。
师:写身世,也就是介绍了写《琵琶行》的原因。
三、初读文本,抓关键句师: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
我们首先走进文本,放声地、自由地来读一下这首诗,好不好?下面我们自由地放声来读。
(播放《琵琶行》琵琶曲音乐,学生放声自由读。
5分钟左右)师:好,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这首诗,我们都沉浸在诗的境界里。
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首诗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师:对,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生:落魄失意。
琵琶行并序教案13篇
琵琶行并序教案琵琶行并序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并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琵琶行并序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
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朝廷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他为官有“兼济天下”之志。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
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
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琵琶行(并序)》教案范文
《琵琶行(并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琵琶行(并序)》全文;(2)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4)分析并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文中音乐与情感的相互关系;(3)运用情境教学法,感受文中描绘的音乐氛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感受音乐与诗歌的融合美,提升审美情趣;(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人生百态。
二、教学重点1. 《琵琶行(并序)》原文的阅读与理解;2. 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与理解;2. 古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与应用;3. 诗歌的音乐性与情感关系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文本;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琵琶行(并序)》原文,解决字词障碍,理解文本内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分享学习心得;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重点词语、句式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5. 情感体验:运用情境教学法,播放琵琶音乐,让学生感受文中音乐氛围;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琵琶行(并序)》全文;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古代音乐知识,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内涵;2. 利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句为例,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3. 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文中音乐与情感的相互关系;4.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中音乐氛围;5.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思维敏捷性、团队协作能力等;八、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琵琶行(并序)》与其他古典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拓展文学视野;2. 文化探究:深入了解古代音乐、舞蹈等相关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 艺术欣赏:欣赏古代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感受音乐与艺术的相互关系;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艺表演,如模拟古代音乐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并序》语文教案素材诗人没有直接写听者的热烈反响以说明琵琶女技艺非凡和乐声的感人至深,否则过于直白就不含蓄,不含蓄也就显不出深沉了。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琵琶行并序》语文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琵琶行并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
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朝廷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他为官有兼济天下之志。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
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
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琵琶行》的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统称歌行体.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
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二、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贾(gǔ) 恬(tin) 谪(zh) 思(s) 霓裳(chng)六幺(yāo) 嘈嘈(co) 间(jiān)关虾(h)蟆(m)名属(zhǔ)教坊(fāng) 绡(xiāo) 钿(din) 篦(b)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2、学生默读全诗,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名段内容。
第一段写浔阳江头夜送客;第二段写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写江心自诉身世苦;第四段写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讲析小序1、请学生朗读小序。
2、请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提示注意以下词句。
左迁:贬官降职。
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把贬官降职叫左迁.明年:第二年。
铮铮然有京都声:音调清脆动听,有京都流行乐曲的声调。
铮铮,金属相击声,这里形容弦声清脆。
倡女:倡通娼.这里指歌妓。
命酒:吩咐摆酒席。
命,动词,叫,吩咐,命令。
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憔悴:脸色黄瘦。
转徙:不断转换地方,迁移居处。
恬然自安:心境平静,自觉安适。
恬然,平静坦荡地。
斯人:这个人,指琵琶女。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天晚上才感觉到有被贬的不愉快的意味。
谪,降职外调。
因为长句:就写了一首长诗。
因,连词,于是,就。
为,动词,写,作。
长句,指七言诗。
凡六百一十六言:共计六百一十六个字。
凡,共计。
言,字。
命曰:命,动词,取名,叫它。
3、请学生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明确: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
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小序的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4、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明确: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和第1自然段照应。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和第2、3自然段照应。
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和第4自然段照应。
5、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法?明确: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
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
四、赏析诗歌第1段。
1、学生朗读第1段,教师提示下面词句。
浔阳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面的一段长江,因临近浔阳,故古称浔阳江。
主人下马客在船:这一句是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登上船。
2、作为叙事诗的开头,这一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这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
明确: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引了了琵琶声。
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
中间四句写船中饯别,举酒欲饮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伏笔,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照应。
在无管弦的寂寞中饮酒,自然醉不成欢酒喝得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是心情郁闷,一个惨字不但渲染出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
而船外则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
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
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
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
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
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字加以概括。
五、作业背诵第1自然段。
第2课时一、赏析诗歌第2段。
1、寻声暗问弹者谁一句中的暗字,有人把这个字解释为偷偷地、私下里,表明诗人因自己的身份不便公开、直接问。
把这种解释与课本中的解释比较一下,哪个更准确生动?明确:前者的解释与语境不合。
诗人暗问弹者谁说明他并不知道弹琵琶的是歌妓,所以不存在顾虑自己为官的身份问题,后来知道是歌妓,诗人也没有因自己的身份顾虑什么,相反,对歌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尊重。
把暗解释为轻声准确生动,因为琵琶声太动人了,致使主人忘归客不发,在冷寂凄清的氛围中,琵琶声越发显得凄楚动人。
轻声问才能表现出诗人被乐声所吸引而不忍去打断琵琶的弹奏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
2、琵琶声停欲语迟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几句反映了琵琶女怎样的心理情态?一般的都认为是表现了她的羞涩,你以为如何?明确:一个红极一时的歌女年长色衰之后,嫁作商人妇,又遭到重利薄情商人的抛弃,面对这世态的炎凉,她有满腹的哀怨和苦衷。
她弹奏琵琶不是招徕顾客,而是借琵琶抒发自己哀怨的心曲。
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止情状,表现了她不愿随便重新抛头露面的心理,暗示出她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才能。
3、琵琶女本不愿抛头露面,可为什么最后还是出来了?请从诗句中找出答案。
明确:由于诗人寻声暗问弹者谁,又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又千呼万唤,琵琶女深感盛情难却,却之不恭。
诗中用了寻问移邀添回开宴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听到琵琶声后所激起的惊喜心情和邀见琵琶女的急切心情。
在沦落天涯的不幸际遇中,觅得知音,这对于琵琶女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鼓舞。
诗人的举动表示了他对琵琶女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这是以艺会友,决不同于一般文人墨客狎妓,征歌点曲。
所以琵琶女终于摆脱了重重顾虑,登上了诗人所在的船头。
然而毕竟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谨,也许还夹杂着一点儿羞涩,故而犹抱琵琶半遮面. 4、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起以下24句是写弹奏琵琶的全过程,这是全诗描写的重点,也是全诗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这部分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请归纳概括一下。
明确:前8句中主要写了弹奏者的动作和弹奏者(也包括诗人)的心理,中间14句集中描绘琵琶乐声,其中也融进了诗人的感受。
最后两句写周围的环境,烘托弹奏的效果。
5、反复诵读这24句,你能否感受到诗人在描绘琵琶声乐时是围绕一个什么字来写的吗?明确:注意诗人表达感受的语句,可知是紧紧围绕一个情字来描绘的。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演奏前的调弦试音,却已使听者感到了一种动人的情韵,可见琵琶女身手不凡,造诣颇深。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是概括地总写一笔,依然扣住情字,弦弦声声似诉说尽,充分显示出乐曲的表现力,乐声是如此哀怨低沉。
一开始就把琵琶声音与人物的感情交融在一起了。
6、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两句表现了琵琶女怎样的神态?明确:这两句既传神地写出了琵琶女从容自若的神态,挥洒自如的风度,又表现了她沉稳端庄的性情,还写出了她精湛娴熟的技巧,诗句凝炼而含义广博。
高超的演奏是琵琶女感情、心灵、性情的表现,而知音者的聆听叹赏表现他对乐声的深刻感知和透彻理解,也反映了聆听者的感情、心灵、性格和艺术修养。
7、诗人用了哪些比喻描写琵琶的声音?明确:比喻琵琶声明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四弦一声如裂帛粗重急骤细轻委婉强音收束暗喻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轻脆圆润宛转流利阻塞不畅低沉停滞突然爆发激越雄壮8、请学生归纳乐声旋律的变化情况。
明确:乐声由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雄壮激越强音收束。
从这个变化中,我们再结合琵琶女的不幸身世,似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思绪的起伏变化,似乎听到了她在诉说不幸的平生和心中无限的幽愁暗恨。
9、在乐曲终了之后,诗人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结尾,这两句作用如何?明确:诗人没有直接写听者的热烈反响以说明琵琶女技艺非凡和乐声的感人至深,否则过于直白就不含蓄,不含蓄也就显不出深沉了。
用东船西舫悄无言的寂静无声,反衬有声的音乐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人们无声地沉浸、陶醉在艺术的享受之中,那深深打动人的乐声仿佛缭绕迂回耳际,不由得使诗人想到了自己浩茫的心事,引起情绪上的波澜。
在这片刻的沉寂中,只见一轮迷蒙的冷月荡漾在江心的微波之中,它提醒诗人从乐声中回到现实中来。
这句景物描写点染烘托了浓重的氛围,与复杂的乐声融为一体,共同表现了琵琶女与诗人息息相通的复杂情感,是那么的忧愤、哀怨凄楚、苍凉,给整个音乐形象补足了画龙点睛之笔。
《琵琶行并序》教案(二)教学目标1、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2、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丰富内容;3、描写音乐的艺术二、教学过程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