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医教结合”背景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医教结合”背景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医教结合”背景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医教结合”背景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作者/蒋春阳胡锦涛在视察中国儿童福利院时,向全国特教工作者提出了“探索规律,创新方法,把特殊儿童的康复与教育抓起来”的总要求。
医教结合顺应了当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改革的趋势诞生了,将教育与医疗相融合,不仅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单一封闭式康复教学模式,还有利于促进听障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如何对听障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干预,更好地开展医教结合康复教学,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开展医教结合康复教学的关键是培养专业化的特教师资高素质、高质量的特教师资队伍是保证特教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同时也是医教结合康复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意义深远而重大。
1.树立按需康复的新理念“满足一切听障孩子的特殊需要”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康复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每位特教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康复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康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有机地把各种康复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其更好地服务日常的康复教学工作。
2.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医教结合是理念上的融合,具体来说就是要了解和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到日常康复教学中去。
比如,在聋儿构音时许多发音不清晰,主要是舌没有把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导致口腔内气流不通畅所致,这时必要的医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借助简单的医疗器械将听障儿童的舌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不断地发音刺激并强化便可习得不同字母的发音。
这需要每位教师比较系统地了解听障儿童的生理、心理病因及表现症状,还要学习相关的康复教育方法对策及必要的医学知识。
3.改革创新康复教育模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面对特殊的教育对象,很显然传统的以空洞说教为主导的直观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听障儿童的特殊需求。
研究表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结合着图文并茂的声、光、电等信息,既可以让听障儿童在感官上获得大量信息,又可以弥补他们先天在认知经验上的不足,使他们既得到了康复训练,又促进了教育发展,效果比较显著。
听障儿童康复工作总结5篇
听障儿童康复工作总结5篇第1篇示例:听障儿童康复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听障儿童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的康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
在这里,我将对我们的听障儿童康复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未来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我们的听障儿童康复工作主要包括康复辅助设备的提供、听力语言训练、心理辅导等方面。
在康复辅助设备的提供方面,我们建立了一个完善的设备购置和管理制度,确保每位听障儿童都能够得到必要的设备支持。
我们也不断引进最新的康复技术和设备,以提高听障儿童的康复效果。
在听力语言训练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方法,如听觉-口语训练、手语教学等,帮助听障儿童提高听力和语言能力。
我们还注重与家长的合作,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练习语言,促进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
我们还对听障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注重倾听听障儿童的心声,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
虽然我们在听障儿童康复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
部分听障儿童家庭对康复工作缺乏了解和支持,导致康复效果不佳。
我们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提升他们的康复意识和能力。
在康复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管理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我们也需要不断提升康复人员的专业水平,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听障儿童康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水平,为听障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听障儿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字数:443】。
第2篇示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听障儿童康复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康复工作的目的是让听障儿童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生活,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听障语言教育心得体会总结(3篇)
第1篇自从接触到听障语言教育这个领域,我便深深地被其独特的魅力和挑战所吸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其中,见证了无数听障孩子通过语言教育重新融入社会、拥抱生活的过程。
以下是我对听障语言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
一、了解听障儿童的特点1. 听障儿童在语言学习方面存在困难。
由于听力障碍,他们无法像正常儿童那样通过听觉来获取语言信息,因此在语言学习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2. 听障儿童在情感表达方面存在障碍。
由于听力障碍,他们难以通过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导致在人际交往中显得较为被动。
3. 听障儿童在心理素质方面相对较弱。
由于长期受到听力障碍的影响,他们在面对生活压力和困难时,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听障语言教育的目标1. 帮助听障儿童掌握基本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2. 培养听障儿童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心理素质方面得到提升。
3. 帮助听障儿童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听障语言教育的方法1. 视觉教学:利用图片、文字、手势等视觉元素,帮助听障儿童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2.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听障儿童在实际环境中运用所学语言。
3.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家庭教育:鼓励家长参与听障语言教育,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四、听障语言教育的实践心得1. 耐心与关爱:听障儿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关爱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2. 因材施教:每个听障儿童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需求。
我们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3. 创新教学方法:在听障语言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听障儿童的语言学习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五、听障语言教育的未来展望1. 加强听障语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观察听障儿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观察听障儿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观察听障儿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关爱也越来越多。
听障儿童作为一类特殊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我有幸参与了一次观察听障儿童社会实践的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让我对于他们的生活和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本文将分享我在观察听障儿童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背景介绍听障儿童是指在听力和语言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有明显差异的儿童,他们的听力损失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性的。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参与了一个听障儿童康复中心的工作,这个中心提供了专业的康复和教育服务,帮助听障儿童逐步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二、感受与观察1. 沟通困难:由于听力损失,听障儿童很难与周围的人进行正常的交流。
我观察到,他们常常通过手势、表情和文字来进行沟通。
他们的眼神与一般儿童相比更加敏感,能够更好地从表情和肢体语言中获取信息,这让我深感他们对于身边环境的敏锐和独特的观察力。
2. 助听器的重要性:在康复中心,我见到了许多使用助听器的听障儿童。
这些助听器通过放大和过滤声音,帮助他们更好地接收音频信息。
我观察到,助听器对听障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更好地融入社会。
3. 资源匮乏:在社会实践中,我也看到了一些听障儿童面临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家庭无法提供必要的康复和教育资源,这给这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带来困扰。
他们需要更多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康复和教育。
三、心得与体会1. 理解与尊重:通过观察和与听障儿童的互动,我深刻地意识到理解和尊重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
我们不能以自己的角度去评价和对待他们,而是应该从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出发,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通过学习手语和交流技巧,我们能够与他们建立更好的联系和沟通。
2. 提供机会与平等:听障儿童也有与一般儿童一样的发展需求和潜力。
我们应该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让他们在教育和社会环境中得到平等的对待和发展。
聋儿康复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聋儿康复教师,我有幸见证并参与了孩子们从无声世界走向有声世界的成长历程。
这一年来,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反思,深感责任重大。
以下是我对聋儿康复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关爱学生,尊重差异聋儿康复教育是一项充满爱心和责任的事业。
我们首先要关爱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发挥潜能。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与正常孩子一样,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二、注重沟通,建立信任聋儿康复教育需要教师与家长、孩子的良好沟通。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注重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同时,我还鼓励家长参与到康复过程中,让他们了解康复教育的重要性,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
通过亲切的语言、微笑的表情、温柔的抚摸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关爱。
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我尊重他们的感受,关注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三、科学施教,因材施教聋儿康复教育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
我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手语、图片、动作等,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听、说、读、写等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作为一名康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服务孩子,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与同行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康复教育的发展方向。
总之,聋儿康复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事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聋儿康复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听障教育优质课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听障教育优质课的观摩活动。
这次活动让我对听障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提高听障教育质量有了新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深入了解听障学生在观摩优质课之前,我对听障学生的认知相对有限。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听障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感知世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听障学生不仅听力受损,还可能伴随语言、沟通、心理等方面的障碍。
因此,在进行听障教育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二、注重听力康复与语言训练听障教育优质课让我认识到,听力康复和语言训练是听障教育的基础。
在课堂上,教师们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手语、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帮助听障学生克服听力障碍,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我对这两方面的几点体会:1. 听力康复:教师们运用先进的听力辅助设备,如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帮助听障学生提高听力水平。
同时,通过听觉训练,如声场模拟、听力游戏等,锻炼他们的听觉感知能力。
2. 语言训练:教师们采用多种语言训练方法,如手语教学、口语训练、书面语言训练等,帮助听障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手语教学中,教师们注重手势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使听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手语。
三、关注听障学生的心理需求听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自身的缺陷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因此,在听障教育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对这方面的几点体会: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们应以平等、关爱的心态对待听障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们应关注听障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3. 加强家校合作:教师们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听障学生的心理成长,共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听障教育优质课让我认识到,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听障教育质量的关键。
幼儿园听障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听障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有幸参与了听障儿童的教育工作,深感责任重大。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断学习、实践,对听障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幼儿园听障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了解听障儿童的特点听障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障碍的儿童。
他们在感知、认知、语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了解听障儿童的特点,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
1. 感知能力:听障儿童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对外界声音的感知不如正常儿童敏感。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运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来帮助他们感知外界信息。
2. 认知能力:听障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较慢,他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引导。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记忆力。
3. 语言能力: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较弱,他们需要借助辅助工具和特殊教学方法来学习语言。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逐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针对听障儿童的特点,我们需要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确保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得到全面发展。
1. 个性化教学:根据每个听障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他们的兴趣、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多感官教学:运用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教学,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感知外界信息。
例如,在教他们认识水果时,可以让他们触摸、闻一闻,增强记忆。
3. 辅助工具使用: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辅助工具,如助听器、言语训练设备等,帮助听障儿童提高听力水平。
4. 家庭教育指导: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进行教育,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三、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听障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
1. 专业知识:深入学习听障儿童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沟通能力:加强与听障儿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听障儿童康复工作总结_听障儿童工作总结
听障儿童康复工作总结_听障儿童工作总结我在一家听力障碍康复中心从事听障儿童康复工作已经有两年时间了。
这期间,我意识到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教育心理学、医学和康复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对儿童的需求和挑战有深入的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听障儿童康复工作中的心得和经验。
一、建立与儿童的信任和互动关系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都较为落后,对于他们来说,学习语言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
因此,他们需要一个有耐心、有爱心、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团队来帮助他们逐步恢复语言能力和交流技能。
这就要求我们在与听障儿童的互动中,需要建立信任和亲密的关系,才能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
在我的实践中,我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建立联系,例如:说话时用手势和面部表情,给他们以视觉上的支持;用简单、生动、真实的语言来传达思想和情感;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回应,让他们感觉到被尊重和重视;利用情景模拟等游戏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等。
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听障儿童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在制定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成因、听力残疾程度等因素,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和问题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在我的实践中,我注重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了解儿童的个性化需求,并制定了适合他们的康复方案。
具体来说,我采用了一些有利于听障儿童的教学方法,如上课前做好准备、多与孩子交流、适当使用图画和动画等,以帮助他们加深对语言和声音的理解和感受。
三、关注儿童与家庭的情感需求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孩子的情绪因听障而受到影响,他们往往有着自卑、内向、孤独等心理问题。
因此,在进行康复教育时,我们要注重关注孩子和家庭的情感需求,及时帮助和支持他们,让他们能够建立自信心和积极自我形象,并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和帮助孩子,例如:对他们倾听和热情的鼓励、肯定每一个小进步、激励他们自觉地互助、鼓励他们通过阅读、写作、画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实践与探索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实践与探索关键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实践与探索引言: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其中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多,比如听力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等,它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听力相关医学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和心理知识。
尤其是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较弱,这就对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特殊性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这项工作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听力训练,二是语言训练,三是发音训练。
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情况与听力正常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有巨大差异的,但是其中也可以找出一定的相通点。
通常来说具备正常听说能力的儿童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的模仿,幼儿首先是通过听力来收集一些旁人的发音,然后通过自身的模仿能力尝试进行发音,在这个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听说锻炼,幼儿就能慢慢掌握听说语言的能力。
二、促进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方法怎样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为轴心,全力优化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法,全面、高速、高质地对听障儿童进行康复,是康复学界着力探讨的课题[1]。
不管是听障儿童还是具备正常听说能力的儿童,对他们进行教育或者训练都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
尤其是听障儿童这类特殊儿童群体,他们的心灵更加敏感,这就需要康复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耐心,康复人员要首先明确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够一味冒进,而是要根据康复情况实时调整后期的康复训练策略。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几点加强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方法。
(一)日常安排基础训练听力语言康复是一项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听力这种医学知识、语文知识等,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学习语言是一个困难的任务而且涉及到越深的知识就越难以理解,所以康复教师要帮助他们打好学习的基础。
语言康复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2]。
听障儿童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听障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障碍,无法通过普通听力方式进行沟通的儿童。
在我国,听障儿童的教育和康复事业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听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们特举办本次听障儿童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听障儿童走出校园,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拓展他们的视野。
2. 增强听障儿童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听障儿童的社会认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4. 促进听障儿童与健全儿童的交流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0日(星期六)上午8:00-下午5:00四、活动地点1. 上午:市儿童公园2. 下午:市博物馆五、活动内容1. 上午(1)8:00-8:30:集合、签到、分组(2)8:30-9:30:乘坐大巴车前往市儿童公园(3)9:30-10:30:游览儿童公园,参观游乐设施,体验游玩乐趣(4)10:30-11:30:进行团队游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5)11:30-12:30:午餐时间,品尝当地特色美食(6)12:30-13:30:休息、自由活动(7)13:30-14:30:乘坐大巴车前往市博物馆2. 下午(1)14:30-15:30:参观市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知识(2)15:30-16:30:进行互动环节,听障儿童与健全儿童共同参与(3)16:30-17:30:合影留念、总结活动六、活动组织1. 活动负责人:由学校教师担任,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安排。
2. 志愿者:招募具有一定责任心和爱心的志愿者,协助活动开展。
3. 家长: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关注孩子成长。
七、活动经费1. 交通费用:由学校承担。
2. 门票费用:市儿童公园和市博物馆门票免费。
3. 餐饮费用:由学校承担。
4. 其他费用:志愿者补贴、活动用品等,由学校承担。
八、活动宣传1. 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渠道进行宣传。
小儿康复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小儿康复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小儿康复社会实践是指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解小儿康复的现状和问题,增强对小儿康复事业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儿康复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小儿康复的认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小儿康复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小儿康复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少儿康复的现状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激发学生对小儿康复事业的热情和投入。
二、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小儿康复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调研、宣传、服务和培训等几个方面。
具体的实践活动包括参观小儿康复机构,了解机构的运作和管理情况;开展小儿康复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和学生宣传小儿康复知识;为小儿康复机构提供志愿服务,为残障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参与小儿康复培训,提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要积极主动,勇于挑战自我,主动与社区居民和学生交流互动,增强对小儿康复事业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们要加强团队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活动任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
三、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体会通过小儿康复实践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小儿康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亲身参与了小儿康复宣传活动,了解了少儿康复的现状和问题,同时也为小儿康复事业做出了一些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小儿康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会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实践活动,我不仅增强了对小儿康复的认识和理解,在与社区居民和学生交流中,我还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听障儿童康复工作总结9篇
听障儿童康复工作总结9篇第1篇示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得到了康复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康复工作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为听障儿童提供了专业的康复服务,帮助他们重获听觉能力,并且助力他们融入社会。
接下来,我将对听障儿童康复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目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目前听障儿童康复工作面临的问题是资源不足。
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出生,但是康复机构和人员的供给却不足以满足需求。
很多听障儿童和家庭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康复服务,这对他们的听力和言语能力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我们需要加大对康复资源的投入,增加专业人才和设备的配置,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康复工作中,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关爱和支持对听障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
很多家长还存在着对听障儿童的误解和偏见,他们缺乏对听力障碍的正确理解,缺乏对康复治疗的信心。
我们需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听障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能力,参与到孩子的康复中来。
社会的支持也是听障儿童康复工作的重要保障。
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可以为康复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同时也能够帮助听障儿童融入社会,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包容。
我们需要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和交流,提高社会对听障儿童康复工作的关注度,促进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要加强听障儿童康复工作的科研和创新。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康复技术和方法得以应用。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深入了解听障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开发更多更有效的康复方法,为听障儿童的康复提供更科学和有效的帮助。
听障儿童康复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加大对康复资源的投入,加强对家长和社会的宣传和教育,加强科研和创新,我们才能为听障儿童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帮助他们重获听觉能力,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听障儿童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享受到公平和美好的生活。
听障语言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听障语言教育的教师,我有幸见证了无数学生在无声世界中找到沟通的桥梁,学会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我从事听障语言教育以来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尊重差异,关注个体在听障语言教育中,首先要认识到听障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异。
他们因为听力障碍,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秉持着尊重差异、关注个体的原则。
1. 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听力程度和语言学习进度都不同,因此,我在教学中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耐心引导:听障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用鼓励和肯定的话语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听障语言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特点。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教学经验:1. 视觉教学:由于听障学生无法通过听觉获取信息,因此,我会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视觉资源,如图片、视频、手势等,帮助他们理解语言。
2.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语言,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听障语言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1. 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
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语言教育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信任。
2. 社会支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听障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例如,与聋人协会、慈善机构等合作,开展各类公益活动。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听障学生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时,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听障儿语言康复训练的思考
听障儿语言康复训练的思考听障儿语言的康复训练是一项长期持久的过程,更是一门科学,它不仅需要广大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更需要他们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精湛的专业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摸索,探索出科学有效的语言康复训练的方法。
本文对听障儿语言康复训练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1.听障儿语言康复训练时注意事项当我们教师面对这些孩子,更要充分尊重听障儿的人格与天性,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指导,决不能千篇一律。
在指导听障儿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给家长营造相互交流心得的平台。
特别是一些康复训练较为成功的家长,可让其他家长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学会成功的方法,增强家长的信心,从而为康复训练创造良好的家庭条件。
(2)注重听障儿的个性培养。
教师要通过细致的工作,激发听障儿不断进取的热情,激活他们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可适当将一些健全孩子能做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完成,让他们感受自己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带给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3)及时鼓励,选好辅助器具。
听障儿由于自身的原因,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对他们来说都异常艰难,而取得这微小的进步,他们也必然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对于这一点,我们作为康复训练的指导老师,要充分体会到,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更要将这些进步转告给他们的家长,从而既提高了孩子语言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家长的信心,以便让家长积极参与到语训工作中。
(4)要有足够的耐心,永不言弃。
只要父母和教师共同努力,对孩子充满信心,在任何时候都对孩子不放弃,对孩子的康复训练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绝大多数听障儿将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成长为自食其力,对家庭和社会有用之人。
2.让听障儿家长融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听障儿、家长、教师可谓听障儿康复训练中三个重要因素,家长和教师犹如支撑听障儿康复训练的两只脚,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发挥家庭优势,开展康复训。
家庭是孩子成长进程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障儿童语言康复课程越来越重视渗透德育教育。
早期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课程主要关注于语言的培养,但忽视了对于德育的重要性。
而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使得康复课程不再仅仅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更关注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
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听障儿童的道德情感。
在康复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引导听障儿童理解和感受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在鼓励合作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听障儿童互相帮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他们的友善、乐于助人的品质。
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听障儿童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在康复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感受和表达情绪的活动,帮助听障儿童认识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需求,并学习正确的情绪管理技巧。
通过这样的教育,听障儿童可以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听障儿童的社交能力。
在康复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合作活动,让听障儿童与其他听障儿童或正常儿童进行互动,学习合作、沟通和分享,从而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活动,帮助听障儿童学习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听障儿童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康复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义工活动、社区服务等方式,让听障儿童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责任感。
教师还可以组织团队合作的游戏和任务,让听障儿童学会协作、分工和互助,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渗透德育教育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课程中的探索和实践,对于推动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听障儿童的道德情感、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可以使他们在语言康复的获得更多的人格修养和社会交往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实践分享
幼儿园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实践共享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特殊儿童关注度的提高,幼儿园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工作也日渐受到关注。
在幼儿园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实践中,我们不仅需要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共享我们幼儿园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这一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一、对特殊儿童的了解在开始介绍我们的实践经验之前,首先需要对特殊儿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特殊儿童包括听障儿童、视障儿童、智力障碍儿童等,他们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在进行康复教育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二、实践经验共享1. 个性化教育计划针对每位特殊儿童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教育计划。
针对视障儿童,我们注重通过听觉和触觉来进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更全面的感知能力;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我们注重通过游戏和互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每个教育计划都充分考虑了特殊儿童的个性化需求,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2.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康复教育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游戏教学、互动教学、体验教学等。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多方面发展。
我们会组织一些主题活动,让特殊儿童通过参与活动来感知世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
3. 关注心理健康除了身体上的康复教育,我们还非常注重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注重与特殊儿童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与支持。
我们也会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特殊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自信心。
4. 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在幼儿园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实践中,家长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
我们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会定期举办家长学习班,让家长了解康复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听障儿童康复教师工作总结稿子
听障儿童康复教师工作总结稿子随着社会的进步,为了让更多的听障儿童能够融入正常人群中,我作为一名听障儿童康复教师,在过去的一年中,为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提供了全面的康复教育。
我在这份工作总结中,将概括我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和成就。
首先,我注重与听障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
我尽力营造一个温馨、亲近和信任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互动,我逐渐建立起和每个孩子的良好关系,使他们能够更加放松、开朗地参与到康复教育中。
其次,我根据每个孩子的特殊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康复教育方案。
我将听障儿童分为不同水平和年龄段的小组,以确保他们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教育和治疗。
我根据他们的听力程度、语言能力和认知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计划,并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和难度,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尽快达到他们的康复目标。
另外,我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我结合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方式,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
我运用手语、口形、图画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使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表达。
同时,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通过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我积极倡导家庭参与式康复教育。
我与每个听障儿童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与他们沟通孩子的康复进展和问题。
我为家长提供相关的康复指导,并鼓励他们在家中继续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以加速康复效果的达成。
同时,我组织家长和孩子们的康复经验分享活动,让他们互相交流和支持。
最后,我与团队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工作合作关系。
我与其他康复教师、医生、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员保持密切合作,共同为听障儿童提供综合的康复教育服务。
我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为听障儿童创造更好的康复教育环境。
通过过去一年的工作实践,我深感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创新。
我会继续不懈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康复教育服务。
感谢各位家长和同事们的支持与信任,让我有机会为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服务,我将再接再厉,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医教结合”背景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13-04教育研究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中国儿童福利院时,向全国特教工作者提出了“探索规律,创新方法,把特殊儿童的康复与教育抓起来”的总要求。
医教结合顺应了当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改革的趋势诞生了,将教育与医疗相融合,不仅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单一封闭式康复教学模式,还有利于促进听障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如何对听障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干预,更好地开展医教结合康复教学,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开展医教结合康复教学的关键是培养专业化的特教师资高素质、高质量的特教师资队伍是保证特教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同时也是医教结合康复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意义深远而重大。
1.树立按需康复的新理念“满足一切听障孩子的特殊需要”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康复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每位特教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康复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康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有机地把各种康复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其更好地服务日常的康复教学工作。
2.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医教结合是理念上的融合,具体来说就是要了解和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到日常康复教学中去。
比如,在聋儿构音时许多发音不清晰,主要是舌没有把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导致口腔内气流不通畅所致,这时必要的医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借助简单的医疗器械将听障儿童的舌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不断地发音刺激并强化便可习得不同字母的发音。
这需要每位教师比较系统地了解听障儿童的生理、心理病因及表现症状,还要学习相关的康复教育方法对策及必要的医学知识。
3.改革创新康复教育模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面对特殊的教育对象,很显然传统的以空洞说教为主导的直观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听障儿童的特殊需求。
研究表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结合着图文并茂的声、光、电等信息,既可以让听障儿童在感官上获得大量信息,又可以弥补他们先天在认知经验上的不足,使他们既得到了康复训练,又促进了教育发展,效果比较显著。
对残疾儿童康复教育的思考
CATALOGUE目录•引言•残疾儿童康复教育现状•康复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康复教育的思考与建议•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结论与展望残疾儿童面临的教育和康复机会不平等问题仍然突出,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状况需要更多关注。
残疾儿童康复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政策支持实施情况康复教育政策与实施情况康复教育师资力量与培训师资力量培训目前,康复教育设备与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所有残疾儿童的需求。
技术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积极探索新技术在康复教育中的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设备康复教育设备与技术应用VS政策执行与监管不足政策执行不力尽管政府对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但由于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不足,使得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监管体系不完善目前,对残疾儿童康复教育的监管主要由残联和教育局等机构负责,但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使得一些机构或个人在康复教育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
师资力量薄弱且不均衡师资数量不足师资水平不均康复教育设备与技术更新慢设备更新缓慢技术应用滞后加强政策执行与监管力度确保政策落实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确保其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建立监管机制鼓励社会监督建立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康复教育师资资格认证制度,确保只有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才能从事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工作。
加强专业培训加强对康复教育师资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好的康复教育服务。
提高待遇与吸引力提高康复教育行业的待遇和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该行业,为残疾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提升康复教育师资水平促进康复教育设备与技术更新支持设备更新推广新技术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政策支持与投入增加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为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
加大对残疾儿童康复教育的财政投入,建立了完善的资助体系,确保残疾儿童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教结合”背景下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听障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及言语声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言语障碍,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的特殊儿童。
国家对3-6岁的听障儿童实行抢救性康复措施,在此背景下,作为全新康复教育理念的医教结合应运而生。
所谓医教结合即是将医疗康复手段与教育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在尊重个体差异、个体需求基础上开展的一种全新的康复教育模式,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到我们的康复教育工作中去,对于促进听障儿童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听障儿童医教结合康复教育模式
残疾人康复事业关系到残疾人的切身利益,是残疾人就学、就业、脱贫、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残疾人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残疾人工作的核心和基础。
要提高康复水平,关键是残障儿童的康复。
作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基础的残障儿童康复工作更是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医疗和教育原本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为什么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到我们的康复教育工作中去呢?在网络信息时代,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比比皆是,医教结合也顺应当前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改革的趋势诞生了,将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引入先进的医学知识和康复手段,融入多种新的相关技术,打破传统的封闭单一式康复教学,多措并举促进听障儿
童健康全面发展。
“满足一切听障孩子的特殊需要”体现了一种全新教育的理念。
关爱尊重每个残障孩子,不能只停留在能上学,而是能上好学。
为每个残障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满足他们的康复发展需求,使之融入主流社会,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意味着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具有一片爱心,不仅仅是从事“慈善事业”,而且必须具备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实用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手段和专业康复训练技能,将特殊教育作为“科学事业”为之奋斗。
如何对听障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干预,更好地开展医教结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地探索。
一、开展医教结合康复教学关键是培养专业化的特教老师。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医教结合的全新康复教育理念。
每位特教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康复,有机地把各种康复手段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工作。
2、丰富专业知识,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与专业技能。
老师们不仅要在我们组织的教学中,比较系统的了解每位听障学生的生理、心理病因和表现症状,还要学习相关的康复教育对策,不断充实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为听障儿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改进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老师们要积极探索在教学中采取各种辅助手段,比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结合着图文并茂的声光电等信息,既可以让学生在感官上获得信息量又可以弥补听障儿童在认知经验上的不足,使他们既得到了康复训练,又促进了康复发展,效果比较显著。
4、提高教科研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老师们坐在一起,
相互讨论,共同研究,提高了科研能力,解决了一些难题。
二、完整的康复教育模式应包括集体康复教育、个别化康复教育和家庭康复教育三部分。
1.巧妙设计,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集体康复是指在康复机构中,教师在课堂上或区角里,对听障儿童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康复教育过程。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聋残孩子也是如此。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以游戏活动为载体。
将每日的集体教学活动融汇贯穿于游戏中来,使他们在愉悦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陶冶性情。
2.因材施教,打造个性化的单训课堂。
个别化康复是指在康复机构中,由治疗师利用现代化的训练设备或量表,对听障儿童进行系统评估,并结合其康复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对其进行个别化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教育的过程。
由于听障儿童个体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教学单训课时,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避免单一呆板,要接合孩子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生活的热爱。
3.广泛动员,充分发挥家庭在聋儿康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康复是指在教师和治疗师的指导下,由听障儿童的家长具体实施的康复教育过程。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他们的动作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而孩子也无时不
刻地模仿着成人的一些活动,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基础。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聋儿康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家长参与聋儿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中心、家庭相互共同教育的合力,进一步巩固康复成果,提升教育水平,促进聋儿全面健康发展。
集体康复、个别化康复和家庭康复三者之间对于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等全面康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必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三、以游戏活动为基本载体,促进医教结合康复教学活动。
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社会活动,是想像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游戏是儿童生命最本真的色彩,我们可以理解:首先,游戏是一种社会性的需要;其次,各种游戏的内容来自周围的现实生活;再次,游戏同社会生活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份组成的综合性活动,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儿童开始学会许多自然的、社会的、智力的基础和概念的途径。
作为儿童成长的途径之一,游戏可以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来支援儿童认知、身体、心理情绪及社会能力的发展。
游戏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游戏活动对于康复也有很大的作用:
1、游戏具有很大的娱乐性,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参与训练活动。
2、游戏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有利于感觉功能的恢复。
3、游戏介于纯训练与真实生活之间,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技能转移到现实生活中,。
4、游戏是一种充满乐趣又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的活动,有利于儿童反复进行训练,使所学到的技能得到强化和巩固。
5、游戏活动的最大功能是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四、在探索医教结合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每位特教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医教结合对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的重要作用。
毋庸臵疑,教育手段和医学手段都会对孩子的康复起作用,但若将二者结合,则会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第二,可以开展医教结合的课程建设。
这种课程是独特的,它兼顾教育和医学模式的各自要求,针对不同听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分门别类地开展个别化的教育及医疗手段,使听障儿童的康复教育达到最优化。
第三,医教结合的师资至为关键。
“医教结合”成功与否取决于师资,现在推行的“医生进校园”,医生与在校教师如何衔接非常重要。
不妨可以探索医生开展对学校保健老师的培训,让常设的保健老师逐渐成为“医教结合”的专才。
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心灵的塑造。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的规律应该遵循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结合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研究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了解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因素,这是开展康复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经过几年的努
力,我们看到医教结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特教工作者所认同并在康复教育这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实践证明:医教结合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特教发展的一条十分有效可行的路径。