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概述

合集下载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1作物:对人类有用而被人类栽培的植物。

2作物生产:栽培农作物获得农产品他是植物生产的主体,最基础的生产。

3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4发育:是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他表现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花叶果实种子的形成。

5作物生育期:作物出苗到成熟的总天数,既作物的一生。

6大田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的时间。

7生育时期:作物生育过程中其外部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的生理特征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即变化期间的生育过程。

8作物的物候期:只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的形态特征,人为的制定一个具体标准,便于科学的掌握作物生育进程。

9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10生物产量:作物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

11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12经济系数:指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3作物群体:由作物个体的数量,分布生育状况和动态变化而决定其结构特征的个体总和。

14拔节期:麦苗第一节间伸出地面1.5-2cm,用于可触摸到节的时期。

15分蘖期:由麦苗基部诺干密集在一起的节所组成的节群。

16地中茎:位于胚芽鞘与分蘖节之间的节间。

17背地性曲折生长:再生育前期,当小麦倒伏时,由于趋光生长素的作用,茎秆由做旺盛的节分生组织分裂向上生长,使植株直立的现象。

18基本苗:每亩实际的出苗数。

19顶凌播种:春季当土壤表成解冻5-7cm,而下层土壤仍旧结冻时,机车即可进行播种。

20大喇叭口期:雄穗进入四分子期,形成花粉,叶龄指数60%左右。

21小喇叭口期:雌穗生长锥伸长期,叶龄指数40%左右。

22棒三叶:指植株中上部叶片尤其是果穗位及其上下各一片叶。

23叶序:叶片在茎枝上着生的空间排列顺序。

24纤维日轮:在纤维素淀积时由于昼夜温差变化引起淀积速度不同使纤维横断面出现同心轮放层。

10377作物栽培学

10377作物栽培学

10377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1章P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达到既获得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又保护生态环境,还保证食品安全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P3 (一)作物栽培的特点:1.复杂性2.季节性3.地区性P3对于作物自身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进行研究,常采用下列方法1.生物观察法作物生产的过程是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与品质形成、物质积累与分配的过程。

2.生长分析法生长分析法的出发点是作物的生育进程以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来衡量。

3.发育研究法发育研究法是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的开数测量植株的生长情况。

4.作物生理研究法P6 瓦维诺夫(1935)根据苏联作物栽培工作者在世界5大洲60多个国家进行多次考察的结果,确定了主要栽培植物的8个独立起源地。

P8 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编译和它们与生存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称。

P9我国生物多样性正临着来重的威胁,表现在:①生态系统遭到破坏②物种收到威胁或正在减少③遗传种质资源正在减少P12作物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没有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引种是作物的人工迁移过程。

P12作物引种到新的地区之后,出现2种情形:一是原产地与引种地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或者由于被引种的作物本身适应范围较广泛,不要特殊的处理和选育过程,就能正常生发育、开花结果并繁殖后代,这叫做“简单引种”;二是原产地与引种地之间的自然环境相差较大,或者由于被引种的作物本身适应范围狭窄,需要通过选择、培育,改变其传性,使之能够适应引种地的环境,这叫做驯化引种。

P12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土宜论”“风土论”“排风论”等引种理论。

“土宜论”是指不同的土地需种不同的作物。

“风土论”指的是,遗传性不同的植物对环境条件(风土)有不同的要求,引种时必须协好植物本性与环境的关系,使值物适应当的风土。

“排风论”是“风土论”的进一步发展,它一方面承认土壤气候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同时又认为植物的遗传性是可以改变的,因而提倡通过创造条件去顺应植物的要求,同时又要改造植物的本性,以达到引种驯化的目的。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一、名词解释1、作物: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2、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环境条件的关系,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生命周期:任何一种作物个体,总是有序地经历种子萌发出苗、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种子形成及植株衰亡等生长发育阶段,这个个体从发生到死亡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生命周期。

4、营养生长:通常将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5、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6、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作物的生殖生长是在营养生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发育转变必须有一定的营养生长作为物质基础。

即作物处在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下,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分化,这种特性称为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7、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各异,这种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称为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8、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

9、可消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期中可受温度和光周期的影响而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10、反馈:在群体中个体的生长发育变化,引起了群体内部环境的改变,改变了的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个体生长发育的反复过程叫做反馈。

11、作物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称所需的时间称为作物生育期,以天数表示。

12、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和发育,称为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13、作物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作物产品器官的数量。

简单的说就是作物的收获物,它包括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两个概念。

14、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一定的生育阶段或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总量,即作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各器官的干物质的总质量。

作物栽培学 完整版

作物栽培学 完整版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1.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2.任务: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栽培技术措施。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1.作物的起源:起源地:(1)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是“第一个最大的独立的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2)中南美洲地区2.作物的分类:(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

喜温(10°C):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花生、烟草;耐寒(1~3°C):小麦、大麦、黑麦、燕麦、马铃薯、豌豆、油菜。

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长日照作物(在日照变长时开花的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在日照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的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的某些品种只能在12.75h的日照长度下才开花。

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分为三碳(C3)作物和四碳(C4)作物。

C3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高):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C4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低):玉米、高粱、谷子、甘蔗(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 粮食作物: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稻、玉米、谷子、高粱等)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豇豆、菜豆等)薯芋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芋等)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大麻、亚麻、洋麻、黄麻、龙舌兰、蕉麻等)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蓖麻、苏子、红花)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甜叶菊、芦粟)其他作物(烟草、茶叶、薄荷、咖啡、啤酒花、代代花)3.饲料和绿肥作物:紫云英、田菁、三叶草、沙打旺、黑麦草、苏丹草、红萍、水葫芦、水花生等4.药用作物:枸杞、黄连、红花、人参、地黄等(三)按农业生产特点分类(1)按播种期可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冬播作物。

作物栽培学(概述)

作物栽培学(概述)

第一节概述
1发展小麦生产的意义
小麦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粮。

小麦子粒中含有人类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小麦特有的化学组成、独特的面筋蛋白和丰富
的营养成分,使其可制作具有良好的黏弹性、胀发性和延展性的各种面食。

可作为多
种主食和副食加工原料,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比较耐储藏的重要商品粮食。

麦麸是
优良的精饲料,麦秆是编织、造纸的好原料。

2世界小麦生产情况
小麦分布全球各地,主要种植在北纬25~55°和南纬25~40°的温带地区。


世界范围看,小麦产地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亚洲三大区域。

2010年世界主要小
麦生产国和地区分别是欧盟27国、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


界粮食的生产结构中,小麦产量的比重逐步上升,目前世界小麦总需求达6亿t左右,据FAO预测,到2015年、2020年、2030年全球小麦总需求分别达7.48亿t、
7.75亿t和8.58亿t。

3.我国小麦种植区划
.。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1、何谓作物,作物栽培学?广义:指所有经人工栽培的植物。

狭义:指在大田里栽培面积较大的栽培植物,亦即通常所说的“庄稼”。

一般所说的作物都是指狭义的。

目前,我国的大田作物约有50余种。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以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

2、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1)、性质作物栽培是研究作物高产机理和技术,为农业生产直接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2)、作物栽培学的任务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潜力,生产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农产品。

3、简述作物栽培学的形成和发展?4、作物栽培业的本质和属性是什么?1、作物栽培业是生物生产,是以有生命的“机器”生产有生命的产品。

2、作物栽培业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其它合成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3、作物栽培是初级生产,别的部门都直接或间接以作物栽培业为基础. 4、作物栽培业是露天生产,受自然支配,人类难于控制。

5、作物栽培业的重要性麦现在哪些方面?1、作物栽培业的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饮食、衣着的来源。

2、作物栽培业是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的基础3、作物栽培业的产品是多种工业原料和药材原料。

4、深加工使作物栽培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6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一)具有地域特征的农作物体系的建立及其技术原理的研究。

(二)集约条件下农作高产、优质、高效机理和技术体系及突破点的研究。

(三)农作物抗逆稳产综合耕作栽培技术的研究(四)设施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五)间、套、复种立体种植机理与技术的研究(六)集约栽培技术体系与环境资源保护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七)农作物栽培体系计算机模拟系统的研究(八)农作物高产水平下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的研究7、我国农业生产可分为哪几个区域?1、内蒙古高原区2、新疆甘肃灌溉农业区3、青藏高原农业区4、东北农业区5、黄土高原区6、华北农业区7、长江流域农业区8、东南沿海农业区9、云贵高原农业区8、我国在作物起源中占有什么地位?9、我国古代作物栽培中哪些传统和经验值得我们继承?10、“由谁养活中国”这一提问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1、你对“可持续农业”是怎样理解的?一是发展生产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二是发展生产不以损坏环境为代价,使各种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

作物栽培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广义上指有利于人类而由人工进行栽培的植物。

狭义上指农田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

2、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3、引种:作物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品种或品系,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4、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域可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5、驯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6、生物学零度:指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消耗相等情况下的温度。

7、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8、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它的变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最终导致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9、生长发育的周期性:作物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适应着周围环境的变化,所发生的生长发育上的节奏性,称为周期性。

10、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以天数表示11、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划分的时期。

12、作物的物候期:指作物的生长发育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的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

13、植物学上的种子:指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有性繁殖器官。

生产上的种子: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

种子寿命: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14、种子的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作物栽培学概述》课件

《作物栽培学概述》课件

6 采收技术
植物保护技术包括病虫害防治和杂草控制, 以保护农作物免受损害。
采收技术包括农作物的收割、加工和储存, 以确保农作物的质量和保存。
作物品种改良
1 品种改良的定义
2 品种改良的原则
品种改良是通过选择、 杂交和基因编辑等方法, 改良农作物的遗传特性。
品种改良的原则包括选 择优良基因、增加品种 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不 同环境等。
种子处理包括浸种、种衣和种子处理剂的 应用,以提高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土壤处理包括翻耕、改良和施肥等,以改 善土壤质量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3 施肥技术
4 灌溉技术
施肥技术根据农作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 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
灌溉技术确保农作物获得充足的水分,包 括灌溉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5 植保技术
结论
作物栽培学对于未来农业的发展至关 重要
通过研究和创新,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满足人类对食品的需求。
需要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适应未来 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物栽培学需要不断创新和 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作物栽培学概述》PPT 课件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的生产和管理的学科。它涵盖了气候、土壤、水分、 肥料和生物等要素,以及种子处理、植物保护和采收等技术。
什么是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的定义
作物栽培学研究了如何种植、养护和管理农作物,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内容
作物栽培学包括了气候、土壤、水分、肥料和生物等要素的研究,以及种子和农作物的生 长和发育过程。
土壤要素
土壤的质地、养分含量和 排水情况等都影响农作物 的种植和生长。
水分要素
适当的水分供应是农作物 正常生长的关键,包括灌 溉和排水等。

作物栽培学总论

作物栽培学总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1、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作物:人类栽培的绿色植物,包括粮、棉、油、糖、绿肥、饲料等。

2、作物栽培学的任务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

要完成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必须掌握与作物、环境、措施三个环节有密切关系的各种知识。

3、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复杂性:研究对象(作物,环境,措施)是极其错综复杂和变化多端的。

季节性:大田作物“不违农时”,设施农业“反季节栽培”地区性:大处说,不同的地区;小处说,不同的地块变动性:新作物新品种的引种和创新,新技术新措施的引进,栽培作物的方法措施等也要不断变化。

4、作物栽培的研究法1)生物观察法:肉眼观察和仪器测量2)生长分析法:叶面积消长和干物质动态3)发育研究法:对稻麦,特别注意分蘖消长、穗分化状况等4)生长发育研究法:根据器官建成规律,调查各营养器官的分化、发展和衰亡时期及其持续时间;观察穗分化和花芽分化进程,追踪小穗、小花分化数、退化数和成粒数及其临界期;测定不同时期有效叶面积及各器官的干重、碳素和氮素的含量以及碳氮比等;最后分析查明产量构成的各个因素。

5)产量对比法:就是对不同作物品种或不同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田间小区或大田对比试验。

这种对比发一般要设置若干个处理、安排若干次重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观察测定和记载,收货时进行测产、考种,最后将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第二节作物的起源和起源地1、农业的发生农业起源的根本诱因可能是人口的不断繁衍和天然食物的短缺。

从采集到种植,从渔猎到饲养,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是最具突破性的飞跃。

2、世界各地最早种植的作物公元前7000年,穆雷贝特(叙利亚),采集野生小麦和大麦,可能栽培过公元前5000年,安纳托利亚(土耳其),已栽培大麦和小麦公元前6000-7000年前,中国,普遍种植水稻公元前5500-3000年,非洲撒哈拉,栽培高粱和御谷之类公元前3600年,埃及,种植小麦和大麦公元前6000年,墨西哥定居村社,种植籽粒苋、玉米、豆类、南瓜和甘薯公元前4000年,南美的阿亚库乔人,种植马铃薯、玉米、南瓜和豆类欧洲,希腊,种植小麦和大麦3、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中国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古老农业中心之一,又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之一。

农学自考作物栽培学精华

农学自考作物栽培学精华

作物栽培学第一章作物栽培学总论名词解释1、作物:凡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并为人类所栽培的植物统称为作物。

2、生长:作物在数量上不逆增长,包括作物的群体或个体的某一器官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轻到重的数量变化。

3、分化:由同一受精卵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机能及化学构成上异质的细胞称之。

4、发育:从分化营养器官阶段转变到分化生殖器官阶段,各种作物均要求特定的温、光条件满足后才能进行,这是一种质变,通常称之。

5、营养生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称之。

6、生殖生长: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称之。

7、温光反应:作物在花芽分化之前必须要在一定的温度和日照长度的条件下,经历一定时间的诱导,才能完成花芽的分化。

适宜的温光条件可提早花芽分化;反之会延迟或阻碍花芽分化,这种反应称之。

8、生物学产量:指作物一生中生产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含根、茎、叶、种子等)。

9、经济产量:指人们栽培作物所需的主要产品收获量。

如小麦的种子,棉花的种子纤维,甘蔗的茎杆等的产量,它是生物学产量的一部分。

10、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占生物学产量的百分数。

=经济产量÷生物学产量×100%11、土壤耕作:指通过农具的机械作用,改善农田耕层构造和地面状况,为农作物播种,出苗和健壮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的过程。

12、基本耕作措施:指影响全耕层措施,对土壤各种性状起着很大影响和作用。

其措施有深翻耕和深松土之分。

13、表土耕作措施:指以农机具改善土壤上层和地面状况的一套措施,包括耙地、耱地、中耕、镇压等。

14、播种方式:指作物种子或植株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布状况,又称株行配置,合理播种方式能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改善植株营养面积,有利通风透风和田间管理。

一般可分条播、撒播、穴播三种。

15、条播:在一定行距下,开出相互平行的沟,将种子播在沟中,随后覆土。

优点:植株分布均匀,覆土深度一致,出苗整齐,后期通风透光好,便于田间管理,但要求整地质量高才能保证播种质量。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包括作物、环境、措施三个环节,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质的变化。

S形生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线呈S形。

S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

作物的物候期即人为制定的用于判断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一个人为标准。

种子作物生产的种子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

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停止萌发的现象。

叶面积指数LAI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作物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时期,以天数表示。

秧田生育期指出苗到移栽的天数。

作物的生育时期指某一形态特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以该时期开始至下一时期开始的天数计。

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一些二年生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冬黑麦等)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温光反应特性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经行花芽分化和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的特性。

春化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较低温度的诱导,才能转化为生殖生长,也称低温诱导。

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大豆、烟草、晚稻等。

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小麦、油菜等。

作物栽培学科

作物栽培学科

作物栽培学科
作物栽培学科是农业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作物的种植、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需求。

作物栽培学科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调控: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吸收、器官发育等各个阶段,以及如何通过调控土壤环境、水分、养分、光照等因素,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2. 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研究作物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包括病害的预防、治疗和控制,以及虫害的防治和控制,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3. 作物的施肥和灌溉:研究作物的营养需求和施肥技术,包括氮、磷、钾等元素的供应和管理,以及灌溉技术的应用,保证作物的养分和水分供应。

4. 作物的收获和贮藏:研究作物的收获时机和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干燥、储藏等处理,保证作物的品质和营养成分。

5. 作物的品种选育和推广:研究作物的品种特性和适应性,以及如何进行品种选育和推广,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作物栽培学科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第一节作物及作物栽培学作物的概念、作物栽培学的概念、性质与任务、作物栽培学的特点1、作物的概念广义的作物: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狭义的作物:农业生产上在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

作物是作物栽培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

2、作物栽培学概念、性质和任务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门应用科学。

3.作物栽培学的特点:综合性,区域性,可持续性,变动性,季节性第二节作物的起源和起源地栽培作物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长期的驯化与培育而得农业的发生公元前5000-7000年采集野生植物到种植植物渔猎野生动物到饲养动物●公元前5000年土耳其西南部居民已栽培大麦和小麦●黄河流域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种植黍(糜子)和粟(谷子)●我国长江流域的先民早在6000—7000年前已经普遍种植水稻●公元前4000年以后,南美的阿亚库乔人已经较多地依赖食物生产,已种植马铃薯、玉米、南瓜、豆类等。

大约在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随着非洲撒哈拉各民族的南迁,他们在那里栽培了高粱等作物。

中国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古老农业中心之一,又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之一。

起源于我国的作物:水稻、小麦、裸燕麦、六棱大麦、粟(谷子)、高粱、大豆、荞麦、苦荞、山药、油菜、大麻、苎麻、苘麻、红麻、中国甘蔗、紫云英等。

从中亚和印度一带引入蚕豆(胡豆)、豌豆、绿豆、黑绿豆、芝麻、红花(红蓝花)、苜蓿等。

公元后从亚、非、欧各洲引入燕麦、黑麦、硬粒小麦、圆锥小麦、非洲高粱、魔芋、饭豆、蓖麻、草棉、三叶草等。

从美洲引入玉米、甘薯、马铃薯、粒用菜豆、花生、向日葵、陆地棉(美棉)、海岛棉、剑麻、烟草等。

第三节作物的多样性和作物分类(一) 作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植物多样性,作物的多样性,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多样性的保护,作物的驯化,作物的创造(二)作物的分类1.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1)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分为:•喜温作物(10℃)/耐寒作物(1~3℃)(2)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长日照作物(日照变长时开花)、短日照作物(日照变短时开花)、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定日照作物(只能在某一日照长度开花)(3)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分为三碳(C3)作物,四碳(C4) 作物(4)根据播种期,分为:春播作物:水稻、棉花、花生、玉米、甘薯、夏播作物:玉米、大豆、秋播作物:马铃薯、油菜、小麦、冬播作物:马铃薯、小麦2.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粮食作物: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其他作物药用植物:红花、贝母、泽泻、川芎等饲料和绿肥作物:豆科:有苜蓿、苕子、紫云英,草木樨、田菁、柽麻等禾本科:有苏丹草、黑麦草等其他:红萍、水葫芦、水浮莲等有些作物既可作饲料,又可作绿肥上述分类中有些作物可能有几种用途,例如大豆、玉米、马铃薯、红花。

作物栽培学 完整版

作物栽培学 完整版

作物栽培学完整版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

其任务是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栽培技术措施。

作物的起源地主要是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以及中南美洲地区。

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可以将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三碳作物和四碳作物。

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可以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药用作物等。

根据农业生产特点,作物可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冬播作物、夏熟作物和秋熟作物,以及冬季作物和夏季作物,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旨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环境条件,制定出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做出贡献。

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是密切相关的,生长是指作物在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层面上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增加,而发育则是指作物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质的变化。

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可以用“S”型生长曲线来描述,即前期生长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减缓直至停滞衰落。

不同作物的生育时期也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等阶段。

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也是不可分割的,营养生长是指作物营养器官的生长,生殖生长则是指作物生殖器官的生长。

作物的种子休眠和叶面积指数也是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指标。

首先,生长和发育是密不可分的。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而发育则促进新器官的生长。

然而,生长和发育也存在矛盾。

营养生长过旺的作物往往会影响开花结实,而生长受到抑制时,发育却会加速进行。

其次,作物的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矛盾。

因此,在生殖生长期,需要掌握作物营养生长的适当程度,以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S型生长曲线可以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依据之一。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绪论1.作物栽培学:使用优良的作物品种,科学的利用土地、种子、肥料、水利、耕畜、农机具和其他生产资料,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将无机物质和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和化学能的生产实践过程。

2.作物:指野生植物经过人类的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变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3.生物产量:有机质的总量,即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干物质总量。

4.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收获量。

5.作物的分类:○1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3饲料和绿肥作物○4药用作物小麦叶片功能期:叶片完全展开到衰老(变黄30%)所持续的日数,一般为30~100d。

分蘖力:指小麦单株产生分蘖多少的能力。

抽穗:麦穗从旗叶鞘中伸出一半时。

小麦熟相:只开花至成熟期间营养器官的形态及色相。

小麦个体:小麦单一群落中的一个单株。

群体:一定土地面积上所有小麦个体的总和或集体。

群体自动调节:随着某些条件的变化,作物的某些生育过程的速度和方向也随之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这种性能称为自动调节作用。

小麦品质:即子粒品质,是指他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的适应性,即是一个根据其用途而改变的相对概念。

1.种子萌发三过程:吸水膨胀、物质转化、生物学过程。

2.小麦的根为须根系由初生根和次生根组成。

3.影响种子出苗与萌发因素:内因:○1品种特性○2种子质量外因:○1水分○2温度○3氧气○4播种深度○5土壤含盐量与酸碱度○6其他4.小麦根系功能:吸收、物质合成、物质运输、支持固定地上部分、分泌作用、信号传导。

5.小麦主茎叶片的两个功能叶组:○1近根叶组○2茎生叶组6.小麦出蘖位与主茎出叶数呈N-3的对应关系。

7.河南小麦分蘖消长规律:两个盛期、一个高峰、越冬不停。

河南小麦籽粒成熟与灌浆成熟特点:时间短、速度快、变幅大。

8.籽粒成熟过程:蜡熟期、完熟期9.提高粒重的方法:○1增“源”:增加子粒干物质来源;○2扩“库”:扩大子粒容积;○3疏“流”:物质流、能量流;○4节“耗”:减少干物质消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是以淀粉为主要成分作物经济系数也较高,而 以蛋白质和油脂类为主要成分的作物经济系数则较 低。
一、作物的产量
(二)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是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和单株产量
,即: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单株产量
作物不同,产量构成因素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单株
产量的组成上。如禾谷类为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棉
了农业,使人类从渔猎采集和穴居,走到丰美的平
原,过上耕耘养殖,丰衣足食的田园生活,开创了
五千年辉煌的农业文明。
作物的起源地。12个基因中心。中国的中部和
西部山区及其毗邻低地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发源地和
栽培作物起源中心。黍、稷、粟、大豆(菽)、大
麦、荞麦、裸燕麦等作物,中国是初生基因中心,
普通小麦和高粱等是次生中心,栽培稻是起源中心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
4、稳定”三农”。作物种植业比重大,对农
民的增收、农村的稳定和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
5、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
,大田作物生产必将会得到现代科技的武装和改
造,从而展现出现代化、科学化、产业化的新景
象。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
三、特点
农作物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又属露天生产,
第二节 作物的起源和分类
一、作物的分类
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
化和利用而演化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目前世界上栽培种植的植物约1500种,其中粮、 棉、油、糖、麻、烟、茶、桑、果、菜、药、杂等 这些人工栽培的植物统称为作物(广义概念)。
一般所说的作物主要是指粮、棉、油、糖、烟
、麻等大田作物。另外一部分茶、桑、果、菜、药
作物栽培学概述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棉花 第三章 花生 第四章 玉米 第五章 小麦 第六章 大豆
第七章 水稻 第八章 油菜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 作物的起源和分类 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 我国作物栽培学主要成就与展望
如禾谷类是要求单位面积上穗数、穗粒数和粒重 三者的乘积达到最大值。只有当一个因素的增加
不能弥补另外两个因子的减少时才表现减产。
一、作物的产量
(三)作物产量的形成过程
作物的生长发育可分为生育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如以子实为产品器官的作物,生产前期为营养生长阶段,
生育中期为生殖器官分化形成和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并进阶
段;
生育后期是结实成熟阶段,光合产物大量运往子粒,营养
器官停止生长,营养器官中的养分也向子粒运输,直至子粒成
熟。
一般说来,前一个时期的生长有决定后一个时期生长的作
用,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生长相互影响,只有营养器官生长
良好,才能保证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但营养生长过旺,生
殖生长受抑。
一、作物的产量
(四)作物产量潜力及增产途径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
(1)严格的地域性。因不同地区的纬度、地
形、气候、土壤、水利等自然条件不同,再加上社
会经济、生产条件、技术水平等差异,就构成了作
物生产的地域性。
(2)明显的季节性。因作物生长周期长,又
是露天生长,而一年四季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
状况不同,必须根据作物的需求,合理掌握农时季
节。如河南省的夏棉过了6月10日,浙江省的晚稻
低呼吸消耗的高光效品种。
(2)改革耕作制度,合理安排茬口。通过采
用间、套作和育苗移栽等措施,提高复种指数,
使一年中在耕地上有尽可能多的时间生长作物,
尤其是在阳光最强的时期具有较大的绿色叶面积


(四)作物产量潜力及增产途径
(3)采用合理栽培措施。如确定合理密度,
最大限度利用光能。正确运用肥水等管理,为作
(5)系统的复杂性。作物及品种有自身特点,生 产受多种因子的影响,不同的措施对作物生产也会带 来影响。加上作物栽培的目标也是多样的。它要求用 整体的观点和系统的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协调各 种因子的相互关系,发挥最大效益。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作物的起源和分类 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 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 我国作物栽培学的成就与展望
物光合作用创造适宜条件,使较大的叶面积维持
较长的光合时间。通过先进的栽培技术,合理调
控作物的生长发育,促进光合产物及时向产品器
官运输和积累。
还可以人为干预光合作用,如补施二氧化碳
、补给光照、人工造风、人工抑制光呼吸。
二、作物产品的品质
(一)概念
作物的产品品质是指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据对人类的用途作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食
一般情况下,经济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
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经济系数,经
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一、作物的产量
经济系数高,说明作物对有机物质利用越经济 ,栽培技术措施应用得当。
与作物种类有关。一般薯类作物经济系数为70~ 85%,水稻为50%左右,大豆为30%左右。
凡以营养器官为主要收获产品的经济系数较高; 凡以生殖器官作为收获对象的作物,经济系数较低 。
名,为国际上所通用。如玉米属禾本科,其 学名为Zea mays L.,一般一个学名由三个 拉丁文字组成,第一个为属名,第二个为种 名,第三个为命名者的姓氏缩写。 此外,还有按播种季节分为春播(夏播 )作物和秋播(冬播)作物。按收获季节分 夏熟和秋熟作物。
二、作物的起源与传播
一万多年前,人类开始驯养野生动植物和发端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
一、性质与任务
பைடு நூலகம்
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
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优化决策、栽培管理等途径,实现作
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与之相关的学科很多。作物科
学研究领域每一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都必须通过检验
二、地位与作用 农业是基础。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对象大田作物,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1、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2、重要的工业原料。目前,我国约40%的工业原
料如纺织、医药,70%的轻工业原料如卷烟、食品 、造纸、制糖等来源于作物生产。 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 ,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出口比重将会下降,但 仍是重要出口物资之一。
(2)油料作物 主要有油菜、花生 、芝麻、向日葵、油茶等食用油料作物和 蓖麻、油桐等工业油料作物。此外,大豆 也可列为油料作物。
2.经济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
(3)糖料作物 、甜叶菊等。
主要有甘蔗、甜菜
(4)嗜好类作物 、咖啡、可可等。
主要有烟草、茶叶
(5)其他作物 主要有桑、橡胶、香 料作物(如薄荷、留兰香等),编织原料 作物(如席草、芦苇等)。
、杂等则称园艺作物。
一、作物的分类
常见的农作物有50多种。分类如下:
(一)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分类,将作物分 为4大类10小类。
1.粮食作物
(1)禾谷类作物
属禾本科,主要有稻
、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梁、青稞
等。蓼科的荞麦因其籽实可供食用,习惯上也列
入此类。一般将稻谷、小麦称为细粮,其它的禾
花为每株铃数和单铃重。
作物估产主要是估测产量构成因素。
一、作物的产量
作物生产的对象是作物群体。在一定栽培条
件下,产量诸构成因素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
单位面积上株数增加,各个体所占的空间相 应减少,个体发育会削弱,单株的产量一般会下
降。但密度增加,个体变小,不等于最后产量就 低。因为作物生产的目的是单位面积上的产量,
1、作物的产量潜力 作物产量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绿色叶片的光合作用。农作物的干物质约有95%来自光
合作用,约5%来自根系吸收的矿物质。提高光能的利用
是增加作物产量的最主要手段。
据估算,在自然条件下,作物可能达到的最高太阳
能利用率为可见光的12%左右,但目前我国耕地全年太
阳能的平均利用率仅0.4%。即使亩产千斤的农田,其光
用类,包括人类的粮食、油料和动物的饲料等。另
一类是工业原料类,即纤维类、糖类、嗜好类、药
材类。
食用类作物的品质除要有良好的外观品质和加
工品质外,其主要品质指标为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
。食用品质主要指口感和食味等。营养品质主要指
蛋白质、油脂、淀粉、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氨
基酸组成,有害物残留等。
二、作物产品的品质
谷类作物称为粗粮。
一、作物的分类
(2)豆类作物
属豆科,主要作物
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饭豆
等,除大豆外,其它豆类又称杂豆。
(3)薯类作物或称根茎类作物 植 物学上科属不一。主要有甘薯、马铃薯、 木薯、山药等。
一、作物的分类
2.经济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
(1)纤维作物 主要有棉花、黄麻 、红麻、苎麻、亚麻、大麻、蕉麻等。
对大多数工业原料类作物,评价品质的标准
过了“立秋”再播种高产就没有保证。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地位和特点
(3)生长的规律性。农作物是有生命的有机体, 其生长发育具有规律性。首先,不同作物种类具有不 同的生命周期。如冬小麦二年生。其次作物在一个生 命周期内有一定的阶段变化。
(4)生产的连续性。农业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一个生产周期与下一个周期,上一茬作物与下一茬 是互相制约的。要求要有全面和长远的观点。
能利用率也只达2%左右。因此,作物的增产潜力巨大。
光能的损失主要包括土地空闲或作物很小,光能透
射到地面,或光能被叶片反射和吸收发热,或作物叶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