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教案

群落的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解释群落的概念2.识别群落类型,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2.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4.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群落的涵义2.群落的结构特征教学难点: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三、学情分析“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内容,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

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进而导入新课;在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并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通过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图片以及课本上的资料,讲解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相关内容;最后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群落的结构预计用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引导学生讨论: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学生:看图,完成讨论题。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3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3
第3节
教 师 课题名称 设计项目 一、学生分析(略) 二、教材分析 授课课题 年级
群落 3 节 群落的结构 评 价 内 容 备 注
第 3 节《群落的结构》包括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种 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三、教学目标设计 重点 难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五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2.“群落的物种组成”:①不同群落物种组成的差异:每个群落 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不同类型的群落必 然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 因此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 素, 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不同群落物种组成的差异 应从性质和数量两方面进行分析; ②如何研究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 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 本特征。 群落研究一般都从分析物种组成开始。 物种组成可以从定 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3.“种间关系”:让学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资料,然后教师进行 归纳总结。 种间竞争可以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两
四 、 教 学 策 略 设 计
在引导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时, 依然要与生命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 体的思想相联系。 教师要强调, 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 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的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 关系建立起的有机整体。
1.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说明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 区的生物大家庭, 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 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 约,又相互依存。通过剖析池塘生物群落,引出群落结构的话题。
六 、 课 后 反 思
类。①在资源利用性竞争中,两种生物之间没有直接干涉,只有因 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对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和生长的间接影响。 ②相互干涉性竞争也很常见。 例如, 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物质, 阻止别种植物在其周围生长。 捕食,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典型捕食、 食草、寄生 偏利共生 猞猁和雪兔的经典研究: 猞猁以雪兔为食, 当雪兔数量增加时, 猞猁食物充足,数量也就不断增加;但当猞猁数量过多时,雪兔数 量急剧下降,猞猁会因食物缺乏而饥饿或病死,造成数量下降;同 时,这也给雪兔提供了一个繁衍恢复的机会。雪兔的数量增多了, 猞猁又随之增多。 通过这种捕食关系, 使雪兔和猞猁的数量都出现 了周期性的波动。应当注意,除猞猁对雪兔的影响外,雪兔还受到 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雪兔所吃的植物也影响这个周期。 4.“群落的空间结构”应强调以下几点: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 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 动物种类的多少是随植物层次的 多少而变化的,因此,由于森林的植物层次比草原植物层次多,所 以森林群落一般比草原群落的动物种类多。阳光、温度、水分等生 态因素对动植物的分层有直接影响。 群落的水平结构往往是由于地 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 生长特点的不同, 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种群密度上的差 别。 此外, 群落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群落表现水平结构的原 因之一。 5.探究指导(自学)6.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4.3群落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4.3群落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4.3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1.识别群落,说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多样度的研究。

【自学重难点】:学习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自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上二者统一的角度叙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独立自主自学】知识点观测与思索概括与总结结论:1、群落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课本71页内容,思索:1、什么就是群落?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存有什么相同?3、研究群落存有什么意义?【合作探究】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阅读课本71页内容,思考:(1)个体、种群、群落的相互联系?(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3)研究群落存有什么意义?2.群落的物种结构(1)群落的物种组成观测课本72页图4-8和图4-9,思索:这两个森林群落的主要差别?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何种结论?结论:3.种间关系写作课本72-73页余下内容,提问:(1)一个群落的物种是否是随机聚集在一起的?(2)种间关系包含哪几种类型?各举例说明。

-1-3.群落的空间结构观察课本中的图4-11图4-12图4-13,思考:(1)什么是群落的空间结构?(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含哪几个方面??【课堂检测】●基础题1.水深200米的海水内的植物群落()a.只有垂直结构b.只有水平结构c.横向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存有d.横向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并无2.长白山区,自上而下形成了不同的植物带,造成这种分层结构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阳光b.水分c.温度d.土壤3.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的原产不包含()a、光照强度b.土壤类型c.温度大小d.生物种群的特征4.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关系很复杂,其中主要的是()a.共生关系b.寄生关系c.竞争关系d.食物关系5.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a、生存竞争b.占有空间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6.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观点不恰当的就是()a.种内斗争发生在种群内b.种间斗争发生在群落c.种群内会发生捕食关系d.群落内会发生共生关系7.在某发育较好的森林里,从树冠至地面可以分割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相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区别,这说明群落存有一定的()a.横向结构和水平结构b.对群落产生关键性影响的优势种c.物种共同组成和数量比例d.彼此间存有轻易可以间接的营养关系●开拓题: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得到下图,据图回答:(1)甲、乙两种群之间的关系就是。

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为“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群落的结构进行简单的描述,能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说出群落是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深化了对系统的认识。

据此,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5.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其中群落的结构特征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在引入课题中,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进行个体→种群→群落这条主线的构建,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剖析某温带草原上的生物群落,引出群落水平上所研究的问题和群落结构的话题。

在教学中,适当结合图片、事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加深对群落结构的了解。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是课标中建议的一项活动,旨在使学生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探究活动,不要把该探究活动上成一节验证或简单的重复实验。

本节内容共2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三、课堂教学过程(第1课时)附:本节巩固练习1.在一片森林里,群落是指该区域内()A.所有的树木 B.所有的动物和植物C.所有的生物与无机环境 D.所有的生物2. 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等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3.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4.下列属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B.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C.群落的空间结构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5.下列简图依次表示共生、寄生、竞争、捕食能量流动方向的是()A.⑴⑵⑶⑷B.⑴⑶⑵⑷C.⑴⑷⑵⑶D.⑶⑴⑵⑷6.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A.共生关系B.寄生关系C.竞争关系D.捕食关系7. 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一、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错误!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研究的问题3.研究群落的基础:研究种群。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错误!1.意义: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三、种间关系[连线]错误!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错误!1.土壤生物的特点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3.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共研探究]1.如图,池塘中的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着多种生物,请分析以下问题:(1)列举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植食性鱼、肉食性鱼、微生物等。

(2)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

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的数量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减少。

(3)群落的概念:由(2)可知,生活在该池塘的各个种群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它们构成的这个有机体就是群落,其含义为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4)群落概念的4个关键点①随着时间的迁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

②群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群落内的各种生物聚集在一起才能发生关系。

③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④不是简单随机聚集,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

2(1)由上表可看出:不同群落的物种种类和数目有差别。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来衡量。

(3)由表中信息可推测: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案43群落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案43群落的结构

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描述群落的物种组成3.举例说明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及空间结构4.掌握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生物群落的涵义及群落的结构特征。

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情分析】群落的结构”,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

自主学习内容一回顾旧知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含义:条件下的种群,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大致呈“J”型。

2.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a.条件:和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

b.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N t=N0λt。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含义:在的条件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__________的增长曲线,呈“S”型。

2.产生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加—→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 = 出生率,种群增长__________或达到平衡(稳定)3.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又称“K值”。

二、基础知识感知:㈠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集合,叫做群落。

群落概念要点:①;②;③。

判断以下是否属于群落层次,若不属于请说明原因。

(1)一片草原上的全部蒲公英。

(2)一片草原上的全部动植物。

(3)某菜市场上出售的鸡鸭鱼蘑菇木耳和蔬菜等所有生物(4)一片果园中草本植物小灌木果树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2.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组成;(2)关系;(3)群落的情况;(4)群落的结构;(5)各种群占据的;(6)群落的和;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

人教版本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习教案

人教版本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学习教案

“群落的构造”一节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辨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剖析群落的物种构成,差别不一样的群落。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一样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说出群落的空间构造。

教课重难点群落的构造特色从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描绘群落的构造特色教课策略和手段设问指引、剖析议论与讲解相联合的教课方法教课过程教课教师的组织指引学生活动步骤讲堂出示图片:草原上生活的动物读图思虑导入问:1.你能认出它们中的那些种类?共有小组议论多少种生物?沟通并回2.这些生物之间是否是完整独立的?若是答问题生活在该草原中的肉食性动物大批减少,草原上其余种群的数目将会出现如何的变化?.生经过上述的实例可见: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物群区的生物大家庭,拥有必定的构成和构造,落的此中的各样生物互相限制,又互相依存,观点是一个一致的整体。

展现:美国亚利桑那州草原黑尾鹿数目变剖析实例化的曲线图。

并议论回问:1.黑尾鹿数目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数答问题,从量变化?(草场的急剧退化)实例和问2.如何恢复退化的草原?是只需人为种题中概括草就能够吗?(需要认识草原上有互相关群落的概系的各样生物。

)念。

3.你能概括出群落的不一样的圆表示不一种群和群落之间关系二.群展现图片:亚马逊热落水问:你能介绍一下这平上你研究这个群落,你研究些方面?的问议论:群落研究的内教课企图创建新情形,让学生感觉生活在一同的各样生物之间其实不是各自独立的,他们之间有着互相依存、互相限制的关系经过实例剖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而自行建立群落的观点,并与已有知识进行比较。

使学生认识到群落是在种群之上的更高层次的系统,研究群落会有新问第1 页题的差别,以及研究群落的意义。

此中主要研究的是群落的物种构成(引出下文)三.群展现图片: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福建学生剖析落的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及其物种资料图片进行物种问:1.这两个群落同样吗?你如何划分这思虑、议论构成两个群落?(两个群落的物各种类不一样)及小组内2.什么是丰富度?你能举出那些要素可能合作学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

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内容,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故此课时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和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已贮备了一定的生态学知识,知道了在种群水平上所研究的问题,并初步掌握了构建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作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本课通过与图片、事例、模型的有机结合,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教学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为“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群落的结构进行简单的描述,能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说出群落是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深化了对系统的认识。

据此,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I、知识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II、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

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案

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案

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为“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群落的结构进行简单的描述,能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说出群落是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深化了对系统的认识。

二、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案重点难点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四、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学习了有关种群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群落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简单。

对于四种种间关系的曲线学生较难理解,,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板书曲线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案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案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群落的结构,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案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案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一定的区域内,由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就形成了种群,那么由不同的种群又会形成什么呢?生<一起答):群落师:对,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第3节群落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优质教案(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优质教案(1)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课时安排 1四、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的生物组成及其有序性,讨论池塘中的种群组成(群落结构),具体有多少个种群并不重要。

可以从肉食性鱼、植食性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等方面举例。

2.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

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数量减少。

〖板书〗第三节群落的的结构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学生活动〗阅读P71。

〖板书〗二、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三、种间关系〖学生活动〗阅读P72倒数第一段到P73,完成资料分析的“讨论”。

〖提示〗1.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

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

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

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竞争。

2.90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之《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之《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3节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71页,能够识别群落并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通读课本72-75页,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阅读课本75页探究实验,尝试进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二、教学重点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四、教学设计
五、板书:
第3节群落的结构
定义: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研究的问题:
群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落结构特征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
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群落的结构 教学设计

群落的结构 教学设计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内容。

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通过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内容,研究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下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研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这届高二学生已使用了一年多的材,对一些基础性的生物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已经惯于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认识到生物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生物。

这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作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本课通过与图片、事例、模型的有机结合,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三、三维目标一)知识方面: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2、描述群落的结构体征。

3、种间关系。

二)态度观念方面:1、通过种间竞争的研究,认同同学之间在研究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研究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并体会到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

三)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研究,相互交流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协作精神。

3、通过研究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等有关内容,学会观察事物,把握评价事物的尺度。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生物群落的涵义及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五、教学过程导入:回顾种群和群落的区别,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群落的结构。

讲解:介绍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问题,重点讲解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内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的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解释群落的概念2.识别群落类型,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2.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4.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群落的涵义2.群落的结构特征教学难点: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三、学情分析“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内容,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

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进而导入新课;在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并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通过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图片以及课本上的资料,讲解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相关内容;最后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群落的结构预计用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引导学生讨论: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学生:看图,完成讨论题。

通过池塘这个实例,使学生明白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为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空间结构等知识做好铺垫。

学生讨论完成,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点评结束后,教师可询问学生:池塘中的生物种群在生活时间上有没有共性?它们生活的环境有没有区域性?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前面的讨论,提炼出群落“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等判断要点,引导学生归纳群落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理解了群落的概念后,教师就可以进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的教学,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顾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然后以池塘群落为例,提问:在池塘群落水平上主要研究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归纳:通过上面的提问,教师应使学生明白: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群落的物种组成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沙漠群落,草原群落,湿地群落,海洋群落的照片(如时间允许,可播放各群落的视频),通过照片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不同群落的物种相差很大,而且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在对群落的物种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P72的图片和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归纳丰富度的概念;最后教师总结归纳: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个体数量差别很大。

3.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在生态学上,用丰富度来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

④种间关系⑴布置学生阅读课本P72-73的资料分析,再进行讨论:1.如何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2.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4.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教师通过讨论要使学生明白:➢两中草履虫是由于对食物的争夺导致了最终的结果;➢雪兔和猞猁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

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资料1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灭亡。

资料2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个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通过上面的讨论,教师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数据的能力,另一方面为下一环节学习种间的四种关系做好铺垫。

⑴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图4-10种间关系,给出四种种间关系的概念: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现象。

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分开至少一方不能独立存活。

教师给出概念后,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关于四种种间关系的图片,使学生加深印象;学生浏览完图片后,教师可让学生举出关于其他种间关系的实例,并及时对学生列举的例子进行评析。

使学生明白:1.种间的关系非常普遍;2.竞争不仅是对食物的相互争夺,还包括对资源和空间的相互争夺。

3.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4.寄生物通常不会杀死寄主③教师给出描述种间关系的时间-数量坐标曲线,并引导学生归纳曲线的特点,加深对种间关系的理解;教师小结:⑤群落的空间结构教师首先应学生认识到在群落中,由于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教师结合课本P74-75图4-11、12、13,并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图片并对不同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进行对比。

通过阅读图片,应使学生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1.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象。

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2节引起动植物垂直分层的原因分别是光照强度,食物、栖息场所等;垂直分层的意义是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第3节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布差异。

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

(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水平结构的存在)第4节垂直分层现象是个普遍的现象,陆生水生生物都具有。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等环境因素影响,不同生物分布于不同地段的现象。

3.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区分: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

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区分方面,可以湖南桂东县八面山群落为例进行讲解。

⑥探究指导“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是课程标准中建议的一项活动,旨在使学生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依据教材中探究活动的要求与步骤,在野外采样,在实验室进行观察。

这样做学生可以感受到采样地点真实的环境情况,利于学生建立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观念;若无条件,也可以由教师事先将不同地点的土样采集到实验室(可用大塑料整理箱盛放),注明采集地点的环境(最好配有照片)。

这样,学生在实验室便能进行该项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与群落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环境因素对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可就此广泛提出问题,进而提炼出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教材中已列出一些问题,帮助引导、启发学生确定探究的问题。

2.制订计划制订计划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在前面的各项探究活动中都强调了这方面的教学要求。

本项探究活动的要求是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制订一份研究计划,教材中提供了式样,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结合具体的探究问题制订可行的研究计划。

3.实施计划本课题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关于“取样”,教材中已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

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

发现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体形较小的动物可用吸虫管来采集。

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溶液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

“观察和分类”需要借助动物分类的专业知识,一般学生难以鉴别。

教师可以事先将当地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列好名册,供学生分类时参考。

“统计和分析”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并据此进行数据分析,这也是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教学中要从科学、简明、美观等方面,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

⑦练习题1.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

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A. 共生B.竞争C. 寄生D. 捕食2.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3.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B.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D.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4.人类在北半球生产和使用农药DDT,却在南极的磷虾体内发现了DDT。

该现象可解释为( )A.全球的生物可看作一个大生物群落B.全球的生物可看作一个大种群C.人类对南极的资源进行了过度开发D.磷虾特别容易吸收农药DDT5.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A.有效避免竞争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以上都正确6. 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答案:AACADC六、板书提纲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体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更高层次二、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三、种间关系1、捕食2、竞争3、寄生4、互利共生四、群落的空间结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案1、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11/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