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变与不变”的那点事
高中新课标改没改数学课本
高中新课标改没改数学课本高中新课标改革是教育部门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对高中课程体系进行的一次全面更新。
在这次改革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和课本也经历了相应的调整。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本在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所变化,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首先,新课标数学课本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基础性和应用性。
它强调了数学知识的基础性,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同时,课本也增加了与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相关的应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课标数学课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
它鼓励教师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本中设计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新课标数学课本还强化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强调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本中包含了大量的思维训练题目,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等数学思维能力。
在评价体系方面,新课标数学课本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它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综上所述,高中新课标改革确实对数学课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优化。
这些变化旨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新课标改没改数学
高中新课标改没改数学高中新课标改革是教育部门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对高中课程体系进行的一次重要调整。
在这次改革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些变化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新课标强调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侧重于理论的传授和公式的推导,而新课标则更加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其次,新课标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整合。
在保留传统数学课程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新课标增加了一些与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数学知识,如数据分析、概率统计等。
这些内容的加入使得数学课程更加贴近时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再次,新课标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较低。
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讨论和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此外,新课标还强调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数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解题,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运用数学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新课标还对数学课程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而新课标则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新课标改革对数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优化,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些改革措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的新变化
实施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的新变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对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变化是巨大的,它与传统的高中数学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和内容。
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面对,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关键是实现三个转变。
一、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变化《标准》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
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更加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强调了以发展的观点认识数学教学。
例如,双基的内涵与时俱进;数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发展;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还应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充分关注“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等等。
这就对执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实现从较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转变,要努力实现从较为单一的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等多重角色转变。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把教科书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照本宣科,不加分析的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感觉有点看电影。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处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不要大包大揽,把结论或推理直接展现给学生,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让师生、生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多边互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高一数学知识点有哪些重要变化
新课标高一数学知识点有哪些重要变化新课标高一数学知识点的重要变化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一数学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变化。
一、函数的引入与扩展在新课标中,函数的概念被引入到高一数学课程中,并且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扩展。
除了介绍基本的函数概念和函数图像的绘制外,还涉及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运算和函数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对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解析几何的增加在新课标中,解析几何的内容得到了增加。
除了传统的直线和曲线的方程研究外,更注重于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问题解决。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几何的方法,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相关定理,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数列与数列的极限新课标高一数学增加了对数列概念的学习。
学生需要了解数列的定义以及数列的分类,并学习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关系式的求解方法。
同时,还引入了数列的极限概念,学生需要掌握数列极限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四、排列组合与概率在新课标中,排列组合和概率的内容得到了扩展和深化。
学生需要学习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排列组合的性质和应用。
同时,还需要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事件的概率计算和概率模型的建立。
五、数学建模的引入新课标高一数学还引入了数学建模的学习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进行建模,分析问题并得出解决方案。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新课标高一数学强调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的培养。
学生需要开展数学科研活动,了解数学领域的发展和变化,加深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以上是新课标高一数学知识点的一些重要变化。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这些变化不仅仅是对传统数学课程的改进,更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比较研究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
比较研究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
近年来,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得到了广泛实施,对比原教学大纲,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不同之处。
本文将通过比较研究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与改进之处,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启发与借鉴。
一、课程结构的变化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结构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原教学大纲注重了数学的基本概念与定理,重视公式的推导与运用。
而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则更加注重数学的应用与实践,强调数学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在课程结构上,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分为数学分析、数理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离散数学等模块,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建模与探究性学习。
这种结构的变化,使得高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了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三、教学方法的变革四、评价体系的完善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在评价体系上也进行了一些完善。
原教学大纲注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记忆,考试成绩占据评价的主导地位。
而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则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发展,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评价体系上,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鼓励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调研报告、实验研究、项目展示等,使得学生的能力与潜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展现。
这种评价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与潜力。
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改革与调整。
这种改革与调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得学生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希望全国各地的高中数学教师能够积极探索与实践,让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文献参考文献】:[1]教育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变与不变”的那点事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变与不变”的那点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变与不变”的那点事《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新鲜出炉了!这预示着2018年高考命题以及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参考标准,中公教育数学教研部将数学课程标准中变与不变”的那点事进行精析,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帮助。
一、课程标准整体结构的变化从课程标准的结构来看,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三个重要的部分,同时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给予了相关案例,帮助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一)课程性质在2017年课程性质中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了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二)课程基本理念两版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思想均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相较于实验版课标着重强调教师注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一)学科核心素养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对比,可以发现,2017年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数学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并强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课程目标(1)由原来是“双基”转变为“四基”与“四能”。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这本书,是对我原有观念的一次深入的洗礼。
它不仅对数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也对我如何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提供了指导。
首先,我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有了新的认识。
数学不再是教师单向传授的课程,而是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与互动的过程。
我意识到,自己不再是课程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伙伴。
我要改变那种使学生视为知识接收器的观念,而要将教学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交往”。
这意味着,我需要将传统的“教程”转变为“学程”,将知识的传递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
其次,我对“教学实践”有了更深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的科目,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需要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有益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建构他们的知识体系,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同时,我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确保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
例如,通过引入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他们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我也对“数学实验”有了新的认识。
数学不仅仅是纸面上的理论和公式,它也是可以动手操作的学问。
通过数学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从而更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
总的来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数学教学。
我深深地意识到,作为教师,我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这不仅是对我专业能力的挑战,也是对我教育理念的挑战。
我深信,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我才能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与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比较研究共3篇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与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比较研究共3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与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比较研究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于2004年出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旨在为普通高中数学教育的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有效的实践措施。
而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于2017年推出,为针对数学教育的当今需求进行了全面修订,更好地满足现阶段学生的需求和未来的学习与职场需求。
一、课程的安排在课程安排方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采取了“标准+选项”的形式,而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则是“必修+选修”的结构,更加规范化。
新版课程标准基于科学的教学原理和教育需求,明确了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并将数学知识点按照必修和选修设置,使得不同的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更适合的课程。
其中,必修部分更加系统和完整,选修方面则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设置,更加灵活。
二、课程内容的重新设置新版标准中,更加注重数学的应用性和实际意义。
比如,面积、体积等概念将更加突出;循环函数、随机事件、统计分析等内容也得到更好地强调。
在应用数学部分,也特别加强了拓展数学的部分,比如数学建模、信息技术等。
相对而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只在数学延伸方向设置了一部分拓展数学的内容,体现出数学科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侧重于教授同学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兴趣,尝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并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思维,如自主探究学习、任务驱动型学习等;而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课堂教育与非课堂教育共同发挥作用的重要性。
其中,利用科技的力量,通过线上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点。
四、评价评估方式的调整在考试方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采用了“新初中数学一次性质量评价”的方式,将测评插入到日常教学中,更好地促进了学习兴趣和积累,以及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能力的评估。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旧版对比
一、概述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它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自然界的规律,还能够培养人们严谨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能力。
数学教育一直备受重视。
而数学教育的核心就是数学课程标准,它规定了学生在不同阶段应知道和应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旧版进行对比,以期为数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课程目标的设定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强调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强调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通联,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的调整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增加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强调数学在社会和科技中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改进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的设定上注重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因材施教和因时施教。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的设定上引入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调情境教学和问题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五、评价方式的调整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方式上注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应用。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评价方式上注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材的选择与编写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材多数为传统的数学教材,内容较为抽象,难度较大。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材倾向于融入实际生活,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七、教师队伍的建设1.旧版旧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教学经验。
2.新版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变化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变化关注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反映时代的需求,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1.改革课程结构,调整必修课时,扩大选择和发展空间2.吐故纳新,构建信息时代的新“双基”3.改进与丰富学习方式,发展应用与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
倡导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并且把它们作为贯穿整个高中课程的主要内容,从数学课程内部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的有利条件。
4.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淡化数学的形式化表达5.强调课程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使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具有更全面的育人功能,在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健康的发展。
6.培养创新意识,体现创新精神。
思维活动的开放性。
让学生没有压抑、没有顾虑、不怕出错,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好奇心,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励学生用于创新7.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8.教学评价重在“发展性”和“多元性”。
从指导思想看,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看,它并不是定量的分析,而是定量和定性的结合。
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
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是管理、选拔,更主要的是使被评价者不断发展。
评价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关注学生学习数学学习的水平,也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评价建立了多元化的目标,关注了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什么样的数学课是好课教师对整节课应“以学定教”,以学生的问题和需要为契机促使学生学得更有情趣、更为投入、更富有创造性和发展性。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使生生、师生在互动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资源,以教材为“生长点”,使师生的思维和情感在和谐的“共振”中得到升华,使学生对学习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求知欲、探索欲。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中的新变化
• 不等式的内容要求与以往大纲中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 在新的《标准》中,侧重让学生体会不等的关系,认 识到不等关系和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世界中的基本数量 关系,处理不等关系和处理相等关系同样重要。 • 以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为例,使学生 知道不等式和等式有着同样丰富的实际背景,是刻画 区域的重要工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非常重要的作 用。
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1.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 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2.课程标准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强调学生应 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学习数学,要密切 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地打好基础,全面地提高 数学素养。 3.新的课程标准始终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作 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同时又提出在数 学教育中要注意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
三、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基本技能,同时要 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
2.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意识培 养等方面
五项基本能力(空间想象、推理论证、运算求解、 抽象概括、数据处理) 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 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上升为数学意识 。
• 集合(在必修A1)、常用逻辑用语(在选修B1、C1) 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而安排的,它们 都是作为语言工具来使用。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是使 用,因此应当鼓励学生在尽可能多的场合使用它们。 在学习集合时应尽量结合实例,不涉及集合论的内容。 在学习常用逻辑用语时不要死抠概念,不要求使用真 值表。 • 关于微积分的内容,这次在《标准》中,主要是让学 生经历由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体会导数 的意义,并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而不涉及严格的 极限概念。
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几点变化与思考
2018年初,教 育 部 印 发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方 案 和语文等 学 科 课 程 标 准 (2017 年 版 )》,标 志 着 历
展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者 和 接 班 人 .[1] OECD 于1997年 底 启 动 了 大 规 模 的 跨 国 研
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 想、邓 小 平 理 论、“三 个 代 表” 提升学生的数学 学 科 核 心 素 养,要 将 数 学 核 心 素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和评价活动的全过程.
会 主 义 思 想 为 指 导 ,深 入 贯 彻 党 的 十 八 大 、十 九 大 精 神 ,全 面 贯 彻 党 的 教 育 方 针 ,落 实 立 德 树 人 根 本
8
高考要求
文科、理 科 学 生 都 学 必 修 课 程,选 修 课
高考要求(系列3除外) 程有相应的选课建议
课 程 结 构 ,突 出 数 学 主 线 ,渗 透 数 学 文 化 新 课 标 2017 在 课 程 结 构 上 与 课 标 2003 相 比
任务,发 展 素 质 教 育,推 进 教 育 公 平,以 社 会 主 义 在课 程 类 别、学 分 设 置、考 查 定 位、学 生 课 程 选 择
·4· 中学数学月刊 2018年第7期
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 几点变化与思考
许世雄 黄永明 (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650500)
摘 要:教育部正式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和 语 文 等 学 科 课 程 标 准 (2017 年 版)》,其 中 《普 通 高 中 数 学 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比以前课标有明显变化,主 要 有:以 数 学 学 科 核 心 素 养 为 中 心;优 化 课 程 结 构,突 出 数学主线,渗透数学文化;教学与评价 更 具 操 作 性,重 视 过 程 性 评 价,给 出 考 试 命 题 建 议.教 育 工 作 者 应 关 注 课 标 内 容 变 化 ,思 考 如 何 更 好 推 进 高 中 课 程 改 革 .
高中数学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比较
中学数学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比较随着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一般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验)》诞生了。
那么新课程标准与旧教学大纲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异同点?如何彻底理解透彻新课标的内涵?等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探讨,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将二者进行比较,希望能对新课程的实施有所帮助。
1、课程目标与数学目的的比较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比以往数学目的内容更丰富,更具体。
下面笔者从总目标、基础学问、实力、数学观4方面对数学目的和课程目标进行比较,从而说明课程目标的发展进步。
1.1关于总目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指出“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学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将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满意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须要”,其实这是数学教化的首要和基本的目的。
对于数学教化只有明确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制定出支持它的具体目标。
相比之下,以往数学目的没有这种总分式的结构,笔者认为这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特色。
而且笔者认为总目标中的“满意个人发展”体现了数学教化更注意学生的“特性发展”,响应了“大众”教化的口号,这应当是课程目标的进步之处。
1.2关于基础学问数学教化要传授数学基础学问,这是有史以来的一个共同目的,也是一个最根本的目的之一。
从表中可以看出,1996年和2000年的教学目的指出基础学问是:中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作为数学学问精髓的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两年教学目的将其列入基础学问的范畴,是个好现象。
可是近年数学教化偏重于形式化,教学目的没有强调要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如此“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想活动沉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
课程目标没有规定哪些是“基础学问”,但我们通过研读可以发觉他们蕴涵于“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数学思维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之中,可见课程标准重视基础学问的好用性及数学思想和方法,强调其本质、来源和实际背景与大纲相比,这是一大进步。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旧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旧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二、课程目标新旧课程的目标没有较大的差异,新的课程着重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对比如下三、数学核心素养及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四、课程的结构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新课程旧课程结构图学分必修:8学分选修1:6学分选修2:6学分必修:10学分选修2系列:6学分选修4系列:3学分(每个专题1学分,共10个专题,高考修3学分)学时必修:144学时选修1:108学时选修2:没建议学时必修:180学时选修2系列:108学时选修4系列:没建议学时高一上必修1,高一下必修1高二上选修1,选修2高一上必修1,必修4高一下必修5,必修2,必修3高二上选修2系列,选修4系列探究。
共144学时,8学分。
2. 选修1课程包括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共108学时,6学分。
3.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6学分。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1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修2课程分为A,B,C,D,E五类。
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现行课标对比,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删掉了;删掉了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不等式的大部分内容。
删掉了选修2-2中推理与证明。
删掉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删掉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删掉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高中数学新课标改革内容
高中数学新课标改革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经历了重要的变革。
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
以下是高中数学新课标改革的主要内容:1. 课程目标的调整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的调整使得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2. 课程内容的更新新课标对高中数学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增加了一些现代数学的元素,如概率统计、数据分析等,以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同时,对传统的数学知识进行了整合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3. 教学方法的改革新课标提倡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和项目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不仅包括传统的笔试,还包括口试、实际操作、项目报告等多种评价形式。
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5. 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标鼓励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如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课程资源的丰富新课标鼓励教师和学校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实践活动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7. 教师专业发展新课标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高中数学新课标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灵活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以培养他们在未来社会中所需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高中数学新课标有哪些重要变化
高中数学新课标有哪些重要变化——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札记江西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究组2003年4月,教育部新颁发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出版发行.这部规划我国新世纪高中数学教育发展蓝图的纲领性文献,从课程理念,到课程框架,到课程内容,无不透溢出一股浓郁的时代气息,变化之大,令人震撼.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它的重要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梳理,现整理如下:一、课程理念的变化1.改革课程结构,调整必修课时,扩大选择和发展空间课程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是国际性课程潮流.我国此前是通过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实施来体现这一要求.但在具体操作中,传统的理念使相当多的学校却把它们变成了必修课的重复,使课程的多样性与选择性难以真正落到实处.而《新课标》通过模块式的课程结构,从数学课程内部为不同基础、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在设置了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必修课数学1-5外,又为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了选修课系列1,为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了选修课系列2.系列1、系列2对文、理科学生分别属有“限选”性质的基础课程.还设置了供这两类学生共同选择的富有拓展性和挑战性的选修课系列3和4,它们分别包括了6个与10个专题,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探究、阅读、交流、创新能力.根据《新课标》对学生选课的建议,文、理科学生各有两种基本选择.但严格说来,由于文科生的第一种选择可在系列3的6个专题中任选2个,第二种选择可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在系列4的10个专题中任选2个,所以任何一位会计算组合数的人都可算得文科生的选择种数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同样,理科生的选择种数则更大.这样的设置,使学生在课程内容、方向、层次上进行更多的选择具有了实在的意义,真正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新课标》为提供更多选择性给予了时间上的保证,这主要通过必修课时的调整来实现.《新课标》必修课总课时数为180,比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原大纲》)必修课总课时数280减少100课时,这就使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可自主选择选修课的课时数大大增加.这无疑使扩大选择性更能落到实处.还应提及的是,《新课标》在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性的同时,给学校和教师也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面对为数不少的新的教学内容(有些甚至是数学前沿内容),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这是历任高中数学大纲所无的、《新课标》独有的一个创新的举措.2.吐故纳新,构建信息时代的新“双基”“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其奠定数学基础的良好功能得到国内外数学教育界的首肯.《新课标》在研制过程中,重新审定“双基”的内涵,把它看成一个动态的概念,在继承传统“双基”合理成分的同时,扬弃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机械记忆的负担,增加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算法内容,把统计与概率、向量、导数、数据处理、数学建模、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数学作为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标》为算法初步安排了12个必修课时,统计与概率安排的必修与选修课时,文、理科几乎都比《原大纲》多出一倍),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左右下,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的、合理的新“双基”.3.改进与丰富学习方式,发展应用与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新课标》把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追求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并且把它们作为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的主要内容,从数学课程内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特别是数学建模,自上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大学生中开展竞赛以来,十几年中这项活动得到广泛开展,并且迅速向中学延伸.通过实践,其教育功能得到教育界人士的充分肯定.现在,它作为《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进入高中课程,无疑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它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淡化数学的形式化表达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是上世纪90年代初西南师大陈重穆、宋乃庆教授针对当时基础教育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数学教材淡化概念的编写理念提出的一种主张.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得到数学教育界的广泛认同.《新课标》大力吸纳了这一进步的理念,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淡化形式化的表达.例如统计,《新课标》将内容设置为统计案例,使学生能通过案例来学习它的思想和方法,理解其意义和作用.又如对导数概念的理解,《新课标》也要求通过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进而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显然,《新课标》这样的处理,就把形式化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成了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5.强调课程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新课标》把数学文化作为与必修和选修课并列的一项课程内容,并要求非形式化地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之中.这使数学文化在课程中的地位骤然飙升.这一举措表明《新课标》对数学的德育功能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表明它善于吸纳数学教育的最新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将使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具有更全面的育人功能,在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情感、意志、价值观也得到健康的发展.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的变化1.新增教学内容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要求高中阶段至少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建模活动.注:(1) 原大纲的“极限”内容被删减,但该内容中的“数学归纳法与数学归纳法举例”在《新课标》中被安排在选修2 -2“推理与证明”、选修4 -5“不等式选讲”中.(2) 以上可以看出,《新课标》新增许多教学内容,但这些内容绝大多数都是选修内容.同时,由于《新课标》对立体几何与平面解析几何的一些传统内容进行了整合,对已进入高中课程的微积分等内容进行了重新的设计,这就使高中新课程内容不致面临课时的紧张,从而整个课程能在新课程计划的框架下顺利实施.3.部分教学内容必修与选修的调整4.部分教学内容知识点的调整5.在部分原有教学内容中某些知识点所在位置的调整6.在部分原有教学内容中某些知识点教学要求的调整以上所列,仅仅是《新课标》变化的荦荦大端,还有许多承载现代课程理念的变化有待我们进一步学习与研究.比如,在课程评价方面,《新课标》将课程目标的领域拓展为三个的同时,还分别确定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领域各自的两种水平,并且进一步给出了相应于各种水平的行为动词.这就使课程评价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相信,由于《新课标》这些与时俱进的深刻变化,随着它的执行和新课程的实施,将开创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的新纪元.参考文献[1] 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 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订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J].数学通报,2002,(4):封2-4.[3] 张奠宙.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正在研究的15个课题[J].数学教学,2000,(6):封2-2.[4] 张奠宙,李士錡.2002年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纪要[J].数学教学,2003,(1):1-5.[5] 张景斌,王尚志.中学数学建模活动为中学生创造发展空间[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1):11-15.[6] 陈重穆,宋乃庆.淡化形式,注重实质[J].数学教育学报,1993,2(2):4.(本文刊于数学通报,2004,1数学通报(北京),2004,1.被2004年5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师研修手册》列为学习文献(见该书159页);2006年又被列为教育部组织的高中数学新课程远程培训教师学习的资源库文献(见2006年《高中数学新课程》远程培训网络课程第1章第三节))。
高中新课标新教材的变化及教学策略
高中新课标新教材的变化及教学策略高中新课标材的变化及教学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中数学课程也在不断地改进。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从统一课程转变为选择性课程。
必修课程的学分压缩为8学分,144课时,而选修课程则由XXX进行考试,成绩进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供自主招生参考。
此外,数学内容也逐步减少,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内容从10学分,180课时减少至8学分,144课时。
相反,供不同学生需要的选择性课程在增加,科目和内容也在增加。
同时,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也有所变化,以“主线一主题一核心内容”为结构呈现课程内容。
在这些变化中,函数成为课程内容的主线,而“统计与概率”也逐步稳定。
这是为了适应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做出的调整,以确保学生能够具备更好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介绍了新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特点和内容调整。
首先,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材注重学生成长,更加关注时代特征。
其次,为了减少课时,材弱化了一些内容,如计数原理和常用逻辑用语。
同时,材增加了一些内容,如有限样本空间、百分位数和数学建模活动等。
最后,材在高考考查内容上比原文科稍多、比理科大幅减少。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的呈现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3、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温故知新,从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入新知识,以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4、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揭示内容本质,突出主线,强调通性通法。
5、教学中应注重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文化的关系。
数学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研究,而不是仅仅关注教师的教学。
教师应该注重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会研究并自觉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教师应该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新认真研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说明“标准”和大纲的主要变化。优秀名师资料
认真研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说明“标准”和大纲的主要变化。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与大纲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容及范畴的变化以前的高中数学教材虽然经过多次修订,但是教学的内容仍然有许多不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例如:从前的高中数学教材无论学生今后发展方向如何,不论学生继续学习或就业,不加区别使用同一套教材,学习相同的内容(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现在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有不同的版本,其中又分为不同的模块,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和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和内容,满足个性化的发展。
在知识技能领域,学生应当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要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
原来数学教学《大纲》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原则性、规定性、刚性;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既关注教师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的表述方式更多地体现了指导性、启发性、实用性。
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二、能力要求的变化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意识培养等方面,突出双基,删除了过时的内容并且补充了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内容,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逐步培养学生具备空间想象、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抽象概括、数据处理等五项基本能力。
具有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将其上升为数学意识。
三、关注方向与维度的变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新课程提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对数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逐步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
高中数学课程结构的变与不变
!中课标%&|本期专栏主持:林德全林德全,河南大学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学术导师,教育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论,是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所长。
高中数学课程结构的变与不变主持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要“优化课程结构”,请问新课标中高中数学课程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付蝶(河南大学卓越教师班):相较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实验版课标”),新课标在课程结构的选择性、知识体系的整体性、知识转变的过渡性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首先,突出课程结构的选择性。
新课标将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类。
其中,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生考。
在三类课程中,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的实际情况选择。
其次,加强知识体系的整体性。
从内容上看,新课标突出数、数、统、数学数学四条主线。
同时,每一条主线按照主题设置课程内容,“主线一主一核心内容”的方,使课程内容的知识体系。
,重视知识转变的过渡性。
为便于 中、高中数学的,新课标在必修课程中设置了“预备知识”主*主以数学课程内容为体,、、相等系等系、从数看次方程和次等式等内容的学习,为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学习方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学生中高中学习的过渡*主持人: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新课标中高中数学课程结构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付蝶:从的实践经验来看,实验版课标了明显,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验版课标选修课程学生来发展的向很不清晰*尽管实验版课标2021年第3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内容,迈出了我国数学课程“选择性”从无到有的重要一步,但由于选修系列所设置的专题内容较多,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指向不清晰,与学生未来发展的联系不是太紧密。
普通高中数学课标修订
普通高中数学课标修订
近年来,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修订,以确保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保持一致。
首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应该注重实际应用,强调素养而不是死记硬背。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内容应该有助于学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让学生以更自然的方式学习知识,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其次,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学内容应该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部分,更多地强调创新性思维和实践性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应该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在数学课程中,应该增加一些实际应用的知识,如经济学、社会学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服务。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应该不断完善和修订,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变与不变”的那点事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新鲜出炉了!这预示着2018年高考命题以及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参考标准,中公教育数学教研部将数学课程标准中变与不变”的那点事进行精析,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帮助。
一、课程标准整体结构的变化
从课程标准的结构来看,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三个重要的部分,同时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给予了相关案例,帮助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
(一)课程性质
在2017年课程性质中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了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两版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思想均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相较于实验版课标着重强调教师注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
(一)学科核心素养
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对比,可以发现,2017年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数学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并强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课程目标
(1)由原来是“双基”转变为“四基”与“四能”。
提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提高数学能力转变为发展数学素养
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课程结构的变与不变
(一)设计依据
首次提出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1)依据高中数学课程理念,“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依据高中课程方案,借鉴国际经验,体现课程改革成果,调整课程结构,改进学业质量评价。
(3)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性质,体现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为全体学生提供共同基础,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志趣和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
(4)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关注数学逻辑体系,内容主线、知识之间的关联,重视数学实践和数学文化。
(二)结构
由旧版本的必修和选修内容,修改为新版本的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首次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
必修课程:由旧版本的5个模块,数学1-5,变为新版本中的预备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五个模块。
选择性必修课程:新提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个模块为选择性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由旧版本的4个系列,变为新版本中的A:数理类课程B:经济、社会、部分理工类课程C:人文类课程D:体育、艺术类课程E:拓展、生活、地方、大学先修类课程,五大系列。
首次提出数学文化的概念,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
(三)学分与选课
首次提出学分与选课的教学方式:
必修课程的学分由旧版本的10学分变为新版本的8学分,添加选择性必修课程6学分,选修课程6学分。
新版本对选修课程的分类、内容及学分做了具体阐述如下:
A类课程包括微积分、空间向量与代数、概率与统计三个专题,其中微积分2.5学分,空间向量与代数2学分,概率与统计1.5学分。
供有志于学习数理类专业的学生选择。
B类课程包括微积分、空间向量与代数、应用统计、模型四个专题,其中微积分2学分,空间向量与代数1学分,应用统计2学分,模型1学分。
供有志于学习经济、社会类和部分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选择。
C类课程包括逻辑推理初步、数学模型、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三个专题,每个专题2学分。
供有志于学习人文类专业的学生选择。
D类课程包括美与数学,音乐中的数学、美术中的数学、体育运动中的数学四个专题,每个专题1学分。
供有志于学习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选择。
E类课程包括扩展视野、日常生活、地方特色的数学课程,还包括大学数学先修课程等。
五、课程内容变与不变
(一)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共8学分,144课时。
新版本主题一为预备知识,与旧版本数学1相比少了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1,添加了选修1-1中的常用逻辑用语,另外新版本还添加了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观点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两个单元。
新版本主题二为函数,主要是旧版本中数学1中的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1部分和数学4中的基本初等函数2两部分的内容,新加入了函数应用这一单元。
新版本主题三为几何与代数,主要为旧版本数学2中的立体几何初步和数学4中的平面上的向量以及选修2-2中的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三部分的内容。
新版本主题四为概率与统计,主要为数学3中的概率与统计两部分内容。
新版本主题五为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为新提出章节。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旧版:按照必修1-5教材模块,从内容与要求、说明与建议两方面进行说明。
内容与要求部分给出具体教学内容,在说明与建议部分会结合具体案例。
选择性必修课程新版变化:名称由“必修模块”变为“选择性必修模块”。
内容上,分为四主题,分别是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清晰地分块有利于教师系统地把握教材,对于知识的理解分块更加容易。
首先给出了本节主题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有利于教师把握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了解本主题的大致内容。
然后按照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三部分详细展开说明。
内容要求给出了内容目标,然后详细列举了每一模块的具体内容,细分到了具体的知识点和方法。
教学提示按照知识模块给出对于具体的教学建议,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
学业要求按照知识模块给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例如主题二“几何与代数”,首先给出了本节主题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指出在必修课程学习平面向量的基础上,本主题将学习空间向量,并运用空间向量研究立体几何中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本主题将学习平面解析几何,通过建立坐标系,借助直线、圆与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导出相应方程。
内容要求把主题内容分为两模块: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
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包括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应用;平面解析几何包括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平面解析几何的形成与发展;然后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详细的知识细分说明。
教学提示指出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鼓励学生灵活选择运用向量方法与中核几何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如距离问题),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收集、阅读平面解析几何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资料等。
学业要求部分给出的教学目标,例如能够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运算、背景和作用;能够掌握空间向量基本定理,体会其作用,并能简单应用等。
对于主题三“统计与概率”,是按照同样的形式进行说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