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原文及译文
《论语》原文及译文1.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也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2. 原文: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孔子说:“我每天都要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实?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3.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在实践这些品德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4.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5.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
”《论语》原文及译文6.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7.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8. 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
”9. 原文:子曰:“民无信不立。
”孔子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信用,就无法立足。
”10. 原文:子曰:“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译文:孔子说:“仁者关爱他人,智者了解他人。
”11.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能够和谐相处,即使意见不同;小人虽然意见相同,却不能和谐相处。
”12.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学而篇第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
曰(约):说。
时:时常。
习:用于实践,实习。
亦:也是。
乎:吗。
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
愠(运):怨恨,恼怒。
”【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鲜(显):很少。
犯上作乱:冒犯尊长,颠覆国家。
【译文】有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好犯上的人,少极了;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绝对没有。
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巧:好。
令:善于。
色:脸色。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 " 吾(务):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醒):检查,反省。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原文】子曰:“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 " 导:治理。
乘(胜):军队基本单位,兵车一辆,兵士100人。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应该事事认真,时时诚信,处处节约,关心群众,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
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论语精选十则
论语精选十则一、原文及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翻译: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翻译: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翻译: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导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论语》原文 全文
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论语全集完整版
论语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0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0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04.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05.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0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07.子曰:有教无类。
08.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0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10.子曰:频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2.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13.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4.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5.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16.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7.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8.子曰:善人,教民百年,亦可以即戎矣。
19.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0.哀公问社於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1.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2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2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26.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1.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3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33.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全集完整版
论语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0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0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04.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05.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0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07.子曰:有教无类。
08.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0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10.子曰:频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2.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13.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4.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5.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16.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7.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8.子曰:善人,教民百年,亦可以即戎矣。
19.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0.哀公问社於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1.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2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2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26.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1.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3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33.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大全100条
论语大全100条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1.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方"指"一定的去处、方向,更重要的是指"方法"。
意思是父母身体健康时外出,要让父母知道你的去处是安全的。
如果父母的身体需要照顾,而自己又需要外出就"必须"安排好照顾好父母的"方法",以尽孝道游"必"有"方"。
16.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7.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8.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1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全文及释义
•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
•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 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 最后凋谢的。”
•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是。”
•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 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 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 自我改正。”
•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 信实。
•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 伤。”
•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 也。”
•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
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
•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
斯可矣。”
• 译文 鲁国大夫季文子一而再、再而三, 思考之後,才付诸实行。孔子听到了季文子
德,就说:「对於季文子本人,只要再思考
就可以实行了。」
•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 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 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 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 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 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 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 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论语40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全文
《论语》全文(二十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是儒家学派重要著作之一。
它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门徒所撰,讲述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并将这些思想传承下去。
下面是《论语》的全文。
第一章:学而篇谨遵尊敬,不敢忘怀。
至于饮食,衣服,无不恭敬。
朝以问道,暮以讲义,不厌诲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友谋而不专乎道谋而不诚乎已可矣。
”第二章: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第三章:八佾篇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四章:里仁篇子曰:“里仁之余,民免而无耻。
里仁之余,邦必兴。
”第五章:公冶长篇公冶长,问政。
子曰:“树不必修,无过於阴几而已。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半。
修之於国,其德乃旅。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无所不备。
”第六章:雍也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第七章: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童蒙之时,衣敝而好古,习俗一成而不易,能以侨维,不能以动易,吾不知所以然。
”第八章:泰伯篇泰伯启,与他人交涉不愧。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九章:里鉴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第十章:先进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第十一章:学到老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十二章:西泠子篇子曰:“志士恒志也,不矜不伐,不悔不求,得道者兼容天下。
”第十三章:公山弗扰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十四章:雯雯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第十五章:阳货篇阳货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曾有过於孔子者。
”由此,可知孔子之博学多才。
第十六章:德行篇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第十七章:颜渊篇颜渊问在学过何事?子曰:“多闻则其深,着力则其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论语中100句精华
1、不知礼无以立,不知言无以知人。
译文:人要是不懂得礼数,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人要是不能辨别言语的是非,就无法了解别人。
赏析:人要有礼义廉耻之心,人所有的言行都要合乎礼仪道德,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别人说的每一句话,我们要能从中听到话外之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悦。
译文:宽厚待人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以待人就会得到民众的信任,做事敏捷就会做出成绩,公正无私就会让人心悦诚服。
赏析:要想得到众人的认可和尊重,首先我们要学会如何做人。
做事即是做人,当我们把人做好了,一切事都会顺遂如意。
3、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译文:君子最怕恶名缠身,一旦沾染恶名,所有的坏名声都会指向他。
赏析:为人要谨言慎行,不做玷污名节的事,否则,周围的人都会谴责我们。
4、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做官有余力就要去学习,学习有余力就要去做官。
赏析:做官即是做事,这句话告诫世人,在工作之余应该多读书学习,用书中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5、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译文:大的节操不能逾越道德的界限,小的操行有出入也还是可以的。
赏析:为人处世,我们不能违背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不能触碰法律底线。
而那些微乎其微的缺点,可以忽略不计,毕竟人无完人。
6、君子学以致其道。
译文:君子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明白世间的道理。
赏析: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莫嫌知事少,只欠读书少。
没有个一人天生就明白人生的道理,要想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开阔视野,读书学习是最好的方式。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广泛地学习并坚守志向,恳切发问并思考问题所在,仁德就在里面。
赏析:只有博学才能多才,独学而无友。
涉猎广泛,才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确立人生的目标。
读书不能死读书,要带着思考去读,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的还可以追赶。
赏析: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论语》——精选推荐
《论语》《论语》《论语》1 1、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2、君⼦上达,⼩⼈下达。
(宪问) 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佾(yi)》 4、君⼦怀德,⼩⼈怀⼟;君⼦怀刑,⼩⼈怀惠。
《⾥仁》 5、不迁怒,不贰过。
《雍也》 6、⼠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德出⼊可也。
(⼦张) 8、君⼦务本,本⽴⽽道⽣。
(学⽽)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季⽒) 11、后⽣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五⼗⽽⽆闻焉,斯亦不⾜畏也已。
(⼦罕) 12、志⼠仁⼈,⽆求⽣以害仁,有杀⾝以成仁。
(卫灵公) 13、贫⽽⽆谄,富贵⽆骄。
(学⽽) 14、⾮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
《颜渊》 15、君⼦坦荡荡,⼩⼈常戚戚。
(述⽽) 16、躬⾃厚⽽薄责⼈,则远怨矣。
(卫灵公) 17、质胜⽂则野,⽂胜质则史,是⽂质彬彬,然后君⼦。
(雍也) 18、不患⽆位,患所以⽴。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仁) 19、志⼠仁⼈,⽆求⽣以害仁,有杀⾝以成仁。
20、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
21、⼠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则以喜,⼀则以惧。
(⾥仁) 23、君⼦耻其⾔⽽过其⾏。
(宪问) 24、唯⼥⼦与⼩⼈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25、三⼈⾏,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述⽽》 26、不知命,⽆以为君⼦君⼦也;不知礼,⽆以⽴也;不知⾔,⽆以知⼈也。
27、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逾矩。
(为政) 28、君⼦周急不继富。
29、君⼦欲讷于⾔⽽敏于⾏。
(⾥仁) 30、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31、⼀箪⾷,⼀瓢饮,在陋巷,⼈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12则
《论语》12则1.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渊问仁德。孔子道:“抑制 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 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 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 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 吗?”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 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颜渊道:“请问行动的纲领。” 孔子道:“不合礼的事不看,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 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颜渊道:“我虽然迟钝,也要 斯语矣。” 实行您这话。”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 礼为仁⑴。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⑵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在苏东坡睿智的眼睛里,山水是风景,更是生命的 启示。经历了凄风苦雨、生死考验,在命运的低谷 中奋然前行的苏东坡,在逆流困境中凛然超脱的苏 东坡,不再理会那些嘲笑诬陷,他淡然一笑,一切 风轻云淡。他读到了黄州山水的大气象———黄州 的山水,彰显了苏东坡的大胸怀、大境界。终于摘 下了那顶乌纱帽,他走出了森严的官府,走进了淡 泊宁静的山水中。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让鸟鸣声在耳边回荡,让山泉声在身边萦绕。菊香 盈满袖,风过心无痕,靖节先生眼中满是喜悦,有 这一卷山水,夫复何求!那种梦寐的宁静自由,就在 眼前的明山绿水里。
人 之 生 也 直
一.“论语”命名的来由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 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 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班超的《汉书· 艺文志》 “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论 语》。” ——《文选· 辨命论注》引《傅子》 从这两段话里,我们得到两点概念: (1)“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论 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 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 (2)“论语”的名字是当时就有的,不是后来别 人给它的。
【原 【译文】不分是非的 老好人,是道德的破 坏者
乡愿这个词含义丰富,孔子所谓 乡愿大概是指伪君子,指那些看 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 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孟子所言 大约是说言行不一,当面背后各 一套的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人 就是乡愿。这种人随波逐流,趋 炎媚俗,更多的是指道德败坏的 小人。孔子判断一个人的德行 “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应以 善恶为标准”,这个当然是不错 的,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是万不 可妥协的。乡愿所指的伪君子成 分定然是众人所唾弃的,所以俗 语有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怕,可 见人们对这种乡愿的普遍厌恶。
作文链接
守护着正直的人们,一身傲骨,永不屈服。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道出了他心中守护的正直,鲁迅在黑暗的社 会中仍不屈服于黑暗,用笔唤醒着民族的觉 醒,这是他守护的正直正在熠熠生辉。朱自 清一身傲骨,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是他守 护的正直支撑着他一身傲骨,流遍血液。正 直,应被每个人守护。
阅读山水,首先要读懂山水的性情。山水各有性格: 山,高深博大志存高远;水,灵动柔变随波逐流。 山的哲学意味着正直;水的哲学意味着机智。山的 性格是耸立挺拔青云直上;水的习惯是迂回曲折缓 缓渗透。山以执著挺拔表现力度;水以畅达柔顺显 示智慧。山的风格简洁挺拔,直视苍穹;水的个性 丰富飘逸,潇洒从容。山是静止的书,因此读山能 懂得什么是持之以恒;水是流动的情,所以读水会 悟出什么叫稍纵即逝。仁者爱山,志在山的博大和 丰富中积蓄锤炼自己深沉宽厚的仁爱之心;智者乐 水,志在让碧波清流濯洗自己的理智和机敏。山水 互补,山衬托水使其端庄,水滋养山使其丰满。
【原文】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1),今也或 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 之狂也荡;古之 矜也廉(2),今之矜也忿戾(3);古之愚也直, 今之愚 也诈而已矣。” 【注释】 (1)疾:毛病。(2)廉:棱角,这里形 容人的行为方正有威严。(3) 忿戾:忿怒乖戾。
【译文】孔子说:“古时候的人们有三种毛病, 现在的人恐怕连这样的毛病都没有了。古人狂 妄还不过是放肆一点而已,现在的人狂妄 便 放荡不羁了;古人矜持还能方正威严,现在的 人矜持便忿恕乖 戾了;古人愚笨还表现出直 率,现在的人愚笨却也知道欺诈,如此罢了。”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 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 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 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 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聪明人和水一样 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 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 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 总是活跃的、乐观的。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 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 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樊迟 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 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 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 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 也?子夏曰:富哉言乎!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 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 下,选于众,举伊尹,不 仁者远矣。
【注释】1.举:《左传· 襄公三年》:“建 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论语· 乡 党》:“色斯举矣,翔而後集。”《孟 子· 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 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这里用为 选拔、举荐之意。 2.错:《书· 微子序》:“殷既错天命。” 《论语· 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荀子· 议兵》: “刑错而不用。”这里用为废弃之意。 3.诸:《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 而微。”《尔雅》:“诸诸便便,辩也。” 《论语· 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说文》: “诸,辩也。”《敦煌变文集· 燕子赋》: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这里用为辨 别之意。 4.枉:《论语· 为政》:“举直错诸枉,则 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荀 子· 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 也。”《说文》:“枉,邪曲也。”这里 用为不正、斜曲之意。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yì 》)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 乐才有意义。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 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关于君子人格的塑造
1.“君子不器”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 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 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 》)也就是说,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 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 诚来完成它,否则就谈不上君子。
种普遍的哲理。然而从《论语》中的记载看来,孔子说 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 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 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 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 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 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 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 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 我”。 当然,孔子强调随时注意不失礼,不是希望弟子都变得循规 蹈矩、谨小慎微。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 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 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 “为仁”。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只有在实践中 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所以颜回对孔子说:我虽然不大聪明, 但会依照先生说的去做。
山之仁,在于涵纳了苍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孕育了 豺狼的凶吼,也滋护了弱小的悲啸;或者环抱双手,让流水 变成湖泊,或者裂开身躯,让瀑布倒挂前川,山谦卑地静立 着,缄默地忍受着时间的风沙辗转的痛苦和人类的姿意给他 的挫折。
水的流动,却更像是智慧的追求,个性并且张扬,流动便 是它惟一地宿命。它并不会思索着怎样直面挡路的顽石,而是 轻柔的绕开,只让几缕青苔去教会顽石流水的意义。它也从不 化解,任由飘零的树叶,人类的污秽随着水流逝,却从不允许 它们在水面上发芽,只叫无尽的孤独告诉他们水流的意义。在 水的心中,无彼无此,遇曲遇直,一颗痛苦的小石子,就会换 来水的澎湃。
作文链接
屈原正道直行,自沉汨罗,一篇离骚震撼天
地,万古流芳;司马迁刚正不阿,秉笔直书, 一部史记彪炳史坛,成为绝唱;林则徐宁折 不辱,虎门销烟,一炬烈焰照耀神州,惊破 敌胆;张志新甘为玉碎,反抗强权,一腔热 血倾洒刑场,染红真理。是啊多少仁人志士 挺起正直的脊梁,撑起了华夏一片明净的蓝 天。
克己复礼为仁
正直-----关于如何做人
1.做人要正直磊落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 也幸而免。”(《雍也》)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 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 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 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 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原文】子曰:“人之生也 直,罔( wǎng,诬罔不直。 定州汉墓残简本“罔”作 “亡”)之生(活着)也幸 而免(侥幸免于祸患)。” 【译文】它的意思是说:一 个人以为正直,所以在人世 上能够生存,不正直的人有 时也能在人世上生存,那只 是因为他晓幸地躲避了灾难 罢了。
【原文】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 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 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直躬,据经典释文引郑康成注,直是正直的 人,躬是这人的名字,郑本躬作弓。淮南子 汜论训高诱注,直躬是楚国叶县人。攘,说 文:“推也。从手,襄声。”段注引曲礼郑 注:“攘,古让字。”后来作夺取之义讲。 又引论语此处之义说:“因其自来而取,曰 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