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0——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问题
一、单选题
1.老师给小敏一个纸板做的方盒子,问小敏,里面是什么?小敏拿过盒子轻轻摇晃一下,回答说:里面可能是一个苹果。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敏的回答是()
A. 提出问题
B. 猜想假设
C. 事实证据
D. 检验评价
2.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
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发现并提出问题
B. 作出猜想和假设
C. 观察实验、收集证据
D. 交流合作、评价证据
3.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食物对蟑螂生长的影响,将刚刚孵出的蟑螂分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喂含不同营养的食物,如表。
表中的数字代表所含不同成分的多少,“—”表示没有此成分。
哪一组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某同学发现前几天不小心浇了食盐水的月季花死了。
月季花的死是不是与食盐水有关呢?于是该同学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发现土壤中食盐水浓度确实过高。
查阅资料得知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会失水枯死。
文中划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5.天文学家们发现了“地球的孪生兄弟”——一颗围绕恒星开普勒452 运行的行星。
该星球跟地球的形似指数为0.98,并且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有可能有活火山,还有可能存在生命。
划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哪个步骤()
A. 建立假设
B. 合作与交流
C. 提出问题
D. 检验与评价
6.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
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结果通过统计蚂蚁的存活率来进行
B.该实验的对照组是②号,实验组是①号
C.蚂蚁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对其生长有害
D.实验表明,妈蚁“侵食”金合欢,可提高幼苗存活率并能促进幼苗的生长
7.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用己消毒的甲、乙、丙三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进行了实验.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
A.2组,温度、消毒棉球
B.2组,温度、空气
C.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
D.2组,温度、细菌
8.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智能”衣服,以帮助残疾儿童“说话”。
这些儿童穿上由特殊电子布料连接上语言合成器所制成的背心,只要轻拍接触感应式的材料,就能让人明白他们的意思。
这种材料具有以下特点:①可以用水清洗,②可以揉成一团,③可以包裹东西,④可以大量生产且廉价,这些特点中能在实验室里通过科学探究来测试的有()
A. 只有①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②③
D. 只有④④
9.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 含量,小明根据维生素C 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 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边滴边震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可知维生素C 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
A. 黄瓜
B. 芹菜
C. 青椒
D. 白菜
10.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结合起来,如图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小球从斜面AO 上某处静止释放,沿斜面滚下,经O 点滚上斜面OB。
有关他的理想实验程序内容如下:(1)减少第二个斜面OB 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但这时它要运动的远些。
(2)两个对接的斜面中,使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上升到释放的高度。
(4)继续减少斜面OB 的倾角,小球到达同一的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最后使斜面OB 处于水平位置,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有关理想实验程序先后顺序排列的正确选项是( )
A. 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
B. 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
C. 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
D. 事实(2)→事实(1)→推论(4)→推论(3)
11.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 )
A.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 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闭,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两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于甲、乙两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12.某同学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 含量多少,取2 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一碘溶液(维生素C 能使蓝色淀粉一碘溶液褪色),然后用2 只胶头滴管分别向2 只小烧杯滴入苹果汁和橘子汁。
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实验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
①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②2 只小烧杯中蓝色淀粉一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③2 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1 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④小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13.科学探究的起点是( )
A. 猜测和建立假设
B. 获取事实和证据
C. 提出问题
D. 检验与评价
14.小明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
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竹林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
就小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猜测和假设
C. 制定计划
D. 获取事实与证据
15.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现了“地球的孪生兄弟”——一颗围绕恒星开普勒452运行的行星。
该星球跟地球的形似指数为0.98,并且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有可能有活火山,还有可能存在生命。
划线部分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哪个步骤( )
A. 建立假设
B. 合作与交流
C. 提出问题
D. 检验与评价
16.某人做了这么一个实验:①制备培养基,等量分装在试管中,并进行灭菌。
②将平菇菌种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培养基中。
③把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两个培养箱中,一个为对照组,另一个培养箱的中央放入磁铁,并按不同直径的圆周放入3 圈实验组培养基(见图)。
④每日做观察记录,其中包括测量菌丝的长度,观察菌丝色泽等等。
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
A. 磁场对培养基的影响有哪些
B. 培养基对平菇生长有哪些影响
C. 磁场对平菇生长有什么影响
D. 有利于平菇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17.小科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她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科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最后经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枯死。
对文中的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部分?()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18.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松鼠在竹林里出现。
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棵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果真发现松鼠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对于以上划线部分这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提出问题
B. 获取事实和证据
C. 设计实验方案
D. 建立猜想和假设
19.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l50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
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
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山问题
B. 建立假设
C. 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 作出解释
20.为了研究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强弱,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一个实验,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
A. 20℃时,分别把10 克食盐和10 克蔗糖放在50mL 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全部溶解,说明食盐和蔗糖溶解能力相同
B. 20℃时,分别把10 克食盐和20 克蔗糖放在50mL 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全部溶解,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强
C. 把20 克的食盐放在15℃50mL 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只有部分溶解;把20 克蔗糖放在20℃50mL 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强
D. 20℃时,分别把20 克食盐和20 克蔗糖放在50mL 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食盐只有部分溶解而蔗糖全部溶解,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强
21.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做了全面的介绍。
下列关于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2.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
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仙宫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 九龙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 处州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D. 校园里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23.小王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了,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他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王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
最后经过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而枯死。
对于文中的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过程(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24.300 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
下列问题中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 蝙蝠飞行时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 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 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 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25.为研究影响保温瓶保温效果的因素,某同学在保温瓶中灌入热水,先测量初始水温,经
过一段时间后再测量末态水温。
改变实验条件,先后共做了6 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
下:
下列研究方案中符合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
A. 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序号2、4、6 的数据
B. 若研究初始水温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序号1、2、3 的数据
C. 若研究保温时间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序号4、5、6 的数据
D. 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序号1、3、5 的数据
26.厨房调味盒里有多种白色固体。
小明为了确定哪种是蔗糖,他取少许尝味道。
他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建立假设
B. 提出猜想
C. 获得证据
D. 得出结论
27.加酶洗衣粉是在合成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剂制成的。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判断,用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 )
A. 80℃
B. 60℃
C. 50℃
D. 30℃
28.蚊子在水中产卵,形成蚊子的幼虫叫孑孓,人们常可观察到孑孓浮到水面的现象。
针对“孑孓为何要浮到水面?”这个问题,小明提出“孑孓需要光线才能生存”的猜想。
为验证此猜想而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较合理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科学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对于提出的问题,没有进行探究的情况下进行的回答是令行猜想、假设。
【解答】小敏拿过盒子轻轻摇晃了一下,回答说:里面可能是一个苹果,这个回答没有经过探究,只是小敏做出的猜想假设;
故选B。
2.【答案】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小明同学通过释放乒乓球,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的过程,属于观察实验,获取实验证据;故C 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
【解答】解:本实验是为了研究食物对蟑螂生长的影响,故唯一的变量是食物,其它量都必须相同;通过对甲、乙、丙、丁四组分析可知,甲、丙对照,探究的变量是抗生素;乙、丙对照,探究的变量是维生素;丙、丁对照,探究的变量是蛋白质;故作为对照组的是丙组;
故答案为:C。
4.【答案】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
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所以“于是小王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研究”,应属于科学探究的收集证据。
故答案为:C
5.【答案】A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①提出问题;②建立猜想和假设;③制定实验计划;④获取事实与证据;⑤检验与评价;⑥合作与交流。
【解答】题中“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有可能有火山,还有可能存在生命”这一句,出现了标志性的
“可能”字眼,属于建立假设的步骤,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
【解答】通过对实验条件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
A、该实验的结果是通过统计10个月金合欢幼苗的存活率和金合欢幼苗生长的高度来进行,故A错误;
B、该实验的对照组是①号,实验组是②号,故B错误;
C、实验表明: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可提高幼苗存活率并能促进幼苗的生长,故C错误;
D、实验表明,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可提高幼苗存活率并能促进幼苗的生长,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是关于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探究题,探究实验要控制变量的唯一,其它条件要都一样。
【解答】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甲和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是温度;甲的瓶口不做处理,有细菌进入,丙的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无细菌进入,可见甲和丙只有有无细菌这一个条件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是细菌;乙和丙的温度不一样,有无细菌也不一样,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条件,不是一组对照试验.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包含的信息分析所含的科学道理。
【解答】由题意,“智能”衣服由特殊电子布料连接上语言合成器所制成的背心,说明衣服里面含有金属丝,还有特殊的材料,而金属具有延展性,因此可以揉成一团,可以包裹东西,衣服可以清洗,故
①②③正确;特殊材料制成说明价格比较昂贵,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9.【答案】C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由表格可知,2毫升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对应的蔬菜汁时,青椒汁只用8滴高锰酸钾就褪色了,说明青椒中含有的维生素C最多;
故答案为:C .
10.【答案】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
常用方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解答】理想实验是根据实验现象作出对应的推论;(2)属于实验事实,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3);然后进一步假设若减少OB倾角,小球仍能达到原来高度;即得出(1);再进一步减小斜面OB 的倾角实验,得出结论(4);故C符合;
故答案为:C。
11.【答案】D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A C、只有两条鲫鱼,实验对象太少,容易产生实验现象偶然性;故A C错误;
B、一大一小的鲫鱼,后面甲密闭,乙不作处理,存在多个变量;故B错误;
D、6条鲫鱼,实验对象有多个,甲中放正常河水,乙煮沸后的河水,唯一变量有无空气;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D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只有将自变量以外一切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变量控制好,才能弄清实验中的因果关系。
控制变量衍生到生活中的作用是控制一定影响因素从而得到真实的结果。
【解答】该实验是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的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因此变量为水果的种类不同,因此其他变量要完全相同,取出的果汁质量要相同,指示剂的量也要相同,胶头滴管滴加的每滴果汁的体积也要相同,容器大小是否相同对实验没有任何影响不需要加以控制;故D符合;
故答案为:D。
13.【答案】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可见,科学探究的起点是提出问题;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分析评价、合作交流。
【解答】在探究中小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这一环节,属于获取事实与证据;
故选D。
15.【答案】A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分析评价、合作交流。
【解答】该星球跟地球的形似指数为0.98,并且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有可能有活火山,还有可能存在生命,这属于建立假设;
故选A。
16.【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知识解题。
【解答】解: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可知,本实验的唯一变量是磁场,故探究的是磁场对平菇生长的影响;故答案为:C。
17.【答案】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小科与老师对土壤进行实验研究,是为了得到月季花死亡的原因,所以小科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故C符合;
故答案为:C。
18.【答案】B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方案、获取事实和证据、分析与认证、评估、合作与交流。
【解答】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松鼠在竹林里出现。
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这是提出问题;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棵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果真发现松鼠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这是获取事实和证据;
故选B。
19.【答案】B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制定计划;收集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作出解释;评价与交流。
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l50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
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这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环节,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这是建立猜想和假设的环节。
【解答】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因为是猜测,可能是什么什么的原因造成的(引起的),均为建立猜想和假设的环节。
故答案为:B
20.【答案】D
【解析】【分析】在设计实验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该题目研究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强弱,实验的变量为物质的种类,实验过程中的其他的量(物质的质量,环境温度等)都要控制一样。
【解答】A、20℃时,分别把10 克食盐和10 克蔗糖放在50mL 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全部溶解,不能直接得出食盐和蔗糖溶解能力相同,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
B、20℃时,分别把10 克食盐和20 克蔗糖放在50mL 的两杯水中,未控制质量相同;
C、把20 克的食盐放在15℃50mL 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只有部分溶解;把20 克蔗糖放在20℃50mL 的水中,未控制环境温度相等;
D、20℃时,分别把20 克食盐和20 克蔗糖放在50mL 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食盐只有部分溶解而蔗糖全部溶解,即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物质,相同体积的水,蔗糖比食盐溶解的多,可得出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