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材料科学基础》第八章 材料制备中的固态反应

合集下载

8-固态化学反应

8-固态化学反应

(2)K>>D时,扩散慢,相界面反应快,1/KC0很小, DC0 C0 0 V D VD (C≈0)
属于扩散动力学控制范围。
(3)K、D相当,属于过渡范围。
若反应过程考虑其他分过程,则有: 1/V = 1/V1 +1/V2 +1/V3+ …
14
二.化学反应动力学范围
特点:扩散系数 D大,而化学反应速度常数 K小,反应 过程由化学反应速度控制。 对于均相二元反应系统,反应式:
(5)晶体成长期 620~800 ℃,晶体颗粒形成,XRD谱线可检测 到产物的特征峰; (6)晶格核正期 > 800 ℃,校正晶格缺陷,达到热力学上的稳定 状态。
9
§8-2 固相反应热力学
一、固相反应热力学特征 非均相反应体系中,质点在凝聚相中的扩散速度小,难以达到 热力学平衡,产物常以亚稳态存在。热力学理论的应用有局限性 。 ⊿ G < 0,
2
§8-1 固相反应的基本特征 一.固相反应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广义:凡是有固相参与的反应都叫固相反应 ( 固 -固 ,固 液,固-气)。 狭义:固相反应常指固体与固体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 成新的固体产物的过程(纯固相反应)。 2.分类 (1)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状态分: 固-固反应:A(s) +B(s) = AB(s) 纯固相反应;
VR
dG KF (1 G) n dt
F= N4πR02(1-G)2/3 (n=0)
(K0=KN4πR02 =3K/dR0 用密度表示常数,有时更简单) 上式为化学动力学范围球形颗粒零级反应的动力学关系的微分式。
VR=dG/dt= K0(1-G)2/3
N
3 3 1 R0 d 4
积分式: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八章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八章

第八章 固相反应固相反应第一节第一节 固相反应概述固相反应概述固相反应概述一、固相反应的定义固相反应的定义1.1.狭义的固相反应狭义的固相反应狭义的固相反应::固体与固体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固体产物的反应固体与固体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固体产物的反应。

2.2.广义的固相反应广义的固相反应广义的固相反应::凡是有固相参与的化学反应都可称为固相反应凡是有固相参与的化学反应都可称为固相反应。

二、固相反应的分类固相反应的分类依反应的性质可分为四类依反应的性质可分为四类1. 加成反应加成反应((A 、B 为任一元素或化合物为任一元素或化合物))A (s )+B(s)+B(s)——————AB(s)AB(s)AB(s)2. 造膜反应造膜反应((固气反应固气反应,,A 、B 为单质为单质))A(s)+B(g)A(s)+B(g)——————AB(s)AB(s)AB(s)3. 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固气反应固气反应))AB(s)AB(s)——————A(s)+B(g)A(s)+B(g)A(s)+B(g)4.4.置换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A (s )+BC +BC((s )————AC AC AC((s )+B +B((s )AC AC((s )+BD +BD((s )————AB AB AB((s )+CD +CD((s )三、固相反应热力学固相反应热力学纯的固相反应总是放热的纯的固相反应总是放热的纯的固相反应总是放热的,,并且熵变并且熵变ΔΔS 很小很小,,所以所以 ΔG=G=ΔΔH -T ΔS ≈Δ≈ΔH<0H<0H<0因此因此,,纯固相反应总是可以自发进行的纯固相反应总是可以自发进行的。

四、固相反应进程固相反应进程固相反应进程由快路线的慢步骤的速率所控制固相反应进程由快路线的慢步骤的速率所控制固相反应进程由快路线的慢步骤的速率所控制。

五、关于固相反应产物的若干一般规律关于固相反应产物的若干一般规律1.1.最初产物的恒定性最初产物的恒定性最初产物的恒定性对碱土金属氧化物和对碱土金属氧化物和SiO2的二元固相反应的二元固相反应,,不论原始组成摩尔比如何不论原始组成摩尔比如何,,反应首先生成的化合物总是2:1的正硅酸盐的正硅酸盐,,而对于碱土金属氧化物与AI2O3的反应反应,,首先生成的化合物总是1:1。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大纲(08级)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大纲(08级)

《材料科学基础》总结及重点第一章 材料的结构与键合1、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范德华力)、氢键的特点,并解释材料的一些性能特点。

2、原子间的结合键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用金属键的特征解释金属材料的性能—①良好的延展性;②良好的导电、导热性;③具有金属光泽。

3、比较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在结合键上的差别。

本章重要知识点: 1. 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氢键的特点。

第二章 固体结构1、晶体与非晶体(在原子排列上的区别)2、空间点阵、晶格、晶胞及选取晶胞的的原则、七大晶系及各自的特点,布拉菲点阵(14种) 、晶格常数、晶胞原子数。

3、晶面指数、晶面族、晶向指数、晶向族、晶带和晶带定理、晶面间距、配位数、致密度、八面体间隙、四面体间隙。

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实际晶体的伪各向异性、同素异构转变(重结晶、多晶型性转变) 。

(1)指数相同的晶向.和晶面必然垂直。

如[111]⊥(111)(2)当一晶向[uvw]位于或平行某一晶面(hkl )时,则必然满足晶带定理:h ·w+k ·v+l ·w =04、能绘出三维的体心、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胞,根据原子半径计算出金属的体心和面心立方晶胞的晶胞常数。

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包括:晶胞形状、晶格常数、晶胞原子数、原子半径、配位数、致密度、各类间隙尺寸与个数,最密排面(滑移面)和最密排方向的指数与个数,滑移系数目等);即:bcc 、fcc 、hcp 的晶格特征及变形能力(结合塑性变形一章的内容你必须知道常用金属材料的滑移面与滑移系的指数)。

给画出晶胞指出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能标注和会求上述三种晶胞的晶向和晶面指数。

晶向和晶面指数的一些规律。

求晶面间距d (hkl )、晶面夹角。

5、晶面间距:d (hkl ) 的求法:(1)立方晶系:222)(l k h ad hkl ++= (2)正交晶系:222)(1⎪⎭⎫ ⎝⎛+⎪⎭⎫ ⎝⎛+⎪⎭⎫ ⎝⎛=c l b k a h d hkl (3)六方晶系:2222)()(341⎪⎭⎫ ⎝⎛+++=c l a k hk h d hkl (4)四方晶系:2222)()/(/)(1c l a k h d hkl ++=以上公式仅适用于简单晶胞,复杂晶胞要考虑其晶面层数的增加。

8 《材料科学基础》第八章 材料制备中的固态反应.

8 《材料科学基础》第八章 材料制备中的固态反应.

Q

(dG
dt ) K

1
K (1 G) 3
(dG dt)J
由Q~G作图
Q
G很小时,Q=1,两方程一制;
1
G
G很大时,Q>>1,两方程差距大
结论:前者适用于G较小的情况,后者适用于G较大的情况
(4)由
KK

2DC0 R02 n

KK

1 R2
0
杨德尔方程与金斯特林格方程的局限性:
(1)稳定扩散; (2)球形颗粒; (3)未考虑生成物密度的变化。
AA
BR B x0
G=
R
0
3-(R0-x)3 R3
0

x R0
1
1 (1-G)3
dG dt

4KR02 (1 G)2
3 (1
G)

K1 (1 G)5
3
平板截面(F不变):
dG dt

K1
(1
G)
积分上式,并考虑到初始条件(t=0、G=0),得到固相反应转化率与时间 的函数关系:
反应截面为球形 反应截面为平板
F1 (G) [(1 G) 2 3 1] K1t
F1 (G) ln(1 G) K1t
三、扩散动力学范围 (特点:VR>>VD)
1、 杨德尔方程
设以平板模式接触反应和扩散
AB A
x dx CA=C0 0
经dt通过AB层单位截面的A的量为dm
不同物质泰曼温度与其熔点的关系:
泰曼温度
金属 0.3~0.4Tm 盐类 0.57Tm
硅酸盐类 0.8~0.9Tm
许多固相反应的实际速度比泰曼理论计算的结果快得多! 有些反应即使反应物不直接接触也仍能较强烈地进行!??

材料科学基础-固态相变

材料科学基础-固态相变
f(τ)=1-exp(-KIu3τ4/4)
固态相变
非均匀形核的形核率及受扩散控制的长 大速率随时间而变化,此类相变的动力 学用Avrami方程描述:f(τ)=1exp(-Bτn)固态相变
2. 等温转变动力学图
100%
T2
T3



积 50%


0
温 度
固态相变
T1>T2>T3 T1
时间 T1 T2 T3 时间
扩散型相变, 非扩散型相变 扩散型相变
脱溶沉淀、调幅分解、共析转变等
非扩散型相变
原子(或离子)仅作有规则的迁移使点阵 发生改组。 马氏体转变
固态相变不一定都属于单纯的扩散型
或非扩散型。 见表8-1
固态相变
3. 按相变方式分类 有核相变和无核相变 无核相变
通过扩散偏聚的方式进行的相变,为无核相变。 调幅分解
C曲线的鼻子温度
固态相变
r △G
△G在r=r*时达到极大值,这里 r*=-2γαβ/(△GV+△GE)
固态相变
形成临界晶核必须
△G
首先克服形核势垒
4πr2γαβ
△G*, △G*称为临
界晶核的形核功
△G*= 16
3
3
GV GE 2
γαβ、 △GE减小,均
可降低△G*,有利
于新相形核。
△G* 0
r*
4πr3(△GV+△GE)/3
T
2G Tp
2G Tp
固态相变
由于
2G T 2
p
S T
p
cp T
2G p 2
T
V
2G Tp
V

8 《材料科学基础》第八章 材料制备中的固态反应.

8 《材料科学基础》第八章 材料制备中的固态反应.

的定量关系
M (S)

1 2
O2(
g
)
MO(S )
MO
O2
M
C0 C
前提: 稳定扩散 过程: 1、 M-O2界面反应生成MO;
2、 O2通过产物层(MO)扩散到新界面; 3、 继续反应,MO层增厚
根据化学动力学一般原理和扩散第一定律,
VR=KC
VD=D(ddCx
)
x

D(C0-C)
(1) 固体间可以直接反应,g或L没有或不起重要作用;
(2) 固相反应开始温度常远低于反应物的熔点或系统低共熔点温度;此温度 与反应物内部开始呈现明显扩散作用的温度一致,称为泰曼温度 或烧结 开始温度
(3) 当反应物之一有晶型转变时,则转变温度通常是反应开始明显的温度 - --海德华定律 Hedvall’s Law
.t

KKt
1
dG K
dt
K
(1 G)3
1
1 (1 G)3
金斯特林格积分方程 金斯特林格微分方程
讨论: (1) 适用更大的反应程度; 由金斯特林格方程拟合实验结果,G由0.2460.616, FK(G)~t,有很好的线性关系,KK=1.83; 由杨德尔方程知FJ(G)~t线性关系很差,KJ由1.81增加到2.25
影响固相反应速度的因素:
(1)化学反应本身; (2)反应新相晶格缺陷调整速率 (3)晶粒生长速率; (4)反应体系中物质和能量输送速率
三、固相反应的步骤
几个过程:
(1)反应物之间的混合接触并产生表面效应; A
B
(2)化学反应和新相形成,并形成产物层;
A
B
(3)反应物质点通过产物层相互扩散使反应向颗粒内部进行

材料科学基础固态相变PPT课件

材料科学基础固态相变PPT课件
第四章
固态相变
《材料科学基础》第八章
固态相变 1
第四章第一节
固态相变总论
《材料科学基础》第八章 第一节
固态相变 2
固态相变的定义:
固体材料的组织、结构在温度、压力、成 分改变时所发生的转变统称为固态相变。
一、固态相变的特点
大多数固态相变是通过形核和长大完成的, 驱动力同样是新相和母相的自由焓之差。 阻力: 界面能和应变能
V
所以 Sα≠Sβ, Vα≠Vβ
一级相变有体积和熵的突变, △V≠0,△S≠0
固态相变
7
二级相变:
若相变时,Gα=Gβ,μαi=μβi ,并且自由焓的 一阶偏导数也相等,但自由焓的二阶偏导数 不相等,称为二级相变。
G T
p
G T
p
G p
T
G p
T
固态相变
8
2TG2
p
2G T2
固态相变
19
3. 晶核长大控制因素
对于冷却过程中发生的相变,当相变 温度较高时原子扩散速率较快,但过 冷度和相变驱动力较小,晶核长大速 率的控制因素是相变驱动力;相变温 度较低时,过冷度和相变驱动力较大, 原子的扩散速率将成为晶核长大的控 制因素。
固态相变
20
<1>受界面过程控制的晶核长大 过冷度较小时,新相长大速率u与驱动力 △G成正比;过冷度较大时,长大速率随温 度下降而单调下降。
γαβ
θ β

△G=V△GV+Aαβγαβ +V△GE -Aααγαα
固态相变
界面形核示意图
16
推导出:
r* =-2γαβ/(△GV+△GE)
△G*非=△G*均 f( θ)

材料物理材料的固态相变

材料物理材料的固态相变

固态相变的分类
固态相变
扩散相变 非扩散相变

扩散相变是原子被热激活离开原来的阵点向相邻的位置移动,即把扩 散过程作媒介发生的相变。 如共析反应、磁铁分解等各种析出反应(相分离过程)和有序无 序转变,同素异构转变等都是这种相变。 非扩散相变是原子之间不改变其位置关系,协调运动发生的相变。 如具有代表性的是马氏体相变。
因此

在无序晶格中,Fe原子随机地与Al原子混合,因而

Fhkl是假想的平均散射因子。

其中f=(fFe+fAl)/2

如果 h+k+l=奇数的线在无序合金不出现,有序化后应最先观察到,称 为有序点阵线或超点阵线。
有序点阵线和基体点阵线反射强度比,在CsCl点阵情况下为


因此,散射因子值相近的同类元素,有序点阵线的强度变得非常弱。
4.1平衡状态图和相律

状态图也称为相图,用图表示某种条件下物质存在的形态和相。 平衡状态图:表示某个物质系统在平衡状态下稳定存在的形态和相,简 称状态图。

平衡状态中能有几个相共存主要取决于相律。 设构成物质系的成分数为n,相数为p,则自由变化的参量即自由度数f为
f n2 p
才可进行。 液态:D~10-7cm2/sec 固态:D~10-7~10-8cm2/天,扩散慢得多 ——固态相变很少按平衡相图转变
共析钢:
缓慢冷却:奥氏体—→珠光体(扩散型相变) 快速冷却:奥氏体—→马氏体(非扩散型相变)
4.3 有序-无序转变
有序晶格的观测

有序-无序相变在结构上常涉及到多组元固溶体中两种或 多种原子在晶格点阵上排列的有序化。

同时也表明:在任何相变点上,平衡共存相的吉布斯自由能必须连续、

潘金生《材料科学基础》(修订版)(名校考研真题 固体中的扩散)【圣才出品】

潘金生《材料科学基础》(修订版)(名校考研真题  固体中的扩散)【圣才出品】

第8章 固体中的扩散一、选择题1.在扩散系数的热力学关系中,称为扩散系数的热力学因子。

在非理想混合体系中:当扩散系数的热力学因子>0时,扩散结果使溶质()。

当扩散系数的热力学因子<0时扩散结果使溶质()。

[南京工业大学2008研]A.发生偏聚B.浓度不改变C.浓度趋于均匀【答案】C;A2.在烧结过程中,只改变气孔形状而不引起坯体收缩的传质方式是()。

[南京工业大学2008研]A.扩散传质B.流动传质C.蒸发-凝聚传质D.晶界扩散【答案】C【解析】晶格扩散指原子在晶体内部的扩散过程,其主要机制是空位扩散。

对流传质是指发生在相际之间的非流向传质,即当流体流经与其浓度不同的异相表面时,发生在两相之间的传质现象。

溶解-沉淀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蒸发-凝聚是制备高性能金属及合金超微粉末的有效方法,可用于烧结过程。

二、填空题1.菲克第一定律适用于求解______;菲克第二定律适用于求解______。

[南京工业大学2008研]【答案】稳态扩散;不稳定扩散2.扩散分为_____和______。

[天津大学2010研]【答案】间隙扩散;空位扩散3.本征扩散是由______而引起的质点迁移,本征扩散的活化能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______。

[南京工业大学2008研]【答案】本征热缺陷所产生的空位;空位形成能;质点迁移能;4.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种。

这四种传质过程的△L/L 与烧结时间的关系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南京工业大学2008研]【答案】蒸发-凝聚传质;扩散传质;流动传质;溶解-沉淀传质;【解析】晶格扩散传质指原子在晶体内部的扩散过程,其主要机制是空位扩散。

对流传质是指发生在相际之间的非流向传质,即当流体流经与其浓度不同的异相表面时,发生在两相之间的传质现象。

溶解-沉淀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陆佩文版无机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解答第八章烧结

陆佩文版无机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解答第八章烧结

第八章烧结过程8-1 名词解释:烧结烧结温度泰曼温度液相烧结固相烧结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二次再结晶(1)烧结:粉末或压坯在低于主要组分熔点的温度下的热处理,目的在于通过颗粒间的冶金结合以提高其强度。

(2)烧结温度:坯体在高温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最后显气孔率接近于零,达到致密程度最大值时,工艺上称此种状态为"烧结",达到烧结时相应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

(3)泰曼温度:固体晶格开始明显流动的温度,一般在固体熔点(绝对温度)的2/3处的温度。

在煅烧时,固体粒子在塔曼温度之前主要是离子或分子沿晶体表面迁移,在晶格内部空间扩散(容积扩散)和再结晶。

而在塔曼温度以上,主要为烧结,结晶黏结长大。

(4)液相烧结:烧结温度高于被烧结体中熔点低的组分从而有液相出现的烧结。

(5)固相烧结:在固态状态下进行的烧结。

(6)初次再结晶:初次再结晶是在已发生塑性变形的基质中出现新生的无应变晶粒的成核和长大过程。

(7)晶粒长大:是指多晶体材料在高温保温过程中系统平均晶粒尺寸逐步上升的现象.(8)二次再结晶:再结晶结束后正常长大被抑制而发生的少数晶粒异常长大的现象。

8-2 烧结推动力是什么?它可凭哪些方式推动物质的迁移,各适用于何种烧结机理?解:推动力有:(1)粉状物料的表面能与多晶烧结体的晶界能的差值,烧结推动力与相变和化学反应的能量相比很小,因而不能自发进行,必须加热!!(2)颗粒堆积后,有很多细小气孔弯曲表面由于表面张力而产生压力差,(3)表面能与颗粒之间形成的毛细管力。

传质方式:(1)扩散(表面扩散、界面扩散、体积扩散);(2)蒸发与凝聚;(3)溶解与沉淀;(4)黏滞流动和塑性流动等,一般烧结过程中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传质机理,即烧结过程中往往有几种传质机理在起作用。

8-3 下列过程中,哪一个能使烧结体强度增大,而不产生坯体宏观上的收缩? 试说明理由。

(1)蒸发-冷凝;(2)体积扩散;(3)粘性流动;(4)晶界扩散;(5)表面扩散;(6)溶解-沉淀解:蒸发-凝聚机理(凝聚速率=颈部体积增加)烧结时颈部扩大,气孔形状改变,但双球之间中心距不变,因此坯体不发生收缩,密度不变。

材料科学基础 第8章PPT课件

材料科学基础 第8章PPT课件
20
第20页/共34页
8.2.4.2 固相中的非均匀形核 固态相变时,各种晶体缺陷,如晶界、位错、
相界、空位、层错等都可以作为择优形核的位置, 这些晶体缺陷本身具有较高的能量,在这些位置 形核,可以降低形核功,因此非均匀形核比均匀 形核要容易得多,固态相变时的形核通常是非均 匀形核。
21
第21页/共34页
界面能和体积应变能是固态相变过程的阻力,但在不同条 件下,所起的主导作用不同。 当新旧两相形成共格界面或半共格界面时,相变阻力主要 是体积应变能。 当新旧两相形成非共格界面时,相变阻力主要是界面能。
15
第15页/共34页
8.2.4 相的非均匀形核 8.2.4.1 液相中的非均匀形核
液态金属过冷后,主要的形核障碍是晶核的液-固相 界面使系统自由能升高。
12
第12页/共34页
形核功因子
原子扩散几率因子
13
第13页/共34页
8.2.3.2 固相中的均匀形核
体积自由能差
界面能
体积应变能
14
第14页/共34页
界面能的大小取决于界面的结构和界面成分的变化。固态 相变中形成的界面结构有三种形式,即共格界面、半共格界 面和非共格界面。
固态相变中,体积应变能来自新旧两相的比容差和界面结 构两个因素。应变能由两项组成,一项是由新相和旧相比容 不同所产生的弹性应变能;另一项是由界面上两相晶格不匹 配而产生的弹性应变能。
数学表达式:X = 1 - exp[ - (kt)n ] (式8-12)
31
第31页/共34页
构造等温转变图 32 第32页/共34页
End
33
第33页/共34页
感谢您的观看!
34
第34页量起伏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7-固相反应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7-固相反应
June 2009 田长安 合肥学院 35
图中,直线斜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是由反应速 率常数KJ的变化引起(直线斜率即为KJ )。
K J c exp(Q / RT)
但对于非均相的固相反应,不能应用上式,这 是由于浓度概念已失去意义,并且多数固相反 应以反应物间的机械接触为基本条件。
因此,在固相反应中引入转化率G的概念以取 代浓度,同时考虑反应过程中反应物间的接 触面积。
June 2009
田长安
合肥学院
21
转化率是指参与反应的一种反应物,在反应过 程中被反应了的体积分数。 设反应物颗粒为球形,半径为R0,经时间t反应 后,反应物颗粒外层x厚度已被反应,则定义转 化率G:
x R 0[1 (1 G) ]
1/ 3
代入抛物线速度方程x2=kt:
[1 (1 G) ] k J t
1/ 3 2
Jander方程积分式。
June 2009 田长安 合肥学院 32
dG (1 G) KJ 1/ 3 dt 1 (1 G)
2/3
Jander方程微分式。
田长安
合肥学院
26
8.2.3 扩散控制 反应动力学
由于固体中扩散往往较为缓慢,多数情况下,扩 散速率控制着整个固相反应的总速率。
由于反应界面变化的复杂性,导致扩散控制的动 力学方程不同。
在众多方程中,以基于平行板模型导出抛物线速 度方程、以球体模型导出的杨德尔方程式和金斯 特林格方程式最具有代表性。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Fundamental of Inorgatic Materials
主讲教师:田长安
E-mail: tianchangan@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Hefei 230022

固态相变材料科学基础课件西南石油大学08_PPT课件

固态相变材料科学基础课件西南石油大学08_PPT课件
3、应变能 应变能包括共格应变能和体积应变能。
4、取相关系 固态相变时,为了降低母相与新相之间 的界面能,新相的某些低指数晶面与母相的某些低指 数晶面平行。
5、惯习面 固态相变时,为了降低界面能和维持共 格关系,新相往往在母相的一定晶面上开始形成.这 个与所生成新相的主平面或主轴平行的母相品面称为 惯习面.
效;
(5)小角度晶界或亚晶界上惯习面选择性形核;
四、晶核的长大 1、晶核的长大方式 按原子的运动规律可分为: (1)非协同型长大 原子移动无序
(2)协同型长大 母相原子有规则的向新相运动
2、晶核长大的控制因素
根据晶核的长大方式及母相和新相的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可将固态相变长大分为4类: ①成分不变协同型长大;
f(θ)形状因子的表达式
由图8—5可知.晶核最易在界隅形成,其次是界棱,最后是界 面.
(2)沿位错形核
位错沿位错形核后,位错消失而释放出畸变能,为 形核提供能量。
沿位错形核的特点:
(1)刃型位错比螺型位错更为有利; (2)较大柏氏矢量的位错促进形核的作用更为
有效;
(3)在位错结和位错割阶处易于形核; (4)单独位错比亚晶界上的位错对形核更为有
1、有序度参量 (1)长程有序
(2)短程有序
2、有序化过程 : 有序化过程需要原子的迁移,但不 引起宏观的成分改变,仅仅是邻近亚点阵上原子的换 位。
有序畴: 点阵上的原子交换位置,形成有序排列的微 小区域。
反相畴界:有序畴相遇时,若它们原子占据的亚点阵 在各自的有序区域中恰好相反的交界面。
2、按原子迁移情况分类,可将固态相变 分为扩散型相变和非扩散型相变
(1)扩散型相变 依靠原子(或离子)的扩 散的相变,例如脱溶沉淀、调幅分解、共析转 变等;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第八章 固态相变第一节第二节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第八章   固态相变第一节第二节

扩散的宏观规律
则菲克第二定律表达式为:
若D为常数,则:
从形式上看,扩散中某点

成正比
扩散的宏观规律
本质上菲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一个定 律,都表明扩散过程总是使不均匀体系均匀化, 由非平衡逐渐达到平衡。
扩散的宏观规律
(2)三维扩散 采用不同坐标系有不同的形式。 1、直角坐标系
扩散系数若与浓度无关,也与空间位置无关时:
扩散的宏观规律
扩散的宏观规律
①求在T、t下,振幅
的衰减值。
②在一定T及振幅衰减值下,求所需时间,如:
t=0.1167(l2/D) l愈小、D愈大,则时间愈短,均化速度愈快。
第四章 晶态固体中的扩散
第二节 扩散的微观机制
• 教学内容: • 三种主要的扩散机制(间隙机制,填隙机制,空位机
制)溶质原子的跳动。晶态中原子的无规则行走及相 变效应,原子迁移的统计。原子跳动与扩散系数的微 观表达式。
扩散系数
在Cu-Ni、Cu-Sn、Ag-Au、Ni-Co、Ni-Au 等扩散偶中都有发现这种效应。 2、本征扩散系数、互扩散系数 产生原因:A、B作为溶质组元溶入对方一侧并
进行扩散时,各自扩散系数不同。 置换固溶体中溶质原子迁移时,溶剂原子
必须与之配合。 本征扩散系数:A、B各自的扩散系数DA、DB。 互扩散系数:实验测定的表观扩散系数。
方法、弛豫方法及核方法等。 1、稳态扩散过程中的扩散系数
薄壁金属管:L、r、t,两边浓度不变, 即 dC/dt=0,如碳在铁中的扩散系数的测定。
扩散系数
结合一定的试验条件,m、L、t均可测量出 来,用剥层分析的方法, 得出碳浓度沿管壁的径 向分布,做出C一1nr曲 线,便可求出扩散系数 D,D随浓度变化,只有 在稀薄固溶体或在较小 浓度范围内才为常数。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4. 简述一次键和二次键区别答:根据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结合键分成一次键和二次键两大类。

其中一次键的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一次键的三种结合方式都是依靠外壳层电子转移或共享以形成稳定的电子壳层,从而使原子间相互结合起来。

二次键的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键和氢键。

二次键是一种在原子和分子之间,由诱导或永久电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副键。

6. 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为高?答:材料的密度与结合键类型有关。

一般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高密度有两个原因:(1)金属元素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键的结合方式没有方向性,因此金属原子总是趋于密集排列。

相反,对于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原子排列不可能很致密。

共价键结合时,相邻原子的个数要受到共价键数目的限制;离子键结合时,则要满足正、负离子间电荷平衡的要求,它们的相邻原子数都不如金属多,因此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密度较低。

9. 什么是单相组织?什么是两相组织?以它们为例说明显微组织的含义以及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答:单相组织,顾名思义是具有单一相的组织。

即所有晶粒的化学组成相同,晶体结构也相同。

两相组织是指具有两相的组织。

单相组织特征的主要有晶粒尺寸及形状。

晶粒尺寸对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细化晶粒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强度,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单相组织中,根据各方向生长条件的不同,会生成等轴晶和柱状晶。

等轴晶的材料各方向上性能接近,而柱状晶则在各个方向上表现出性能的差异。

对于两相组织,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当,两者均匀地交替分布,此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取决于两个相或者两种相或两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及各自的性能。

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差甚远,其中尺寸较细的相以球状、点状、片状或针状等形态弥散地分布于另一相晶粒的基体内。

如果弥散相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相,则将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降低材料的塑韧性。

chap8 固态相变基础c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教学

chap8 固态相变基础c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教学

非扩散型相变时原子仅作有规则的迁 移以使点阵发生改组。迁移时,相邻原子 相对移动距离不超过一个原子间距,相邻 原子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01:05:45
38
非扩散型相变的一般特征
(ⅰ) 存在由于均匀切变引起的宏观形状 改变,可在预先制备的抛光试样表
面上出现浮突现象。
(ⅱ) 相变不需要通过扩散,新相和母相


T
P

T
P

P
T

P
T
2
T 2
P
2
T 2
P

2
P 2
T
2
P 2

T
2 2
TP TP
01:05:45
13
已知
2
T 2
=-
P
S T
=- 1
P
T
H T
=-CP
P
T
2
P 2
T

V P
=V T V
V P
=VK T
2
TP

V T
=V P V
49
第一类共格和第二类共格
两相之间的共格关系依靠正应
变来维持时,称为第一类共格。
两相之间的共格关系以切应变
由于相变是在“固态”这一特定条件下进行的,
固态晶体的原子呈有规则排列,并具有许多晶
体缺陷,因此,固态相变具有许多不同于液态
结晶过程的特点。
01:05:45
44
8.1.2 固态相变的 主要特点
1.相界面 2.位向关系与惯习面 3.弹性应变能 4.过渡相的形成 5.晶体缺陷的影响 6.原子的扩散
01:05: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固相反应中引入转化率 的概念 在固相反应中引入转化率G的概念,并考虑反应过程中 转化率 的概念, 反应物间接触面积F。 反应物间接触面积 。
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 被反应了的体积分数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般表达式 mA + nB ------ pC
dC c m n VR = = KC A C B dt
1 1 1 1 推广 = + + + ...... V VD VR V结晶
二、化学反应动力学范围 (特点: VD>>VR ) 特点:
一般的非均相的固相反应: 一般的非均相的固相反应: 浓度概念对反应整体已失去了意义; 浓度概念对反应整体已失去了意义; 固相反应物间机械接触为基本条件。 固相反应物间机械接触为基本条件。
平板截面( 不变 不变): 平板截面(F不变): 截面
dG ′ = K 1 (1 − G ) dt
积分上式,并考虑到初始条件( 、 ),得到 积分上式,并考虑到初始条件(t=0、G=0),得到固相反应转化率与时间 ),得到固相反应转化率与时间 的函数关系: 的函数关系:
反应截面为球形 反应截面为平板
主要:相界面上的化学反应和反应物通过产物层的扩散两个过程 主要:相界面上的化学反应和反应物通过产物层的扩散两个过程
四、固相反应的分类
纯固相反应 有液相参加的反应 有气体参加的反 应
( 1) 按物质状态分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2) 按反应性质分 热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控制过程 *(3) 按反应机理 晶体长大控制过程 扩散控制过程
dx DC 0 µ ⇒ = dt ρx
⇒x =
2
2 DC0 µ
ρ
t = Kt
A + B ------ AB A 与 AB 物质的量相等
平板模式的抛物线速度方程 平板模式的抛物线速度方程
实际通常以粉状物料为原料,因而又作下列假设: 实际通常以粉状物料为原料,因而又作下列假设: 粉状物料为原料
(1) 反应物是半径为 0的等径球粒;A + B ------ AB 反应物是半径为R 等径球粒; (2) A是扩散相并包围 表面,A、B和AB完全接触,反应自表面向中心进行 是扩散相并包围B表面 完全接触, 是扩散相并包围 表面, 、 和 完全接触 (3) A在产物层浓度梯度呈线性,而且扩散截面一定 ??? 在产物层浓度梯度呈线性,而且扩散截面一定 在产物层浓度梯度呈线性 A AB R0 B x
三、固相反应的步骤
几个过程: 几个过程: (1)反应物之间的混合接触并产生表面效应; )反应物之间的混合接触并产生表面效应; (2)化学反应和新相形成,并形成产物层; )化学反应和新相形成,并形成产物层;
A
B
A
B
(3)反应物质点通过产物层相互扩散使反应向颗粒内部进行 )
A B
(4)结构缺陷的校正和晶体成长。 )结构缺陷的校正和晶体成长。
五、固相反应的热力学特征
一切实际可以进行的纯固相反应,其反应几乎总是放热的, 一切实际可以进行的纯固相反应,其反应几乎总是放热的,这一规律性的 现象称为范特荷夫规则。 现象称为范特荷夫规则。 范特荷夫规则 此规则的热力学基础是因为对纯固相反应, 此规则的热力学基础是因为对纯固相反应,反应的熵变△S小到可认为忽 小到可认为忽 略不计, 略不计,即T△S→0,因此反应自由焓变化△G≈△H。 △G≈△H。而纯固 , 。 。而纯固 相反应发生的热力学必要条件是△G<0,这样△H<0(即放热)的反应才 , (即放热) 能发生。 能发生。 对于有液相或气相参与的固相反应, 可以变得很大, 对于有液相或气相参与的固相反应,△S可以变得很大,因此范特荷夫规 可以变得很大 则不再适用。 则不再适用。 从热力学观点看,没有气相或液相参与的固相反应, 从热力学观点看,没有气相或液相参与的固相反应,会随着放热反应而进 行到底。 然而,实际上,由于固体之间反应主要是通过扩散进行, 行到底。 然而,实际上,由于固体之间反应主要是通过扩散进行,由于接 触不良,反应就不能进行到底,即反应会受到动力学因素的限制。 触不良,反应就不能进行到底,即反应会受到动力学因素的限制。
第八章 材料制备中的固态反应
§8.1 固相反应的特点及其分类 §8.2 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 §8.3 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固相反应的特点 §8.1 固相反应的特点及其分类
一、固相反应的定义 二、固相反应的特点 三、固相反应的步骤 四、固相反应的分类
一、定义
凡是有固相参与的化学反应。 广 义:凡是有固相参与的化学反应。 例:固体的分解与氧化 固体与固体的化学反应 固体与液体的化学反应 常指固体与固体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固体产物 固体与固体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狭 义:常指固体与固体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固体产物
1 R 0 -(R 0-x)3 x G= ⇒ = 1 − (1-G ) 3 3 R0 R0 3
A B B
R x0
球形颗粒( 球形颗粒(F=4 π(R0-x)2=4πR02(1-G)2/3) π -
dG = 4 KπR02 (1 − G ) 2 3 (1 − G ) = K 1 (1 − G ) 5 3 dt
讨论:
1 1 1 = + V KC0 DC0 /δ
(1) 扩散最大速率 >> 化学反应最大速率 化学反应最大速率(DC0/δ >> KC0),反应阻力 δ , 化学反应--- 主要来源于化学反应---属化学反应动力学范围 主要来源于化学反应---属化学反应动力学范围 (2)化学反应速率 >> 扩散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 扩散速率(KC0>>DC0/δ),反应阻力主要来源于 δ, 扩散---属扩散动力学范围 扩散---属扩散动力学范围 --- (3) VR≈VD,属过渡范围,反应阻力同时考虑两方面 属过渡范围, 属过渡范围
以金属氧化为例,建立整体反应速度 各阶段反应速度间 整体反应速度与 例:以金属氧化为例,建立整体反应速度与各阶段反应速度间 的定量关系
M (S )
MO
1 + O2 ( g ) → MO( S ) 2
前提: 前提: 稳定扩散 O2 C0 C δ M 过程: 、 - 界面反应生成MO; 界面反应生成 过程: 1、 M-O2界面反应生成 ; 2、 O2通过产物层 、 通过产物层(MO)扩散到新界面; 扩散到新界面; 扩散到新界面 3、 继续反应,MO层增厚 、 继续反应, 层增厚 根据化学动力学一般原理和扩散第一定律, 根据化学动力学一般原理和扩散第一定律, ⇒ VR=KC 金属氧化速度V 金属氧化速度 R 氧气扩散速度V 氧气扩散速度 D 界面处氧气浓度C 界面处氧气浓度
D(C C) dC 0- VD= D( )x=δ= δ dx
当平衡时: = 当平衡时: V=VR=VD ,
KC=
D(C0-C)
δ
C0 ⇒ C= Kδ 1+ D
V=KC= KC 0 1+ Kδ ⇒ D 1 1 1 = + V KC0 DC0 /δ
由扩散和化学反应构成的固相反应历程其整体反应速度 说明: 由扩散和化学反应构成的固相反应历程其整体反应速度 的倒数为 化学反应最大速率(界面C达到 时化学反应速率最大) 的倒数为 化学反应最大速率(界面 达到C0时化学反应速率最大) 达到 时化学反应速率最大 倒数 和扩散最大速率(当C=0时扩散速率最大)倒数 之和。 扩散最大速率( 时扩散速率最大) 之和。 时扩散速率最大
泰曼温度
许多固相反应的实际速度比泰曼理论计算的结果快得多! 许多固相反应的实际速度比泰曼理论计算的结果快得多! 有些反应即使反应物不直接接触也仍能较强烈地进行!?? 有些反应即使反应物不直接接触也仍能较强烈地进行!?? 金斯特林格指出:气相或液相也可能对固相反应起主要作用 金斯特林格指出: 固相直接参与化学作用并起化学变化, 固相直接参与化学作用并起化学变化,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第一篇 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晶体学基础 第二章 晶体结构 第三章 晶体结构缺陷 第四章 非晶态结构
第二篇 热力学平衡
第五章 相平衡和相图 第三篇 动力学过程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固体中的扩散 材料中的相变 材料制备中的固态反应 材料的烧结
1 R 0 -(R 0-x)3 x G= ⇒ = 1 − (1-G ) 3 3 R0 R0 3
代入方程 x 2 = Kt得 x 2 = R0
1 2 [1 − (1 − G ) 3 ]2
= kt
微分式
dG = KJ dt
⇒ FJ (G) = [1 − (1 − G) ] = K J t 2 µDC 0 2 其中 K J = 2 (1 − G ) 3 ρR0
则固相反应动力学一般方程为: 则固相反应动力学一般方程为:
dG =KF(1-G)n - dt
n ------反应级数,K ------反应速率常数;F------反应截面 反应级数, 反应速率常数; 反应级数 反应速率常数 反应截面
A 考虑一级反应: 考虑一级反应:
dG = KF (1 − G ) dt
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 §8.2 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
一、固相反应的一般动力学关系 二、化学反应动力学范围 三、扩散动力学范围
一、固相反应的一般动力学关系

固相反应特点: 固相反应特点:反应通常由几个简单的物理 化学反应、扩散、结晶、 化学过程组成。 化学过程组成。如: 化学反应、扩散、结晶、 熔融、升华等, 熔融、升华等,只有每个步骤都完成反应才结 束,因而速度最慢的反应的速度的对整体反应 因而速度最慢的反应的速度的对整体反应 速度最慢的反应的速度的对 速度有决定性作用。 速度有决定性作用。 有决定性作用
F1 (G ) = [(1 − G ) − 2 3 − 1] = K 1t
′ F1 (G ) = ln(1 − G ) = − K 1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