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三课时制取氧气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篇1教学案例氧气的制取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生答]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反仪器装置验满方法收集方法[师问]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

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学生交流]电解水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光合作用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老师总结,引出下文]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实验初中化学组潘晓云一、教材分析氧气的制取是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第一次制取实验,包括实验室制取和工业制取。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具体内容:药品的选择,反应条件的确定,反应装置的设计、选取和连接,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采取合理的收集方法,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采取验满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为以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空气中也含有较多的氧气,工业上如何分离空气获得较多的氧气也需要了解一下。

并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作了有效的探究,还贯穿了分解反应这个重要概念的教学。

预计用两课时完成本课题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并对氧气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比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知道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氧气有广泛的用途。

从而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会碰到的困难是:为什么实验室要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以及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备氧气?又如何选择仪器组装装置?如何进行收集和验证?催化剂是什么?怎么起作用的?三、教学策略:本节教学内容是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核心,同时穿插了催化剂、催化作用、分解反应等概念的教学,由于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因此本节课首先讲解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出需要纯净的氧气应该如何制取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悬念,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教材,初步认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反应原理、催化剂、催化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后,再通过学生分组对比实验、师生合作演示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归纳、教师分析讲解、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和分解反应的概念,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实验方案评价等知识。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案教案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案教案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氯酸钾和过氧化铁粉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方法。

3. 能够分析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重点】1. 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 氯酸钾和过氧化铁粉的氧气制取实验。

【教学难点】1. 分析氯酸钾和过氧化铁粉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玻璃棒、气球等。

2. 实验药品:氯酸钾、过氧化铁粉。

3. 实验步骤、操作示意图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出制取氧气的实验。

二、实验操作1. 将氯酸钾和过氧化铁粉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

2. 加入适量的水(HCl)溶液,然后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分别用气球盖住两个试管口,并挤压试管底部使得实验物质反应产生氧气。

4. 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并用火柴点燃气球内的氧气。

三、实验分析1. 分析氯酸钾和过氧化铁粉分别与盐酸反应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 解释氧气可以燃烧的原因。

四、小结对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总结,强调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堂练习】1. 氯酸钾和过氧化铁粉反应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2. 解释氧气可以燃烧的原因是什么?【作业布置】1. 预习制取其他气体的实验方法。

2. 完成课堂练习中的题目。

【教学反思】制取氧气的实验内容生动直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和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初中化学_《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中化学_《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制取氧气”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自己动手探究。

我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作用的探究,得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教学内容。

它在教材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

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是学生初次体验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的实验课。

是气体制备的起始,也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的开端。

启后: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第六单元课题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做了铺垫,因此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气体制备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动手操作中体会实验原理、装置的制约关系,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甚至高中氯气、氨气等气体的制取,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时它也会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学生目前已经认识了一些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学习了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排水集气等基本操作,学习了纯净物、混合物概念,学习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以及氧气的性质,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学习制取氧气的知识基础。

学生对氧气有了一定了解,并且对它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但对于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的、深入的认识。

本节课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依托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6篇)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精选6篇)教案是教师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工具,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教案【篇1】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2.3《制取氧气》教案课题制取氧气单元第二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制取氧气》是课程标准五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上对氧气的进一步探究,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

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重点学习制取的两种气体,所以这一节课为以后第六单元学习二氧化碳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一节课包括基本原理探究和装置的选择。

操作步骤两部分内容,而在第一课时对原理的探究又是整个探究的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梳理空气、氧气的学习要点,建构物质性质、用途和制法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分类方法对学习化学的作用。

科学思维: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探究氧气的制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会倾听、分享。

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难点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医疗、潜水、炼钢需要的大量氧气是如何制取的呢?讨论思考根据生活情景引入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氧气的工业制法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在液态空气分离过程中,氮气、氧气两种气体哪种气体先出来?该过程的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属于什么变化?氮气;根据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交流讨论:倾听分享,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药品:高锰酸钾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反应物:都是固体。

反应条件:加热制取气体收集装置:学生思考讨论,观察实验中注意事项先分析实验装置,然后观看视频动手操作,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三课时制取氧气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三课时制取氧气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三课时制取氧气-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

(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沦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山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2)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

2.学生用具:(1)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2)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实验2—5]、[实验2—6]、分解反应。

第二课时:活动与探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学生回答]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是氧气。

2. 把燃烧的木知分别伸入3个集气瓶中,若木知燃无什么变化则是空气;若木知燃烧更旺盛则是气气;若木条熄灭则是氮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现象的欲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认识到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通过实验操作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耐心和毅力,提高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心理素质。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选择题:针对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操作等方面设计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填空题:涉及实验步骤、安全规范等,强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记忆。
-问答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制取氧气的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2.结合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强调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创设互动式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4.强化实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实验前,详细介绍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
4.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制取氧气的原理及实验操作:掌握不同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熟练操作实验装置,正确收集、验满和储存氧气。
2.催化剂的作用及其影响:理解催化剂在制取氧气反应中的作用,了解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中或实验室尝试制取氧气,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是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方法之后的一个实践活动。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操作。

2.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操作。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等。

2.实验试剂: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原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操作,提高氧气的产量和纯度。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精选5篇我们将会学习到许多有趣且有用的知识。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风格,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篇1)说教材《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说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说教具准备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火柴。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空气中约有1体积的氧气,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O2,如何获得的呢?(二)新课1、【投影出示图片】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图片】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掌握制取氧气所需的药品、装置、收集方法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树立环保认识,增强团队合作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酒精灯、集气瓶、导管、橡皮塞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双氧水等。

3.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4. 小组实验器械:每个学生均分配一套实验器械,以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颜色、状态,再提出问题: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制取氧气?引发学生思考。

2. 实验探究(1)实验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学生根据装置图组装仪器,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实验二: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教师介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学生根据装置图组装仪器,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知识讲解教师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解答。

5. 练习稳固教师设计一些针对性强的习题,学生分小组完成,教师进行评判。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7. 安置作业(1)预习下节课内容,了解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

(2)完成课后练习题。

8. 拓展延伸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新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熟悉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能够正确应用实验器械进行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6.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与制取氧气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氧气的制取原理和实验操作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实验中的一些细节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实验探究方面的经验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7.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团队合作等方面,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8.教学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如查阅资料、进行家庭小实验等,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直接输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通过展示氧气的应用实例,如潜水、医疗等,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来源及制取方法。
5.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操作要领。
2.氧气制取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4.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如登山、潜水等,引入氧气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4.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制氧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强调实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涉及的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氧气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3.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其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2.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氧气制备的挑战和困难的克服,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意志品质。
3.强化实验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其在实验操作中能够遵循绿色化学原则。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课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教学内容。在经历了对氧气性质的学习和理论知识的铺垫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但对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和原理理解仍显不足。此阶段,通过设计一个生动有趣、操作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对氧气制取过程的理解。
3.总结小组讨论中的亮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在下次实验中继续改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分析等。
2.要求学生在报告中提出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鼓励学生通过课后学习,进一步了解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案例以生活实际为例,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氧气制备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欲望。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2.3 制取氧气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2.3 制取氧气 教案设计

2.3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体验实验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并学习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重难点】1.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知识点梳理】2.3.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又称双氧水,无色溶液) 步骤1: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步骤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发生的现象。

步骤3: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发生的现象。

文字表达式:2.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白色固体;二氧化锰:黑色固体)(1)操作步骤:“组” : 组装仪器: (拆则顺序相反)。

“查” :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若 ,松开手后, ,说明装置不漏气。

“装” :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以3:1比例混合均匀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皮塞塞紧试管口。

导管只需_________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试管口应 ,(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破裂)。

“点” :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应先预热,然后再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收” : 采用排水集气法时,当导管口有 (刚排出的是空气)。

“离” : 收集完毕时,先 。

“息”再熄灭酒精灯,整理好仪器。

先“离”再“息”是 。

(2)文字表达式: 。

(3)氧气的检验方法: 。

(4)氧气的验满方法: 。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粉末)(1)操作步骤:组→查→装→定→点→收→离→息 (2)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氧气(3)注意事项:A.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时要在试管口塞一团 ,防止 ;加热B.药品要平铺在,以增大受热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同时还有利于气体从固体中逸出;C.导管口不能伸入试管内过长,不利于气体的导出;D.铁架台铁夹要夹在距离试管口约,试管口要,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破裂;E.试管外壁要保持干燥;加热前要先;要用酒精灯的加热;F.待气泡时才能收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G.停止加热时应先,再,防止试管内压强减少使水回流到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3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支持物质的燃烧,在反应中放出热量;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要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得多。

氧气在工农业生产中和科学研究方面还有许多用途。

氧气可用来供给病人呼吸,供给登山、潜水运动员呼吸,还用于气焊、气割、火箭的发射等。

氧气有这么重要的用途,所以我们要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思考]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回答]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并没有生成新物质,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二、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实验操作](1)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2)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实验现象]加热开始后,水槽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过一段时间后,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了解催化剂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初步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初步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鼓励分享。

【学习重点】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合理地选择仪器,组装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学习难点】催化剂的概念。

【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提出问题:潜水员在潜水时总是在身后背着一个氧气瓶。

你知道氧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制取的吗?我们在实验室能制取氧气吗?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阅读课本P37的内容。

提出问题:如何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讨论归纳。

投影: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及操作步骤。

探究实验:做课本P37实验2-5。

知识模块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阅读课本P38~P39的内容。

提出问题: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就可放出氧气,通常还加入二氧化锰,这是为什么呢?讨论交流:讨论相关原因。

了解什么是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探究实验: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课堂讨论:上述实验中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吗?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归纳总结1.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二氧化锰好像永远用不完,可重复使用。

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净、干燥、称量,会发现反应后的二氧化锰与反应前的二氧化锰质量相等,且化学性质不变。

2.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3.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4.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投影:flash 动画,播放制氧气的操作过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三课时制取氧气-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

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

(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沦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山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2)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

2.学生用具:(1)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2)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实验2—5]、[实验2—6]、分解反应。

第二课时:活动与探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学生回答]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是氧气。

2. 把燃烧的木知分别伸入3个集气瓶中,若木知燃无什么变化则是空气;若木知燃烧更旺盛则是气气;若木条熄灭则是氮气。

3.氧气的重要用途体现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

如: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

[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足如何制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介绍]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

[板书]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实验2—5,可由投影仪打出实验内容)1.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作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小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

[实验现象]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行氧气放出。

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3.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学生举手提问][问题]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口,二氧化锰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如果是,为什么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同样也能产生氧气[老师]这个问题问得真及时,这也正是我想问大家的,二氧化锰到底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呢 [提问]什么叫反应物[回答]参加反应的物质。

[提问]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时候,是不是某一种反应物可以有也可以无呢[回答]不,必须有。

[总结]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时候。

反应物必须存在。

而在用过氧化氧溶液制取氧气这个实验中,有二氧化锰不加热即可产生氧气,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也能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不是一种必须有的物质,它也就不是一种反应物。

[学生举手提问][问题]二氧化锰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老师]为了问答大家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进行探讨,人家注意观察现象并进行思考。

[实验2—6]待实验2—5,3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本已不产生气泡的试管,重新加入氧化氢溶液不进行加热,仍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说明产生的气体还是氧气。

[说明)此实验可以重复多次进行。

[提问]这种现象说什么[回答]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气锰可以重复使用。

[讲解]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科学家们经过料确的实验,得出了“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变”的结论。

[设问]他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学生看书回答]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设问]既然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那么它在这里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呢谈谈你的看法。

[回答]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热才能产生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师]回答得很好,化学上我们把二氧化锰这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而把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叫该反应的催化剂。

如二氧化锰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讲解并板书]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问题]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这种催化剂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需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都起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呢 [学生议论][代表回答]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需要加快,如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我们就希望它发生得越慢越好。

[设问]是不是催化剂就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呢它能不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学生疑惑][教师讲解]事实上,为了加快化学反应的进行我们使用催化剂,而为了减缓反应的进行我们也使用催化剂。

如在橡胶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剂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度;食用油脂里加入一些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酸败。

所以催化剂的概念中说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是片面地说成“加快”。

[补充]能加快化学反应进行的催化剂一直是科学家们致力研究的,因为它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更大。

[介绍]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许多反应需要借助于催化剂才能进行或者很快地进行。

例如,在化肥、农药、多种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中都要用到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处理、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中也要用到催化剂,生物体内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酶其实都是起催化剂的作用。

[幽你一默]催化剂这种帮助其他反应顺利进行的作用与我们举行的各种活动中善于活跃气氛的同学很有相似之处。

那么,你是否愿意在我们的各种活动中作“催化剂”呢[转折]通过上面的实验并讨论、总结可知二氧化锰不是一种反应物,而是一种催化剂。

如果我们要把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这个反应用文字表示出来,二氧化锰应写在什么位置呢[讲解]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所以二氧化锰应写在箭头的上方。

[板书]3.过氧化氢−−→−点燃水+氧气。

[过渡]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呢非也。

实验室可用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另一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板书]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学情景]展示一些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并描述。

[生]高锰酸钾是—种暗紫色的固体。

[介绍]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事实上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

它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讲解]通过预习大家知道,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情况下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这个实验下一课我们专门安排有实验探究,所以这里就不做实验了。

我们一起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板书]1.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讨论结果]1.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A+B →AB 。

2.本节课所学制氧气的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讲解]化学上,我们把这种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板书]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提问]化合反应可表示为A+B →AB ,那么分解反应该如何表示呢[回答]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 →A+B 。

[总结]简单地讲,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说明]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类型,我们以后还会经常遇到。

[设问]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万,如果我们一种一种地去学,穷尽我们的毕生之力是否能学完呢[学生]不能。

[承接]若我们采用分类的方法来学,就简单得多了,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前面我们学到过哪些有关分类的方法[回答]按照物质的成分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等。

[小结]利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也是我们所走的一条捷径,今后我们还将分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所以遇到一些相关知识时,大家要注意进行归类。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高锰酸钾两种方法。

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通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它在这里起催化作用。

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我们还知道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同时还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

[布置作业]习题1、2实验探究题:4板书设计课题3 制取氧气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3.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加热二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表示:AB →A+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