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S2018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指南 肺结节病 SARCOIDOSIS - PULMONARY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复习过程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1]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2]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3,4,5,6,7]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1,2,3,4,5]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范围内。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 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1]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2]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3,4,5,6,7]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1,2,3,4,5]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围。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 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2013MIMS呼吸系统疾病指南-3-肺结节病
大淋巴结、支气管内膜的结节、前斜角 肌脂肪垫淋巴结、肝脏穿刺或肺活检 等。 (3) 结节病抗原(Keim)试验阳性反应。 (4) 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升高(接受激
• 淋巴瘤、霍杰金病:常见胸腔积液,胸内 淋巴结肿大多为单侧或双侧不对称肿大, 倾向于与右心缘融合。霍杰金病肺门淋巴 结肿大常在肺部浸润后发生,可伴有硬化 性或溶骨性骨损害。纵隔受压可出现上腔
诊疗方案
肺结节病
肺结节病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未明、以非干酪性类上皮肉芽肿形成为病理特征,影响全身各系统,特别是肺 和胸内淋巴结的肉芽肿疾病,本文侧重介绍肺结节病。
1 初诊
患者有以下特征: • 体检或因其他病症经
X线胸片检查提示有 结节病的可能; • 非特异性呼吸道感染 症状伴其他器官症 状,例如皮肤病变、 淋巴结肿大、虹膜睫 状体炎等眼睛异常。
强随访。
强化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适当增加剂量。
严
- 给予长疗程治疗。
重
加用或换用:
的
• 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或硫唑
晚
嘌呤用于对激素抵抗的严重病
期
例或病情进行性加重的患者,
患
也可考虑使用环磷酰胺。
者
加用或换用:
• 免疫调节剂:氯喹和羟氯喹
6 其他治疗措施
治疗并发症和对症支持 •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并发感染 • 止血药物:用于咯血的患者 • 治疗其他结节病相关的并发症:如骨质
肺结节病的X线表现与分期
分期
胸部X线检查所见
占结节病患者的比率
0期
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所见(可有肺外异常发现)
I期
双侧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而肺部无异常
5-10% 约50%
II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稳定期慢阻肺长期维持药物治疗
1
对于慢阻肺患者支气管扩张剂是控制症状的核心,通常给基础量预 防或减少症状(A 类证据)
LABAs 和LAMAs 联合治疗比单独使用(A 类证据)或ICS/LABA
2
(B 类证据)减少急性加重。
3
(二)流行病学
2007年对我国7个地区20 245名成年人的调査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 肺的患病率高达8.2%。 2018年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CPHS)对10个省市50 991名人群调查显示20 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则高达13.7%,首次明确我国 慢阻肺患者人数近1亿,慢阻肺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 疾病,构成重大疾病负担。 据统计2013年中国慢阻肺死亡人数约91.1万人,占全世界慢阻肺死亡人数的 1/3,远高于中国肺癌年死亡人数。 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估计,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 世界银行/WHO的资料表明,至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
24
对于需要住院的患者其严重程度分为3类
(1)无呼吸衰竭:呼吸频率为20~30次/min,不使用辅助呼吸肌,无意识改变,通 过文丘里面罩吸入氧浓度(FiO2)为28%~35%时低氧血症能够改善,PaCO2无增加。 (2)急性呼吸衰竭-尚未危及生命:呼吸频率>30次/min,使用辅助呼吸肌,无意识 改变,通过文丘里面罩FiO2为25%~30%时低氧血症能够改善,高碳酸血症PaCO2较基 线增加或在50~60mmHg。 (3)急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呼吸频率>30次/min,使用辅助呼吸肌,突发意识改 变,通过文丘里面罩给氧低氧血症不能改善或FiO2>40%,高碳酸血症PaCO2较基线增 加或>60 mmHg,存在酸中毒(pH≤7.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8
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 常可能导致COPD的发生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咳嗽、 咳痰、呼吸困难、 胸闷等
诊断标准:肺功 能检查、胸部X 线检查、血气分 析等
病情分级:轻度、 中度、重度、极 重度
治疗原则:控制 症状、改善生活 质量、预防并发 症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食物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并治 疗肺部疾病如肺结核、支 气管炎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 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 夜、过度劳累等
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治疗方法、日常护理、饮食建议等 健康教育方法:通过讲座、宣传册、网络课程等方式进行 健康教育对象: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等 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
支气管舒张剂
作用机制:通过舒 张支气管平滑肌缓 解气道痉挛改善气 流受限
常用药物:β2受 体激动剂、抗胆碱 能药物、茶碱类药 物等
应用指征:适用于 轻中度气流受限缓 解症状改善生活质 量
注意事项:避免长 期使用以免产生耐 药性影响疗效
抗炎药物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素等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 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具有抗过敏、抗炎等作用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具有抑制免疫反应、抗炎等作用
监测内容和频率
肺功能检查:包括肺容量、 气流受限、呼吸困难等指标
血气分析:包括氧分压、二 氧化碳分压、酸碱平衡等指 标
胸部X线检查:包括肺纹理、 肺气肿、肺大泡等指标
心电图检查:包括心率、心 律、心肌缺血等指标
盐酸氨溴索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患者疗效分析
盐酸氨溴索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患者疗效分析雷卓英DOI :10.11655/zgywylc2018.05.046作者单位:037009大同市卫生学校医学部吸烟、感染及工业和生活产生的有害气体与颗粒常引发炎症反应,长期刺激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其中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1]。
COPD 属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以及病死率高,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发热等,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等[2]。
盐酸氨溴索是常见的祛痰药物,促痰功能显著,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高反应及减少炎症反应等[3]。
本研究探讨应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COPD 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和指导。
员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入院的COPD 合并感染患者以痰多为著者共116例,随机分为2组。
其中53例为研究组,男性36例,女性17例;年龄52~75岁,平均(58±4)岁。
53例为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15例;年龄50~81岁,平均(58±5)岁。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COPD 的诊断标准[4],上次治疗与本次治疗间隔不小于3个月。
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对治疗药物过敏,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
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该方案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案:依据个体病情需要给予抗生素、低流量吸氧、平喘解痉、支持营养等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 加0.9%氯化钠溶液5ml ,用雾化吸入器进行治疗,每次15min ,每天3次,控制氧流量为4~7L /min ,连续治疗2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上加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 /250μg ),每天2次,每次1喷,连续治疗2周,吸入药物后5min 用盐水漱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8
定义 (GOLD2018)
危险因素: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吸烟 环境暴露因素:生物燃料暴露和空气污染 宿主因素:遗传异常、肺部发育异常和加 速老化
© 2014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COPD的定义
COPD 患者常会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急 性恶化,称为急性加重。
ICS(吸入糖皮质激素)
GOLD2016: 对FEV1%<60%,常 规吸入ICS 可以改善 症状、肺功能、生活 质量,降低慢阻肺急 性加重频率
GOLD2017: 常规给予ICS单药,不 能改善FEV1下降程度 或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停药会导致FEV1下降
推荐
停药
三联疗法
吸入激素联合双支气管扩张剂三联治疗 GOLD 在慢阻肺稳定期管理中指出,对于 症状多、 高风险的慢阻肺患者,当使用双 支气管扩张剂或吸 入糖皮质激素(ICS)/ 长效 β2 受体激动剂,LABA)仍然不能改 善临床症状和其他结局指标时, 推荐应用 吸入激素联合双支气管扩张剂三联治疗。
第四 稳定期的管理
指南针对新的ABCD分组模式,对稳定期慢 阻肺的药物治疗策略也进行了相应的更新。 用药方案更加的个体化,包括升级和降级 的药物治疗等。
COPD起始药物治疗推荐
慢阻肺稳定期非药物治疗
1.戒烟作为慢阻肺的一级预防和二 级预防,除个体主动戒烟外,GOLD 2018 引用了 发表于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的研究,指出 立法戒烟可有效增加戒烟率 和减少二手烟暴露。 2.肺康复 慢阻肺肺康复在国内逐渐受到重 视。 不同国家出版了相应的肺康复指南。 GOLD 2018指 出:肺康复可在很多场所进 行。
呼吸科-慢阻肺诊疗规范指南
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规范诊疗指南(2018年版)依据: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17(11) : 856-870;《内科学(第八版)》。
一、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气流受限多呈进行|生发展,与气道和肺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二、慢阻肺的诊断:慢阻肺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典型慢阻肺的诊断: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危险因素暴露史;肺功能检查吸人支气管扩张剂后FEV₁/FVC<0.7提示气流受限,且除外其他疾病。
三、慢阻肺的分期:1.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症状加重,超过日常变异水平,需要改变治疗方案。
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脓性或黏液脓性痰,可伴有发热等。
2.稳定期: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病情基本恢复到急性加重前的状态。
四: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紧急转诊及治疗场所的选择1.紧急转诊:当慢阻肺患者出现中重度急性加重,经过紧急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需要住院或行机械通气治疗,应考虑紧急转诊。
2.普通病房住院指征:①症状显著加剧,如突然出现的静息状况下呼吸困难;②重度慢阻肺;③出现新的体征或原有体征加重(如发绀、神志改变、外周水肿);④有严重的合并症(如心力衰竭或新出现的心律失常);⑤初始药物治疗急性加重失败;⑥高龄患者;⑦诊断不明确;⑧院外治疗无效或医疗条件差。
入住监护病房指征:①对初始急诊治疗反应差的严重呼吸困难;②意识状态改变,包括意识模糊、昏睡、昏迷;③持续性低氧血症(PaO<40mmHg)或进行性加重和/或严重或进行性加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7.25),氧疗或无创通气治疗无效;④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使用升压药。
2013MIMS呼吸系统疾病指南-14-咳嗽
咳嗽14慢性非特异性咳嗽常见病因•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 )•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 )•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其他病因•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结核• 变应性咳嗽(AC )• 心因性咳嗽咳嗽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其病因有感染和非感染两大类。
• 特异性咳嗽:咳嗽伴有能提示特异性病因的其他临床表现,即咳嗽是对某些疾病具有诊断指导 意义的症状之一。
• 非特异性咳嗽:咳嗽为主要或唯一表现,X 线胸片未见异常的亚急性或慢性咳嗽。
无明确病变1 初诊患者主要因咳嗽,伴有或不伴咳痰、发热等症状求医。
2临床评估咳嗽已持续多长时间?5 咳嗽的治疗• 针对导致咳嗽的不同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病因不明者根据推测的可能病因给予经验性治疗A 非药物治疗• 患者宣教、改善生活方式• 避免和控制咳嗽诱发因素B 非特异性镇咳药物治疗• 外周性或中枢性止咳药物• 祛痰药物3 临床诊断• 病史、症状、体征,评估咳嗽的严重程度有明确病变4 慢性和亚急性咳嗽的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 肺功能检查• 血液检查•过敏性疾病相关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慢性咳嗽常见病因• 肺炎• 肺结核• 支气管肺癌亚急性咳嗽感染后咳嗽• 如肺炎、百日咳、气管炎 非感染后咳嗽• 如UACS 、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加重急性咳嗽• 肺炎、哮喘或慢阻肺(COPD )加重、肺栓塞、急性心衰及其他严重疾病引起的咳嗽。
• 呼吸道感染,原有呼吸道疾病加重引起的咳嗽,以及与环境和职业相关的咳嗽。
X 线胸片检查咳嗽时间<3周咳嗽时间3-8周咳嗽时间>8周咳嗽143 临床诊断病史• 了解是否有连续2年或以上的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史。
- 提示慢性支气管炎。
• 了解既往患病和用药情况,例如是否曾诊断为哮喘,是否因高血压正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了解吸烟史。
症状• 咳嗽:注意咳嗽性质、音色、节律和咳嗽时间、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伴随症状,严重程度和是否影响睡眠。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课件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1]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2]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3,4,5,6,7]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1,2,3,4,5]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范围内。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 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1]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2]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3,4,5,6,7]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1,2,3,4,5]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围。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 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呼吸科临床用药经验集锦
呼吸科临床用药经验集锦呼吸科用药信息太多记不住怎么办?助手君为您整理了一些呼吸科临床用药经验文章,让您最快掌握实战要领。
1. 机械通气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本文综述了通气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致病菌、诊断标准、以及早期适当抗菌治疗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等方面,并提示应将早期合理的抗菌治疗作为通气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T)的标准治疗。
2. 支气管扩张:抗生素的选择与用药时机该文对近期支扩抗生素治疗的用药指征和药物选择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总结。
3. COPD 急性加重: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选择抗生素和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为重症AECOPD 的治疗的重要环节,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转归。
4. 哮喘的小气道病变:药物治疗本文综述了哮喘小气道病变药物治疗的选择及其重要性。
5. 抗胆碱能药物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回顾了SAMA、LAMA 等抗胆碱能药物在哮喘治疗中的价值。
6. 治疗中度哮喘:规律用药疗效更佳该研究发现,指南推荐的规律使用布地奈德+ 福莫特罗治疗稳定期的中度哮喘,其疗效优于布地奈德+ 福莫特罗按需治疗。
7. 儿童重症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急性哮喘恶化可造成诸多并发症、加速肺功能恶化。
未来的研究应该使得治疗更加个体化,并且应使用生物标记驱动的方法来治疗。
8. 妊娠期哮喘用药安全性(临床综述)哮喘是妊娠期间常见疾病,对孕妇和胎儿均有明显影响。
Namazy JA 教授总结了妊娠期哮喘用药安全性管理,并将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Ther Adv Respir Dis 杂志上。
9. 重症儿童哮喘二三线治疗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严重急性哮喘加重儿童相关辅助疗法的研究进展,包括使用镁剂、甲基黄嘌呤衍生物、或氯胺酮;吸入氦氧混合气、吸入性麻醉药,以及体外生命支持治疗等。
10. 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图文并茂地介绍慢性气道疾病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分分钟掌握雾化治疗要点。
11. 从细菌耐药角度解读抗生素治疗指南细菌耐药性是临床不得不面对的难问题,本文从细菌耐药角度重新解读抗生素的临床使用指南,相信您会有新的收获。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2015年首部"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发表以后,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对肺结节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这些指南与共识的更新完善了肺结节的诊治与管理策略。
在此背景下,为了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总结我国首部肺结节诊治共识[1]的经验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广泛听取了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参考了"肺结节评估:亚洲临床实践指南"[2]及其他学科共识或指南[3,4,5,6,7]后,对原有共识进行了修订。
更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细化了肺结节的分类,对肺结节、微小结节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定义了我国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低剂量CT筛查;强调了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注重准时随访并观察肺结节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等,旨在提高我国各级医院医生对肺结节的诊治水平。
一、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一)肺结节的定义[1,2,3,4,5]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多无明显症状,为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 c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多发性肺结节常表现为单一肺结节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结节,一般认为>10个的弥漫性肺结节多为恶性肿瘤转移或良性病变(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所致;局部病灶直径>3 cm者称为肺肿块,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不在本共识讨论的范围内。
(二)分类[1,2,3,4,5]1.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的病灶定义为多发性。
2.病灶大小分类:为便于更好地指导分级诊疗工作,对肺结节患者进行精准管理,特别将肺结节中直径<5 mm 者定义为微小结节,直径为5~10 mm者定义为小结节。
微小结节可在基层医院管理;小结节可在有诊治经验的医院,如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管理;10~30 mm的肺结节则应尽早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
呼吸科-慢阻肺诊疗规范指南
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规范诊疗指南(2018年版)依据: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17(11) : 856-870;《内科学(第八版)》。
一、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气流受限多呈进行|生发展,与气道和肺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二、慢阻肺的诊断:慢阻肺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典型慢阻肺的诊断: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危险因素暴露史;肺功能检查吸人支气管扩张剂后FEV₁/FVC<0.7提示气流受限,且除外其他疾病。
三、慢阻肺的分期:1.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症状加重,超过日常变异水平,需要改变治疗方案。
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脓性或黏液脓性痰,可伴有发热等。
2.稳定期: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病情基本恢复到急性加重前的状态。
四: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紧急转诊及治疗场所的选择1.紧急转诊:当慢阻肺患者出现中重度急性加重,经过紧急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需要住院或行机械通气治疗,应考虑紧急转诊。
2.普通病房住院指征:①症状显著加剧,如突然出现的静息状况下呼吸困难;②重度慢阻肺;③出现新的体征或原有体征加重(如发绀、神志改变、外周水肿);④有严重的合并症(如心力衰竭或新出现的心律失常);⑤初始药物治疗急性加重失败;⑥高龄患者;⑦诊断不明确;⑧院外治疗无效或医疗条件差。
入住监护病房指征:①对初始急诊治疗反应差的严重呼吸困难;②意识状态改变,包括意识模糊、昏睡、昏迷;③持续性低氧血症(PaO<40mmHg)或进行性加重和/或严重或进行性加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7.25),氧疗或无创通气治疗无效;④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使用升压药。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学科诊疗指南》(2018)要点汇总
169.《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学科诊疗指南》(2018)要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以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和日间思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睡眠呼吸疾病,患病率为2%~4%。
该病可引起间歇性低氧、高碳酸血症以及睡眠结构紊乱,并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
心律失常、脑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2型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
对于OSA对身体的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医师、患者及全社会都应给予重视。
第一部分概述一、指南的表现方法二、病因及危险因素1.年龄及性别:2.肥胖:3.家族史:4.上气道解剖异常:5.饮酒或镇静催眠药物:6.吸烟:7.其他相关疾病:三、临床表现(一)典型表现睡眠打鼾,伴有鼾声间歇及呼吸暂停、睡眠质量下降、日间困倦或思睡、夜尿增多等;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易怒、焦虑或抑郁等。
(二)多系统表现1.心血管系统:合并高血压及顽固性高血压;冠心病,夜间心绞痛症状,难以解释的严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难治性心力衰竭,难以解释和治疗效果不佳的扩张型心肌病。
2.内分泌系统:可导致糖代谢异常,甚至引发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
3.呼吸系统:严重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
加重支气管哮喘;OSA与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病情更重;还会引起难治性慢性咳嗽、肺动脉高压、肺栓塞、肺间质疾病。
4.泌尿生殖系统:遗尿和夜尿次数最多;出现性功能障碍;发生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和子痫。
5.消化系统:可并发胃食道反流;低氧性肝功能损害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
6.神经与精神系统:认知功能损害及情绪障碍;可并发脑血管病;并发或加重癫痫。
7.血液系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睡眠期血小板聚集增加。
8.眼部:并发眼部疾病;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青光眼、视盘水肿等。
9.耳鼻咽喉:可引起听力下降;鼻炎、咽炎与OSA可能互为因果。
10.口腔颅颌面:长面、下颌角增大、下颌后缩、舌体和软腭长且肥厚等。
四、体格检查及评估包括身高、体质量和计算体质指数(BMI)、血压、心率;还需检查颌面形态、鼻腔、口腔、咽喉部及心肺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