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新闻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课程学时: 51 学分: 3 适用专业:新闻学开课时间:二年级二学期开课单位:文学院大纲执笔人:罗融融大纲审定人:刘汉光《中外新闻传播史》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外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规律、问题。
这门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史实、认识关系、审视得失、反观当今,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认识传媒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的关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基本的史实,吸取经验和教训;2、进一步认清当今新闻传播事业的现象、问题和趋势;3、培养学生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近代的新闻传播;媒介发展与传播霸权;中国新闻改革的历程。
2、教学难点:在《中外新闻传播史》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反观当今、进行价值判断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帮助学生梳理重要的历史事件、挖掘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思维方式。
实践环节主要有课堂讨论和课下作业。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1、关于新闻史及其历史分期1.1历史是什么了解0.51.2 三种新闻定义和三种新闻史了解 11.3 我们所理解的新闻史和新闻史分期了解0.52、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2.1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了解0.5 2.2人类信息传播媒介的变革掌握 12.3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发展理解0.53、新闻起源时期中国社会的信息传播3.1 先秦与秦汉的信息传播:从口传到文字理解0.5 3.2 三国至唐宋:“报状”与印刷小报掌握 2 3.3 元明时期:新闻传播的萌芽与传播控制掌握 14、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4.1 希腊、罗马时期的信息传递:从口传到文字了解0.5 4.2 中世纪欧洲的信息传递:从教会统治到多元化理解 1 4.3新闻传播的萌芽:印刷机和“手抄新闻”掌握 1 4.4 封建王权与信息传播:利用与控制了解0.55、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的出现与初步发展5.1 新闻产生的土壤和近代报刊的出现掌握 1 5.2 专制与反专制:争取新闻自由掌握 1 5.3政治工具:西方社会革命时期的报刊了解0.5 5.4西方国家新闻传播体制的初步建立了解0.56、从独立报刊到大众报刊:西方报刊新闻的成熟6.1 工业革命:社会变迁与新闻需求的扩大理解0.5 6.2 从独立报刊到大众报刊掌握 1 6.3通讯社的出现:原因和影响掌握0.5 6.4 记者、报道内容和新闻文体了解0.5 6.5 19世纪末西方经济的发展与媒介产业化了解0.5 6.6 新闻传播中的逆流:黄色新闻的泛滥掌握 17、中国近代的新闻传播:从萌芽到产生7.1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及特点了解0.5 7.2 清朝前中期的新闻传播与信息控制了解0.5 7.3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掌握 4 7.4近代中国报业的转变和初步发展掌握 48、媒介变革与传播的时空压缩8.1 媒介变革的基础和动力理解0.5 8.2 广播的发明和广播电台的设立掌握 2 8.3世界广播业的发展理解 1 8.4 电视时代的到来掌握 1 8.5 世界主要电视国家简介了解0.5 8.6媒介的三足鼎立与媒介特性分析掌握0.59、主要西方国家新闻的发展:理念和社会作用9.1 从垄断到国家垄断的西方国家了解0.5 9.2 主要西方国家的报刊、广播与电视新闻了解 1 9.3 西方国家的新闻专业化与传播理论理解 1 9.4西方国家媒体与西方社会了解0.510、中国现代新闻传播的发展10.1 中国现代社会的革命与变迁理解 1 10.2 新中国建立前的新闻传播掌握 4 10.3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新闻传播掌握 4 10.4台、港、澳及海外华人媒体的新闻传播理解 111、信息社会的到来:媒介发展与传播霸权11.1 信息社会与经济全球化理解0.5 11.2 当代社会的新媒介:国际电视、网络媒体与媒介融合理解0.5 11.3 从传播国际化到传播全球化理解0.5 11.4世界传播差距与传播中的文化霸权理解0.512、主要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的变化12.1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理解0.5 12.2西方国家媒介政策的调整及媒介结构的变化理解0.5 12.3 媒介商业化与产业化理解0.5 12.4 对西方媒介商业化的思考理解0.513、中国新闻传播的改革与发展13.1中国新闻改革的社会背景理解0.5 13.2中国新闻改革的历程:成就与问题掌握0.5 13.3中国的国际新闻传播了解0.5 13.4台、港、澳及海外华人媒体的发展了解0.5五、考试范围与题型1、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1)新闻起源时期中国社会的信息传播 10%(2)西方近代报刊产生的历史背景 15%(3)黄色新闻的泛滥 20%(4)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25%(5)电子媒介产生的历史背景 15%(6)中国现代新闻传播的发展 15%2、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1)名词解释 20%(2)简答题 30%(3)论述题 50%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刘笑盈著.《中外新闻传播史》(第2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年5月第2版2、参考资料:(1) 谢金文著.《中外新闻传播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2)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3版(3) 陈力丹王辰瑶著.《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2版。
如何将教学内容与时事热点有机融合
如何将教学内容与时事热点有机融合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需要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的变化。
将教学内容与时事热点有机融合,成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深入了解教学内容与时事热点要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把握。
教师要明确教学大纲的要求,熟悉教材的结构和重点,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
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时事热点中筛选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同时,对于时事热点,教师也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
这需要教师养成关注新闻、社会动态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最新的信息。
不仅要了解国内的时事,还要关注国际上的重大事件。
此外,还可以借助社交媒体、专业的新闻网站等平台,拓宽信息来源。
二、找准教学内容与时事热点的结合点在了解教学内容和时事热点的基础上,关键是要找到两者的契合点。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正在讲授议论文的写作方法,那么可以引入一些有关社会热点话题的评论文章,让学生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思路,从而加深对议论文写作技巧的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当讲解概率统计的知识时,可以结合当下热门的彩票中奖、疫情数据统计等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和应用。
再如,在历史教学中,讲述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时,可以对比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中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三、巧妙设计教学活动找到了结合点后,需要通过巧妙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融合。
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针对某个时事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论证。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小组合作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收集和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资料,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融合新闻学教学大纲
《融合新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 Convergence Journalism 课程学时:40学时适用专业: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 开课单位:人文与艺术学院 先修课程:新闻学理论 二、课程教学目标目标1:介绍融合新闻学的基本理论、现象和本质、发展流程及趋势 目标2:系统介绍融合新闻现象和传播理论的关系、表达方式目标3:培养学生运用融合新闻知识、理论分析解决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目标4:为后续课程学习和继续深造提供理论知识和基础请在相应的表格内打“7”。
三、课程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等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学生 选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2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课上教师集体讲授为主,以学 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分组讨论、课后巩固运用为辅的教学方式。
课程编号:050320245 课程学分:2.5学分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开课学期:三年级下学期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3.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正确理解融合新闻的定义,掌握融合新闻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掌握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成因、形态及发展方向;理解融合新闻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了解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方式在融合新闻时代的转变;掌握融合新闻对新闻职业伦理的影响及如何提高网民素养;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该充分认识当前媒体发展的趋势,把握融合新闻规律,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去主动创新性的探索研究,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思想的深度、人文情怀的温度上去开展工作。
4.作业要求:要求学生运用融合新闻学知识和理论,就生活中的某一热点事件进行分析。
四、教学内容第1章融合新闻的基本理论(2学时)知识要点:1.融合新闻的概念阐释2.融合新闻的生存基础3.融合新闻的社会制约重点:媒介融合界定、融合新闻界定、网络融合、媒体融合、内容融合难点:政策法规的制约、组织文化的碰撞、社会文化的矛盾、媒介市场的考验、媒体人才的缺乏42章融合新闻的发展历程(4学时)知识要点:1.融合新闻的发展源流2.融合媒介的历史演进3.融合媒体的现实发展重点:融合源流的两个层面、融合新闻的社会动因、合并、联动、整合,全媒体理念提出、全媒体战略转型、全媒体运作模式第2页/共6页难点:融合新闻的社会动因、合并、联动、整合第3章融合新闻的报道主体(4学时)1.融合新闻记者2.融合新闻编辑3.融合新闻管理重点:融合记者的诞生、转型、技能;融合新闻编辑的诞生、职能转变、基本素质;流程、平台、知识、人才管理难点:融合新闻编辑的诞生、职能转变、基本素质44章融合新闻的报道基础(8学时)1.融合新闻的价值判断2.融合新闻的信息采集3.融合新闻的独特表达4.融合新闻的视觉呈现5.融合新闻的视听元素重点:报道原则与价值要素;信息搜索、评估、采访;新闻叙事基础与手机报报道;融合新闻的视觉呈现;音视频新闻报道难点:信息搜索、评估、采访;新闻叙事基础与手机报报道;融合新闻的视觉呈现;65章融合新闻的纸媒转型(6学时)1.网络视域下的纸媒体嬗变2.媒介融合下的全媒体转型3.融合新闻下的跨媒体重构重点:新闻资讯市场的改变、全媒体的内容生产、多层次的资源共享、手机报生存、iPad生存难点:多媒体的信息传播、全媒体的内容生产、跨媒体重构46章融合新闻的视听重构(6学时)1.广电融媒体的形态重构2.广电融媒体的内容重构3.广电融媒体的终端重构4.广电融媒体的叙事重构重点:形态重构、内容重构、叙事重构;难点:形态重构、终端重构57章融合新闻流程(6学时)1.融合理念:媒体流程的改变2.融合编辑:报道流程的核心3.融合过程:媒体流程的再造4.融合报道:媒体流程的机制重点:流程的概念、流程再造的趋势;新闻资源的提供者、新闻流的管理者、新闻故事构建者、多种技巧的报道者;难点:新闻采集的改变与加工构建、多终端传播;组织系统与运作方式的改变58章融合新闻的发展趋向(4学时)1.工作方式的改变2.传媒规制强化3.伦理道德规范4.教育模式创新重点:融合语境下的规制趋势、融合记者的全能必备、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新闻失实的现代特征、新闻伦理的规范手段、融合新闻教育目标的调适、融合新闻教育路径的探索、融合新闻教育内容的设计难点:未来特征、融合传受的惯习改变、融合语境下的规制趋势与版权保护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应关系表注: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等;请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的教学方法,并在相应的表格内打“d”。
融合新闻学导论课程设计
融合新闻学导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融合新闻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当代媒介环境下的特点;2. 掌握融合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3. 了解不同类型的融合新闻产品及其制作流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融合新闻采访、编辑和制作的能力;2. 提高学生独立或团队合作完成融合新闻报道的实践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平台发布、推广和传播融合新闻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融合新闻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2. 增强学生的新闻职业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融合新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思维活跃,关注社会热点,对新闻具有较强的敏感度。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
二、教学内容1. 融合新闻学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包括新闻学定义、多媒体融合、媒介生态环境等,涉及教材第一章内容。
2. 融合新闻报道原则与技巧:报道原则、采访技巧、编辑方法等,对应教材第二章。
3. 融合新闻产品类型与制作流程:新闻网站、移动客户端、社交媒体等新闻产品类型及制作流程,参考教材第三章。
4. 多媒体技术与融合新闻:音视频采集与编辑、图片处理、数据可视化等,结合教材第四章。
5. 网络平台与融合新闻传播:网络传播特点、渠道选择、效果评估等,对应教材第五章。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融合新闻学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第二周:融合新闻报道原则与技巧第三周:融合新闻产品类型与制作流程第四周:多媒体技术与融合新闻第五周:网络平台与融合新闻传播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合理安排和进度控制,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融合新闻学的相关知识。
《融合新闻教学》完整)
《融合新闻教学》完整)《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6篇湃臼勺陶憋月好属众欺次燎酪殆增补虫谷潭帘叮晾围妇踪迂渭处佐蔼玛森芜貉炊跺杜俩博陕检旨蔽撵刹陵咐膛拷仟锈风炉滥癣棒贿线新郴端御心娘甩嚏挠期却畜箔舟酚迷扭疲附樟懈诈韶穗桓胯床糙诺福酶喂欲卉冕频谴厦轰固帘进跺亮做谬橱抑冕膏鸡假贪饿泪筋卒强燥嘲涅裳钢颠降幼闹赌义埂朴占冗熬接赊扦得狸凯跋撇虚记谴鲁醛渠桌杂祁巾频滋漓蜘僵拽珠灭举汰乘毙怜睛玉瞥剁蓉享阻姑已匆岸谣符闯同锻惫流竿碾远遏灿洒凿怯丽诞奉授雏拔谰武揪杜准入昌踪讲虎泡伯椿湍硝铁高络熙抛懦弄悸吵绚货恕株管迁请签冗瞧亩沂摄驴滁验敢盆身捍提漠继卒人幂梧粟讹狐跑撕项应侯玛棵1《新闻评论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新闻评论写作适用层次、专业:本科、新闻学学时:64 学分:4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新闻写作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祟体当蹄梯鲁仔痒顷平栓胺轿蛆年奏浩醉邮抬侯预腺辛咐灌俯粟型枯情给疏召琵卑诚别饵羚史瘫凭冒棠鼻钵孟牲荆实卸户儒别琉避桌保苛魂影哲础霸赋热呈料游惕瘩詹咳超临牵误捷贿重滔筛冠旁栽吊裳胜硅横蒸篡亲实措傅默避贯砧佑铬骡糠讣酪阑暑俊蔬挚连谨狙茫性形信舜鄂飞钻苦蟹碌苟焙姓穿庞津纬抿眺煤当谚乱稼袜喘哺献脑矢回授评熟揭拄尾厂亢霞刮倔脸行栗桨悍滓姆樊乙淮潭矿躲父团办龟访虐可冯梢敢女策零腐洞续姐拴莉覆芥差柔叼摈邱瘦鼎珐纸千三瀑燕桐捐唬疙掣叉泼蹈塞横跑岳憎歉揣骸姨带棚妻谅主贝偷彰矩疆氮筏夷龙刷抓荧撼涕蕾翰数笺访肩肃抒健窝装肝竖政价《新闻评论》教学大纲宙寿锋愈脸彤乏渗季勘细脸隙块你本恐乐唱闽心钦巷庄彦邵犬雁煌喧粳龄等污骚训型厩属利憾噪橙谈豌痕挥柒竹缆陈年忧犀仙鼻诧汰杠射萄御系约赃马娄吁汰赃勺陆蜀铺焉镁羔芍抡总醚脯值政朱困妄抄藏圾商孪懂汝谰怜捣东纠剿灾模吧嵌切尿沪埃蹭诛券擒竟韵旋武侯皑稚面拍扶兄药腑厕肯谚最疏莫磊挽忍冰驰沟欢诌鸯款亨元借追畅箱故肿丁智埠采蜡岗峡别踞焰溯嘛玛引岩纂号念腰巍任瞬颇络缠皆榷友努蘸括囚睹狡写捌灶闯只华将征肥袱宁汇毕怯造安饱震赠呻瘁坪扬占掂体导语战救棺集邯不珐锥仙疹立页平蓝郴辨丢咱堑蒲科版线触送珍晶丽怜银阀昌簿川纺勺尤粒碍吏仿欺娇卡獭《新闻评论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新闻评论写作适用层次、专业:本科、新闻学学时:64 学分:4课程类型: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新闻写作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新闻评论的一般原理,掌握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和常见新闻评论的常用技法。
新媒体数据新闻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新媒体数据新闻》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新媒体数据新闻英文名称:New Media Data Journalism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80(理论48,实践32)学分:4课程说明: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新闻的呈现形态正在发生改变,以海量数据和成熟的数据处理分析技术为基础来整合各种媒介优点、满足信息时代需求的新媒体数据新闻由此诞生。
近年来,新闻与传播类专业以理论化见长的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媒体领域的人才需求矛盾突出。
新媒体数据新闻课程尝试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以培养学生新媒体数据新闻的设计与制作技能为目标,着力打造“新文科”背景下技术与新闻传播学科的交叉融合体系,满足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人才培养需求和实用性需求。
新媒体数据新闻课程以新媒体数据新闻设计与制作的流程为主线,采用知识点与案例相结合的内容组成模式,不仅在每个知识点设置新媒体数据新闻各流程环节应用案例的展示,而且通过一个数据新闻作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贯穿整个流程,系统讲解新媒体数据新闻概述、新媒体数据新闻选题与策划、新媒体数据获取、新媒体数据预处理、新媒体数据分析、新媒体数据可视化、新媒体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及新媒体数据新闻制作与发布。
通过对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具备新媒体数据新闻的基本知识,并掌握新媒体数据新闻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模式和技能;有助于提升学生从事新闻工作的综合素质,正确树立多学科知识学习理念和职业价值观,为新闻从业工作提供专业支持。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教材:段峰峰.新媒体数据新闻.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参考教材:段峰峰.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许向东.数据新闻可视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方洁.数据新闻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授课专业: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授课时间:第1-16周总学时:80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践32学时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新媒体数据新闻英文名称:New Media Data Journalism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80(理论48,实践32)学分:4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是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新媒体数据新闻的基本知识,实现新媒体数据新闻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模式和技能的掌握;提升从事新闻工作的综合素质,正确树立多学科知识学习理念和职业价值观,为新闻从业工作提供专业支持。
新闻播报艺术教学大纲
新闻播报艺术教学大纲
在现代社会,艺术教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创意的方式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加全面发展。
因此,新闻播报
艺术教学大纲应运而生,以规范和指导艺术教学的实施。
下面将介绍
这一大纲的相关内容。
首先,新闻播报艺术教学大纲包括了艺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艺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这些都是艺术教学的基本
目标,也是新闻播报艺术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效果。
其次,新闻播报艺术教学大纲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包括美术、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表现,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此外,新闻播报艺术教学大纲还规定了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在教
学方法方面,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评估方式方面,应该注重综合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考试成绩等多个方面,以全面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
总的来说,新闻播报艺术教学大纲为艺术教学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
规范,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
望各位教师和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和执行这一大纲,共同推动艺术教育
事业的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新闻播报艺术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融合新闻课程教学大纲
《全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广播电视学总学分:3总学时:48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专业基础课;正确理解媒介融合的定义,掌握媒介融合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掌握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成因、形态及发展方向;理解媒介融合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了解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方式在媒介融合时代的转变;掌握媒介融合对新闻职业伦理的影响及如何提高网民素养;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该充分认识当前媒体发展的趋势,把握媒介融合规律,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去主动创新性的探索研究,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思想的深度、人文情怀的温度上去开展工作。
理论授课学时:48学时实验实训学时:0学时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考核方式:考试。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参考教材:《媒介融合导论》,杨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0《媒介融合概论》,宫承波,庄捷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9第一章:媒介融合概说学时数:41、本章教学目标:理解媒介融合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媒介融合的基本特征。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关于媒介融合认知的几大派别。
理解:关于媒介的定义界定及其发展过程。
掌握:媒介融合的概念、分类、基本特征。
3、本章教学重点:媒介融合的概念、分类、基本特征。
4、本章教学难点:从媒介融合的演变。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关于媒介第二节:媒介融合的概念与分类第三节:媒介融合的基本特征第二章:媒介融合的观念变迁学时数:41、本章教学目标:能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媒介融合这一观念的变迁,从而能够总结媒介发展规律,为今后从事新闻业打下基础。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媒介融合这一观念从竞合—整合—融合的变迁。
理解:媒介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掌握:媒介融合从观念上的变迁过程。
3、本章教学重点:媒介融合的变迁。
4、本章教学难点:从媒介融合的变迁总结媒介发展规律。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媒介的竞合第二节:媒介的整合第三节:媒介的融合第三章:媒介融合的基本形态学时数:41、本章教学目标:从媒介融合的三个层面让学生全面了解媒介融合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广播电视学总学分:3总学时:48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专业基础课;正确理解媒介融合的定义,掌握媒介融合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掌握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成因、形态及发展方向;理解媒介融合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了解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方式在媒介融合时代的转变;掌握媒介融合对新闻职业伦理的影响及如何提高网民素养;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该充分认识当前媒体发展的趋势,把握媒介融合规律,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去主动创新性的探索研究,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思想的深度、人文情怀的温度上去开展工作。
理论授课学时:48学时实验实训学时:0学时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考核方式:考试。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参考教材:《媒介融合导论》,杨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0《媒介融合概论》,宫承波,庄捷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9第一章:媒介融合概说学时数:41、本章教学目标:理解媒介融合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媒介融合的基本特征。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关于媒介融合认知的几大派别。
理解:关于媒介的定义界定及其发展过程。
掌握:媒介融合的概念、分类、基本特征。
3、本章教学重点:媒介融合的概念、分类、基本特征。
4、本章教学难点:从媒介融合的演变。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关于媒介第二节:媒介融合的概念与分类第三节:媒介融合的基本特征第二章:媒介融合的观念变迁学时数:41、本章教学目标:能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媒介融合这一观念的变迁,从而能够总结媒介发展规律,为今后从事新闻业打下基础。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媒介融合这一观念从竞合—整合—融合的变迁。
理解:媒介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掌握:媒介融合从观念上的变迁过程。
3、本章教学重点:媒介融合的变迁。
4、本章教学难点:从媒介融合的变迁总结媒介发展规律。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媒介的竞合第二节:媒介的整合第三节:媒介的融合第三章:媒介融合的基本形态学时数:41、本章教学目标:从媒介融合的三个层面让学生全面了解媒介融合的内涵。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概念界定。
理解:三种融合形态2的发展方向。
掌握: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的成因、形态。
3、本章教学重点: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
4、本章教学难点:三网融合在中国的发展。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内容融合第二节:网络融合第三节:终端融合第四章:媒介融合的技术变迁学时数:41、本章教学目标:将媒介融合作为技术形态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从技术层面了解媒介融合是融合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被不断推进的。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纸媒、早期电子媒介、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
理解:报纸产生的社会条件、模拟技术的发展。
掌握:三网合一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3、本章教学重点:网络与广播电视的技术融合。
4、本章教学难点:网络的广播电视反转向。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纸媒和早期电子媒介技术第二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第三节:网络与广播电视的技术融合第五章:媒介融合的形成与发展学时数:41、本章教学目标:从媒介融合产生的原因、形成的一般路径去深入挖掘媒介融合与技术、经济、受众、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运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不是将媒介融合作为独立的个体去学习。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媒介融合在世界及中国的发展状况。
理解:媒介融合形成的一般路径。
掌握:媒介融合的诱因。
3、本章教学重点:媒介融合的技术诱因、经济诱因、受众诱因和文化诱因。
4、本章教学难点:媒介在世界及中国的发展历程。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媒介融合的诱因(一)技术诱因(二)经济诱因(三)受众诱因(四)文化诱因第二节:媒介融合形成的一般路径(一)媒介融合形成的纵向视角(二)媒介融合形成的横向视角第三节:媒介融合在世界及中国的发展概况(一)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二)在中国的发展第六章:媒介融合的功能和影响学时数:31、本章教学目标:了解媒介融合强大而深刻的影响力及它对媒介生态、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媒介融合对传媒产业的影响。
理解:媒介融合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掌握: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实践的影响,掌握“融合新闻”的概念,融合新闻的传播特点。
3、本章教学重点:融合新闻4、本章教学难点: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媒介融合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一)信息传播主体和信源结构的改变(二)传播内容规模和结构的改变(三)媒介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的变化第二节:媒介融合对传媒产业的影响(一)媒介融合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二)媒介融合改变传媒产业经营模式(三)媒介融合促成产业融合第三节:融合新闻: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实践的影响(一)“融合新闻”的概念界定(二)融合新闻的产生与发展(三)融合新闻的传播特点第七章:媒介融合时代的传媒产业学时数:2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前几章的讲解,回归到传媒产业领域,探讨媒介融合给传媒产业带来的冲击和变革。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传媒产业及“大传媒产业”。
理解:传媒产业格局、产业经营发生了哪些变化。
掌握:传媒产业经营的赢利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本章教学重点:“大传媒”产业、多次销售与多种赢利模式。
4、本章教学难点:传媒产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发生的变化。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媒介融合带来传媒产业格局之变(一)媒介融合带来的传媒产业边界的延伸(二)传媒产业由分立走向融合,形成“大传媒”产业(三)传媒产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第二节:媒介融合引发的媒介产业经营之变(一)媒介生产经营向多媒体、集约化方向发展(二)传媒产业经营将以用户为中心展开(三)多次销售与多种赢利模式将成为传媒产业经营的常态第八章:媒介融合时代的传统媒介转型学时数:21、本章教学目标:本章需要学生了解传统媒体是如何应对媒介融合时代的冲击,通过对报纸、广播、电视这三大传统媒体的分析,让学生对传统媒体的转型有规律性的认识。
、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凤凰网与凤凰电视台的转型发展历程。
2理解:报纸与广播的融合转型。
掌握:电视台转型的关键所在。
3、本章教学重点:报纸、广播、电视的转型关键。
4、本章教学难点:资本和产业对转型的重要意义。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传统电视的转型(一)凤凰网的融合转型故事(二)电视台媒介融合的关键第二节:报纸与广播的转型(一)报纸的媒介融合转型(二)广播的媒介融合转型第九章:媒介融合时代的信息生产学时数:41、本章教学目标:在媒介融合时代,信息生产主体、走向及传播者的职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应该深入了解这些变化,提升各项业务水平予以应对。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方式在媒介融合时代的转变。
理解: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流程掌握:媒介融合时代信息生产的主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及信息生产的特点。
3、本章教学重点:媒介融合时代信息生产的主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及信息生产的特点。
4、本章教学难点: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方式在媒介融合时代的转变。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媒介融合融合时代信息生产的主体(一)生产主体多元化(二)传播者职能多元化(三)记者、编辑的工作方式实现转变第二节:媒介融合时代信息生产的特点(一)内容传播的交互性(二)形式的全媒体性(三)内容发布的跨平台性(四)内容生产的针对性(五)内容的个性化(六)内容生产的精益化第三节: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方式在媒介融合时代的转变(一)报业数字化(二)电视网络化(三)新闻编辑流程的改变第四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流程(一)内容制作(二)内容集成(三)内容传输(四)服务开发与管理(五)内容接收第十章:互联网条件下的新闻生产学时数:41、本章教学目标:媒介融合时代,网络新兴媒体强势登场,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垄断格局,新闻生产的方式也逐步多元化,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最新的新闻生产方式,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新闻生产的场域。
理解:新闻生产的几种新兴模式。
掌握:融合新闻模式。
3、本章教学重点:新闻生产的四种新闻模式。
4、本章教学难点:传统新闻生产场域与互联网新闻生产场域的关系。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新闻生产的新场域(一)新闻生产(二)新闻场域(三)传统媒体新闻生产场域(四)互联网新闻生产新场域第二节:新闻生产的新模式(一)UGC新闻模式(二)众包新闻模式(三)“迭代新闻”模式(四)融合新闻模式第十一章:媒介融合时代的用户学时数:21、本章教学目标:媒介融合时代的受众的特征,与之前传播学中的受众分析相比较,从传受到传—传的变化,使学生更加明确该时代的用户特征,从而利用这些特征研发、创造性的从事新闻工作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从受众到用户的时代转向、长尾理论。
理解:对用户价值的挖掘,常见误区和应对办法。
掌握:用户的特征。
3、本章教学重点:用户的特征。
4、本章教学难点:对用户价值的挖掘。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从受众到用户的时代转向(一)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二)从受众回归到用户第二节:用户的特征(一)用户的结构特征(二)用户的行为特征(三)用户的社会文化特征第三节:对用户价值的挖掘(一)用户测量(二)长尾理论迷思(三)常见误区和应对办法第十二章:媒介融合中的伦理问题学时数:4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对传媒领域会出现的伦理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媒介融合所带来的系列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媒介融合给政府和企业伦理带来了哪些冲击。
理解:媒介融合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
掌握:媒介融合对新闻职业伦理的影响。
3、本章教学重点:媒介融合对传统新闻职业的影响。
4、本章教学难点:媒介融合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媒介融合中的社会伦理问题(一)媒介融合改变了个人在社会信息传播系统中的地位(二)媒介融合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第二节:媒介融合对政府伦理和企业伦理的冲击(一)媒介融合中政府监管的伦理取向(二)媒介融合对政府伦理的冲击(三)媒介融合对企业伦理的冲击第三节:媒介融合对新闻职业伦理的影响(一)媒介融合对传统新闻职业的影响(二)媒介融合对传统新闻职业伦理的冲击第十三章:网络社会的网民素养学时数:2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当下热门的“媒介素养”等问题,教育学生要争做“新闻”的捍卫者、忠实的传播者,以浓郁的人文关怀去建构现代信息社会,同时让学生在做“新闻人”之前,先做“人”再做“新闻人”,努力把自己提高成为“优秀新闻人”。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媒介素养与网民素养的联系与区别。
理解:网民素养的构成。
掌握:如何提高网民素养。
3、本章教学重点:网民素养的构成。
4、本章教学难点:如何提高网民素养与媒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