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细辛

合集下载

彭万年应用麻黄细辛附子汤验案三则_姜帅

彭万年应用麻黄细辛附子汤验案三则_姜帅

眠不稳,饮食不振,经常梦遗而排出赤色液体,苦于求医,曾经某医院检查拟诊为前列腺炎伴精囊炎,用药无效。

诊其脉来细数,舌红、苔薄白,自觉咽部似有物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按其证情,乃木郁不达,相火内扰,心肾失交,阴络受伤之象。

治宜清平相火,交通心肾,药用:生地炭18g,杭麦冬15g,甘青果15g,飞青黛3g,酸枣仁30g,远志10g,青龙齿30g,炒川连3g,琥珀6g,灯心草3g,玄参炭15g,先进7剂。

药进1周,证情明显好转,其他无变。

拟原方再服旬日,后患者前来告之,一切如常。

嘱其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养身必先养心,方可达到安然无恙。

按本证在古今文献中虽未详加记载,但徐师根据中医理论,因证施治,终使患者症减病愈。

事后吾辈将此案问教于先生,以求明示,先生笑言:“吾不过略加分析,从二火论治,辨证用药而矣”。

从案中可知,患者早年丧妻,情志不遂,久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二火相炽,而伤阴耗液,火迫络伤,心神不宁,故见眠差、梦遗而色赤。

诊其脉弦细数,舌红少苔,此皆阴伤火动之象,故其治以滋肾水为主,水足则火熄。

方中重用生地、玄参、麦冬以壮水制火。

古人云:“精之藏制虽在收稿日期:2013-01-09作者简介:姜帅(1985-),女,黑龙江双鸭山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伤寒学。

肾,而精之主宰则在心,相火扰心,心神不宁,精血随梦而遗泄”,故佐用灯芯草、黄连、琥珀清之、镇之以安君位,君位已定,五脏皆安。

病症因情志变动而生,理当兼以调治,方中所用酸枣仁、远志、龙齿即为此意。

理正法合,用药精细,加以言语疏导,终获良效。

5小结以上虽仅选四案,然每案皆可堪称经典。

案1罗某之咳血,徐师依其脉证,断其咳血之证乃因阴虚火动,火迫肺络,肺失清肃所致,其治亦未囫于轻清理肺,和络止血之法;而取王汝言“补左制右”法以滋阴润燥,清平相火,未治咳而咳自止,未治血而咳血自愈。

案4血精一证,古今虽无成法可依,然徐师临证,灵活变通,依据病者具体证情,详加分析,颇有见地地指出,此证乃因肝郁化火,扰及心神,二火相炽,水火失交,热伤阴络而致,拟用方药紧扣病症机理,加之言语疏导,以除病根,此等手眼实令吾辈钦叹。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寒冷性多形红斑、原发性痛经、心律失常、荨麻疹等病中的运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寒冷性多形红斑、原发性痛经、心律失常、荨麻疹等病中的运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寒冷性多形红斑、原发性痛经、头痛、咳喘症、肩周炎、高血压病、急性咽喉炎、心律失常、荨麻疹等病中的运用【组成】麻黄(去节)二两(6g) 附子(炮,破八片)1枚(9g) 细辛二两(3g)【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临床应用】1.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张某,女,65岁,1997年12月10日初诊。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

近3年来,入冬发作频繁,咳嗽痰多且出现喘息症状。

本月初气温骤降,冒受风寒,喘咳加剧。

已用青霉素、丁胺卡那、氨茶碱等静滴5天,症仍不见缓解。

症见:喘咳气急,动则加剧,甚则不能平卧,痰多稀白,胸闷如窒,倦怠乏力,手足不温,鼻流清涕,恶寒头痛,舌淡,苔白,脉沉细。

听诊:两中下肺可闻中等量的哮鸣音及少量的湿罗音。

西医诊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为:喘证,系阴虚痰盛之体,复感风寒而成。

治拟温阳宣肺,化痰平喘。

处方:生麻黄、炙麻黄、细辛各5g,制附子、炙苏子各12g,姜半夏、杏仁各10g,生姜3g,红枣5枚。

每日1剂,水煎温服。

3剂后喘咳明显减轻,头痛、恶寒及流涕已解。

原方加党参15g,五味子、炒白芍各10g,续服10剂,喘咳缓解,听诊双肺罗音消失。

后将上方药量减半调理月余,随访1年,病情稳定。

2.寒冷性多形红斑王某,女,38岁,1995年11月15日初诊。

主诉:双手虹膜样红斑反复发作20年。

每年的Il 月至次年的4月份,双手频发紫红色斑、丘疹,部分疹中央有紫暗色水疱,破后糜烂。

虽经中西药、针灸、按摩、理疗等多方治疗,病情如故。

此次手见皮疹已有12天,遇寒加重,伴手足不温,神疲纳呆,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脉沉细。

患者自幼形寒怕冷,好发冻疮。

西医诊为:寒冷性多形红斑。

中医诊为:寒疮,系阳虚寒凝,气血郁滞而成。

治拟温阳补虚,散寒通滞。

处方:麻黄、细辛各5g,制附子、桂枝、鹿角胶、当归各10g。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作用和用法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作用和用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作用和用法
导语: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一种中药汤药,在中医汤药中起阳性,可以调理阴性病症。

对于人体体质表现出阴虚或者阳气虚衰的症状时,就可以通过麻黄附子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一种中药汤药,在中医汤药中起阳性,可以调理阴性病症。

对于人体体质表现出阴虚或者阳气虚衰的症状时,就可以通过麻黄附子细辛汤进行调补,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用法很多样,按照不同的症状表现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法不同。

一、治疗冻疮
药物与用法:麻黄、附子、细辛各25g,大黄、生姜各20g,桂枝10g,60%酒精500ml。

将上药研碎后兑入酒精内密闭浸泡10天,去渣取液备用。

治疗时用棉签蘸药液,破溃者涂在患部周围,溃疡面按外科溃疡处理,涂擦患处,每天2次,每次擦药5分钟。

经此法治疗50例,治愈48例,好转2例。

二、心动过缓、心悸
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心率在50次/分以下,脉沉细缓,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滑,舌底脉络迁曲,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丹参、淫羊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心动过缓总因阳虚瘀阻而致,而本方意在补火助阳散寒,淫羊藿助附子补肾壮阳,同补心肾之阳,活血祛瘀通络。

本方加减还可治疗冠心病、肺心病的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风心病、过敏性休克等。

三、治疗寒湿腰痛
主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方药组成:生麻黄先煎6~10g 制附子10 ~12g 细辛3 ~6g 天花粉20g 生黄芪20g 防风10g 生甘草6g 病人每每活动汗出后觉腰部症状减轻,故自思:活动汗出则阳气流速而达于。

麻黄附子细辛

麻黄附子细辛

麻黄附子细辛的禁忌人群
01
02
03
04
孕妇禁用
麻黄附子细辛对子宫有兴奋作 用,可能导致流产或早产。
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麻黄具有强心作用,可能加重 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高血压患者慎用
麻黄和附子可能升高血压,高 血压患者应谨慎使用。
糖尿病患者慎用
麻黄附子细辛可能影响血糖水 平,糖尿病患者应谨慎使用。
麻黄附子细辛的禁忌药物与食物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麻黄附子细辛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麻黄附子细辛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能 够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咳 嗽、咳痰或喘息为主要症状。麻黄附子细辛汤能够温阳散 寒、宣肺平喘,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缓解咳嗽、咳痰和喘息等症状,麻黄附子细辛能够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同时,结合其他治 疗方法如抗炎、止咳等,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麻黄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的药 理作用,对流感病毒、呼吸道 合胞病毒等有抑制作用。
附子的成分与药理作用
附子含有多种生物碱,如乌头碱、 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等,具有强 心、升压、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
用。
附子还具有抗炎、镇痛的药理作 用,可以用于治疗关节炎、痛风
等疾病。
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要在专 业医师指导下使用,过量使用可
禁忌药物
麻黄附子细辛不宜与镇静药、麻 醉药配伍使用,可能引起药理性 拮抗。
禁忌食物
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期间,应避免 食用生冷、油腻、辛辣食物,这 些食物可能影响药效的发挥。
05

麻黄附子细辛的药理作用

麻黄附子细辛的药理作用

麻黄附子细辛的药理作用麻黄附子细辛的药理作用2011-06-24 23:04:36| 分类:中医中药|字号订阅麻黄是麻黄科Ephedraceae麻黄属植物的干燥草质茎,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记载其功效为:“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积聚。

”,麻黄属植物已知近67种,国内常用的为草麻黄Ephe- 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equisetina Bunge或中麻黄E.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主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

已知麻黄中含有生物碱、黄酮、黄烷、揉质、挥发油、有机酸、多糖等多种成分,但目前对其药理毒理作用研究较明确的只有生物碱类。

1.拟肾上腺素作用麻黄碱能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而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的作用。

另外,麻黄碱的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可直接兴奋a,B-受体而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其拟肾上腺素作用表现为2.(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1.心脏:麻黄碱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反射地兴奋迷走神经,抵消了它直接加速心率的作用,故心率变化不大;如果迷走神以反射被阻断则心率将加快。

麻黄碱引起心律紊乱较肾上腺素少,但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接受洋地黄治疗的患者,也可引起意外的心律紊乱。

麻黄挥发油乳剂对蟾蜍心脏表现抑制作用。

(.2.)血管:麻黄碱使冠脉、脑、肌肉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肾、脾等内脏和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

麻黄碱溶液用于粘膜,能满意地消除血管充血,且不伴有后扩张。

麻黄碱以鼻粘膜血管的收缩作用比伪麻黄碱强,维持时间亦较长。

(3.)血压:麻黄碱常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脉压增大。

犬小剂量(0.01-0.2mg/kg)静脉注射,血压上升可维持10-15分钟,大剂量(6-10mg/kg)静脉注射,由于抑制心脏而引起血管下降。

麻黄细辛附子汤新用及机理探讨

麻黄细辛附子汤新用及机理探讨
一185.
阴虚失眠是目前不能否认和忽视的临床客观存在 病症,经临床观察发现,大剂量麻黄细辛附子汤可有效 治疗阳虚失眠,现报道如下。 1病例举例 王某,男,4l岁。该患失眠长达15年之久,曾服 酸枣4--汤等多剂安神类药无效,患者长期入睡困难,睡 后多梦易醒,每晚只能浅睡2h左右,白天疲乏无力,精 神困倦,健忘,为此深感痛苦。察其脉象沉迟,触其手、 足心冰凉,舌苔白腻,边有齿痕。患者自述夜尿频多, 平日怕冷,不能吃凉的食物,近年来常耳鸣,听力严重 下降,记忆力减退。综合以上四诊合参,初步辨其病因 病机为素体心。肾阳虚,致使阳不入阴,故不寐。治当扶 阳以散凝结之寒,使阳气入阴。考虑到患者患此顽疾
长达10余年,非投峻剂不能奏效。处方:炙麻黄309,
熟附子609,北细辛309,炙甘草1209,上4味,3剂,水 煎服。每剂药中熟附子先煎3h,纳余药再煎30min。 患者服药3剂后,睡眠质量大有改善,每晚睡眠时间较 前延长2h左右,患者自述这是他多年以来服其他安神
表2回收率测定结果 试验称样量样品含添加甘草酸实测甘草酸回收率 次数(g)量(mg)铵量(mg)铵量(mg) (%)
嚣鼢c%,
结果表明,本法有良好的回收率。 2.9样品测定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 溶液各IOI.L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含量。结果 见表3。
表3样品测定结果(n=5)
通过方法学考察、样品定量测定分析,该方法简
便、准确,为小儿止嗽丸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
・913・
麻黄细辛附子大学,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经临床实践发现,麻黄细辛附子汤可有效治疗素体阳虚阴盛之顽固性失眠。其中麻黄所发挥的作用有二: 一可有效温振心阳,心阳充足则可使心火下蜇于肾,为阳气入阴提供条件;二可破阴寒凝结,寒凝散则为阳气入阴打开通 路。细辛、附子辛温,共奏扶阳之效。如此使得体内阳气充足,使阳入于阴之通路开,则阳自能入阴。阳入阴则寐,失眠 自愈。 关键词:阳虚;失眠;麻黄细辛附子汤;扶阳 中图分类号:112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08)06—0913—02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成:麻黄6克,炮附子6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温服。

功效:助阳解表,温经散寒。

主治:阳虚外感证。

发热,恶寒重,虽得厚衣重被仍恶寒不减,神疲,脉沉弱。

制方要义:本方原为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所谓太少两感证而设。

阳气素弱,多有内寒相兼;复感风寒,病位也较深,且阳弱而无力鼓邪外出。

治宜助阳扶正与解表散寒兼顾,以祛邪不伤正。

方中麻黄辛温,开泄皮毛,发散风寒;附子辛热,补肾助阳,温经逐寒;此君臣相伍,内外兼顾。

佐以细辛,既外助麻黄解表,又内助附子温里,通彻表里。

三味相合,有温里助阳、发汗解表之功。

效用特点:从本方的原主病证来看,本方以温肾助阳、解表散寒为其功用特点。

但从药味性能及配伍来看,麻黄宣肺气能止咳平喘,畅皮毛能散邪退热,开上焦能利水道;附子温命暖肾而扶阳,温经逐寒而通脉,化气行水而消肿;细辛辛温而归肺、肾,其辛香祛风通关窍,温肺化饮治咳喘,温经通络止痹痛。

全方合之,宣上温下,通彻表里,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化饮止咳、温经定痛、通阳复脉、开窍利咽等多种作用,其中以“温散宣通”四字为要。

临床应用:本方现代较多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急性肾炎早期、慢性肾炎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喉炎等病,其中有些病证已不限于中医阳虚外感证。

用方原理:本方所主脏腑为太阴、少阴二脏。

足少阴肾位于下焦,司气化,主骨与作强,与足太阳膀胱相表里;其经脉上行,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根;其支脉出肺络心,注胸中。

手少阴属心,上夹咽喉,入目连脑系。

手太阴肺位于上焦,上连咽喉,外通皮毛;司宣降,为水上之源。

若少阴阳衰,内不能温脏腑而易生内寒,外不能御表而易感外寒。

寒客于心则心阳痹阻、脉道涩滞而见胸闷或痹痛;阻于肾则寒水不化,聚津成饮而见咳嗽痰涎;滞于肺则肺失宣降,水道不行而见肿胀尿少;寒客所属经脉,则可见阳痿、阴缩、胸痛、舌强、喉痹、齿痛、暴盲、头痛等。

麻黄细辛附子汤功效与作用

麻黄细辛附子汤功效与作用

麻黄细辛附子汤功效与作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是中医学经典方剂之一,它由麻黄、细辛、附子等药物组成,具有很强的药效和作用。

麻黄细辛附子汤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感、肺炎等寒邪入侵所引起的疾病。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麻黄细辛附子汤具有发汗解表、散寒、祛邪作用。

麻黄汤中的麻黄草有发汗作用,可以通过扩张毛孔、促进汗腺分泌,使全身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增加汗液的排泄,促进体内寒邪的排除。

而细辛具有温通经络、散寒解表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内阳气的运行,从而帮助体温升高,抵御寒邪的侵袭。

附子则具有温阳祛寒作用,能够温经散寒,疏通经脉,促进体内阴阳平衡,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其次,麻黄细辛附子汤还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

麻黄细辛附子汤可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增强脏腑运动,从而能够使痰液排出。

麻黄、细辛中含有辛温的成分,能够温通气管,扩张支气管,增加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从而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

同时,麻黄细辛附子汤中的附子有温中散寒、祛痰的作用,能够帮助消化系统正常运作,促进痰液的消化和排除。

麻黄细辛附子汤还具有解毒作用。

麻黄细辛附子汤中的麻黄、细辛都具有辛温的性质,能够发汗解毒,促进毒素的排除。

特别是当人体受到外界寒邪的侵袭时,会引起感冒、咳嗽等症状,而麻黄细辛附子汤则能够通过发汗作用,加快寒邪的排出,从而起到解毒的作用。

此外,麻黄细辛附子汤还具有扩张血管、解痉作用。

麻黄中的麻黄碱能够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血管扩张,从而改善局部循环,增加氧供,缓解疼痛。

细辛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作用,能够舒缓痉挛的肌肉,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麻黄细辛附子汤具有发汗解表、散寒、祛邪、止咳化痰、解毒、扩张血管、解痉等多个功效与作用。

它能够有效地治疗感冒、流感、肺炎等寒邪入侵所引起的疾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麻黄细辛附子汤中的药物辛热,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使用时需遵医嘱,尤其是孕妇和儿童慎用。

另外,使用麻黄细辛附子汤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调整剂量和用药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麻黄细辛附子汤药理作用于临床应用进展

麻黄细辛附子汤药理作用于临床应用进展

中医中药162麻黄细辛附子汤药理作用于临床应用进展蔺建军1 高慧丰1 白海秀1 王 莉21山东医药技师学院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2肥城矿业中心医院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摘 要】综述了近年来麻黄细辛附子汤药理作用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抗变态反应作用,镇痛药理作用,对小鼠及大鼠的抗伤害感受作用,抗炎作用有了很多进展,从五官科,结缔组织,呼吸组织,心脏疾病等诸多方面的阐明,本文对麻黄细辛附子汤的药理作用做一简单概述。

【关键词】麻黄细辛附子汤;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来源于《伤寒论》,组方由由麻黄,附子,细辛三种药组成,功效为助阳解表,主要治疗身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

本文对麻黄细辛附子汤药理作用于临床应用作一简单概述。

1 麻黄细辛附子汤药理作用1.1 抗变态的药理作用为阐述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抗变态药理作用,研究者将此方对化学介质的细胞因子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讨论[1]。

麻黄细辛附子汤对肥大细胞中组胺的游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药物是麻黄。

以ICR系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给小鼠通过口灌服麻黄细辛附子汤,观察TJ-127对组胺及佛波酯引发水肿的作用。

以BALB/C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麻黄细辛附子汤对脾细胞生成的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结果显示:麻黄细辛附子汤对细胞中组胺引发的水肿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的作用,对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无影响,由此可知:麻黄细辛附子汤有可能是经过抑制诱导免疫球蛋白生成的细胞因子IL-4,而发挥抗变态反应作用。

1.2 镇痛的作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化学性刺激,热刺激均有刺激性感应,尤其是对于低痛域值,RCS模型具有明显的镇痛功效,对于慢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只要服用少量的药物就有很好的止痛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醇沉液浓度不同对热致痛的小鼠能够显著的延长痛时间,对化学性刺激所引起的疼痛,也有显著的拮抗功效,其镇痛作用与颅通定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细辛、麻黄、桂枝的鉴别用药

细辛、麻黄、桂枝的鉴别用药
细辛、麻黄、桂解表,发散风寒常用药,均可用治风寒感冒。然麻黄辛开苦泄,重在宣发卫气,开通腠理,透发毛窍,发汗解表,主散肺与膀胱经风寒,为作用较强的发汗 解表散寒药,故主治风寒外束,肺气壅实,毛窍闭塞,表实无汗的风寒感冒重证;桂枝辛甘温煦,助心阳,达营卫,解肌发汗,解表祛风,善散肺与膀胱经风寒,但发汗作用较为和缓,凡风寒感冒,无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用之。细辛辛温走窜,达表入里,可散肺与少阴肾经赌赛,发汗不如麻桂,但散寒力胜,既治一般风寒感冒,尤善用于寒犯少阴,无汗恶寒,发热脉沉之阳虚外感。

麻黄细辛附子汤合桂枝汤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麻黄细辛附子汤合桂枝汤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麻黄细辛附子汤合桂枝汤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处方来源】麻黄细辛附子汤和桂枝汤均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药物组成】麻黄5g制附子3g细辛3g桂枝9g芍药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组方依据】素体阳虚,起居不慎,外感风寒,邪在肌表,则身热恶寒;风寒为患则热轻寒重;寒遏阳气,不达四末,则头痛身痛,肢冷嗜卧,神疲懒言;风寒外感,卫强营弱,腠理不固,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则恶风,汗出,发热,鼻鸣干呕。

故麻黄细辛附子汤桂枝汤二方合用,以温阳解表、调和营卫,为阳虚、表虚,邪入不深之病证而设。

【方药分析】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暖土,以助阳气麻黄能发越人体阳气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效;桂枝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麻黄可增强解表散寒之力用芍药益阴敛营,桂枝、芍药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细辛助阳散寒止痛;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与细辛、附子合用还可增强助阳散寒温肾之功;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与生姜相合,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又能调和诸药。

二方合用能奏助阳散寒,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用方指征】临床上以头痛发热,身热恶寒,热轻寒重,身痛肢冷,汗出恶风;或倦怠嗜卧,鼻鸣干呕、舌淡,苔白,脉浮等为用方指征。

【临床应用】1.感冒临床多用于素体阳虚之人,虽患感冒但仅恶寒,无发热感,头痛发热微热汗出恶风,倦怠乏力,嗜卧,舌淡,苔薄白,脉浮为此合方用药指征。

2,三叉神经痛临床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呈阵发性闪电样剧痛,数秒钟后消失,可伴面肌痉挛,触及面颊、口角、舌等处即引发,有时出现面部轻度疼、触觉减退,舌质红,苔薄白,脉沉或细为用此合方指征。

3,坐骨神经痛临床以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疼痛在咳嗽时疼痛加重,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病侧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沿坐骨神经走行区有压痛点,西卡征阳性,舌质暗红,苔白,脉沉为用药指征。

麻黄附子细辛汤实战经验

麻黄附子细辛汤实战经验

麻黄附子细辛汤实战经验
麻黄丶细辛各十克,制附子十五克。

药汤熬到剩下一半时起锅喝的。

先有舌麻丶嘴唇麻,不过一会即觉散了,轻了。

喝后约有二十分钟后身体开始发热,暖暖的那种,起始于心肺部位,暖意慢慢向周身发散,肚腹开始有咕噜声响,但很舒服。

接着是四肢手脚暖和起来,接着开始发汗,汗涔涔发潮的那种,心感觉很是舒服。

还有就是膝盖两侧内外(阴陵泉丶阳陵泉)的地方尤其暖和,超舒服。

再接下来感觉左侧肋间肝经的地方丶脾经的大包穴开始些痛,按揉之,发现沿心经的走向痛到胳肢窝极泉的地方。

右耳鸣严重。

我想这可能是我的宿疾所在。

混身汗涔涔的,暖暖的,咽喉部凉凉的如饮清泉般舒服。

夜无眠,我想这可能是阳不入阴的原因吧。

自己把脉,平常脉细小,今晚脉很宏大,笫一次分清了寸关尺丶阴阳脉。

由三味药组成的方剂

由三味药组成的方剂

三味药:1、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附子、细辛; 功效:助阳解表;主治:素体阳虚;暴哑。

2、麻黄附子甘草汤( 《伤寒论》 ) 组成:麻黄、附子、甘草;功效:助阳解表;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

3、小承气汤( 《伤寒论》 )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 功效: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4、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 ) 组成:大黄、芒硝、甘草; 功效: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5、大陷胸汤( 《伤寒论》 ) 组成:大黄、芒硝、甘遂; 功效:泄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6、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 组成:大黄、附子、细辛;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

7、控涎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组成:甘遂、紫大戟、白芥子;功效:祛痰逐饮; 主治:痰伏胸膈证。

8、泻心汤( 《金匮要略》 ) 组成:大黄、黄连、黄芩; 功效:泻火消痞; 主治:邪热壅滞心下,气机痞塞证。

9、戊己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黄连、吴茱萸、白芍;功效:疏肝理脾,清热和胃; 主治:肝脾不和证。

10、香连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黄连、吴茱萸、木香;功效:清热化湿,行气化滞; 主治:湿热痢疾。

11、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入粳米同煮)???算 4 味或 3 味???? 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证。

13、碧玉散( 《伤寒直格》 ) 组成:滑石、甘草、青黛; 功效:清解暑热;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

14、鸡苏散( 《伤寒直格》 ) 组成:滑石、甘草、薄荷; 功效:疏风解暑;主治:暑湿证兼微恶风寒者。

15、益元散( 《伤寒直格》 )组成:滑石、甘草、辰砂;(以灯心汤调服)???算 3 味吗???功效:清心解暑,兼能安神;主治:暑湿证兼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者。

16、四逆汤( 《伤寒论》 ) 组成:附子、干姜、甘草; 功效:回阳救逆;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应用举隅

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应用举隅

参,里 阳虚为本 ,表寒凝为标 ,证属阳虚寒凝。故予温阳散寒
之 法 。方 用 麻 黄 附 子 细 辛 汤加 味 。钵 草 正》云 :“麻 黄 以轻扬
之昧,而兼辛温之性 ,故 善达肌 表,走经 络,大 能表 散风邪、
祛除寒毒……若寒邪深入少 阴、厥 阴筋 骨之 间,非用麻 黄、
官桂 不能逐也 ……或兼温药以助 阳,可逐阴凝之寒毒 。”故
黄 附子细 6 g,杏 仁
8 g,半夏 10 g,五味 子 10 g,甘 草 6 g。水 煎 服 ,1剂 /d。患 者
服 3剂 后 咳 嗽减 轻 ,鼻塞 流 涕 消 失 。继服 6剂 ,咳嗽 缓 解 。连
续服 3O剂 ,自觉神清气爽,畏寒及尿多诸症悉除 ,随访半年
未 复 发 。
按 咳 嗽 为 临 床 常 见 病 症 ,辨 证 首 先 分 清 外 感 、内 伤 ,
1剂 /d,水煎服。6剂后项背肩及 上肢痛减 ,续服 6剂后脱
去棉衣 ,不畏寒 ,头部活动较前灵活 ,精神 明显好转,唯双手
指 仍冰凉 ,原方加 当归 15 g,再服 l0剂后 诸症 消失 ,嘱服
“颈 复康 颗 粒 ’'善 后 。 随访 1年 未 复 发 。
按 根 据 本 案 临床 表 现 ,可 归入 祖 国医 学 ‘痹 证 ”范畴 。
关键 词 麻黄 附子细辛汤;头痛;颈椎病;气管 炎;喉 炎;医案 中图分类号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004-6852(201 1)01-0043-02
麻黄细 辛附子汤 出 自《伤寒 论》301条 :“少 阴病 ,始得 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本方多用于里 虚寒兼表寒的“太少两感证 ”。方中麻黄宣肺散寒 ,解太 阳之 表邪 ;附 子 壮元 阳 ,补命 火 ,能 够 搜逐 深 陷 的寒 邪 ,温 少 阴之 阳气 ,《神农本草经》云:“附子气味辛温 ,主寒湿 痿蹙 ,拘 挛, 膝痛 ,不能行步 ”;细辛气 味辛 温雄烈 ,走 经窜络 ,能入髓透 骨,温经通窍止痛,《神农本草经》日:“细 辛气 味辛温 ,主咳 逆上气 ,头痛脑动 ,百节拘挛 ,风湿痹痛 ,死肌 。,,3药合用可 于温 阳中促进解表 ,于解表中不伤 阳气 。清代 医家郑钦安认

转】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黄煌-刘渡舟-卢崇汉-倪海厦】兼细辛毒性

转】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黄煌-刘渡舟-卢崇汉-倪海厦】兼细辛毒性

转】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黄煌-刘渡舟-卢崇汉-倪海厦】兼细辛毒性转】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黄煌-刘渡舟-卢崇汉-倪海厦】兼细辛毒性16-02-22 作者:想像力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具有助阳解表之功。

用治平素阳虚又外感风寒之证。

笔者临证用于治疗小儿肺系病证,每能应手取效,兹举验案如下。

1 过敏性鼻炎李某,男,7岁,1998年5月17日初诊。

患儿有过敏性鼻炎史3年,经常遇冷风打喷嚏,流清涕,鼻塞,曾用中西药治疗未效,近日着凉症状加重。

诊见:形瘦,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紧。

询知患儿平素怕冷,手足发凉,纳差,时常腹痛,大便不成形。

证属阳虚外感,肺窍失和,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处方:麻黄、炙甘草、细辛各5g,熟附子3g,黄芪15g,蝉蜕6g,茯苓12g,防风、大枣各10g。

每天1剂,水煎分3次温服。

5月20日二诊:服药2剂,即感鼻炎症状明显减轻,原方续进5剂,症状消失,且面色转红润,怕冷感减轻,胃纳好转,大便成形,舌质转红润,苔薄。

嘱间断服香砂养胃丸、附子理中丸月余。

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过敏性鼻炎,以反复发作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特点。

《秘传证治要诀》曰:“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宜乌、附、干姜之属”。

可见阳虚是过敏性鼻炎的病因之一。

本例为阳虚之体,复外感寒冷所致,切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故3年之疾获愈。

2 喉源性咳嗽谭某,男,12岁,1999年12月5日初诊。

喉痒干咳5天,稍受凉或异味刺激则加重,时发出清咽样干咳声。

曾服头抱氨苄、牛黄益金片、咳必清等药3天未愈。

诊见:阵发性喉痒作咳,无痰,遇凉风或大声说话则呛咳不止,咽部不爽、不红,扁桃体无肿大,咽后壁淡黄、有少许淋巴滤泡增生,舌淡略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浮。

听诊心肺无异常,血常规及×线胸透亦无异常。

诊为喉源性咳嗽,证属阳虚外感,寒凝肺系,治宜温经散寒,利咽止咳,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处方:麻黄、橘红各5g,熟附子、细辛、甘草各3g,百部、桔梗各10g,蝉蜕6g。

麻黄附子细辛汤大黄附子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大黄附子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大黄附子汤导读:今天学习“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两个经方。

方源: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伤寒论》301条;大黄附子汤见《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药物组成:这两张方子均以三味药物组成,都用附子、细辛,所差别的是一用麻黄,一用大黄,而所治疗的病证截然不同。

前者为寒邪内侵于里、太阳少阴同病,故取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表里同治;后者为寒实内结,大便不通,故取大黄附子汤温下并施。

01爰从脉证方药综合比研分析,阐发其义,如《伤寒论》所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的脉证分析,此乃病者正气素虚,外感寒邪出太阳而入少阴,人体本能起而抵抗,故发热。

太阳为表,少阴为里,如属纯里证则不发热,此乃兼太阳表证而见发热,故曰反。

既有表证,其脉当浮,今脉沉知为病邪入里而正虚无力鼓动驱邪外出,然仍竭尽其本能以冀抗邪外出故发热,当属邪正交争之际。

太阳证犹存,应发汗,故取麻黄。

《伤寒论》少阴病证的提纲是“脉微细,但欲寐也”(据山田氏考研,认为“但”字下脱“恶寒”二字)。

根据少阴病不得以“但欲寐”三字尽之,比勘麻黄附子细辛汤条,必见恶寒,对发热则下一“反”字,是证无热恶寒乃少阴之本证,发热恶寒体现太阳少阴同病之证,特别体现病者正气素虚之禀质,而努力抗邪产生发热之机理,可以恍然。

当邪正交争之时,藉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助,得汗而脉起,表里双解矣。

再从药物性能分析:麻黄为表药,附子为里药;麻黄散,附子守,而细辛能表能里,治汗不出,伍麻黄则发散之力强,伍附子则振阳驱寒之力增,达到彻表彻里,泄邪外出,益显配伍细辛之妙用,故见全功。

02大黄附子汤,一名大黄附子细辛汤(见皇汉医学《漫游杂记》)。

《金匮要略》载病证脉象治则颇详,谓“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此为寒实内结之病,从脉测知,弦是有力之脉,紧脉主寒主痛,紧有紧束之征,弦紧相加,则为紧束有力之脉,故云“此寒也”。

既为寒实内结,治当温药下之。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些人不喜欢药方,由于感觉有股涩味,实际上大部分的药方的味儿的确不太好通道。

但中医药方却能非常好的痊愈病症。

麻黄细辛附子汤便是一种很好的药方。

牙龈别称特异
禄特科技细辛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

牙龈药方特异
麻黄6克(去节)细辛3克禄特科技3克(炮)
牙龈功效与作用特异
温补肾阳补虚。

治素体阳虚,风寒,无汗畏寒,发热倦卧,苔白,脉反沉者。

牙龈使用方法使用量特异
上三味,自来水1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ml,去滓,分二次温服。

牙龈备注名称特异
聚瑞,麻黄出汗补虚,禄特科技舒经温补肾阳,细辛通彻表中,助麻黄出汗补虚,协禄特科技内散阴翳。

故适用素体阳虚,复感
寒症之证。

牙龈摘抄特异
《伤寒论》
了解了这么多有关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专业知识,大伙儿应当大概都清晰了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

中医药方对人体基本上没什么副作用,因此大伙儿何不试一试,坚信会有惊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克。 【药对出处】 麻黄配细辛,见于《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 细辛
【性味归经】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细辛,辛,温。归肺、肾经。 【药物功用】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 骨节疼痛;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 咳逆,风湿痹痛。
【配伍机制】 麻黄为解表第一要药,平喘利水作用强,细辛祛风、散寒止痛力强, 且具有温化作用,二药伍用,加强了解表散寒之力。此外,二药一 平喘、一化饮,互补为用,肺中痰饮、喘咳可平。 【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咳喘,头痛,关节痛。 2、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