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赞美竹子的古诗赏析(最新)
初中必背李白的古诗词鉴赏
初中必背李白的古诗词鉴赏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李白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背景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
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
”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郁贤皓疑为于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同交欢一作:相交欢)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古诗慈姥竹·野竹攒石生翻译赏析
古诗慈姥竹·野竹攒石生翻译赏析《慈姥竹·野竹攒石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野竹攒石生,含仲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前言】《慈姥竹》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1卷第47首。
前两句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慈姥竹从石缝中钻出、茂盛竹枝叶缭绕轻烟辉映江岛的景致。
三四句描绘出一幅青翠的竹色倒映在碧波之中水更绿、风吹竹声带来一片早春寒意的景致。
继而五六句写慈姥竹制笛吹出的声音,似龙鸣之声,比笙箫奏出的“凤曲”更好。
末两句借蒲柳与慈姥竹对比手法,描绘出一幅蒲柳易凋谢、慈姥竹坚贞高洁的景致。
【注释】慈姥竹:又称“子母竹”。
做箫笛较好竹种。
产于安徽当涂县慈姥山而得名。
秆圆筒形,每节分多枝,因枝杆森束如母子相依,常用以比喻母亲的抚爱。
攒:通“钻”。
虚声:空谷间的回声。
意为秋风吹翠竹,令人过早地感到了秋天的寒意。
龙吟:竹制笛吹出的声音,指笛声,似龙鸣之声。
南朝梁刘孝生《咏竹诗》:“谁能制长笛,当为作龙吟。
”凤曲:指笙箫等细乐,美妙动听的乐曲。
蒲柳:植物名,又名水杨。
秋至而落叶。
后用于比喻体弱或低贱。
凋:萎谢。
言蒲柳质弱,不胜秋风而早凋。
贞心:坚贞不渝之节操。
【翻译】满山的竹枝在石缝中顽强生长,把整个江岛辉映得郁郁葱葱。
翠绿的竹叶把自己的身影重重叠在碧绿的江水上,秋风吹来,寒意在竹枝的吟唱中缭绕。
我没有听过龙吟的声音,但是此竹箫发出的声音比笙箫奏出的乐音会更美妙。
做人啊,别像蒲草弱柳,一遇秋风就枯凋,要像这慈姥竹,迎风挺立,虚心贞洁,自强自尊。
【赏析】“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慈姥竹从石缝中钻出、茂盛竹枝叶缭绕轻烟辉映江岛的景致。
与序相和,写尽一时一地风貌、气概。
“攒石生”尽显慈姥竹充满生机,传达出慈姥竹坚韧不拔的神韵、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为全诗最精彩之笔,是咏竹诗中的绝品。
关于竹子的品质的诗
关于竹子的品质的诗一、原文:《竹子颂》入目葱茏翠影长,虚心劲节意刚强。
狂风骤雨身犹挺,傲雪凌霜志未央。
不与繁花争艳丽,常和雅士伴幽篁。
粉身碎骨成佳器,奉献人间韵自香。
二、衍生注释:1. “虚心劲节”:“虚心”指竹子的内部是空心的,这里象征着谦虚;“劲节”指竹子坚韧的竹节,表现出一种刚正不屈的气节。
2. “傲雪凌霜”:表示竹子不怕寒冷,能够在霜雪的恶劣环境中依然屹立,体现出坚韧不拔。
3. “幽篁”:幽深的竹林。
在这里指的是竹子所生长的清幽环境,同时也表达出竹子与高雅之士相伴的意趣。
4. “粉身碎骨成佳器”:说的是竹子可以被制作成各种精良的器物,即便要经历破损的过程,也在奉献自己的价值。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主要是赞美竹子的品质。
情感方面,诗人满怀崇敬和喜爱之情来描绘竹子。
从表现手法来看,首联直接描写竹子翠绿的外貌和它虚心、劲节的品质,给人一个直观的竹子形象。
颔联通过“狂风骤雨”和“傲雪凌霜”这样恶劣的环境描写,衬托出竹子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意志。
颈联通过对比“不与繁花争艳丽”,将竹子与那些爱争奇斗艳的繁花作比较,突出竹子低调、文雅的品质,以及与雅士相伴的高雅格调。
尾联从竹子的实用价值出发,用“粉身碎骨成佳器”来表达竹子无私奉献的精神,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四、作者介绍:这是一位虚化的作者形象,从诗作中可以看出此人应该对生活有着细致的观察,并且深爱着大自然中的竹子。
对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品德有着深深的向往,能够通过对竹子坚定、谦虚、奉献等品质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价值观。
五、运用片段:1. 在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上品德课,老师讲到谦虚的品质。
老师说:“同学们,古人有首诗《竹子颂》里面就提到竹子‘入目葱茏翠影长,虚心劲节意刚强。
’我们做人就应该像竹子一样,有强大的内心但又保持谦虚的态度。
”2. 在一个书法爱好者的聚会中,大家正在讨论什么能代表君子之风。
一位朋友笑着说:“我觉得竹子就很合适,就像诗里写的‘不与繁花争艳丽,常和雅士伴幽篁。
赞美竹子的古诗大全
赞美竹子的古诗赞美竹子的古诗大全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赞美竹子的.古诗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赞美竹子的古诗篇1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王勃《送卢主簿》功名不早着,竹帛将何宣。
——李白《长歌行》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李颀《望秦川》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戎昱《桂州腊夜》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
——张淑芳《满路花·冬》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李世民《元日》砌花含露两三枝。
——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竹根流水带溪云。
——辛弃疾《临江仙·探梅》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
——释宝月《估客乐四首》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白居易《村居苦寒》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
——憨山德清《咏竹五首》湘娥竹上泪痕浓。
——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
——际智《咏新竹》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戴复古《除夜》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杜甫《咏春笋》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
——环山樵《薛宝钗·雪竹》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
——憨山德清《咏竹五首》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郑燮《新竹》君子本虚心,甘自低头伏。
——环山樵《薛宝钗·雪竹》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
——林景熙《冬青花》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符曾《上元竹枝词》井灶有遗处,桑竹残圬株。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翠葆参差竹径成。
——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金地藏《送童子下山》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诗名《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戴天山”,按照传统的注解是“匡山”,位于四川江油市。
“匡山”又分为“小匡山”和“大匡山”。
“小匡山”位于江油市“让水乡读书台村”,据说少年李白曾在此刻苦读书;“大匡山”位于江油市“大康镇下庄坝村”,山下有“大明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据说李白年少时也曾在大明寺隐居读书。
杜甫在客居成都的时候,写过一首怀念李白的诗《不见》,最后两句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也不知道,杜甫诗中的匡山是指“小匡山”还是“大匡山”,不过至少证明当时就有“匡山”这个山名。
如果“戴天山”就是“匡山”,那李白为什么不写“访匡山道士不遇”呢?看来近代学者认为“戴天山”其实是“大匡山”背后的“盖天山”是有道理的(见《华西都市报》唐平瀛《李白诗中的戴天山迷雾》)。
文中的根据是:一,现存“江油李白纪念馆”内的宋碑《敕赐中和大明寺主持记》,其中记载了“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昔贞观中,始祖师法云,不知姓氏,号长眉僧......卜基创止宅”,认为“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正好说明“大匡山”并非“戴天山”。
二,在大匡山背后的“盖天山”(俗称:吴家后山)与“戴天山”谐音。
如今这座“大明寺”已不复存在,它的位置应该是介于“大匡山”与“戴天山”之间。
“大明寺”是一座佛寺庙,李白在这里隐居读书。
期间可能机缘巧合,认识了住在后面“戴天山”的某位道士,于是某一天,李白出发了,独自去拜访他。
据说这“盖天山”(戴天山)的的最高峰,海拔2179米,周边的自然景观与李白诗中所写相对吻合。
好,我们来感受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原诗:“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字词典故“犬吠fei4”:【狗叫。
】“浓”:【《说文解字》:“浓,露多也。
从水、农声。
”《诗·小雅·蓼萧》:“零露浓浓。
竹子廉洁的古诗词
竹子廉洁的古诗词古人言竹之廉洁,多以诗词形式表达出来,下面就是一些描写竹子廉洁的古诗词,赏析这些古人留下的优美诗句,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竹子的品质。
1.《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写的是松树和竹子,由于生长在山野之中,廉洁自律,不为外物所染。
2.《山中》——王之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的景色,其中提到“竹木”可以看出竹子在山林中的位置,高洁的品质也体现出来。
3.《竹石》——欧阳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欧阳修运用竹子的形象比喻自己的坚韧不拔,无论受到何种困境和挑战,都能依靠内心的力量咬定青山不放松。
4.《南园十三首》——郑谷晓日临篱坠,幽竹落荒空。
华堂多废胜,仙鼠出茅峰。
这首诗通过描绘落叶满地、竹子茂盛的景象,表达了竹子廉洁傲然的品质。
5.《竹石》——杨万里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表达了竹子高洁的品质,即便躲在深山之中,也能保持自己的纯净。
6.《秋竹》——杜牧西园疏竹初成文字,宦官粉署翠微中。
神州换世开新 representative,帝业清都立大同。
这首诗通过描写宫廷中竹子的形象,表达了竹子的廉洁与高洁。
7.《咏竹:铁矗无匹》——李白铁矗竹华峻,银垂松影清。
北国玄参苦,东山石竹馨。
这首诗以竹子与其他植物的对比,强调了竹子的高洁品质,使读者产生一种对竹子的赞美之情。
总结:以上这些古诗词都以竹子为主题,通过各种婉约细致、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示出竹子的廉洁、高洁、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些古诗词传承了千百年来对竹子的赞美和饱含深情的描绘,将竹子的美与品质深深地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阅读这些古诗词,让我们对竹子更加了解和赞美,同时也感受到了古人对竹子的崇高评价。
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古诗词冬之意象四:竹子(一)川雪
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古诗词冬之意象四:竹子(一)川雪中国被西方学者视为“东方竹子文明”的故乡。
中华竹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国是诗的国度,咏物诗中的咏竹诗更是独具特色,诗与竹的精美结合,尤是中华竹文化的灿烂篇章。
竹林是诗歌的源泉,许多著名诗人均热爱竹林,承受竹林的恩泽。
写下丰富多彩的咏竹诗,流传我国诗坛。
还有以竹为名的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唐代的竹溪六逸等著名文化名流。
松、竹、梅,素称“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
古往今来,竹子曾被多少诗人、画家所称颂,它不但四季苍翠,而且枝干挺拔,有宁折不屈之慨。
古话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用以比誉人的气节。
作为“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子,在写冬天的古诗词意象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那挺拔凌云坚贞不阿刚直有节的操守和特质,一直受到文人雅士的赞赏。
中国古人之爱竹,最著名的大概是“书圣”王羲之之子王徽之。
据《世说新语》所记:“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吟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题为《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的诗,前四句是:《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唐.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这后一句说的还是王子猷。
《世说新语》另有一条记载说,王子猷某日出行经过吴中,看到一户士大夫人家种有好竹,于是径自闯了进去,旁若无人地欣赏起来。
主人素知王子猷爱竹,早已洒扫预备款待,不想子猷赏竹完毕,竟招呼也不打就要扬长而去。
主人也不含糊,当即命家人关好院门,执意留客。
本就落拓不羁的王子猷对主人的这一招很是欣赏,就留下做客,尽欢而去。
王维化用此典说“看竹何须问主人”,正是表达对修竹的纯粹的审美,其重要性远在世俗的人事关系之上。
对此,北宋大史学家司马光写诗赞道:《种竹斋》北宋.司马光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
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目。
赞颂竹子的诗句及出处
赞颂竹子的诗句及出处赞颂竹子的诗句及出处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赞颂竹子的.诗句及出处,欢迎大家分享。
赞颂竹子的诗句及出处11、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竹》梁·刘孝先2、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赋得阶前嫩竹》陈·张正见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清·郑燮4、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严郑公宅同咏竹》杜甫5、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唐·郑谷6、竹,临池,似玉。
悒露静,和烟绿。
抢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竹》唐·韦式7、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长竹》唐·陈陶8、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咏竹》宋·黄庭坚9、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从韦续处觅绵竹》唐·杜甫10、道院竹繁教略洗。
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
且要长竿钓巨鱼。
——《洗竹》唐·王贞白11、万物中潇洒。
修篁独逸群。
贞姿曾冒雪。
高节欲凌云。
细韵风初发。
浓烟日正熏。
因题偏惜别。
不可暂无君。
——《送钟元外赋竹》唐·孙岘12、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
一丛阔数步,森森数十茎。
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
去年笱已长,今年笱又生。
——《慈竹》宋·乐史13、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
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关于竹子的长诗
关于竹子的长诗《赞竹》翠竹生来立土丘,枝繁叶茂韵悠悠。
节节向上冲霄汉,叶叶含情舞素秋。
风抚竿身声瑟瑟,雨侵翠影意休休。
虚心君子千年颂,淡雅高风万古留。
衍生注释:- “韵悠悠”:这里指竹子所具有的独特韵味,就好像它自带一种悠扬、高雅的气质,这种气质连绵不断地散发出来。
- “冲霄汉”:霄汉就是云霄和银河,这表示竹子一节一节地向上生长,有一种要冲破天空的气势,形容竹子蓬勃向上生长的状态。
- “意休休”:面对风雨侵袭的时候,竹子似乎有着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能够安然处之,“休休”表示这种安然、闲适的感觉。
赏析:主题方面,这首诗主要就是围绕着竹子展开,赞美竹子美好的品质。
从情感上来看,满满都是对竹子的喜爱和崇敬之情。
在表现手法上,首先采用了直接描写的方式,如描绘竹子的形态“枝繁叶茂”“节节向上”等,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想象出竹子的样子。
其次通过一些词赋予了竹子人格化的色彩,像“含情舞”“虚心君子”等,把竹子当作一个有情感、有品格的君子,更生动地表达出竹子如同君子般的高雅、虚心、坚韧等品质。
而且在诗中借助风雨来衬托竹子,不管风怎么吹、雨怎么打,竹子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姿态,这种衬托进一步深化了竹子高贵品质的表达。
作者介绍:从这首诗对竹子的热情赞美,可以推测作者或许是一个喜爱大自然、崇尚美好品质的人。
他有着细致的观察力,能够捕捉到竹子形态、神韵等多方面的特点,并且在情感上对竹子所代表的虚心、坚韧等品质有高度的认同,也许他自己在生活中也以这些品质为追求的目标,是一个热爱生活、志趣高雅的人。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一个国学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解中国文化中的植物意象,这时候老师说道:“就像诗中所写‘翠竹生来立土丘,枝繁叶茂韵悠悠。
节节向上冲霄汉,叶叶含情舞素秋。
’竹子在中国文化里可是一种代表着高雅、虚心等美好品质的植物呢。
”例子二:假设是在一个园林的介绍活动中,导游带着游客们来到一片竹林。
导游说:“这儿的竹子甚是特别,就如同诗里描绘的‘风抚竿身声瑟瑟,雨侵翠影意休休。
竹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原文翻译及赏析竹原文翻译及赏析1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翻译那是谁种下了萧萧修篁一片?陪伴我清闲地读书吟诗作官。
春天里你不随百花争芳斗艳,孤独地守贞操迎接腊尾岁寒。
声悠悠平添我琴弦上的雅韵,影森森铺出我棋局中的清欢。
到明年即使被贬到更远地方,我还能在今冬看你雪中傲寒。
注释官舍:即官府。
萧萧:象声词,草木摇落声。
闲官:指当时诗人所任商州团练副使之职。
夭艳:艳丽,此处指艳丽的桃李。
量移:唐宋时期公文用语,指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
创作背景宋淳化二年(991年),王禹偁因徐铉雪诬,抗疏论道来为其辩解,结果受到小人的讥谤,被贬为商州任团练副使。
诗人第一次遭贬,十分郁闷,于是便咏竹以言志,写下这篇文章来排解内心的忧愁。
赏析这首诗采用了咏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出了竹子潇洒、清荫、耐寒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清高不俗、贞洁不渝的品格。
第一、二两句是对竹子的描写。
写官舍北窗边数百竿辣立的竹子不知是谁种下的,但如今伴诗人苦吟非常相称。
点出“官舍竹”,即为“闲官”。
清冷的郡斋,难挨的时光,迁客的意绪,使诗人感到凄凉。
他忽推北窗,一阵可餐的翠色迎面扑来。
第三、四两句是诗人对竹子所展开的联想。
春日,桃李东园争宠,竹子却静静独守坚贞,它要直待冰雪岁寒日,才向人们昭示并证实自己不渝的操守。
诗人仿佛不期遇见了可以倾心交谈的知己,全身沉浸在一片碧绿透明的溪流里,这里诗人有形象上的暗示与精神上的契合,是以竹自况,暗寓了自己不愿随势就俗的清高品格。
第五、六两句把竹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
“拂”和“侵”两个传神动词,让竹叶萧萧的声音和青青的姿影介入诗人的生活。
公退之暇,拂琴敲棋,清风徐至,物我同趣,竹声与琴声共生雅趣;竹影与棋局同助清欢。
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
第七、八两句是诗人对今后仕途的设想。
即使明年调往别处,今年冬天还能雪里看竹,结为岁寒之友。
赞扬竹子诗句经典
赞扬竹子诗句经典
1、《咏竹》——王安石(宋)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译文:人们爱竹直而有节,且生来清瘦,更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
竹子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最终则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
2、《竹》——(唐)诗人李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译文:映入水中,纹光闪动,当空抽长,绿影增春。
晶莹的露珠点缀笋径,苍翠的苔藓满布竹根。
剖竹织竹承藉美人香汗,制成渔竿能够钓起锦鳞。
为了制作三梁冠,一节竹子也被奉敬给王孙。
3、《竹》——(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译文:竹子的茎一节连一节,竹子的千枝万叶簇拥在一块儿。
我自己不去开花,免得撩拨蜜蜂和蝴蝶缠绕不休。
4、《新竹》——(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李白关于竹子的诗
李白关于竹子的诗
嘿,朋友!你知道李白这位大诗人写过不少关于竹子的诗吗?
就拿来说吧,“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你想想,那野生的竹子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烟雾缭绕中映照着江岛,这画面多美啊!翠绿的颜色倒映在水波深处,那竹子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带着清晨的寒气。
这就好比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哈出的白气,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了那种冷意。
还有里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哎呀,这不就是说男孩子骑着竹马跑来跑去,多有意思!这不就像我们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吗?
李白为啥写竹子呢?我觉得啊,竹子的挺拔、坚韧,也许正和他心中的那种豪情壮志相契合。
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得像竹子一样挺直腰杆,不是吗?
在我看来,李白笔下的竹子,不仅是自然中的景物,更是他情感和志向的寄托。
他用竹子,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又饱含深意的画面,真不愧是诗仙啊!。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翻译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整句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山水间变幻莫测的感慨,这也是我国诗歌中常见的意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这句诗为引子,深入探讨我国文化中对自然的理解以及诗歌中的意境表达。
我们来看看这句诗中的文字。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这里通过对屋、竹、山、白云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自然山水之间的景象。
屋与湾溪、竹与山溪,似乎构成了一幅画卷,而在这一切背后,却是白云飘渺、山峦起伏的大自然景观。
这种意境的表达,凸显了我国古诗中常见的山水意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赞美。
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我国文化中对自然的理解。
我国古代文化中,自然和人文常常被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山水画、诗词歌赋中常常出现的山水意境,反映了我国人深厚的自然情感和对自然的理解。
而这种理解,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中,更融入到我国人的生活方式中。
我国人崇尚“与天地合一”的生活态度,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句诗所表达的意境。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这句诗将屋、竹、山、白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虚实相生、堪比画面的美妙意境。
这种意境并非单纯的自然描摹,更包含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
通过诗歌中的意境表达,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这句诗虽然只有短短十个字,却蕴含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在我国文化中,对自然的理解贯穿了艺术创作、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
通过诗歌的意境表达,人们能够领略到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
正如这句诗所表达的意境一样,我国古代诗歌中的意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美的追求。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不仅仅是一句描写自然的诗句,更是我国古代诗歌中自然意境的精华所在。
李白描写竹子的诗句
李白描写竹子的诗句竹子的叶子和茎都是翠绿色的,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形状像小船,那清新的空气,令人神往。
那么大家知道诗人李白是如何描写竹子的呢?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李白描写竹子的诗句,欢迎查看。
一、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译文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译文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竹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三、长歌行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译文桃李花得日而开,花朵缤纷,装点新春。
东风已经复苏万物,草木皆似欣欣欲语。
枯枝上发出了美丽的新叶,涸流中也清泉汩汩,一片生机。
造化运转着天地,太阳乘着日车不停地飞奔。
如果不早立功名,史籍怎能写上您的名字?桃李须待春天,但谁能使春日永驻不逝?时不我待,富贵与神仙两者皆会错肩而过。
金石之坚尚会销蚀殆尽,风霜日月之下,没有长存不逝的东西。
竹子的诗句及赏析
竹子的诗句及赏析竹子的诗句及赏析竹,号称君子,不刚不柔,高风亮节,凌霜雪而不凋,挺拔青翠,摇曳多姿,伐而可复生,下面店铺收集了竹子的诗句及赏析,供大家参考。
《诗经·国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赏析:这是先秦时代卫地汉族人民赞美男子的诗歌,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
全诗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一章到三章的变化过程,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磨砺。
《竹石》【清代】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诗、书、画世称“三绝”,一生画竹最多。
此诗中,作者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竹里馆》【唐代】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作者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作者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作者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咏竹》【唐代】白居易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赏析:白居易爱竹、咏竹、种竹、玩竹、赏竹、食竹,在他的诗歌中出现“竹”字不少于三百处。
在《白居易集》中以咏竹为题的就有十六首,这些诗作成为白居易咏物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意蕴。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全诗赏析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全诗赏析【诗句】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出处】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意思】野竹分开了如纱的青霭,飞泉如练挂在碧绿的山峰。
谁也不知道士何处去,我独自倚靠着松树,排遣那无端的愁情。
【全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解题】此诗约作于开元七年(719),时李白十九岁,隐于戴天山读书。
为现存李白最早诗篇之一。
戴天山:又名大匡山、大康山,在今四川江油。
全诗以时间为线索,写出诗人等待之久。
“无一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贺贻孙《诗筏》),诗中写山中幽丽景色,“水声”、“飞泉”,“树”、“松”,“桃”、“竹”,不避犯重,信手拈来,无斧凿痕,而平仄粘对都合律诗规则,中间两联尤属工对,足见诗人早年于律诗甚下功夫。
【注释】①青霭:山中云气。
【赏析】这是今存的李白最早诗作之一,作于十八、九岁隐居蜀中戴天山(又名大匡山、大康山,今四川省江油县)大明寺读书时期。
本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律诗。
首联写进访初途,“带露”暗点时间是清早。
上句写所闻,溪水潺潺,时传犬吠,着笔于听觉;下句叙所见,放眼望去,夹路桃花,带露争妍,艳丽夺目,着眼于视觉。
此联“犬吠”、“桃花”,暗逗山前村庄之景。
颔联“树深”二句,乃入深山所见之景,时间已至中午。
上句,丛林深处,野鹿出没,“时见鹿”反衬不见人,状深山之幽;下句,以“不闻钟”复写山中之静,暗示道士外出无人打钟报时,为尾联“不遇”伏笔。
颈联,诗人宕开一笔,杳渺入深,继写山行所见之景,笔致灵动舒转。
顾盼四野,苍竹森森,青霭夹道而分;山峰碧绿,中悬飞瀑,空谷传响。
置身其间,如入画境。
至此,诗人跳过至道院等一系列情节,而于尾联直接“不遇”。
诗人等待道士已久,却不见人影。
诗以“无人知所去”,从侧面道出往访不遇。
一首诗中有自然现象夸张竹篱
一首诗中有自然现象夸张竹篱在唐代的时候,中国诗歌与文言文几乎是同步发展的,而在唐宋时期,尤其是宋朝以后,唐朝诗的发展与繁盛,而唐朝诗人创作的诗歌也是非常多的。
唐代最好的唐朝诗人都是一些描写自然现象和生活情趣,抒发情感,表达感情的诗歌。
在这其中写到诗作也非常多。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唐代最优秀的李白和杜甫,一首诗中有自然现象表现诗歌,我们要学习前人在作品创作中展现出来的精神,同时也要注重诗作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杜甫(760-811年)李白(约公元761年-804年),字杜卿,号少陵居士。
他被称为唐代诗人的“第一”和“第二”。
其诗被后人誉为“唐诗之路”,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那个时代李白是一个伟大而又卓越的诗人。
我们现在所说到唐诗,第一个就是诗和词啦:最早一批描写诗歌自然、描绘物体、抒发感情和抒发情感的诗歌;比如唐诗;最受人欢迎的就是唐诗了。
很多诗人都有这些诗歌!那么还有这样一首诗:“独怜小草碧连天,蓝天碧水”有多少人知道这是竹子呢?"竹"与它所处季节有关吗?竹篱真能够抵御自然侵袭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竹子“我看了这首诗你觉得这首诗怎么写?”下面为大家推荐一首古体诗《竹篱》:竹木疏桐深院锁清秋,钟馗不睡,盗铃之人。
无他何妨吟啸且徐行。
"清高孤"二字出现在唐代所有诗人里面是最多最有名气的两首唐诗之一!一、诗名《竹篱》作者简介唐代杰出的田园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杜甫(770-811),字安陆,号少陵居士,又号三杜。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古典文学事业的伟大开拓者。
杜甫一生历经坎坷,但他始终怀抱强烈的爱国之情,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杜甫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
他少年时期生活困苦,但由于家学渊源和杜甫自身的才华,他成长为一个高尚情操的君子。
他在《蜀相》中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为自己的志向;《客窗》中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作为自己一生为官、生活态度都非常积极乐观、进取向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李白赞美竹子的古诗赏析:慈姥竹唐代:李白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赏析“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慈姥竹从石缝中钻出、茂盛竹枝叶缭绕轻烟辉映江岛的景致。
与序相和,写尽一时一地风貌、气概。
“攒石生”尽显慈姥竹充满生机,传达出慈姥竹坚韧不拔的神韵、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为全诗最精彩之笔,是咏竹诗中的绝品。
钱钟书先生命之为通感,颇不尽意。
同样李得裕《竹径》:“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
”同样是好句,或可称为体物尽性,人皆有此感只是诗人能更格物而写出文字。
诗句中描绘出一幅青翠的竹色倒映在碧波之中水更绿、风吹竹声带来一片早春寒意的景致,富有无可言说之美。
“翠色”句写色,“虚声”句写声。
竹色使波色加深,瑟瑟的风竹之声使人似觉有春寒袭来。
诗句通过人的各种感官的感受,从多角度描写慈姥竹,用以咏竹,颇有新意。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写慈姥竹制笛吹出的声音,似龙鸣之声,比笙箫奏出的“凤曲”更好。
明写慈姥竹制笛吹出的声音,似龙鸣般动听,更胜笙箫奏出的“凤曲”。
实则写诗人的感觉,突出慈姥竹高风亮节的品格,妙趣横生。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借蒲柳与慈姥竹对比手法,描绘出一幅蒲柳易凋谢、慈姥竹坚贞高洁的景致,侧面烘托出慈姥竹的坚韧顽强,从来不畏惧来自曲折恶劣的环境的折磨,亦是诗人喻己,托物言志,托慈姥竹“攒石生”的坚韧顽强,言诗人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骨气。
在这首诗里,诗人没有按照一般人对“慈姥竹”的理解,表现母子之爱,而是从竹的本性着眼,赞颂竹之“贞心”。
此诗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
诗人在生动描写竹之美的基础上,结句又通过对比手法,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明写赞颂了竹永葆本色的精神,实则写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黑暗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抒发了诗人自身向往高尚人格的感情。
【二】李白赞美竹子的古诗赏析: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代: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赏析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
李白早年曾在山中大明寺读书,这首诗大约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
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
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
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
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
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
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
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
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
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
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
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
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
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
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
显然,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
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结尾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说:“全不添入情事,只拈死‘不遇’二字作,愈死愈活。
”(王夫之《唐诗评选》)“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
”(吴大受《诗筏》)道出了此诗妙处。
【三】李白赞美竹子的古诗赏析: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代: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赏析中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
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前四句写诗人下山归途所见,中间四句写诗人到斛斯山人家所见,末六句写两人饮酒交欢及诗人的感慨,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
全诗都用赋体写成,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情飞扬,语言淳厚质朴,风格真率自然。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
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
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
“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
月尚如此,人则可知。
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
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
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
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
“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
“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
“横”有笼罩意。
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
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
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
“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
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
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
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
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
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
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
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
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
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
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
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
【四】李白赞美竹子的古诗赏析:别储邕之剡中唐代:李白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赏析诗的前二句,交待诗人的去向。
但作者避免平铺直叙,用“借问”故作跌宕,引出所要行经的路线;下面用一“指”字,回应上文;同时,一“问”一“指”两个举动,又令人想到行者和送者将要分手时的情状,增强形象感。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两句进一步补充离别和要去的地点,并借“舟”、“水"二字点明诗人乃由水路进发,从而自然引出下面两句舟行所特有的景象。
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荷花原生予水中,却说“镜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
这里,前句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后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
水静而且清,伴以飘香的荷花,泛绿的翠竹,活画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辞君"正面点出别离,与诗题关合;“天姥”乃越东灵秀之山,号称奇绝。
从“剡中“,到“越乡",到“会稽”,再到“天姥”,同一地区的不同名称被诗人连续使用,表面看来,似有重复繁杂之弊,但实际上,不仅每一名称的出现都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而且还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初入越东前那种向往、盼望的急切心情。
在诗人想来,到了天姥山以后,仰卧于巨石之上,受着洁白的秋霜的沐浴,是何等的舒畅。
这首别离诗别辟蹊径,新人耳目。
诗中只以“辞君"见出别离,其余笔墨都用来铺叙诗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后一句,更将想象中事如实写来,充分展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五】李白赞美竹子的古诗赏析:山鹧鸪词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
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
山鸡翟雉来相劝,南禽多被北禽欺。
紫塞严霜如剑戟,苍梧欲巢难背违。
我今誓死不能去,哀鸣惊叫泪沾衣。
赏析诗的开头描写山鹧鸪的生活环境和不安的情状:“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
”苦竹岭是山名,在今安徽省铜陵市西南。
“秋月辉”,点明这是秋月高挂的夜晚;“鹧鸪飞”,写鹧鸪在月的辉照之下惊飞;“南枝”,点明惊飞的范围。
夜鸟不能远飞;只能在枝头近处雀跃小飞。
这正如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写的“明月别枝惊鹊”的情景。
接着写鹧鸪的夜不安眠,惊飞不定,除了因为秋月高照之外,还因为她即将经历一场生活的变迁:“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
”原来她被许嫁给燕山胡雁,燕山胡雁正以夫婿的身份来接她迁到雁门那里去。
底下写众鸟前来相劝、挽留:“山鸡翟雉来相劝,南禽多被北禽欺。
”“翟雉”,长尾的山鸡。
鹧鸪的好友或“左邻右舍”,山鸡、翟雉等纷纷来劝她不要走。
说在南方生活的禽鸟到了北方,多被北方的禽鸟欺侮。
这显然是众鸟们生活经验的总结,但这里并未展开,大概因为鹧鸪也是知道的,不必饶舌。
“紫塞严霜如剑戟,苍梧欲巢难背违。
我今誓死不能去,哀鸣惊叫泪沾衣。
”最后四句写鹧鸪的决心和悲哀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