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考点31 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限时检测)(原卷版)

考点31  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限时检测)(原卷版)

考点31 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测)【限时检测1】时间:15分钟实际答题时间:分数:30分实际得分:一、【2020·全国高三其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9分)正月十五夜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稂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①星桥:星津桥。

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官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总写节日气氛。

“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铁锁开”指上元节铁锁打开,任人通行。

B.中间两联是节日欢乐气氛的具体写照:游人如织,皓月当空;游伎们身着艳装,边走边唱。

C.尾联与李白笔下“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所强调的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的心理相同。

D.这首诗对仗工稳,结构紧密,词采华艳,音调和谐,展现了一幅我国古代上元节的风情画。

2.清代学者纪昀评此诗:“三、四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不可移之他处。

夜游得神处尤在出句,出句得神处尤在‘暗’字。

”请简要赏析“暗”字“得神”所在。

(6分)(★)二、【2020·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9分)舟过荻塘沈与求①野航春入荻芽塘,远意相传接渺茫。

落日一篙桃叶浪,熏风②十里藕花香。

河回遽失青山曲,菱老难容碧草芳。

村北村南歌自答,悬知③岁事到金穰④。

(注)①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

政和五年进士。

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参知政事,著有《龟溪集》。

诗人外出归来,船经荻塘,有感春景,而作此诗。

②熏风:和暖的南风,多指夏风。

③悬知:料知,推想而知。

④金穰:指丰收之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巧妙地将各种丰富的意象缀合在一起,诗中写山水,却语含感慨,意逸象外,将一首深情绵邈的诗作传于世人。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上一句 下一句-句子_经典句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上一句 下一句-句子_经典句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上一句下一句-句子_经典句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上一句下一句出自清朝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拼音版:shínián shēng sǐliǎng máng máng ,búsīliàng ,zìnán wàng 。

qiān lǐgūf én ,wúchùhuàqīliáng 。

zòng shǐxiàng féng yīng búshí,chén mǎn miàn ,bìn rúshuāng 。

yèlái yōu mèng hūhái xiāng ,xiǎo xuān chuāng ,zhèng shūzhu āng 。

xiàng gùwúyán ,wéi yǒu lèi qiān háng 。

liào dénián ni án cháng duàn chù,míng yuèyè,duǎn sōng gā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苏轼的诗词大全《江神子(冬景)》《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满江红·江汉西来》《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阳关曲(军中)》《题西林壁》《潮州韩文公庙碑》《西江月(佳人)》《少年游(去年相送)》《浣溪沙(感旧)》《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醉蓬莱(重九上君猷)》《守岁》《送参寥师》《菩萨蛮(回文)》《卜算子·感旧》《西江月·顷在黄州》《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满庭芳(蜗角虚名)》《后赤壁赋》《南乡子(沈强辅雯上出犀丽玉作胡琴,送元素还朝,同子野各赋一首)》《减字木兰花(琴)》《阮郎归(苏州席上作)》《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千秋岁(湖州暂来徐州重阳作)》《菩萨蛮·回文秋闺怨》《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哨遍(为米折腰)》《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殢人娇(王都尉席上赠侍人)》《屈原塔》《华清引(感旧)》《石苍舒醉墨堂》《桃源忆故人(暮春)》《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望江南(暮春)》《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菩萨蛮(回文冬闺怨)》《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雨中明庆赏牡丹》《菩萨蛮(有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菩萨蛮·回文夏闺怨》《三槐堂铭》《永遇乐(长忆别时)》《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九日黄楼作》《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浣溪沙(重九旧韵)》《念奴娇·赤壁怀古》《行香子·过七里濑》《阮郎归·初夏》《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瑶池燕》《西江月(再用前韵戏曹子方)》《江神子(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寄之)》《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皂罗特髻(采菱拾翠)》《醉落魄(述情)》《河满子(见说岷峨凄怆)》《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少年游·润州作》《渔家傲(赠曹光州)》《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洞仙歌·咏柳》《凌虚台记》《调笑令》《点绛唇(离恨)》《前赤壁赋》《刑赏忠厚之至论》《赠刘景文/ 冬景》《千秋岁·次韵少游》《满江红(江汉西来)》《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乌夜啼(寄远)》《减字木兰花(维熊佳梦)》《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醉翁操·琅然》《阳关曲/ 中秋月》《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和子由踏青》《菩萨蛮(四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译文及注释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超然与幽怨并存:谪居黄州期间苏轼诗歌创作中的情志矛盾

超然与幽怨并存:谪居黄州期间苏轼诗歌创作中的情志矛盾

超然与幽怨并存:谪居黄州期间苏轼诗歌创作中的情志矛盾作者:桂天寅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04期摘要:本文在分析了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的诗歌创作后认为,苏轼此时期的作品存在两种看似矛盾的情志特征,一方面是追求平和超脱、淡然从容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又在抒发幽怨婉曲、自伤自怜的贬谪心态。

在这两种创作情志中,虽然前者居于主导地位,并不断引导苏轼走向从容淡泊的人生境界,但后者却始终未能彻底消除,这使他此一阶段的诗歌创作展现出一种复杂而别具风味的情志特征和艺术风貌。

关键词:苏轼黄州诗歌情志情志是诗人思想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是构成并决定诗人诗歌风格的核心要素。

乌台诗案的政治打击和随后数年的贬居生活,对苏轼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

贬居黄州期间,在苏轼的诗歌创作中,平和超脱、淡然从容的人生态度和幽怨婉曲、自伤自怜的贬谪心态共存,使他此一阶段的诗歌创作展现出一种复杂的情志特征和艺术风貌。

本文拟从追求平和超脱的从容心态和抒发幽怨婉曲的自哀之情两个方面,分析苏轼诗歌创作中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情志特征的具体表现方式。

一乌台诗案的政治遭遇和贬谪黄州的人生打击使苏轼意识到,在当时激烈的党争环境下,自己过往的性格、言行及处事方式很容易遭到政治对手的攻击。

因此他努力改变熙宁年间在诗文创作中动辄就直抒胸臆、议论时弊的轻率做法,努力追求平和超脱、淡然从容的处事心态,一方面真的是为了修补自己性格中过于奔放外露的弱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荣辱不惊的稳重与超脱。

为此,他修习佛、道,调整心态,努力使自己做到超然物外、乐观旷达、平和从容。

但是这种追求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

比如在作于元丰三年的《初到黄州》一诗中,苏轼曾说:“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这首诗显然是要表现作者能够以超然的心态面对命运的不公和现实生活的艰难。

山西盐湖区运城中学校新高考语文的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山西盐湖区运城中学校新高考语文的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山西盐湖区运城中学校新高考语文的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

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释]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

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 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2)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

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瑹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莎衣①(宋)杨朴②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③,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释】①莎衣:即蓑衣。

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

③直饶:犹纵使,即使。

绶:系印纽的丝带。

金章:金质的官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软绿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轻”“柔”点明质地轻柔。

高三语文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语文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语文词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尽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4分)【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解析】此类题一般要从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阐述“志”的内涵或“景”与“情”的关联;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功效。

注意在解答技巧的效果时,一定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具体分析,切记空洞。

本题应抓住关键词“放”“春愁”,然后判断词句的修辞是比拟,再谈效果即可。

要注意分析“春愁”的无形变有形。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4分)【答案】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悯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时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赴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

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恒生你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给出了两个理解角度,可以从“愁”“喜”二者中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分析作答。

组织答案时,可分两步,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如结合“春愁”具体的诗句来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

注意自圆其说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山花子 ·春恨陈子龙①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拓展练习--《将进酒》拓展练习(教师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拓展练习--《将进酒》拓展练习(教师版)

《将进酒》拓展练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君不见高堂(高大的厅堂)明镜悲白发②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③钟鼓馔玉(zhuàn yù,这里指美好的饮食)不足贵B.①将(jiānɡ,请)进酒,杯莫停②但(只)愿长醉不愿醒③呼儿将(qiānɡ,请)出换美酒C.①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玩笑)②径须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卖)取对君酌③陈王昔时宴(举行宴会)平乐D.①请君为我倾(侧)耳听②会须(应当。

会,意为应当;须,意为必须)一饮三百杯1. A【解析】B.①qiānɡ,③jiānɡ,拿;C.“沽”,买;D.“会”“须”都是“应当”的意思。

2.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耗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2.(C)3.下列粗体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烹羊宰牛且为乐且,暂且B.与君歌一曲歌,唱歌C.径须沽取对君酌取,拿取D.与尔同销万古愁销,消除答案【解析】(C)(语气助词)4.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

【名师讲题】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释】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交代了创作的缘由,诗人将要前往岐亭,友人在东禅庄院送别自己,有感而发,写作此诗。

B.首联“十日”既写出春寒时间之长,内心的凄苦,又写出春天到来的迅疾,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

C.颔联运用叠词,视听结合,“决决”写山谷中流冰融化的声音,“青青”写出春天新生野草的颜色。

D.颈联“数亩荒园”“半瓶浊酒”既写出诗人当时谪居黄州的困境,也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

16.清代汪师韩评价这首诗的尾联说:“含蕴无穷”。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D16.①以“去年今日”,暗写今年今日仍为路上行人,感叹谪居时间之长;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融情于景,将梅花人格化,明写梅花欲断魂,实写自己内心的悲苦;③化用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揭示自己“路上行人”的身份,流露出自己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

(一点2分,三点6分)名师讲题:15.“也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错误,这里只是写自己生活的困苦,以及与友人深厚的情谊。

16.本诗从题目上看可知,诗人将要前往岐亭,友人在东禅庄院为自己送别,而尾联“去年今日关山路”写到去年今日自己走在关山道路,从而可知,自己谪居时间之长。

尾联中“细雨梅花正断魂”,写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

“断魂”一词将梅花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并且寓情于景,写梅花的正断魂,实际上是写自己,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悲苦。

尾联“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是写清明时节的情景,化用了杜牧《清明》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诗句,从而揭示出自己“路上行人”的身份,而自己也正是“欲断魂”,从而写出自己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

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阅读训练及答案

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注】。

【注】赋招魂:写一篇《招魂》诗。

意指朋友设法将苏轼从黄州调回京城。

招魂:屈原所作楚辞篇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风”指春风,城东门无东风吹入,意思是早春时节在城中还不曾察觉春意。

B.春游时欢聚畅饮,江城白酒味道醉了,野老笑意温和,可知作者黄州生活之乐。

C.尾联用典,诗人借屈原《招魂》的典故感念老朋友们为他的回京任职而奔走。

D.诗人在黄州寄情诗书山水,寄情新交故旧,但也难免沮丧,有消极避世的想法。

15.前人认为苏轼这首酬唱诗,在记游中隐含对友人关心的回应,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4.D该诗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都可见诗人旷达的心态,并没有沮丧、消极避世的想法,属无中生有。

15.早春时节,诗人主动“出郊寻春”,不为贬谪所苦,在春游时感受山水自然之乐,人情朴野之纯,可见其开阔旷达的襟怀,由此表现黄州生活之乐.暗示朋友不必为自己担心,为尾联对放人的劝慰做了铺垫。

这是间接回应朋友的关心。

尾联写作者与朋友约定每年作此寻春之游,告诉朋友不必为朝廷召其还京多操心,这是直接回应朋友的关心。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类题】专练卷附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类题】专练卷附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类题】专练卷一、考题示例【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问题】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参考答案】(1)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2)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3)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任选一种)【附】1、一般答题步骤和要领:(1)首先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2、解题格式和模板: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二、巩固练习(一)湖北省黄冈市2019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

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

西京:指洛阳。

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 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 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

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颈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2、有人认为,尾联没有扣住题中的送字,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杨柳摇曳、冰雪消融、春草返青的生机盎然的初春美景图。

(2分)虽不免有离愁相扰,但更多的是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

(2分)2、示例1:不同意。

尾联回忆被贬黄州,初经此地时内心的孤苦与凄凉。

这些回忆是因送别场面而引发。

(2分)两相对比,更显友情之深厚,感慨之深沉。

(2分)示例2:同意。

本诗是送别诗,而尾联却回忆去年被贬时的情景,未能扣住送别。

(2分)送别诗一般在结尾直抒胸臆,而此诗的尾联却是回忆往事,表达的情感与朋友相送之情似乎不符。

(2分)【赏析】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一片嫩绿。

江柳已摇村的摇字很形象,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

颔联进一步描写春景。

决决,流水声,冰谷,尚有薄冰的溪谷,谷中尚有冰,说明是早春。

早春溪流甚细,故冠名以稍闻二字,堪称词语精确。

青青。

新生野草的颜色。

没,淹没,覆盖。

烧痕,陈年枯草被火烧过,留下的痕迹。

后句说青青新草覆盖了旧有的烧痕。

冠以尽放二字,更显得春意盎然。

颈联写潘、古、郭三人为他饯行。

数亩荒园即指女王城东禅庄院。

留我住待君温,写出了三人对苏轼的深厚情谊。

而这个地方正是去年他赴黄州所经过的地方,今日友人的情谊,不禁使他回想起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因此,尾联转以回忆作结。

去年苏轼赴黄州途中所作的《梅花二首》,写得非常凄苦,读之,催人泪下。

其一云: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古文对比阅读(带答案版)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古文对比阅读(带答案版)

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古文对比阅读(带答案版)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黄州定惠院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

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

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

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

晚乃步出城东,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③,移种雪堂之西。

(苏轼《记游定惠院》)【注】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

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

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

③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月色入户户:_______________②水中藻、荇交横交横:_______________③晚乃步出城东步: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项中画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B.①欣然起行②然以予故C.①相与步于中庭②往憩于尚氏之第D.①庭下如积水空明②如大珠累累(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4)简要说说【甲】文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5)【乙】文中,定惠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变化有没有影响苏轼的游兴?为什么?【答案】(1)①门,②交错纵横,③散步B(3)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②每年海棠花开的时候,一定带着客人置办酒席,我已在海棠花下醉了五次了。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

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3)—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放鹤亭记 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B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烦执事? .所如,或立于陂田 .孰能讥之乎?.无损者.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及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及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练习:诗歌鉴赏专题之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及答案诗歌表现手法专题练习题一、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苏轼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木芍药:牡丹花。

殿:在最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

B .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C.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

D .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

2.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夕望江桥示萧咯议、杨建康、江主簿(南朝・梁)何逊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2 . ( 1 )尾联虚写,回忆"去年今日",前一年苏轼赴黄州,凄风苦雨的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细雨断魂,暗寓迁谪之感。

(3分)(2)运用对比,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正好与今年朋友送别的深情厚谊形成对比,即不只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

(3分)1、D【解析】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

故选D。

2、( 1 )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

(2)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3 )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考证-最新文档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考证-最新文档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考证一、写作背景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说: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

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

”[1]已而果然。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对王弗的依赖,以及王弗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女子、对苏轼的帮助很大。

苏轼自然真率,略无外饰。

如他自己所说,“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2]不论亲疏,都吐以肺腑之言,快快活活,无忧无俱。

所以他作为诗人的苏轼是成功的,但是作为政客的苏轼无疑是恨失败的,但是幸好王弗是个很细腻和理智的女子,他们两人的性格恰好互相弥补了各自的不足,所以才能共同抵抗人生的风雨。

这篇墓志铭短短四百来字,但是却详细记了生活中得这点小事,不难看出,苏轼对王弗的依赖和爱恋。

王弗跟苏轼共同生活了近十一年,生有一个儿子,名叫苏迈。

都说红颜薄命,古往今来似乎总是如此!美丽精明的女人更容易被上天妒忌,所谓天妒红颜,古今略同!王弗正是如此。

宋英宗治平二年的五月,即公元1065年5月,正值芳华年龄的王弗不幸病逝,年仅27岁。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当时王弗已经病逝十年了,而十年之中,苏轼却没有为王弗写任何悼念的诗和词,这不禁让人怀疑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是不是真如想像中得那么和睦。

可是据记载:旧制召试馆职,诗、赋各一篇。

治平中东坡被召,自言久去场屋,不能为诗赋,乃特诏试论二篇。

记载的是六月举行的一次制科考试,制科考试的程序比科举考试要繁琐。

参加制科考试的人员由朝廷中的大臣进行推荐,然后参加一次预试。

最后,由皇帝亲自出考题。

制科考试的选拔非常严格。

据说宋朝总共三百多年的历史,科举考试选了4万多进士,而制科考试只进行过22次,成功通过的人只有41人。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考试中,苏轼却说“久去场屋,不能为诗赋”[3],不但这次御前考试没写诗,而且此后三年多,从英宗治平二年(1065)六月到神宗熙宁元年(1068)秋天,苏轼一首诗都没写,三年沉默。

《六年正月二十日 复出东门 仍用前韵》赏析与翻译

《六年正月二十日 复出东门 仍用前韵》赏析与翻译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宋代:苏轼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译文:乱山环绕我的住所,江水侵袭我的屋门,长久以来我居住在淮南尽头荒远的小村。

置下五亩薄田终老此地的计划逐渐形成,朝廷新政扫除我昔日窠巢不留一点旧痕。

沙鸥岂止见惯我的身影,它早和我相熟,经常来到江边垂钓,坐的石台也是半温。

很久以前我就与东风作好了今天的约定,当美丽的梅花再度开放,我将重返朝廷。

注释环合:环绕。

尽处村:尽头荒远的村子。

终老计:终老的计划。

九重:指朝廷。

沙鸥熟:《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此化用其典,谓甘心退隐忘掉机心。

钓石:垂钓时坐着的石头。

东风,暗指君王。

暗香:指梅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此时苏轼在黄州。

苏轼在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作《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作《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这年作此诗,仍用前韵,称“复出东门”,指上一次正月二十日出东门寻春,这年再出东门寻春,在寻春里有希望朝廷再起用他的含意。

赏析:这首诗首句写黄州的环境,次句写黄州的地理位置,是个人抒情。

三、四句写决定终老黄州,三句言终老的物质准备,四句言朝廷官制上的更革,为自己的终老创造了政治条件。

五、六句承“终老计”,谓对终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

末二句继续表达上二句没有表达完的意思:作者希望每年的正月二十日,梅花再度开放。

这里说的梅花再开,也隐隐约约地包含了希望朝廷起用的意思。

全诗以温雅含蓄的笔调写政治失意之悲,愈觉感情沉厚。

苏轼初到黄州,住定惠院,后迁临皋亭,后又筑雪堂,家住临皋。

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答案

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答案

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古诗文阅读。

(一)黄州安国寺记(宋)苏轼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①,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其明年二月至黄。

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②所从生而不可得。

一念清净,染污③自落,表里翛然④,无所附丽⑤,私窃乐之。

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⑥。

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

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卒谢去。

余是以愧其人。

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

连曰:“寺未有记。

”具石请记之。

余不得辞。

【注释】①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

②罪垢:指罪孽。

③染污:烦恼。

④翛(xiāo)然:超脱的样子。

⑤附丽:附着,依附。

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

(二)行香子·述怀①(宋)苏轼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②,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①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

②石中火: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1)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求所以自新之方往之汝家,必敬必戒B.间一、二日辄往遂于外人间隔C.私窃乐之宴酣之乐D.具石请记之百废具兴用(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3)文中写僧人继连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为苏轼词中画线的句子“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设计朗读。

(可从停连、语速、节奏、重音、语调等方面入手,答出一点即可)(5)上面两篇古诗文中,苏轼的境遇相同、心境相似,请结合《黄州安国寺记》相关内容,品析词中画横线的诗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语言上的妙处。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在这首悼亡词中,哪
一句用情至深,最能打动 你?请你也饱含深情地用 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一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
相思而不相知之痛
不思量,自难忘。
此情无计可消除之难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无处倾诉之悲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世事沧桑之哀
上片:抒写对亡妻永远难忘的思念之情和爱妻去世后自己生活的 凄凉、辛酸和伤痛。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你读出了词人何种感情? 伤心欲绝 痛彻心扉
本词题为“记梦”——写“梦”,围绕“梦”怎样概括 这首词的文思?
以“梦”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梦前――梦中――梦醒
梦前思量(怀念)——十年生死两茫茫,……尘满面,鬓如霜。
词情总结
请用一句诗小结梦前、梦境、梦后的情感?
梦前思量(怀念)—— 此情 无计可消除 现实

梦中相逢—— 此时 无声胜有声
梦境

梦醒悲凉—— 此恨 绵绵无绝期
现实
题虽为记梦,实际是以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 深沉的思念。全词虚实结合,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 伤的调子。
来是偶然,走是必然。 人间的某些擦肩而过,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有情有 意又有天真的心,就会发现生命没有比这一刻更美的。 在生命的旅途中,要诚挚地珍惜,要深深地疼爱。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译: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 了故乡,卧室小窗前,你正对镜梳妆。 彼此相看,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有 一行行泪水流满面。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料想那明月照耀着的长着小松树的 坟山,是你年复一年地思念我而痛欲断 肠的地方。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 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
城东禅庄院 宋代·苏轼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 女王城东禅庄院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 女王城东禅庄院
作者简介:
苏轼(sū shì)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 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 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 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 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
古诗文系列: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 女王城东禅庄院
译文:
初春的严寒里,十天来我未曾走出家门, 不知道江边柳丝,已摇曳着新的青春。 渐渐听到山谷中流冰融化的声音,原野上 一望无际的新草,遮没了烧过野火的旧痕。 几亩荒僻的田园留我在这儿居住,半瓶浑 浊的老酒等待友人来温。 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 放正暗自断魂。
古诗文系列: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 女王城东禅庄院
赏析:
早春溪流甚细,故冠以“稍闻”二字,用 词精确。青青,新生野草的颜色。后句说 青青新草覆盖了旧有烧痕。冠以“尽放” 二字,更显得春意盎然。
颈联写潘、古、郭三人为他饯行。 “数亩荒园”,点明了饯行的地点。“留 我住”,“待君温”,写出了三人对苏轼 的深厚情谊。而这个地方正是他一年前赴 黄州所经之地,此时友人的情谊,使他回 想起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
背景:
苏轼的好友陈慥(季常)隐居于岐亭, 苏轼贬官黄州期间,他们经常互访,苏轼 这次往岐亭也是为访陈慥。潘、古、郭三 人是苏轼到黄州后新结识的友人,潘指潘 丙,字彦明,诗人潘大临之叔。古指古耕 道,通音律。郭指郭遘,喜好写挽歌。他 们三人对贬谪中的苏轼帮助颇大。苏轼 《东坡八首》之七说:“潘子久不调,沽 酒江南村。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单选题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苏轼,被余秋雨称为的天才,集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于一身的天才。

自古以来,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似乎是的一对死敌,然而这两者在苏轼身上却得到了最完美的统一,今日西湖的苏堤仍旧着一千多年前这个天才的赫赫政绩。

然而卓越的政治才能并不代表会玩弄肮脏的政治手腕,苏轼的一生命途多舛,与他正直的个性是分不开的。

改革也好,保守也罢,无论当时哪派势力得宠,苏轼都只有一个宗旨:站在良心那边说话!A.千年一遇誓不两立显示B.千载难逢势不两立显示C.千年一遇势不两立昭示D.千载难逢誓不两立昭示二、默写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句子是:,。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诗中描述在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倍增“,”的感叹。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达就算是彼此重逢,由于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以相认的句子是:___ ,,。

三、问答题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不思量"(不去想的意思)与“自难忘”是否矛盾?6.请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是如何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诗人对亡妻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5 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

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诗人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是一片嫩绿。

B.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既拟写了溪流潺潺之声,又描写了小草新绿之色,写出了春的生机。

C.颈联是写送别的情形,作者用“留”“待”两字表达了朋友们为其饯行的深情厚谊。

D.尾联的“细雨梅花正断魂”,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

15.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尾联貌似与送别没多大关系,实际扣送别很紧,请对尾联进行简要赏析。

(6分)
参考答案:
14.D(“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错,实际上,去年的今日,诗人奔赴黄州途中孤苦寂寥,只有梅花相伴。


15、尾联写送别很巧妙。

运用虚写,回忆“去年今日”,即前一年苏轼赴黄州,凄风苦雨的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细雨断魂,暗寓迁谪之感。

(3分)而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正好与今年朋友送别的深情厚谊形成对比,即不只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诗人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