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 误差椭圆.

合集下载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授课教案2006~2007第一学期测绘工程系2006年9月课程名称: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英文名称: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测绘工程总学时数: 56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56学时,实验教学学时总学分:4学分◆内容简介《测量平差》是测绘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测量平差的任务是利用含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求得观测量及其函数的平差值,并评定其精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误差理论﹑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条件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线性方程组解算方法﹑误差椭圆﹑平差系统的统计假设检验和近代平差概论等。

◆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任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测绘生产打下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为必修课、考试课。

本课程的内容将在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测量数据处理内容讲授中得到应用,所需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和《测量学》等。

◆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考虑到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应掌握“必须和够用”的原则,结合测绘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以最小二乘理论为基础,误差理论及其应用、平差基本方法与计算方法,以及平差程序设计及其应用为主线。

测量误差理论,以分析解决工程测量中精度分析和工程设计的技术问题为着眼点,在掌握适当深度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加强基本理论,并与实践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

平差方法,以条件平差和参数平差的介绍为主,以适应电算平差的参数平差为重点。

计算方法,以介绍适应电子计算机计算的理论、方法为主,建立新的手工计算与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过程相对照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格式。

平差程序设计及其应用,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程序设计的知识和平差数学模型编制简单的平差程序,熟练掌握已有平差程序的使用方法。

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第10章 误差椭圆

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第10章 误差椭圆
2 2 é s j = s ëQxx cos j + Qyy sin j + Qxy sin 2j ù û 2 2 0
二、点位任意方向的位差
例2:已知某平面控制网平差后得到未知点P的坐标平差值及其 协因数阵
é 0.25 0.15 ù QX ú ˆX ˆ =ê ë 0.15 0.75 û 2 ˆ0 3.0cm2 单位权方差 1) 计算P点纵、横坐标中误差和点位中误 差 2) 计算P点在方位角为90°方向上的位 差
(
)
T
一、点位中误差

2 x 2 0
——点位中误差的计算
1 2 0 Qxx px
1 2 0 Q yy py
2 y 2 0
(Qxx Qyy )
2 P 2 0
QX ˆX ˆ
æ ç ç = ( BT PB)-1 = ç ç ç ç è
Qx1x1 Qx1y1 Qx1xs Qx1ys ö ÷ Qy1x1 Qy1y1 Qy1xs Qy1ys ÷ ÷ ÷ Qxn x1 Qxn y1 Qxn xs Qxn ys ÷ Qyn x1 Qyn y1 Qyn xs Qyn ys ÷ ø
= QFF 对应的
l1 = QEE
é Q -Q EE ê xx ê Qyx ë
Qxy Qyy - QEE
ùé ù úê x ú = 0 úê y ú û ûë
Qxy y QEE - Qxx tan j E = = = x Qxy QEE - Qyy
Qxy y QFF - Qxx tan j F = = = x Qxy QFF - Qyy
y
P2 x'2 y'2
2 2 2 p x ' y'

第3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

第3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
f k0 f ( X 1 , X 2 , X ) ( )0 X i0 i 1 X i
0 0 0 n n
Z [k 1 , k 2 , kn ] X k0 KX k0
n ,1
DZZ KDXX K
T
例4、根据极坐标法测设P点的坐标,设已知 点无误差,测角中误差为m,边长中误差ms, 试推导P点的点位中误差。
2 j 2 0
Qii为Li的协因数。
Q jj为L j的协因数。
Qij为Li关于L j的协因数 或相关权倒数。
1 ji Qij 2 pi 0
变换形式为:
2 i2 0 Qii 2 2 j 0 Q jj 2 ji 0 Qij
不难得出:
DXX
12 12 1n Q11 Q12 Q1n Q 2 Q22 Q2 n 21 2 2 n 2 21 0 2 Qn1 Qn 2 Qnn n1 n 2 n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系资源与土木工程系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第六章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第二章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第五章条件平差第七章间接平差第一章绪论第八章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第九章概括平差函数模型第十章误差椭圆第四章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教材内容第十二章近代平差概论第一节协方差传播律第二节协方差传播律的应用第三节权与定权的常用方法第四节第五节协因数传播律第六节由真误差计算中误差及其实际应用直接观测值间接观测值函数关系具有一定精度也应该具有一定精度根据函数关系提出问题
2 (二) 选定了 0 ,即对应一组权。
(三)权是衡量精度的相对指标,为了使权起到比较 精度的作用,一个问题只选一个0。

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误差椭圆.

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误差椭圆.
X ∆Y P‘(估)
∆X ∆P P(真)
O
显然有:
A
Y
P2 x2 y2 (其中:x x xˆ, y y yˆ)
点位误差的定义:
E(x2 ) E (x xˆ)2 E
xˆ E xˆ2


2 x
E(y2
)

由方差定义,可得:

2 P


2 x

2 y
由上讨论可的如下结论
点位方差大小不受坐标系的影响;
不同的坐标系,其位差分量大小是不同的;
点位位差可由任意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坐标方差来求得。
故,点位误差计算公式为:

2 P


2 x

2 y


2 s


2 u


2

2 90
若使位差达到极值,则应使:
dQ 0
d
dQ d

d d
(Qxx cos2 Qyy sin2 Qxy sin 2 )
2Qxx cos sin 2Qyy sin cos 2Qxy cos 2
Qxx sin 2 Qyy sin 2 2Qxy cos 2
E

y


2


E
yˆ E yˆ 2


2 y
P2 Ex(2 P2 )y2 E(x2 y2 )
E(x2 ) E(y2 )


2 x

2 y


2 P

测量上把

2 P
定义为“点位方差”,并把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试卷A(答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试卷A(答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系作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表现出偶然性。

即从单个误差看,该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性,但就大量误差的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2、函数模型线性化——在各种平差模型中,所列出的条件方程或观测方程,有的是线性形式,有的是非线性形式。

在进行平差计算时,必须首先把非线性形式的函数方程按台劳公式展开,取至一次项,转换成线性方程。

这一转换过程,称之为函数模型的线性化。

3、点位误差椭圆——以点位差的极大值方向为横轴轴方向,以位差的极值分别为椭圆的长、短半轴,这样形成的一条椭圆曲线,即为点位误差椭圆。

4、协方差传播律——用来阐述观测值的函数的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之间的运算规律的数学公式。

如,若观测向量的协方差阵为,则按协方差传播律,应有。

5、权——表示各观测值方差之间比例关系的数字特征,。

二、判断正误(只判断)(每题1分,共10分)参考答案:X √X √X X X √√X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参考答案:CCDCC四.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参考答案:1. 6个2. 13个3.1/n4. 0.45. ,其中五、问答题(每题4分,共12分)1. 几何模型的必要元素与什么有关?必要元素数就是必要观测数吗?为什么?答:⑴几何模型的必要元素与决定该模型的内在几何规律有关;(1分) ⑵必要元素数就是必要观测数;(1分)⑶几何模型的内在规律决定了要确定该模型,所必须具备的几何要素,称为必要元素,必要元素的个数,称为必要元素数。

实际工程中为了确定该几何模型,所必须观测的要素个数,称为必要观测数,X F E 、0K KL Z +=LL D T LL ZZ K KD D =220ii P σσ=0)()()()(4320020=''+∆+∆+-''+-''-W y SX X x SY Y C ACA C C ACA C ρρABAC AC X X Y Y W αββ-++--=''4300arctan其类型是由必要元素所决定的,其数量,必须等于必要元素的个数。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1.观测条件2.偶然误差3.精确度4.多余观测5.权6.权函数式7.相对误差椭圆8.无偏性二、填空题1.观测误差包括偶然误差、、。

2.偶然误差服从分布,其图形越陡峭,则方差越。

3.独立观测值L1和L2的协方差为。

4.条件平差的多余观测数为减去。

5.间接平差的未知参数协因数阵由计算得到。

6.观测值的权与精度成关系,权越大,则中误差越。

7. 中点多边形有个极条件和个圆周条件。

8. 列立测边网的条件式时,需要确定与边长改正数的关系式。

9. 秩亏水准网的秩亏数为个。

三、 问答题1. 写出协方差传播律的应用步骤。

2. 由最小二乘原理估计的参数具有哪些性质?3. 条件平差在列立条件式时应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会变为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4. 如何利用误差椭圆求待定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边长中误差?5. 为什么在方向观测值的误差方程式里面有测站定向角参数?6. 秩亏测角网的秩亏数是多少?为什么?7. 什么是测量的双观测值?举2个例子说明。

8. 方向观测值的误差方程式有何特点?四、 综合题1. 下列各式中的Li (i=1,2,3)均为等精度独立观测值,其中误差为σ,试求X 的中误差:(1) 321)(21L L L X ++= ,(2)321L L L X =。

2. 如图1示,水准网中A,B,C 为已知高程点,P1,P2,P3为待定点,h1~h6为高差观测值,按条件平差方法,试求: (1) 全部条件式; (2) 平差后P2点高程的权函数式。

3. 如图2示,测边网中A,B,C 为已知点,P 为未知点,观测边长为L1~L3,设P 点坐标P X 、P Y 为参数,按间接平差方法,试求: (1) 列出误差方程式; (2) 按矩阵符号写出法方程及求解参数平差值的公式; (3) 平差后AP 边长的权函数式。

4. 在条件平差中,0=+∆WA ,试证明估计量^L 为其真值~L 的无偏估计。

(提示:~)(L L E =,须证明0)(=V E )5. 在某测边网中,设待定点P 的坐标为未知参数,即[]TX X X 21^=,平差后得到^X 的协因数阵为⎥⎦⎤⎢⎣⎡=yy xyxy xx XX Q Q Q Q Q ^^,且单位权中误差为0^σ,求:(1)P 点的纵横坐标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 (2)P 点误差椭圆三要素 E ϕ、E 、F 。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1
e
2 2 2
2
-0.8-0.6-0.4 0 0.4 0.6 0.8
闭合差
23
2.2正态分布
当偶然误差的个数n 时,偶然误差出现的频率就
趋于稳定。此时,若把偶然误差区间的间隔无限缩小,则直
方图将分别变为如图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
频数/d
f ()
1
e
2 2 2
2
n
i
i 1
0
知,随机误差 的数学期望等于零。
由正态分布知,正态分布曲线具有两个拐点,这两个
拐点在横轴上的坐标为 拐
方差的几何意义是:方差是正态分布曲线的拐点横坐
标。
29
2.3精度及其衡量精度指标
观测值的质量取决于观测误差(偶然误差、系统误
差、粗差)的大小。
1、精度:指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程度,可利用方差
7
课程结构
参见目录
章节 Ch1 Ch2- Ch3 Ch4 Ch5- Ch8 Ch9 Ch10 Ch11 Ch12
Ch1 绪论
主要内容 绪论
平差基础知识 平差基本原则 四种经典平差方法 平差方法总结 点位精度讨论 统计假设检验 近代平差简介
8
Ch1 绪论
基本概念 • 误差
对未知量进行测量的过程称为观测,测量所得的结果 称为观测值。观测值与其真实值(真值)之间的差异称为 测量误差或观测误差,通常称真误差,简称误差。
采用测量平差的方法
系统误差 Systematic
error
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表 现出系统性,或按一定 规律变化,或为常数
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 校正仪器 计算加改正
粗差 Gross error

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_第10章_误差椭圆

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_第10章_误差椭圆
第十章 误差椭圆
一.点位中误差 二.点位误差的计算 三.误差曲线 四.误差椭圆
一、点位中误差
控制点的平面位置是用一对平 面直角坐标来确定的。坐标是 由观测值的平差值计算所得的, 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
x
A
O
Dy P¢(x, y) Du
Dx DP Ds
P(x, y)
y
在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中,往往要评定待定点的点位精度; 待定点的点位精度通常用点位中误差简称“点位误差”的大 小来评定; 经过平差后的坐标(坐标的平差值)是估值,而不是真值!
Qxy Qyy

c s
os in

Qxx cos2 Qyy sin 2 Qxy sin 2
Dx
j
P
P¢¢ Dj
s
2 j
=
s
2 0
éëQxx
cos2
j
+
Qyy
sin2
j
+
Qxy
sin
2jùû
坐标方位角

P¢¢¢
y
二、点位任意方向的位差
x
与 j 垂直方向的位差如何求?
Q
=
æ èç
2 0.5
0.5 3
öø÷(dm2 / ('')2 )
单位权方差 0 0.5''
待定点P点到已知点A的距离为6.45km,方位角为45°,求P 点在AP方向的纵向误差和横向误差及AP边的边长相对中误 差。
s
2 j
=
s
2 0
éëQxx
cos2
j
+
Qyy
sin2
j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_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_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_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参数平差中,当观测值之间相互独立时,若某一误差方程式中不含有未知参数,但自由项不为0,则此误差方程式对组成法方程不起作用。

( )参考答案:正确2.某测角网的网形为中点多边形,其中共有5个三角形,实测水平角15个进行间接平差,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误差方程的个数为15个_待求量的个数为5个3.间接平差中测方向三角网函数模型中,网中所有测站均存在一个定向角平差值参数,其系数为( )。

参考答案:-14.某平差问题有12个同精度观测值,必要观测数为t=6,现选取2个独立的参数参与平差,应列出( )个条件方程。

参考答案:85.在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中,法方程的个数为C个。

参考答案:错误6.观测值与最佳估值之差为观测值的真误差。

参考答案:错误7.通过平差可以消除误差,从而消除观测值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错误8.在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中,任何一个量的平差值都可以表达成( )的函数。

参考答案:观测量平差值和参数平差值9.单位权方差估值与具体采用的平差方法相关。

参考答案:错误10.测量成果精度主要包括观测值的实际精度、观测值经平差得到的观测值函数的精度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正确11.条件方程类型包括图形条件、极条件、边条件、方位角条件、基线条件等。

参考答案:正确12.极条件方程是以某点为极,列出各图形边长比的和为1。

参考答案:错误13.水准网的条件方程式为符合水准路线。

参考答案:错误14.为了确定一个几何模型,并不需要知道该模型中所有元素的大小,而只需要知道其中部分元素的大小就行了。

参考答案:正确15.必要元素的个数t与几何模型和实际观测量有关。

参考答案:错误16.平差的最终目的都是对参数和观测量作出某种估计,并评定其精度。

参考答案:正确17.间接平差的函数模型中的未知量是t个独立参数,多余观测数会随平差方法不同而异。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的与任务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掌握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为目的。

课程内容包括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基础两部分。

误差理论主要讲授误差来源、分类、性质、分布、数字特征、传播及主要应用,以误差分布、数字特征及传播律为重点。

测量平差基础主要讲授条件平差、间接平差等经典测量平差基本理论、方法、估计理论及精度评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误差理论和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测量平差的发展过程和近代测量平差方法,能够应用测量平差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测绘数据处理和精度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工程控制网的数据处理和测绘工程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2学时1、观测误差2、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3、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4、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要求:明确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掌握误差分类和特点、观测误差的处理方法,了解测量平差的发展历史和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明确平差理论研究的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本科程的学习方法。

(二)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2学时1、偶然误差的特性2、衡量精度的指标3、精度、准确度和精确度要求:熟悉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掌握偶然误差的规律性,理解方差、协方差阵的概念和涵义;掌握精度、准确度、精确度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三)协方差传播律及权8学时1、协方差的传播2、协方差传播律的应用3、权与定权的常用方法4、协因数阵与权阵5、协因数传播律6、协方差传播律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7、系统误差的传播要求:熟记方差、协方差传播律的基本公式,掌握非线性函数线性化的方法;掌握权与定权的常用方法,理解方差、权、与协因数的关系;了解系统误差的传播规律。

(四)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4学时1、测量平差概述2、函数模型3、函数模型线性化4、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5、参数估计与最小二乘原理要求:明确必要起算数据、必要观测数据、多余起算数据和多余观测数据的概念,掌握必要观测数和多余观测数的计算方法,熟记各种平差方法的数学模型;了解参数估计和最小二乘原理。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导线网平差计算——间接平差法计算待定点坐标平差值 任务及精度要求某工程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布设一、二级导线网作为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要 求为:平均边长200 m ,测角中误差8''±≤,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0000/1≤,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5±≤cm 。

经过测量得到观测数据,方向和角度为等精度观测值、方向和测角中误差8''±=βσ,边长为光电测距、测距中误差为mm m S i S i )(8.0±=σ,根据所学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提出一个最佳的平差方案,完成该网的平差计算,并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导线网资料1、已知点成果表2、角度和边长观测值3、导线网略图4、导线点及结点的近似坐标 点 号1234567X 0(m ) 11547.106 11351.627 11127.716 11067.435 11147.025 11101.948 11093.055 Y 0(m ) 8414.9338403.003 8353.334 8430.784 7876.237 8017.559 8168.778【选用间接平差方案的理由】⑴间接平差方法中的误差方程,形式统一,规律性较强,便于计算机的程序设计;⑵所选参数是平差后所需要的最后成果。

【解题过程】本题=n 21,即有21个误差方程,其中12个角度误差方程,9个边长误差方程。

必要观测数t = 2×7= 14。

现选取待定点坐标平差值为参数,即[]T=77665544332211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X1. 由已知点坐标及待定点近似坐标计算各边的近似方位角,近似边长,并算出系数a 、b 。

列表如下:第3页第4页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2.由此可得误差方程: 角度:111ˆ9304.0ˆ0181.0y xv -= 22112ˆ0513.1ˆ0642.0ˆ9817.1ˆ0822.0y x y xv -++-= 48.55ˆ8780.0ˆ1948.0ˆ9292.1ˆ2589.0ˆ0512.1ˆ0641.03322113+-++--=y x y x y xv 66.21ˆ2908.1ˆ6584.1ˆ1688.2ˆ0637.1ˆ8780.0ˆ1948.04433224---++-=y x y x y xv 6.20ˆ2028.0ˆ0795.1ˆ2909.1ˆ6585.1ˆ0882.1ˆ7381.27744335+-+++--=y x y x y xv 4.1ˆ2028.0ˆ0795.1ˆ0808.1ˆ2743.1ˆ8780.0ˆ1948.07733226++--++-=y x y x y xv 447ˆ0832.1ˆ0897.0y xv +-= 34.25ˆ374.2ˆ5686.1ˆ2908.1ˆ6584.144338++--+=y x y xv 4ˆ1297.0ˆ3263.1559++-=y xv 6.3ˆ4227.0ˆ3247.1ˆ293.0ˆ651.2665510---+=y x y xv 4.0ˆ0799.0ˆ3593.1ˆ5025.0ˆ684.2ˆ4226.0ˆ3247.177665511---++--=y x y x y xv 6ˆ1229.0ˆ4389.2ˆ0799.0ˆ3593.1ˆ2028.0ˆ0795.177663312--+--+-=y x y x y xv 边长:111ˆ0194.0ˆ9998.0y xv --= 22112ˆ0609.0ˆ9981.0ˆ0609.0ˆ9981.0y x y xv --+= 7.2ˆ2166.0ˆ9763.0ˆ2166.0ˆ9763.033223---+=y x y xv 444ˆ0826.0ˆ9966.0y xv += 71.18ˆ7891.0ˆ6142.0ˆ7891.0ˆ6142.044335--++-=y x y xv 556ˆ9953.0ˆ0973.0y xv += 66557ˆ9527.0ˆ3039.0ˆ9527.0ˆ3039.0y x y xv +--= 77668ˆ9983.0ˆ0587.0ˆ9983.0ˆ0587.0y x y xv +--= 59.31ˆ9828.0ˆ1846.0ˆ9828.0ˆ1846.077339+++--=y x y xv3.确定角和边的权设单位权中误差"80=σ,则角度观测值的权为1220==ββσσiP 各导线边的权为()()2222064.064mm m S p i SS iI秒==σσ45.01=s p 51.02=S p 44.03=S p 53.04=S p02.15=S p 65.06=S p 67.07=S p 66.08=S p 53.09=S p4.计算角度和边长误差方程的常数项,并列表如下表二:第6页第7页5.法方程的组成和解算:013.3324- 9.7295- 1.8001- 11.8517- 0.3669 14.3189 9.4556- 18.6133- 119.3820 17.2230 127.0269- 120.0213 58.3261 3.5618- 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2734.15714.06881.00087.00338.01058.02617.03362.05355.08500.01781.00395.0005714.01474.108394.09665.65746.08008.13937.17905.13904.09825.69478.02103.0006881.08394.07035.17849.19444.05924.1000162.00863.000000087.09665.67849.18713.103287.11293.7002757.04675.100000338.05746.09444.03287.15334.10336.1000000001058.08008.15924.11293.70336.16097.10000000002617.03937.100007806.104584.79043.78670.81334.12515.0003362.07905.100004584.78816.89327.69553.94562.13231.0005355.03904.00162.02757.0009043.79327.67026.102228.65678.47674.09230.00564.08500.09825.60863.04675.1008670.89553.92228.60396.161165.04329.02048.00125.01781.09478.000001334.14562.15678.41165.03917.67852.01135.41793.00395.02103.000002515.03231.07674.04329.07852.00746.13685.05300.0000000009230.02048.01135.43685.09001.52075.0000000000564.00125.01793.05300.02075.09691.077665544332211=⎥⎥⎥⎥⎥⎥⎥⎥⎥⎥⎥⎥⎥⎥⎥⎥⎥⎥⎥⎥⎦⎤⎢⎢⎢⎢⎢⎢⎢⎢⎢⎢⎢⎢⎢⎢⎢⎢⎢⎢⎢⎢⎣⎡-⎥⎥⎥⎥⎥⎥⎥⎥⎥⎥⎥⎥⎥⎥⎥⎥⎥⎥⎥⎥⎦⎤⎢⎢⎢⎢⎢⎢⎢⎢⎢⎢⎢⎢⎢⎢⎢⎢⎢⎢⎢⎢⎣⎡⎥⎥⎥⎥⎥⎥⎥⎥⎥⎥⎥⎥⎥⎥⎥⎥⎥⎥⎥⎥⎦⎤⎢⎢⎢⎢⎢⎢⎢⎢⎢⎢⎢⎢⎢⎢⎢⎢⎢⎢⎢⎢⎣⎡--------------------------------------------------------------y xyx yx yxy x yx y x 故[]T--------=9872.48573.72872.39994.82412.43944.33898.94193.166007.160491.80722.167104.101260.41334.5ˆx6.平差值计算:(1)坐标平差值Xˆ 将表二中的坐标改正数x ˆ加上近似值0X ,即得平差值X ˆ,结果见表二最后一行。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错误理论是测量平差中的重要理论,主要作用是分析测量数据的误差特性,确定数据
的可信性以及求解测量平差参数。

测量平差把原始测量数据通过数学模型进行优化,以消
除测量数据中的误差,得到更靠近实际状况的测量结果,了解测量数据中误差特性,对测
量平差有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误差理论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潜在误差分析,即测量误差的性质及其
影响;二是测量误差的匹配,即推算出影响测量结果的误差幅度,同时考虑测量误差和设
计误差的叠加效应。

若测量误差在某种程度上已知,为了有效地求解平差过程,相应的应
该选择平差方法,也就是要精确解算测量误差。

因此,利用错误理论,可以分解原始的测量数据,以及测量误差的不同影响因素。


复杂的测量问题提出更适当的解法,从而减少测量平差中可能引起的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此外,错误理论还研究多参数的优化方案,及其偏差的估计,以便于设计更具拟合力的测
量数据优化方案。

误差理论是测量平差基础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测量前对误差作出足够重视,测量
过程也应精确,意义重大。

正确掌握误差理论及其应用,对测量精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引言在现代工程领域中,测量技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从航空航天、机电制造、地质探矿、土建工程到工业品质检验,无不需要借助科学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实现质量控制。

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误差影响测量结果,以及不同种类的测量值必须得到平差处理,所以测量技术的水平不但与测量精度直接相关,而且涉及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就必须依赖误差理论、测量平差等基础理论与技术。

一、误差的分类一般地,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在实际测量中会受到多种误差的影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误差进行分类。

1. 按照产生原因分类ⅰ.人为误差如主观猜度、读数信号模糊、操作错误等。

ⅱ.仪器误差如仪器精度规定、系统灵敏度、温度、湿度、机械磨损、杂散噪声等。

ⅲ.环境影响如电磁辐射、磁场干扰、大气折射率、风吹雨打、光照变化等。

2.从系统设备模型分类ⅰ.常规误差该类误差是由于测量设备的设计或框架固定导致的。

如仪器设备误差、辅助公差、环量仪误差、补偿和漂移误差等。

常规误差可以在测量前后校正和补偿,通过校准手段,消除了常规误差的影响。

ⅱ.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由于测量操作或非控制因素引起的。

如个人读数误差、抖动、瞬时环境修正等。

因为这种误差的出现不能事先预测,也无法校准和补偿,主要采取多次测量和配对测量方法,来降低其影响。

二、测量值的平差原理平差(Adjustment)即按照特定条件对各个测量结果进行修正,使其满足特定准则的过程。

该过程可以消除任何类别的误差,不同平差方法所制定的平差原则在基本假设和方法运作上存在不同。

平差的目的是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将各个测量值之间保持合适关系,或将测量值与真值接近(最小二乘法)。

测量平差分为绝对平差和相对平差,其中绝对平差侧重于改正单个点的误差,而相对平差则侧重于改正一组数据测量中产生的各种误差。

1.多项式平差多项式平差是一种对多项式函数进行拟合的方法,常用于测量数据处理的多项式平滑,通常被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图校正。

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第2章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第2章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准确度:
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偶然误差的标准差
平均值与真值的偏差
二、精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2、精度——偶然误差
精度:指在对某量进行多次观测中,各观测值之间的 密集或离散程度。 D( L) E[ L E( L)]2
如果两组观测误差分布相同,则其精度相同,反之亦然; 同一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组观测对应着同一误差分布,这组 的每个观测值都是等精度观测,而不论其个别误差是大是小
一、偶然误差特性
2、偶然误差的特性
误差分布表
误差区间 0"~3" 3"~6" 6"~9" 9"~12" 12"~15" 15"~18" 18"~21" 21"~24" >24" 正误差 负误差 合计

实例


个数
45 40 33 23 17 13 6 4 0
频率
0.126 0.112 0.092 0.064 0.047 0.036 0.017 0.011 0.000
个数
46 41 33 21 16 13 5 2 0
频率
0.128 0.115 0.092 0.059 0.045 0.036 0.014 0.006 0.000
个数
91 81 66 44 33 26 11 6 0
频率
0.254 0.226 0.184 0.123 0.092 0.073 0.031 0.017 0.000
n
n
[] E ( ) lim n n
2
中误差
三、精度估计的标准

834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纲(2012年版)

834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纲(2012年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考研复习大纲(2012年)第一章、绪论(4分)了解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及其处理方法;掌握测量平差学科的研究对象;理解测量平差任务;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第二章、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6分)理解偶然误差的特性;掌握衡量精度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精度、准确度与精确度;理解测量不确定度。

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20分)理解数学期望的传播;掌握方差协方差阵、权、权阵、协因数、协因数阵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协方差传播律及其应用;熟练掌握权与定权的常用方法,协因数、协因数传播律及其应用,理解由观测值函数的真误差估计中误差的方法;了解系统误差的传播。

第四章、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10分)掌握各种平差问题必要观测数,多余观测数的确定方法;掌握测量平差的函数模型,函数模型的线性化,掌握参数估计与最小二乘平差准则。

第五章、条件平差(20分)熟练掌握条件数的确定,条件平差原理;掌握各种平差问题条件方程的建立;掌握法方程的组成与解算,精度评定。

第六章、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15分)了解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的建立;掌握法方程的组成与解算,精度评定。

第七章、间接平差(20分)掌握间接平差原理,误差方程的建立;掌握法方程的组成与解算,精度评定;掌握间接平差应用(直接平差,三角网坐标平差,导线网间接平差,GPS 网平差)。

第八章、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15分)掌握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原理;掌握误差方程、条件方程列立;掌握法方程的组成与解算,精度评定。

第九章、概括平差函数模型(10分)熟悉基本平差方法的概括函数模型;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原理,精度评定;熟悉各种平差方法的共性与特征;理解平差结果的统计性质。

第十章、误差椭圆(10分)了解点位中误差概念以及计算方法;掌握任意方向的位差计算;点位误差的极大值和极小值的计算;理解误差曲线的基本概念;掌握误差椭圆要素计算;理解点位落入误差椭圆内的概率;第十一章、平差系统的统计假设检验(10分)熟悉统计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误差分布的假设检验;掌握平差模型正确性的统计检验;理解平差参数的统计检验和区间估计;了解粗差检验的数据探测法。

中南大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考研复习重点笔记

中南大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考研复习重点笔记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资料见第二页封面第1页第一章测量误差理论§1-1正态分布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随机变量的基本分布。

一、一维正态分布§1-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2.直方图由表2-1、表2-2可以得到直方图2-1和图2-2(注意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直方图形象地表示了误差分布情况。

3.误差分布曲线(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的误差,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

当观测值个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误差区间间隔无限缩小,图2-1和图2-2中各长方条顶边所形成的折线将分别变成如图2-3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随着n增大,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

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中,都是以正态分布作为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数学模型。

4.偶然误差的特性第2章协方差传播律在测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显然,这些量是观测值的函数。

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观测了3个内角L1,L2和L3,其闭合差w和各角度的平差值分别又如图3—1中用侧方交会求交会点的坐标等。

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测值函数的精度如何评定?其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从后者得到前者?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阐述这种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

§2—1数学期望的传播数学期望是描述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之一,在以后的公式推导中经常要用到它,因此,首先介绍数学期望的定义和运算公式。

其定义是:§2—2协方差传播律从测量工作的现状可以看出:观测值函数与观测值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下面就按这3种情况来讨论两者之间中误差的关系。

第3章最小二乘平差§3-1条件平差原理以条件方程为函数模型的方法称之条件平差。

二、按条件平差求平差值的计算步骤及示例计算步骤:1.列出r=n-t个条件方程;2.组成并解算法方程;3.计算V和的值;4.检核。

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一、名词解释1、测量平差:依据某种最优准则(最小二乘法),对一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消除它们之间的不符值,求出未知数的最估计值与精度的理论方法。

2、偶然误差:即从单个误差看,该列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性,但就大量误差的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3、系统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做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都表现出系统性,或者在观测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为某一常数,那么,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4、粗差:明显歪曲测量结果的误差,是指比在正常观测条件所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还要大的误差。

5、平均误差:在一定观测条件下一组独立的偶然误差的绝对值的数学期望称为平均误差。

6、或然误差:当观测误差出现在(—,+)之间的概率等于1/2时,称为或然误差。

7、条件平差:一个几何模型中有r个多余观测,就产生r个条件方程,以条件方程为函数模型的平差方法,称为条件平差。

8、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在平差问题中多选择了u个独立量为参数(而0<u<t)参加平差计算,就可建立含有参数的条件方程作为平差的函数模型,称之为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9、间接平差:在平差问题中,当所选的独立参数个数等于必要观测数t时,可将每个观测值表达成这t个参数的函数,组成观测方程,这种以观测方程为函数模型的平差方法称为间接平差。

10、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在平差问题中,多余观测数r=n-t,所选参数u>t个,其中包含t个独立参数,则参数间存在s=u-t个限制条件。

平差时列出n个观测方程和s个限制参数间关系的条件方程,以此为函数模型的平差方法称为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11、秩亏自由网平差:如果网中不设起始数据或没有必要的起算数据,而且又设所有网点坐标为参数,这样的平差问题称为秩亏自由网平差。

12、精度: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程度。

13、准度:随机变量的真值与数学期望之差。

测量平差方法及误差分析技巧

测量平差方法及误差分析技巧

测量平差方法及误差分析技巧引言:测量平差在各个领域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土地测量、工程测量还是地理测量都离不开精确的测量平差。

本文将介绍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误差分析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1.1 测量平差的定义测量平差是指在测量中,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用数学方法将观测值修正为比较可靠的数值,并确定其精度和可靠度的过程。

1.2 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是以观测数据为基础,通过适当的计算和修正方法,使测量结果达到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条件。

二、测量平差的方法2.1 误差的分类误差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根据产生误差的原因,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

2.2 测量平差的方法2.2.1 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平差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建误差方程,使误差的平方和最小化,从而得到最优的修正数值。

2.2.2 加权最小二乘法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在最小二乘法的基础上,引入权重因子,对观测值进行加权处理,以更好地反映各个观测值的可靠性。

2.2.3 置信椭圆法置信椭圆法是一种通过误差椭圆的几何性质,结合观测弥散矩阵,进行测量平差的方法。

通过确定椭圆的长轴、短轴和倾斜角度,可对误差进行合理的修正和分析。

三、误差分析技巧3.1 误差的传递规律误差在测量过程中具有传递性,即观测结果的误差会随着计算过程的推进而逐渐增大。

因此,在进行误差分析时,需要考虑不同环节中误差的传递规律,以准确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3.2 概略误差与精确误差概略误差是指由于设备精度、人为操作等因素导致的测量误差,通过一些常见的公式和方法可以进行较为粗略的估计。

精确误差是在概略误差的基础上,通过更加精细的计算和分析得到的误差值,更贴近实际测量结果的误差。

3.3 误差理论和误差估计误差理论是关于误差发生的规律的理论体系,包括误差分类、误差分布等。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学习指南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学习指南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学习指南2011.09一、课程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牢固地掌握测量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熟悉三种控制网平差的全过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知识结构本课程由两大部分内容组成,即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部分是研究误差来源以及处理方法、研究偶然误差的统计性质、误差分布、误差的传播以及衡量精度的指标等。

测量平差基础部分处理带有偶然误差的观测值,求出待求量的最佳估值,并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

课程学习内容分细为七块,即,误差理论、测量平差原理、测量平差方法、测量平差计算、点和线的位置误差、假设检验、近代测量平差等。

学习的层次可分为:理论、原理、方法、应用四个层次,其中,平差原理、平差方法、平差计算为测量平差学习的核心内容。

三、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部分:1)误差理论部分✧了解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掌握误差分类及其处理方法;✧掌握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以及误差分布;✧掌握衡量精度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了解测量平差的任务和内容。

✧掌握求函数的协方差阵(协因数阵)的方法。

2)测量平差基础部分✧掌握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包括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概念;✧掌握间接平差、条件平差以及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函数模型建立方法;✧了解最小二乘准则及其最小二乘估计的统计特性。

✧掌握基本平差原理、平差计算公式以及精度评定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部分1)掌握三角网、导线网、GPS网间接平差时误差方程式建立、条件平差时条件式建立方法、观测值权阵确立方法。

2)平差计算:分组平差原理、高斯约化原理。

3)掌握点位(误差椭圆)、直线元位置误差的计算。

3、近代平差部分掌握秩亏自由网平差原理及其平差计算公式。

四、学习建议1、开始学习前预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知识。

2、对公式推导过程要有清晰的认识,熟悉各种平差方法中基本向量之间的关系,且明辨公式中的符号所对应的向量。

3、每一个知识点均需做一定的习题,巩固课堂理论知识;4、所有平差方法学习之后,同一算例采用不同方法求解,得出一致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K (Qxx Qyy ) 2 4Qxy
则极大、极小值为:
1 2 E2 0 (Qxx Qyy K ) 2 1 2 F2 0 (Qxx Qyy K ) 2
2 K (Qxx Qyy ) 2 4Qxy
极大、极小方向的计算公式:
QEE Qxx tan E Qxy QFF Qxx tan F Qxy
2 测量上把 P 定义为“点位方差”,并把 P叫做点位中误差, 简称“点位误差” 。
点位中误差的计算方法
1)按纵、横坐标方差来求:

2 P 2 x
2 y
回顾条件平差、间接平差的计算纵、横坐标方差过程。
2)按纵向、横向上的位差来求
X ∆P
P″
∆u P′
∆S
P A
显然,有: 由中误差的定义可得:
X ∆Y ∆X ∆P P(真) P‘(估)
A Y O
显然有:
P 2 x 2 y 2 ˆ, y y y ˆ) (其中:x x x
点位误差的定义:
ˆ E ˆ Ey ˆ E (y ) E y y y
2 ˆ ˆ Ex ˆ E (x 2 ) E ( x x ) x E 2 2 2 2
2 x 2 y
P2 x y
2 2 2 E ( P ) E ( x y ) 2 2
E (x 2 ) E (y 2 )
2 2 x y 2 P
若使位差达到极值,则应使:
dQ d
dQ
0
d (Qxx cos 2 Qyy sin 2 Qxy sin 2 ) d d 2Qxx cos sin 2Qyy sin cos 2Qxy cos 2 Qxx sin 2 Qyy sin 2 2Qxy cos 2 (Qxx Qyy ) sin 2 2Qxy cos 2 0
设φ 0为位差的极值方向,则有:
tg 2 0 2Qxy Qxx Qyy tg (2 0 1800 )
解上式得到两个根,其中一个为极大方向φE,另一个为极小方向φF; 用这两个根分别带到任意方向位差的公式就会得到极大值E和极小值F!
也可按下式求P点位差的极大、极小值:
1 QEE (Qxx Qyy K ) 2 1 QFF (Qxx Qyy K ) 2
重点和难点
误差曲线与误差椭圆的联系与区别; 误差椭圆、相对误差椭圆三要素计算。
7.1
点位误差
在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中,往往要评定待定点的点位精 度;
待定点的点位精度通常用点位中误差简称“点位误差”的 大小来评定;
以下介绍点位误差的计算方法。
7.1.1 点位误差的概念
待定点的估值位置偏离其真实位置的距离P,简称为“真位差”。
按协因数传播律有:
Q cos Qx ˆ Q ˆy ˆ x sin Qx ˆy ˆ cos Qy ˆ sin
Q Qxx cos2 Qyy sin 2 Qxy sin 2
则,任意方向位差公式:
2 2 0 Q 2 0 (Qxx cos 2 Qyy sin 2 Qxy sin 2 )
u
S
பைடு நூலகம்
P ΔU Δβ
ΔP ΔS
P’’
P’
3)按任意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坐标方差来求
不难看出:
P2 (x)2 (y)2
2 2 2 P x y
由方差定义,可得:
由上讨论可的如下结论
点位方差大小不受坐标系的影响; 不同的坐标系,其位差分量大小是不同的; 点位位差可由任意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坐标方差来求得。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椭圆
本章教学内容
7.1 点位误差
7.2 误差曲线与误差椭圆
7.3 相对误差椭圆
第 7章
本章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点位误差概念;
误差椭圆
掌握任意方向位差、位差极值和极值方向的计算;
掌握误差椭圆三要素计算公式;
熟悉误差曲线与误差椭圆的关系,并掌握误差椭圆的应用。
了解相对误差椭圆概念。
P 2 S 2 u 2
2 P s2 u2
Y
关于纵向、横向误差:
∆U为纵向误差、∆S为横向误差。∆P为点位真误差。
各是由什么影响而来的? 点位精度与测角、测边精度的关系怎样?
P A S β ∆β
∆P ∆u ∆S P1
P2
B
u S

故,点位误差计算公式为:
2 2 2 P x y
s2 u2 90
2 2
7.1.2
任意方向φ的位差
说明:
1)任意方向φ 指的是方位角为φ 的方向! 2)为求P点在任一方向上的位差,需先找P在φ 方向上的 真误差∆φ 与∆X、∆Y的函数关系;
3)真误差∆φ 就是∆P在φ 方向上的投影值。
7.1.3 位差的极值和极值方向
(Qxx cos Qyy sin Qxy sin 2 )
2 2 0 2 2
从上公式可看出:
任意方向位差的大小与方向φ 有关。 上式是一个用X、Y方向上的位差表示的任意方向上的位差。 x、y方向分别是φ 等于0度、90度等时的特殊形式。
4)根据投影再求该方向的位差。
由下图可得:
pp pp cos x sin y x cos sin y
X ∆Y φ ∆X φ P’’ P ∆P
P’
方位角=φ P’’’ 方位角=φ
∆φ
O
Y
因为:
pp pp x cos x sin y cos sin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